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最新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三、根据补充资料,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 之思、异乡愁绪。
四、赏析“月近人”中“近”的妙处。
“近人”的主语是“月”,月挂高空,不可能像人一 样去靠近谁,但作者故意用“近”字,可能是写江中的月 影离人很近,进而作者感觉它想要亲近船上的人,像是要 安慰船上的游子。此是拟人的手法,反衬出诗人浓重的孤 独与愁绪,写得情景相生,含而不露。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景象。
描绘了暴雨忽至,雨点密集砸在船上 的景象。
描绘了忽然风至、云散雨止的景象。
描绘了大雨过后水天一色、淡蓝一片 的景象。
三、根据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心境。
苏轼曾两次任职杭州,并疏浚了西湖,用湖水灌溉良田, 用挖出的淤泥堆筑大堤。杭州百姓深觉感激,将此堤命名为 “苏堤”。“苏堤春晓”便是杭州的几大名景之一。他还留下 了大量歌咏西湖的诗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两句诗足见他对西湖感情之深。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理解诗词大意,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一、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泊:停船靠岸。 野:四野。 天低树:天幕低垂,像 是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江中的 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描绘出一幅幽静、欢乐的夏夜风光。 反映了夜行人平静、欢愉的心情。
三、根据补充资料,体会作者有此心情的原因。
公元1181年,坚持抗金的辛弃疾因与当朝奸臣政见 不同(他们贪生怕死,主张和谈),受到排挤,被弹劾 落职,到江西上饶的乡间闲居,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诗意解读
1.读诗理解诗意;2.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个字?
宿建德江新”字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 新的愁思,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 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旧忧。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林逋bu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李白
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课后作业
1.给诗配画。
2.找出一些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读一读吧。
诗歌结构
所感
所见
羁jī旅愁思 感慨人生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苏轼
作者简介
号省书诗艺放亲高代林苏东眉法清术一苏,表壁轼号省书诗艺放亲高代林苏坡山家新表派洵人作》(东眉法清术一苏,表壁轼居市,豪现,、们有《1坡山家新表派洵人作》(0士) “健方 对弟称 《水居市,豪现,、们有《31,人唐,面后弟他惠调70士)“健方对弟称《水—3眉,宋善独世苏们崇歌,人唐,面后弟他惠调71州北八用具影辙父春头—1眉,宋善独世苏们崇歌0·眉宋大夸风响文子江1明州北八用具影辙父春头11山著家张格很学为晚)月0眉宋大夸风响文子江·明1(名”、。大成“景,几山著家张格很学为晚)月今文之比其。就三》字时(名”、。大成“景,几属学一喻词他也苏《子有今文之比其。就三》字时四家。,开的都”题瞻》属学一喻词他也苏《子有川、其在豪父很。西,等四家。,开的都”题瞻》。川、其在豪父很。西,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下册《4 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课件
学法小结
2.抓住特定意象来体会情感。如《十五夜望月》中 “地白”“冷露”等意象给人清冷之感,也表明夜深人 未眠,再结合下文,就能感知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3.抓住所叙之事来体会情感。如《寒食》中权贵在 寒食之夜毫无顾忌地传燃蜡烛,可见其平时作威作福,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之情。
4.抓住关键细节来体会情感。如《迢迢牵牛星》中 “泣涕零如雨”这一细节,将织女内心的苦痛展露无遗。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译文:只隔一条清澈的河, 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品读释疑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抒发了人世间思妇对远在
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品读释疑
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品读释疑
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 而不用“织女星”? —— 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 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 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 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品读释疑
伸出
摆弄
纤纤 ∕擢∕ 素手,札札∕ 弄 ∕机杼。
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 杼”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 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品读释疑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相距并不遥远
反问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 迢迢牵牛星》(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脉脉
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 浮想联翩;同时,叠词都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 律优美舒缓,也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延伸阅读
概括主题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 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 意,或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4.古代诗歌三首
迢迢牵牛星
一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目
一 朗读诗歌,理解文意
录
一 品读诗歌,想像画面
一 概括主题、延伸阅读
学习任务一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牛郎织女的故事
资料链接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
古 《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诗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下节课再见!
理解诗意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写织女白皙修长的 手,极富美感。
极富动感。
写诗人想象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动静结合, 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和勤苦。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花纹。 落下。
诗意:(她)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眼泪像雨一 样落下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每日思念丈夫, 无心织布。
学习任务三
品读诗文、想像画面
想象画面
再读读《迢迢牵牛星》,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想象到了织女面向银河的另 一边,望眼欲穿的画面,仿佛能听 到织布机发出的声响,能听到织女 因悲伤而哽咽的声音,还能感受到 织女心中无尽的思念。
品析诗文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有什么妙处?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板书设计
寄情于景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课文《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佚名〔两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素:洁白。
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一水:指银河。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宿建德江》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sù (住宿) 宿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 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第一个大 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擅长五言律诗, 多是写山水田园为题材,充满对自然 及现实人生的依恋,有些诗歌也流露 抑郁失意的伤感情绪。著有《孟浩然 集》。
• 衬托出作者孤立无援的心情。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俯视 • 侧面衬托出江水 清澈 •拟人 对偶
所感
宿 建 德 江 所见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 情景 于交 景融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诗人停船 夜宿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羁旅 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写作背景
孟浩然的一生交织着复杂的出仕和归隐的矛盾,早年他 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 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宿建德江》作于作者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 悲愤时。
1、羁旅的惆怅 2、仕途的失意 3、人生的坎坷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眼
触景生情Biblioteka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 泊 烟渚, 日暮 客 愁新。 野旷 天 低树, 江清 月 近人。
1.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
看插图、参考注释、 查阅工具书……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每句诗的理解。遇到困难可以
请教老师和同学。
时间:4分钟。
点题
直抒胸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 地涌起。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要 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 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而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释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4.介绍作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诗句导入,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教学PPT
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读
白雨跳珠/乱入船。
节
卷地风来/忽吹散,
奏
பைடு நூலகம்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天空中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水一样翻 滚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白亮 亮的雨点便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胡乱 地往船上直跳。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 狂风,一下子把乌云全都吹散了,望 湖楼下顿时波平如镜,好似一碧如洗 的青天。
宿建德江
朗
孟浩然
zhǔ
移舟/泊烟渚,
读
日暮/客愁新。
节
野旷/天低树,
奏
江清/月近人。
“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 洲上,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 “我”的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 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 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 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诗 歌 大 意
1.再读诗歌,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用自
辛弃疾
词牌
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时间 事件
标题的意思:夜里行走在黄沙岭的路上。
题 目 释 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其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大多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婉约的篇章,主要描 写优美的湖光山色,表现农村生活。
诗 歌 赏 析
2.词人沉浸在美丽的月夜和展望丰收的 喜悦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 抬头,看到了什么? 此时他的心里怎样 想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他想 赶快找以前熟悉的茅店避避雨。
诗 歌 赏 析
3.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 现旧时的茅店,后来怎么看见了?哪个词 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朗读时,节 奏轻快,心
情愉悦
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字词解释
横斜突兀的树枝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
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恢复中原。 四十多年的仕途,辛弃疾先后7次被弹 劾免官仕途之路极其坎坷。
知人论世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奸佞中 伤、弹劾以致罢官后,就开始在上饶家居, 一直住了十五年左右。这期间,他关心农 事,充分领略了黄沙道上的风物之盛。
住宿,留宿。间 接点明写诗时间
宿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初读古诗
1. 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试着划分 朗读节奏,把古诗读通顺。 2. 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大意。
朗读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
宿建德江
停船靠岸(。唐)孟浩然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
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同“现”
探究词境
根据前两首诗歌学习的分析景物特点的方法,选择下面一个或几
个问题,自由朗读,揣摩词境。
1.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惊”“鸣”描述了怎 样的状态?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写出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表现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后两句引用相关典故,
“直上银河”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3.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江南春》抓住了莺、水村、山边城郭、风中飘扬的酒旗、烟雨中的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春景的思想感情。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发现这两句诗是对偶句,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当,“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非常工整。
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也有这样的诗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课题名称
《古代诗歌三首》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难点: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从 哪些角度选取的?在这样的情景中作者心 情如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视觉、听觉、嗅觉
欣赏美景的闲适和丰收在望的喜悦14
词的上阙通过对惊鹊、鸣蝉和蛙 声的描绘,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 的活力和生机,并通过清风、明月、 稻花,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幽美和静 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动用了视 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官,表达了 词人欣赏美景的闲适和因丰收在望 而喜悦的心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读出词人的喜悦之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读出作者着急的心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出作者突然见到茅店的惊喜之情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 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 景象,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月明星稀, 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 着洒下“两三点雨”。词人猝不及防,不假 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 店”蓦然出现在眼前,这让词人匆忙中感到 无比的欣喜。
1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读好这句,用舒缓的语气
15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社林林边边,,路路转转溪溪桥桥忽忽见见。。
下阕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在 这样的情景中作者心情如何?
七八个——稀少,两三点——稀疏。 星疏雨稀,静谧清爽
骤雨将至,急寻茅店,路转忽见。 惊喜之情
16
“七八个星”,言星之稀少。“两三点雨”, 写雨点洒落的稀疏,暗含着静谧和清爽之意。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3张PPT)
讨论交流:
(3)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 热爱之情。
赏析语句:
(1)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 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 “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白雨跳珠乱入船
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
珠”的 妙处。
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 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 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 “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 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 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写作特色:
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 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 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指导读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理解词语: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理解词语: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理解诗意: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 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 水面平静如镜, 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第04课 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半夜的蝉鸣,不同于烈日下的蝉鸣,半夜的蝉鸣不那么响亮。凉风 一吹,吹来了一阵清幽的蝉鸣,衬托出夏日夜晚乡村的静谧悠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飘香,让人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
“说丰年”的是谁? 景象。蛙声,似乎在热烈地讨论即将到来的
丰年。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独特写法,
蛙声
先写说的内容,再写说的来源,充满意趣。 这两句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写出了
词人已完全陶醉在这丰收在望的欢乐中了,
他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
下阕写的是雨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空中布满云层,云层外只能看到七八颗星星。雨点不紧,在山 前落下。诗人匆忙避雨,本来很熟悉的茅店的位置一时找不到了。 但是一拐弯,茅店不就在眼前嘛。
译文:
■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 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 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划分层次
• 第一句写雨前,将乌云密布滚滚而来的样子比作打翻的墨水,预 示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 第二句写雨中,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跃的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 乱与壮观。
第二句 白雨跳珠图
此时雨已经下起来了,雨点晶莹透亮 。这写出了雨珠大,雨打下来的速度也 极快。“跳珠”写出了雨点形状是圆润 的,姿态是跳动的,或是落在湖面上溅 起水花,又或是落进船里。“乱入船” 中的“乱”字,将一片急雨打进船里的 状态,写得生动活泼。此时诗人是在船 上赏景。
第三句 风卷云散图
从地面起了一阵风,漫天的乌云一吹 而散,雨停了。“忽”写出风来得突然 ,“卷”字写出了力度大,将大雨吹得 无影无踪。这是一场急来急去的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
• 词句注释 • ⑴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 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 ⑵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 ⑶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 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 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 ⑷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愈《双鸟》诗: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 ⑸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整首诗翻译
•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 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 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 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思考 •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 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写作借鉴
•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 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 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 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 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这种写法叫做:
•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 虚实相间,两相映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喜鹊
意象
蝉鸣 稻香
蛙声
以动衬静
夏夜给人的感觉—— 清幽,舒适,令人神往
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盛夏时节, 晚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 香,远处一片蛙声,仿佛在预示着一 个丰收年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丰收 的祈盼。。 辛弃疾号稼轩,“稼”是“庄稼” 的“稼”,他一直看中农事,关心农民 喜乐,只有有了丰收年,百姓才能过上 丰衣足食的生活。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孟浩然、苏轼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 写前两首诗 • 2.重点理解诗句中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的佳 句。 • 3.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 4. 学习诗人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 合的手法。 • 核心素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古诗文修 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 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 (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 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 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 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 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2、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丰收的喜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
全词以白描的手法 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一家 老小的不同面貌,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 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 生活的喜爱。
得 意 山 水 间
放 怀 天 地 外
写一篇随笔——我眼中 的稼轩老农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 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比喻。先写云,后写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既 写出了天气骤变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赏雨时的 喜悦心情。
2.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 别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写云——黑,没来得及 遮住山
第二句写雨——白,像跳动的 珠子
第二课时
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将对丰收的盼望融进 自然之景
手 法
诵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
好在何处
数量词
两三点
有意境美,透 露出轻巧随意
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词
长短句
元曲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
辛弃疾,号稼轩, 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 人、爱国者、军事家 和政治家,他的词以 沉雄激越著称,但也
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李 白 《 苏 台 览 古 》
曾只 照今 吴唯 王有 宫西 里江 人月
——
夜行黄沙道中
释题
(我)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西江月
明 清 稻 听 七 两 旧 路
言为心声
从这首词中你能感受到辛弃疾怎样的 精神追求呢?
这首词中毫无沮丧和颓唐之情,作者完全 沉浸在丰收,喜悦和闲适的心情中,从中可以 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的豁达心境,那种寄情于 山川的情怀。
演练
1、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中以动衬静,写出夏夜宁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句子赏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 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 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 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 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 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 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 “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 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 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 作了准备。
•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 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 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 而“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明 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另一方面, 而又安时刻新愁之外,心中还有很 多忧愁。
• 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 “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 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 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 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 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 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 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 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 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走着走着,骤雨将至,茅屋立现,真是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中不禁 兴奋地唱道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以动衬静
融情于景
语言质朴清新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 图,夜色 ,气氛 。表 达了诗人对 的喜悦和 对 的热爱。
辛弃疾
月/ 别 枝/ 惊 鹊 风/半 夜 /鸣 蝉 花 香 里/说 丰 年 取/ 蛙 声 /一 片 (押“an”韵) 八 个 星 /天 外 三 点 雨 / 山 前 时/ 茅 店 / 社 林 边 转 /溪 桥 /忽 见
理解诗句
1、借助注释 2、看图 3、单音节词 变双音节词 4、调换顺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
人。
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
•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 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 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 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 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 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
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 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 惹得蝉儿在半夜里轻声嘶鸣。漫 村遍野的香气,一片蛙声欢唱丰 收前景,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 滴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 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 然间出现了。
赏析
明月
嗅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为什么昔日的茅店就在社林 的旁边而词人找不到呢?
生活的乐趣
黄沙道上 旧时茅店 暗山 花重 明水 又复 一疑 村无 路 柳
遇雨
避雨
喜出望外
诵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纷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到了知了轻叫,众蛙齐鸣,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 即,不禁欢快地唱道:
• 1.背诵并默写《西江月》,了解辛弃疾及词的文 学常识。 • 2.重点理解诗句中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 3.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 4. 学习诗人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的手 法。 • 核心素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古诗文修养。领 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唐诗
豪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