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附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及常见考点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古诗文背诵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早发白帝城》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古诗文解析1.《登鹳雀楼》此诗为王之涣所作,形容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对于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诗意深远,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觉。
2.《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李白通过明月的光辉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早出的情景,通过描写江陵的壮美景色和行船的艰辛,深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宏伟自然的赞叹。
诗意豪放,给人以激励奋进的力量。
4.《春晓》此诗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春天的好处和美好,给人以欣快的心情。
5.《登岳阳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时的感受,通过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时局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意激昂,给人以激励振奋的力量。
三、练习题及答案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2.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最想念的是什么?答案:故乡。
3. 孟浩然的《春晓》中,诗人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美好?答案:春天早晨的景色。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对什么表达了忧虑和关注?答案: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以上为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全册诗词赏析2019年
八年级上册全册诗词赏析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问边,交代了经过的地方:居延。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均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悲愤抑郁的情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广袤、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烽火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写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3、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都护和戍边将士的赞叹和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②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以及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字。
“争”“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一个“争”字,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动作。
2019中考古诗文必考+必练 第一部分 八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炼——与朱元思书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披裘公贫而有志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有披
裘而负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瞑目拂
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
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
字!遂去不顾。
(节选自《高士传》,有删改)
结构 梳理
分叙
山之奇 百叫(以动衬静)
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触景生情)
续表
1. 文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 全篇,第二、三段分“异水”和“奇山”展开描摹。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
内容
精析
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雄奇壮美,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 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3. 本文是骈文,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大量运用对偶句, 取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起 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四 内容理解
(一)内容理解简答题。
1.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
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奇”:水的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异”:山的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任意东西/词不达意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皆生寒树/环滁皆山也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 C ( D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八年级上册(18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
【赏析】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土,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I日。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颍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颍题诗在上头”而搁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解
【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 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 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 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 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 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 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 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 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有诗题上头。”
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 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 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 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 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 白白悔恨了。
[阅读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 生的诗作。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 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也”。再联想到季节的交替和 生物的荣衰,又以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 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进而劝诫人 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 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 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 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 作用。
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 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
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 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 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长歌行
汉乐府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
由,句法青长青短不园一中,富葵于,变化朝。露华待:日通晞“。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常见重要考题汇编期末复习必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常见重要考题汇编期末复习必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一、《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集》在译文中划出加点词的解释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序文。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环境里,于是他构想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作者构思桃花源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
这种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作者为一座简易的房子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本文夹叙夹议,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类比“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两句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高雅,“无丝竹”两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
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这是例证,也有作者自况之意,引孔子的话,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三、《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周元公集》在译文中划出加点词的解释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2019年语文八上期末古诗词赏析
2019年语文八上期末古诗词赏析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既写出敌军众多,来势凶猛,又表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凝夜紫”喻指战场上的血迹在夜雾中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双方伤亡大。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临易水”表明交战地点,“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寒”是突出塞外天气的寒冷恶劣,声不响是突出冷到鼓都没法敲响。
以环境的恶劣,天气的寒冷衬托出战斗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和深刻含义。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7.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谩”空有、徒有。
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9.“九万里风鹏正举...”用典。
想象开阔壮美的境界,表现出词人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
对美好自由的生活追求与向往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最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精编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八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地名,今属山西省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2)徙倚: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3)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的鸟兽。
(5)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6)采薇:釆食野菜。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导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与古诗词相关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为同学们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相关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提升语文学习成绩。
一、古诗词的定义及特点古诗词是指在古代中国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它是用来表达人们情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目的的一种文学形式。
古诗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精炼性:古诗词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而表达深远的特点。
通过有限的词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2. 豪放自然:古诗词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强调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同时,古人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3. 唯美意境: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营造出浪漫、高雅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相关篇目在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同学们将学习到一些经典古诗词,以下是其中的部分篇目: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2. 《相思》 - 王维3. 《静夜思》 - 李白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之涣6. 《渔歌子》 - 张志和7. 《山行》 - 杜牧8.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同学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除了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诗词鉴赏技巧、修辞手法等知识。
三、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提供的一些鉴赏题及答案。
题目1:请简要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耸和周围的美景,表达了登高望远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叹之情。
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楼高耸入云,以突出壮丽和卓尔不群。
通过对楼上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2019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含答案)课内古诗词赏析练习(10首)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练习: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3分)A.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以情写景、借景言情,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C.“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动词“驱”、“返”、“带”、“归”,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作者只得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归隐山林。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八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简析.译文.真题练习
12第一部分:课内古诗词要点归纳(教师)34567891011第二部分:课内古诗词译文(学生)一、《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树木分明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我的家乡在哪呢?面对着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渡荆门送别》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出现,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美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三、《使至塞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我作为使者已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飞出汉塞,像北归的大雁进入了胡人的领地。
浩瀚沙漠中烽火台孤烟直上云霄,辽阔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了侦查的骑兵,他说都护已在燕然前线。
四、《钱塘湖春行》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亭西面,但见水面与堤岸涨平,白云低垂,与湖面波涛相连。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13五、《饮酒(其五)》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的尘世,门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远离尘俗就会觉得如此幽静。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景色最美,雾气萦绕升腾,鸟儿结伴回归山林。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六、《春望》译文:京城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却流泪,悲恨家人离散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一份珍贵的家书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白发,致使白发疏稀无法插簪。
七、《雁门太守行》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铠甲在阳光下,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边塞上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2019年秋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课内文言文(含答案)第三单元复习一、重点词语解释10.三峡①重岩叠嶂.(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 ; )⑥虽乘奔.御风( )⑦不以疾..也( )⑧素湍.绿潭( )⑨绝多生怪柏()⑩飞漱.其间( )⑪清荣.峻茂( )⑫良.多趣味( )⑬属引..凄异( ; )⑭空谷传响.( )⑮哀转久绝.( )3、通假字略无阙.处( )11.短文二篇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夕日欲颓.( )⑤沉鳞..竞跃( )⑥实是欲.界.之仙都..( ;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⑧欣然..起行( )⑨念.无与为乐者( )⑩相与..( ; )..步于中庭⑪庭下如积水空明..( )⑫水中藻.、荇.交横( )⑬盖.竹柏影也(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2.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 )②天山共色..( )③从.流飘荡(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⑤水皆缥碧..( )⑥急湍甚箭..( )⑦猛浪若奔.( )⑧皆生寒.树( )⑨负.势竞上( )⑩互相轩邈..( ; )⑪争高直指..( )⑫泉水激.石( )⑬泠泠..作响( )⑭蝉则千.转不穷( )⑮鸢飞戾.天( )⑯经纶..世务( )⑰横柯.上蔽( )⑱疏条交映..( )13.唐诗五首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⑦单车欲问边..( )⑧征蓬..出汉塞( )⑨长河..落日圆( )⑩江入大荒..流( )⑪仍怜.故乡水( )⑫水面初.平云脚..低( ; )⑬几处早莺争暖树..( )二、作家作品10、《三峡》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地理学家。
撰《》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也是一部优美的。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梁甫行 赏析及练习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作者】: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绕行。
【翻译】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赏析】: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
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一样从屋檐下飞窜去。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古诗词翻译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乡关:故乡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答:不重复。
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1、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2、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进西北边塞慰问。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1—2句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答: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郁、愤慨。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答: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
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9.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10、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答: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答:“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5、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答案:怜。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答: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7、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2、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3、暖树:向阳的树。
4、不足:不够。
5、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6、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赏析?答:漫行于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面,春水初涨,湖面于堤相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这一联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7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答:写莺燕,从动物的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初春给人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觉。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8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答:写花草,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