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对其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进行全面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背景、政策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实地调查法:对呼和浩特市各县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统计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及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增加。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也得到了有效扩展。
(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生了明显调整。
生态用地在空间上得到了有效扩展,形成了以林地、草地为主的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四、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林地、草地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质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同时,林地、草地对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还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王凯旋系别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资源环境方向)年级09级学号902044102成绩评定教师姓名王凯旋班级09经济2班学号902044102社会实践内容调查呼和浩特市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浪费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评定教师签字:年月日内容提要从7月12日开始,为了调查清楚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富集情况,我在呼和浩特的凉城县、和林县、乌兰察布的集宁和包头市,对当地资源的储存量、开采量、利用能力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当地的资源富集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这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主要从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储量、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
本着客观、积极、主动地心态,问卷到不同地区,每个代表性地区都有部分问卷发放,比如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方、贫穷落后的村子里和发达一点的商业区人群进行问卷和交谈,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尽量做到了范围广,有代表性,有科学性,相信这篇报告会对呼市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大多数呼市居民都有着较强的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意识,对再生资源的使用持积极赞成态度。
但由于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再生资源知识的缺乏,对于如何将其投入存在若干盲区。
此行的目的就是调查和了解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资源,为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名调查者者的建议与依据。
作为一个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实践的活动。
最后通过对国家政策了解和本次调查结果给出了循环利用资源的一些建议。
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此次调查宣传已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呼市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并且使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评价》范文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评价》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其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的压力与成本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成本,并探讨其带来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解决策略。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概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近年来,其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赖于能源、化工、农业和畜牧业等行业。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三、环境成本的评价1. 自然资源消耗与破坏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主要的动力之一。
然而,这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对土地、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不可逆的。
此外,过度放牧和农业活动也导致了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
2.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内蒙古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如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等问题,都对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区域,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3. 生态破坏与生物多样性损失资源的开采和人类的过度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巨大的。
内蒙古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数量和生存环境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四、可能的解决策略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减少环境成本,内蒙古应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
发展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对违法排放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
3. 恢复生态环境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和治理。
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湿地保护等,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环境现状调查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一、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调查1地理位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卫星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 东经111.41 。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2.1 土壤特征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2。
2 地貌特征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2。
3 地质单元2。
3。
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哈素海,小黑村,太平庄以北地区,长约90km,宽约10km。
由大青山南麓各沟口形成的洪积锥裙、冲洪积扇裙河冲洪积一湖积扇前带构成。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三、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前后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退耕后,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而耕地和其他非生态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这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改变了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
2. 土地质量与土壤改善退耕后的土地经过植被恢复和自然修复,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植被的恢复也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四、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风蚀和水蚀,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森林和草地的增加也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2. 经济效益虽然短期内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对部分农民的收入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和林业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植被恢复后的土地在提高土地质量和增加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剖析一、市里外况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 112°20 北纬 39°35′— 41°25′。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家产、商贸、旅行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
地理位置优胜、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 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家产区,拥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胜的外面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境,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
地貌种类山地占 %,平原占 %,丘陵占 %,其余占 %。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民风候,春天干旱多风,冬天严寒丁燥,夏天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
年均匀温度北部 2℃— 2.5℃,南部丘陵6.5℃一 6.7℃;≥ 10℃积温 2000 一 3000℃;无霜期 105 —150天,大多数地域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 小时,日照百分率56%,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
全市年均匀降水量400 毫米左右。
集中于 6 一 8 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固,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 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1 条,中小型水库 26 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
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
地下水资源散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全境水质较好,适合于农田浇灌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据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域。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将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现状进行分析。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呼和浩特市的现状,可以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 经济现状分析2.1 GDP总量根据最新数据,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2019年,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该数据显示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的较好发展态势。
2.2 产业结构呼和浩特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工业方面,呼和浩特市的工业以煤炭、能源和化工为主导,同时也有金属、纺织和食品等行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包括金融、商贸、旅游和物流等领域的发展。
2.3 就业和收入水平呼和浩特市的就业水平较高,并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呼和浩特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呼和浩特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3. 社会现状分析3.1 人口结构呼和浩特市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市的常住人口超过了XXX万人。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工作和生活,使得人口结构多样化。
3.2 教育和医疗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教育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并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医疗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3.3 社会治安呼和浩特市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公共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当地政府加强了治安力量的建设和配备,并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土地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内蒙古土地利用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土地利用现状1. 农田利用内蒙古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农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农田,发现农田利用率普遍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面积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大,而另一些地区的农田面积相对较小,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不高。
其次是土地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需要加强农田环境保护。
2. 牧场利用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牧场利用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实地考察了几个牧场,发现牧场利用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牧场分布地域广阔,导致了牧场管理和利用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牧场管理和经营水平不高,导致了牧场利用效率的不高。
因此,需要加强对牧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牧场利用效率。
三、土地利用问题分析1. 土地承载力不足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载的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能力。
由于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农田利用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过大,导致了土地承载力不足;在牧场利用方面,由于牧场分布广泛,牧场规模较小,也导致了土地承载力不足。
2. 土地资源浪费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是农田面积不均衡,导致了部分农田的闲置;另一方面是牧场利用率低,牧场管理不善,导致了牧场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浪费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还增加了环境压力和经济成本。
3.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农田和牧场的污染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其经济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绿色经济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于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要求愈发强烈。
因此,对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的测度,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为内蒙古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一)方法与模型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构建绿色经济效率测度模型,对内蒙古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绿色经济效率。
(二)测度结果根据测度结果,内蒙古的绿色经济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资源型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而一些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则相对较高。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政府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也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内蒙古的经济快速发展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进而提高绿色经济效率。
(三)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是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内蒙古,一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进而提高了绿色经济效率。
内蒙古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内蒙古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第一篇:内蒙古环境问题调查报告内蒙古土地沙漠化调查报告一、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最贴切的描述大概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而如今,内蒙古正面临诸如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内蒙古大部分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
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
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
二、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土地沙漠化对风沙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不过,很大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可以逆转的,当不合理的人为经济活动压力经调节减弱或稍加封育之后,它就具有了天然逆转的可能性,这便是土地沙漠化的治理。
当然仅靠单一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必须综合治理,其内容有多个方面:治理丧失生产潜力的沙漠化土地,并且生物措施和机械措施相结合;保护天然植被,注意封育植被、合理轮牧、科学放牧,防止“三滥”;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林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愈发突出。
为应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呼和浩特市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这一工程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产生的效益。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垦、土地退化等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呼和浩特市作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于当地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数据、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等。
四、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用地比例有所下降,而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比例显著增加。
2.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呼和浩特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本的农田逐渐被林地和草地所替代,形成了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五、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 经济效益: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资源与浪费的调查报告
资源与浪费的调查报告资源与浪费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的供应和使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资源的利用和浪费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能源资源的利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源资源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存在着能源的浪费现象。
例如,许多家庭在不使用电器时没有及时关闭电源,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节能措施,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四、水资源的浪费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家庭和学校在使用水时没有养成节约的习惯,经常出现水龙头未关闭、洗澡时间过长等情况。
此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资源,避免浪费。
五、食物资源的浪费在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许多家庭和学校在购买食物时没有合理规划,导致了大量的食物浪费。
调查显示,每年全球浪费的食物数量相当于三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这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农民劳动的不尊重。
我们应该从个人做起,合理规划饮食,减少食物的浪费。
六、资源的再利用与循环利用除了资源的浪费,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积极的现象。
一些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开始关注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一些家庭开始进行厨余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其用于堆肥或生物能源的生产。
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始采用循环利用的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产品。
这些做法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还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七、调查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资源的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
我们应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实施土地利用调整,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背景及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压力。
同时,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呼和浩特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植被覆盖,恢复土地生产力。
三、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分析呼和浩特市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对坡耕地、沙化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进行退耕,并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
同时,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坡耕地和沙化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少,而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则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不仅改善了土地资源的质量,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也使得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和可持续。
五、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林业和草地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为农民带来了长期的经济收益。
2.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使得土壤保持了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0年内蒙古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
2020年内蒙古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一、内蒙古的发展环境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草原等。
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内蒙古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内蒙古的发展环境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1.资源依赖型经济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占据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使得内蒙古的经济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一旦资源价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2.生态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等问题威胁着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还面临着干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挑战。
3.区域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域辽阔,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这些问题使得内蒙古的区域发展不够均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针对内蒙古的发展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内蒙古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应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逐步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资源的依赖。
内蒙古还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内蒙古的产业竞争力。
内蒙古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重点加强草原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土地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应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推动区域发展的均衡。
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减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内蒙古整体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境,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接壤,内蒙古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拓展对外合作的渠道,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提高内蒙古的国际竞争力。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市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呼和浩特地处西北内陆、土地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全区86%的地域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干旱少雨,风沙灾hai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来,按照分类指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新景观的目标,实行封山禁牧,积极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生态建设,草原植被开始恢复,土地沙漠化得到遏制,林草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水土流失治理使生产得到改善。
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针,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65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513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由5.6亿公斤提高到9.8亿公斤。
(二)生态林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采取封、飞、造结合,加大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和防护林建设力度,基本建成了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城乡绿化林为主的林业支撑体系。
全区造林达1583.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2949.7万亩的54%。
(三)草原保护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目前全区3665万亩草原全面禁牧,1810万亩草场实行围栏,190万亩草原实施补播改良,天然草场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50%、20%、25%。
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次数减少,强度减弱。
(四)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整体逆转。
采用人工造林、划管封育、飞播造林及在沙漠边缘引水建设绿洲等措施,遏制了沙漠扩展,实现了人进沙退,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市。
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
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位于中国北部,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
资源的城市。
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草原资源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气候
呼和浩特市位于黄河流域,东临赤峰市,西接包头市,南邻乌兰察布市,北与呼
伦贝尔市相邻。
这里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凉,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适宜,
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矿产资源
呼和浩特市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铜矿等。
这些矿
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支撑。
草原资源
呼和浩特市是著名的草原城市,草原资源丰富。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
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积极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黄河、达尔罕茂明安河等河流穿城而过,为呼和浩特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水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呼和浩特市致力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工作。
总体来说,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
坚实基础。
未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致力于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与生态平衡。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土地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呼和浩特市得到了广泛实施。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带来的效益。
二、研究背景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呼和浩特市,此项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土地利用的转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多赢局面。
本文通过对该政策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三、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前,呼和浩特市主要以农业用地为主,包括农田、草地等。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部分土地出现了沙化、盐碱化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
2.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的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大量的农田和草地被恢复为林地或草地,用于植树造林和种草养地。
此外,部分坡地、沙地等被改造为生态林或防护林,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
四、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呼和浩特市的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和种草养地有效防止了土地沙化、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土地质量。
生态林和防护林的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 经济效益虽然短期内退耕还林还草可能会对农业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首先,恢复的林地和草地可以提供生态服务价值,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其次,林业和草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内蒙古土地利用社会实践报告引言: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大省。
拥有丰富的草原牧场、沙漠、湖泊和森林资源,因此,内蒙古的土地利用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将重点探讨内蒙古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内蒙古土地利用的现状内蒙古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其中以草原为主要特色。
大片的自然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进步条件,也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卫的重要基础。
此外,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口增长和经济进步的需求,内蒙古的土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二、内蒙古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 草原退化问题:过度放牧、大规模开发建设、草原火灾等因素导致内蒙古的草原面临严峻退化的恐吓,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抵挡自然灾难的能力。
2. 水资源短缺: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固定水源,而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步对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致使水资源供需冲突更加突出。
3. 矿产资源开发问题: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在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同时也存在对劳动力、社会稳定等问题的影响。
三、解决内蒙古土地利用问题的建议1. 加强草原保卫:加大对草原的保卫力度,限制过度放牧行为,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率,保卫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2. 推行水资源管理:实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建设水利设施、推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以提高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调整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卫,防止过度开采,保卫生态环境,同时实施可持续开发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进步循环经济:加强内蒙古地区循环经济的建设,增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缩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节约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产区,内蒙古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对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内蒙古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内蒙古地区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
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资源开发为主导,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是内蒙古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研究对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内蒙古绿色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
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政府报告及研究报告等。
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资源禀赋、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四、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测度通过DEA方法,本文测度了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
结果表明,内蒙古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部分地区和行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部分地区和行业仍需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
五、影响因素分析1. 资源禀赋: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因此,应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政策支持:政府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力度越大,绿色经济发展越有保障。
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关键。
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王凯旋系别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资源环境方向)年级09级学号902044102成绩评定教师内容提要从7月12日开始,为了调查清楚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富集情况,我在呼和浩特的凉城县、和林县、乌兰察布的集宁和包头市,对当地资源的储存量、开采量、利用能力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当地的资源富集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这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主要从自然资源的分布、自然资源的储量、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
本着客观、积极、主动地心态,问卷到不同地区,每个代表性地区都有部分问卷发放,比如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方、贫穷落后的村子里和发达一点的商业区人群进行问卷和交谈,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尽量做到了范围广,有代表性,有科学性,相信这篇报告会对呼市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大多数呼市居民都有着较强的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意识,对再生资源的使用持积极赞成态度。
但由于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再生资源知识的缺乏,对于如何将其投入存在若干盲区。
此行的目的就是调查和了解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资源,为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名调查者者的建议与依据。
作为一个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实践的活动。
最后通过对国家政策了解和本次调查结果给出了循环利用资源的一些建议。
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此次调查宣传已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呼市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并且使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资源浪费、调查、合理建议关于呼市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利用和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20多种,矿产地8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5处,矿点矿化点63处。
矿产规模以矿点及矿化点居多。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处于内蒙古丰富资源的中心地带,正在大青山脚下。
南边有土默川大粮仓、北面有希拉穆仁牧场的大草原、东边有乌兰察布丰富的林业资源、西面是包头的稀土和煤铁资源。
近年来不仅是“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还是链接黄河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北方沿边开放城市的前沿阵地。
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然而,在调查中我却发现很多重要的能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给经济发展增加了许多压力与制约。
使得呼市一直走依托自然资源增长GDP不惜破坏环境的发展老路,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矛盾。
一、呼和浩特市丰富自然资源的分类(一)矿产资源: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北部、大青山区、和清水河县一带。
距呼市50公里的鄂尔多斯煤田已探明储量1500亿吨,年开采量l亿吨,煤田煤质优良,储量大,运距短,成本低廉。
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其品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筑材料为主,仅有少量冶金辅料和特种金属矿。
贵金属、稀有金属和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以及伟晶岩型铀、钍。
普通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
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
(二)风能资源:呼和浩特市风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在武川县、新城区、和林县以及清水河县,已初步规划15个风场,可开发风力发电规模为700万千瓦。
2009年,由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风力发电设备叶片生产项目落户金山开发区,总投资10亿元。
蒙牛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为1.36兆瓦,是全球单机最大功率的沼气发电机组,目前在中国是第一个也是这一级别唯一应用的发电机组。
(三)光能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是全国的一个次高值区.农作物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达35592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3%,日照16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的55%,是相当优势的生产潜力(四)水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545.9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406.60亿立方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
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的矿泉水和温泉。
全区共有水面98.43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淡水水面65.5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淡水水面的10.68%。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
(五)土地资源:境内平原面积527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4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2千公顷,其中水浇地163千公顷。
大青山山地生物资源多样,以林牧为主,又是山前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山前洪积扇缘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是农产品、林果产品加工中心。
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是理想的粮、糖、油商品生产区,南部及阴山北麓丘陵区地广人少,农林牧交错,是发展杂粮、油料、薯类和畜牧业生产的理想区域,丘陵山区后备宜林和宜人工种草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牧业生产优越的土地条件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六)旅游资源:呼和浩特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白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
呼和浩特不仅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无不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之处。
二、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矿山企业中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违规勘查、开采行为,容易产生社会问题。
有些企业在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侵犯群众利益,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还有部分矿山企业勘查、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占用农用地、林地、牧草地等情况严重,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没有合理的恢复治理措施容易产生民意纠纷。
2.资源利用存在不节约,随意浪费的现象。
调查中我发现:矿产资源没有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方法和措施,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某些稀有金属由于技术或者交通原因不能有效开发,没有充分开采利用使其闲置或损失。
(二)风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技术发展规划滞后,各项研究缺乏,认识不足拿金川开发区的风电厂来说,风能利用开发目前投入少,资金缺。
风能利用开发的科学研究和设备生产单位严重缺少科研经费,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规模小、品种较少、单位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2.缺乏切实可行的发展风能利用开发技术的激励措施。
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政策、合理的电价政策、投融资及优惠贷款政策。
因此,呼和浩特市虽然风能利用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及工程化的社会效益显著,但目前经济效益不高,新兴的企业缺乏积极性。
(三)光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缺少对发展太阳能的支持。
关于太阳能利用的调查问题调查中有很多人对利用光能生活抱着怀疑和讽刺的态度,对开发推广太阳能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造成太阳能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资金渠道或已有的资金渠道不畅,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市政府能源部门缺少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刺激广大居民应用光伏电源装置等新能源设备的激励政策。
2.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投入过少,分散,尤其是光伏电池等关键原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造成太阳能成本高,群众购买力有限,太阳能的成熟技术很难尽快大规模推广应用到无电群众中去。
(四)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生活生产浪费严重。
尤其夏日用于洒水、居民建筑用水量特别大,对抽水马桶和水龙头的使用与维护不当,是主要浪费水的几个方面。
2.缺乏对饮用水利用的限制机制,养成不良用水习惯。
由于水价相对于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较低廉,很多人的用水习惯对水资源的珍稀程度很低。
3.公共节水意识比较差,没有硬性规定节约用水措施。
公共场合或各种单位及学校用水量巨大,单位缺乏管理,造成不涉及个人利益(五)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宏观调控乏力。
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现有用地规划滞后,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城市建设仍然要进行,从而出现民房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劳民伤财事件。
2.土地使用法律不健全。
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
3.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结构性短缺。
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
(六)旅游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开发深度不够,缺少特色旅游项目。
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对草原文化内涵挖掘程度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
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但是在开发中却不足。
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单一,缺少旅游龙头企业。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2.旅游交通设施不齐全,环境污染程度太大。
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低,旅游和交通仍然是瓶颈。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三、对于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建议(一)矿产资源1.对自然资源利用要重新认识,虽然呼和浩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合理地利用,应该包括有效使用和保护两个方面的含义。
2.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实质不仅在利用过程还有利用方式。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包括持续利用原则、保持生态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节约和增加投入原则(二)风能资源1.要在前期工作中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影响,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在风电场开发中要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2.要解决好风电并网的问题,并网发电是将风力发电系统并入大电网,使得电网上的用户都能享受到绿色能源。
这是将风力发电作为替代能源来发展,也是风电的发展方向。
加快风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前期开发人员的培养,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没有一流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光能资源1.提高太阳能应用地位,西部地区要加强太阳能应用推广工作,把太阳能推广应用作为重要的一项能源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加大投人,加快太阳能应用步伐,太阳能在西部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效应,建议政府和地方制定有关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相结合的优惠政策,通过给用户以一定比例补贴的办法,逐步引导老百姓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加快解决无电户的步伐,最终促进产品进入市场,逐渐形成地方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