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的创新与能力培养
美术(心得)之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论文之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主席也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国家领导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审视、认识美术学科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形成完美人格的教养作用,对全面把握其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确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创造品质发展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积极作用。
但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只注重单纯的智能传授,而忽视教育的多元化功能;只重视教育结果看当堂课的作业效果,而很少去注重教学过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各项培养目标的实施和体现;等。
还有不少老师还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
所以,学生的创造想像力没有被得到充分的发挥,画得太死,不大胆,潜意识里觉得美术课就是这样模仿书中的画一画,然后给老师批改就是了,不知道还有创造、创新这一概念。
实际上,我们的美术课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以为:一、转变旧观念,确立新观念。
高校美术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12总第279期摘要:高校美术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对事物的审美观以及良好的对身形的塑造作用。
本文从当代高校学生的美术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阐述美术艺术素质与创新能力对于创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强调加强高校学生的美术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增长见闻,全面促进综合素质发展,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校美术;素养;创新;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73-02高校美术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徐杰(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225000)一、当代高校学生的美术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现状1.缺乏实际生活体验,自主素质能力和艺术修养能力不强高校学生一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缺乏对生活的实际体验,没有作为社会成员的良好认识,不能很好地体会美术教学中所传授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人性的价值,欠缺对社会负责的自主责任心。
艺术教育如没有立足于现实生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技能素质就得不到培养,就无法实现对学生艺术修养上的熏陶。
学生没有进行实际艺术体验,对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就得不到很好的观察,只能在书本中死板地接受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文主义、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政治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不能真正领会和接受所学知识。
不会客观地去分析、理解、评价美术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对自身的影响,艺术素质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学生对美术艺术的整体发展脉络和其在各个民族之间的风格得不到很好的掌握,艺术视野也会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学校没有及时地组织各类文艺鉴赏,学生的修养能力也必然得不到增长。
2.艺术设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思想上存在滞后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学生已经缺乏了对艺术创新的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
一些学生虽然很想实现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但由于自身的懒惰性和对新鲜事物难以保持长久的关注,遇到难题就开始退缩,艺术造诣就会止步不前。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美术教育观的提出,现在的美术课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而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那么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审美能力的创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通常是结合美术欣赏进行的,这也是创新意识培养、发展的基础。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我在教学生第九册《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时,首先让学生谈谈你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事,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些令你难忘的事,请说出来让大家一块儿分享,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要求能把握重点,学生们在谈过之后,教师提出这些事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能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呢?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能画出自己的东西,画面要有新意,色彩要鲜艳,要有主题,在通过前面的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后,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
通过作业显示,不少作业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件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变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2、加深理解,产生共鸣。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美术鉴赏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体会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与作者相同的审美共鸣。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导言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技巧训练,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启发。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新的美术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例如,在学习静物画时,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画廊,让学生观察真实的静物,并进行绘画。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跨学科教学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国画时,可以结合历史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在学习素描时,可以结合数学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图形来学习几何知识。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生动地展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印象派时,可以播放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和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印象派的独特魅力。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潜能和兴趣。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
例如,对于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绘画机会和资源;对于对雕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五、实践教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学习色彩运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色彩混合和调配,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第一部分:课程目标和理念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美术作品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要求美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美术史等方面,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艺术的基本技能,又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1.绘画:学生要学习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掌握色彩、构图、透视等基本绘画原理,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表现力。
2.雕塑:学生要学习泥塑、石膏、木雕等不同的雕塑材料和技法,掌握雕塑的基本造型原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三维表现能力。
3.摄影:学生要学习基本的摄影技术和器材的使用,掌握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原理,培养他们的摄影技能和表现力。
4.美术史:学生要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对艺术历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和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1.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情感。
2.教学资源:学校要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设备,如美术教室、绘画材料、雕塑工具、摄影器材等,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评价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实际水平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览、评比活动等。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节课优质课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节课优质课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美术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其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发展独立思考和独创性,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展现个人风格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可以选择介绍一位具有创新和表现力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让他们探索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此外,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例如绘画或雕塑。
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地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美术展览,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或概念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创意。
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起完成艺术作品或项目。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培养表达自己创意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自信。
四、评价方式的选择为了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和测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艺术作品,以及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小学美术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
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可以加强色彩搭配的训练,对于对立体感觉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立体构图的训练等等。
只有通过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二、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写生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去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美有独特感悟和表现能力的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他们能够真正体验美的力量。
可以通过欣赏名人名作、参观美术馆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美的标准和情操。
还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懂得美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如何在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国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和审美文化,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
我们都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国画艺术的重担。
在教育改革的当下,加强国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校美术专业开设国画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国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但是,目前高校国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探索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美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以往的美术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欣然接受;而国画作为我国古典艺术的代表,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建筑装饰上,欧式、美式风格成为大众追求的潮流趋势;在装饰画的选择上,人们也青睐于西方油画。
这样的现象给国画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使人们对国画的了解越来越少。
国画学习并非是简单的临摹。
因此,国画教学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最终会回归到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当前,社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会画画,而是要将绘画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之中。
这一要求使国画教学与国画审美取向之间产生了矛盾。
社会的发展使国画在理念上得到了拓展和更新,但是随着一些先进理念的引进,部分高校国画教学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却没有与时俱进。
因此,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首先要处理国画审美取向和国画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适应我国高校国画教学的理念和模式。
二、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1.高校招生存在弊端如今,高校美术专业在招生入学时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包括素描、色彩等,国画专业也不例外。
虽然这些考核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美术功底,但并不能将这些项目作为所有美术专业考核的标准。
美术课程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艺术修养。
首先,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将能够发展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他们将学习欣赏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通过欣赏和评论艺术品,学生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
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实践活动,学生将培养观察事物的细致能力。
他们将学习观察物体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并能够准确表现和呈现出来。
同时,他们也将学习通过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将能够独立思考和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再次,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将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他们将学习透过物象看到抽象的本质,并能够跳脱传统思维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美术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还能培养出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学生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发展和表现方式。
他们将学习欣赏和理解不同种族、民族和地区的艺术作品,并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对艺术的鉴赏力和理解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并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艺术修养。
这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艺术领域和其他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美术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3篇)
第1篇一、前言美术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指导书旨在为美术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以提升美术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个性化原则:实践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四、实践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与实践(1)绘画鉴赏:介绍中外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
(2)雕塑鉴赏:介绍中外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3)设计鉴赏:介绍中外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基本知识。
(4)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雕塑、设计等实践操作。
2. 创意设计与制作(1)创意构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构思。
(2)材料运用:介绍各种美术材料的特性和运用方法。
(3)实践制作:学生根据创意构思,运用所学材料进行制作。
3. 美术工艺制作(1)手工制作:介绍各种手工制作方法,如剪纸、编织、陶艺等。
(2)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
4. 美术展览与展示(1)展览策划:引导学生了解展览策划的基本知识。
(2)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进行展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艺术的特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
9.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9.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9.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参与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9.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持续关注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完善的课程档案管理,为课程的研究和优化提供支持。最终,本标准将促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3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4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实施(续)
4.5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充分动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4.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4.7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5.8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和教学成果,增强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六、课程资源与支持
6.1建立和完善美术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加强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美术参考资料。
6.3与当地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3.1制定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13.2对美术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3.3定期对美术教学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小学美术课程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课程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的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良好的动手力以及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课堂引言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使学生领悟到‘美’,只有学生领悟到‘美’,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
因此,做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课,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兴趣。
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根据小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是怎样一步步进行美术教学的[1]。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些历史的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
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
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2]。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我们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促进我们思维的发散;多渠道,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工具以及材料,让我们的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
二、学生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和实践案例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和实践案例小学美术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和实践案例。
一、创新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采用针对个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创作。
例如,在课堂上提供5-10种不同的素材和工具,让学生自由进行选择,让其对美术具有一种主导权和创造性的决定权。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
2. 推荐适合学生的素材和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推荐适合学生的素材和工具,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创意去进行创作,这样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展现潜在的艺术技能和潜能。
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素材和技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在美术的视觉表现上的潜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创新艺术领域。
3. 培养创意意识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作技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艺术的本质与特性。
应该培养学生发掘生活中美的感受和表现出自己的创意,让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通过不同颜色,素材和技法创作美的技能。
二、实践案例1. 创意科技美术课程创意科技美术课程是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流行的一种实践案例。
这种课程旨在将美术教学与科技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数字艺术方面进行创作,例如数字画、数码摄影、数字模型等,让学生获得艺术创造的新体验。
在这种课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数字艺术中的创作技能,而且重点关注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和构思,从而创造出更厉害的作品。
2. 芭蕾美术创作工作坊芭蕾美术创作工作坊是另一种实践案例。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首先,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美术的最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不断地尝试新的领域,勇于放开束缚,发扬个人特长,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通过大量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其次,学生的共同探究和交流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不仅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能够让学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对于美术课程来说,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构建一个共同体,创设一个共同的学术目标,互相合作,互相扶持,成为一个整体,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二、引导学生多样化的表达首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风格、不同传统的画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经验和思维素材,让学生具有更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最佳表达方式。
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榜样中找到更多的创意,并向更高的创新方向发展。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画风和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教师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和文化特色融入到作品中,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提倡探索精神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正确性,而应该要鼓励学生以非传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发现不同的解决办法和表达方法。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提倡“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让学生探索不同的艺术技巧与材料,可以将一些不寻常的材料、技巧引入课堂让学生去体验,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且会激发出更多的艺术灵感。
其次,教师的任务不应止于传授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多为创新寻找新思路和新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探索精神,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想象力,让学生乐于探究和体验。
总之,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高校美术课程对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高校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高校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1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学习乐园。
引导学生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对比,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大胆的表现,标新立异。
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
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2 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美术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美术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在当今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术课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美术课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石。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并鼓励他们描绘、划分、设计自己所看到的事物。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还能够让他们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材料和创作空间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材料和创作空间。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和需求,因此有足够多元的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各种颜色的画笔、颜料、油漆和纸张等等,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开放和宽广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三、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在美术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例如,学生对于动物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创作具有动物元素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合作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创作,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点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绘画,每个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一部分,最后将各部分整合在一起,创作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样的合作创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出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美术教学也要求有所提高和更新,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美术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和创新,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绘画创作和设计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意。
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创作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升他们的绘画水平。
要注重创作实践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的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美术作品展、举办美术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邀请知名美术家来校指导学生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空间。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画廊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创作。
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美术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要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富有创造性,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学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死板的灌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是开拓少年儿童大脑思维的巨大障碍。
如果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设置悬念,就会把学生带进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天窗徐徐打开。
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
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给学生设计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让教师多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唱戏”,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课程的创新与能力培养
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像,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
“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具有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
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关键词:创新丰富多彩满足教法开拓
一、摆脱教材束缚,贴近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
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增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
如:《美丽的羽毛画》、《萝卜雕刻》、《玉米根艺造型》、《有趣的叶印》、《沙画挂盘》、《我为家乡设计的桥》、《水果拼盘》、《飞进我们生活的美丽蝴蝶》等。
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更换内容。
如第六册中《高大的楼群》,农村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
模糊,因此我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的新居;九册中《浮雕人物》和《浮雕风景》,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泥塑材料,就改成纸雕。
2、扩充内容。
如十一册中《剪“喜”字》,结合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二、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美术根植于生活。
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因此,作为他们生活指导者的教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
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1、农村风貌,激发美感。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
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论艺术》)。
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画沙地之美。
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
采田园风光美。
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
这是学生写生极
好的题材资源。
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他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
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采沙地独特美。
对于沙地人来说,以沙地、海涂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
广阔的金沙地、一望无际的海涂、水上的渔舟、美丽的朝霞晚霞……这些都是小画家笔下的好画面。
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2、乡俗之趣,陶冶个性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他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
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
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
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
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
如清明节家家户户吃艾糕;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看灯会,所以更有不同的热闹场面。
(二)、探究教法,开辟新天地
1、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
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
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2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
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
3、开掘活水源,拓展工艺课
a、结合自然资源,开设特色工艺课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
结合当地资
源,开设了《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水果拼盘》、《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b、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间工艺
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蕴涵丰富的智慧,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
在民间艺术家手中,一切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
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民间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可以激发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藤编)、纸工(剪纸、纸雕)、织绣(针织、绣花)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工艺课。
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关心周边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增强。
在学校一年一度举办的艺术节中,学生大显身手,展出了精致、富有创意的作品,受到政府领导、各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