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活动设计(杨慕燕郑茜)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读懂彼此的心的重要性;掌握公平和相互尊重的道德价值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感受的关心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小说《读懂彼此的心》。
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他人的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讲解新课标题:《读懂彼此的心》。
2.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理解他人的情况?一起来讨论一下。
读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读懂彼此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交流。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有哪些感受?–你能理解这个角色的感受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做?2.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个人思考1.学生回到座位上,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读懂他人的心。
2.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
分享交流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记录,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体会。
2.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思想:读懂彼此的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读懂彼此的心?有什么好处?四、教学反思通过教案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角色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碰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独立性。
总体而言,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爱的心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教师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评价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涵盖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彼此”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讲解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他人等,并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模仿练习。
3.教师讲解不同的价值观和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完成一份关于“读懂彼此的心”的心得体会,内容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启示和帮助;
b.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c.针对自身在人际沟通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实践。
3.家庭作业:与家人共同完成一次家庭沟通活动,主题自选,如家庭规则、分工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石头汤》引入课题,讲述故事中的人们如何通过互相理解、合作和分享,让原本冷漠的社区变得温暖。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彼此理解、合作和分享,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的主题:“读懂彼此的心”。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1、《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2.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企盼。
知道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少给父母添麻烦。
4.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化解矛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发现家人的美好与闪光之处,理解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化解矛盾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教师一边拿着全家福,一边介绍自己小时候与父母之时候的故间的故事。
2、今天,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照片。
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讲一讲你小时候和家人的故事吧。
3、小结:虽然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吧!二、实话实说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温馨实话实说的家!爸爸妈妈用深情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如果不想说出来,也可以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
2、师:看来,你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的地方还真不少,你能说说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吗?三、听听父母的心声1、师: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把对你的爱表达得明显一点,有些父母则隐藏着这份爱。
让我们走进父母,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2、播放家长心里话的视频。
3、爸爸妈妈做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我们的爱。
为了给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他们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
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休息?四、总结虽然爸爸妈妈很忙,现在你能体会到他们的辛劳了吗?你可以回家和他们说说心里话。
第二课时一、正确认知:有矛盾不可怕。
1.播放音频《一个孩子的烦恼自述》。
道德与法治《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二:主动交流方式多
主动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采用什么样的交流的方式比较好呢?我们来王玉珺同学的故事。
问题:王玉珺同学和妈妈的关系怎样?她是采用什么方式和妈妈沟通的?
思考:你经常和家人聊哪些话题?你采用什么方式和家人交流的,与同学分享生活中的事例。
(2)你们的爱,我读懂了
从同学们的分享中,你读懂了哪些来自家人的爱。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板书
设计
读懂彼此的心
1、我与家人的不愉快
2、我与家人的不同
虽不同,爱相同
教学
设计
第二课时 主动交流常沟通
教学
目标
1.学会理性面对家人之间产生的矛盾,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思考:你的妈妈会如何回应呢?与同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
8、小感悟
虽不同,但爱相同
家人或严格地要求我们,或精心地照顾我们,或民主地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9、分享活动
(1)你们的爱,我感受到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受到家人的爱?
请写在小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我们的爱心树上
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
4、小小总结:容易产生不愉快的原因。
5、小活动:找找不同
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角色不同,彼此会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请描述一下你和家人的不同。
6、小小总结:因为不同,所以我们要学会倾述和学会倾听,促进彼此的理解。
7、活动园
情境: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
1 读懂彼此的心(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
1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
2、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3、学会从倾诉和倾听等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浓浓亲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与父母产生不愉快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的关爱。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播放《我爱我的家》师:有会唱的吗?(拍手唱)2、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谁能用一句话形容你与家人的关系。
3、过渡:今天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就与家人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新课导入1、出示我的“不愉快”。
2、师:有没有同感?(生:有)3、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自己与家人产生“不愉快”的事。
(同桌互说)4、指名生说。
想想:产生这些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理解)5、板题。
说说“你怎么理解彼此这个词”,引出“相互”(板书)三、课堂活动(1)分析明理,学会倾诉1、师:怎么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呢?2、出示李晓欣的烦恼。
2、说一说:李晓欣的烦恼是什么?3、分角色读孩子和家人的话。
4、师:你觉得谁有道理?学生分块坐。
(2)尝试倾听,换位思考1、听家长的困惑。
2、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会变得有些紧张了?到底是我们变了,还是家长变了。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到底谁变了?3、师:不同的父母对于同一件事情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让学生说说,如果是你的家长会怎么做?)4、处理课堂事例。
5、小结,板书。
|(表达不同但爱相同)(3)情感升华,体会亲情学生说说:平时你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家人的爱。
学生用:我体会到,家人的爱就在说话。
四、课堂总结1、学生谈收获。
2、家长谈收获。
3、师小结。
师:同学们,作为一家人,想要读懂彼此的心,要学会倾诉和倾听,做到相互理解,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1《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学会理解和尊重家人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人的意识,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家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尊重家人的观点。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家庭争吵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不同,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家人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在家庭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价值观和需求,因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不能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家人的观点,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并尝试理解家人的观点。
活动方式:(1)活动主题:理解和尊重家人的观点(2)活动目的通过讨论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的观点,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家庭分工、家庭决策、家庭规则等。
2. 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感受和想法的例子。
(4)活动过程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 人。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解释活动的规则。
3. 教师发放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时间为10-15 分钟。
4.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并尝试理解家人的观点。
教师可以在小组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1读懂彼此的心 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杨慕燕第二课时:杭州市求是和家园小学郑茜【教材分析】《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父母分担”的循环扩展与延伸。
本单元主题是“我们一家人”,包含“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部分内容。
教材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的家庭生活”内容标准中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
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读懂彼此的心》这块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和家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当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同的态度或处理方式,学习换位思考,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家人主动交流、经常沟通,能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理性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彼此之间的小矛盾。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话题:“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
话题一有4个活动园构成:第一个活动园通过展现了李晓欣同学的一篇周记,记录她和爸爸妈妈之间在对待不同问题上产生的分歧和烦恼,旨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进而感受自身的变化,思考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真实问题,引发思考;第二个活动园是家人对我们身上变化而产生的的困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不同的想法,了解由于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与自己有所不同,理解家长言行举止的出发点、立场;第三个活动园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家人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关注家人的点滴行为,理解、认同、接纳彼此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第四个活动园是实践换位思考,在理解父母角色、立场的不同,设想面对问题时,家人可能出现的态度,最后在反思以前好家人出现过的矛盾或不理解,用心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爱浓浓的亲情,前者是行为分析,后者是情感认同和接纳。
《读懂彼此的心》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少给父母添麻烦。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父母的心,知道父母的行为中蕴藏着对我们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知道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不同,我们同长辈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的爱。
难点:懂得换位思考,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蕴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寓言故事导入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师提问: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思考并回答寓言故事的启示。
总结: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沟通要从心开始,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
过渡: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密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可是很多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经常发生矛盾,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家人的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懂得彼此的心最重要。
【讲授新课】一、彼此的心声师:读一读《李晓欣的周记》思考:你认为是“我”变了,还是爸爸妈妈变了呢?分享:你是不是有时候和李晓欣有一样的烦恼呢?说一说你和家人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生:阅读,回答师总结:原来,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
设计意图:通过读李晓欣的日记,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为后面分享环节做铺垫。
过渡: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那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两位妈妈的心声,大家齐声读一读并思考,妈妈们为什么感到烦恼呢?师:妈妈们觉得我们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那么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原本的关系变得紧张了呢?课前,我们已经分小组进行了调查,现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读懂彼此的心”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理解与体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能够尊重别人,爱护自己;4.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读懂彼此的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听一段课堂小故事,介绍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引出读懂彼此的心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学习环节1.听课文。
2.分配小组任务:将同桌的思维导图补充完善,并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
3.教师鼓励学生互相问询,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认识彼此的心情。
3. 拓展环节1.按小组展开分组讨论:为什么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常常产生误解和争执,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每个小组都就学习内容拟写一篇小结,提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进行分享。
4. 总结归纳环节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让整个班级共同感受道德和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以及读懂彼此的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读懂彼此的心”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能够尊重别人,爱护自己;3.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和认识彼此的心情;2.如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彼此的心情。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任务,让学生具体体验到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分享,并且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了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等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情绪认知、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情绪认知和沟通技巧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情绪认知的教学,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如情绪画、情绪日记等,让学生们更好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仍然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许可以尝试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沟通技巧。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并能剖析烦恼背后的原因,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会倾听父母的困惑,关注、了解家人的想法,理解彼此不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理解、分析自己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体会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过程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如果你读懂了家人的爱,理解了家人的做法,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勇敢表达出来吧!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爱的家信,表明自己读懂了他们的爱。
要求:围绕生活中的一两件小事,说一说你最想和父母说的知心话。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读懂彼此的心》一课共有“相互理解”和“主动交流常沟通”两个话题。
本节课讲授的是第二个话题“主动交流常沟通”。
本话题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因为种种情况可能会与家人发生不愉快,甚至产生矛盾。
家人之间产生矛盾后,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园中积极正面的沟通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好的沟通方式,最终使学生思维和行为方面逐渐成熟,能用实际行动关爱家人,化解矛盾,给家人温暖。
本课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5条“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读懂彼此的心》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循环扩展与延伸。
《读懂彼此的心》一课共有“相互理解”和“主动交流常沟通”两个话题组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个话题“主动交流常沟通”,它是在第一个话题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地与家人交流、沟通,直面矛盾,妥善处理矛盾。
“主动交流常沟通”这个话题由四个活动园和一个阅读角构成。
第一个活动园中的图文展示了五个同学围绕“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这个话题所发表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态度和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二个活动园描述了一个学生及时将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冲突讲述给妈妈,妈妈加以疏导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遇到事情时可以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
来自家人的疏导,与家人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消除困惑,处理问题。
第三个活动园通过“四心”沟通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家人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正面、具体的指导。
阅读角呈现了一个同龄人给父母写的信。
这个事例一方面展示了写书信这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沟通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并要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
读懂彼此的心
《读懂彼此的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并理解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沟通障碍。
•引导学生学习有效沟通的方法,学会倾听与表达,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尊重并接纳他人的不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改善与家人、朋友的沟通。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态度,面对沟通中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家庭沟通的小视频,引起学生对沟通问题的关注。
•提问:“你们在与家人、朋友沟通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2 知识讲解•讲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包括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
•分析这些差异对沟通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3.3 活动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或朋友间的沟通场景,展示不同的沟通方式。
•小组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的体会,讨论如何改进沟通方式,减少误解和冲突。
3.4 技巧学习•教授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3.5 情感升华•讲述一些通过良好沟通解决家庭问题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促进家庭和谐。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次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过程,分析沟通中的优点和不足。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至少三条改进沟通的建议。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读懂彼此的心,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实践有效沟通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家人、朋友相处,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简介本课设计紧扣教材,重在让学生从教材引发对自己生活实际的思考,通过相关事例辨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有时会让家人困惑,要正视因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给家人带来的一些烦恼,用心体会家人的爱。
本设计重在情境创设,从不同的家人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体会家人的家,理解和体会家长言谈举止背后的爱。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可和接纳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
2.学会透过家人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理解和体会父母长辈言谈举止、批评和教育背后的爱。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它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同属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这一单元主要从家庭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理解父母的艰辛,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弘扬优秀家风。
本课的主题就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引导学生知道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创设李晓欣的烦恼为主线的情境,以下面几个层次来深化主题。
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也要理解父母的想法;二是我们的心声要让父母知道,理解父母的心,认可和接纳父母的建议。
三是静下心来了解读懂长辈的心,努力理解和接纳父母长辈,彼此走近彼此的内心,更用心地理解体会父母的爱。
学情分析:在课前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孩子与父母相处的过程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逐渐变得不和谐,许多家长表示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变得不听话,顶嘴甚至开始叛逆。
孩子对父母缺少感激与尊敬,更谈不上相互理解。
《读懂彼此的心》示范教案第1课时
《读懂彼此的心》示范教案第1课时
活动过程:3. 谈谈感受
活动园:描述自己与父母的不同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分享交流
可以从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处理问
题的方式等方面来描述。
活动园:体会家人不同的关爱方式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分享交流
学习活动:感受家人的关爱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1.读材料,体会爱。
2.交流心得。
3.想一想自己家有哪些类似的
爱,说给大家听。
探究分析课件出示讨论交流相互交流共分
享,集体讨论达
共识。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2课时
学生介绍我的家庭
学生思考,作答小调查
本环节通过听歌曲激发孩子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通过美妙的音乐感受浓浓的家人的爱,
请如实填写“让我们相互理解”评价单,
1.阅读“活动角”材料,分析父母的爱表现在哪里。
预设1:父母的爱藏在唠叨里。
预设2:父母的爱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预设3:父母的爱藏在你们的行为中。
预设4:父母的爱就是传给我严禁的作风。
2.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藏起来的爱。
预设:妈妈每次吃饭都唠叨我多吃点,别浪费,她是担心我的身体健康。
预设:爸爸每次都对我很严格,要求我写字必须工整,否则就要重写,刚开始我不理解,现在我能体会到爸爸的严厉要求是为了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做“让我们相互理解”评价单,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方式。
矛盾
预设:我的爸爸非常爱学习,经常参加各种培训考试。
4.填写“我长大了”评价单
— 11 —
— 12 —。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与家人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不同态度和后果会产生不同后果2.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父母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少给父母添麻烦3.懂得家人的严格要求、精心照顾、民主协商等各种不同的关爱方式都是浓浓的亲情。
重点:知道与父母产生不愉快的原因。
难点:理解父母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的关爱。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2)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沙画《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长03:37。
2.说一说:欣赏完了之后,请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歌词想向我们表达什么?3.导入课题:同学们,家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在默默付出,可是我们的同学却往往对他们的付出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读家人的心,看看我们究竟懂不懂他们。
(板书课题:读懂彼此的心)(二)相互理解:1.活动园:李晓欣的周记阅读课本第2页活动园,看看李晓欣的周记,并思考以下问题:(1)李晓欣为什么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现在变得有些紧张了呢?(2)你是否和她一样也与家人发生过不愉快呢?你当时有怎样的感受呢?2.同学间互相分享对于跟父母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现了变化,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有时候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一种干涉,甚至会出现明知道他们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会故意和他们作对。
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永远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4.活动园:听听长辈的想法问问长辈,请他们说说我们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法的变化。
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
5.总结:在家长眼里,我们永远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长感到困惑,觉得我们是不服管教,不懂事的表现,所以他们经常会怀念我们小时假的乖样子。
我们需要了解长辈的想法。
其实只要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尊重,我们试着去尊重家长的建议,我相信父母也能尊重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家庭就能更加和睦。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1 引言1.1 主题背景介绍《读懂彼此的心》这一主题源于当前社会对人际交往中情感理解与沟通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沟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相对减少,导致许多青少年在情感理解与表达方面存在一定障碍。
本主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认知能力,培养同理心,提升人际沟通技巧。
1.2 教学目标与意义通过本主题的教学,希望实现以下目标:1.让学生了解情感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3.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本主题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内容设计2.1 教学内容概述《读懂彼此的心》是一堂旨在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课程。
教学内容围绕情感识别、有效倾听、表达共情、冲突解决等核心主题展开。
课程首先介绍情感的基本类型和情感表达的非言语线索,使学生认识到情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倾听的技巧,并能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共情的方法。
此外,课程还会探讨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情感类型及其表达方式的认识。
2.倾听技巧的掌握和在交流中的应用。
3.共情能力的培养及其在理解他人中的作用。
4.人际冲突的常见类型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他人非言语表达中识别情感。
2.培养学生深度倾听的能力,避免在沟通过程中产生误解。
3.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共情,特别是在面对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时。
4.教授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人际冲突,同时维护双方尊严。
2.3 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课程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情感识别和沟通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杨慕燕第二课时:杭州市求是和家园小学郑茜【教材分析】《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父母分担”的循环扩展与延伸。
本单元主题是“我们一家人”,包含“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部分内容。
教材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的家庭生活”内容标准中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
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读懂彼此的心》这块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和家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当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同的态度或处理方式,学习换位思考,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家人主动交流、经常沟通,能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理性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彼此之间的小矛盾。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话题:“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
话题一有4个活动园构成:第一个活动园通过展现了李晓欣同学的一篇周记,记录她和爸爸妈妈之间在对待不同问题上产生的分歧和烦恼,旨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进而感受自身的变化,思考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真实问题,引发思考;第二个活动园是家人对我们身上变化而产生的的困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不同的想法,了解由于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与自己有所不同,理解家长言行举止的出发点、立场;第三个活动园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家人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关注家人的点滴行为,理解、认同、接纳彼此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第四个活动园是实践换位思考,在理解父母角色、立场的不同,设想面对问题时,家人可能出现的态度,最后在反思以前好家人出现过的矛盾或不理解,用心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爱浓浓的亲情,前者是行为分析,后者是情感认同和接纳。
四个活动园的内容,层层递进,从自身的烦恼入手思考现实问题,再从家人角度了解他们的困惑,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认知现象;进而从这两种不同立场去思考彼此之间由于角色不同,双方在处理事情上角度就会产生不同之处,理解彼此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一个场景再现,再思考家人所持态度不同背后的深意,学习换位思考,通过每一处普通的言行举止,理解他们的言行、甚至是批评教育,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生和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引导他们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用的态度或处理方式,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学情分析】现实一:爱的中心个性自我由于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有很多二孩家庭,孩子仍然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多人宠爱着一个或两个孩子。
在这么多爱的包围下,我们的学生对身边人的关爱已经产生“免疫”,甚至不能感受家人对他们细致而深深的关爱。
他们说话、做事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享受着家人对自己的满足和宠爱。
当家人满足自己时,满心愉悦、安然自得;当家人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矛盾立现,甚至对抗、冲突。
爱让他们幸福感越来越高,而个性独特的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对身边的人和事诸多挑剔。
现实二:爱如饮水不懂思源学生自出生之日起,就沉溺在爱的海洋中,身边是源源不断的爱,这就像是饮水一般,轻而易举、理所当然地获得。
但在稍难取得时,他们便会焦急暴躁,怪责于不能满足自己这些“小小要求”的家人,与家人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升级。
但是即使这样,到最后解决矛盾、缓和彼此关系的往往是在长辈谆谆教导下,彼此“冰释前嫌”,而作为矛盾另一方的孩子,通常只是听,是否懂得背后的深意不得而知,更不会思考其中根源。
【课时目标】1.通过现实情境和困惑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通过交流、讨论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3.通过分析、体验、感受,体会家人各种不同方式的爱,理解家人的心,感受他们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2.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理解家人的心,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们的爱。
难点: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们的爱。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表:我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2.家长课前调查表:爸爸妈妈的烦恼——我的孩子变了3.学生课中感悟卡:三行感恩诗(卡片设计)4.家长课后感悟卡:你的改变,我理解到了【教学过程】一、直击烦忧分析缘由板块一:倾诉烦恼发现变化(一)谈话导入1.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的家人吧。
你的家中有哪些人?请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你和家人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这么说?预设1:我和妈妈比较亲密,我有什么事情都会告诉她,他也经常会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预设2:我和爸爸关系比较紧张,经常会吵架,有时候爸爸还会打我,有时候我们明明不是我打妹妹,是妹妹自己摔倒哭了,他老是说我欺负她,我就会跟他争辩,但他总是说是我的错。
2.过渡语:我们和爸爸妈妈天天生活在一起,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事情,你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和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与我们内心的想法不一样,我们因此会与他们产生一些不愉快、甚至是争吵、冷战、对抗……矛盾源于不理解,而理解的最佳途径就是——互相理解,主动沟通,读懂彼此的心(出示课题,板书)(二)诉说烦恼1.(出示李晓欣的周记。
)看我们的同龄人李晓欣在他的周记中,记录了这么多他与家人的烦恼。
(录制音频:配乐——佑佑协助:情绪低落,忧愁)2.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李晓欣一样的烦恼,你也会像这样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吗?除了写下来给别人看,你还有什么方式来倾诉这些烦恼呢?预设:跟最亲密的朋友诉苦、告诉爸爸/妈妈、在微信上/QQ上跟未曾谋面的网友诉说、写信……(倾诉的方式)3.课前,我们也在课前调查表:我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不愉快中,写下了你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的烦恼事吧!预设1:寒假来临,我想好好休息,看看书、做做运动。
可是妈妈偏要我上好几个培训班,说这样是为了让我下学期学得更轻松,可是培训班的课跟学校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啊,真的对我学习有帮助吗?我当时觉得很累、很不开心,我已经认真学习了一个学期了,期末考试成绩也很好,放假就应该让我休息,为什么要上那么多培训班呢?预设2:杭州动漫节的时候,我想去看动漫展,可是爸爸硬拉着我们去了浙江图书馆的图书展。
我当时觉得很不开心,想看的没看到,图书去新华书店、图书馆看不就好了吗?预设3:妈妈给我报了下学期的数学、英语、语文、书法、钢琴培训班,我想加一个篮球训练,妈妈说打篮球是浪费时间,叫我多做数学题对升学更有用。
我当时就觉得很不理解,学校还要上体育课呢,为什么我不能再周末打篮球锻炼身体呢?预设4:弟弟3岁了,上幼儿园了,会说很多话、别人都说他很聪明,我也很喜欢他。
妈妈也总是要花很多时间陪他玩、给他讲故事。
但是,妈妈给我检查作业的时间少了,有时候都不仔细检查,只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个字,有几次连签名都忘记了。
可是弟弟什么时候认了什么字、会背哪首诗了,却记得很清楚,妈妈是不是更喜欢聪明弟弟了呀,而不喜欢学习一般的我呢?我有时会讨厌我的弟弟和妈妈,弟弟好像抢走了妈妈,妈妈好像对我的关心也更少了。
4.师小结:牙齿和舌头配合得这么密切都会打架,亲密的家人之间也会产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和矛盾,这些矛盾很正常,我们经常说这是“成长的烦恼”,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主动把这些烦恼的小事向身边的同学、朋友、长辈、说一说。
也许有人分担了你的烦恼,烦恼就会少一点呢!(三)发现变化1.听了这么多同学的烦恼,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与爸爸妈妈产生矛盾呢?引导学生发现,学生在诉说烦恼时,都会先说“我想……,但是我的爸爸妈妈……”预设1:“我想……”后面的内容是同学们自主思考后的想法、决定。
我们的想法更多了,有自己的计划……预设2.小时候的我们不会做选择,就像上什么培训班都是爸爸妈妈为我们选的,他们报什么我们就上什么,可是现在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会对报什么培训班有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甚至还认为我们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
3.师小结: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
我们变化得飞快,爸爸妈妈似乎没有跟上我们的步伐。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
因此本环节结合“学生课前调查表:我的烦恼——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展开,首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可以倾诉烦恼的方式,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能主动表达、主动倾诉。
接着,鼓励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困惑,大胆、勇敢地面对生活重担问题。
在充分的表达后,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意见,父母也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当面对选择时,孩子和父母的选择总是相悖而行。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达,主动倾诉,引发思考。
板块二:倾听困惑理解不同(一)倾听困惑了解家人1.我们说了这么多和家人,特别是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不愉快,都是我们口中的“爸爸妈妈怎么想”,那他们当时真是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爸爸妈妈的心声吧。
(录制书本上P3图片的音频)2.这两位妈妈面对我们有什么困惑?预设1:乖巧懂事女儿,变成“小刺猬”,不听话了。
预设2:对爸爸妈妈的关心不在乎,还故意与他们对抗。
3.他们眼中的我们怎么了?我们心理上的改变,在语言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反驳爸爸妈妈的决定,在行为上因为对他们“自作主张”的决定表示冷漠甚至抗拒。
4.爸爸妈妈眼中的你是怎么样的?4人小组交流“家长课前调查表:爸爸妈妈的烦恼”,说一说爸爸妈妈当时的想法。
预设1:听话的女儿,变得会顶嘴了。
我让他上培训班,却跟我说不想上。
可是他放寒假了,我还要上班呢,她一个人在家我怎么放心呢,去上培训班就有地方看着他还能学点知识,一举两得,这不是好事吗?预设2:以前服从我的安排,现在总是提出很对反对意见。
就像我给他报的培训班都是我挑选了很久、问了很多家长、对比了很多机构选择的,可是他为了要和同学一起上,偏不去,不是浪费我们的心血吗?预设3:独立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好了,原来什么都乣我安排,现在自己能把事情安排的妥当,不用我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