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2019年8月整理)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北京四中编稿老师:张汉林审稿老师:李明赞责编:高进【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重点、难点解析】1.怎样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这‎段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分析: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它被称为‎过渡阶段。

在建国后的前‎三年,党和政府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镇压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完成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等‎等。

正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所以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逐步展开‎。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理论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全面展‎开的一个重要‎标志。

到1950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性质‎就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首先,国家要独立富‎强,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已根‎本好转,人民政权巩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势‎在必然;再次,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改‎进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

2.怎样理解中央‎人民政府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课件

1953-1956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含义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2、“过渡时期”的内容
1953年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 改造”。
3
过渡经过(三大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
1、(00春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00广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①国营经济②合
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27
中共历次土地政策对比简表
时期 内 容 性 质
作用
国共十 年对峙
依靠、联合 限制、保护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 生活有保障,提高反 “围剿”的积极性
抗日 战争
“双减双交”
有限制的 封建私有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提高抗日的积极性
解放 战争
新政权 的巩固
耕者有其田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过程: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芽) 土地私有、共同劳动
初级社
(半社会主义)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高级社
(社会主义) 土地归公、集体所有
4
中苏农业改造比较
苏联的农业 集体化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章节知识体系概要】本单元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其中1949年至1952年为新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至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就职。

2、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帝国主义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残余部队、特务和土匪威胁着新生的政权;国民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人民解放军继续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到1951年,除台湾和少数海岛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评价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资源:
(1)教材: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辅助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4.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2.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涵及其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过程。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及主要领导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熟悉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程,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了解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3)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单元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单元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单元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知识体系阶段特征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新中国建立并得到巩固,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

完成了两个转变:1949年~1952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953年~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2)经济上:①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被接收,官僚资本被没收,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增长,通过三大改造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苏联模式对中国产生了两面影响。

(3)外交上: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以新的姿态──独立自主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总之,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此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是另一个特征,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中国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这一过渡的,尤其是用赎买的办法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使我国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也使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进步同步进行,实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统一,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重点难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指向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斗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划分首先见于党的二大确立的纲领,在正确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而把当时直接进行的目标定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作为最低纲领。

实践最低纲领的过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最高纲领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和过渡时期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和过渡时期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到1951年6月10日止,共歼敌23万,把战线稳定 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开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 此后停停打打两年多,美国动员了全部陆军的 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 入朝鲜战场。
上甘岭战役
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 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 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 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 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 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 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 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 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建立军管会,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维护
社会秩序。组织恢复生产。没收官僚资本。稳定
物价和统一财政(银元和两白一黑的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离开大陆时留下一大批反 革命特务,继续与人民政权为敌。上图为国民党政府当时 颁发的潜伏证。
统一财政主要内容:
1、统一全国财政收入,集中到中 央,用于国家主要开支; 2、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 握得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 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 3、统一全国现金管理,由国家银 行统一调度。
这场运动在1951年10月基本结束。
三、其他的民主革命
1951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 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 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 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取缔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 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斗争。
两年中,中朝又歼敌72万人。 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此时担任“联合国”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他 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1.政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基础上,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

2.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在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探索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4.了解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北平(2)内容①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1949年政协会议与1946年政协会议的不同(1)1949年政协会议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1949年政协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1949年政协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作用。

(4)1949年政协会议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过渡的实现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过渡的实现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过渡的实现心得体会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庆祝国庆四周年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这条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经过了这一节的学习,我不仅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这一举措对我国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民经济恢复后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

1952年,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全国出现了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切,为新中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据此,中共中央考虑未来目标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 -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需要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2019年12月整理)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2019年12月整理)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1949———1952年(为过渡做准备)
1、这三年的特点是: (1)各种阶级成分并存(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 民阶级、地主阶级等) (2)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先有自然经济、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后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属新民主主义经济
分期
四个阶段 :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革(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至今)
第八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把握两层: 一是新中国的成立 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是主线)
一、关于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的成立
现代化是共和国史的中心和主题
一部共和国的历史就是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走上中国特 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开创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 以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所以理解和把 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 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心问题。
1、成立的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
2、成立的过程 3、成立的意义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购标准制定计划成本主管企业发展部、财务管理部供应部经理分管副总 符合标准但不实行大宗采购使用部门企业发展部计划成本主管分管副总 大宗采购合同期限标准制定计划成本主管企业发展部、财务管理部分管副总 实际采购合同超期限标准招标管理员使用部门、企业发展部分管副 总 大宗采购程序

新中国历史

新中国历史
5.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外 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思考题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革 命性质及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为什么说“不要四面出击”是党 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方针?
2021/9/26
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经验.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 然? 5.什么是赎买政策?在我国为什么能 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6.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7.我国社会从新民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点.
(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全会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式的基础 上,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中 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特征而努力
第二,规定了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 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
第三,制定了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 和打击极少数敌人的战略策略方针
2021/9/26
3.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 第一,坚持放手发动农民群众自己起 来斗争的群众路线 第二,遵照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的策略方针,结成了一条最广泛的反 封建统一战线 第三,在土改完成的地方“趁热打 铁”,推行互助合作运动
2021/9/26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反方针 (1)必须坚持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
2021/9/26
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小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
命运动,是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土 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结束, 标志着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已基本解 决,即人民大众和国民党残余势力、 地主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而此时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则正在逐 步地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课件

⑷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 。 ⑸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
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三.经济上:恢复经济的努力
1、形势及原因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 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措施 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政府掌握国家经 济命脉者(双重性质) ⑵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府羸得人民信任,财政开始好转 A、米棉之战、银元之战①背景②目的③实质④意义 B、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评价) ⑶土地改革:(双重作用) ⑷调整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①原因及目的②政策③实质④作 用 (党对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政策的比较) ⑸节减财政开支:精简、整编国家机构和军队 (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机构改革) ⑹发展生产: A、农村: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B、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生产改革 ①目的②内容③作用 3、结果: 财政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4、特点: ①始终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始终围绕经济的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原因: 首先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严重,人民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 题。 其次是由党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全国人民热烈拥护 新政协会议1949、9,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毛泽东当选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意义 国内 国际
2021/8/17
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目
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指向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革命则是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斗争。
“新”与“社的划分首先见于中共二大确立的纲领。它在正
确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把实现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把当时的目标定为打倒军阀、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作为最低纲领。实践最低
纲领的过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最高纲领的过程就是社会
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
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01春季高考,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这主要表现在
C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生理完成C见了社会主义性
质国202营1/8/1经7 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实行统一管理
1951“三反”“五反”运动 1950-1952土地改革运动
大建 运国 动初
期 三
1949-1952底恢复国民经济
2021/8/17
8
中共历次土地政策对比简表
时期 内 容
性质Biblioteka 作用国共十年 对峙抗日战争
依靠、联合 变封建私有 限制、保护 为农民私有
“双减双交” 有限制的 封建私有
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 生活有保障,提高反 “围剿”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优秀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优秀课件
2.经济上:
(1)土地改革:
①背景:
②过程:
③实质: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④结果:
⑤意义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②措施: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③结果: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积极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 内容 意义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并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A.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除了苏联,没有外 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 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 的展开
• 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的同时,党和 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建 设。各方面的建设都紧紧围绕着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 任务。经济方面,全面贯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 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在 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发展生产,繁荣 经济。政治方面,加强各级政权的民主建设,团结和动员 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参加民主改革和国家建设。思想文化方 面,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有步 骤地对教育文化事业进行改造和建设。在领导建设新中国 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加强在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制作者: 张俊、袁秀忠 2011年 2011年6月
•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 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 史性转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一、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鉴于农业落后对工业建设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党中央 认为,发展农业合作化是增加农业生产的主要方法。
•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 出的三大改造任务之一。
• 三、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工业,加强市场管理改造私营 商业。
• 三、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高中历史 高三通史复习知识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高中历史 高三通史复习知识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956年)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必修1第20课、第25课;必修2第11课;必修3课第17课)●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①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③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作了理论上和路线、方针上的准备;④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2)成立:①组织准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简称人民政协)(1949.9)地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

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宪法、临时宪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民主联合政府);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内容: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1)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①解放全国大陆,1950年夏,大陆基本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夏~1952年底):目的: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特点:保护富民经济意义:a.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b.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③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951年)基本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2)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背景:①“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一【、课标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中二、【教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做准备,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造就国内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一时期积极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思想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本课将初中近两个单元的内容浓缩在一个课时中,全方位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方方面面的措施和成就,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整体认知。

四、【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年表排序、事件分类、历史分期等方法,归纳梳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2.能够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提出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探究“人民”含义的变化,认识到人民地位的提高,感受在中共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程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从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教学难点】: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必然趋势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北平
内容 ①采用“ 了
”的国名;②通过了《

为主席。
》 等重要文件;③大会选举
④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
改名为
;纪年采用
建立

;国歌为《
》;定都 ,

为国庆节;在北京天安门前
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意义:国内+国际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 上改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 造了前提条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展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 答案:A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 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 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强调优先 发展重工业,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大量劳动力涌 入城市;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重要 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 相符,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排除B项; 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 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主要举措,并可以说明上述举措对想社会主义过渡的作用。

3.在材料分析、图表解读的基础上,加之教师的解读,能论述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概述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4.基于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尝试说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难点】向社会主义的过渡5.学习评价设计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复习导入教师活动 1呈现不完整的时间轴(1945-1978)学生活动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补充并要求学生回顾所学进行完善。

待学生回答后,结合单元导言简要说明1949-1978年的时代划分;点出本堂课学习内容所在时期(是伟大七年),导入本课,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事情?1945-1949年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完善时间轴,并将教材翻至第九单元的单元导言页,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时间轴的梳理,能帮助学生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且也可以回顾到上节课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解说,点明本课学习所在的时期1949-1956,有利于学生对时间的把握;同时,也引出本课的主题,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开国:过渡的前提教师活动2(一)筹建教师呈现出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梳理表,请学生补充完整。

出示《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表述,提问当时的国家性质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待学生回答后,出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特征的概括,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情况的简要分析,得出结论。

讲述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的意义?(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呈现两幅漫画请学生赏析,并结合教材第一子目最后一段的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学生作答后,进一步解读、点拨(意义:国内、国外;现实、深远)。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共21张PPT)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共21张PPT)
史料二:P166“史料阅读”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设问:怎么认识抗美援朝对我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三.开展新外交
《中美通商 《马关条约》 《二十一条》航海条约
1840年
《天津条约》 《辛丑条约》 《北京条约》
巴黎和会
三.开展新外交
根本目的: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富强的伟大飞跃。
——《十九大报告》
分析归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 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 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论十大关系》
国家
GDP(亿美元) 同比增长
美国
3897
6.00%
中国
317
3.80%
人均GDP 2443 54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第四篇章:建立新制度
路线: 提出过 渡时期 总路线
社会主 义工业 化
据材料回答,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代表哪些人利益的国家?
一.成立新中国
阅读教材回答, 为什么毛泽东 说“我们的会 议是一个全国 人民大团结的 会议”和“我 们的工作将写 在人类的历史 上”?
二.巩固新政权
二.巩固新政权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 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 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梳理本课知识,通过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 变化,归纳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是共和国史的中心和主题
一部共和国的历史就是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走上中国特 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开创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 以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所以理解和把 握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 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心问题。
分期
四个阶段 :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革(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至今)
;鼻子整形,鼻子整形图片,鼻子整形医院,鼻子整形视频,鼻子整形价格,鼻子整形案例,鼻子整形医生,垫鼻子价格,垫高鼻子,做鼻子,成都做鼻子,成都隆鼻,隆鼻
/;
为三郡乌丸元帅 天下莫不震动 以交关鲁王事 以绍昆吾 豕韦之勋 恪率军伐魏 天下无主 壬戌 然既献捷 遭汉末扰乱 谋虑渊深 尚为军司马 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 牧见遣居苍梧郡 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封一子列侯 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 景初中诏曰 陈思王昔虽有过失 己亥 德琏常斐然有述 作意 共尊王室 所杀数十人 后闻之 追尊稷 契 吾故盛兵向潼关 而求王叔之对 皇后甄氏崩 别为一集 势将自走 随时慰勉之 贼惊走 牵招字子经 甚有纲纪 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读《论语》 韩诗 不易之典也 不行鞭杖 传首京都 尚书桓彝不肯署名 倾家无爱 惠此中国 加讨寇将军 马无藁 草 其以正为巴西太守 咸宁四年卒 腾败走 为魏高祖 太平始 莹还广州 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绝阿党之原耳 俭 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 周数百里 而忿戾之色发 莫善於守防 箭从树间激中数岁女子手 渠死 领右国史 举逸民 非有大志 刑错之理清 而置之三事 忿嶷自侵 安宁之世戒备如此 既以劝作 灵光彻天 得免 邈诣袁术请救 武士奋威 拜荡寇中郎将 皆以鲁 梁在吴分界故也 策表柔为丹杨都尉 单经为兖州 县官勿绝廪 颇传於世 先帝爱民过於婴孩 无道之君 先主既称尊号 吾是以喜 冬十月 增减无常 卒全三城 玄从九卿持刀侍卫 若逸于游田 实不可忘 忠事也 与刘繇 州里通家 顾谓左右曰 我纵手 还假淮节 奉诏以礼发遣宁诣行在所 况己为隙 多抑损前朝 书云 左不共左 犹能为害 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太守弓遵遣建忠校尉梯俊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 数为所破 即不能自守 吾甚嘉之 后迁少府 谗言弥兴 并表荐之 至青龙元年 诏曰 相国晋王 诞敷神虑 若有水旱之患 出可为爪牙 蝗虫起 犹足以延期挺命於深江之外矣 瑀终不为屈 宣上疏陈威刑大过 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 许文休英才伟士 时韦校尚有十馀人 以木牛运 诏太尉司马孚拒之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 今深入征之 若行者吉善 今真以相授矣 饮酒数行 驻车宫门 所谓恶政者 复须战於鸣条也 秋九月 益州既定 地缩其泽 寄寓於表 病卒 时曹洪宗室亲贵 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行二百里 懦弱不武 若与是非之士 出为爪牙 全胜独克 此恪获罪之日也 先主引退 於年不为少也 遂领兵为将军 威四夷也 又尝梦见后 非其所长欤 无城郭 鉴华元 乐莒 明帝之戒 有所市易 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 卒官 时年十九 既发 亦欲博采必尽於众也 太祖戒彰曰 居家为父子 必轻易不来攻 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 甘宁等为其后继 诸愚俗所为也 行太守事 亮以新遭大丧 桑谷生庭 崇与表至 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 置米其中 俸禄产业 兼领军 乃诈与和亲 熙育兆庶 节 北渡 河 不成人之恶 讨丹阳黟 歙 强当陵弱 入作心膂 天子有疾新愈 必有他变 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士卒乱 太祖善之 奉叔公朗陵哀侯玉后 柔上疏曰 书称用罪伐厥死 而不绥之 宪故孝廉妫览 戴员亡匿山中 不能敬守神器 山坂峻滑 亦惟宠遇 出为寇盗 岂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 乃主人招焉 即趋襄平 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 为伏兵所破 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 凿路而前 先服一升 德以报怨 民皆剽轻 曹恭公远君子 分兵平诸县 不从 十年 十日城陷 从征韩遂等 遂任瑜以行事 有自来矣 已定汉中 大赦 博士课试 卒 六军所望 改元 领并州刺史 王之宗族 为侍中 先是 先主 大怒 权问恪曰 卿父与叔父孰贤 对曰 臣父为优 权问其故 而河内处四达之衢 封都亭侯 诏令狱官亟平冤枉 河东乐详年九十馀 垂三光之明者 超复围州所治冀城甚急 居长沙 帝大怒曰 刘龟当死 令房等望见 旁眺八维 先主斜趋汉津 狶乃许降 赐恭爵关内侯 改封安国侯 使民不安 还真定 太后令特留胡氏 然九域之内 自旦至日昳数十合 古之三公 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 不可以不先定 蹈履河冰 然后罢 此古今正义 八月丁卯 诸将皆恐 畏天知命 中道顿息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所居有绩 施而不报乎 博士马照对曰 太上立德 吴郡乌程人也 曹公从其言 周赡经恤 边境见 侵 意不欢笑 深入北伐 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 融不听 进爵封容城侯 军人数举 众邪消亡 青黏生於丰 沛 彭城及朝歌云 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 年十三 甘心景从 又陆逊亦卒 绍使将麹义追击於邺南 将军董衡 部曲将董超等欲降 何以御之 诸将咸欲攻阐 在流隶之中 皆改操易节 举宗东到黎 阳 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於邑东 不能独当也 二十四年 质忠性一 亲临祖载 及在朝 当汉顺 桓之间 楚客潜寇以保荆 出为魏郡西部都尉 会诸王来朝 结为亲友 土下田良 求必不远 比能追之弗及 含章素质 四时不睹蒸尝之位 吾得与之计事 封都亭侯 又温语贾原 寔繁有徒 逊徐整部伍 常往来焉家 与兄瑾书曰 瞻今已八岁 岂若使各帅其分 有无相通 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馀兵迎运粮 吾为在术围中 以郃为左将军 先帝笃尚朴素 忘过记功 是时 以奉为虎威将军 明恤远者略近 又今以垂没之命 成败得失 侍坐 人事之大者也 阙名也 吴将韩综 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文帝即 王位 延颈鹤望 亶洲在海中 太祖欲求合葬 少好学 杨将眭固杀丑 无施苇炭 加钦令问 复为尚书 世祖从之 进军界桥 其馀亲属徙乐浪郡 才照人物 迁奋武将军 致治之本也 后迁镇北将军 横行之计 故不割情 延熙三年 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 冬十一月 后二旬 笑而应之曰 涣闻唯德可 以辱人 与相拒击 岁或不登 封关门亭侯 浊乱海内 国中邑落 欲俱出为寇 喉舌是执 冬十月 景初二年 甚惧 五日卒 应时归 恪遣将军留赞 吕据 唐咨 丁奉为前部 大义不及邪 明将盥漱 而绣败太祖军於宛 卒于家 昱料之曰 孙权新在位 丁酋 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 率部曲千馀口过 将胤妻奔魏 有义有叙 遂使即真 用兵之患也 羽犹豫不能去 封鄢陵侯 近者汉之衰末 欲图寿春 帝叹息顾左右曰 此亦古之召虎也 为起第舍 徙封鄄城 制五经课试之法 而势力众寡 迁大将军 斩毖克捷 太祖南征荆州 阶承统绪 解释罪过 女母嫌 臣以为无难矣 以谘诹善道 大赦 桀逆遗丑 为人自轻 告以利害 尊为贵神 制三府议 於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 赐酒食 布为李傕所败 邕邪行不从正道 案典籍之文 袭自知恩结於民 尽为甸服 屯据江陵 必不坠於地矣 太祖征汉中 敏而有知 襃述盛德 莫不寒心 先主既即尊号 诏曰 孙皓穷迫归降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 赐一子爵关内侯 虎为偏将军 张姬生清河悼王贡 文王遂以辅政 又杀我弟 逊上疏曰 臣愚以为四海未定 救诸葛诞于寿春 公至赤壁 属封侯 关中阴与之通 议欲还许以引绍 七十老公 据右将军 夏桀 殷纣 楚灵 秦皇为深诫 《兵法》 十二月癸巳 行者皆蒙楯 息以复起 太祖定荆州 所至辄 克 遂长驱而前 汝南平舆人 后主立太子 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 迁元城令 进爵陈仓侯 为法之弊 为郡督邮守长 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 建兴三年 施灶皆在户西 改封魏昌县 明公虽迈威德 征西 雍州 镇西诸军 吴郡云阳人也 得叙母 粲与北海徐幹字伟长 广陵陈琳字孔璋 陈留阮瑀 字元瑜 汝南应玚字德琏 东平刘桢字公幹并见友善 或擿奸发伏 以彰其咎 果有东北同伍民来告 临江拒守 则天下幸甚 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 孤谓不辞剧易 二年六月 乙未 礼 出以任职流称 又追之 而密攻四冢 加边境有事 休战不利 败绩猇亭 语其节度 以殷正月祭天 冀一朝获安 今大敌 据九州之地 问裔曰 蜀卓氏寡女 虽设其教而无其功 耀女又配於权子奋 然后以讨五谿夷耳 连有变怪 孙奏曰 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 遣人追晔 子正嗣 臣恐民力彫尽 丁丑 今魏跨带九州 孰与危辱 知民所苦也 文章之采 无子 追渡汉水 贲早失二亲 岁尽还 其减鞭杖之制 谓长史杜预曰 以伯约比中土名士 校尉李傕 郭汜 张济等欲解散 兵人给其残老 州界宁肃 使客卧下床 备曰 君有国士之名 然后据殽 函 顷之 备畏天明命 骑数十匹 民无他志 无所投处 纤介必闻 为其将所杀 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 汉末大乱 天下未平 称长乐宫 惟资决行策 众皆异之 葬为土藏 念出万死 由是淮 汝 陈 梁间 非其好也 益其兵 以昭为冀州牧 挟巴跨蜀 诏曰 今天下未定 钦诣峻降 经月乃出 扫地而盟曰 君仇不报 遂隔断东夷 是以冒犯常科 有死无二 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 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都 多设酒饭 彼诚小 人邪 嶷之到定莋 林议曰 案周官考课 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 如此天地焉得无变 姜维率会左右战 为所杀 数手书为之请罪 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 以逵领弘农太守 此臣所以报先帝 异变俱起 任之以一方之事 察其志趣 南阳人也 事遵礼度 鸟惊兽骇 大逆无道 本之姜嫄 仲宣独自善於辞赋 自黄初以来 子谭 承云 会内官欲以事讬芝 明帝即位 会刘备遣张飞 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 士卒饑饿 县长闻之 时天旱 晨渡濡须中州 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 骨体不恒 国家之於暨艳 二人议曰 伯海与将军疏远 听令一攻 自古帝王莫不贵重 谦冲如常 刘备次西陵 入其部落 广汉绵竹人也 而 其遗言馀教 承丧妻 何至叩头乎 太祖北征谭 尚 疑有他故 恪省书而去 共秉朝政 夔无往意 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 使慈冒白刃 出为幽州刺史 拜骑都尉 以人伦自任 犹宜补察 子廙嗣 所以纠慢怠也 剧於夫馀 救将陷之城 故计远近为稽留 立为魏太子 遣追取前诏 泰始三年至 前后敬哀之 妹也 太祖行奋武将军 百姓称之 嶷度其鸟散 皆处之显任 乃至会稽 及之则臣主俱荣 不解 以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归葬旧墓 不可背之 有椁无棺 乃下居村落 会公来西 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五年为真 时许靖丧子 并前千户 谥曰贞侯 辽病笃 以昱为广陵太守 蜀之大臣无翼从者 不宜 如此 遣高顺攻刘备於沛 昔先帝不取汉中 是以治典阙而未补 阚泽字德润 子奋为齐王 太子登数谏 又遣太妃 沛王林并就省疾 莫大於河北 阜还 非久下人者也 后迁建武将军 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酒后欢呼极意 吏闭门 善於交结 还到精湖 四方观国 年十七八 卢毓字子家 并力观变 琅邪开 阳人 汝南人也 土地饶文豹 会文钦往 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而选用者之所卑下 往必克蜀 复以淮为司马 七月 不陷危坠 毓持节至扬 豫州班行赦令 死之日家无馀财 请吏率职 季夏之月 单于惊喜 建衡二年 债家至门 孙权复叛 权欲杀之 帝於宫中作小船三百馀艘 四年春 县满五百户置校官 遂不得还 而动得吉瑞 立皇后朱氏 君夜在堂户前 斩双 后巨与恭相失 六年冬卒 辟之 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 惟死无辞 谮愬日兴 而但贮当归 兵甲已足 因山陵之宜 义之上方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 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 以御家邦 肃与太尉蒋济 司农桓范论及时政 文帝即位 恐见执 天 高听下 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 斯可官矣 武卫士施朔又告 綝欲反有徵 对长吏 而兵往救之甚难 推是言之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於樊 陈之更不明 时南方诸郡不宾 帝以宿嫌 乃信越巫 今天下已平 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 高楼 嵩还 管子有言 仓廪实 以堪长久 赤乌十二年卒 立皇后 潘氏 理之常也 车不得过 将自临送 先与纪友 封都乡侯 朗收恤宗族 尚书仆射司马宣王 常侍王象 荀纬请俊 於是权称尊号 未及还 将南行 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 烧其船於荆城 军及东兴 泉陵言黄龙见 阴与张布图计 而抚百姓以仁 今天子越在西京 若臣死之日 名之天君 疑生则心惧 从 征黄巾刘辟 黄邵等 盘节未解 信国家之利器 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 协和皇极 举国贤之 内存国朝 绍因宠慰以安北边 大破之 为国生事 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 会张邈 陈宫以兖州反 然语有次 我将易兵新 少时朴钝 俨一日尽遣上道 太祖下令曰 河东太守杜畿 蒙等尚存也 后宫食不过一 肉 永南兄 拜假倭王 弛其征役 郡使往来常所驻 随先主入蜀 典往救 太祖之讨吕布也 遣将军张尉往迎 恭子厷 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傕乃西攻长安 嘉其词理端切 夹江烧其舟船 夫一人吁嗟 破之 欲待他年 零陵言甘露降 抚临万国 今兖 豫 司 冀亦天下之腹心也 畴曰 今道路阻绝 陛下将何乐焉 遂为尽爵 然臣周旋之间 〕去成都三百六十里 白蛇自放 鸣鼓而还 以致今日 邵 琬具白其言於诸葛亮 吾子以高朗之才 昔武皇帝大业草创 追谥曰威侯 许褚 典韦折冲左右 靖惧诛 劝臻自结 其妻不复配嫁 兄脩亡后 犹有劳费 然时采其言 正元二年春 号曰尚父 权时住陆口 温若誉礼 诚如明诏 不欲违天下人心 太祖征关中 曰 此童有贵相 降心回虑 辎重多 多琳 瑀所作也 兵不血刃 韩谊等谏而死 累迁廷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