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第七章
第七章货币供求理论

第七章货币供求理论一、填空题1.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_,他提出的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重分析货币的________ 职能;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它着重分析货币的________职能。
2.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___________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3.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两者与_________呈正相关,后者与_____________呈负相关。
4.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模型实质上是将管理科学中的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运用于货币理论的成果。
5.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狭义货币包括:__ _____和____________;广义货币则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加____________构成。
6.准货币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构成。
7.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_____________。
8.政府通过____________ 弥补赤字的办法,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
9.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构成;一是由中央银行____________;二是商业银行____________。
10.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并将凯恩斯货币理论模型修正为Md=L1(y,r)+L2(r)是()的贡献?A.弗里德曼B.鲍莫尔C.卢卡斯D.托宾2.()认为货币的谨慎需求也与利率有关。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为其解决失业问
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 利息率由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 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1.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 增加货币供应MS↑→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 加↑,人们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 需求增加,导致债券的价格P上升↑→利息率 r下降↓,使得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增加I↑→有效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量↑; 反之,则相反。
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 种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 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 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 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 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 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 就是很有限的。
27
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志着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 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 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把货币 也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 决定保留自己的财富时,决定用货币还是 选择其它资产?弗里德曼将资产选择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1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性 动机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的关 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 期将来利率会下降,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变动成 反比,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那么,现在以 低价买进债券将来就会获利。因此,人们就会抛出 货币,购买债券,即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加快了 货币流通速度。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将来利率会上升,债 券价格会下降,那么,现在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增加,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 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并非常量,它们的变动取决于 利率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
第七章_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搭配
Y
双紧 适度紧或中 性适度松
中性或适度 紧适度松
双松
T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的操作规则(谦P202) (1) 新古典综合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规 则不可取,力主中央银行按“单一规则”来操作 (2) “单一规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 (3)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得出“货币最重要”的著名论断: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货币政 策理应成为政府的主导性经济政策。
7.3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 利率管制、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消费信用控制
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启示(郭P110) (一)各国具体的货币政策环境对其政策工具的 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出以间接化为 主的趋势 (三)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特定 时期的政策目标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凯恩斯学派:利率
2、货币学派;货币供给量
3、托宾:股价 (六)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历程(郭P69)
1、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0来自纪9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 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 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 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 具。
资料:第七章 货币需求000

第七章 货币需求一、概念题2.流动性陷阱(人大1999研):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到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使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就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
4. 货币交易需求(南开1999研):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
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
假定支出水平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则货币交易需求也就是总收入的正相关函数,通常与收入水平呈相同方向变化。
收支时距也是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重要因素。
从本质上讲,货币交易需求来自收支时差,如果收入与支出是同步的,人们也将不会存在交易需求。
所以,在收入既定时,收支时距越长,货币交易需求越大;相反,收支时距越短,货币交易需求越小。
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
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取决于收入,而同利率无关。
早在4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 ·H ·Hansen )在《货币理论和财政政策》一书中,就对凯恩斯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时,货币的交易余额也会具有利率弹性。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Ballmol )发表了《现金的交易需求——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第一次深入地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The Square root Formula ),这一定律也称为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可写为ibT M C d 22==(式中T 表示某一时期可预见的交易支出,C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而获得的货币量,b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获取现金所需支出的手续费,i 表示市场利率),它表明:(1)货币的交易需求,并不与交易(收入)总量依同一比例变化,而是与交易总量的平方根依同一方向变化,这称为“平方根定律”;(2)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有关,这就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b,所以就需要持有一定货币。
第七章--货币时间价值

1 2 3 4 5 6 ……
n
A A A A A AA
A
F =A(1+i)1 +A(1+i)2 +A(1+i)3 +…… =A[(1+i)n+1-1-i]÷i =A [(F/A,i, n+1 ) -1 ]
[(F/A,i, n+1 ) -1 ] — 预付年金复利终值系数
18
2、预付年金复利现值计算:
①从目前起,每年年初支付20万元,连续 支付23年,共200万元;
②从第5年起,每年年初支付25万元,连续 支付23年,共250万元。
要求:经过计算后阐明该企业应作出何 种正确旳决策。
23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般都是以复利方式计息。
4
三、单利计算
假设:P—现值;F-终值(本利和); I—利息;i—利率;n—计息期限。
(一)单利利息:I=P·i·n
(二)单利终值:F=P+I =P(1+i·n)
(三)单利现值:P=F÷(1+i·n) =F×1/(1+i·n)
5
例1、某人将1000元存入银行活期,银行存
款活期利率为0.72%,①计算1年后旳利息、本利
A、33.1 B、31.3 C、133.1 D、13.3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解法一:
FA=100×[(F/A,10%,3+1)-1]=100×(4.641-1)=364.1元 FB=100×(F/A,10%,3)=100×3.31=331元 FA -FB=364.1元-331元=33.1元
10
例2:在利率为6%旳情况下,某企业存款复 利计息4年旳本利和为50,000元,则其本金为多 少。 解: 查表得: (P/F,6%,4)=0.792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外汇、汇率的基本定义; 2.汇率的概念、分类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 影响;
3.国际收支的基本定义;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5.国际储备的定义及来源。
第一节 国际 收 支
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对外货币收支的综合状况。是对国 际贸易和国际间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的 收支等社会现象的本质反映和概括。有狭 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4.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程度划分
(1) 官方汇率。是指国家机构确定、调整和公布 的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这一汇率为准。
(2) 市场汇率。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的 实际汇率。
5.按银行外汇汇付方式划分 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6.按外汇买卖交割期限划分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三、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T
2.按汇率计算方法划分
(1) 基本汇率。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关键货币的汇 率。关键货币指在一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 在外汇储备中占比重最大的,同时又是可以自由 兑换或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货币。
目前,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关键货币,关键货 币一经确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即成为基本 汇率。基本汇率一旦确定,就成为本国货币与其 他货币确定汇率的依据,其他汇率,均可通过这 一基本汇率套算出来。
其四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偿付性,外币资产可以得到偿付的保 证。
(二)外汇的作用
外汇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方便国际结算,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使用外汇可使这些繁杂的国际支付和结算变得方便和 快捷。
以外币计价的汇票来对国与国之间的进出口业务进行 结算,可以避免使用现金的成本与风险,有利于加速国 际商品流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七章 货币供给

30
资产 现金准备 放 款 合 计
甲银行账户 10 40 50
负债 (单位:万元) 存 款 50
50
甲银行由于调整了资产结构,即放款和存款同时减少40万元 ,从而准备金率为10/50×100%=20%。符合要求。此为存款货 币的多倍收缩。
31
现实的存款创造乘数:
1 k r ec
其中,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持有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为现金提取率,即银行漏损现金与活 期存款之比,又称现金存款比率。
贷款增加 D0(1-r) D0(1-r)2 D0(1-r)3 D0(1-r)4 ……
D 0 1 (1 r ) r
26
可以看出,通过存款和贷款的相互转 化,在极限状态,原始存款所导致的准备 金增加最终全部转化为银行体系的法定准 备金,因此,可得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 式:
D R R 1 r r
2
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PQ 货币必要量公式: M V
货币必要量公式解释: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 假设条件:完全的金币流通
注:1816年英国确立金本位制
1818-1883
3
5、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单项挂钩法:是指对货币需要量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 增长率一个指标挂钩。用公式表示:
13
8.3.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是最初部分的存款。
派生存款:它是相对应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 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直接形成的)。
第七章 、货币需求习题答案

第七章货币需求一、填空题1、“1:8”公式的含义是:对于8元钱的零售商品供应,对应的需要1元钱的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投机性需求。
3、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是_恒久性收入_ __。
4、在货币需求理论中,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欧文。
费雪。
5、凯恩斯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利率。
6、实际货币需求则是经济主体的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的货币需求。
7、剑桥方程式的公式是Md=KPy。
8、凯恩斯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1、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和V短期内稳定B、T和P短期内稳定C、P和V短期内稳定D、T和V短期内稳定2、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C)。
A、凯恩斯B、马歇尔C、费雪D、庇古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当期收入B、过去的收入C、未来的收入D、恒久收入4、剑桥方程式中,着重研究的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5、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L1(Y)+ L2(i)中,认为M与收入Y和利率i的关系分别是(D )A、负相关,正相关B、正相关,正相关C、负相关,负相关D、正相关,负相关三、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2、简要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3、简述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与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4、简述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分析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六、论述题1、试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该理论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相比有何特色?2、试比较分析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主要区别。
1。
第七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

(二)早期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模型:M→E→I→Y 2.解释:个人和公司持有一系列资产,既包括金融资 产,又包括实物资产, 主要有货币、存单、实物资 本、耐用物品,甚至人力资本。在同时考虑资产收益 与流动性的情况下,个人和公司保持资产结构均衡。 现在,假设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存量破坏了 均衡,开始的时候,个人和公司发现相对于股票、债 券、实物资本、耐用物品等资产来说,他们持有的货 币数量超过了他们愿意持有的水平。这种非均衡引发 了一轮资产替代,人们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汽车、 住宅等在内的非货币资产减少了手头过多的货币。这 种替代一直进行到货币资产持有量与非货币资产持有 量恢复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时为止,经济才重新达到 均衡。总之,货币变动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经济活动。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什么? 2.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继续探索
(一)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1.利率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 M↑→i↓→耐用消费品支出↑→Y↑ 由于消费者用于耐用品的支出常常是通过 借贷进行的,利率降低,使这些购置支出的筹 资成本降低,从而鼓励消费者增加耐用消费品 支出。
2.财富效应 M↑→股票与债券价格↑→财富↑→消费 支出↑→Y↑ 3.流动性效应 M↓→资产结构流动性下降↓→财务困 难发生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 ↓→GDP↓
(二)其他资产价格途径 1.汇率水平对于净出口的作用 2.托宾的q理论 3.财富效应 (三)信贷或信用途径观点 1.银行信用的可得性 2.资产负债表途径 (1)股票价格、企业净值与银行贷款
(2)现金流途径 现金流是指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差额。扩张 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名义利率,短期债务的支出 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会 改善,银行会倾向于增加其贷款。此外,高利 率加剧逆向选择,而低利率有助于缓解,因为, 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利率降低时,低风险偏好 的借款人将占据贷款总量的大部分,因此贷款 人乐于放款。 (3)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变动途径 在工业化国家中,债务总是以固定名义利 率计息的,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变动会降低企 业的实际负债,但是不降低企业的实际价值, 这样会增加企业的净值,引发银行贷款。
第七章、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评价 二、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三、几种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论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评价
货币政策效应指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活 动产生的实际结果与货币政策预期目标间 的偏离程度 (一)货币政策效应评价中的理论问题 (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评价标准 (三)检验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指标 第一、法律指标:根据中央银行运作 的法律规定衡量其独立性(不同指标的 命名均取作者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BP指标(巴德和帕金,1982)。根 据中央银行的“政治独立性”将12个国 家的中央银行划分为4个等级
GMT指标(格里利、马希亚恩达罗和 泰贝利尼,1991)。根据政治独立性和 经济独立性构造的衡量指标 该指标将15个方面的因素分为四大类: 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命、解职、任期 对货币政策执行部门与中央银行之间 的冲突如何解决、中央银行是否参与预 算过程 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 政府向央行借款的法律限制
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经济开放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货币政策时滞 (四)理性预期 (五)货币乘数与利率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问题的提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白芝诺 (W·Bagehot)在1873 年出版的名著《伦 巴德街》中,对英格兰银行应受财政部长监督 的主张大加反对,认为各政党即便在各种政策 上意见对立,但在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上应保 持一致意见 重提中央银行独立性是1920年布鲁塞尔国 际金融会议决议:"中央银行必须不受政府的 压力,而应依循审慎的金融路线行动。"
4、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货币购买力 指数 货币购买力——货币的币值,指每单 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够买到包含 多少价值量的商品或劳务 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同一 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 相对数指标,即指单位货币的币值 计算:一般用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衡量 货币购买力 = 1 / 物价指数
第七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

2.普通年金现值 —般计算公式为:
写作(P/A,i,n),因此也可表示为: P=A×(P/A,i,n)
年金之现值] 某房东每年年底必须花费 例,[年金之现值 年金之现值 $10,000 整修房屋,租赁契约 4 年,以整存零付的方 整修房屋, 式支付整修费,若年利率固定为 8%,则目前应存入 式支付整修费, , 多少? 多少?
0 1 2 3 4 ├———┼———┼———┼———┤ 利率 = 8% PV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PV = FV × PVIF 8%,4 = $10,000 × 3.3121 = $33,121. .
3.年偿债基金(已知年金终值 FVAn,求年金A). 偿债基金是指为为在约定的 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 聚一定数额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 提取的款项.
0 1 2 3 ... 9 10 ├——┼——┼——┼——————┼——┤ 利率 = i CF1 CF2 CF3 ... CFn-1 CFn PV
n n1
FV
n2
FVn = CF0(1+i) + CF1(1+i) + CF2(1+i) + ... + CFn.
例1,[非等额现金之应用] 每年 非等额现金之应用] 年初购买海外共同基金, 年初购买海外共同基金, 5 $5, 年来购买金额分别为 $5,4, 8,6,7 万,平均年报酬率为 14%, 14%,求期末价值 ?
4. 永续年金 (Perpetuity)
永续年金:无期限连续收款,付款的年金. 永续年金
1 P = PMT × ( (1+i) + 1 1 PMT + … + + …) = n 2 i , (1+i) (1+i)
第七章货币需求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
极端情况。 极端情况。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 低到不能再低时, 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 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 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 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 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 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2、兑现纸币条件下: 兑现纸币条件下: 纸币实际流通量= 纸币实际流通量=纸币需求量 金属货币必要量=PQ/V =金属货币必要量=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考察了货币的 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 流通手段职能以后,他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职能以后,他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 即商品流通需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必要量规律, 即商品流通需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必要量规律,揭示 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 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研究、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研究、论述货币持 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 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 素和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及各种因素的相对 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 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 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1、 金属货币制度下: 金属货币制度下:
M=PQ/V; M=PQ/V;
M为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P为商品价格水平,Q为 为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为商品价格水平,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 ,V为货币流通速度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 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是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出发来探 讨货币需要量问题的。当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 讨货币需要量问题的。当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 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的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 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的支付总额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
第七章 货币需求理论(复旦大学,高鸿业等教材)

所以名义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以下因素: 1、当前物价水平P,它与Md同方向变动;
2、预期通货膨胀率1/P*dp/dt,货币需求与它反向变动;
3、 rb和re ,它们与货币需求反向变动; 4、名义财富存量w,它与货币需求同向变动; 5、 偏好μ,它可以理解为上述影响因素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二、货币主义与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1、由Md=f(PYp,w;P,rb,re,1/P*dp/dt;μ)得: Md/P=f(Yp,w;1,rb,re,1/P*dp/dt;μ) 上式说明:实际货币需求取决于恒常收入、债券收益率、股票收益 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 2、由Md=f(PYp,w;P,rb,re,1/P*dp/dt;μ)得:
第三节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
一、货币的定义:购买力的暂时栖息所; 实证研究中将货币的范围扩大到广义货币M2,所以货币的职能不 仅包括剑桥方程的交易媒介,还作为价值贮藏手段,与其他生息资产 一起,通过资产选择决定其对货币的需求。他还否定了传统数量说关 于货币流通速度V(或剑桥方程中的k)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的假设, 认为它是一个其他变量的稳定函数。
3、总之,在费雪的货币数量方程中,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的因素实 际上就是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它暗含地假定,货币的唯一职能是 流通手段,还假定交易量 PT对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M的比率即V是一 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又由于它假定M的变化不会引起V和T发生变化,所 以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唯一作用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P的高低,两 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4、费雪方程与马克思货币需求等式的比较 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M=PT/V,他假定PT给定,所以货币供给量M是由 PT决定的内生变量。与之相反,费雪方程假定M是外生的给定的,所以 P和T及其乘积PT是由给定的M和V决定的内生变量。所以货币供给的外 生性是货币数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七章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第七章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一、如何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含义:既能快速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又能使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最小,避免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磨擦。
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货币政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什么途径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二是政府能否有效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1、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偏离有多少;2、政策发挥效应的快慢,即能否如期达到目标,政策时滞(产出时滞与价格时滞)有多长;3、政策实施中是否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指标:一是指可计量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效果。
二是指货币量的相关指标,反映目标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程度。
1、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GDP 指数和GNP 指数;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
2、反映通货膨胀程度指标GNP 平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3、反映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货币增长率:反映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指标,考核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实施效果。
货币结构比率:M0/M2与M1/M24、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货币购买力指数货币购买力——货币的币值,指每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够买到包含多少价值量的商品或劳务。
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同一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相对数指标,即指单位货币的币值。
二、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举例说明其结果。
答: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含义:如果一项政策在制定阶段(t时)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t+n 时)却不是最优的,这项政策就是动态不一致的。
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举例及结果:货币政策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的动态不一致会导致通货膨胀目标的偏差。
决策中的最优选择:中央银行预先公布保持低通胀的目标。
执行中的选择:企图利用公众已形成的低通胀预期,执行完全相机抉择的政策。
货币金融学第七章 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第七章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一、理性预期理论1. 股票价格在市场参与者的相互竞价之中形成。
当出现有关于公司的新信息时,新信息会改变投资者对未来股利水平或者风险程度的预期。
投资者接受新的信息以后,会修正股票价格的预期,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变化。
2. 适应性预期:人们基于某个经济变量过去的数值,形成对该经济变量的未来的预期值。
3. 理性预期:预期应与利用所有可得信息做出的最优预测相一致。
而由于存在偶然因素,最优预测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
另:预期不合乎理性的原因:人们了解到某些可得信息,但是不愿意费力重新调整自己的预期、将自己的预期变成最好的预期;人们不了解某些可得信息,因此他们对未来的最好估计就不准确。
4. 理性预期理论表述:Xe = Xof rational expectation,optimal forecast5. 理性预期的两个常识性含义:①如果变量未来的运动方式发生变化,那么对该变量预期的形成的方式也要改变。
②预期的预测误差平均为零,且事先无法预知。
二、有效市场假说将理性预期假设运用到金融市场,得到:金融市场上对证券未来价格的预期等于基于所有现有可得信息所作的最优预测。
使用证券供求相等时的均衡回报率代替最优预测,得到:金融市场中的现价水平,使得根据所有可得信息对证券回报率所作的最优预测等于证券的均衡回报率。
另:有效市场假说对股票投资的启示1. 经验事实证明,投资分析师的建议并不能帮助投资者跑赢大盘。
2. 未被大多数人知晓的“一手”的小道消息可以帮助投资者跑赢大盘,已经被很多人知晓的“N手”消息会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3. 利好消息并不总是能够提高股票价格。
只有新的且未被市场所预期的(超预期)消息发布时,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有效波动(注:股票始终都在波动,即使没有信息也会波动)。
4. 投资者不应该频繁交易。
能够战胜市场的人很少,频繁交易产生的税费很多。
5. 小额投资者应该买入基金,而不是自己构建投资组合。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 第二部分

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式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1.公式:MV=PT或 P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各种商品 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仅分析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3.本身是一个恒等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 商品交易总额相等。 4.理论假定:T受制于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等非货币因素, 短期内稳定不变;V受制于支付习惯、社会传统等制度因素, 短期内也不变→P(价格)的变动来自于M(货币数量)的变动。 5.给定一个价格水平,也可以算出货币需求量
(1)需求与恒久收入正相关; (2)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所占财富之比正相关这是 因为人力财富比非人力财富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 因而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预防性动机需求; (3)货币需求与货币本身受益(利率)正相关 (4)货币需求与固定和非固定证券收益负相关 (证券收益越高,人们则越愿意持有证券,货币需求 相应减少) (5)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变动率之间负相关 (物价水平上升,人们则更愿意持有商品,货币需求 相应减少) (6)货币需求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不确定
4、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
上升时,人们就会( ) A 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 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5、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利率相对稳定时 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之和 C投机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MT V
缺陷:
只关注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没有认识到货 币是财富的一种形式。 V和T是变化的; 没有考察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货币为纸币,在货币过多时, 人们会产生货币价值将下跌的预期,从而促使公众加速出让 手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 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物价也因 此上升。而在货币过少时,人们会产生货币价值将上涨的预 期,从而会促使公众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 增加而是减少,物价也随之下降。
金融学-第7章 货币需求

K可能是变量。
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吗? 1915-1999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即使在短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也相当剧烈,将其视为常数是 过于简化了。 在30年代大萧条时,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 1950年之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明显缓和,但1982年之后 在加剧的趋势。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区别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固然重要,但根 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测算这两种货币需求则更为重要。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1.什么是货币?
指一般等价物。这里指的货币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 内的“大货币”。
2.什么是资金?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 定目标和用途的、可以增值的一定价值量。
一些片面的说法: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现金余额数量论
由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其学 生皮古等人发展起来。 分析的出发点:货币是一种资产,
具有储藏职能,探讨是什么因素决 定人们持有这种资产。
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说,皮古完成 “剑桥方程式”(皮古方程)。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M1+M2=L1(Y)+L2(r)
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 收入Y 的函数; 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 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
(a)图所示,曲线L1与利率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货币需 求横轴垂直或与利率纵轴平行的直线。但L2则与利率有 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货币 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 (b)图为L1与L2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L。
货币银行学 第七章 通货膨胀

可编辑ppt
14
•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 阻碍经济增长:
• 1)通胀期间,价格的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 下降。
• 2)通胀期间,发放贷款风险大增,金融活动受到 严重影响。
• 3)资金从生产部门流向非生产部门,助长投机和 囤积。
可编辑ppt
19
• 4、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
• 政府应合理调整经济结构,避免因某些 产品、行业出现供求失衡而引起整个经济 的物价上涨。特别要注意某些关键行业, 如食品、能源、原材料等。
于是,该国的生产只增长了 2.75 %,而工资却 增长了3.5%。该国难免出现通货膨胀。
可编辑ppt
12
• 六、通货膨胀的促进论与促退论之争
• 1、促进论:认为(一定范围内的)的通货 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西方国家经常面 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 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 胀性政策,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可编辑ppt
11
通货膨胀的成因
• 4、结构性通货膨胀:认为通胀是由于该国经济结 构中存在的问题引起的。
• 例如,假设某国有A和B两个规模大致相等的部 门。若某年A部门实现了3.5 %的生产率增长, 则A 部门的工资增长也为3.5 % .
假设B部门只取得了 2%的生产率增长。但由于 B部门的工人要求工资向A部门看齐,所以B部门 的工资也增长了3.5 %
形成总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从而造成物价上涨。
• 而总需求过度增长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投资旺盛 (2)消费扩增 (3)财政赤字(政府支出过大) (4)外贸出超
可编辑ppt
第七章-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

第七章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小序:资金融通不仅是资金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重新配置,也是资金的跨时配置,因此,在投融资活动中必然要进行资金价值的跨时比较,因此,需要把现在和未来的货币、资金放在一个时间维度中,这就涉及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问题,要进行终值和现值的计算,要用到各种分析和计算方法。
本章就主要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主要内容:本章分两节,讨论:货币时间价值(包括终值与现值);金融投资的分析方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
课时安排:3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一、货币时间价值问题的提出由于在人们观念上利息和利率广泛、深刻的存在,许多与经济有关的事物都被资本化了,因此,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投融资活动中都要进行货币价值的跨期比较。
在考虑到利率的情况下,同量货币或资金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是不同的,现在一定量的货币或资金比未来同量货币或资金的价值更高,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要通过计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来反映。
二、终值终值是用复利计算的一笔投资在未来某个时间获得的本利和。
比如1万元资金,1年后将能获得多少本利和,这个本利和就是终值。
FV n=PV(1+i)n(7-1)如果一年为单位,式中的FV n为第n年终值,为初始本金,(1+i)n为复利终值系数。
终值系数决定于利率i和期限n,它与这两个变量呈正向关系。
利率和期限相同的投资,终值系数也相同。
按照终值公式,利息为FV n-PV=PV[(1+i)n-1]现实中,人们习惯用年度百分率来表示利率,但许多借贷的计息间隔期并非一年,有按月的,有按季的,这就形成了不同借贷1年内计息次数的差别。
这种差别,造成实际年利率的差别,从而也就造成了终值的差别。
所以,计息次数也是影响终值的一个变量。
在考虑到计息次数(以m表示)后,终值的计算公式转化为:FV n=mnmi⎪⎭⎫⎝⎛+1PV (7-2)实际年利率的计算公式为:EFF=mmi⎪⎭⎫⎝⎛+1-1 (7-3)如一笔20万元的住房贷款,年利率为6%,期限1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是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制定和执行,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2.世界上产生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3.年,将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
4.一般认为中央银行有三项主要职能,它们是、和
,其中是中央银行最基本职能。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和三项。
6.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中,与商业银行有着不同的经营原则。
它不以
为经营目标,而是以为目标,也就是以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业安全为出发点。
7.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和其它业务。
8.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或
作保证,使得货币发行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9.中央银行集中的存款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10.外汇储备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
二、判断题
1.中央银行从性质上看与其他商业银行无本质区别。
2.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标准,中央银行首先应是政府的银行。
3.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要坚持财政发行,防止经济发行。
4.货币发行与集中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都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5.中央银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管理部门,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吸收法定存
款准备金。
6.当金融市场资金过剩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现减少货币供给的
目的。
7.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是已经到期的票据。
8.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
9.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货币发行必须以黄金、外汇和实物为发行保证。
10.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
A.早于B.晚于C.同时D.不确定
2.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业务对象的是()。
A.政府B.城市商业银行
C.居民D.国有商业银行
3.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
A.特殊企业 B.一般企业
C.中介机构 D.国家机关
4.下列中央银行的业务和服务中,体现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的是()。
A.发行货币 B.对政府提供信贷
C.代理国库 D.集中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5.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代理国库,集中()。
A.企业存款 B.国库存款
C.个人存款 D.团体存款
6.中央银行贷款一般以()为主,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
A.长期贷款 B.中长期贷款
C.短期贷款 D.无息贷
7.再贴现是指()。
A.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贴现 B.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贴现
C.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贴现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
8.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
A.国库券和国债 B.股票
C.公司债券 D.金融债券
9.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
A.货币发行 B.存款业务
C.政府存款 D.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四.多项选择题
1.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性划分,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是()。
A.政府的银行职能 B.金融服务职能
C.金融管理职能 D.金融调节职能
E.发行的银行
2.在下列中央银行业务中,属于负债业务的有()。
A.货币发行 B.贷款
C.集中存款准备金 D.经理国库
E.再贴现
3.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一般要遵循原则是()。
A.垄断发行原则 B.信用保证原则
C.实物保证原则 D.弹性发行原则
E.财政发行原则
4.在中央银行的下述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项目有()。
A.货币发行 B.贷款
C.金银储备 D.再贴现
E.外汇储备
5. 金融监管的特征有()
A.法制性
B.系统性
C.强制性
D.社会性
6. 金融监管的意义表现为()
A.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稳定 B.稳定商品价格
C.确保市场信息公开化
D.约束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E.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关系
7. 银行监管的内容包括()。
A.市场准则监管
B.市场竞争监管
C.市场准入监管
D.市场运营监管
E.市场退出监管
五.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
2.经济发行
3.财政发行
4.再贷款
5.再贴现
六.简答题
1.试述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的具体职能。
2.简述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
3. 简述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主导和核心,货币政策
2.英格兰银行
3.200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
5.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6.盈利,宏观调控
7.资本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
8.外汇,黄金,有价证券
9.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10.资产
二.判断题
1-5 ×××√× 6-10 ×××××
三.单项选择题
1-5 BCDDB 6-9 CDA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
3、ABD
4、BCDE
5、ABD
6、ACD
7、CDE
五.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2.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地增加货币发行量,货币的投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对货币的
需要。
3.财政发行:是指为弥补国家财攻赤字而引起的货币发行。
这种发行不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会形成超经济需要的过多货币量,从而导致市场供求紧张,物价上涨。
4.再贷款: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贷款。
5.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持有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向中央银行进行票据再转让的一种行为。
六.问答题
1.(1)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是该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它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其职责具体表现为:统一货币发行.掌握货币贮备.调节货币流通.维持货币稳定。
(2)银行的银行。
该职能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者,是金融票据的交换中心,全国银行的清算中心,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者。
(3)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主要执行以下职责:代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作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办理政府的各种金融事务;作为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的机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代表政府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2.中央银行的在货币发行时要遵循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和弹性发行原则。
(1)垄断发行原则。
即货币发行权应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保证一国国内流通统一的通货形式,使中央银行高效率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得以落实。
(2)信用保证原则。
它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外汇.黄金或有价证券等作保证,使得货币发行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既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避免通货膨胀的威胁,确保国民对本国货币的信任。
因此,中央银行不得在政治等压力下随意发行,要以可靠的准备金制度为基础,坚持经济发行,防止财政发行。
(3)弹性发行原则。
也就是说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货币发行动态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货币资产.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替代性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自动调节作用,遵循弹性发行原则可使货币供应量不至于过度偏离货币需求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3.(1)市场准入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