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小通草
杜仲
厚朴
地骨皮
五加皮
香加皮
白鲜皮
牡丹皮
海桐皮
合欢皮
金银花
山银花
玫瑰花
月季花
枳实与青皮
补骨脂
女贞子
山茱萸
吴茱萸
砂仁
益智仁
车前子与菟丝子
地肤子与蛇床子
紫苏子与白芥子
杏仁
桃仁
鱼腥草与金钱草
马齿苋与大青叶
萹蓄与瞿麦
益母草与泽兰
大蓟与小蓟
田基黄
香薷
荆芥
石膏
滑石
龙骨与天竺黄
赤石脂
珍珠母与石决明
乳香
没药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蜈蚣
天然牛黄
犀角
犀角鱼子纹
冬虫夏草
常用易混淆中药饮片经验鉴别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甘草
板蓝根与党参
当归
独活
牛膝
川牛膝
白芍
赤芍
山药
天花粉
无硫山药
白芷
防己
北沙参
桔梗
干姜与片姜黄
徐长卿
细辛茯苓粉葛根制黄精熟地玄参与地黄
山豆根
北豆根
木通
川木通
制天南星与熟附子
醋三棱与醋莪术
浙贝母与重楼
重楼药材
红藤
鸡血藤
通草
6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鉴别
6对易混淆的常用中药材鉴别李有才1,靳 毅2(1.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长春市南关区医院,吉林长春130041)关键词:中药材鉴别;佛手;佛手瓜;桔梗;南沙参中图分类号:R2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99(2003)08-0044-01作者简介:李有才(1959~ ),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中药材鉴定。
1 佛手与佛手瓜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本品呈类园形或卵园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10cm,宽3~7cm,厚012~014cm 。
顶端稍宽,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
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皱纹及油点。
果肉浅黄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及点状维管束。
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
气香,味微甜后苦。
佛手瓜为葫芦科植物佛手瓜的干燥果实。
本品呈长园形薄片,常皱缩卷曲。
上半部稍宽,有时顶端残裂为两瓣,不呈指状分枝,外表面类白色,散有点状维管束,中央具明显的中脉,上半部有大型的子房室,内有一枚特大种子残片。
质硬脆,粉性,气微甘。
2 桔梗与南沙参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本品呈白色或淡黄白色,表面上部有横纹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断面不平坦,不易折断,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白色,习称/金心玉兰0,体稍重,质脆,性微温,味微甜而后苦。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等同属植物的根。
本品呈黄白色或淡棕黄色,表面凹陷处有残留粗皮,上部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
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无臭,味微甘。
3 鸡内金与鸭内金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012c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鸭内金为鸭科动物鸭的干燥砂囊内壁。
本品呈碟片状,较鸡内金大,厚约013cm 。
表面黑绿色或紫黑色,皱纹少,质硬,断面角质样,基本无光泽。
易混中药材鉴别
易混中药材鉴别一、易混中药材鉴别歌诀月季花与玫瑰花:前者花形为圆球,色泽粉红或紫红,花托呈长形。
后者花形略似球,多呈紫红色,花托为球形。
女贞子与鸭蛋子:前者卵圆,色呈灰黑有皱纹,单仁多数双仁少。
后者核果卵圆形,表面黄棕或黑褐,两头稍尖壳脆硬,内有种仁仅一枚。
赤小豆与相思豆:前者长圆稍扁形,种皮暗紫平滑亮,种皮质坚不易碎,脐中凹陷一纵沟。
后者状为卵圆形,一头黑亮余均红,黑处中间白脐点。
韭菜子与葱子:前者灰黑半卵形,上面凸起下面平,内有白仁韭菜味。
后者色黑三角形,上凸纵棱下略平,内仁甘辛葱味浓。
北沙参与南沙参:前者根茎圆柱形,表面黄白纵纹生,断面黄质坚而脆。
后者圆柱或圆锥,淡黄白色横纹生,质地轻松易折断,断面黄白味微甘。
淡竹叶与苦竹叶:前者叶片纵向卷,叶梢边缘生白毛,叶面绿色或淡绿,叶脉平行气味淡。
后者叶面茸毛生,边缘一侧细齿形。
天花粉与山药:前者块根圆柱形,表面黄棕或淡黄,横面白色呈粉性,放射花状明显见。
后者块根略弯形,断面白色呈颗状,且无木质纤维状。
粉防己与广防己:前者别名汉防己,其根圆柱弯曲形,细纵皱纹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多,轮纹稀疏有苦味。
后者根形与前同,多皱沟无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少。
元明粉与滑石粉:前者为芒硝风化成,白粉无臭味苦咸,吸湿易于水中溶。
后者手捻滑腻感,无臭无味水不溶。
二、实例:识别真假紫草紫草又名紫丹、地血,为紫草科植物硬紫草的根,多生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每年四、五月份或九、十月间挖根采集,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药。
此药在采集加工时不可水洗,以防退色。
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血衄血、尿血、血痢、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
市场上有以蔷薇科植物委陵菜(俗称北紫草)冒充硬紫草,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硬紫草:外观呈扭曲的圆柱形或呈纺锤形,长约7~15厘米,直径约0.7~2厘米,根头部具茎残基,常有侧根。
这11种中药最易与伪品混淆,千万别弄错了!
这11种中药最易与伪品混淆,千万别弄错了!1、玫瑰花【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花蕾。
【混淆品】同科植物月季花。
【鉴别】玫瑰花---花梗上具毛茸,花柱头略高出花托口,远低于雄蕊月季花---花梗上无毛茸,花柱头远高出花托口,长于雄蕊-玫瑰花伪品-月季花2、谷精草谷精草和夏枯草及蒲黄应为带总花梗的花序,常见为全草。
蒲黄应为花粉,常见夹带花丝及花药囊碎片(草蒲黄)谷精草谷精草全草3、密蒙花【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花蕾及其花序。
【混淆品】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及其花序。
【鉴别】花序多呈不规则圆锥状排列;全体密被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短茸毛;单朵花有花萼与花冠之分,花冠钟状,雄蕊4枚,一轮排列…………密蒙花花序多呈半球形;全体密被黄白色绢丝状柔毛;单朵花无花萼与花冠之分,花萼管状,花冠退化,雄蕊8枚,二轮排列…………结香密蒙花伪品-结香4、瓜蒌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种子。
【混淆品】同科植物长萼瓜蒌的种子。
【鉴别】呈类长方形,环圈近中部,边缘较厚而饱满…………长萼瓜蒌呈扁圆形或长圆形,环圈近边缘,边缘较厚而饱满…………瓜蒌瓜蒌子双边栝楼混淆品-长萼栝楼混淆品-长萼栝楼湖北栝楼5、巨胜子【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续断的果实。
【混淆品】川续断科植物毛川续断的果实。
【鉴别】较粗,长5~7mm,顶端具明显突出的喙状4裂,柱头突出不明显…………巨胜子较小,长4~5mm,喙状突出不明显,柱头突出明显…………毛川续断巨胜子伪品-毛川续断6、花椒应为果皮,常见带较多的种子(椒目)。
木通介绍1、木通:为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或三叶木通的藤茎。
2、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
3、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藤茎。
4、通草:大通草和小通草7、小通草【来源】本品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茎髓。
【鉴别】1.表面有浅纵条纹,水浸后无粘滑感…………青荚叶a.表面无浅纵条纹。
130种常用中药伪品和混淆品目录
莱菔子与伪劣品
正品
胖大海
桃仁
莱菔子
习用品
杏仁
伪品
圆粒萍婆种子
油菜子、苘麻子、冬葵子、急性子
劣品
虫蛀品
掺花生米碎片和药渣
61
菟丝子与伪劣品
62
女贞子与伪劣品
63
山茱萸与伪劣品
正品
菟丝子
女贞子
山茱萸
习用品
大菟丝子、苏子
伪品
石荠苎果实、莱菔子、白芥子
水蜡树果实、小叶女贞果实
滇刺枣果皮
劣品
果核含量超标
64
劣品
提取过的人参
硫磺熏蒸过人参、拼接人参和工艺参
硫磺熏蒸过天麻
霉变天麻
虫蛀、变色品
4
大黄与伪劣品
5
黄芪与伪劣品
6
巴戟天与伪劣品
正品
川大黄、北大黄(唐古特、掌叶)
绵黄芪(药材及不同规格饮片、压片)
巴戟天
伪品
土大黄(酸膜属、大黄属波叶组,河套大黄等)
圆叶锦葵根、紫苜蓿根、兰花棘豆根、
棉花根、锦鸡儿根
羊角藤、铁箍散、虎刺、白木通
川牛膝与伪劣品
90
茯苓与伪பைடு நூலகம்品
正品
天仙子
川牛膝
茯苓片、个、丁、皮
习用品
怀牛膝、土牛膝
伪品
水蓑衣种子
面粉仿制品
劣品
91
败酱草与伪劣品
92
雷丸与伪劣品
93
猪苓与伪劣品
正品
败酱草
雷丸
猪苓
习用品
苏败酱
北败酱
伪品
苦苣菜、苦菜、中华苦荬菜等
大风子、吕宋果
掺重粉、掺荆三棱
10种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考试
10种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考试
以下是10种易混淆中药材的鉴别要点:
玫瑰花与月季花:玫瑰花以行气活血、疏理肝郁而擅长,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胸闷胁胀、胃脘疼痛等症;月季花长于活血调经,主治肝郁不舒、经脉阻滞、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人参与西洋参:人参的“芦头”、“芦碗”、“珍珠点”、“艼”等特征明显;西洋参的质地较轻,表面横纹细密。
鹿茸与鹿角:鹿茸为雄鹿的嫩角,有茸毛、血液;鹿角为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无茸毛,无血液。
秦艽与龙胆:秦艽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上端残留茎基或茎痕,下端渐细如根;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有突起的细根痕。
当归与独活:当归为较粗壮的圆柱形根,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独活为较细长的圆柱形根,下部有多个细长的根茎。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有纵纹。
川贝母与平贝母:川贝母表面为类白色或浅黄色,质坚实而致密;平贝母表面为白色或黄白色,质松脆。
天花粉与葛根:天花粉为长圆柱形或连珠状不规则块片,颜色多为黄白色;葛根呈圆柱形,具纵纹。
前胡与柴胡:前胡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柴胡表面淡棕色至深棕色,具纵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桑螵蛸与海螵蛸: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云连的根茎--云连【性状鉴别】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个货呈类球形,有的稍微偏斜,较水半夏偏于球形,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
较为光滑。
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稍重于半夏。
商陆与人参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其饮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横切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纹,质硬,不易断,味甘淡,久嚼麻舌。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顶端根茎习称芦头,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
断面形成层环处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甘。
何首乌与红药子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个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形成层环明显。
红药子呈不规则团块状,紫褐色至深红色,较何首乌色深,断面皮部无“云锦状花纹”,髓部有异常维管束。
关木通与川木通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表面灰黄或浅棕黄色,有残余栓皮,横切面皮部窄色浅,木部有整齐的导管小孔与类白色射线交叉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表面残余皮部易撕裂,皮部黄棕色。
较关木通深,木部导管孔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中心有类白色或黄棕色的髓,有时为空腔。
秦艽和龙胆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 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的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片、长圆形、厚约1 mm,边缘有明显纵沟或凹凸纹。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
86・二、天廓伪品1.马铃薯马铃薯来源于茄科植物马铃暮的干燥块茎。
性状呈椭圆形,略扁,长4~lOem.直径2--5cm。
经去皮加工后形状较似天麻.有的顶端有茎基痕.基部无圆形疤痕.表面亦无点状环纹,千透后有细裂缝。
表面灰黄或棕色,略光滑,可见网状裂纹和横向皱纹,无须根痕。
嚼之柑赋而不脆,不粘牙。
断面浅灰棕色,角质样,无臭,味淡。
2.大丽萄太丽菊为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干燥块根。
性状呈长纺锤形,稍弯曲.有的压扁或切成两瓣.长6-lOem,直径3~4.5era,表面灰白色,有纵沟纹,顶端及尾部星纤维状,质硬,断面类白色,角质样,徽臭,味淡,内皮层外侧有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黄色沉淀生成。
3.紫菜莉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菜莉的干燥根。
形状呈长圆锥形,稍弯曲,多已压扁,长6~12cm.直径1.5-4cm,表面灰白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和支根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状.可见点状维管束,呈同心环状排列.无臭、昧淡、有刺喉感。
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4.商陆商际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经加工伪充天麻,多呈纺锤形,压扁状,顶端常有基茎残留,或两端均为切面痕,外表有支根痕,断面可见同心环状层纹。
昧淡,麻舌。
其伪品多数煮或燕后加工成天麻形状.需注意鉴别。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罗梓河翁舜章中药是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药物。
其品种或药用部位不同,则其功能主治不同.故不可混用,必须认真加以鉴别。
近年来,我舸在工作中经常遇见一些外形相似的中药材相互混用。
现将18组易混淆品种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1.广防己与粉防己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呈圆柱形,质坚而韧,断面灰黄色.有明显的车轮纹,横切面韧皮部含草酸钙簇晶;而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已的根.呈不规则圆柱形,两端稍细,中间肥满,弯曲,形似猪大肠。
常用易混淆中药区别表
生姜干姜高良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相同点同出一物,均味辛而能温中散寒,治中寒诸症。
均辛热归脾、胃经。
功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
区别生姜为当年之鲜根茎。
性微温而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症;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
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能解鱼蟹及生半夏、生胆南星之毒干姜则为往年之干根茎,性热而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脫及痰饮咳喘。
干姜长于温脾阳,高良姜长于散胃寒;干姜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亡阳欲脫与寒饮咳喘,而高良姜则不能。
*其他*1.姜皮、生姜衣:味辛;性凉,行水消肿; 2.生姜汁: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
3.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4.煨姜:辛,温。
和中止呕。
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生姜、干姜、高良姜的区别川贝与浙贝川贝浙贝性味甘,苦,微寒。
归肺、心经。
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相同点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痰多咳嗽、瘰(luo)疬疮痈等症。
区别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浙贝母偏于苦泻,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沙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牛蒡子与牛大力牛蒡子牛大力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十七组易混中药的识别
粉粘附手指上,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天花 粉切断面有黄色筋脉点 ( 导管与纤维) ,质坚硬,摸之不粘 手,昧微苦。 4 .黄芪与苦参 :黄芪断面纤 维性强 ,并显 粉性 ,皮部黄 白色 , 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 老根中心枯朽状, 黑褐色或呈空洞。 苦参切断面淡黄色 ,粗纤维性 ,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 ,质地坚硬 ,不
易折断 。
棕褐色或 黑褐色 , 光滑而有光泽 , 断面不整齐有细孔,昧涩苦 。 芦荟: 呈 不规则 团块或破碎 的颗粒 ,棕褐色或黑绿色 ,质松易碎 ,断面似玻 璃而有层纹 ,有特异臭气 ,昧极苦 。 l 2 .肉苁蓉片与锁 阳片 :肉苁蓉 片:棕褐色 ,有淡棕色 点状维管 束 ,排列成波状环纹 ,体重 ,质硬 ,微有柔性 ,不易折断。味甜 ,微 苦 。锁 阳片:浅棕色或棕褐色 ,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 ,昧甘而涩 。 1 3 .汉防已与木防 已:汉防 已:质坚体重 ,粉性大,断面类 白色 , 平坦细腻。木 防已:质轻如木通,断面淡黄 白 色。 1 4 .黄精 与玉竹 :黄精 :呈不规 则扁 圆柱形 ,上端膨大,状如鸡 头,环节明显,并有 圆状茎痕,味微甜,性粘,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玉竹:呈弯曲扁 圆形,有明显节,节上有 点状须根痕 ,味甜,质硬而
排 列,中心有髓。 7 .杏仁 与桃仁 :杏仁 扁心脏形 ,顶 端尖 ,基部钝 圆,肥厚左右
l 5 .白 前与白 薇:白 前 :柳叶 白前根茎 呈细长 圆柱形 ,顶端有地 上茎残基,节 明显,节上丛生细须根卷曲成团,质脆 ,断面中空,习 称:“ 鹅管白前” 。其花 叶白前根茎 短小或 略呈块状 ,毛须软粗,囊 面 灰绿色 或灰黄色 ,节 间长 1 — 2厘米 ,质较硬 。白薇:略呈马尾状 , 多弯 曲、根茎短 粗、有结节 、上面 有圆形 的茎痕 ,下面簇生多数 细长 的根,表面棕黄 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黄 白色、木部黄 色 ,有木心。 1 6 .金钱 白花蛇 与蕲蛇:金钱 白花蛇:呈圆盘状 ,头在蛇盘的中 央而梢翘起,尾细,常纳于 口中,背面黑色或灰黑色 ,有多数 白色花 纹 ,有一条显著突起 的背棱,鳞片细密,有光泽 ,膝部黄 白色,鳞 片 梢大,气微腥,昧微咸 。蕲蛇 :本品卷呈圆盘状,头在 中间稍 向上 , 呈三角形 而扁 平,吻端 向上 ,可称 “ 翘鼻 头” ,背部两侧 各有黑褐色 与浅棕色组成的 “ 八 ”形斑纹 2 4 个 ,其 “ 八”形 的顶端在背中线上 相接 ,可称 “ 方胜纹 ” ,气腥 ,味微咸 。 1 7 .龙胆草与小秦艽 :龙胆草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 ,表面暗灰棕 色或深棕色 ,上端有茎痕或残 留茎基 ,周 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根 , 根 圆柱形略扭 曲,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 ,上部多有明显的横皱纹 ,下 部较细 ,有纵皱纹及支根痕 ,质脆 ,易折断 ,断面略平 坦,中心有数 个筋脉 点,气微昧甚苦 。小秦艽 :略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棕黄 色 ,主根通常一个,下部多分枝 ,残存茎基有纤维状叶鞘 ,断面黄 白
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名单
一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名单序号品种名易混品种名川木香木香木通川木通五加皮香加皮山麦冬麦冬白附子附子黄柏关黄柏五味子南五味子王不留行广东王不留行10石斛有瓜石斛11金银花山银花12化橘红橘红13葛根粉葛14半夏水半夏15板蓝根南板蓝根16败酱草二罂粟壳和28种毒性中药品种名单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草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枝蒿红生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一、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名单
序号
品种名
易混品种名
1
川木香
木香
2
浙贝
川贝母
3
木通
川木通
4
五加皮
香加皮
5
山麦冬
麦冬
6
白附子
附子
7
黄柏
关黄柏
8
五味子
南五味子
9
王不留行
广东王不留行
10
石斛
有瓜石斛
11
金银花
山银花
12
化橘红
橘红
13
葛根
粉葛
14
半夏
水半夏
草
苏败酱
二、罂粟壳和28种毒性中药品种名单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3 . 1
独 活与羌活
独活祛风胜 湿 ,散寒止痛 ,主 治腰 以
干燥成熟果 肉 ,气微 ,味酸、涩 , 性 微温 ,补益肝 肾,涩精 固脱 。吴茱 萸为芸香 科植物 吴茱 萸 或疏毛吴茱 萸 的干燥近 成熟果实 ,气辛 ,味苦 ,性热 ,有小毒 , 散寒 止痛 ,温 中止
柱状 , 有盘节 ;有的顶端带有残茎 ,细圆柱 形 , 断面 中空 ;
根 茎 节 处 周 围 生 多 数 根 ;根 呈 细 长 圆 柱 形 , 表 面 淡 黄 白 色
作者单位:3 1 1 2 0 0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 通信 作者:马 平 , E ma i l : 3 9 2 0 4 4 0 4 9 @q q . c o m
中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马 平 彭 莉 洪 国芬
中药材 由于药名相 似 ,外形 、功 效相近 或同种 药物炮
制 方 法 不 同 ,在 中药 处 方 及 调 剂 过 程 中容 易 发 生 混 淆 ,影 响 临 床 疗 效 和 用 药 安 全 。现 将 工 作 中遇 到 的 易 出 现 药 品 混
4 0
半夏为 清半 夏用鲜竹 沥淋洒 拌匀 ,待竹沥 被吸尽 后晒 干 ;
长于 清热 化痰止 咳 。 4 . 2 生 南 星 、制 南 星 、胆 南 星 生 南 星 是 天 南 星 科 多 年 生
( 下转 4 3页 )
呕 ,助 阳 止 泻 。
下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 湿痹 , 项强筋急 ,善治上半 身疼
常见中药材真伪对照图
常见中药材真伪对照图一、吴茱萸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常见伪品:臭辣子、开花吴茱萸。
二、沉香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非正品:劣沉香(白木香不含树脂的木材)、用它种木材加工伪制品。
三、苍耳子苍耳子: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伪品:蒙古苍耳(又称东北苍耳)四、大黄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伪品:华北大黄、土大黄五、防己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常见混淆品:广防己、木防己。
常见伪品:小果微花藤、瘤枝微花藤六、佛手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干燥成熟果实。
常见伪品:佛手瓜(葫芦科植物佛手瓜的果实)七、菟丝子菟丝子: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见伪品:大菟丝子、千穗谷、人工伪制品八、乌梢蛇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
常见伪品:赤链蛇、灰鼠蛇九、牛蒡子牛蒡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常见伪品:水飞蓟、大鳍蓟十、谷精草谷精草: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常见非正品:谷精珠(谷精草科华南谷精草或毛谷精草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十一、皂角刺皂角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
常见伪品:野皂角刺、日本皂角刺十二、玫瑰花玫瑰花: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
伪品:蔷薇花(蔷薇科植物蔷薇的花蕾);混淆品:月季花十三、龙眼肉龙眼肉: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常见伪品:荔枝肉(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肉质假种皮)十四、肉桂十五、元胡延胡索(元胡):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常见伪品:薯蓣珠芽(俗称山药豆)十六、桂枝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常见伪品:苹果枝或者其他树枝十七、淡竹叶淡竹叶: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混淆品:苦竹叶(禾本科植物苦竹)伪品:芦苇叶十八、冬虫夏草、鳖甲、栀子、西红花等。
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的甄别
表 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比较 【 %) 例( ]
等副反应 。 上所述 , 综 中药 外 洗 具 有 效 果 好 、 全 性 好 的特 点 , 安 值
得推广 。 参考 文 献 :
[] 1赵 辨 .临床皮肤病 学【 .第 3版 .南京: M]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辨 .湿疹 面 积 及 严 重 度 指数 评 分 法 [] J.中华 皮 肤 科 杂 志 ,0 4 20 ,
中目茜
Chi a Pha ma e 虎 口 n r cu
・
传统医药 ・
T dt n lm e ii e r io a dcn a i
黄 棕 色 点 状 树 脂 道 ; 特 异 香 气 。 人 参 切 面 有 白色 结 晶 物 , 部 具 猫 木 有 明 显 的 导 管孔 , 部 呈 海 绵 状 。 髓
神益智之功效 , 主治体 虚欲脱 、 肢冷脉微 、 脾虚食少 、 虚久 咳 、 肺 津
伤 口咳、 热消渴 、 血 亏虚 、 病虚赢 、 悸失眠 、 内 气 久 惊 阳痿 宫 冷 。 猫 人 参 为 猴 猕 桃 科 植 物 对 萼 猴 猕 桃 At iavl t D n 、 籽 猴 cnd a aa u n 大 i i v 猕 桃 A t i am c s raC F Lag的 干燥 根 及 粗 茎 , 解 毒 消 cnd ar p m . . in i i oe 具 肿 、 湿之 功 效 , 深部 脓肿 、 炎 、 湿痹 痛 、 疡 肿痛 9 祛风 主治 骨髓 风 疮 】。 鉴 别 要点 : 参 横 切 面 呈淡 黄 白色 , 成 层 环 棕 黄 色 , 部 具 人 形 皮
JD 2
[ 】陈红 根 , 东 .中 药 治 疗慢 性 湿 疹 7 7 肖 2例 疗 效 观察 [] 国 社 区 医 J.中
常见中药饮片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常见中药饮片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从事中药工作多年来,笔者发现不少中药药材混有难以区别的伪品,可能来源于正品的同科属或不同科属,但是功效确有很大的差异,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高效,现总结如下。
1 半夏1.1 正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 块茎。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半夏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1.2 伪品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 (Lodd. )Blnme 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 川贝母(松贝)2.1 正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鳞茎的切片。
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型, 匀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 1-2 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 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等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9—15g。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9—15g。外用适量。
性 味
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苦;辛;微寒。归肺、肝经。
生地与熟地
生 地 黄
熟 地
来 源
及
分 类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茎。
鲜者名鲜地黄,其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效佳,热甚伤津者多用;干者名干地黄,其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长于滋阴,阴虚血热、骨蒸潮热多用。
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性味
味辛;苦;寒。归肺;胃经。
甘,平。归肺、肾经
用法
3—9g。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减。
常用量30~60克
注意
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商品中的苦味牛大力,又叫大力牛,是同属植物绿花崖豆藤的圆锥状根。它的根味苦,不呈连珠状,主要产地在广东东部。其功相似。
草决明与石决明
决 明 子
石 决 明
来源
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草决明。
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或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等的贝壳。
功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性味
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咸、寒。归肝经
用法
9~15g
常用量15~30g
黄芩、黄连与黄柏
黄 芩
黄 连
黄 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区别
生姜为当年之鲜根茎。性微温而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症;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能解鱼蟹及生半夏、生胆南星之毒
干姜则为往年之干根茎,性热而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脫及痰饮咳喘。
3—9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本品具有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之长。功善退虚热,清疳热,略兼益阴,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积发热。
3—9g。
菊花与野菊花
菊 花
野 菊 花
来 源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黄者名黄菊花,白者为白菊花。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豪菊、滁菊、贡菊、杭菊。均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少梗者为佳。
玄参科植物地黄干燥根的炮制加工品。
性 味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用 法
9—30g。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用。
9—30g。其能膩膈碍胃,故脾胃不健者服之宜慎。宜与健脾胃药如砂仁、陈皮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
生姜、干姜、高良姜的区别
川贝与浙贝
川 贝
浙 贝
性味
甘,苦,微寒。归肺、心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相同点
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痰多咳嗽、瘰(luo)疬疮痈等症。
区别
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浙贝母偏于苦泻,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中药材基地网整理)
2013-7-23 12:18:11
生 姜
干 姜
高 良 姜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相同点
同出一物,均味辛而能温中散寒,治中寒诸症。
均辛热归脾、胃经。功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 味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退虚热,清疳热。
特 点
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举阳气,即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主治少阳寒热、感冒发热、肝郁胁痛或月经不调、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疟(nue)疾寒热。
大 青 叶
板 蓝 根
青 黛
来 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 味
苦,大寒。归心、肺、胃经。
苦,寒。归心、胃经。
咸,寒。归肝、肺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用 量
9—15g。
9—15g。
1.5—3g。
相同点
来源相近,均性寒,功善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温病高热、温毒发斑、丹毒、痄腮、喉痹等。
区 别
1.大青叶大寒,苦,善凉血而消斑,温毒发斑最宜;又治口舌生疮等。
2.板蓝根苦泄性寒,善解毒散结利咽,大头瘟及痄腮最宜。
3.青黛咸寒,亦善凉血而消斑,除温毒发斑宜用外,又善治血热吐血、衄血;还能凉肝定惊,治肝火犯肺之咳痰带血,小儿惊风、热疳;外用能收湿敛疮,治湿疹、湿疮等。
干姜长于温脾阳,高良姜长于散胃寒;
干姜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亡阳欲脫与寒饮咳喘,而高良姜则不能。
*其他*
1.姜皮、生姜衣:味辛;性凉, 行水消肿 ;2.生姜汁: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3.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4.煨姜:辛,温。和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
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
黄柏归肾、膀胱、大肠经。
黄柏善清下焦热
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柴胡与银柴胡
柴 胡
银 柴 胡
来 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用法
3~9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可用酒炒,止血多炒炭用。
2~9g
3~9g,清热燥湿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相同点
均苦寒,而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
区别
黄芩归肺、胆、胃、大肠经。
黄芩善清上焦热,
来源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沙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牛蒡子与牛大力
牛 蒡 子
牛 大 力
来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