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欣赏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通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论文-谈音乐欣赏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通用版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教学中,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如何从设计有效的提问入手,从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把握音乐元素、感受音乐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音乐课堂上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是音乐教师应予关注的课题。
一、合理地设置提问坡度
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要合理地设计提问坡度,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坡,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也跟着“爬坡”。即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通过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
【案例1】
在音乐欣赏《打字机之歌》一课中,在聆听A段乐曲结构这一教学环节时,执教老师的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听:你能从音乐中听出来打字员打了几行字吗?每行一样长吗?
听:你是怎么听出来的?每行都一样长吗?长多少?
听:再听一次,是不是最后一个乐句长了四拍?跟着音乐数一数拍子。
听:画一画。跟着音乐看大屏幕,一起点一点四个乐句的图谱。
听:演一演。想象我们的教室就是一架超级打字机,你是刚才四行字中的一行,你会怎么表演?合作表演。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来感受“打字员”的音乐形象,并区分A段的四个长短不一的乐句结构。执教者合理地设计提问坡度,让孩子们每一次带着不同的问题聆听了五遍A段。通过层层递进提问,学生们对原本较抽象的音乐形象有了具象的认识,轻而易举地将乐句的结构划分得很清
晰,并通过合作表演,将“打字员”的音乐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提问是有效的提问。可见,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设计提问坡度,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了铺垫。
如果说,注意提问设计的坡度是解决问题的难易度,那么注意提问的深度,则在于引导学生善于概括归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传授和音乐技能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应进入到怎样的一个层面,达到怎样的一个高度,这就是“深度”的问题。
【案例2】
在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一课中,在聆听B主题(群舞主题)部分这一教学环节时,执教老师的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听:聆听这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相比,演奏乐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音乐情绪有了怎样的变化?(吹管乐加入打击乐。打击乐的加入使得音乐情绪更加的欢快热烈了,就像很多人加入了舞蹈,这是音乐的群舞主题。)
听:这段音乐表现了小伙子和小姑娘的形象,你能从音乐的节奏、力度、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分辫出哪段音乐是表现小伙子的,哪段音乐是表现小姑娘的?
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辨民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感受小伙子、小姑娘不同的音乐形象。执教者在了解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精心地设计提问深度,从力度、音色、节奏等音乐元素入手,让学生听辨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犹如剥笋,层层深入,直达中心。
三、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
陶行知曾说:“发明干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选择什么时候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
【案例3】
在欣赏丝弦五重奏《快乐的夜晚》时,在聆听到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前,故意停下,告诉学生音乐到此结束。
学生好奇地问:“不是还有吗?我觉得听得不舒服,音乐还没有完。”
教师问:“音乐是不是也有段落呢?怎么能判断音乐的段落呢?”(这时学生会很顺利地理解音乐段落“完整性”这个概念。)
教师再问:“第一乐段的节奏、音高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节奏音高的表达:紧密、宽松、高、低等。)
教师追问:“第二乐段呢?这两个乐段从节奏、音高上来比较,是相似的还是不同的?”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进发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看准时机,将一个专业问题预设成几个问题,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难问题化为易问题,为学生铺路架桥显得至关重要。
四、创造性地设计提问角度
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因此,新颖灵活且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新意,每首乐曲都从一个角度发出一样的提问:“好不好听啊?”“乐曲分为几段?”长此以往“老调重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课堂提问,多提一些角度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4】
在介绍奥地利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教学时,教师一改以往传统的课堂提问,而是先让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组合S.H.E演唱的《不想长大》,然后提问:“你们相信这首歌的曲作者是一位300多年前的古人吗?”
学生纷纷否认,还有学生站起来反驳说,这是S.H.E演唱的《不想长大》。
接着老师又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片段。
学生很快就发现歌曲的高潮部分与播放的交响曲几乎完全相同,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老师问学生:想不想认识这位音乐家?学生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教师通过介绍音乐家的背景、成名经历和一些与现代音乐相似的乐曲,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欣赏音乐。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作曲家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中便能和作曲家产生共鸣,深刻体会乐曲的精髓。
课堂提问要鼓励大多数学生敢于举手、乐于发言,适时适度、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新课程呼唤教师更多关注课堂提问,但我们要避免问题太浅,缺少思维空间等,提问的密度、难度、坡度、时机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力求通过巧妙的提问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课堂充满活力和人文魅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方式方法上深入研究,探索出真正的适合课堂、服务教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