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_
+
a
b
+
u
_
u=-2V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4、极性 ——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时, 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i
a
b
+
u
_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三、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吸收的能量——吸收功率
i
a +
b _
(关联参考方向)
P吸收 ddW tddW qd dq tui
参 考 方 向 与 真 实 方同向 相
计算值







方反向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Voltage) 1、定义
a、b两点间的电压表明了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 到b点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U ab
dW dq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2、符号
U——直流电压(DC) u——交流电压(AC)
一、电流 4、方向 ——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真实方向
I1=2A
I1 Us1 R1
Us2
R2 I2
I3
I4
I5
R3 Us4
R5
I2=-3A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4、方向 ——参考方向(任意假设)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真实方向
3、扩展 ——KCL也可用于包围几个节点的闭合面
节点KCL
I A I1 I3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

3.学会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什么是电路分析b.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2.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a.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b.欧姆定律和电容电流关系3.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4.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6.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7.电路分析的综合运用a.综合运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复杂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路分析的意义以及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详细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以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c.分别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等效电路计算方法。

3.方法演示(40分钟)a.通过示例演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试算,加深对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

4.综合练习(25分钟)a.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和计算练习。

b.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适用条件,伏安特性曲线;电导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和能量
电阻上消耗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公式,额定值
1.4理想电源
1.4.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4.2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教学时间安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72-73页2.2-1至2.2-4为练习题
P83页2.5 2.6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联等效,电导的串等效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工作原理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等效,理想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任意电路 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 效。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同上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受控源的模型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48页1.9・1至1.9・3练习题
P57页1.27、1.3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一、第1章:电路基础概念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与计算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1.4 课堂练习:简单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二、第2章:电路元件2.1 电阻的种类与特性2.2 电容的种类与特性2.3 电感的种类与特性2.4 电路元件的应用实例2.5 课堂练习:电路元件的选择与分析三、第3章:电路分析方法3.1 基尔霍夫定律3.2 节点电压分析法3.3 支路电流分析法3.4 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3.5 课堂练习: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四、第4章:交流电路4.1 交流电的基础知识4.2 交流电路的阻抗与相位4.3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4.4 谐振电路的特点与应用4.5 课堂练习:交流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五、第5章:数字电路基础5.1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5.2 逻辑函数与逻辑门电路5.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5.4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5.5 课堂练习:数字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六、第6章:半导体器件6.1 二极管的特性和应用6.2 晶体管的特性和应用6.3 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和应用6.4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实例6.5 课堂练习:半导体器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七、第7章:放大电路7.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7.2 放大电路的类型和特点7.3 耦合和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7.4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7.5 课堂练习:音频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八、第8章:振荡与滤波电路8.1 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类型8.2 LC振荡器和RC振荡器8.3 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8.4 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8.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简单的振荡器和滤波器九、第9章:电源电路9.1 电源的类型和特性9.2 线性稳压电源的设计9.3 开关电源的设计原理9.4 电源管理电路的应用9.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源管理系统十、第10章:电路仿真与实验10.1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10.2 电路仿真案例分析10.3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10.4 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10.5 课堂练习:利用仿真软件分析和实验验证电路原理十一、第11章:测量与仪器11.1 测量基础理论11.2 常用测量仪器与仪表1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11.4 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11.5 课堂练习: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分析十二、第12章:电子技术应用12.1 电子设备的基本构成12.2 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2.3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12.4 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流程12.5 课堂练习:分析一个常见的电子设备电路十三、第13章:安全与环保13.1 电子电路安全知识13.2 触电急救与防护措施13.3 环保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13.4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3.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安全的电路保护方案十四、第14章:项目设计与案例分析14.1 项目设计流程与方法14.2 电路图的绘制与原理说明14.3 元件选型与电路仿真14.4 电路制作与调试技巧14.5 课堂练习:完成一个小型电路设计项目十五、第15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本模块的重点知识点15.2 分析与解决实际电路问题15.3 探索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5.4 介绍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5.5 课堂练习:编写一篇关于电子技术应用的短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1章:电路基础概念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与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

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解释电路的两种基本状态:通路和开路1.2 电路元件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电感解释各元件的作用和特点1.3 电压和电流介绍电压和电流的定义及计量单位解释电压和电流的基本性质和关系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解释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2.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2.3 基尔霍夫定律介绍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第三章:电路的简化与分析3.1 等效电路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及分类解释等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3.2 节点电压法介绍节点电压法的原理及步骤分析实际电路中的节点电压法应用3.3 支路电流法介绍支路电流法的原理及步骤分析实际电路中的支路电流法应用第四章:交流电路分析4.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特点及表示方法解释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相位等概念4.2 交流电路的阻抗介绍交流电路中的阻抗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阻抗对交流电路的影响4.3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功率关系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5.1 数字电路概述介绍数字电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解释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区别5.2 数字电路基本元件介绍数字电路中的基本元件: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解释各元件的作用和特点5.3 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介绍数字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逻辑函数、逻辑图、真值表等分析实际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六章:逻辑门电路6.1 逻辑门的基本概念介绍逻辑门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和特点6.2 逻辑门电路的组合介绍逻辑门电路的组合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逻辑门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6.3 逻辑门电路的应用介绍逻辑门电路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第七章:触发器与计数器7.1 触发器的基本概念介绍触发器的定义和分类解释SR 触发器、JK 触发器、T 触发器等基本触发器的功能和特点7.2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介绍计数器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基本计数器的功能和特点7.3 触发器与计数器的应用介绍触发器与计数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触发器与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第八章:数字电路设计方法8.1 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介绍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解释需求分析、电路设计、仿真测试等环节的作用和重要性8.2 数字电路设计的工具与软件介绍数字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解释原理图绘制、逻辑仿真、PCB设计等环节的内容和流程8.3 数字电路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数字电路设计案例,包括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讲解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和性能指标第九章: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9.1 数字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介绍数字电路仿真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9.2 数字电路实验的基本步骤介绍数字电路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解释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过程等内容9.3 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的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案例讲解仿真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和性能评估等环节的内容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案例分析10.1 微处理器应用案例介绍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分析微处理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如温度控制器、智能家居系统等10.2 通信电路应用案例介绍通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分析通信电路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如无线通信模块、光纤通信系统等10.3 数字电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数字电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分析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作用重点解析本教案《电路基础分析电子教案何碧贵模块》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触发器与计数器、数字电路设计方法、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以及数字电路应用案例分析等内容。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本章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

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

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

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时数 1学时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2、电路模型:3、常用的理想元件: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 u --e L+L i注意:①参考方向的设定对电路分析没有影响; ②电路分析必须设定参考方向;③按设定的参考方向求解出变量的值为正,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
回顾单相交流电路、引入三相交流电路10分
3.1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1.对称三相交流电(熟悉)10分
2.三相电源的Y连接方式(掌握)10分
3.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方式(掌握)10分
3.1检验学习结果分析15分
3.2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1.负载的星形连接(掌握)10分
10分
总结本次课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难点:对理想电路元件的理解以及对参考方向的掌握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1、1.2检验学习结果下次课提问P32页填空题部分
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2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分院
课程名称
学时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上课地点
上课时间,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1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1.1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熟悉电路的组成与功能,掌握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概念。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6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法与实验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设备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能正确应用基 尔霍夫定律求解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
1. 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会进行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 理解和掌握两种理想电源模型的特点。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13页1.3—1至1.3 — 5;P18页1.4一1至于1.4-3;练习题
P53页1.4、1.5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36页1.6-1至于1.6.5练习题
P56页1.20 1.2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1. 1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及电信号的 传输、处理和存储等。
1.1.2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都是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 图。通常包括三大基木环节: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1.2电路变量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电压、电动势及参考极性
难点:同上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zg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zg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1.1 电路的基本概念1.1.1电路的组成/电路元件/电路模型1、电路:电流的通路称为电路。

连续电流的通路必须是闭合的。

思考:下面的图1.1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有电流没?2、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化学能等)转换成为电能的设备。

直流电源有干电池、蓄(xu)电池、直流发电机、整流电源等。

交流电源一般由交流网提供的,一般为交流发电机。

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的设备或者说是消耗或吸收电能的设备。

例如:电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电炉将电能转换成为热能,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所以电灯、电炉和电动机等都是电路中的负载。

中间环节:在电源和负载之间用来传输、分配、控制和检测电路的设备。

(如开关/导线等)3、电路的作用:一类是电力电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作用;另一类是信号电路,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等(例如:语言/图象/温度等),在这种电路中,一般所关心的是信号传递和处理的质量,要求不失真、速度快等。

4、电路元件:电路中的电源、负载等器件都是电路元件。

5、电路模型: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叫做电路模型。

1.1.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I):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一库仑的电量称为一「安培」(A)。

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

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毫安(mA)及微安(μA) 换算为 1A=1000mA 1mA=1000μA。

2、理想电压源(恒压源)特点:(1)无论负载电阻如何变化,输出电压不变,其值恒等于源电压US;(2)输出电流由外电路决定;例:恒压源输出电流由外电路决定设:U S=10V当只接入R1时,I=5当R1、R2同时接入时,I=103、电流源模型―――由一个电流源并联一个电阻构成。

I = I S– U ab / R0当内阻R0 = 时,电流源模型就变成恒流源模型。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教案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及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时间学时 2教学目标掌握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等物理量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难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关联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判断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电路分析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2)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2.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3.考核项目:考勤、作业、考试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传递和处理信号教学内容4.基本概念:(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

(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4)电路理论: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并用电流、电荷、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描述其过程。

注意:电路理论主要是计算电路中各部件、器件的端子电流和端子间的电压,一般不涉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

本书讨论的电路不是实际电路,而是其电路模型。

(因为实际电路形式多样而且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把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1.概念: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假想元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3.5种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1)电阻元件R: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元素(电源、导线、开关、负载)解释电路的作用和重要性1.2 电路的分类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解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1.3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电压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2.2 串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并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三章:电路元件3.1 电阻元件介绍电阻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2 电容元件介绍电容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容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3 电感元件介绍电感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感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第四章:电路测量与实验4.1 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表等)解释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2 电路测量方法介绍电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4.3 实验与实践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第五章:电路分析进阶5.1 节点和回路分析介绍节点和回路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2 网孔分析介绍网孔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3 等效电路分析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种类解释等效电路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第六章:交流电路分析6.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交流电的波形和频率6.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分析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解释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容和电感的计算方法6.3 交流电路的功率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因数的概念第七章:频率响应分析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意义解释频率响应的图表表示方法(波特图)7.2 电路元件的频率响应分析电阻、电容和电感的频率响应特性解释频率响应分析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介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分析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设计方法第八章:谐振电路分析8.1 谐振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谐振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谐振的条件和频率8.2 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串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3 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概念介绍非线性元件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应用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解释非线性电路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介绍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解释非线性电路在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的应用第十章:电路仿真与实验10.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LTspice等)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解释电路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10.2 电路仿真实例设计并仿真简单的电路例子分析仿真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类、电流、电压和电阻、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元件、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分析进阶、交流电路分析、频率响应分析、谐振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以及电路仿真与实验等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第1章电路分析的电子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第1章电路分析的电子教案

运算放大器 21
作为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具 有以下条件: 1. 即从输入端看进去元件相当于开路, 称为“虚断”。 2. 开环电压增益 A=∞(模型中的 A 改为 ∞),即两输入端之间相当于“短路”, 称为“虚短”。 “虚断”、“虚短”是分析含理想运 算放大器电路的基本依据。
22
1.8 等效电路的概念
6
1.1.2
实际电路的组成
下图1-1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电筒电路,就是一 个最简单的实际电路。它由3部分组成:(1)是提
供电能的能源,简称电源;(2)是用电装置,统称
其为负载,它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是连接电源与负
s
1
3
图 1-1 手电筒电路 7
载传输电能的金属导
线,简称导线。电源、
1
2 a 3
i3
4
i4
图1-9 说明KCL
17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VL的基本内容是:对于任何集总电路中的任 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的各支路电压的代数 和为零。
如图1-10,从a点开始按 a 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 _ 绕行一周,有: u4 4 u1- u2- u3+ u4=0 + 当绕行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 一致(从正极到负极),电压 d 为正,反之为负。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3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基尔霍夫定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8等效电路的概念19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10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111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112平衡电桥电阻y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17受控源与运算放大器支路上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电流电压间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
29

《电路分析》课程教案

《电路分析》课程教案
3、掌握受控电源的类型与电路模型
4、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实际电路参数
5、掌握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电阻串、并联的特性与计算方法
6、掌握实际电压源、电流源等效电路的画法及等效互换
7、掌握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法
教学方法
举例法、作图法、引证法等
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
2.多媒体教学为辅
学时分配
12学时
重点难点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计算机仿真分析
第四章一阶电路分析
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一阶电路分析
教学目的
1.建立并深刻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电路的换路、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等概念。深刻理解动态电路元件(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特性。
2.学习并掌握RC和RL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电路发生换路时的响应(电压、电流和能量)的分析方法,理解其响应规律。
课后练习题
基础与提高题
辅导安排
随堂进行
教学内容
1.正弦电压和电流,正弦稳态响应
2.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 RLC元件的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
4.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5.单口网络的相量模型
第六、七章正弦稳态的功率三相电路
授课章节名称
第六、七章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
教学目的
1.会计算正弦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及复功率
教学方法
举例法、作图法、引证法等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
6学时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本章难点含受控源电路的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化简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
P3-1top3-28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和电阻学习目标:1. 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表示方法。

2. 电压的概念及电压的表示方法。

3. 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表示方法。

4.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电路观察和体验。

2. 讲解欧姆定律,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计算练习。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

1.2 电路元件学习目标:1. 了解电路元件的种类及作用。

2.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进行电路搭建。

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电路元件的种类及其作用,展示电路元件。

2. 讲解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搭建,实际应用电路元件。

作业与评估:1. 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 完成电路搭建,观察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1.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学会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作业与评估:1.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1.4 简单电路的测量学习目标:1. 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内容:1. 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简单电路的测量方法。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1章___电路分析基础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1章___电路分析基础

功的单位为焦耳,时间单位为秒时,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 -3
(3)效率
1W=10 KW
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效率,用“η”表示
P2 P2 100% 100% P P2 P 1
计算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功率计算时,如果假设 U、I 参考方向关联。 则某部分电路功率 P > 0 , 说明U、I 实际方向与 参考方向一致,说明电路吸收电功率,为负载。 当某部分电路功率 P < 0 时, 则说明 U、I 实际方 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此部分电路发出电功率,为电源。
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关键在于正确找出电路 的联接点,然后分别把两两结点之间的电阻进行串、并 联简化计算,最后将简化的等效电阻相加即可求出。
第四页
2.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I R0
US
左图所示的闭合全电路中,电流为:
RL
+ -
US I R0 RL
将式子整理为:
负载上获得的功率为: US 2 P I RL ( )2 R R0 RL
下,电感线圈的 等效电路模型?

3. 电感元件在直
流时相当于短路 , L 是否为零? 电容元件在直流 时相当于开路,C 是否为零?
4. 理想电源和实际
电源有何区别?理 想电源之间能否等 效互换?实际电源 模型的互换如何?
第四页
1.4 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I U1 R1 R2 U I R U I I1 R1 电阻的并联
2.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 电路的组成
电路一般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源: 如发电机、电池等,电源可将其它形式的能 量转换成电能,是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装置。

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概论教案

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概论教案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基本要求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年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连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电流、电压要受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

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方式无关。

(2)电路连接方式的约束。

也称拓补约束,它仅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方式有关,与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电压定律(KVL)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本章学习的内容有: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数学模型及特性,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受控源的概念及分类,结点、支路、回路的概念和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内容是所有章节的基础,学习时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预习知识:1)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2)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流、电荷与电场之间的关系内容重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难点:1)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联系和差别2)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电路器件的联系和差别3)独立电源与受控电源的联系和差别二、教学内容共10节:§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容元件§1.7 电感元件§1.8 电压源和电流源§1.9 受控电源§1.10 基尔霍夫定律§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1.1 INTERNET的概述Internet是相互连接的网络集合。

Internet是由成千上万个网络、上亿台计算机通过特定的网络协议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计算机网络,是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平台。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教案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及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时间学时 2教学目标掌握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等物理量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难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关联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判断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电路分析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2)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2.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3.考核项目:考勤、作业、考试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传递和处理信号教学内容4.基本概念:(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

(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4)电路理论: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并用电流、电荷、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描述其过程。

注意:电路理论主要是计算电路中各部件、器件的端子电流和端子间的电压,一般不涉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

本书讨论的电路不是实际电路,而是其电路模型。

(因为实际电路形式多样而且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把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1.概念: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假想元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3.5种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1)电阻元件R: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大学一年级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

大学一年级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

大学一年级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电子工程课程同步教案:电路基础与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路参数的计算与测量方法;3. 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4. 学习分析基本电路的方法和技巧;5. 掌握常见电路的设计与实施;6. 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章:电路基础1.1 电路的概念与分类1.2 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1.3 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基本关系1.4 电路定律与基本规则第二章:电源与信号2.1 直流电源的构成与特点2.2 交流电源的构成与特点2.3 常见信号的性质与应用第三章:电路分析方法3.1 KVL与KCL分析法3.2 网孔分析法3.3 超节点与超网孔分析法3.4 电路模拟方法与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第四章:直流电路4.1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性与分析4.2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4.3 直流电路的戴维南与诺顿等效电路4.4 正弦波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交流电路5.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5.2 交流电路的R、L、C参数分析5.3 交流电路的传输特性与频率响应5.4 传输线与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第六章:数字电路基础6.1 二进制与数字信号的表示6.2 布尔代数与逻辑门电路6.3 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6.4 存储器与运算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七章:信号与系统基础7.1 信号的表示与分类7.2 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性7.3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7.4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 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践;2. 结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3. 采用多媒体教学,图表和示意图辅助讲解;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5. 提供实际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机会。

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与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4. 学生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课堂表现将作为加分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本章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

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

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

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时数 1学时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2、电路模型:3、常用的理想元件: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注意:①参考方向的设定对电路分析没有影响; ②电路分析必须设定参考方向; ③按设定的参考方向求解出变量的值为正,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功率规定:吸收功率为正,发出功率为负。

在此规定下,元件的功率计算在电压、电流取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具有不同形式。

关联参考方向时: P= U·I 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 –U·I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一电路在任一瞬时所有电源发出的功率的总和等于所有负载吸收功率的总和;或所有元件瞬时功率的代数和为零,∑P 发出=∑P 吸收,或∑P=0称为功率平衡方程式,常用于验证电路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三、 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电力工程中规定大地为电位参考点,在电子电路中常取机壳或公共地线的电位为零,称之为“地”,在电路图中用符号“ ”表示。

电路中电位的大小、极性和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原则上,参考点可以任意选择。

参考点不同时,各点的电位值就不一样。

电压是两点间的电位之差,具有绝对的意义,与参考点的选择毫无关系。

1.2电路的基本元件教学时数 1.5学时本节重点 1、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本节难点 电源等效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针对电容、电感伏安特性和储能的相似性,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举例说明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一、理想线性电阻元件电阻是反映将电能不可逆地转换为其它形式能量性质的理想化元件,如白炽灯、电炉丝等均可理想为电阻。

1、 伏安特性:2、 电阻的功率:二、理想线性电感元件凡是具有电流建立磁场,能储存磁场能量性质的元件用电感表示,如线圈、日光灯镇流器等。

1、伏安特性:电流流过电感元件产生的磁通为Φ,电感元件匝数为 N ,则磁通匝链数链Ψ= N Φ,元件的电感(自感系数、电感系数)定义为i L ψ=线性电感L 为常数。

Ψ单位Wb ,i 单位A ,则电感的单位H 。

电感单位常用mH ,1H=103mH 。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电感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dtdi L dt d e L -=-=ψ 如图示变量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感两端的感应电压dt di Le u L =-= 上式为电感的伏安特性。

在任一瞬时,感应电压与电流的时变率成正比。

对于直流电流,感应电压u=0,即电感元件对直流而言相当于短路。

2、电感的能量三、理想线性电容元件具有存储电荷性质的元件用电容表示。

1、伏安特性电容两端加电压u ,电容器充满电荷,其带电量为q ,电容元件的电容定义为 uq C = 电量的单位取C ,电压单位取V ,则电容单位为F 。

常用单位μF 和PF ,1F=106μF=1012pF 。

线性电容元件的电容 C 为常数。

当电压变化时,电容的电量也随之变化。

根据电流的定义dtdu C dt dq i == 上式为电容的伏安特性,表明电容两端导线中的电流在任一瞬时与其两端电压的时变率成正比。

对于直流电压,电容电流i=0。

即电容元件对直流而言相当于开路。

2、电容的能量理想电容是以电场形式储能的元件,不耗能。

电容两端电压为u 时,其储存的能量221Cu W C = 电容任一时刻储能多少,取决于该时刻电压的大小。

电容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过程是电能与电能的转换过程,是电容与电源能量的互换过程。

四、独立电源元件在电路中能独立提供电能的元件称为独立电源。

1、理想电源有恒压源(理想电压源)和恒流源(理想电流源)之分。

(1)恒压源 (2)恒流源2、实际电源的模型实际电源有内电阻,用理想电源元件和理想电阻元件的组合,表征实际电源的特性。

(1)电压源模型①图形符号: 恒压源Us 与内电阻Ro 串联组合如图(a )。

②外特性:电压源输出电压与输出 电流的关系为 o IR U U S -= 当电源开路时,I=0,输出电压U=Us ;当电源短路时,U=0,输出电流I=Us/Ro 当Ro →0时,U →Us ,电压源→恒压源,其外特性曲线如图(b )。

(2)电流源模型①图形符号: 恒流源Is 与内电阻Ro 并联组合如图(c )。

②外特性:电流源输出电流与输出 电压的关系为o R U I I S -= 当电源开路时,I=0,输出电压U=Is·Ro ;当电源短路时,U=0,输出电流I= Is ;当Ro →∞时,I →Is ,电流源→恒流源。

其外特性曲线如图(d )。

(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一个实际电源可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对同一负载而言这两种模型应具有相同的外特性,即有相同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根据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外特性表达式样可得: R U I S S = 或 R I U S S = 即两种电源模型对外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以互相变换,注意:①变换时,恒压源与恒流源的极性保持一致;②等效关系仅对外电路而言,在电源内部一般不等效;③恒压源与恒流源之间不能等效变换。

应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化简电源电路时,还需用到以下概念和技巧:①与电压源串联的电阻或与电流源并联的电阻可视为电源内阻处理。

②与恒压源并联的元件和与恒流源串联的元件对外电路无影响,分别作开路和短路处理。

③两个以上的恒压源串联时,可求代数和,合并为一个恒压源;两个以上的恒流源并联时,可求代数和,合并为一个恒流源。

1.3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数 1.5学时本节重点 基尔霍夫定律和定律的推广,定律的应用——节点电压法(弥尔曼定理)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讲清难点。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相结合教学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节点电流定律(KCL )和回路电压定律(KVL ),是电路分析的最基本定律。

解释几个与定律有关的名词术语,以图(a )为例。

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元件的联接点。

图中有a支路:联接两个节点之间的电路。

共六条支路,每条支路有一个支路电流。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

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单孔回路。

图中有三个网孔回路,并标出了网孔的绕行方向。

电路中的节点数,支路数和网孔数满足下式:网孔数=支路数-节点数+1一、KCL1、定律表述任一瞬时流入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即:∑I 入=∑I 出移项 ∑I 入-∑I 出=0,则 ∑I =0即任一瞬时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习惯上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出节点的电流取负号。

图(a )中节点b 据KCL 有I 1-I 2-I 3=0 2、定律的推广KCL 不仅适用于节点,也适用于任一闭合面,又 称为广义节点。

如图(b)方框表示一个复杂电路,有多个出线端,每条出线端中电流分别为I 1、I 2和I 3,可应用KCL I 1+I 2-I 3=0(b)二、KVL又称基尔霍夫第二定律1、定律表述任一瞬时沿任一闭合回路绕行一周,沿该方向各元件上电压升之和等于电压降之和。

即∑U 升=∑U 降移项: ∑U 升-∑U 降=0,可表示为 ∑U =0即任一瞬时沿任一闭合回路绕行一周,沿绕行方向各部分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如(a )图中1网孔的KCL 方程为∑U =U s1-I 1R 1-I 3R 3=02、定律的推广 KVL 的应用可以推广到开口回路。

如图(c ) 电路假想为闭合回路,沿绕行方向,据KVL 有 ∑U= U AB - U S -I·R = 0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1、支路电流法是已知电源激励和电路参数,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KCL 和KVL 列方程,求解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通过例题说明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2、节点电压法(弥尔曼定理)对于只有两个节点、多条支路并联的电路,可以直接用公式求解节点电压。

设节点为A 和B公式中的分母为各支路除去与恒流源串联的其串联电阻比值的代数和,恒压源与节点电压方向一致的取正值,反之取负值;第二项为各恒流源的源电流之代数和,恒流源与节点电压方向相反的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1.4 电路的常用定理教学时数 1.5学时本节重点 电路的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

∑∑∑+=k ji Si ab R I R U U本节难点 叠加原理的灵活应用,准确理解戴维南定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讲清难点。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相结合,电子电路仿真及电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内容 一、叠加原理原理表述:由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独立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叠加(代数和)。

对不作用电源的处理方法是,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

通过例题说明应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叠加原理是分析线性电路的基础,是处理线性电路的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灵活运用叠加原理对分析线性电路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