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力学讲义chapter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r = Uτ ) = u( x )u( x − Uτ ) u2( x )
用时间滞后的自相关值代替沿主流方程上的空间相关值,对于低 湍流强度的流场是足够精确的。同时对于湍流强度高的流场,也可采 用此方法进行测量,当然对于非主流方程上的空间相关系数,就无法 用自相关测量来代替。
4
三、数据的数字化分析
8
热线探头分为单丝、双丝、三丝等多种类型探头。 热膜探头是 6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探头,主要优点:可以测量
导电的流体介质,机械强度高、热惯性小。它由金属膜、衬底和连续 支架组成,衬底是由石英、硼硅酸玻璃或陶瓷等耐热材料制成,外面 镀一层金属膜,金属膜一般由铂或镍喷镀而成,厚度在微米级,为了 测量导电液介质,在膜上再喷镀一层 2~5μm 的石英层。
从物理的观点来看,用间距 r 的两点间相关值来阐明涡强度的影 响范围,是有用但不严格的概念:若 r 较大,相关值仍较大,定性地 反映场内某涡尺度较大这一特征;反之,若 r 较小,相关值也较小, 说明测点附近涡旋较小这一事实。但这不是定量结果,比如对流场内 同一旋涡,两点间 3 个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值,对于同一个 r 值而言, 相关系数完全不同。
(2)选取f0 ≥ fc,称 2 fc的采样频率为Nyquist频率,实验时, 用Nyquist频率采样,则周期化谱空间内的计算结果,不会发生混频
6
现象。一般取 f0 = ( 2.2 − 2.5 ) fc 。还应指出,实验中不是采样频率越高 越好,因为f0选得越高,在谱空间内信号分辨率就越低,在进行实验 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很必要。
用测量谱函数的结果来说明流场特征。
实验中,可直接测得上述频谱,而对于波数谱只能计算得出。
波数谱:指空间相关函数做 Fourier 变换求得谱函数,一维波数的 定义为 k1 = 2π n /U
在某些条件,如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可以建立三维波数谱和一维
波数谱之间的关系:
E(
k1 ,t
)
=
1 2
k12
∂2 E1( k1 ,t ∂k12
热线技术从早期的恒流式电桥,发展到现在的恒温式电桥,已有 50-60 年的历史,近年来,热线测量与计算机采样技术相结合,仪器 已完全智能化,因此热线技术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和更全面的应用。
1、热线(膜)的构造 热线探头将流场内某一被测量,如速度、温度等,变换成电信号,
通过 A/D 转换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上加工这 些信号。
从 60 年代起,湍流实验技术已取得很大发展,如各种流动显示 技术、激光测速与热线技术的智能化,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和样条采样 发展和应用,都为湍流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手段。实验中发现 了湍流中的大涡拟序结构,改变了人们对湍流传统看法,湍流不再仅 为随机信号的集合,而是有序的涡旋结构与随机信号的结合。把湍流 内随机性和确定性信号正确结合在一起研究,对全面认识湍流机理非 常重要。近年来,对拟序结构研究所取得进展,大部分来自实验,如 剪切湍流的扩散与发展,不仅仅是小尺度随机扩散的结果,更主要是
对热丝探头结构的要求是热丝何种应足够小,以便有较高的空间 分辨率,探针长度一般小于 0.5~2mm,直径细到 1~5µm,方能保证 热丝的热惯性足够小,此外探头支架及其辅助机构,既要小巧,又要 强度高。热线材料多为铂、钨或含 5~10%铑的铂铑合金,热线本身 还要有高的电阻率和高的温度系数,在高温条件下材料的化学性质要 求稳定。此外,热丝应易于焊接,以便损坏时,在实验室内便于修复。
2、能谱函数(频谱、波数谱)
一般周期函数的自相关函数仍是周期函数,而谱函数则是若干离
散的孤立直线,对于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谱函数是一条连续曲线,表
示出不同频率上含能的分布情况。若湍流场内有大涡拟序结构,则在
谱曲线上还会嵌有离散的孤立峰值,这些值代表了拟序结构的主频及
其谐波和次谐波。
通常自相关函数的曲线,表达不出流场内的某些细节,一次最好
a) 空间相关函数 湍流场内两点的纵向脉动速度的相关系数,定义为
u( x )u( x + r ) / u2( x ) ⋅ u2( x + r )
r—两测点沿 x 方向连线的间距。由于两点相距不远,可以认为 u2( x ) 和 u2( x + r ) 近似相等,因此上式可表为
u( x )u( x + r ) / u2( x )
∑ X (
n Nt0
)
=
N −1
t0 x( kt 0)e−i2πnk / N
k =0
5
∑ x( kt0
)
=
1 N
N −1
X(
n=0
n Nt0
)ei2πnk / N
式中 n=0,1, …, N-1, k=0, 1, …, N-1, t0 为采样间隔时间,N 为总采
样点数,
x (kt0 )
对应于
x(t) 的离散函数,
层流、转捩和湍流流动三种状态,其管内湍流度和压降梯度随 Re 数变化很大,湍流的压降损失比层流大得多,其湍流度甚至高出几个 数量级。
2
二、相关函数和谱函数的物理意义及实验测量
1、脉动速度相关函数 从物理观点来看,湍流场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涡量场,因为对于 N-S 方程取旋度,就能推出一个没有压力项的涡量方程。湍流场是由许许 多多不同尺度的旋涡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干涉作用,用条件 采样结合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可检测出大涡拟序结构中不少信息,并 且重新构筑和再现湍流场内涡旋结构,对于小尺度随机涡旋场,还要 沿续传统系统平均,来测量流场脉动参量两点间相关函数及其相应的 谱函数。
3
在实验中测量平均流动方向上两点的脉动速度相关值,由于插入 流体场内的迁移热线探头会干扰下游流场,所以很难测准相关值,特 别是两点没有相互干扰的误差。
b) 自相关函数 在流场内,测量空间相关值,首先需测准两点间的距离,需要非 常精密的坐标架,既费力又费时,并且精密的三维坐标架非常昂贵, 即使有也很难测准相邻非常近的两点间空间相关系数。 在湍流研究工作中,常出现这样的流场,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或 剪切湍流的局部区域, u 与平均速度U 相关比是一小量,即 u U << 1。 根据泰勒冻结流假设,沿 x 方向,滞后的空间相关系表示为该点的自 相关系数。
( ) 对于上式,若令 IRw = V , R2 = Rw
Rw − Rg
,并取 n = 1 ,则 2
V2
R2
=
A+
0.5
BU
零风速下的热线电压为零风速电压,则有
V2
R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V02
1
有大尺度拟序结构图的相互干涉、卷并造成的。
§4-2 湍流参量的物理意义及实验结果
一、流动状态的变化 实验观察到的流体运动包括两种形态:层流运动、湍流运动。层
流流动是流体质点运动轨迹光滑而有规则,各部分的分层流动互不掺 混、扰动,流场也是稳定。湍流则相反。
在层流到湍流之间还有一个过渡过程,成为转捩,转捩是一个过 程,而不是瞬间完成的。在转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瞬间可完成的。 在转捩过程中,可观察到管道内的湍塞运动,这是一种大尺度拟序结 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当湍塞扫过时,其中的湍流参量随机变化, 湍流周期地扫过后,又短暂的恢复到层流流动状态。
的信号失真,用这一频率采样,计算出来的离散谱信号就同原来的连
续值完全不同,若再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些数据信号成各种湍流参量,
当然不正确。为了避免这一混频现象,在加工湍流信号之前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1)先用滤波器把x(t)内高于fc 的信号滤掉,对于低速湍流场, 有意义的高频都较低,即fc <1000,这个问题不突出,不必滤波。
1、DFT 算法和 FFT 算法
把连续函数 x(t)从物理空间,用 Fourier 变换变到谱空间,有公式
其逆变换为
∫ X ( w ) = ∞ x( t )e−iwtdt −∞
∫ x( t ) = ∞ X ( w )eiwtdw −∞
其中,w—为圆频率。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运算,需采用离散型
Fourier 变换有公式:
从而大大减少运算次数。
把连续函数离散化,若采样时间间隔短,即t0很小, f0 = 1 / t0 必然 较大,但这时f0 大于fc (采样对象内信号的最高频率),所以,离散化 的谱空间的信号,虽已周期化,但每个信号的波形不会发生畸变。反
之,若采样时间间隔t0较大,这时 f0 = 1 / t0 较小,并且f0 小于fc,由于 谱信号是周期的,则相邻的信号波形必然混叠,结果是混叠那一部分
T0下的电阻,α 是热线电阻温度系数。略去Rw中的高阶项,则
Tw − Tg = (Rw − Rg ) / αRg
Rg 是热线在介质温度Tg 时电阻值,(Rw − Rg ) 称为热线工作电阻。热
辐射损失忽略不计,则电产生全部热量为热线传给流体。
于是
( ) I 2Rw = π ldk Tw − Tg
I 2 Rw
=
πlkg Nu αRg
( Rw

Rg )
9
Nu
=
kd kg
k—热线与流体之间对流放热系数
kg—流体导热率
且 Nu = C + DRen
C、D 为常数,由实验测定,其大小随流体介质和热线物性变化。
上式可以方便写成
I 2 Rw = A + BU n Rw − Rg
n=0.45~0.5,A, B 由实验测得,热线静态工作方程称为 king 公式。
常用的圆柱形热膜是在直径约为 70μm 的石英维丝上喷镀存为 50~100A 的金属膜,这种探头机械性能好,电性能也较好,适用范 围广泛。
2、热线的静态特性
在热平衡条件下,热线散失的热流率等于电流流动热线所消耗的
功率,即
Q = I 2Rw
其中 Rw = R0[1 + α( Tw − T0 ) + ...],Rw是Tw时热线电阻,R0为参考温度
)

1 2
k1
∂E1( k1 ,t ∂k1
)
式中, E1( k1 ,t ) 是一维能谱函数, E (k1,t ) 是三维能谱函数。
7
§4-3 湍流实验仪器设备
一、热线(膜)风速仪
热线(热膜)是进行湍流测量的主要电测技术之一,其敏感元件 是一条长度远大于直径的细金属丝(探针),或敷于玻璃材料支架上 的一层金属薄膜元件。将此探针或热膜元件置于流体介质内,用电加 热方法,使其温度高于流体介质温度。由于敏感元件与流体介质之间 存在温度差,就产生热交换。利用热交换率的大小,就可以求出被测 对象的速度、温度甚至浓度的平均值和脉动值。
X(
n Nt0
) 对应于谱函数
X(
w
)的
离散函数。直接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需要 N 2 次复数乘法和 ( N 2 −1)
次复数加法运算,所以运算量非常大,可采用 FFT 运算以节约机时。
FFT 运算,其基本思想是把点数 N 分解为若干组合因子,即令
N = 2m ,然后分别对此 m 个组合因子进行 Fourier 变换的迭代运算,
70 年代以前,湍流测量大都采用电模拟方法,即用各种传感器把 湍流脉动信号化为电信号,然后用模拟电路把这些信号加工成所需要 湍流参量,如测得的瞬时脉动分量,经过模拟电路加工成湍流强度, 雷诺应力,偏斜因子笔平坦因子等。这种电模拟法精度低,测量步骤 繁琐,并只能最高测得四阶矩,价格非常昂贵。
60 年代中期后,离散FFT算法的出现,数字滤波技术的发展,以 电子计算机突飞猛进,形成数字化的湍流测量技术。所谓数据的数字 化分析,是指计算机按一定要求的采样速度,把流场内连续的随机信 号,变换成离散的数学信号,然后利用某种算法来加工处理。目前, 采用是直接把湍流信号,通过热线和A/D变换器,采入到计算机硬盘 上,后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章 湍流实验
§4-1 引言
湍流在 20-30 年代流行各种唯象理论,特别是 Prandtl 混合长和 Taylor 涡量输运理论,这与当时的实验技术水平相一致,因为当时只 能测量到平均速度,无法测准脉动速度。之后,Von karman 提出了平 均湍流动能方程或均方涡量方程,作为湍流理论的基本方程,来研究 湍流能的产生和耗散之间的关系,这一想法对以后的湍流实验研究起 到了指导作用。在 30-50 年代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统计理论的发展,以 及 60 年代兴起的湍流模式理论,都与湍流实验沿这一方向发展和所 取得的成就有关。随着统计分析方法的效能逐渐耗尽,热线技术已相 当成熟,但无新的突破,人们对统计理论的兴趣大为减退。而湍流模 式计算方法,由于有广泛有应用背景,并且主要因为实验能提供计算 模型中所需要的常数值,使得计算结果大大符合实际,所以这一领域 一直方兴未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