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21487f5901020206409c3a.png)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
1、背景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思考。(提示: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
政治 中 国
英国
经济 中 国
英国
外交 中 国
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 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 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 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 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下列材料,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线索
▪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f925dc7b27d3240c8447ef6a.png)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 英法美 1900—1901 日意俄 奥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辛丑条约》
★ 对列强侵华影响的认识:
其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 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 “大陆政策”,对 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2、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② 平壤 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 黄海 战役,邓世昌壮烈殉国,中方主力尚 存,却让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④ 辽东 战役,日本攻占大连,进行了旅顺大 屠杀。
设厂(新增)
扩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B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6
B
2.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
1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以华制华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35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8e1edc947e21af45b207a853.png)
外交制度 国际法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①_国__际__法__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 等其他许多地方;②各国之间签订许多国际公约,制 定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③西方 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 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 亨利四世只得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
(3)评价。 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规定教会召开宗教会议,事后必须向国王汇报
思考:①(1)根积据史极料一性并结合:所这学知些识,分具析建有立国国际联际盟的法目的性。 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
1.20世纪初期国际法发展:
背景 表现
(1)_第__一__次__世__界__大__战__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十月革命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 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战胜国建立了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2)成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_国__际__联__盟__; (3)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二、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1.消极影响: (1)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植法、葡、西班牙等封建国家复 辟,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 (2)四大国坐地分赃,践踏弱小民族国家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2.积极影响: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 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 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素养探究】 1.产生 史料一 第123条中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 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第124条“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 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992ab81351e79b89680226e3.png)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bfcff93359eef8c75fbfb3d9.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答案:B
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
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答案:D。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12课课件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12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5e4b6de45c3b3567ec8b5c.png)
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的情感; 也可以反映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广图存,甚至 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
课堂小结: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 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 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 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 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设厂,产品运销内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地免收内地税
主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894---1895 )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的条 约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市场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使中国社会半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天津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的市场 《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日 军在荣成湾登 陆
1897年,德国在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25张PPT)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1de3d3172ded630a1cb616.png)
英国:英启国蒙看思中想国、自由主义
材料五: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 北京后,沿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 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摘编自《清实录》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2)经济上: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材料三: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 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 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 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 特产若干。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 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
1820
英国输华总值
1827
1831
中国输英总值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 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马 材嘎第料尔一二尼,:代请表咨中英尔国国允国政许王府英,,国提远商出在船了在重六珠洋项山,具、体倾宁要心波求、向: 天化津 。等朕处披登阅岸表,文经营,商词业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第之二诚,,请深中为国按嘉照许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
,尔允国许王英表国内商人恳在请北派京一设尔立一国洋之行人,住买居卖货天物朝。, 照不第使物管可三用且尔行,,可国。请以居买其于便住卖实珠英商山国人。天附商。此朝近船则德划到与威一彼天无未即经行朝被设收体,防藏制万之,不国小存合来岛放归一,王英切断,商货 种第种四贵,重请之于物广州,附梯近航得毕一集同样,权无利所,不且有听英。国然商 从人不自贵由奇往巧来,,不并加无禁更止需。尔国制办物件。 第又五据,尔凡使英国臣尚称货,自欲澳求门运相往近广珠州崇者山,请峻特岭别地优 方,待宽第小以赐减六海便予税,岛收。请免一存允税处货许。英如,物国不商。商能人天船尽到朝按免彼尺照,中请,土国依即俱所1在归7定82该版之年处籍税之率停,税切率歇疆实从 址上森税然,。不即在岛税率屿之沙外洲另,行亦征收必。划且界请分将疆中国,所各定 有税专率属赐。一此份事以便尤遵不行便。准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9f8232647d27284b735134.png)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accc6ed630b1c58eeb598.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标落实课程标准课标细化课标分解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激情投入,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
二、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1. 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代史又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堂堂泱泱大国一次次地承受着西方侵略所带来的侮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竟然败给了“蕞尔小国”小日本。
这可以说是对东方大国最后一点体面的摧毁。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打出第1张幻灯片(一)预习案◆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e7b2c5ba0d4a7302763a3e.png)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共4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e75e446137ee06eef9186f.png)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容
影响
赔款4.5亿两,本息合达 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
9.8亿两
了中国税收
设立东交民巷使馆界,各 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国驻兵保护
列强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拆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沿 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
铁路线允许外国驻兵
之下
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 义的工具 六部之首
2、战争的经过
邓 世 昌
日军进军路线
旅顺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清军进军路线
威海战役
丰岛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89812c04a1b0717ed5dd3d.png)
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
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内国因:希统望治日腐本朽成,为制其度侵 略落中后国(和根朝);鲜清的政助府手避; 英战国求企和图政利策;用未日能本充牵分制 俄动国员在民远众东;发展势力;
德外因法:想日乘本机蓄在谋中已国久夺,取且 新制的度先侵进略;权西益方; 列强对 俄日国本的采支取持不或干默涉许政。策。
明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治
维 浓厚封建性残余
新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大
陆
对外扩张
政
对外扩张
策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 世界
朝 台鲜 湾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
(2)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侵入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颐和园石舫
吉野号巡洋舰
牙山
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
(1)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输出商品与资本。
国多乃众受并画 人个伊多尽颤面 。不。不欺抖中
平表平凌着那 等明等的的个 条帝条中人身 约国约国代带 残主扎人表血 酷义得。的迹 剥者像他是、 削凭个正当瘦 中借木被时弱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对远东
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 争夺为主。
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鸦片战争
![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8b94e0279b6648d7c1c74682.png)
中国近代史开端。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 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 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 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对清政府的影响: ① 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② 洋务运动兴起
为什么史学界认为第
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和扩大?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根本原因 续 和目的
战争性质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 发动战争者 大
侵略时间
英国 两年
英法 四年
侵略范围 开放口岸 主权遭破坏
社会性质发 生变化
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5口
11口
领土司法领海关税遭 主权进一步丧失
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进一步加深
看两个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皇上, 居住在这样 的国家多安
全啊!
清朝水师旧式船只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
装小备农落经后济
封建道君光主皇专帝制制度
维多资“利本M亚i英义n主o女国ta经义u王的r”君早济(三期《“主的角铁马权立甲贸发那利宪舰易杜展法示”制案意)图》
清闭军关的男简锁耕陋女国装织备
对船英外坚国扩棉炮张纺利织厂
看两个世界的碰撞明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的两种文明的对比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经济
军事
船坚炮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2eaa0dad102de2bd960588e5.png)
战况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国内 丧失黄海制海
权 占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 物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丁汝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 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 袭击中国运兵船。8月清 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 称“甲午中日战争” 。
平壤战役
1894年7月 ,日 军围攻平壤,清军贻 误战机,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逃走,平壤失 守。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军军费 两亿两白银;
在《马巨额关赔条款约,》大的大刺加激重下, 列强争了中相国在人中民国的划负分担“。 势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沙市、重庆、 范围”新,通掀商起口岸瓜的分开中辟国,的狂 苏州、杭州为商埠;潮。中使国列半强殖侵略民势地力化深的程度
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支援
朝这鲜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中是国什
(么东?学党起义) 求 助
2、概况:
阶段 战场
开始
丰岛海 面
朝鲜半 第一阶段 岛 (1894.7-9) 黄海海
域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地 区
山东半 岛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加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 的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往 中国内地免收内 地税。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必修一历史第12课
![必修一历史第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d04148d984254b35eefd3452.png)
开放沙市、重庆 外国侵略势力深 、苏州、杭州为 入中国内地 商埠 日本可在通商口 资本输出 ,严重 岸开设工厂,免 阻碍民族工业发 征内地税 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美梦。 2、过程 1)爆发 A 时间:1900年 B 参与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2)经过 廊坊 天津 北京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
项目 内容 割地 割辽、台、澎
影响和危害
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加重人民负担;便于列强加 强控制; 侵略势力入内地; 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赔款 赔银2亿两 开埠 开口岸 其他 设工厂,免征内 地税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 上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南京条约 割 地 赔 款
马关条约
对比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 割辽东半岛、台 中国领土主权进 国 湾、澎湖列岛给 一步遭到破坏 日本 赔款是2100万 赔银2亿两 数额更大,人民 元 负担更重
开 五处通商口岸 埠 都在东南沿海 地区 其 协定关税 他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 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第一次鸦 片 战 争 《南京条 约》 甲午中日战 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 约》
《马关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32e0bce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a.png)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例如,小组成员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你觉得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态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例如:“我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化,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这两场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和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增强他们的历史直观感受。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https://img.taocdn.com/s3/m/139b0cf004a1b0717fd5dd83.png)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话背景
日本:发日动本战为争什蓄么谋要已侵久略中国根?本原因 中国:中面国对日政本府的“侵避略,战清求政和府”持何态度?
可乘之机
欧美:默列许强或对支日持本日的本侵侵略略是有何利态环度境呢?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导火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 义,国力逐渐强盛
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 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官三日手员个本到顾大处血元字都勋,洗是在以旅。此示顺树祭立奠了。第一将块骨碑灰石埋,在亲白书玉“山万东忠麓墓。”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败因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 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军费挪用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
内容
赔 设 拆 惩 改
影响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 强侵华的大本营。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略线清 者木政 统偶府 治一就 中样像 国,列 的逐强 工步手 具成中 。为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9c4f05a2161479171128bc.png)
(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 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2分)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 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 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分)
(2)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 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公使驻京 经商游历
天津
开设 工厂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 响,有以下两种看法:一种是:巨 对中国 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另一种:使中国在20世纪初几乎遭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 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 形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程。你的看法是?
探究: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何不同?
内容 《南京
条约》
《天津 条约》
《马关 条约》 条约》
《北京 九龙司地 辽台澎及 附属岛屿 方一区
不同点 增多 增加 深入 内地 新增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 银元 巨额 赔款
巨额 赔款
二亿两 白银 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
开埠
其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bab200aaea998fcc220e8d.png)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感想?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①对日本:得到巨额赔款促进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便利对远东的争夺。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不平等条约呢?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政府军事改革,资产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
1894.9.15
1894.11.12 1895.2 1894.7.2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患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圆明园残存遗址
“开拓万里 之波涛”, “布国 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1860年左右,崔济 愚创立了东学教 (一种半宗教性的 会党组织 ),以对 抗传入朝鲜的西方 文化,并致力于帮 助穷困农民争取权 益,口号为“惩治 贪官污吏”和“斥 倭斥洋”。1894年 1月11日,全琫准 图中坐者即为东学党领导人全琫准 率领农民军队在全 罗道古阜郡举行起 义,后被镇压。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 对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过程: 3.影响:
黄海战役
旅 顺 平壤战役 大连
威海战役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深入到内地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 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军事改革,资 产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3.影响: 半殖半封社会完全确立;各阶层继续探索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 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 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 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 统庆升平。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民族矛盾激化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军事改革,资 产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庚子事变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2、如何评价 “扶清灭洋”的口号?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火轮船。” 扶清: ①争取官员反帝 ②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忽 视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 灭洋: ①动员群众反帝 ②盲目排外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不平等条约呢?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辛丑条约》P59 危害
赔款4.5亿, 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中 以关税、盐 国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税作抵押 划使馆界 列强侵华大本营 拆炮驻兵 严禁反帝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危害:使人民与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商埠 危害: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 危害: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皇城,皇帝的 子民们竞相扶逃命。也留下了这张真实的民众竞 相扶梯相助八国联军的照片。
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被侵略军斩首的清政府高官有礼部 尚书启秀和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启秀曾荐五台山僧人 御敌,后被日军拘禁。朝廷下旨革职,但八国联军仍 要求作为“祸乱罪魁”追究,次年被斩于菜市口,史 称“主拳诸臣兵败被诛”。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 ③对中国:
日鹰蛙肠熊虎 代代代代代代 表表表表表表 日美法德俄英 本国国国国国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 帝运动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工具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庚子事变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①时间:1900-1901 ②经过:天津→北京 ③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