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计划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在现场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或现场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公共卫生思维为导向,从第一级预防的策略和措 施入手,研究环境因素或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择依据
研究目的
可行性
明确研究想要回答的问题,是选择研究方 法的首要考虑因素。
考虑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是否充足,以及研究环境、研究对象是否 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减少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
3
对比不同来源的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数据,评估选择偏倚的影响 。
信息偏倚识别与控制
标准化数据收集过程
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减少信息偏倚。
盲法收集数据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盲法收集数据,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
重复测量或调查
通过重复测量或调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样本局限性
分析样本来源、数量和代表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对结 果的影响。
方法局限性
分析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对 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的影响。
改进方向
针对研究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如扩大样本量、优化研究 方法、提高数据质量等。同时,也可以探讨未来研究的新 思路和新方法。
纳入与排除标准
制定明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以确 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样本来源与抽样方法
01
02
03
样本来源
描述样本的来源,如医院 、社区、学校等,并说明 其代表性和可及性。
抽样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选 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 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 抽样等。
抽样过程
详细描述抽样过程,包括 抽样框的制定、抽样单元 的确定、样本的抽取和分 配等。
2023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2023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一、引言动物疫病对人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本计划旨在提出2023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措施和目标,为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提供指导。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确定2023年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目标,确保动物疫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
2. 意义通过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传播途径,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任务和措施1. 任务(1)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动物疫病网络监测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2)开展重点疫病监测针对丁肯病、口蹄疫、猪瘟等重点疫病,进行全国性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其分布范围、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3)加强宿主动物监测重点监测野生动物和家禽、畜牧养殖动物,掌握宿主动物的感染状况,为防控传染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4)建立动物疫病调查队伍建立专业的动物疫病调查队伍,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调查技能,并加强队员的培训和交流。
2. 措施(1)加强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建设推进现代化、信息化的动物疫病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效率。
(2)健全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建立动物疫病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机制,确保相关数据的及时、准确传递和交流。
(3)开展动物疫病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强广大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
(4)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四、指标和评估1. 指标(1)动物疫病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重点疫病监测覆盖率:重点疫病的监测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确保及时发现和防控。
(3)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率:针对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2. 评估(1)定期评估监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
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制定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如下:一、工作目标1.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4.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疫病对环境的影响。
二、工作任务1.疫病监测(1)加强对重点疫病的监测,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2)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开展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3)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止疫病跨物种传播。
2.流行病学调查(1)对发生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病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2)分析疫病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调查结果,发布预警信息。
3.防疫知识宣传和培训(1)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
(2)组织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疫能力。
(3)加强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防疫技术。
4.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1)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2)加强畜牧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确保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对在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流行病学调查思路与步骤
流行病学调查思路与步骤
1.设计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研究其中一种疾病的流行趋势、感染源、传播途径等方面。
2.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的目标、范围、数据收集方法和进度安排等。
3.收集背景信息:了解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环境特点等,以便更好地设计调查问卷和选择调查对象。
4.确定参与者:选择研究的参与者,可能是患者、健康人群、特定人群或社区。
5.设计问卷和数据收集工具:设计合适的问卷或数据收集工具,包括病例报告表、调查问卷、观察表、实验室检验等。
7.数据录入和清洗: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清洗,排除错误、重复和不完整的数据。
8.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发病率、流行病曲线、风险因素等,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9.结果解释和推断:根据分析结果,解释研究发现,并从统计意义和流行病学角度进行推断,得出结论。
10.结果报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或论文形式,并进行内部或外部交流,以便公众、决策者或科研人员能够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11.结果应用和干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宣传教育活动、疫苗接种、生物安全等。
12.监测和评估:开展监测工作,跟踪疾病流行趋势,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策略。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综合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设计等,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样本量的确定、数据采集的规范、数据分析的严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3年主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二)各镇(街道)负责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城疫等疫病的样品 采集和送样工作;完成辖区内布病、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抽样普查工作;完成市级以上集中监测、主动监测、定点 监测(详见附件3)、“先打后补”场点样品的采集和送样工作;组建镇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完成辖区内流行病学 调查和评估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三)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提升流行病学调查能力,进一步强化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协同性,持 续监视动物养殖、流通、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动物疫病流行风险因素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基本流行病学信息 ,
开展临床巡查,一旦监测发现下列情形,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一是发现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 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发生改变的;二是确诊发生外来动物疫病、新发动物疫病或已经消灭疫病的;三 是发现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出现明显变化的;四是在较短时间出现大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 较快的。
(四)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任务
5月和10月,分别开展一次全市范围的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犬狂犬病免疫抗体和高致 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病原学集中监测,各镇(街道)在春秋防集中免疫完成15天内完成各类血清样品及病原学 样品的采集和送样工作(具体任务见附件3)。
(五)专项监测任务
1.禽流感监测:一是对活禽交易市场、屠宰场每季度开展一次禽流感病原监测。二是配合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 室、省疫控中心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重点采集家禽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活禽肛、咽拭子样 品,养殖场同步采集家禽血清,具体采样任务按照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要求。
(三)主要动物疫病日常监测任务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监测:各镇(街道)要把H5和H7亚型流感监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辖区内种禽场 、商品禽场等重点区域的监测,监测对象包括鸡、鸭、鹅和其他家禽,以及高风险区域的环境样品等,重点评估家 禽免疫后禽流感抗体水平,掌握群体免疫状况。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检测抽样量230份/场,包括血液样品以及 对应咽喉/泄殖腔拭子对。各镇(街道)应确保辖区内种禽场和实施“先打后补”的场点每年至少抽检两次(具体任务 见附件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
实验流行病学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10万~75/10万。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
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很高。
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
在6~7岁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 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
因此,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二、实验设计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
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
按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剂,见(实习指导)图6-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
证明疫苗保护率为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露HBV者随访12个月。
由于34%的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名或以上。
问题1: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有必要,原因: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现场实验。
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病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
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动物疫病的爆发和传播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我国动物疫病的疫情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动物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2024年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二、计划内容1. 加强基础监测体系建设(1) 完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收集和报告。
(2) 继续推进动物疫病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建立动物疫病样本库,收集和保存疫情病原学和疫苗学研究所需的样本,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研究提供支持。
(4)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动物疫病风险预警和预测系统,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疫情风险。
2. 加强监测和调查方法的创新和应用(1) 推广和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全面了解动物疫病的基因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病原学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引入无创检测技术,如唾液、尿液等样本的收集和检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动物福利。
(3) 加强传统病原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深入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1) 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动物疫病的地理和时空分布规律。
(2) 追踪和分析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和机制,评估疫病的易感性和传染性。
(3) 研究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机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分析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评估防控措施的成本效益。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1) 增加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 参与和支持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分享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经验和成果。
(3) 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跨境动物疫病的威胁。
三、计划执行和监督1. 设立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专项资金,保障计划的执行。
自治区202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根据自治区202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分析当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了解疫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内容1.动物种类和疫病类型调查范围包括畜禽类动物(如猪、牛、羊、鸡、鸭等)和野生动物,主要调查的疫病类型包括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要疫病。
2.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动物场所、养殖户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勘查和数据收集;(2)问卷调查:采用结构化问卷对养殖户、兽医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动物疫病的防控情况和疫情通报等情况;(3)实验室检测:收集病死动物、活体动物、血清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感染疫病。
3.调查指标(1)动物数量和分布:分析不同动物种类和分地区的养殖数量和分布情况;(2)疫情通报和报告:调查疫情的发现和上报情况,分析疫情通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疫情监测和控制:了解各地疫情监测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分析控制效果;(4)病死动物处理和消毒措施:了解病死动物处理和养殖环境消毒措施的情况。
4.数据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展示不同动物种类和疫病类型的流行程度和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疫病传播途径和高风险因素,为疫病的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计划1.调查准备阶段(1)成立调查工作组,明确调查目标和工作计划;(2)制定调查问卷和调查指标,统一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标准;(3)培训调查人员,掌握调查技巧和流行病学知识;(4)与各地畜牧兽医局、养殖户协商,并取得合作;(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做好调查准备工作。
2.实施调查阶段(1)按照调查计划,依次实施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2)完善调查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定期汇总和分析调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
3.数据整理和报告阶段(1)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制作可视化报告;(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疫病防控建议和政策措施;(3)撰写调查报告,上报自治区畜牧兽医局。
流行病学的计划书
流行病学的计划书
以下是关于流行病学研究计划的提案。
本研究目的是调查X市居民患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背景
X市近年来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此进行调查。
本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
研究目的
1. 调查X市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3. 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1. 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患病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史、接触史等数据
2. 抽样调查X市不同地区居民,计算患病率和死亡率
3. 利用 Logistic 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
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控制该传染病在X市的传播。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请审阅本计划书,并给予宝贵意见。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祝顺利
李医生
20xx年x月x日。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选题的程序
(1)提出问题:勤阅读、勤思考; (2)文献检索:勤整理、勤翻查(文献综述); (3)建立假说:辩析资料、提出观点; (4)确定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课题名称的三大要素:因素-对象-效应, 要简明、具体、新颖、醒目: 如:…自然人群 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的流行病学调查
(观察偏倚、测量偏倚)
1、定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或/和
结局的方法缺陷,致使获 得的信息产生系 统误差。
2、本质:通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被错误分类
(misclassification),也即使用的方法偏离了 金标准。在对疾病状态和暴露状态判断时都 有可能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2)主观挑拣研究现场和/或研究对象 (3)失访或无应答(lost to follow-up or nonrespondent) (4)入院率的影响(病例对照研究) (5)根据暴露信息作出诊断的病例,再用这类病例去
研究该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如性病艾滋病)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4、选择偏倚的种类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5、选择偏倚的测量
方法: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比较总人群与实际抽样人群 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分布的两个四格表进行测量。 举例: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6、选择偏倚的控制
(1) 首先研究者对在整个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 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偏倚的概念
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出现的系统误差使研究结果系 统地偏离真实值,以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称为偏 倚(bias)。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洪兵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流行病学研究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的。
在对人群中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因素与疾病发生的联系强度进行估计时,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其准确性,使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有时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二:一是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二是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即偏倚(bias)。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就是既要保证整个研究切实可行,又要尽可能减少这两类误差,以达到准确的参数估计。
减少随机误差可提高研究的精确性(precision),减少偏倚可提高研究的真实性(validity)。
一、提高研究的精确性减少随机误差可以使研究的精确性提高。
导致随机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来源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即抽样过程。
这种随机误差被称为抽样误差或抽样变异。
所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队列研究中都有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因为用于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总是一个样本。
即使研究对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的所有个体,其也可被视为是更大范围人群的一个样本。
抽样误差仅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误差的来源之一。
其他如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时也易产生随机误差,从而影响研究的精确性。
提高研究精确性的方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研究的样本含量,二是提高统计效率。
(一)增加样本含量增加样本含量是减少随机误差、提高研究精确性的最基本方法。
但样本过大可导致人力、物力、时间和费用的增加,提高研究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适宜的样本大小,并通过合理的抽样,使样本的特征能代表目标人群。
样本大小一般是用统计学中样本大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或者从由这些公式计算制成的“样本含量表”获取。
目前一些常用的资料处理软件包如Epi Info 等,都具备样本含量的计算功能。
(二)提高统计效率在不增加样本含量的情况下,可通过细致的研究设计而从研究对象获取尽可能多的统计信息。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实施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实施流行病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原因和预防。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评估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如下所示:1.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要调查的疾病和危险因素。
2. 选择病例组选择已经患有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
病例组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确诊的病例、一定数量的样本和科学的标准。
3. 建立对照组从与病例组相似的人群中选择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应该具备与病例组类似的特征,但没有患病。
4. 数据收集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数据。
5.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如下所示:1. 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研究的人员和预算等。
2. 伦理审批提交研究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3. 研究样本的选择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样本量计算的结果,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
4. 数据收集根据研究计划,进行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医疗记录和生物样本等方式进行。
5.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6.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解释,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病例对照研究具有以下优势:1. 研究效率高相对于其他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时间和成本较低,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
2. 适用性广泛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较为罕见或具有潜伏期的情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获取数据。
尽管病例对照研究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但也存在以下局限性:1. 回忆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主要依赖已发生的事件,存在回忆偏倚的可能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一、引言在当今世界上,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为题,探讨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染病调查,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述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受感染人群的研究,分析其人群特征及传播路径,以揭示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调查的重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感染源、易感人群以及传播动力学等。
三、调查设计与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查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计划制定,明确调查目标和范围。
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主要的调查方法之一,可以获取受访者的个人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病史相关信息。
四、调查数据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需要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以揭示流行病的传播模式和特征。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通过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患病比例等指标,描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而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则通过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推断传染病的传播规律。
五、调查结果应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可用于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传染病预防宣传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此外,调查结果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用于研究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和潜在风险。
六、案例分析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是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应用。
以某地传染病爆发为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感染源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毒,并确定了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
调查结果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的开发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七、结论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传染病传播规律、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
科学的调查设计、准确的数据分析以及合理的结果应用是确保调查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实施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病因以及传播途径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步骤,以及常见的调查方法和技术。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步骤1. 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调查前,必须明确调查目标,即明确要研究的疾病类型、特定人群、地区范围等,以便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
2. 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是实施调查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等。
调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工具,通过编制一份合理的问卷,可以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并避免含糊不清或导致偏倚的问题。
4. 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的确定是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的关键。
样本规模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受众特点、资源投入等因素,可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
5. 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明具体调查过程和时间安排的文件,包括调查人员的培训、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数据录入和质量控制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步骤1. 培训调查人员:调查人员是调查的主要执行者,需要受到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问卷的操作指南等,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根据调查计划,将问卷发放给目标人群,并向其解释调查目的和流程。
调查人员应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录入和质量控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使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处理。
同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如进行逻辑性检查、数据清洗等,排除错误和异常值。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发病率、相对危险度、相关性等指标。
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以便进行对比和解释。
流行病学调查制度
流行病学调查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做好医院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疾病的发生、传播及掌控情况,保障医院及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应对可能显现的疫情扩散和公共卫生事件。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相关人员,包含医务人员、行政人员等。
三、重要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策划1.1 每年医院应订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明确调查的范围、目的、调查内容和方法,由医院管理负责人组织实施。
1.2 调查计划应依据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因素进行评估,合理布置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
1.3 调查计划应提前向相关单位申报,协调资源和支持。
2.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2.1 医院应设立专职流行病学调查员,负责组织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2 流行病学调查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培训,熟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监测技术。
2.3 调查人员应紧密搭配各科室,及时取得疾病发生和传播的相关信息,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流行病学调查流程3.1 确定疫情报告:医生在发现可能的疫情流行或感染病例时,应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和流行病学调查员报告。
3.2 调查立案:接到报告后,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尽快组织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并立案。
3.3 信息收集:调查人员应全面、准确地收集与疫情有关的信息,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进展、接触史等。
3.4 订立调查计划:依据收集的信息,订立认真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3.5 调查实施:依照调查计划,进行采样、询问、察看等调查工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3.6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疫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3.7 结果报告:将调查结果向医院管理负责人、相关科室和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看法和掌控措施。
4. 数据保密与共享4.1 调查人员需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流行病学的作用至关重要。
对于开展一次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
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前,需要明确所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这包括确定人群,搜集和分析数据,评估疾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等。
只有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目的,才能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制定调查计划根据问题和目的,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样本数量、调查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调查的具体方法和工具等。
调查计划应该详细到每一个环节,以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搜集和整理数据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这包括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传染源等信息。
需要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疾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四、疫情分析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种疫情指标,如患病率、死亡率、病毒株的变化等,以便评估疫情的严重性、传播途径、风险程度和疾病控制的难易程度。
同时需要确定是否为疾病暴发或流行的警报线。
五、制定控制措施在完成疫情分析后,需要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该针对性强,包括监测、检查、隔离、治疗等措施。
同时需要建立预警机制,定期监测疫情变化和效果。
六、交流结果最后,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需要将调查结果以清晰明了的方式交流给决策者和公众。
调查结果应该涵盖问题和目的、调查计划、数据搜集和疫情分析、制定控制措施等方面。
通过交流调查结果,可以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特征和防治措施,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
总结流行病学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学科。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明确问题和目的,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疫情分析,制定控制措施,交流调查结果等步骤。
只有在完整的步骤和使用适当的技术下,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更好地指导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现场调查前的准备、现场调查实施和资料分析与撰写研究报告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设计,也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
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研究工作的指南,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和构思。
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一项科学研究成功与否,与科研设计质量密切相关。
一项完善的科研设计,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是取得真实结果及达到预期目标的可靠保证。
因此,在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必需做好周密而完善的科研设计。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流行病学研究同其它医学研究不同,它以人为研究对象,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要着重考虑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和效应指标的安排。
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的方法学,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强调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好科研设计,努力提高研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对照、均衡、重复和盲法等。
一、随机化原则随机化就是使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或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是保障调查样本有代表性或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匀的一种统计学措施。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随机抽样:使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保证所得样本有代表性。
常用的随机化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整群抽样。
⑵随机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被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均等,使不同组间的非处理因素具有均衡性或可比性。
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法,或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字进行分组。
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⑶试验顺序的随机,每个受试对象接受不同处理措施的先后顺序机会均等,从而平衡试验顺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对照原则只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不管是病因探讨,还是病因假设的验证,或是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都要设立对照组,其目的就是在病例组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所研究因素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评价研究因素在各比较组的效应值,从而使研究因素的效应得以显露。
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是一项针对动物种群进行的系统性监测和调查工作,旨在及早发现和控制动物疫情,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
该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监测目标动物种群: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特点,选择目标动物种群进行监测,常见的目标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及伴侣动物等。
2. 监测指标和方法: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等,并确定相
应的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等。
3.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监测动
物疫情的时空分布、趋势等情况。
4.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发现的动物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调查病原体特征、
传播途径、宿主范围等,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5. 风险评估和预警: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判断疫情严重程度和蔓延
趋势,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相关防控措施的实施。
6. 疫情防控措施: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以减少疫情的蔓延和影响。
总之,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通过监测和调查动物
疫情,帮助及早发现和控制动物疫情,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
【课题申报】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申报书项目名称: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申报单位:XX医学院申报人:XXX一、申报依据内分泌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引起。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分泌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同时,内分泌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进行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以了解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目标,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为预防和控制内分泌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计划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目标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等方式搜集数据。
通过无偏选择样本,确保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研究内容和方法(1)目标人群的选择根据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文献资料,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目标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人群。
(2)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目标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家族史、疾病史等相关数据。
通过合理的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工具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分析收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等。
采用SPSS和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预期成果1.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获得一批与内分泌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包括发病率、流行趋势、危险因素等。
这些数据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学术论文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将撰写学术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进行投稿。
3.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内分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假设的陈述
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美国 的动物实验研究报告提出输精管切除术 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我们想研究 此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
4.研究方法学
a.方法学总结(不超过150个词)
进行一项医院内病例-对照研究以检查男性 输精管切除术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间的可能 关系。500名35~65岁男性(病例)住进十所 大学附属医院并首次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者与 1000名配对的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对照)住 院者对比,后者的诊断被认为与输精管切除术 无关。
根据对以下问题的回答,研究结果对帮助 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者和卫生科学工作者更有效 更安全地实施输精管切除术的计划是有用的。
输精管切除术与动脉粥样硬化有联系吗? 如果存在联系,与其他已知危险因素相比, 输精管切除术相对重要性如何? , 什么样的亚组在手术后会有发生动脉粥样硬 化的特别危险性?
在美国、英国和北欧国家进行了十 二项流行病学研究,没有一项发现输精 管切除术和男性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 率有因果联系。但在大多数研究中进入 研究的对象的手术时间都小于10年,而 心血管病的潜伏期可能比此时间长得多。 此外,在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会 得到不同的结果。
资料分析和结果判断的简短描述
分析计划是研究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被 结合到研究计划中去。 描述应包括: 分析格式的设计; 通过手工操作、机器操作、计算机程序或记 录联接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编码的计划; 应用于各个假设的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五、步骤和进度
• 步骤是研究工作几个阶段的划分:
– – – 准备阶段 现场实施:前期、中期、中期总结和后期 现场实施:前期、中期、 资料整理分析
对照的应用
两名对照(如前定义)与一病例根据下列因素 配对:医院相同、年龄(±5岁)、存活子女 数(至少一名儿子)、及入院日期(尽量接 近)。 对照组的诊断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肿瘤、 损伤、中毒、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以及其 他疾病。
变量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将按WHO标准识别 病人特征:年龄、出生日期、宗教、教育、职 业、家族史、婚姻状况 生育史:存活子女数及性别分布、妻子的生育 情况 生活方式:吸烟情况、饮酒、饮食习惯、盐摄 入量、喝咖啡、体力活动 医疗史:会影口向生育的疾病和手术、高血压、 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
背景撰写的要求
撰写应是精确、简要,但要包括重 要之点。 应对有关问题的信息作总结,以使 读者不致被“淹没”在详细内容中。
三、目的(Objective)
是研究计划想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该 研究将要获得哪些具体知识。 可区分为“一般”和“专门”目的
四、研究方法和工具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是研究设计的核心,也许是研究者必须作出 是研究设计的核心, 的一项最重要的决定。 的一项最重要的决定。 – 不管是描述性、分析性、实验性,这些方法 不管是描述性、分析性、实验性, 的结合取决于许多考虑。 的结合取决于许多考虑。
b.研究设计
(1)研究策略的选择 研究策略的选择 对上述定义的病例和对照组由 经过训练的面谈人员用预先编制的 问卷进行面谈。
研究范围的选择
在该国的十所教学医院中征募研究对象。 对象必须是已婚男性病人,35~64岁,至少有 一名存活的儿子。他们的妻子在生育期内没有 因任何医学原因而引起的不育。病例是住院的 男性,在出院前诊断为首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对照组是男性住院者没有动脉粥样硬化 史,因与输精管切除术无关的疾病住院。研究 期:1988年9月~1990年3月。
根据实验发现已引起非医学出版界世界范 围的传播以及考虑到它们会对输精管切除术计 划的负性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流行病学 研究有其实际和科学上的理由。在选择一个发 展中国家进行此项研究时必须考虑几个因素: 输精管切除术的手术率、动脉硬化发病率、输 精管切除术已被广泛采用的年数、获得医疗服 务的一般渠道及诊断技术的恒定性。有关资料 分析显示,根据这些背景情况A国是最合适的。 我们决定在此国家进行研究。
• 进度是将步骤按日历时间排成工作进度表
六、条件
• 承担该项调查的各种有利条件
– – – – 领导的支持 群众配合 经费费的支持 交通、选点和住宿的落实
七、预期结果
• 可能得到的结果 • 可能获得的信息资料
八、参考文献
• 供阅读和审查计划者参考,一般 供阅读和审查计划者参考, 10~20篇为宜。 ~ 篇为宜。 篇为宜
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的制订
陈维清 博士 教授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Tel: 87332199 E-mail: chenwq@
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
• 现场调查前的准备-制定调查计划 • 现场调查 • 资料分析与总结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
• 现场调查前的准备-制定调查计划☆ • 现场调查 • 资料分析与总结报告
3.目的的陈述
一般(总)目的 测定是否输精管切除术及术后因动脉硬化 疾病住院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如果存在的话, 是否输精管切除术会加重已有的冠心病危险因 素,如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特殊目的
估计男性中输精管切除术及其他危险因素对 动脉粥样硬化的总的相对危险(用单变量分 析法) 估计输精管切除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作 用(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测定输精管切除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的可能时间间期 检查输精管切除术、吸烟及高血压之间的可 能协同作用
选题的出发点
• • • • • 重要性 科学性 创新性 实用性 可行性 将重要性、 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者完美结合, 是选题和调查设 计中追求的理想 境界。
题目的文字确定
• 简练-用一句话表达调查研究的核心思 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 题目的三个要素
– – – 研究的对象 处理的因素 产生的效应
二、背景(Background)-立题的依据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按设计类型分类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描述性、 描述性、分析性与实验性研究的比较
描述性 方法 时间性 功能 观察法 同时 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 分析性 观察法 随机抽样 有先后顺序 比较强
可以努力控制
实验性 实验法 随机分组 有先后顺序 强
容易控制
提出病因假设 验证病因假设 验证病因假设
代表样本 时间顺序 功能
无疾病
前瞻性或回顾性 回顾性 比较暴露和非暴 比较病例和对照组 露组的发病率 暴露的程度
结果(比较) 在暴露和非暴露 病例和对照组中的 组的发病率 暴露比 危险测量 病因线索 偏倚
相对危险度;归 比值比(少见疾病的 患病比(相对危险的非精确估 因危险度(精确) 相对危险估计) 计);以及比值比 强 容易控制 需要仔细的研究 需作出努力来控制 仅为提示性 可能很难控制
• 资料的收集
(a)问卷或面谈计划 —问卷的准备、预编码和预试验 —面谈和重新召回的计划 —指导手册的准备 —面谈人员的培训 (b)其他观察方法 —医学检查 —实验室测试
(6)收集资料计划的简短描述
资料收集的组织,以减少产生误解、延误和 误差的可能性; 研究和资料收集的训练和组织,以及计划研 究的责任定义; 资料收集的后勤支持; 可行性或预试验计划,包括预测试方法; 不同机构间协作的计划(如有的话)。
收集资料计划的简短描述
病例征募:询问人员复习黑板上每天住院 人员情况→如果诊断属所研究的类别,则把病 例转至心脏科主任进行复查 → 医生决定病例的 合格性 → 询问人员核对病人背景材料的合适性 → 如病人符合诊断和背景的入选标准 → 询问人 员完成面谈并填写问卷 → 在完成每五名病例和 十名对照时询问人员与总部人员联系复习问卷 → 重复上述步骤。
• 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的各方面根据和 有关情况资料的简单介绍; • 使别人看后能知道你的研究目的,达 到的目标和采用的方法都是有坚实的 背景,立论根据是充分可靠的。
掌握背景材料的途径
• 自己经验的总结 • 咨询有关专家 • 查阅文献资料
查阅文献必须围绕以下五个内容
有助于认识本课题意义, 有助于认识本课题意义,即重要性的文献 有关本课题的既往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现状 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关于本课题的不同见解和争论, 关于本课题的不同见解和争论,特别是和自 己的假设相反的见解和工作
三种分析性研究的选择
根据
稀少疾病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最好 只估计可能性 不合适 丢失一般很少 不适用 最便宜
横断面研究
不合适 给出相对患病率, 而不是发病率 不合适 可能在研究前有丢 失 不适用 适中
不实用 测定精确危险 最好 性 探明是否暴露 最好 先于疾病 如丢失是一严 不适用 重问题 如选择性存活 最好 是一问题 时间和金钱 最贵
制定计划是调查研究的 重要一环 一项良好的设计是调查 研究成功的基础
调查设计的内容
• • • • • • • • 题目-选题 背景-立题的依据 目的-调查研究目标 方法和工具 步骤和进度 条件 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
一、题目(Topic)-选题
• 题意的产生
– 直觉引起的预想(intuitive hunch) – 个人既往经验(practical experiences) – 从他人的经验获得启示(inspiration)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 – – 选择标准 来源 抽样方法 样本量
• 对照的使用
• 在研究中使用对照或对比组是为 了提高结论的有效性 • 对照组包括从同一人群中得来的 可比单位
变量
自变量:或称为原因、危险因素、特征、 自变量:或称为原因、危险因素、特征、 属性、决定因素、 属性、决定因素、预置因素 应变量: 结果、状况、 应变量:或称为效应 、结果、状况、疾病 混杂或中间变量 背景变量:年龄、性别、种族、教育、 背景变量: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婚 姻状况、 姻状况、社会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