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愚公移山》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2)、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重点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愚公智叟名字的深意。
3、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一。
课前准备(检查预习)检查学生的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二、解惑释疑(新授)(一)、导入:《愚公移山》。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它。
(二)、朗读课文,熟知文意(三)、析读课文,探究问题1、交流课前预习答案: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分析愚公移山的不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山高路远、人老势薄,工具简陋,遭人讥讽)3)、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给他们分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家人、遗男、其妻、神仙支持愚公移山,智叟反对移山)4)、“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四)研读课文,解惑答疑:1、人们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其妻:支持移山,关心身体,提出实际困难家邻:赞同移山,齐心协力智叟:反对移山,讥笑嘲讽神仙:感动诚心,援助移山我们:?2、我们到底能不能让愚公搬家?1)、神仙移山为何不帮愚公搬家?2)、作者为何不写愚公搬家?3)、我们可以告诉愚公搬家吗?我们从愚公的形象中读出了什么?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续写:两座大山搬走以后的故事(300字)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第四部分:测案思考问题:1、愚公的形象:智叟的形象:2、本文在塑造愚公的型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3、本文是一篇寓言,它的寓意何在?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愚公移山教案15篇
•••••••••••••••••愚公移山教案愚公移山教案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教案1一、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20~21页。
2、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过程:1、讨论:几个人能搬动一座山吗?(1)小朋友,你觉得只靠几个人的力量能搬动一座大山吗?(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觉得搬得动吗?引导幼儿重新作出选择。
(3)古代有位老爷爷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听听故事《愚公移山》吧。
2、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
(1)愚公家的门前被一座大山堵住了道路,他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引导幼儿说说愚公召开了家庭会议,率领妻子和儿女挑山凿石,开道移山。
(2)你觉得愚公移山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说说。
(3)智叟和愚公分别是怎么想的?重点引导幼儿说说两人的对话。
(4)你认为他们谁说得比较合理,听了他们的话,你想要调整你的选择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两人的话的理解,同时调整自己的选择。
(5)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4、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
(1)愚公最后把山搬走了吗?上天为什么要帮助愚公移山呢?引导幼儿说说上天被愚公的坚毅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帮助了他。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
就能取得成功。
六、活动反思:通过寓言的学习,幼儿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寓意,认识到愚公精神的伟大,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学习愚公精神,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好处。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由整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这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1.朗读(放录音),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讨论:(板书: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万仞)(2)齐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板书:愚公移豫南汉阴)(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讨论归纳:年老将少路途遥远工具简单(4)分主角朗读第二.三段。
(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讨论归纳:两人的态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讨论归纳.(板书:帝令背走)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能够以古喻今,也能够远喻近,还能够小喻大。
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讨论,小结: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
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2.了解寓言的特点。
理解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等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信心和毅力。
难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加强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
(二)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理解课文,揣摩词句。
(一)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补充注释的字词:1.面山而居面:面对。
2.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3.叩石垦壤垦:挖。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简直。
5.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竟然。
6.而山不加增加:增加。
(二)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
其余同学对照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
(三)学生讨论,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
若学生找不出,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
1.聚室而谋。
(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
(省略句)2.杂然相许。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省略句)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愚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一个知名人物,关于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个人物被人不断称颂?二、作家作品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本文体裁是寓言。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文言词语方: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且:面山:惩(chéng):塞(sè):迂(yū):聚室而谋:。
室,汝:毕力平险:毕,指通豫南:指,汉阴:杂然相许:杂然,许,献疑:以: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常与“不”连用。
损: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且:焉: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
荷(hè):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箕畚(jīběn):孀(shuāng)妻:遗男:始:龀(chèn):寒暑易节:。
易,。
节,始一反焉:反,四、翻译课文1、翻译第一遍翻译:第二遍翻译:五、课堂总结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先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解释,再逐字逐词正确翻译。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愚公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体会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引导学生将愚公移山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讲授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山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山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问:如果面前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你的去路,你会怎么做?引出课题《愚公移山》。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停顿。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和停顿。
3、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惩山北之塞”中的“惩”、“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易”“反”等。
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愚公移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并阐述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能够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愚公移山的故事。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3)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及其寓意。
2. 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愚公移山的故事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愚公是如何移山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愚公移山》,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比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
例如: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寓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4.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目标的行动计划。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案例分析:精选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 、“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 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课时:一节课(45分钟)教学内容: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以及故事的寓意;2.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与学生共同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愚公移山》故事。
询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进行简短讨论。
Step 2:学习故事背景(15分钟)1. 学生阅读关于愚公的背景知识,了解愚公是怎样决定移山的,以及他遇到的困境。
2. 引导学生分析愚公的行为背后深层意义,提出问题:愚公的行为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Step 3:学习故事和相关词汇(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愚公移山的场景,在组内表演故事。
2. 学生核对自己词汇表中的相关词汇,并辅助小组成员运用这些词汇来表演故事。
3. 教师在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
Step 4:团队合作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起,模拟愚公移山的情景。
2. 每个小组首先讨论并设计他们的移山计划,包括如何合理分工、充分利用资源等。
3. 完成讨论后,小组依次报告他们的计划,并整合各个小组的优点形成最终的移山计划。
4.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困惑,并指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请学生思考学习本课时的收获和困难,并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在这个课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足和改进的地方?教学辅助材料:有关愚公移山故事背景的资料、小组活动练习纸。
板书设计:Love Perseverance Teamwork。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⑵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⑴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⑵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辩论法。
3、品读法。
4、归纳法。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指通豫南⑵对加点粗的解释: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⑶一词多义:①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②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③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④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⑤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⑥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⑦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⑷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
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021年《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篇
2021年《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__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__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愚公的形象,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
2.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与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形象,领悟课文寓意。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词句翻译。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内容?2.故事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移山?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尽量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等会儿一起讨论。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解释文言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愚公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愚公的勇敢、智慧、毅力等品质。
3.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与勇敢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愚公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坚持不懈地去做?3.故事中的智叟代表了哪种人?他有什么特点?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愚公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如果你是愚公,面对智叟的质疑,你会如何回应?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愚公的精神,战胜困难?3.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五、课后作业2.深入阅读《愚公移山》,尝试分析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如智叟、邻人等。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树立信念,勇往直前。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的小故事。
3. 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愚公移山》小学教案
《愚公移山》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
(2)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领会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来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对《愚公移山》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3. 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
2. 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讲解、讨论、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愚公移山》的故事,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4. 故事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和价值观。
5. 课文背诵:鼓励学生背诵故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个别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的精神。
4. 讨论课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课文: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愚公的精神,强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愚公移山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编写一个关于愚公移山的小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教案教学设计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及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文本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绘画活动,培养学生勇毅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寓意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绘制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愚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印象最深的童话故事是哪个,为什么?为神秘感和教育意义,愚公移山往往是许多同学喜爱的童话。
Step 2 Pre-reading1.老师展示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并课堂讲解愚公移山的寓意。
2.同学们读一遍毛泽东的《愚公移山》诗,并认真阅读下列短句的意义:岩穴乱石无遗文,慷慨激扬磅礴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Step 3 While-reading1.同学们分组将课文对策,再选出代表展示作品。
2.老师复述故事,同学们跟读故事中愚公的足迹。
3.小组讨论并总结寓意,并交换阅读体验。
Step 4 Post-reading1.让同学们根据故事情节,用生动有力的语言撰写心得体会,并课堂表演。
2.小组里选出代表围绕故事情节,用绘画展示故事内容。
集体欣赏画作。
Step 5 Homework请同学们阅读《红楼梦》中一个文学形式的例子,写出学习《愚公移山》的启示,并细说自己生活中的贴近情感。
四、教学评价1.检测阅读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2.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技能。
3.评价学生的绘画能力和作品的表现力。
五、教学工具和资源1.教学PPT和投影仪。
2.班级分组的机制和站台。
3.学生个人绘画用纸本节阅读课教学内容以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主题,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绘画等多种形式展开,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故事寓意,思考如何运用到生活中。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学教案教案主题:《愚公移山》教学教案教学年级: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文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读通课文《愚公移山》,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其中的关键句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并欣赏课文中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准备:课件,课文《愚公移山》,图片,黑板,粘贴纸,笔,背景音乐《愚公移山》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愚公移山这一故事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第一遍,教师将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氛围。
(2)第二遍,教师逐句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理解错误。
(3)第三遍,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并逐段解读课文的意思。
3. 识字学习:教师将课文中生词进行注释和解释,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词语。
4. 情感教育:(1)教师组织学生反思课文中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的决心。
(2)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5. 口头操练:教师带领学生尝试朗读课文,并教授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6. 听写训练:教师将课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听写这些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愚公移山》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多种方式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
通过音乐和图片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对故事中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在口头操练和听写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听写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把理解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
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采用“预习——诵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
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
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检查预习
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下列预习题,并分别叫学生快速作答。
(题略)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齐读。
四、讨论问题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
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个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
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
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
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
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
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
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理解:智史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
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
光短浅,实是愚。
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
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元辰而山不加增,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
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但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
形象。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
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
不同。
五、课文小结
六、课外作业
1.翻译全文。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