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E物质是_________;(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_________;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也可);取适量B、D两种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C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2HCl+Na2CO3=2NaCl+H2O+CO2↑或2HCl+Ca(OH)2=CaCl2+2H2O.【解析】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说明A是酚酞试液,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以及氢氧化钙溶液为碱性,盐酸为酸性,可以知道C是盐酸,A是酚酞试液;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出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B和D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则E是氢氧化钠;因此:(1)E物质是氢氧化钠溶液;(2)B和D 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碳酸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物现象,故可以使用盐酸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考点】酸碱盐的推断、性质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碱”、“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________(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2)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酸碱反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B.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都增加C.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D.NaOH具有碱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C【解析】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错误,B、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不一定都增加,如:2AgNO3+Cu==Cu(NO3)2+2Ag等,错误,C、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如正常雨水中由于溶有了二氧化碳也显酸性,正确,D、NaOH具有碱性,但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故选C【考点】酸的组成,NaOH的化学性质,PH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B.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C.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答案】D【解析】解答图像题,抓住“三点一走势”,即反应开始的一点,反应结束的一点,以及过量的点,以及对应量的变化趋势,A、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铜,铜的质量应小于氧化铁,故固体质量应是不断减少,错误,B、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刚开始反应氧气的质量应为0,故起始点应从原点开始,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是二氧化碳,即起始点应从原点开始,错误,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由于横坐标表示的量是稀盐酸的质量,故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由于相同质量的氯化氢消耗铁的质量更多,故铁先反应完,正确,故选D【考点】图像题的解答3.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A.C(Zn)﹣稀硫酸B.CaCl2溶液(HCl)﹣Ba(OH)2溶液C.CO2(CO)﹣澄清的石灰水D.NaOH溶液[Ca(OH)2]﹣K2CO3溶液【答案】A【解析】 A、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碳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H)2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4. 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答案】A【解析】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少,溶液酸性越强。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3山东滨州)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答案】(1)0.2(2)15.4%(3)70g【解析】(1)由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设参加反应的锌、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x、y.Zn+H2SO4=ZnSO4+H2↑6598 2x y0.2gg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3.7g+6.5g-0.2g=70g.2.(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高锰酸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碘能溶解在汽油中,A说法正确;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B说法正确;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C说法正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D说法错误.3.(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2)①9.210②胶头滴管10mL③细口瓶【解析】(1)由于仍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故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的,且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40g-4g=36g,说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1.09g/cm3×x×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1.09g/cm3×x=10g,由于水的密度是1g/cm3,则水的体积为10mL;②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除了量筒,还需要用胶头滴管;由于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9.2mL,故量取时需要10mL规格的量筒;③液体药品盛放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在广口瓶中,溶液配制完成后,要将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4.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2)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g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热水(3)硝酸钾在热水中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硝酸钾的质量或水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硝酸钾的质量、硝酸钾的颗粒大小、水的质量等,唯一的变量是水的温度,通过KNO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的不同即可3得出结论.5.(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答案】A【解析】食用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白醋、白糖、食盐易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6.(2012广东)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A错;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B错;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故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C错;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对.7.(2013兰州)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1)由图1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_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2)欲对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3)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2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6 <(2)蒸发结晶(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所以结晶析出【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将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钠固体.(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饱和石灰水中会析出晶体,导致石灰水变浑浊.8.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N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ag,即在t2℃时,100g水中加入agM和agN得到的都是不饱和溶液,把它们的溶液降温至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ag,因此降温后溶液都达到饱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9.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只填一种).(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________g,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1)大于(2)加入溶剂(或升温)(3)不饱和等于(4)160 7.5【解析】对照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或升温;因为在20℃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20g,所以把10g固体放入50g水中都得到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00g溶液中加6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16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12%)/160g]×100%=7.5%.10. 实验室欲配制10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 ,水________mL .(水的密度是1g /cm 3)(2)称量:用质量为23.1g 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________盘.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答案】(1)40 960 (2)左砝码/g100 50 20 20 10 5【解析】烧杯质量为23.1g ,需氢氧化钠40g ,共63.1g ,所以需50g 砝码1个,10g 砝码1个,3.1g 用游码.11. (2012广西桂林)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 2℃时,把2.4g 甲固体放入10mL 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 /cm 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3)t 2℃时,在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 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1)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2.4 (3)20%【解析】(1)P 点的含义是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 ,所以t 2℃10g 水中溶解的乙物质大于2.5g ,故t 2℃时,把2.4g 甲固体放入10mL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4g +10g =12.4g ;(3)根据t 2℃时乙的溶解度是25g 可以判断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 乙固体时,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2. 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D.蒸发溶剂【答案】B【解析】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硝酸钠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应采用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的方法.13.(2013山东泰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A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不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14.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答案】D【解析】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蒸馏水;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蒸馏水;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蒸馏水;碘酒中溶质为固体碘,溶剂为酒精.15.(2014广西南宁)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答案】D【解析】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C错;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D正确.16.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汽油B.面粉C.氯化钠D.高锰酸钾【答案】C【解析】汽油与面粉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色,四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的溶液.17.(2013甘肃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性质.有些物质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的水溶液呈蓝色,A错误;面粉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错误;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还可溶解其他溶质,C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D正确.18.(2012乐山)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_.(2)E的作用是_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_、装瓶.【答案】(1)烧杯 D、G (2)搅拌溶解【解析】配制食盐溶液,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一定要熟记.19.(2013包头)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答案】D【解析】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仍可以溶解其他物质,A错;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因此,根据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B错;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错.20.对于大多数溶质为固体的不饱和溶液而言,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答案】A【解析】对于不饱和溶液,加同种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另外,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所以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后会转化成饱和溶液.21.(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的形成”实验的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碘易溶于汽油,因此,衣服上的碘酒可以用汽油擦洗,A正确;碘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不同,高锰酸钾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也不同,这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正确;水、汽油、酒精都可作溶剂,C正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D错.2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表示t1 ℃时,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初步学会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解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
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今天一起揭开这个奥秘。
环节二:新课教学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关系呢若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1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实验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这两个实验中,实验步骤分别是什么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一:(1)在锥形瓶中放适量硫酸铜溶液塞好瓶塞,将胶头滴管内挤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插入到瓶塞内,放在天平上称重m1。
溶液质量变化问题

A
3
练习: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 质量减少。 2、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减 少。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 相等。 4、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 增加。 5、氧化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 加。
A
4
8.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 是( C) (2015河南中招)
溶液质量变化问题
鲁山四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1
做题思路:一、置换反应
先找化学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质,再比
较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若生成物溶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反应物溶质的相对分子 质量,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若相反则 减少。
例题: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 前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硫酸锌溶 液 方法: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 液
A
5
说明检测上册14页37题
A
6
A
2
二、复分解反应:
做题思路:⑴若反应前反应物均为溶液,生
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时,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
减少;生成物没有沉淀或气体时,反应后溶
液质量不变。⑵若反应物有一种是固体或气
体,生成物没有气体、沉淀,生成物溶液质
量一定增加;若生成物有气体或沉淀,就比
较反应前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思路同置
换反应)。做题的关键是找溶液、气体、沉 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课本实验再现装置图(1)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①小气球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拓展训练1.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C. D.2.如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2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的瓶中的气压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等于反应前的气压3.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称量天平不平衡的是( )A. B.C. D.4.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
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讨论与探究】请根据甲组和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甲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___(是或否)平衡;此反应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分析】(4)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5)通过甲、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1.由置换反应引起溶质物质本身的改变(1)金属(固)+酸溶液→盐溶液+H 2↑(气)原来是酸溶液,反应后是盐溶液,溶剂不变,溶质改变。
由于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比生成的H2的质量大,故这类反应结果是溶液质量增加。
(2)金属(固)+盐→新金属(固)+新盐原来的盐溶液与生成的新盐溶液相比,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关键看反应掉的金属和生成的新金属的质量关系。
例如:Fe+CuSO 4=Cu+FeSO 4 溶液减少量56 64 64-56=8Zn+CuSO 4=Cu+ZnSO 4 溶液增加量65 64 65-64=1例题:金属锌放入下列溶液中能引起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 、H 2SO 4B 、HClC 、CuSO 4D 、AgNO 3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1、以单质形式(少数 如:Au 、Ag 等) ;以化合物形式(多数 如:Fe 、Cu 、Al 等)2、常见的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
赤铁矿(Fe 2O 3)、磁铁矿(Fe 3O 4)、 黄铁矿(FeS 2).(一般不用黄铁矿炼铁的理由是:能产生污染物SO 2.二、生铁的冶炼1、原料:焦炭(燃烧放热提高炉温、制造还原剂CO) C+O 点燃CO 2 C+CO 2高温2CO石灰石(除去矿石中的杂质)铁矿石(提供铁元素)2Fe 3O 4+ 4CO 高温3Fe + 4CO 2 3、主要设备:高炉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①、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②操作顺序: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顺序相同,即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将一氧化碳燃烧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或收集备用。
其中发生的四个反应是:略④注意事项:(1)一氧化碳有毒,释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点燃顺序是由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爆炸)和毒性来决定的;(2)CO 尾气的处理 点燃(3)若先点酒精喷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通入的一氧化碳与玻璃管内的热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不能先点燃酒精喷灯 需先点燃的酒精灯.(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5)实验结束时,如果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后熄灭酒精灯会造成玻璃管内气压下降,当小于大气压时,澄清石灰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倒流如玻璃管内,使玻璃管炸裂.因此应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三、金属资源保护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名称通常以溶质的名称和溶剂的名称加上“溶液”来表示,例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当有水存在时,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较多的通常被称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可以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相互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Ca(OH)2和气体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者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固体的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质的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例如,当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克。
在该温度下,点P表示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同。
N点温度为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
2020-2021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质量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 3)2、Cu(NO 3)2C .取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D .若取a~b 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答案】D【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 >Cu >Ag ,向一定质量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Zn +2AgNO =+2AgZn NO 6521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22Zn =+Cu+Cu NO Zn NO 65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详解】A 、在a 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 错误;B 、c 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 错误;C 、取d 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C 错误;D 、a ~b 段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 正确。
故选D 。
2.若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一开始就不断增加,故错误;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反应一开始就有,故错误。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开始pH大于7,稀盐酸最后过量,最终溶液的pH将会小于7,故正确;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
初三化学计算题

1、将25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8.8g,计算:(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为0。
1%)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
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3、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向20 g赤铁矿矿石中(矿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不断加入稀盐酸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 g。
请计算:(1)赤铁矿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 g。
(2)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20 g该样品,可制得铁的质量。
4、钢铁的使用时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某钢铁公司用500吨含氧化铁(Fe2O3)64%的赤铁矿石进行炼铁,高炉炼铁的原理为3CO+Fe2O3 2Fe+3CO2.计算(1)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吨.(2)这些矿石理论上能炼得铁多少吨?(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5、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R↑+4H2O(R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生成气体R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气体R的化学式是 .t1时,已反应的铜占铜的总质量的质量分数是。
⑵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6、某氢氧化钙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15g于锥形瓶中并加适量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加入60g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021-图像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第4讲图像题复习要求:1.了解常见的图像题型和解题思路;2.通过例题讲解、练习提高图像题的分析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1.图像题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
复习过程:一、考点归纳整理:图像题常见题型:(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1)反应速率由快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生氢气由多到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3.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的质量的关系:(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1.溶液酸碱性的改变:(1)酸性溶液加水稀释,酸性______,pH_______,逐渐趋近7;(2)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性______,pH_______,逐渐趋近7;(3)碱性溶液中加酸,溶液由____性(pH___7)到____性(pH ___7)到___性(pH___7);(4)酸性溶液中加碱,溶液由____性(pH___7)到____性(pH ___7)到___性(pH___7)。
2.中和反应图像的意义:如图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pH变化图,横坐标表示的是加入_______溶液的质量,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b 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当加入该溶液的质量为c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
(三)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1.常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1)温度,一般温度越______,反应越快;(2)反应物浓度,一般反应物浓度越____,反应越快;(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接触面积越_____,反应越快;(4)催化剂,一般催化剂可以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浅谈“混合前后溶液质量变化”问题

浅谈“混合前后溶液质量变化”问题作者:张东霞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2期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考查混合前后溶液质量变化问题。
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总结如下:一、两种溶液混合1.无气体或沉淀产生时,混合前后溶液质量不变(1)发生化学反应:如将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2)不发生反应:如将NaCl溶液和稀盐酸混合。
2.有气体或沉淀产生时,溶液质量减小(1)产生气体: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2)产生沉淀:如Na2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
二、固体与溶液混合1.固体与溶液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如将Cu粉放入稀盐酸。
2.固体溶于液体,溶液质量增加如(1)将CuO与稀盐酸混合;(2)将CaO与水混合。
3.少量CaO固体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质量减少(注:CaO会与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引起溶剂质量减少)4.固体与饱和溶液的混合(保持温度不变)(1)同种溶质,溶液质量不变。
如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少量NaCl。
(2)不同种溶质,溶液质量增加。
如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少量蔗糖。
5.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时,溶液质量增加如(1)将CaCO3与稀盐酸混合: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0(注:每溶解100份CaCO3,会产生44份CO2气体)(2)将锌粒投入稀盐酸中Zn+H2SO4=ZnSO4+H2↑65 2(注:每溶解65份Zn,会产生2份氢气)6.有固体析出,溶液质量变化不确定(识具体情况而定)(1)将铁粉投入到CuSO4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
Fe+CuSO4=Cu+FeSO4160 152(注:反应前溶质是CuSO4,反应后溶质变成FeSO4,而溶剂质量不变)(2)将锌粉投入到CuSO4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
Zn+CuSO4=ZnSO4+Cu(注:反应前溶质是CuSO4,反应后溶质变成ZnSO4,而溶剂质量不变)三、气体通入溶液中(气体被吸收)1.无沉淀产生时,溶液质量增加。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质量变化的归纳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质量变化的归纳作者:马宏建来源:《中学化学》2015年第12期一、由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变化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1.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1)溶液由浓变稀(溶液的稀释)加入溶剂,溶液的质量将增大。
(2)溶液由稀变浓①加入溶质时,无论溶质是否含有结晶水,溶液的质量都将增大。
②蒸发溶剂时,溶液的质量将减小(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③加入含同种溶质的浓溶液时,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质量之和。
2.溶液处于饱和状态(1)不考虑温度变化的因素①加入不能生成结晶水合物的同种固体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如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②加入含同种溶质的结晶水合物,溶液的质量不变。
如向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胆矾。
③加入能生成结晶水合物的(含同种溶质的)无水物,溶液的质量将减小。
如向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无水CuSO4(在析出结晶水合物CuSO4·5H2O时,带出了部分饱和溶液)。
④加入溶剂,溶液的质量将增大;蒸发溶剂,溶液的质量将减小(同时将析出晶体)。
⑤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溶质,若它们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则溶液的质量将增大。
如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原溶液对NaCl来说已饱和,但对加入的溶质KNO3来说未饱和,因此加入的KNO3会溶解。
(2)不考虑溶剂蒸发、溶质分解的因素温度升高,溶液的质量不变[Ca(OH)2等例外,下同];温度降低,溶液的质量将减少(有晶体析出)。
(3)当某饱和溶液与未溶解的溶质形成固——液混合物时,温度升高,溶液的质量将增大(固体溶质溶解);温度降低,溶液的质量将减小(析出晶体)。
例1 在下列情况下,溶液的质量将增大的是( C),溶液的质量将减小的( D)。
A.20℃时,向100 g 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NaCl B.将100 g饱和石灰水的温度从30℃降低到10℃ C.将剩有未溶解的KNO3固体的KNO3饱和溶液加热 D.保持温度不变,向100 g CuSO4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无水CuSO4二、敞放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的变化1.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1)有吸水性的物质,溶液的质量将增大。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材依据本课时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二、设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是整个化学学习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首先,“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是化学家经过长期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后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它的发现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次,此定律更为化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最后,由小及大,质量守恒定律也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所以,学习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每个化学学习者最为基本的素养。
教材知识脉络为:2、学情分析本设计面向的是进行了一部分初中基础化学知识学习的学生,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在前三单元中,学生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在第四单元中,学生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中,学习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反应,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加之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能量定律,各项已知很好地为本课时的未知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此时的学生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给以引导和协助。
另一方面,初三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这在利于教学的同时也给教学一定的难度,即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方式和深入挖掘的能力。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中考化学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

20XX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化学是初三才开的一门课程,时间紧任务重,在中考备考时,一定要扎实基础,搞清楚初三化学应该怎么学。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化学溶液质量分数知识点1. 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2. 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
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
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
[方法探讨]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a、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⑴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w=m溶质÷m溶液(×100%)8、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用来表示物质(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大小;区别:“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为mol/L;"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为百分数.转化公式:C*M=1000*ρ*ω 即量浓度乘以摩尔质量等于1000乘以密度乘以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的变化

3.(2011.聊城市)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
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少的是 ( B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食盐溶液
4.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
区别,这种变化是 ( B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浓盐酸、浓氨水具有强挥发性等。
1.浓盐酸: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不变,溶剂、 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2.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引起 质量增加,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也显碱性。
二、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溶液质量变化 1.由置换反应引起溶质物质本身的改变 (1)金属+酸→盐+H2↑
1
1.(2010•河南)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 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B )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2.(2011•河南)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 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 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 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Al3+和Fe2+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填“大”或“小”);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 。 (写出一个即可) 或Fe+2AgNO3=Fe(NO3)2+2Ag
生成的新金属的质量关系。
例如: Fe+CuSO4=Cu+FeSO4 溶液减少量
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质量变化的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质量变化的总结初中化学中有关溶液质量变化的总结溶液是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的溶剂为水,溶液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引起溶液质量变化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由于溶液中溶质或水的质量的变化;二是由于化学反应后溶质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下面就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一、由于溶液中溶质或水的质量变化而引起的溶液质量变化1.由于人为因素人们在稀释浓溶液或使稀溶液变浓时,需改变水或溶质质量,这时会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
如稀释浓硫酸时需加水,由于溶剂质量增加而引起硫酸溶液质量的增加。
例 1 现有 10%的 NaCl 溶液 200 g,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措施正确的是()。
A.蒸发水至溶液质量为 110 gB.蒸发水至溶液质量为100 gC.加溶质至溶液质量为 225 gD.加溶质至溶液质量为250 g 分析该题实质是蒸发水或加溶质以使溶液质量分数由 10%增至 20%,并引起溶液质量的变化。
所考查的知识点为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答案为 B、C。
1/ 22.由于自然因素这种自然因素实质就是某些溶液本身的特征。
如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等。
例 2 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浓盐酸B.稀硫酸C.浓硫酸D.NaCl 溶液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这些溶液的物理性质。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而引起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的质量增加引起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为 C。
二、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溶液质量变化 1.由置换反应引起溶质物质本身的改变(1)金属+酸盐+H2 原来是酸溶液,反应后是盐溶液,溶剂不变,溶质改变。
2023中考化学最后冲刺压轴题专练01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分析 (解析版)

压轴题0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分析综合近几年中考对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滤渣滤液问题的考察形式,2023年中考对于该专题的考察仍然是重点。
由于该命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较为细腻,所以一直都是命题人提高学生关键化学素养的重点,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该问题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1.一种金属与一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Cu(NO3)2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锌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Cu(NO3)2完全反应,锌有剩余: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Zn、Cu。
溶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质量。
固体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
2.一种金属与两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银,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或位置距离越远),反应优先发生,判断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化学方程式先:Zn+2AgNO3===Zn(NO3)2+Ag。
后: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部分AgNO3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AgNO3、Mg(NO3)2,滤渣成分为Ag。
化学反应溶液质量计算

化学反应溶液质量计算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硫酸和钠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钠
的质量。
首先,我们写出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1摩尔的硫酸和2摩尔的钠氢
氧化物会生成1摩尔的硫酸钠。
因此,我们需要计算反应中所需的
摩尔数。
假设我们有2摩尔的硫酸,根据摩尔比,我们需要4摩尔
的钠氢氧化物。
接下来,我们需要查找硫酸和钠氢氧化物的摩尔质量。
硫酸的
摩尔质量约为98克/摩尔,钠氢氧化物的摩尔质量约为40克/摩尔。
将摩尔数乘以摩尔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质量。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有2摩尔的硫酸,需要4摩尔的钠氢
氧化物。
硫酸的质量为2摩尔 98克/摩尔 = 196克,钠氢氧化物
的质量为4摩尔 40克/摩尔 = 160克。
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
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160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质量来计算化学反应溶液的质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和产物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