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水的溶解 说课稿50篇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优秀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教案是教师规划课堂的指南,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篇1一、设计思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
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
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
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接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二、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三、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观察溶解四、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40个、勺子40个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黄豆、大米、绿豆、塑料框16个、温水五、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边说一边揭开罩布)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10篇)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篇1教学目标(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三、认识活动标志四、操作活动五、分类活动六、交流总结活动七、延伸活动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身边的现象》第三节《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溶解现象、溶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一种常见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溶解过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过程的观察与描述。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咖啡、水)、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咖啡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讲解溶解现象,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2)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三个可溶解的物体。
4. 小组实验(15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幼儿进行实验。
(2)幼儿观察、记录实验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溶解: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溶解过程:扩散、溶解、平衡。
影响因素:温度、搅拌、物质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厨房中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溶解,有些物体不能溶解?2. 答案:(1)可溶解物体:食盐、糖、咖啡、醋等。
(2)溶解原因:物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水的溶解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教学过程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
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
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二、看:看糖在吗?三、搅:用勺子搅一搅四、再看:看糖还在吗?要求:(1)、慢慢地做实验(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3)、仔细的看一看(4)、说一说你的发现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
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3、幼儿亲自尝一尝。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水的溶解》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溶解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讲解溶解的定义、常见物质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溶解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物质溶解性的差异。
2.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糖、盐、沙子、小石子、搅拌棒、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小盘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察、触摸教具,引导他们发现水的特性。
(2)向幼儿展示糖、盐等物质溶解在水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溶解的定义,引导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记录沙子、小石子、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引导幼儿思考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服、洗碗等。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2. 内容:(1)水的特性(2)溶解的定义(3)常见物质的溶解性(4)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验,观察、记录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科学现象,如蒸发、凝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通过观察和触摸教具,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如透明、无味、无色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说课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说课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掌握水的溶解过程与原理;2.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3.培养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本次科学活动的教学内容为“水的溶解”。
教学重点: - 水的溶解过程; - 溶解物体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 让幼儿理解溶解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类型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活动引入(5分钟)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自由探讨水的溶解过程,例如:“你们在家里加糖、盐、米饭的时候,水是不是变得更甜了或更咸了?”、“桶里的沙子加了水泡出泥巴,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一天要喝多少水呢?水是怎么进入我们的身体里的?”等等。
引导幼儿自由探讨,引发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积极性,从而为后续活动打好铺垫。
2.实验环节(15分钟)教师会根据实验的需要先准备好必需的器材和材料。
本次实验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碗、勺、糖、盐、沙子、鹤虱草片、水、透明杯及试管。
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盐、糖分别放入碗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2.幼儿可使用勺子搅拌盐和糖搅拌到完全溶解。
3.幼儿将沙子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手轻轻晃动试管,观察沙子是否溶解。
4.幼儿使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鹤虱草片能否溶解。
实验环节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身边的日常事物和水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水的溶解过程。
3.话题梳理(8分钟)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会梳理幼儿关于水的溶解问题的发现和想法。
通过对幼儿想法的发掘,从而让幼儿更为全面的了解水的溶解过程。
4.知识整合(8分钟)通过对实验和话题梳理的结果进行整合,来进一步深化孩子们对水的溶解过程了解,并帮助孩子们完成整合主要想法和成果的工作。
5.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水的溶解实验,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对孩子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孩子们能够跨出课堂,走到生活实践中,去寻找科学的现象,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学会用科学思维去探究日常生活。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的溶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具有溶解能力,知道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糖、盐、沙子、搅拌棒、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杯糖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杯水是怎么变甜的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溶解的概念,让幼儿对溶解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3. 例题讲解教师进行糖、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并讲解溶解的原理。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沙子、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明白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概念溶解实验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常用的洗涤剂、饮料等,判断它们是否是通过溶解来发挥作用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记录情况,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提高幼儿的实验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简单溶解实验的掌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讲解溶解原理,使幼儿能够理解溶解现象。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精品教案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的第二册第十章《水的溶解》。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溶解的定义、溶解现象的观察、简单实验操作和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水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认识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糖、盐、搅拌棒、实验杯、投影仪、图片。
学具:每组一份水、糖、盐、搅拌棒、实验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动画片《糖糖溶解记》,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水的特性,讲解溶解的定义。
演示糖、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解释溶解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糖、盐的溶解过程。
强调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特点:均匀、稳定、不可见。
应用:饮料、调味品、洗涤剂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洗涤剂、饮料等,找出溶解现象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妈妈在洗衣服时,把洗衣粉放入水中,洗衣粉不见了,这就是溶解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幼儿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溶解现象的例子,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引导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与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答案示例的引导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溶解概念的理解上,因为这是幼儿初次接触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的溶解”。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掌握溶解现象,探索生活中溶解现象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溶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糖、盐、沙子、小勺、玻璃杯、搅拌棒、实验桌。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实验桌上的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2)教师演示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结果,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4. 知识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验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找出更多的溶解现象。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溶解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1)溶解的概念(2)溶解的过程(3)溶解现象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示例:盐溶解在水中,使水变得咸;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如:咖啡、茶叶等。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篇一」设计意图: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
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
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
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
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
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
(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自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溶解现象。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准备工作
•水
•砂糖
•盐
•杯子
•搅拌棒
•勺子
•纸杯
三、活动步骤
1. 引入
•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水的溶解”,引导幼儿表达对水的理解。
•提问:你们今天喝过水吗?水可以把糖分解开吗?
2. 实验
•在桌子上摆放准备好的水、砂糖和盐,让幼儿观察。
•分别在两个纸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一个杯中加入少量砂糖,另一个杯中加入少量盐。
•让幼儿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砂糖和盐是否完全溶解在水中。
3. 总结
•引导幼儿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说出砂糖和盐溶解在水中的情况。
•提问:砂糖和盐在水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 拓展活动
•拓展讨论:有什么其他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有些不可以?
•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四、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得以实际观察和体验水的溶解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引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愉快地度过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以上是《水的溶解》活动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水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探索溶解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清水、盐、糖、玻璃棒、塑料杯、搅拌器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一杯水和一杯盐,提问:“你们知道盐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演示实验:教师将盐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逐渐溶解的过程,同时用语言描述现象,如:“盐放进水里,盐不见了,水变成了咸的水。
”3. 操作实验:每个幼儿自己动手将盐放入水中,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溶解的过程,鼓励幼儿用图形和颜色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六、板书设计溶解: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个溶解实验,可以选择糖或其他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用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的溶解》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掌握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的方式,探索水的溶解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糖、盐、沙子、小勺、杯子、实验盘、搅拌棒、放大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水、糖、盐、沙子、小勺、杯子、实验盘、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糖、盐、沙子的杯子,请幼儿观察并猜测:“大家猜一猜,这些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 例题讲解(1)教师分别将糖、盐、沙子放入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水,并用搅拌棒搅拌。
(2)观察三个杯子中的变化,让幼儿发现糖和盐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溶解。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糖和盐能够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溶解现象,并告诉幼儿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的溶解2. 内容:(1)水能溶解的物质:糖、盐等(2)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沙子等(3)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洗衣粉、洗洁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使用水的溶解现象。
答案:略答案:糖逐渐溶解在水中,直到完全消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水的溶解现象。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如:1.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让幼儿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的溶解》。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探索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是一种溶剂,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溶质和溶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溶解实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区分溶质和溶剂。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等)、挂图、PPT。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泡糖水、盐水)引入溶解概念,让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 新课导入:通过挂图和PPT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3. 例题讲解: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让幼儿明白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4. 实验操作:a. 将食盐、糖、面粉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b.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c. 让幼儿尝试用玻璃棒搅拌,感受溶解过程。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内容:a. 溶解:溶质+溶剂→溶液b. 溶质:食盐、糖、面粉等c. 溶剂: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糖、面粉等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完成简单的溶解实验。
但在区分溶质和溶剂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优质教案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水的溶解》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本节课详细内容围绕溶解现象展开,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含义,知道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现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等)、教学PPT、实物展示。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杯糖水,引导幼儿观察糖是怎样消失在水中的。
提问:糖为什么会不见?它去哪里了?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讲解溶解的含义,让幼儿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将食盐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
讲解观察要点,引导幼儿关注溶质在水中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食盐、糖、面粉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速度。
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溶解现象?它们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2. 内容:溶解的含义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现象的特点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盐、糖等物品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和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混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溶解现象,了解其原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水的溶解》。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掌握溶解现象,探索生活中溶解现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是一种溶剂,能将某些物质溶解。
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掌握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奶粉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糖、盐、奶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溶解现象,引导幼儿关注水作为溶剂的特性。
(2)教师提出问题,如“水为什么能溶解糖、盐等物质?”引导幼儿思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糖、盐、奶粉分别加入烧杯中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内容:(1)水是一种溶剂(2)溶解现象:糖、盐、奶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3)溶解的观察与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厨房中的溶解现象,如妈妈煮汤时加入的调料溶解过程,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不能?2. 答案:(1)略(2)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溶解速度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
《水的溶解》中班科学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生活中的科学》中班第二册第五章《水的溶解》。
本章节主要围绕水的溶解现象展开,通过观察和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探究溶解的过程,以及溶解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溶解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水、盐、糖、牛奶等)、讲解卡片。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包(含水、盐、糖、牛奶等)、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水的溶解实验,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使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理解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 实验操作(10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发现溶解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 交流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2. 溶解的过程3. 溶解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实验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答案:实验现象:盐、糖、牛奶等物质放入水中后,逐渐消失,水变色。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叫做什么?2. 观察日记: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观察日记:今天我在家里看到了一个溶解现象,我把盐放入水中,盐慢慢消失了,水变成了盐水。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幼儿对溶解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的溶解》。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探索溶解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搅拌棒、食用盐、糖、面粉等),PPT,白板。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杯盐水,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盐不见了?引导幼儿谈论溶解现象。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溶解的概念,讲解溶解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溶解》2. 板书内容:溶解现象溶解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调料瓶,看看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2. 答案:(1)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2)实验步骤同课堂演示,注意观察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实验安全。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温度的水对溶解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的溶解》。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探索水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现象。
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教学PPT、黑板。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水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并记录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随堂练习(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幼儿根据实验现象选择正确的答案。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溶解》2. 内容:(1)溶解的概念(2)溶解现象:食盐、糖、沙子溶解在水中(3)溶解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
(2)实验中,为什么食盐、糖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2. 答案:(1)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水等。
(2)因为食盐、糖的分子结构与水分子相似,容易与水分子结合;而沙子的分子结构与水分子相差较大,不易与水分子结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水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水的溶解一、说教材: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并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孩子的团结互助能力。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
(2)教学困难;学习并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1)各种经营物资:四个水杯,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纸,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能收集到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溶记录卡和记号笔。
二、说教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观察引导法:鉴于科学探索活动和儿童自我建构过程的随机性,采用观察引导法较为合适。
通过敏锐的观察,老师可以实地给予指导,找出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和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从而抓住机会,积极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水的溶解说课稿
50篇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溶解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3、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4、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5、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
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