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辅助检查
脑梗死后遗症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后遗症的鉴别诊断模板简介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可以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后遗症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本文将提供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鉴别诊断模板,帮助医生系统地评估脑梗死后遗症。
鉴别诊断模板1. 确定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2. 主诉请患者或家属详细描述主要症状和不适感受。
3. 现病史请患者或家属提供相关的现病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发病时间: - 发作情况(突发或逐渐加重): - 疼痛部位和程度: - 血压变化情况:4. 既往史请患者或家属提供相关的既往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病史: - 心脏病史: - 吸烟史: - 饮酒史: - 其他相关疾病史:5. 体格检查请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血压测量: - 心肺听诊:- 头部检查(包括颈动脉搏动、头皮触摸等): -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应、肌力测试、感觉测试等):6. 辅助检查请医生根据需要进行以下辅助检查,并记录结果: - 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 - 脑电图(EEG)结果: - 心电图(ECG)结果: - 血液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等):7. 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脑梗死后遗症鉴别诊断列表,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项: -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 轻度:肌力减退或轻微运动受限; - 中度:肌力明显减退或中等程度运动受限;- 重度:肌力严重减退或完全丧失。
•感觉障碍:–触觉异常(过敏、麻木、刺痛等);–温度感知异常(冷感或热感);–疼痛感知异常(疼痛过敏、酸痛等)。
•言语和语言障碍:–失语(完全或部分失去说话能力);–失语理解障碍(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失语表达障碍(无法正确表达意思)。
•视觉障碍:–视野缺损(部分或完全失去视野);–双目视物模糊或有眼花。
脑梗化验血的标准
脑梗化验血的标准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诊断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血液化验是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脑梗死血液化验的标准:
1. 血糖水平: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因此需要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2. 血脂水平: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异常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3. 凝血功能:脑梗死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因此需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4. 炎症指标:脑梗死后常伴有炎症反应,因此需要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5. 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需要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酐等指标。
脑梗死的血液化验标准包括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和肝
肾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脑梗死。
脑梗死病程记录
2011-10-04,14:00 首次病程记录病例特点:1.老年女性,急性起病.2。
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6天,发热4天。
3.查体:体温38℃,脉搏8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70/90mmHg。
神志清楚,反应淡漠,不言语,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无变浅,伸舌不合作,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颈软无抵抗,双下肺呼吸音稍低,右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4。
辅助检查:2011。
09。
29吉安市中医院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脑梗死(左侧)2。
高血压病2级3.肺部感染诊断依据:(1)定位诊断: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定位于左侧皮质脊髓束病变。
(2)定性诊断:患者老年女性,急性起病,以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病初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TOAST分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重,不考虑小血管病变;既往无心脏瓣膜病及心律失常病史,心脏查体未及明显异常,暂可排除心源性可能;考虑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
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发病机制可能系动脉-动脉栓塞。
鉴别诊断:1。
脑出血:支持点:急性起病,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不支持点:无头痛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颅CT未见高密度出血灶。
2。
病毒性脑炎:支持点:老年女性,急性起病,有发热,不支持点:颈软,无脑膜刺激征,无癫痫发作及精神异常,且发热在卒中样起病之后出现,可行头颅MRI检查,必要时腰穿脑脊液检查排除.诊疗计划:1。
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凝血四项等;2.申请心电图、头颅MRI+MRA+DWI、心脏及颈部血管彩超、肺部CT等检查;3.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辛伐他订强化降脂、改善循环、脑保护、抗炎、支持对症等治疗;4.监测血压,低盐低脂饮食,通知病危,加强翻身拍背,防止误吸,预防肺部感染;5。
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的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畸形等。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死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突发性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畸形等。
2. 突发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3. 意识障碍、昏迷。
二、影像学检查。
1. 脑CT或MRI检查显示脑梗死灶。
2. 血管造影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相关指标异常。
2. 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脏病变。
四、病史。
1.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
2. 有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病史。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脑脊液检查。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诊断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后果。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CT、MRI、颅内血管造影、脑电图、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
其中,脑CT和MRI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确定梗死部位、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颅内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可用于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血脂和血糖等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危险因素。
三、治疗原则: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脑功能、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类型和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
四、预防措施: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预防等。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戒烟限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药物预防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检查是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的重要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等。
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脑CT可以显示病灶的低密度、局部脑组织肿胀和致密动脉影等特征。
脑MRI能更早地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
DSA、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可以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
脑脊液检查一般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
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但在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
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脑梗死
头颅CT是最方便、快捷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 段
缺点:对脑干、小脑部位病灶及较小梗死灶分辨 率差
一、脑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2)核磁共振(MRI) 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 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号、 T2呈高信号,出血性梗死时T1相有高信号混杂
一、脑血栓形成
② 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 ③发病时间无法确定时,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的最大可能时间超过6小时 ④神经功能缺损考虑癫痫发作所致 ⑤ 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 病史 ⑥ 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 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
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 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 ⑦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000/mm3,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 APTT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死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硬化 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二者互为
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2. 动脉炎
一、脑血栓形成
治疗
4) 抗凝治疗 药物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急性应用抗凝要来预防卒中复发、阻止病情恶
化或改善预后 对于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的高危患者,可以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
一、脑血栓形成
治疗
5) 脑保护治疗 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
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
脑梗塞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诊断
脑梗塞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诊断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这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目前的医学实践中,辅助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脑梗塞的早期筛查、定位和评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脑梗塞的辅助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脑部神经元活动的电信号变化,来判断脑功能异常的一种方法。
对于脑梗塞的诊断,脑电图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脑部是否存在异常电活动,如脑波慢、脑电波群、局部异常放电等。
然而,脑电图对于脑梗塞的敏感性有限,往往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使用方能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颅脑CT检查颅脑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脑梗塞的早期筛查。
该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出血、脑梗死灶等病变,帮助医生确定脑梗塞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
颅脑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捷的优点,但对于一些小范围、局部性的梗塞病变,其敏感性较低,有可能漏诊。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对于脑梗塞的检测和定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通过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梗塞灶的位置、范围、形态和血供情况。
此外,磁共振灌注成像(MRP)和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评估梗塞区域的灌注状态和梗塞周围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四、脑血管造影(DSA)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比较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在经过其他辅助检查后,仍存在疑诊或需要明确血管内异常情况时进行。
该检查通过在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摄影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状况。
脑血管造影可以直接显示血管腔的狭窄、阻塞或异常扩张等,对于脑梗塞的病因和病变类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和全面的筛查、定位和评估,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具有突然发作和急性病程的特点。
下面是一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分析。
患者信息:患者为68岁的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病史。
患者主诉右侧肢体无力,并且话语不同流利,出现在早上起床时。
患者被家人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体格检查: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右上肢肌力3/5,右下肢肌力4/5,口腔检查发现口腔不液化,患者有一个小时时间内丧失了语言能力。
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结果显示,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内出现了一块较大的梗死灶。
血液检查显示,患者血糖和血压均有所升高。
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面,患者立即接受了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
此外,患者还接受了抗血小板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
预后和康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肌力逐渐恢复。
患者的语言功能也恢复良好,能够与人正常交流。
然而,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
讨论:本例中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病史,这些疾病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患者突然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和失语的症状,这提示了一个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MRI检查结果显示了一块较大的梗死灶,进一步证实了诊断。
患者及时接受了溶栓治疗,这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预后和康复方面,脑梗死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的肌力和语言功能在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帮助下逐渐恢复。
然而,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康复训练,以防止复发和进一步的后遗症。
总结:这是一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分析。
病例中的患者有明显的脑梗死症状和相应的MRI检查结果,经过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的肌力和语言功能逐渐恢复。
这个病例突出了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康复训练在恢复中的作用。
急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
急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1. 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A. 心源性栓塞B. 高血压性脑出血C. 脑动脉粥样硬化D. 脑静脉血栓形成答案:C2.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 抗凝治疗B. 溶栓治疗C. 抗血小板治疗D. 外科手术治疗答案:B3.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给予脱水药物C. 给予镇静药物D. 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答案:C4.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应采取以下哪项措施?A. 立即进食B. 给予流质饮食C. 给予半流质饮食D. 鼻饲答案:D5.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发热时,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A. 物理降温B. 给予退热药物C. 给予抗生素D. 寻找并处理感染源答案:C6.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给予抗癫痫药物C. 给予镇静药物D. 立即进行头部MRI检查答案:D7.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肢体瘫痪时,以下哪项康复措施是错误的?A. 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B. 给予物理治疗C. 给予针灸治疗D. 立即进行肢体负重训练答案:D8.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时,以下哪项康复措施是错误的?A. 语言治疗B. 给予药物治疗C. 给予心理支持D. 立即进行语言训练答案:D9.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情绪障碍时,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A. 给予心理支持B. 给予抗抑郁药物C. 给予镇静药物D. 寻找并处理情绪障碍的原因答案:C10.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以下哪项随访措施是错误的?A. 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B. 定期监测血压C. 定期监测血糖D. 立即停止所有药物治疗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偏瘫B. 偏盲C. 失语D. 头痛答案:A、B、C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辅助检查包括:A. 头部CTB. 头部MRIC. 脑电图D. 脑脊液检查答案:A、B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包括:A. 肺部感染B. 深静脉血栓C. 压疮D. 癫痫答案:A、B、C、D4.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措施包括:A. 肢体功能训练B. 语言功能训练C. 认知功能训练D. 心理支持答案:A、B、C、D5.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A. 控制高血压B. 控制糖尿病C. 戒烟D. 定期复查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梗死诊疗规范
脑梗死诊疗规范脑梗死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血管堵塞,导致该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并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这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左右。
通常脑梗死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四种类型。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中、老年居多,风心病房颤为病因者年纪较轻,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2.起病方式:脑血栓形成多于安静状态起病,1~2天症状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至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3.症状:(1)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表现为急性发生的一侧肢体力弱、麻木、言语困难等,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和肢体力弱等。
(2)多数患者头痛不重,但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明显者头痛严重,可伴恶心呕吐。
4.体征:(1)神志清楚,严重者可有嗜睡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优势半球者有失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眼球震颤、构音不清、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
(二)辅助检查1.头CT扫描脑梗死发生12~24小时以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早期CT扫描未见异常可以除外脑出血,但不能除外急性脑梗死,应于起病24小时以后复查CT扫描。
2.头MRI脑梗死亚急性期,梗死部位表现为异常的长T1、长T2信号。
头MRI显示病灶时间早,一般梗死3小时后即可显示病灶。
但除非怀疑有小脑、脑干梗死,一般急性脑梗死应首选CT扫描,不需做头颅MRI。
脑干、小脑梗死头颅CT由于受到后颅凹骨骼伪影的干扰,往往不能很好显示病灶,而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
3.其他实验室检查应寻找及确定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等。
4.TCD检查可显示脑部大血管血流改变情况。
5.颈部超声可显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狭窄程度。
脑梗死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脑梗死病例书写基本规范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准确记录和交流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需按照一定的规范书写脑梗死病例。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病例书写的基本规范,以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一、患者基本信息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应在病例开头处排列清晰。
2. 根据医院要求,患者姓名可以使用全名或缩写,但应保证一致性。
3. 病例编号应标明,以方便查找和整理。
二、主诉和现病史1. 主诉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或问题,不应包含冗长无关的内容。
2. 现病史应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包括病程持续时间、症状变化等。
三、既往史1. 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与治疗历史。
2. 关于脑梗死的相关病史,应特别关注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四、神经系统检查1. 包括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
2. 详细描述患者的精神状态、定向力、语言能力、感觉运动功能等。
五、辅助检查1. 写明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如头颅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
2. 描述检查结果的定量化数据,如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等。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给出脑梗死的诊断。
2. 若存在鉴别诊断的可能性,应列出可能的鉴别诊断,并给出相应的鉴别点。
七、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2. 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包括预后良好、预后较差等。
八、随访和复查计划1. 细致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复查时间、药物调整等。
2. 预计患者的康复时间和康复方案。
九、医生签名和日期1. 书写完整的医生姓名,足够清晰,避免模糊不清。
2. 日期应精确到年、月、日,方便查看和追溯。
以上内容为脑梗死病例书写的基本规范,医务人员在书写病例时应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病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脑梗死诊疗常规
脑梗死【病史采集】1.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2.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
3.症状:(1)颈动脉系统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颈动脉系统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神症状。
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
3.原发病的检查:(1)心脏:大小、节律、杂音。
(2)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
(3)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血沉、肝肾功能、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
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2.CT:8 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 小时后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
脑干病变显示欠清。
3.MRI:对于发现小灶梗死和脑干梗死有明显优势。
4.DSA5.TCD6.其它:如心脏彩超,血管彩超,胸片。
【诊断】1.脑血栓形成:(1)发病年龄多较高;(2)多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史;(3)病前TIA 发作;(4)多于静态起病;(5)症状多于数小时以上达高峰;(6)多数病人意识清,但偏瘫、失语等体征较明显;(7)CT 早期正常,24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病变。
2. 脑栓塞:(1)突然起病,于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2)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3)多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可伴抽搐;(4)常有其他部位栓塞;(5)CT 早期正常,24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
脑梗死
8. 心理指导:因为突然瘫痪、失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 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应积极稳 定病人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辅助检查
1.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 2.MRI检查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 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 检查
六、治疗原则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大小便的护 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2.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 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 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 (3)利尿性脱水剂 如呋塞米(速尿)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3.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 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一般溶栓时间窗为3小时, 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 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 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 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 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 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 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 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 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 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2.头颅CT:发病后24h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可有一
些轻微改变)。
24h以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
2周左右梗死病灶(由于水肿减轻,吞噬细胞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等密度,难以分辨。
(称为模糊效应)
3.MRI:梗死后数小时,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
可发现脑干、小
脑梗死和小灶梗死。
DWI(弥散加权成像)和PWI(灌注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检
测到缺血性改变。
4.血管造影:DSA、CTA、MRA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闭塞、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变。
5.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
6.SPECT和PET: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局部脑血流变化。
7.CSF检查:一般正常。
目前已不再广泛应用于诊断一般的脑卒中。
除血、尿等常规检查外,应注意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黏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及心电图等的检查,以便找到致病因素进行相应处理。
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首选:MRI,因为发病后2小时即可发现病灶,并能清晰显现脑干和小脑的病灶,为超急性期治疗提供依据。
cT检查在发病当天,特别是6小时以内无异常发现,但可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超急性期的治疗。
24~48小时后方能发现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但对于脑干梗死则显示欠佳。
脑血管造影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显示血栓形成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局
部血流量测定等,均可发现异常,有助于诊断。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
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其他辅助检查:
1.脑CT扫描脑梗死的脑CT扫描的主要表现为:①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
②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
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观察到。
③致密动脉影:为主要脑动脉密度增高影,常见于大脑中动脉。
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栓或栓子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密度高而衬托出来。
部分患者在缺血24h内可出现。
2.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
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脑MRI检查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脑MRI弥散成像能反映新的梗死病变。
MRI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评价中已显示出优势,近年来超导高档磁共振设备投入临床应用,基于平面回波(EPI)技术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甚至在急性脑梗死区血流灌注变化以及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性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3.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此3项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方便,能够及早发现较大的血管(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等)的异常。
脑MRA检查简单、方便,可以排除较大动脉的血管病变,帮助了解血管闭塞的部位及程度。
DSA能够发现较小的血管病变,并且可以及时应用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