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第10章 个人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自然属性人的属性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社会化的含义:(p93)(一)社会化的研究角度1文化角度(从文化人类学):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2.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心理学)3.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学):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二)社会学的定义: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从生物人转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p93)1. 衣食技能:维持生存的能力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生存的本领2. 行为社会化:社会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遵从一定规则、方式的过程。

3. 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把男女社会特征方面的差异教化给个体,使之符合自身性别角色的过程。

“性别角色”不等于“性别”4. 定义: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参与能力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作用:培养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培养对政治角度的价值认同人的社会化类型:(p94)1. 生理性成熟初始社会化社会化成年2.预期社会化:一个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储备3.发展(继续)社会化:成年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全方面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标准规范特点,着眼于人的改造、形式剧烈。

主动:移民被动:监狱(负面和强制的)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生理基础:①人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②人有语言能力③人有思维能力④人有学习能力⑤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社会化的主体:(一)家庭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父母的权威和社会化的巨大影响(二)学校是社会化的专门机构,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中小学,从大学开始更强调个人特色发展)作为组织机构,培养合作型和独立性(三)同龄(辈)群体定义;由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们自发组成的社会群体作用:独立平等地进行社会化无意识中接受大量群体亚文化影响(四)工作单位个人职业化的主要场所职业角色、习惯检验以前社会化成果的场所学以致用,真正走向社会(五)大众传媒传媒的开放性、多样性、广泛性无强制:潜移默化导向暗示性需要加以合理控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观察(描摹)学习(二)角色扮演(三)知识积累社会化的主要理论(p103)(一)库里的“镜中我“理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二)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一)少儿期(0-16岁)主要:初始社会化(社会、家庭、学校)(二)青年期(16-40岁)主要:预期社会化(三)成年期(40-60岁)主要:发展(继续)社会化(四)老年期(60-)*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早期社会化困境:缺少稳定、统一的价值规范标准(二)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①无效文化传递②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过程(三)代沟社会不同世代之间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上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①代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②对于代差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第十章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十章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间接测量就是通过测 量关于组织价值观的 一些题目,从而达到 测量个人与组织契合 度的目标。
间接测量的好处是具体而详细,较为全面地反映价值观的各个角度,成为研究个人-
组织契合度的主流方法。
第一节 个人-组织契合度
三、个人-组织契合度的测量
从测量工具看,个人-组织契合度的测量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问卷评定法
工作胜任障碍是指新员工在技
能、思维方式、工作规范方面的陌 生和缺乏指导所带来的不适应;
人际融入障碍是指由于沟通、
偏见等方面因素带来的人际冲突 与社会化困难;
角色定位障碍是指由于个人期望落差、发挥空间有限等方面带来的自我认知困扰。
这些障碍影响着新员工的社会化进程,如果能够得以有效克服,将有利于新员工融入组织和 快速成长。
问卷评定法就是个人回答关于组织价值观的问卷,就同一项目分别评价组织 价值观与个人理想或期望价值观,研究者对比这两者的分值以统计契合度。
二是Q分类法
Q分类法诞生于心理学,被用来分析人格和治疗心理,主要是通过个体 对价值观进行排序,通过序列的先后分析价值观的差异。
研究个人与组织契合度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并提出了“个人-组织契合度模式”,从而构建了
⑤ 交谈打探:用非正式或不经
意的方式进行交谈获得有用信息。
⑥ 观察:从别人的行动或所发
生事件中了解行为规范。
⑦ 监视:用密切关注和事后回顾
等方式留意有用信息。
这七种具体行动对于新员工掌握社会化有用信息,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节 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策略
四、个体社会化策略与中国职场
针对中国新员工的社会化障碍,国内学者提出了中国组织的三维度社会化障碍模型 包括,工作胜任障碍、人际融入障碍、角色定位障碍。

社会学社会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社会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社会化名词解释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个体出生开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的要求,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社会化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儿童时期,主要通过家庭和亲密的社会关系进行。

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模仿、观察和亲身经历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次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成年后,主要通过学校、工作场所、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进行。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来进一步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社会化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

首先,家庭是最早和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父母和家庭成员对个体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同伴关系也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个体学会了合作、竞争和社交技巧。

此外,教育系统、媒体、宗教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社会化的结果是个体逐渐融入社会,并接受并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社会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它受到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化背景和环境会导致个体形成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角色,也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家庭、同伴关系、教育系统和其他社会机构都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6.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1)“社会化”内涵的发展过程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a.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b.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

(2)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②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③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社会化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①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②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个⼈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个⼈社会化是⼀个复杂的过程,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活实践,是实现个⼈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三个必要条件。

⽆论缺少哪⼀⽅⾯,都会直接影响到个⼈的社会化程度和⽔平。

遗传因素。

个⼈社会化的客体只能是⼈类⽣命个体。

⼈类个体带有⼀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为个体社会化奠定了⽣物学上的基础,为“⽣物⼈”转变为“社会⼈”提供了可能性。

主要表现在四个⽅⾯:第⼀,⼈⽆先天⾏为模式。

由于⼈类个体缺乏本能,即⽆先天⾏为模式,从⽽具有可塑性,能够通过⽂化教化,来实现社会化。

第⼆,⼈有较长的⽣活依赖期。

⼈的⼀⽣中,⼤约有15%-25%的时间依赖⽗母和家庭。

这不仅为个体接受⼈类⽂化提供了必要时间,⽽且通过依赖还能使个体形成与他⼈和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社会联系和感情联系。

第三,遗传结构包含⼤量⼈类信息。

⼈体的细胞中都包含有遗传基因,存在着⼤量的“信息”,正是这种信息的存在,决定了个体极易接受⼈类教化。

第四,⽣物需求和情感需求。

⽣物需求的满⾜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为满⾜个体⽣物需求所必须的每⼀个⾏动同时也满⾜着他的情感需求,⼆者密切联系,成为个⼈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遗传因素之⼀。

如⾝体的接触和相互作⽤便是⼀种最基本的⽣物需求,如果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就会出现严重的⾁体和情感问题,进⽽影响社会化的正常进⾏。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影响个⼈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也称⽂化环境。

它是个⼈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个⼈社会化的环境要素是⼗分复杂的,⼀个⼈所处的环境要素如何,他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结果。

我们常常说“近朱者⾚,近墨者⿊”,在⼀定程度上正是指出了环境因素对⼈的重要影响作⽤。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第⼀,家庭。

在各环境要素中,家庭是个⼈社会化的第⼀要素。

因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奠基时期,这⼀时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家庭来进⾏;个⼈⾸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为模式;⽗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社会学简答题

社会学简答题

社会学简答题1.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答:(1)家庭。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1分)(3)同辈群体。

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分)(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1(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分)2.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1)角色间的冲突。

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

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

(1分)(2)角色内的冲突。

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它又可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

此种情况下,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于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被称为"角色紧张"。

二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

如一位警察为了秉公执法可能要处罚或逮捕其老朋友,而作为朋友他又不忍对不住自己的朋友。

在做出选择是,他便处在角色冲突的状况中。

三是在一个人扮演的单一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如一位推销员为了多推销产品,拼命地向顾客宣传产品的优点,但若是讲良心的话,他也应该向顾客讲明产品的缺点,此时他内心便出于矛盾、冲突状态。

(4分)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

答: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

社会学_04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_04人的社会化

有的概括为:学习生活技能,包括日常生 活技能和谋生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内化 价值观念,学习社会角色。 有的概括为: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包括生 活自理能力和谋生技能,社会规范的社会 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郑杭生:发展个性,形成完善的自我观念。 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掌握生活 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教研室 《社会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戴维· 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 公司,1999年版。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 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复习思考题
1、简析狭义的和广义的社会化研究领域。 2、简述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并联系当前我 国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完 善和加强哪些机构? 3、简述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 4、简述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终身性 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双向性 社会化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互动 过程 阶段性 人的社会化虽然是个连续的过程,但是分阶段 进行的,不同的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社 会化的内容、方式,承担者各不相同
第四节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 虚假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冲突问题 中年危机: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老年危机与老年社会化 代差问题与双向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内容和过程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库利“镜中我”理论: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 映而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 是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 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 五个时期,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 性期。 埃里克森:社会化贯穿人成长的一生,并把人的一生 划分为8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主动与 内疚、勤奋与自卑感、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与孤独 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完善与绝望。 生命历程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 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

社会化和个体化

社会化和个体化
1、人旳主体性是取得旳:前当代社会只有极少部分人享有特权和主体身份, 绝大多数社会组员受着老式社会关系旳束缚;当代人则是普遍具有主体性旳人。
大旳“当代之谜”,集中了当代社会诸多现象中旳问题、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其各自特定旳含义 社会化是每个人必然经历旳基础性发展过程;个体化意味着人旳社会化过程具有了早期当代社会所未有旳特征,
从而提升了个人旳发展指向,同步也更新了个人旳当代性内涵。两者含义不同,不能彼此取代。 (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老式社会化旳超越 个体化不但内含了自然旳生物个体向社会人旳转变,而且意味着一种社会人向更新旳当代人旳连续迈进。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社会化旳过程和内容
(一)早期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涉及小朋友期和青年期旳社会化。 小朋友期是社会化过程旳开端,进行旳主要是初级社会化。 青年期大量进行旳是预期社会化。 青年人“自我认同危机” (二)成人继续社会化 成年人旳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旳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 在当代社会,社会变迁速度快,而且程度剧烈,个人要适应时代旳迅速变化,就必须不断接受新
色,而是将来要扮演旳角色。 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于基本社会化而言旳,而且是在基本社会化旳基础上进行旳。 4、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旳社会化。 5、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指全方面放弃原已习得旳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旳价值原则和行为规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社会化概述
(二)社会化旳类型 社会化涉及五种类型: 1、基本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是发生在生命早期旳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是这么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旳不是目前要扮演旳角

社会学概论作业“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作业“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作业“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许靖琦社会学1班 10251216148摘要:个人与社会都离不开社会化。

人通过社会化,即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从“生物人”蜕变为“社会人”。

社会则是通过人的社会化得以维持稳定并持续发展。

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

当今时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培养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色。

关键词:人,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建设。

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怎样培养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色?如此等等,都与人的社会化相关。

一、对社会化的定义有很多!狭义的社会化重点是指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推动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而且社会化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在新时期,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强调研究个体社会化对症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一集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而“个体”的内涵也超越了以往仅仅所认为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延伸为既可指具体的个人又可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

从文化、个性发展、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所谓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①安德烈耶娃曾这样界定社会化:它“是一个双方面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 (在研究中对这一方面常常强调不够) 包括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从而对社会关系体系积极再现的过程。

社会学第10章个人社会化

社会学第10章个人社会化

第十章个人社会化社会中的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化使得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

什么是社会化一、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

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

现代研究认为,社会化的涵义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全部内容,而且包括个人成年后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教化、内化与调适的全部内容。

二、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被界定为个人与社会不断调适,使其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过程即社会化。

(《教程》P205)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对于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适。

三、社会化的特点1、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从个人而言,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当然,这种强制性伴随着个人进入成年和老年期而逐步减弱。

2、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表现在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第三讲 )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第三讲 )
1、文化的角度:文化的延续和传递
2、个性发展的角度:形成有个性的人
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角色的承担
三、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性)
1、人有发达的大脑
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3、人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4、人有语言的能力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途径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生活技能 2、掌握社会规范 3、树立生活目标 4、扮演社会角色
三、再社会化 resocialization
(一)涵义: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 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二)两种情况: 1、原有的社会化失败 2、进入一种异质文化
四、代沟 generation gap
(一)涵义:代沟(又称代差)指的是, 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 异。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全过程
一、基本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从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是社会化的主要 时期,被称为基本社会化。 1、幼儿期:父母崇拜期 2、儿童期:英雄崇拜期 3、青少年期:偶像崇拜期
二、继续社会化
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
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 变化的过程。 1、成年早期 2、中年期 3、老年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人的社会化全过程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
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
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
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源自二、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关于个体社会化:社会学不同理论取向的解释

关于个体社会化:社会学不同理论取向的解释
【 专题研讨】
关于个体社会化 : 社会学不 同理论取 向的解释
乔 中彦
( 广 州番 禺职业 技术学 院 艺 术设 计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1 4 8 3 )
摘要: 在社 会 学 中对 于个体 社会 化 的含 义 国 内外学界 至今 尚 无达成 公识 。 一方 面 由- t - - & 学派各有 自己的理 论取 向 ; 另一方 面 由 于影响 个体 社会化 的文化 不是 静止 的 , 因此 对这 个概 念 的界定 应在 演 变的环 境 下来 考察 。 关 键词 : 个体 社会 化 ; 三 大学 派 ; 儿 童社 会化 中图分 类号 : G 7 1 2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2 — 0 1 2 4 — 0 2

容 的扩展 上 。而这 样 的研 究 , 其 结果 可 以在 很大 程 度上 帮 助学 生清楚 明 白地 掌握毕 业论 文 各部 分 的结构 及 特点 , 提 高 自身对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 并最终从根本上提高英语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 文献 : [ 1 】 刘 洪泉 , 曾亚 军. 当前 英语 专 业毕 业 论 文的 现 状分 析 U 1 . 辽 宁行
判—— “ 过分社会化 的人” 【 1 ] 。8 0 年代 以来 , 又有互动论的 观点认 为: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以完全赞同的方式和创造性 的方式参与集体生活, 并使其人格也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过 程州 。 在亚 当・ 库珀等主编的《 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中提出儿 童社会化是强调儿童及其环境之 间的关系 的互动作用 的 性质 。实际上互动论并没有否定结构功能论 , 它是作为一 个补充来这样解释社会化的 :社会化并不仅意味着被动 性。 个人特性 , 例如认知能力、 认识动机以及 已有的知识还 包括诸如 民族性和性别等可归因变量都在被社会化 的人 与社会化媒介 的互动中起作用嘲 。进入 9 0 年代 , 对于个体 社会化的定义不仅包含 了互动论还加入冲突论 的观点。 正 如马斯格雷夫( M u s g n a v e , 1 9 8 7 ) 所描述 的 , 社会化是互 动 的, 文化影响与个体发展模式都需加以考虑 ; 对社会化的 概念的定义还包含 了允许对社会化力量的抵制 , 即承认个 体建立 自己的规则 ,因此社会化研究的重点是越轨问题,

【社会学课件】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课件】人的社会化
☆ 甚至他们的房子和花园都非常地接近(指 大小、布局以及颜色等)。
☆ 2002年他们两个都死于同一种疾病而且是 同一天。
鲍查德和莱肯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 卵双胞胎(MzA),这56对双胞胎来自美国 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心 理测验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将这些双胞 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 行比较。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第二节 社会化的历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人是如何炼成的 四、社会化的内容 五、人格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 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 的过程。
先天论者:遗传(基因)决定一切
杰姆.斯本高和杰姆.刘易斯的故事。1939年一个贫穷 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 不同的家庭收养,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分别是收养他们 的人给取的。39岁时他们重逢,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
☆ 在两个人成长过程中分别都有一个同是被收养的 兄弟而且都叫拉里。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 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 才进入他的经验;
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 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这二者 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Mead: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儿童会模仿家长和兄弟姐妹的动作,逐
渐学会使用符号的能力(0-2岁)
[游戏阶段]:学会角色扮演(3-4岁) [概化他人阶段]:除了认知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还要认知其他人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3、艾里八个认同危机是: (1) 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

第十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第十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21
提出背景:
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时刻提出来的。中国三 十年的现代化几乎是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一波的 全球化同步的。中国进入世界,世界也进入中国。中 国大陆的现代化使中国百年的“现代转向”展现了强 大的发展生机,同时也因现代化而产生种种新问题。 因而在中国崛起的强声中,不能不冷静地自问,中国 文化自觉的最终取向是什么,现代化、全球化中如何 实现中国文化自觉。
受到人格的制约,文化反过来又会塑造 人为和个性。
6
第二节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濡化 社会化 涵化
7
一、濡化
(一)濡化(enculturation)的定义
濡化: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由赫斯科维茨提出 濡化本质意义是人的学习与教育。 濡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教化与学习 文化延续 族群自立 从群体角度说,濡化是不同族群、不同社会赖以存在 和延续的方式及手段,同时也是族群认同的过程标志 之一
19
(五)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
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 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
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而提出的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的 观点。
20
“文化自觉”的涵义: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
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 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 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十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人性与人格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
1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
一、人性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知识点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知识点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知识点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知识点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相互影响以及逐渐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了人类行为背后的社会化过程,深入探讨了人们是如何通过社会化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角色、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人类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第一部分:社会化的定义和重要性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获得社会认同感、塑造个人身份和建立社会互动的基础。

社会化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结,并帮助个体融入社会。

第二部分: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渐进社会化:从出生开始,个体通过家庭、学校、工作等社会机构进行多方面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机构通过为个体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习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规范社会化:通过社会规范的建立和传播,个体能够了解和接受社会期望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来自于家庭、教育制度、媒体等各种社会化机构。

3. 互动社会化: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观察,个体可以模仿和内化他人的行为,从而在社会中适应和融入。

第三部分: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社会化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 社会化机构:家庭、学校、政府等机构对于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教育、传播价值观念和规范行为,引导和塑造个体的行为和意识。

2. 文化和价值观: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社会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会导致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不同的规范和行为方式。

3. 社会角色和身份:社会角色和身份对于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学习和内化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第四部分:社会化的意义和挑战社会化不仅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

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社会学概论: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作用与机制解析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社会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概念、作用及其机制。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作用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角色要求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并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

社会化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 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社会化让个体从出生起就接触到社会的各种元素,从而快速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个体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养成了适应社会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2. 塑造个体身份认同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从家庭、学校、工作等各个方面接受到不同的社会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其他成员建立起联系和互动。

3. 传承社会文化社会化不仅仅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过程。

通过社会化,社会能够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给后代,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化的内涵。

二、社会化的机制社会化过程中的机制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和同侪社会化。

这些机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机制,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在家庭中,个体通过模仿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学习语言和价值观念,并形成初步的社会角色认同。

家庭的社会化机制对个体在后续的社会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学校社会化学校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学校中,个体不仅学习学科知识,还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如何适应规则等等。

学校社会化培养了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3. 同侪社会化同侪关系在个体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同龄群体中,个体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个人社会化社会中的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化使得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

什么是社会化一、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

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

现代研究认为,社会化的涵义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全部内容,而且包括个人成年后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教化、内化与调适的全部内容。

二、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被界定为个人与社会不断调适,使其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过程即社会化。

(《教程》P205)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对于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适。

三、社会化的特点1、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从个人而言,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当然,这种强制性伴随着个人进入成年和老年期而逐步减弱。

2、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表现在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这种能动性的特点,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化成效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化的主要功能人为什么必须社会化?这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新陈代谢、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1、文化传承功能。

无论什么类型的社会化过程,都是某种文化传递和内化的过程。

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

社会化的最后成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才能正常地运行。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

社会化对个人而言,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不断与社会认同,学习与内化社会的价值、态度、目标与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探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渐形成自我观念,自我观念的逐步形成和深化,又促进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教程》P206-207)1、技能社会化。

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

二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2、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3、行为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就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4、角色社会化。

就是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社会化对人的角色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清自己角色类型的能力。

健全角色扮演的心理状态。

全面理解角色规范化的程度。

明确目标。

社会化的类型和过程一、类型(一)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一级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可以简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化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这是“长大”的过程。

二是社会性成熟,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这是“成人”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这一阶段,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这一阶段社会化的成效如何,对个人一生的社会化成效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二)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它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为什么非常必要?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强制性特征不再明显。

(三)再社会化。

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即个人主动地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

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一般是通过特别机构和特别途径强迫进行。

这是社会化失调的结果。

(四)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二、社会化的过程——毕生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

社会化从人出生的那一瞬间开始,一直经历了成年、老年直至人的死亡。

社会化的过程告诉我们,要使社会化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注意社会化的时间性。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不同要求和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教化,这是提高社会化成效的重要举措。

错失社会化的时机,就有可能要通过强制性再社会化来弥补。

而强制性社会化过程,对于个人往往是十分痛苦的,对于社会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在所有发现的兽孩中,至今没有一个能够改变野兽习惯、恢复正常人类生活的。

学者们认为,因为他们都错过了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社会化的条件一、生物因素(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的先天条件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每个人从其父母身上所获得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遗传基因的差别会对个人社会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必须承认和正视个人先天条件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不同人的先天素质,有的放矢地造就不同人才。

二、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它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1、家庭:在所有的社会化因素中,家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这是最早、最为直接同时也是最为传统和持久的社会化场所。

对孩子进行社会化,也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

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

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是由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其一,童年期是社会化奠基时期;其二,个人首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其三,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其四,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家庭社会化的特征:初始性、直观性、可接受性强。

2、学校: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社会化环境因素。

它是社会正式管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其宗旨是供青少年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专门技能和价值观念。

3、伙伴群体:是指在年龄、爱好、兴趣和背景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一群青少年。

伙伴群体是一种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宽松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社会化;二是在无意中社会化;三是伙伴群体基本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伙伴群的社会化对于儿童以后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有时是至关重要4、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化环境因素。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以及互联网络等,已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化重要途径的利弊得失:一是对文化规范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以灵活的方式,丰富的内容,将世界各地的文化规范呈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如果引导不好,可能混淆视听,模糊行为规范的是非界限。

二是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是从儿童开始的,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电视文化的影响下,由于有关暴力和相关内容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人格的畸形发展。

三是对学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特殊性,知识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变迁,但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这种推波助澜,有时也可能因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导向,对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5、工作单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生活、要发展,就得工作,并且,其生活的大量时间是在工作单位度过的,因而,工作单位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二是职业的不同,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过程和经济状况也不同,因而人的社会化状态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三是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四是人的工作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的调适过程;五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等意识;六是工作单位组织领导的施教,是现代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6、社区: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个人是怎样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呢?1、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

2、角色扮演,是亲自实践的具体化。

角色扮演既能检验所学知识的真理胜,又能通过亲自实践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知识积累,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把他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把感性的知识加工成理性知识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