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西汉辞赋20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一、简答题1.概述《吕氏春秋》简况。
2.概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3.概述《谏逐客书》创作缘由。
4.概述秦刻石文的特点。
5.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6.简述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7.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8.概述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9.桓宽《盐铁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0.《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是什么。
11.简述东汉散文大势。
12.简说王充概况。
13.简说仲长统概况。
二、论述题1.王充散文的特点。
2.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第二章汉赋一、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脉络。
2.汉赋溯源。
3.简说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4.简说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5.概述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6.简析《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7.概述扬雄生平及赋作。
8.简说董仲舒的《士不遇赋》。
9.简说张衡的《二京赋》。
10.简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论述题1.试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2.论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论班固《两都赋》。
4.论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三、名词解释1.骚体赋2.散体大赋3.抒情小赋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一、简答题1.简述班固生平。
2.概述《汉书》简况。
3.简析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4.简说《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5.简说《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6.简说《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二、论述题1.论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2.论《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3.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一、简答题1.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2.简述乐府诗歌分类。
3.简述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4.《孔雀东南飞》简说。
5.简说《古诗十九首》及作者。
6.简说旧题苏武、李陵诗。
二、论述题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论五言诗的起源与形式。
4.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共149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2章 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二章汉赋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一)汉赋的源起荀子: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屈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散文:铺叙。
(二)汉赋的分期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骚体赋·楚辞余绪;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描绘体物(特点);劝百讽一(主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抒情小赋;抒情咏物(特点);张衡、蔡邕、赵壹、祢衡。
二、著名汉赋作家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散体大赋第一篇)——“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万园之园”大国风范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首篇)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
在艺术上,为投合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竞为宏丽浮夸之词。
(一)汉大赋的文体特征赋者,铺也。
铺彩擒文,体物写志。
——刘勰《文心雕龙》汉赋中的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中”。
——李泽厚《美的历程》(二)汉赋的影响“一代文学”的代表封建社会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1.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确实有着时代色彩。
赋是当时最适宜反映国力的文体,正如同唐诗一样。
2.丰富文学作品词汇、锻炼语文辞句、增进描写景物场面等文学技巧方面,表现出一定成就。
3.汉赋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 《长门赋》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音晃)而外淫。浮云郁 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 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音掺) 襜。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 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 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音千)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 席荃兰而茞香。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 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3、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侧重于咏
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 文辞清丽,多用韵语 。 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 弥衡的《鹦鹉赋》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二)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 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
(三)文学的浪漫性与经学的虚幻性。
(四)作家关注社会与人生,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共振,文学呈 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贾谊的创作 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
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 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
政事疏》、《论积贮疏》。 第三类:杂论
二、刘安与《淮南子》
赋是我国文学中较早自觉的一种重要文体。 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 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
二、汉赋的渊源
古代文学史2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时不文”,秦政权对知识的当代性、实用性和官方一统性的倡导,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
但是它在大一统国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以“经明行修”为标准选举士人为官的制度,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
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
其中,赋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体,吸引了当时大量的才华之士进行创作;以贾谊等汉初文人为主的诸子散文,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体现的历史散文,被看作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所以有“文必秦汉”的说法;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乃是《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在。
对于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的清晰认识,文体的成熟,文章观念的发展,文学价值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
要之,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阶段,却对于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
第一章汉赋第一节汉赋的概况一汉赋的起源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
它的产生具有多源性,与先秦时期的一些作品和文体,如荀赋、战国纵横家散文、楚辞等的关系。
二赋的定义及其体制特点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三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及其阶段长信宫灯(西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其文体特点以及流行的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阅读次数:701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司马相如的辞赋知识点:1、司马相如其人;2、《子虚赋》和《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又学习过击剑。
后来他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随从天子狩猎,然而不符合他的志向。
后来,他看到枚乘由于文学出众而受到特殊的礼遇,他就加入了梁圆的文学群体之中。
后来,司马相如又客游到蜀郡,由于他精通音乐,就琴挑文君,二人结为伉俪。
汉武帝即位后,看到他的《子虚赋》,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就招来了他。
司马相如又为汉武帝写了《上林赋》,极叙天子狩猎之盛,武帝很喜欢,就以他为郎。
再之后,司马相如又写了《喻巴蜀檄》,以安抚蜀郡的百姓。
不久,司马相如又被拜为议郎,还被人陷害而丢官。
他又被录用后,写下了《大人赋》以讽谏汉武帝的好神仙,但文章中对神仙的描写使汉武帝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意,从而误解了文章的用意。
在司马相如的作品中,《长门赋》备受到后人的称道。
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宾妃自称,写她对君主的渴望与期待,情景交融,别开生面。
如作品后部分为:日黄昏而绝望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这段描写是很感人的。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确信君王不会再来之后,更加孤独,就援琴来抒发幽思;她只能在睡梦中和君王相会,但醒来却更加悲伤。
这篇骚体赋幽怨深婉,情味隽永,独具匠心,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另外,司马相如还有《美人赋》和《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口吃,但善于做文章,这一点和韩非有一点相似。
他不慕官爵,不乐意和公卿交游。
他患有消渴病,因此常常称病来避事。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终于因病逝世。
当时,他的文章只有《封禅文》被奏上。
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其他地方,是司马相如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作品中,他虽然极尽文学的铺陈,但均能够在末尾有所讽喻,有所针砭,在当时也能够被委以重任。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第二编 秦汉文学(到古诗十九首)
第二章 汉代辞赋
2、汉代大赋的繁荣时期(汉武帝初到西汉末) 由于润色宏业的需要,汉武帝时代的辞赋有
了很大发展。《艺文志》著录汉赋900余篇,涉 及作者60余人,大部分是此时作品。从内容看, 大部分辞赋描写汉帝国威振四邦的国势,新兴都 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宫室苑囿的富丽, 以及贵族们田猎、歌舞时的场面等。从表达的思 想看,作者们一方面对当时的国势和一时文物之 盛进行夸耀,充满自豪的感情;一方面对统治者 挥霍资财、追求享乐的行为流露出不满,并进行 委婉的劝说和讽谏。
在楚辞的影响下,汉初文人尝试着新 文体的创作,这时既有模拟楚辞传统的骚 体赋,也有从楚辞中脱胎而出的新体赋。 前者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后者的代表作家 是枚乘。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 《吊屈原赋》、《鵩鸟赋》。
第二章 汉代辞赋
赋中说:“鸾鸟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 显兮,谄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 值。”“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 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乎蝼蚁。”抒发自己遭受排 挤打击的愤慨,虽痛逝者,实以自悼。
《大政》。 第二、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
如《陈政事疏》。 第三、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说理
的杂论。
第一章汉代散文
2、《过秦论》讲析 写陈涉起义一段与前三段对照鲜明:
陈涉之弱与诸侯之强;陈涉弱而亡秦与诸 侯之强而为秦所亡;秦灭诸侯势不可挡与 陈涉灭秦易如反掌。
《过秦论》艺术: 第一、照应对比方法的运用。 第二、 渲染衬托方法的运用。 第三、大量运用排比句。
《七发》与《鵩鸟赋》相比,有两个与汉大赋更接 近的特点,其一、 《鵩鸟赋》语言质朴平淡,而《七发》 则讲究夸张、铺陈;其二、不完全是说理的,而富于叙 事写物的成分。
《七发》是标志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1) 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讽 一。(2)形式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叙为能事。(3)奠 定了新体赋形式,它引起后代许多作家的模仿,如傅毅 《七激》、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西汉散体赋
▪ 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 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 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卒章显志的基本形态。 ▪ 其后的司马相如和扬雄沿用《七发》主客问答和卒章显志的 结构模式时,取七事中的游猎或说田猎一事贯穿全赋,如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
二、枚皋与东方朔
▪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自幼饱读诗 书,及长又诵习孙吴兵法,自认为可为天子大臣。武帝以之 为郎,东方朔则放浪形骸,好诙笑,常杂以讽谕。今传的赋 作有《答客难》和《非有赋》《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及其辞赋
▪ 司马相如(?—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
先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
称病辞官与梁孝王门下的邹 阳、枚乘等人交游。后因 《天子游猎赋》为汉武帝郎
官。曾出使巴蜀,有《喻巴
蜀檄》等,晚年上书说封禅。
二、《子虚赋》《上林赋》的构成与主旨
▪ 司马相如这两篇赋分别以诸侯、天子游猎为主题,而贯穿前 后的是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位虚构人物的问答。 ▪ 司马相如抑诸侯而扬天子,其主旨: ▪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 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籍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 俭,因以讽谏。”
第二章
副标题
西汉辞赋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西汉骚体赋
▪ 西汉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它不追求以楚语、楚声 表现楚地、楚物的地域本色,而是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 的表现方法及其典型的楚语“兮”的标识,更近于传统的抒 情之“辞”而不是体物之“赋”。 ▪ 西汉骚体赋以哀婉为基调。
▪ 仿屈原《九章》而成“九体”
赋》等,成为西汉散体赋的主流。
第二节 贾谊《吊屈原赋》 及骚体赋创作
一、贾谊及其《吊屈原赋》
▪ 西汉骚体赋最具代表性的作 家是贾谊。贾谊的辞赋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7 篇,今传主要是骚体的《吊 屈原赋》和《鵩鸟赋》。
《鵩鸟赋》
▪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 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 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 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 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
第三节 枚乘的《七发》
一、《七发》的主旨
▪ 作为西汉散体赋的先驱,枚乘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 ▪ 《七发》假吴客谏“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而病重不起的楚太子。楚太 子的病症表现为“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
窳”。这在枚乘看来是“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
隐间之中”所致。他还化用了《吕氏春秋·本生》中的一番话:“纵耳 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
称“余”演绎屈原的人生和情感。
《九叹》
▪ 九叹者,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之所作也。向以博古敏 达,典校经书,辩章旧文,追念屈原忠信之节,故作九叹。 叹者,伤也,息也。言屈原放在山泽,犹伤念君,叹息无已, 所谓赞贤以辅志、骋词以曜徳者也。——王逸
三、其他骚体赋
▪ 西汉的骚体赋还有严忌的《哀时命》、董仲舒的《士不遇 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 《大人赋》《长门赋》、汉武帝刘彻的《李夫人赋》、王褒 的《洞箫赋》、扬雄的《甘泉赋》《太玄赋》等。
第四节 汉武帝时期的赋坛
一、汉武帝时期赋家概况
▪ 汉武帝时期的赋家,班固《两都赋序》说有司马相如、虞丘 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兒宽、孔臧、董仲舒、 刘德、萧望之等人。他没有提到的辞赋家还有刘安和司马迁 等。这些辞赋家主要活跃于宫廷,“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或抒下情而通讽谕、或宣上德而尽忠孝,而宗旨都是“润色 鸿业”。
腐肠之药。”说明奢华生活对人生命肌体的严重损害。只有要言妙才能
道治其“安乐之症”。果然,吴客的要言妙道使楚太子据几而起,涊然 汗出,病患顿时痊愈。
二、《七发》的基本体制
▪ 其一是虚拟人物,设为问答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态。 ▪ 其二是“比物属事,离辞连类”的铺叙方法。
《七发》
▪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 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 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 之所感也。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 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於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 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 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二、骚体赋“九体”
▪ 西汉骚体赋中的“九体”,因屈原《九章》而得名。 ▪ 东汉王逸《九思序》:“自屈原终没之后,忠臣介士游览学
者,读《离骚》《九章》之文,莫不怆然,心为悲感,高其
节行,妙其丽雅。至刘向、王褒之徒咸嘉其义,作赋骋辞以 赞其志,则皆列于谱录,世世相传。”
▪ 西汉骚赋的“九体”除了常见的抒情笔法之外,还以第一人
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
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 何足以疑
《吊屈原赋》
▪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 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 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 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 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 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 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