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953b4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5.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具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数学充满热爱和信心,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和思考的学科,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的学习目标和意义,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数学领域的成功案例,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长远眼光和自信心。
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学习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困惑和挫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通过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心理研究课程设计
![小学数学心理研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ce5d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9.png)
小学数学心理研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心理学概念,理解数学学习中心理因素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心理学原理分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心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学会倾听和分享,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注重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数学心理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数学心理学概述》2. 数的认知与心理:探讨数的认知过程、数的表征和数的加工策略。
教材章节:《数的认知与心理》内容列举:数的直觉、数的符号、数的记忆与联想、数的估算等。
3. 数学思维发展:分析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心理机制。
教材章节:《数学思维发展》内容列举: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数学思维策略等。
4. 数学学习策略:介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技巧和策略。
教材章节:《数学学习策略》内容列举: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等。
5. 数学情感与态度:探讨数学学习中情感态度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
教材章节:《数学情感与态度》内容列举:数学焦虑、数学自信心、数学兴趣等。
6.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中数学心理学应用的案例,总结经验和启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ef77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6.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德育在小学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德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追求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导致德育教育的忽视和被动。
学生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对于思考、合作、责任等德育品质的培养却常常忽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和方法,探讨实施渗透德育的效果评估,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与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对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的效果评估,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为学校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完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8661178c8762caaedd33d4f1.png)
培 养 学 生 数 学 思 考 能 力 .提 高 学 牛 解 决 问题 能力 的过 程 中 . 积
极 的情 感 和 态 度 起 到 了巨 大 的 推 动 作用 . . 教育 家赞 可夫 说 : 学 “ 生 积 极 的情 感 、 炊快 的情 绪 能 使 学 生 精 神 振 奋 , 维 活跃 , 易 思 容 形 成新 的联 系 而 消极 的情 绪 . 会 扣 制 学 乍 的智 力 活 动 .” 则 1 .由
建 立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 系生 活 处理 好 教 材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联 培
精 神 . 养 鼓 励 学 生善 于 与 他 人 合 作 的精 神 . 效 赞 美 点 燃 学 培 有 生 学 习 的兴 趣 和 激 情 等 方 面谈 谈 对 学 生 情 感 态度 的培 养 . . 关 键 词 : 感 态 度 : 学数 学 ; 情 小 兴趣 ; 养 培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1 2)2年 【
《 学 课 程 标 准 》 中 明 确 指 } :教 帅 应 该 充 分 利 州 学 生 已 数 I “ j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引导 学 乍 把 所 学 的 数学 知识 应 H 到 现 实 L去 , 】 } | 以 体 会 数 学 在 现 实生 活 q 的应 用价 值 ” 数 学 活化 的学 习 - , 在
21 0 0年 第 1 2期
3 韩 立 福 主 编 ,新 课 程 有 效课 堂教 学行 动 策略 》 . 《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出 版社 . 0 6年 20 4 吴 洪 成 主 编 , 现 代教 学 艺 术 的理 论 与 实 践》 . 《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 2)9年 (
教 师要 努 力在 学 生 心 目中 树 立 威 严 l 和 蔼 _ 亲 的形 象 威 严 是 f 『 『 几 『 从 知 识 方 面 说 的 . 师 只有 自 己拥 有 十 富 的 知 识 . 能 在 学 教 才 面 前树 立 威 信 . 能 有威 严 和 蔼 是 指 教 师 对 学 , 的教 学 以及 才 卜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https://img.taocdn.com/s3/m/db87676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d.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端正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是主要教学目标。
本文从我校特色文化出发,立足“幸福教育”的核心要素,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对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简单表述为三点:第一,获得“四基”;第二,增强能力;第三,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其中,总目标的第三点“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集中表述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树立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一、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主导着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的载体而单独地传授、空洞地讲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希望学生喜欢数学,进而喜欢学习;了解数学的价值,有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和责任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落实课堂的重视程度以及内涵把握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我校校长高峰提出,把教材中的内容通过一个连接点与学校开展的“幸福教育”的20个核心要素中某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然后让学生把看到、领会到、体验到的道德或者情感要素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展开、深化、想象来实现。
“幸福教育”的20个核心要素包括:安全与健康、纪律与秩序、守时观念、爱心与孝心、尊重与礼仪、自主性、责任、毅力、信用、情绪的稳定、宽容与分享、公共心与亲社会行为、公正与公平、感恩、交际与合作、劳动观、生命观、挫折力、环保意识、经济观念。
有效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就有了抓手。
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临的困境(一)教师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当下的教学虽不再以传授式为主,但依旧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e83eacb89eb172ded63b7b0.png)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施行。
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奠基石;数学情感教育将为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创造必要条件。
可想而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优质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要让学生从小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使数学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教师就要正确贯彻素质教育,改善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方面要立足于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也就是数学素质。
而数学情感正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没有感知、记忆、思维过程,就不能产生情感,情感又会反过来影响认识过程,它可以推动,也可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情感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信息功能,即指人们借助情感进行信息交流而产生相互影响与作用。
情感的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情发挥出来的。
二是调节功能。
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容易使他们在大脑里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以及旧有联系的复活,从而促进学生领会知识,巩固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因此,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成败。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情感因素的感染作用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dfb4f0192e45361166f5ce.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东小口中心小学李建平2009年11月5日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
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未来审视今天的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是新课改需要。
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
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实验和有效落实。
相比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研究,明显是被冷落了,很多时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仅仅是体现教师理念的一种摆设,至于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具体落实行为跟进?落实的面和度怎样?很少有人关注。
参加过不少主题式教研活动,未曾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主角,听过不少专家的报告、评课,也未曾见它成为讨论的焦点。
因此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已经走在其他两个目标的后面。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态度与情感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态度与情感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22de5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c.png)
未来研究应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成果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提 供有力支持。
拓展研究方法
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外,未来研究可以尝试采用实验、观察等更为客观的研 究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深化研究内容
未来研究应对数学态度与情感培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 讨,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当前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应用,未能有效指导小学数 学教育实践。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收集数据时可 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内容的深度
现有研究对数学态度与情感培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等方面 的探讨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中情感态度培养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二是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三是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成绩和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过程表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PART 03
小学数学教育中态度与情 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望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态度与情感培养缺失的问题
传统数学教育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 生的态度与情感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 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0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c9657a71fe910ef02df89f.png)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生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研究感情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中不单是一个不行忽略的要素,并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不单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达成接受和储藏信息的任务,并且使学生感情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在讲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色创建一个优秀的学习气氛,培育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感情,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坚持以情动人,以心育人,收到了较好的成就。
一、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小学生的心是稚嫩的,需要分外的珍爱,特别是自尊心。
学生期望鼓舞和夸奖,老师的每一句赞叹、每一次夸奖,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即便是学困生也要创建条件,使他们有机遇风光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夸奖——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停萌发长进的心理。
如在教数学“口算除法时”,我出算式 1200÷4,让学生思虑后,先把机遇让给一学困生(王鹏)。
因为心理上比较紧张,他回答了“ 3”。
其余同学发出了好心的笑,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得满脸通红。
这时我笑着对同学们说:“王鹏同学想考考大家,他还没有把答案说完呢,谁能接下去说呢?”这时同学们纷繁回答,有的说是三个百,有的说是 30 个十,还有的说假如是1200÷400 就是“ 3”了。
我抓住这个有益的机遇说:“下边就请王鹏同学当小老师,评判一下这几位同学的说法”。
在这类和睦的气氛中,既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纠正了他知识上合习惯上的错误,同时使他成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有位教育家说过:“尊敬他人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老是在创建着奇观,创建者新的人,创建着人类最伟大的宝贵的事物。
”真的,假如我们给学生以充足的尊重,落伍者长进,消极者看到希望,冷淡者燃气激情,进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二、建立新式的师生关系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我所教的每一个班级中,我几乎和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谈心”活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0e76fdbb68a98270fefaec.png)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张田庆由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组织申报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u—105。
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需要,把本课题研究名称改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敬请批准。
根据省教育学会和湘西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已进行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新的活力。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的影响。
我校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展现思维与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较少,参与面狭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第四,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没能被有效激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b5f8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a.png)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教学理论的概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究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具体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结论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理论基础, 应用案例, 研究成果, 未来研究方向, 教学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学者所重视。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情境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结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教学理论,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水平。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为情境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二是探究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效果;三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四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过程目标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过程目标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72e9cd08a1284ac85043aa.png)
第5期陈富王爱生何风国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465白:只有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会更加辉煌、灿烂。
生命的历程才三者之问,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又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各种灾难防不胜防。
温总理指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对学生而言,安全是学习的保障。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特殊环境中如何保证安全而不至于使生命受到伤害,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治。
如在火灾、水灾、地震、特大冰雪灾害、流行疾病等各种突发事故中如何自救,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常识。
在学校教育中,让安全警钟长鸣。
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域的差异,城乡的差别,学生中仍有少数“贫困生、低保户”以及进城务工的留守子女,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学困生、贫困生,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角色:把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具有“爱满天下”胸怀,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扶贫济困,多开展“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校园新风尚,同时把教育者变为组织者与合作者。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人文关怀,受到“人性化”教育。
尤其是学困生得到关注与尊重之后,将会大大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扬起学习的勇气,实现自我价值。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只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杰出人才。
综上所述,和谐教育已经是当今社会的趋向所在。
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渗透和谐教育思想时,受教育者才能够在一个健康、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环境中成长。
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小学数学课堂“过程目标’’教学研究陈红霞(杭州市长青小学,浙江杭州310004)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c396dfe009581b6bd9ebbf.png)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研究作者:王登云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10期摘要:有效评价是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时,要重视有效评价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本文从动态过程评价、多元有效评价、知识能力并重、情感态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评价方式;实施策略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探究与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动态过程评价:鼓励动态生成拓展新时代下,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基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数学技术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由此,为契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师应转变评价方式,引入动态性、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与提升过程,并基于评价发现学生的不足,师生一起探寻解决问题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策略。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知识的学习,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展开教学。
运用画图、绘制表格的方法展开小组探究过程。
10个方格中,每次框2个数,需要移动8次,有9个不同的和;框3个数,需移动7次,共有8个不同的和。
以此推论,小组总结与发现框的个数n与移动次数k、和的数目m、总方格数N存在k=N-n,m=N-n+1的关系。
规律发现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合作方案、责任分工、现象观察、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整个过程展开动态过程评价,以激励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拓展能力。
二、多元有效评价:全面有效展开分析教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关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基于此,可以选取多元有效的评价策略,基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开展多元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c8d7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一、前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1. 情境创设一:情感情境创设情感情境创设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激励下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讲解科学的发现历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情境创设二: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与计算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情境创设三:合作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配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并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5. 情境创设五:启发情境创设启发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安排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规律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安排真实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6. 情境创设六:技术情境创设技术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51a028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5.p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心得体会第一部分:课堂实践与感悟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堂实践案例1. 案例一: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轻松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案例二: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还理解了体积的本质。
3. 案例三: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如在“两位数的加法”教学中,我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的题目,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四、心得体会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4.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073a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d.png)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课堂互动的缺乏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依赖于机械记忆,缺乏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思维。
长此以往,学生将难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影响其终身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然而,在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这种现象表现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难以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求解。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
通过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键,促进思维发展(1)从具体到抽象,打牢认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规律,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认知基础,为思维发展奠定基石。
(2)从有限到无限,实现认知飞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有限到无限,拓展思维空间。
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认知飞跃。
3、强化辨析,深入理解概念(1)明晰内涵外延,深入理解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分析,使其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c6088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也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据教学经验,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现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
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相互取得对方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课间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状况和家庭学习情况,并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十个手指头都不一般齐,在一个班级中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有习惯好、能力强的学生,也会有习惯偏差、能力偏弱的学生。
面对他们,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和爱护,积极地引导和帮助。
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
实践证明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ae21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c.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总结和提出相应的策略,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也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情感态度。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探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 分析已有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4. 探讨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同时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b6d9e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3.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信任。
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课下,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趣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烦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心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对数学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
例如,有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一直比较吃力,性格也比较内向。
教师发现后,经常在课后耐心地为他辅导功课,并且鼓励他多提问。
同时,还与他交流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喜欢的动画片。
渐渐地,这位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买了一个 5 元的笔记本,又买了一支 3元的铅笔,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找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认识图形的特征。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例如,在复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乘法口诀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e8e4b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8.png)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Һ李㊀婉㊀(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小学,江苏㊀扬州㊀225600)㊀㊀ʌ摘要ɔ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状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当中,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将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给学生,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建议.ʌ关键词ɔ情感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㊀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需要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没有学生情感参与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和数学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这种问题导致数学课程设计和数学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不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在数学教学当中,情感作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感虽然不直接参与人的智慧活动,但它们显然在人的各种行为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当中,教师要重视应用和开展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掌握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其有充分的感情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个小学生.数学在小学校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们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数学,再到小学课堂里开始真正学习数学,可见小学生学习及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㊁复杂的认知的过程,必须把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互联系结合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许多老师也不再运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工作充分适应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一㊁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通过实施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来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情感方面需要,从而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强化教学效果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比较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师的授课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很容易疲劳.小学数学学科的概念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学生知识脱节.这样既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课堂氛围也而变得乏味和无聊.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生动地展现出知识点,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㊁直观化,并且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情感的激发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催化剂作用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情感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精神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保障.学生在学习上情感的积极与否,对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们的内在情感因素是促使他们乐学㊁好学㊁勤学以及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动力.根据有关调查,情感教学的运用所呈现给学生的是动态的信息,能够不断刺激学习者的神经中枢利于他们的学习记忆活动.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㊁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适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挖掘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通过有效刺激学生的情感源泉,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健康的学习情绪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㊁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从而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㊁好奇㊁好动,认知活动基本上是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充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1分融入和正确运用情感教育,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力将会因此得到增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总的来讲,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正确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激活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们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能够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二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的 主体 ,课堂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融入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服务于生活,并不是统治生活,而是让数学为我所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是评价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当中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情感教育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认识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培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因而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就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融入和实施情感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上,也就是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殊情感,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内心里产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为数学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具体来讲,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加以灵活运用,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产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例如在学习 梯形的面积 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先引导学生通过求车窗玻璃面积,再通过这个情境自然地引入如何求梯形的面积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 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对新课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总而言之,教师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之美时,也会使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就会随之加深,从而就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以教学联系生活的方式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内容在现有小学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较大的比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联系生活吃透教材,将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掘出来,在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中将情感教育充分地贯串起来.例如在讲 圆锥的概念 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出谷堆㊁稻草堆㊁玉米堆等实物,然后覆盖上与实物相吻合的轮廓线,再把实物去掉留下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显然更加具体㊁明了,能够使学生从多角度接收信息,获取丰富㊁生动㊁形象的感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解决课堂中的重点㊁难点.再如,教学 相遇问题 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直观演示辅助教学,比如,教师讲解 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分钟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 这道题时,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火车通过大桥:一列火车在 隆隆 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大桥上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程,直到火车车尾离开大桥为止,形象化的火车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此时原题中的条件㊁问题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动态地呈现于屏幕中,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 大桥长度=火车三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 这一数量关系式.这样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利用图像的变化㊁动听的音乐,诱发学生产生愉快的数学知识学习情感.只要教师充分联系生活挖掘教材,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可以找到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来优化教学内容.(三)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较好地满足情感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结合具体的目标采取有效策略,能够通过更为有效的情境创设来达到更好的情感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进行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教学当中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非常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㊁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演示实验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㊁疑问性的课堂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情境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和验证猜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从而在达到情感教育效果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活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们普遍对于玩游戏有着极大的热情,教师在这些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活动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建立起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设置游戏互动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也是一个实施情感教育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采取通过引入小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故事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1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这方面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网络等方式事先搜集和准备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可以是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名人轶事或是其他具有趣味性或是启发性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情感教育的作用.根据实际的需要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资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情感需求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小故事.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故事,不仅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更能够让给他们通过启发性的故事更深刻地理解相关课程知识,从而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常识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实际来使数学的抽象性得到具体形象的解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从本身已有的生活事物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数学学习不仅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以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现实为基础的,所以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非常浓厚,连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充满生活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不仅解决了情境背后的数学问题,也培养了自身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从中体会到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 的良好情感体验.(四)实施情感教育要求对待学生使用发展性评价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以此为依据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其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情况,在这种时候教师以何种心态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当建立评价目标多元㊁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善于从小学生的心理㊁认知等方面的特点入手,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讲解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由于记不住 先算乘除㊁后算加减 这个运算法则而出错.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纠正,从而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体来讲,情感教育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数学的学习水平,更应当关注他们在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和建立信心.结㊀语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导致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的矛盾.情感教育的运用发展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使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为情感教育的运用变得生动活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进行的不仅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也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实施情感教育,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注重开展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情感㊁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情感教育所实现的独特意义,认真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道德感㊁理智感和美感的统一,以积极的情感深入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师生的共同发展.ʌ参考文献ɔ[1]蔡梦琪,周厚余.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102-103.[2]黄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教学初探[J].海峡科学,2019(07):92-94.[3]孔聪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思考[J].新智慧,2021(02):88-89.[4]丁生友.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28):141-142.[5]刘志新.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指导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43.[6]汪小明,周欣.略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53+164.[7]王晓红.信息技术背景下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12):235-236.[8]高晓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0(20):31-32.[9]赵永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 空间与图形 为例[J].考试周刊,2021(57):95-96.[10]王文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10):54-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东小口中心小学李建平2009年11月5日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
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未来审视今天的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是新课改需要。
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
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实验和有效落实。
相比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研究,明显是被冷落了,很多时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仅仅是体现教师理念的一种摆设,至于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具体落实行为跟进?落实的面和度怎样?很少有人关注。
参加过不少主题式教研活动,未曾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主角,听过不少专家的报告、评课,也未曾见它成为讨论的焦点。
因此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已经走在其他两个目标的后面。
目前国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也少有专著产生。
网上虽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是较为笼统,多是从大的方面阐述,如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应用于生活,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等等准确的说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制定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为了达到目标采取哪些有效手段,应用哪些策略还缺少具体研究。
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策略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我中心在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内涵和外延。
大多理解为德育教育。
因此在目标制定上不能落实在具体内容上如哪些环节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的,哪些环节是让学生感觉数学严谨性的。
2、教师在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不具体。
大多是一句过于宽泛的话,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几句话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通用于所有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中缺乏具体措施和办法,目标行同虚设。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环节中采取什么措施去落实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少有设计。
有只是为了使三维目标完整而不得不写上之嫌。
再有就是教师在说课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往往能够侃侃而谈,问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体现的只是一带而过。
4、用说教的方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做法大有人在。
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当科学家为祖国做贡献啦!把这种直接的说教做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了。
5、通过调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中的表现,距离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如学生学习积极参与的情况,反思习惯,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强,科学严谨的数学态度,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等多方不面表现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策略既是我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培养我中心学生形成积极取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界定理解把握数学《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需要从新课程培养目标与数学课程目标两方面来认识:1、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报效祖国的高兴情操;民主法制观念、平等意识、合作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树立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陶冶人文精神等基本要素。
2、数学课程中小学阶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科学的价值、人类的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本课题研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新标对小学段的要求即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具体性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不断深化我国在新世纪基础课程改革,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
同时通过实践研究,教师能够进一步深刻领会新课程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明确小学数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使得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教师能够进一步深刻领会新课程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明确小学数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具体要求是教师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具体。
2、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具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策略。
从而构建起符合新课程理念、富有时代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数学课程中小学阶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得到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1、采取的教学结构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探究模式即“创设情景引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初步尝试体验成功----拓展升华开拓视野----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本课题要研究的是以上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方法。
2、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教学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及对象(一)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学生低、中、高年级各一个班128人。
(二)研究方法1、利用文献研究法明确小学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涵,了解研究现有成果及研究不足之处。
2、利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中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
3、利用调查法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的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五、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1.文献学习,网上学习,明确小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和目前研究的现状。
查找自身不足。
2.写好开题报告,成立课题文小组,请教有关专家,外出听课等等。
(二)课题启动阶段(2007年9月~10月)举行开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子课题组,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三)具体操作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9月)第一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各子课题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开展研究课及听评课活动,积累经验。
2、开好阶段总结会,通过反思对研究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阶段(2009年2月~2009年5月)1、分析第一阶段研究情况,按调整后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2、总结研究成果。
整理2009年阶段性成果论文,进行阶段性总结,各子课题结题。
3、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分析。
6.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积累成绩。
第三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1、课题组进行成果交流。
2、总结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3、整理相关附件,准备申请结题。
五、研究结果(一)创设情境环节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1、使学生在特定的“境”中产生积极的“情”(需要),吸引孩子们走进数学。
具有关专家调研,我国小学数学知识近80%缺乏生活内容来支持。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形成一对矛盾,学生难以积极主动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数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因此,数学内容一定要设置特定的“境”,学生只有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生成知识的生长点,才能产生积极的“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良好的开始,激起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
就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例如在设计《旋转与平移》一课时,我就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本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精心录制了转盘、观光车,缆车,电梯等视频来揭示课题;然后呈现游乐园的照片,让孩子们在其中去寻找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让孩子观察水龙头,风车,陀螺等实物;并欣赏录像《生活中的旋转》,将孩子们带进“旋转和平移”的世界;最后还让学生玩玩具,去发现并制造出旋转与平移现象,让抽象的数学和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的数学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