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尔扎克看写作中地忠实性、真实性与典型性
浅论巴尔扎克“典型化”小说创作原则
浅论巴尔扎克“典型化”小说创作原则恩格斯在对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理论进行概括时曾经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确实,“典型化”是巴尔扎克进行创作始终遵循的原则。
所谓“典型”,巴尔扎克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典型人物不仅具有他所处人群的共性,也具有区别于相似人物的自身个性。
除了人物的典型化,还有环境的典型化,巴尔扎克如此表述:“不仅仅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种种式式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典型环境、情节乃至细节在巴尔扎克看来才能与典型人物相得益彰,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塑造典型呢?一、真实描摹现实巴尔扎克立意从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创作小说,他的现实主义里程碑式的著作《人间喜剧》是一部描写19世纪法国的作品,它刻画了一幅幅广阔的社会画面,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
他从小说应反映社会历史的高度,强调典型塑造必须从现实出发,在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描写,详细而逼真地描绘人物所处的环境,为人物提供真实的活动背景,从而使人物获得真实感与典型感。
《高老头》中对以伏盖公寓中下层人进行描写之前,先展示了伏盖公寓的内外景,街道、建筑、墙角、阴沟,到处都显出“一派毫无诗意的贫穷”;院子、客厅、地板、陈设,无一不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
这般腐朽、破败的场景中所衍生出的居住者当然是低俗、丑陋的。
伏盖寡妇对高老头的百般奉承、着意打扮及对高老头的虐待,小市民唯利是图、庸俗无聊便跃然纸上,人物性格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正如达文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导言》中赞叹《人间喜剧》:“仅仅是家具的安排, 内部陈设的处置和有关细节的描写,竟然就发出了关于居住者的性格的启示性光明, 他们的感情, 他们的主要利益, 一言以蔽之, 他们的全部生活。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一典型人物的刻画一个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他看来,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主旨是人,具体到小说创作中来,就是一个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同时,有时候单一的现实中人物的记录和描述,可能没有太强的艺术张力,因此就要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几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糅合成一个新的人物,而这个人物身上,应包括所有那些跟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特征。
这样一来,人物就具有了很强的代表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仅要具有概括性,同时还要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这样的塑造才能让人觉得真实,即充分挖掘人物的个性特征,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透视,这样的人物刻画特点鲜明,令人过目不忘。
如巴尔扎克对于守财奴的刻画:同是守财奴,《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和《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大不相同。
高布赛克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初期大发展时候的中产者,他的资产带有着原始积累的特征,所以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守财奴的特征,如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对攒钱到了丧心病狂和灭绝人性的地步;而葛朗台却跟高布赛克不同,他也是守财奴,但他在守财的同时还会生财。
他是资本主义发展从初期到中期过渡阶段的典型。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善于理财,如他从事土地的买卖,先低价买入、后高价卖出,敢于进行商业证券的投资等。
两个人都是守财奴的代表,但是却分别代表了两个时展阶段的守财奴的典型,他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人物形象的丰富之所在。
像这样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在巴尔扎克的笔下,有六七十个之多,熟读巴尔扎克作品的读者,一听到名字,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人物形象和画面。
巴尔扎克主要是利用以下几种文学方法塑造的:首先,是他善于剖析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然后将这种本性放大化、夸张化。
于是,人物就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突出的情感体验。
如葛朗台的吝啬、高老头的狠毒、拉斯蒂涅的野心、阿纳斯泰祺的放荡,等等。
自考文学概论考点讲解
典型艺术魅力
1.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
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nger)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
2.真实性。
这是艺术创造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它为艺
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
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
密在于真实。
”
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
作家人格的真诚。
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3.新颖性。
文学典型总是古今唯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这一个”(黑
格尔语),别林斯基又称它为“熟悉的陌生人”。
典型环境的概念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所谓“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动向。
如高尔基的《母亲》。
具体环境:自然环境、人物关系。
如《红楼梦》。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巴尔扎克是著名的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巴尔扎克的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巴尔扎克的作品赏析作为一代伟大的作家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有着非常显著地特征,而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也在他的创作中有着更高的地位,在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中都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影子,可以说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的主要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还要从他的作品《朱安党人》开始说起,这是他创作的新起点,同时也是他走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创作,主要讲述的就是曾经在法国发生的一系列暴动事件。
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深深的赞美了朱安党人的领导人物,同时也将自己对贵族的感情表露出来。
他曾经研究过很多资料,并且还访问过许多的暴动参与者,甚至亲身前去调查农民们的生活和经历,这是他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步,主要重点还是放在描述当时的社会以及环境之上。
另外在人物塑造和描述方面也可以看出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点,他总是特别喜爱那些即将消失的阶级,所以在面对对头的时候巴尔扎克总是会进行尖刻的讽刺,这是许多人都无法超越和改变的。
在他的《人间喜剧》中,很多人物在塑造的过程中他总是十分小心的求证,之后再谨慎的描述和刻画出来,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主要基础,同时他的作品也能够反应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弊端,巴尔扎克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对后世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巴尔扎克的人物简介巴尔扎克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小说家,他曾经和别人一起合作过一些滑稽或者神怪的小说,也曾经不再创作小说而是从商或者经营其他的产业,可是最终都以失败作为了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借过许多的债,但是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动力,同时也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自此之后他发布《朱安党人》这部作品,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巴尔扎克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巴尔扎克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在巴尔扎克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他出生的时候是在1799年,而他的家是法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在1816年的时候他进入到法律学院进行学习,但是毕业之后却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固执的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梁萧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
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
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
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
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
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
[1]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2]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基础#》问答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基础#》问答题参考答案1.何谓“拜伦式英雄”?答: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
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论《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形象。
答:①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②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
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③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
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
他的思想开始升华,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法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④聂赫留朵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性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3.高尔基《母亲》的意义。
答:《母亲》通过一系列情节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开创了无产阶级的新时期,与过去的文学作品不同,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过程,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描写了革命者之间崭新的关系。
《母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当时的革命斗争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母亲》同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4.简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答:海明威晚年最重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出海捕鱼连遭厄运的故事。
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了一种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子”精神。
外国文学2复习题(14年)
外国文学2复习题(14年)第一篇:外国文学2复习题(14年)司汤达: 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果戈理:19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是《死魂灵》易卜生:19世纪挪威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社会问题剧”对戏剧艺术的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是《玩偶之家》高尔基:20世纪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是《母亲》卡夫卡:20世纪重要的奥地利作家,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萨特: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恶心》马尔克斯:20世纪哥伦比亚作家,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百年孤独》三、指出文学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泼留希金:出自果戈理《死魂灵》,他是一个贪婪、吝啬的地主典型,果戈里用饱含辛辣讽刺和无情嘲笑的犀利语言,通过他对农奴主和农奴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乞乞科夫:出自果戈理《死魂灵》,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狡诈无耻的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这一形象体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时贪婪的资本积累者的特征。
马奈特:出自狄更斯《双城记》,他富有正义感,风度优雅,充满智慧,但是却遭受到了侯爵兄弟的迫害,经历了长达十八年的苦难,最后他接受了仇人的侄子与女儿的婚事,放弃了报仇。
他的形象体现出了狄更斯创作中宣扬的圣诞精神,也体现出狄更斯在创作《双城记》时的意图: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卡尔登:出自狄更斯《双城记》,他是基督教仁爱精神的典型形象。
他的形象体现出了狄更斯创作中宣扬的圣诞精神,也体现出狄更斯在创作《双城记》时的意图: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代替阶级对抗玛丝洛娃:出自托尔斯泰《复活》,她原本是个善良、淳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蹂躏和抛弃后,流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
为什么马恩认为巴尔扎克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之一?
为什么马恩认为巴尔扎克创作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而在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看法是“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他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公开鼓吹自己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热衷于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而提出的,要求作家隐蔽自己的见解,这是为了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并赞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恩格斯再次否定了“倾向小说”并意属于巴尔扎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艺的特质“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理论命题,揭示了现实主义作家应当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尽量抛弃自己的主观偏见。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的一幅画面。
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巴尔扎克:细致刻画,形象鲜明
巴尔扎克:细致刻画,形象鲜明作者:覃克良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8年第09期作家风格谈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崇高地位,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社会体制、社会思潮及各阶层人们的社会心理,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历史规律,显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魅力。
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
他所塑造的高老头、葛朗台等几乎已经成为文学史资产阶级不同类型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之后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人物虽然都很典型,却并不僵化,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巴尔扎克为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
他的艺术作品气魄宏伟,和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
所以说,巴尔扎克凭借自己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不朽的丰碑。
作文观我们写作文要吸引读者,最重要的是要选择生动的事例,而且要有精巧的构思,要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有了精巧的构思,还要善于塑造人物。
写作时,要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用精炼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
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人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各种描写手段要丰富而恰当。
要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方法来塑造人物。
同时可以借用细致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片段赏读这座为普通人提供膳宿的公寓是沃克大妈的产业。
公寓在圣贞妮薇芙新街的下段,新街到弓箭街是一个斜坡,坡度很陡,而且高低不平,很少有马车经过。
这些杂乱无章的小街斜道,在慈悲谷修道院和先賢祠两座大建筑物之间,反倒显得悠闲安静。
这两座大楼庄严肃穆的圆形屋顶洒下了金黄的光彩,也投下了阴沉的暗影,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和气氛。
巴尔扎克创作原则
巴尔扎克创作原则
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客观性原则:巴尔扎克认为文学创作应该真实地描绘人物和事件,避免主观臆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创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力求使作品具有真实性。
典型性原则:巴尔扎克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典型性,即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整个时代的特征和社会风貌。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人物,如《人间喜剧》中的众多角色,都是典型的代表。
反映现实:巴尔扎克主张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他的作品常常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写照。
塑造典型:巴尔扎克认为典型应该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
他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作家的法则:巴尔扎克认为作家应该站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像政治家站在某一集团、某一派别的利益考虑问题。
作家可以超越个人的政治见解去公正地写作。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作品丰富多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平实、深刻,富有现实感和鲜明的历史特色。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实主义风格巴尔扎克善于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外在形象和细节,特别注重写实主义的刻画技巧。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将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以逼真的形式描绘出来。
例如,他所写的《失落的胜利者》、《父鸭子》等小说,都是以写实主义描写手法为主。
二、注重人物塑造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人物是最为重要的描写对象。
他爱用细致入微的笔调描写人物的外貌、内心和行为方式,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深刻的意义。
例如,《人间喜剧》中的卡门伊斯塔奎、爱德蒙、埃文、蒙多夫等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
三、注重社会现实的描写巴尔扎克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商业和财富的积累对人类的影响。
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面,也关注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和悲剧,如《红与黑》、《父·戈朗》等。
四、注重历史背景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历史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他的小说将一些历史事件、人物融入其中,以使小说更具隽永的文化品味。
例如,《人间喜剧》中精彩的历史描写,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为我们了解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深刻的参考。
五、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巴尔扎克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他的小说中,几乎不会出现华丽的词藻和句式,而是以自然流畅的篇章、句子和词汇作为表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小说能够更好地传达给读者,人物形象及情节更直观、真实。
总之,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是多方面综合体现的,其中写实主义风格、注重人物塑造和社会现实描写、历史背景、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是他独特的创作特征。
他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现代主义感,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8)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8)简答题1: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都很关心现实问题,他们的作品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2)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差不多都是哲学学生出身,而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共同理念就是存在主义。
在进行文学写作时,他们都喜欢在作品中突出地表达存在主义理念,故而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存在主义文学”。
(3)从形式方面看,存在主义作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
例如萨特的戏剧被称作“境遇剧”,即表现人在特殊环境下的艰难选择,表现人在面临两难抉择时内心的剧烈冲突和巨大痛苦。
加缪的小说在叙事方法上与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有较大差异。
例如《局外人》虽然像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写实小说,其实叙述具有一种特有的冷漠,完全摒弃了意识形态色彩和感情色彩。
2.荒诞派戏剧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非理性的情节结构。
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都遵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规则,合理而符合逻辑。
荒诞派戏剧则反其道而行之,以情节结构的荒诞来表现内容的荒诞。
(2)抽象的人物。
荒诞派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没有个性的抽象的人。
抽掉人物个性的主要方法有:使人物失去背景;人物互换;变形。
人物的抽象化带来人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物获得了广泛的含义。
(3)直喻的舞台形象。
直喻意为直接用舞台形象和表演本身表达作品内容,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内容。
(4)不合逻辑的戏剧语言。
荒诞派戏剧在语言上以无意义、无逻辑为基本特色。
3.什么是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答:(1)内心独白是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最常见手法。
它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
”(2)内心独白又可分为间接内心独白和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是在小说叙述者的叙述中插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类似的提示语引导这种内心独白的开始。
巴尔扎克典型化原则
巴尔扎克典型化原则
巴尔扎克典型化原则是19世纪法国作家奥诺雷·巴尔扎克在其长篇小说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描写手法。
这一原则要求作家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准确地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特征,以达到塑造典型形象的目的。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典型个性和行为特征。
他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和家庭背景的描述,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巴尔扎克善于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他们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背后的阶级矛盾。
巴尔扎克的典型化原则不仅体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体现在对环境的描写中。
他善于通过对社会、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命运的发展。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巴尔扎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社会背景和处境,并进一步理解典型人物的行为与命运。
巴尔扎克的典型化原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意味。
他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描绘,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和矛盾。
巴尔扎克的作品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斗争和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使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总之,巴尔扎克的典型化原则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他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典型形象,展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特征,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当时的法国社会和人类的复杂性。
巴尔扎克的作品因此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巴尔扎克心中的现实主义
浅谈巴尔扎克心中的现实主义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大多数的读者局限于他的小说创作,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思想情况,无疑他一生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他在“深刻理解现实关系上总是十分出色”,在现实主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由一些序跋和部分通信,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这方面的论述。
1.现实主义小说要具有史的品格“史”早在古希腊阶段即已成典范,但只是就“剧”而言,发展到十九世纪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的使命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再现自己的时代。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小说对生活部分地或片断地描绘,而主张一个小说家应有才能和气魄以自己的作品来组织和体现一个完整时代。
在小说再现自己时代方面,巴尔扎克又特别提出要写一个时代的风俗史,他认为一个民主的风俗习惯最有意义、最富哲理、也是最有趣味的,历史学家常常忽略对时代风俗的描写,而小说家正应该成为一个风俗和道德的历史学家,写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文化、习惯、生活环境,总之要使自己的小说具有风俗史的品格,体现一个完整时代的生活面貌。
那么,既然小说要写出一部时代的风俗史,只写几个人物显然无法实现着一重任,必须塑造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物,而各个人物又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处世态度、习惯等个性特征。
只有通过对这些不同性格的刻画,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环境的描述。
才能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风貌。
他自己的创作经历恰好也证明了这一点。
2.现实主义小说要写出事件的根源巴尔扎克将现实生活看作是艺术永远的权威,“世界上没有光凭脑子就可以想出那么多小说的人”,“根据事实、根据观察、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的出来的结论的书,都享有永恒的光荣。
”这就说明小说创作必须植根与生活。
但是巴尔扎克并不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等同,而是认为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应描写为文学的真实,同样,文学中的全部真实也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因此艺术家不应作一个可怜的生活模写者,止于抄袭生活的表面现象,而应该象科学家一样探求事物的原因。
文学创作的原则之真实性
⽂学创作的原则之真实性 美⼥艺术%D%A ⽂学创作的原则之真实性 对于⽂学创作来说,真实性原则⾄关重要。
真实是⽂学的⽣命,是⽂学的艺术魅⼒和艺术价值存在的基⽯。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学所描绘出来的艺术世界,应该是“使每个⼈看了它们,都认为是真实的”,作家“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真实。
清代⽂论家刘熙载甚⾄强调:“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作不真。
”只有具备真实性的⽂学作品,才会⽣成巨⼤的艺术吸引⼒和审美征服⼒,才会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获得精神上⼼智上的享受与教益。
因此,别林斯基指出:“⼀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以真实性、⾃然性、正确性、现实性来打动读者,使你在读它的时候,会不⾃觉地、但却深刻地相信,⾥⾯所叙述或者所表现的⼀切,真是这样发⽣,并且不可能按照另外的样⼦发⽣。
”相反,如果作家没有真正贯彻真实的原则,使⽂学作品露出了虚假的尾巴,则必然会引发读者的厌恶。
艺术真实与⽣活真实的区别是什么? ⽂学创作中强调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般来说,艺术真实是与⽣活真实相对的。
艺术真实不同于⽣活真实。
⽣活真实即社会⽣活中客观存在的实际事实,主要包括社会中实有的⼈物、事件,也包括各种⾃然景物、⾃然现象。
它是纷繁的、芜杂的,是⽣活的原⽣形态,显⽰着⽣活的原始⾯貌。
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
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活逻辑,对⽣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进⾏艺术创造的结果。
艺术真实不同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能让读者觉得现实⽣活真的就是如此。
这是因为艺术真实更为贴近⽣活的本质,更符合⽣活的逻辑和规律。
显然,艺术真实⽐⽣活真实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充分显⽰着⽣活的外在状态,⽽且揭⽰着⽣活的深层本质,表现着⼈⽣的真谛,体现着⼈类永恒的审美追求。
原本是作家创造出的艺术世界,却⽐纯客观的⼀般⽣活现象还要真实,这⾥⾯包蕴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
艺术真实是⼀种假定的真实。
巴尔扎克
现实主义回归
当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获得了重新认知后, 文学 赋予 了新的生命。 1983 年宋致新的《〈高老头〉的父 爱》一文大 胆肯定高老头的父爱有真实的基础, 是人性的表 现,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渐渐脱离了 60 年代不承 认“人性”存在的禁区, 朝着更开放的方向发展。
巴尔扎克与鲁迅
在新文学初期,鲁迅对法国作家的“享乐气息” 不以为然,“享乐气息”在巴尔扎克的艺术世 界里表现的相当充分。 这种思想倾向,与鲁迅为人生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精神相距甚远,鲁迅难以从巴尔扎克艺术世界中 是取思想滋养来构建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但 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方面他们却 有着相通之处。
巴尔扎克的译介—傅雷
在翻译介绍巴尔扎克的作品方面, 态度严肃认真, 译笔 生动流畅, 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 首 推傅雷。 建国以来, 他先后出版了《贝姨》等 13 部中长篇小说。 傅 雷给他的译文写过几篇序文, 对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 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文情并茂、生动有色。 在巴尔扎克传播与接受史上, 傅雷 用坚忍与执著为之付 出了艰辛与勤奋, 为中国文 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巴尔扎克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
巴尔扎克
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 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 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 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合为《人间喜 剧》。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 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 品。 。
巴尔扎克的译介—穆木天
穆木天对巴尔扎克的译介起于 1935 年, 最先翻译的 是 《人间喜剧》哲学研究中的短篇小说 《刽子 手》, 刊发在当年 3 月 15 日 新小说!第 1 卷第 2 期 上。 从 1936 年到 1951 年, 穆木天翻译的巴 尔扎克作品 有十三部, 除唯一短篇 耶稣基督在法兰德尔!外, 其余 的都是长篇。成就最高首推 《欧贞尼· 葛郎代》, 它 是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在中国的首译。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提出“典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作家借鉴之前的文学作品创作新作品,把它们变为“典型”,因此影响和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品质。
以古典文学为例,取得的“典型”的效果可以使以前写过的作品变得更优秀、更完美,其审美标准得到彻底地改造和实现。
在历史演进中,“典型”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把原有文学形式转变为规范化的文学,这便是现代文学概念出来的基础。
据巴尔扎克理论,文学不仅是复制和模仿,而且是经过重塑改造的原有作品,是有自己特质的。
文学作品虽然用已有文学作品为原型,但它们通过“典型”理论的作用,使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诗意的焕发新气象的新作品。
它们不仅追求审美感受和灵性愉悦,而且反映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能量。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强调文学创作以及新作品的质量,是研究和理解文学史过程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其为研究文学史和发现抽象特征,提出重要论点,确立艺术评价标准等奠定了基础。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转变,都离不开“典型”理论,它引进了许多原有文学品质及艺术精神,为人们熟悉和体会文学美学提供了可能性和路径。
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巨匠,他以刻画人物形象著称。
他的小说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形形色色,有善良的,有邪恶的,有勇敢的,有胆怯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思想和行为特点。
巴尔扎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的个性,形象鲜明,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入手,探讨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一、真实性是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巴尔扎克的人物形象非常真实,他们的性格、思想和行为都是生活中存在的。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
他们有贵族、商人、工人、小贩等等,他们的形象塑造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特征。
巴尔扎克不仅考虑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也关注了他们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和经济地位等方面。
比如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女主角欧也妮·葛朗台是一个贵族女孩,她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当时法国贵族阶层的特点。
她生活在贵族社会中,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巴尔扎克通过欧也妮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当时法国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特点。
又如在《父亲的礼物》中,男主角老高是一个贫困的老工人,他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当时法国工人阶层的特点。
他勤劳、善良、正直,但却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巴尔扎克通过老高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当时法国工人阶层的生活和境遇。
可以看出,巴尔扎克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基于真实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特征的,这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深入人心。
二、独特的人物心理描写是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巴尔扎克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真实性,还具有独特的心理描写。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动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比如在《老爷爷》中,男主角老爷爷是一个寡言少语的老人,他的内心世界很少被人了解。
但是在小说中,巴尔扎克通过对老爷爷的内心描写,让读者了解到他孤独、无助、失落的内心世界。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梁萧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
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
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
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
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
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
[1]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2]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巴尔扎克看写作中的忠实性、真实性与典型性
提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提到批判现实主义。
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
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提法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曾经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之所以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跟他对批判现实主义所遵循的文学创作原则有着精辟的理解密不可分。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等论著中,要求艺术家应忠于作家法则,辩证地处理好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法国社会的历史。
巴尔扎克的这些论断充分表达了他创作的基本原则,而读完《人间喜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巴尔扎克写作中的忠实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下面我就以《人间喜剧》为例来谈一些我的读后感。
1.忠实性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事情,作家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一个作家是否能超越自己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来从一个完全陌生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直接决定了他的创作是否忠实于历史。
而只有真正忠实于历史和事实的作品才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那些以狭隘的阶级观点来创作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拥有长久的生
命力。
像我国文革时期柳青创作的《创业史》反映公社化运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然而事实证明公社化并没有给农民改变农民窘迫的处境,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荷,所以这类赞扬性质的作品并没有尊重客观现实,因此注定在后来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被历史所淘汰,而柳青自己本打算创作《创业史》三部,也在第一部完成后发觉与事实的巨大反差而因此搁笔。
在文学长河中保留至今并且依然绽放光彩的作品无一不是忠于历史和客观现实的。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一例。
谈起巴尔扎克,他本人出生于法国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封建阶级的没落与反扑、复辟,资产阶级的兴起与成功,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发家的历史和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同情并没有蒙昧了巴尔扎克的眼睛,他始终以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叙述着这一切,像《人间喜剧》中他无情地描写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并且尖锐地嘲笑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贵族男女,指出这些人不配有好命运,其中《高老头》中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中,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尽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谁也没来,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无情嘲讽,高老头倾尽一生的心血悉心爱护他的俩个女儿,到头来却换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亲情在资产阶级关系中一钱不值,唯有金钱才可以买到所谓的“亲情”。
巴尔扎克的父亲是个农民,为人善变,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巧妙钻营,当上了图尔师的军需官,最后混迹银行界,家庭逐渐兴旺起来。
1797年年近50岁的老巴尔扎克娶了年方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这就是巴尔扎克的母亲--萨朗比埃。
这样一个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那《人间喜剧》必然是一部赞扬吹捧资产阶级革命的作品,然而巴尔扎克超越了自己从小的环境氛围,真切关注下层人民的苦难,对资产阶级的弱点和贪婪本性毫不掩饰地加以揭露,这本身就是对历史、对客观的尊重与忠实。
由此可见,《人间喜剧》是完完全全地忠实于法国历史。
2.真实性
看完《人间喜剧》,印象最深的是巴尔扎克对于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腻。
特别是在《欧也妮葛朗台》这一文中,像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小说中巴尔扎克为了充分展现葛朗台虚伪与贪婪的个性,还细致描写了他在太太晕过去之后的一段话。
“呕,孩子,咱们别为了一口箱子生气啦。
拿去吧!——拿侬,你去请裴日冷先生。
——得啦,太太,没有事啦,咱们讲和啦。
——不是吗,小乖乖?不吃干面包了,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吧……啊!她眼睛睁开了。
……嗳嗳,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得啦!哎,你瞧我拥抱欧也妮了。
她爱她的堂兄弟,她要嫁给他就嫁给她吧,让她把小箱子藏起来吧。
可是你得长命百岁的活下去啊,可怜的太太。
嗳嗳,你身子动一下给我看哪!告诉你,圣礼节你可以拿出最体面的祭桌,索漠从来没有过的祭桌。
”这段话中,葛朗台分别安抚了三颗受惊的心灵——欧也妮、拿侬、太太。
虽然对象是不同,可是始终没有离开那个装首饰的箱子,这一段语言的细致刻画充分展现了葛朗台一个露骨的吝啬鬼,虚伪的守财奴,面目多变的阴谋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还善于捕捉生动的人物动作细节,让葛朗台进行充分、淋漓尽致的表演,从而揭露出极其贪婪、极其吝啬的性格特点。
小说在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一“纵”一“扑”强烈地辐射着葛朗台对金子的专注、贪婪,反映出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描写就鲜明地塑造出一个胸中城府极深,而且狡诈善谋、面目多变的阴谋家的形象。
这些细腻而真实的细节描写,从细微处着手,通过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刻画,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而从这一系列不同人物的细节中,又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可以说,巴尔扎克的细节描写是《人间喜剧》中的一大特色,每当提到某个小说中的人物,总会让人浮想出一个个生动的细节。
3.典型性
《人间喜剧》是整个法国社会的缩影,这么庞大的内容巴尔扎克是怎么样表现的呢?为此,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正是这些栩栩如生的典型浓缩了庞大的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像《高老头》中的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而这所公寓中更是穷尽了整个下层社会的悲欢离合,可谓是一个典型环境,而里面寄居的各种人物更是社会各个阶级的代表,如人间撒旦伏脱冷的人物形象。
伏脱冷是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刻画得极其成功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艾岷曾说,“他是人间的撒旦,既邪恶又合理。
”他是深受那个社会毒害的代表,但是他没有向那个不公平的社会妥协,在他眼里,只有利益,而他对社会也总是千方百计谋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即使手段卑鄙与猥琐。
他给年轻的拉斯蒂涅的前途做分析时他毫无遮掩地揭示这个社会的本质,“人人生就是这样,跟厨房一样腥臭。
要想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行,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道德仅此而已”。
与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地讲出的那番道理相比他的赤裸裸的语言更透彻的纰漏了社会的真相。
读完作品后他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的语言他的形象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认为,伏脱冷的故事使我更清晰的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使我认识到了那个时代所遵循的生存法则,那是个不公平的游戏圈,善良占不了丝毫便宜,邪恶统治和占有了一切,这所有的都能通过伏脱冷这个人物反映出来,所以我认为伏脱冷是个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人物。
《人间喜剧》中这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很多,像代表资产阶级的葛朗台,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
《人间喜剧》是整个法国社会的缩影,是巴尔扎克写出的真实的历史,其创作坚持的忠实性、真实性与典型性是他成功的必备原因。
这些写作原则值得我们去借鉴,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所必须遵守的。
超越自身阶级、政治、出身等等的局限,站在一个更为客观的位置
真实地书写历史,这样的作品才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作品,才能在艺术长廊中留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