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概论

合集下载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第二节 病 因 学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概念
能引起某种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 的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因素,决定了疾病特 异性,没有病因就不能发生相应的疾病。
(二)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最常见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机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创伤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血压↓ 休克
组织缺氧
抗损伤
损伤
心率↑
心缩↑
心输出量↑
反射性血管收缩
长时间
微循环障碍 回心血量↓
(减少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加重全身缺氧
血压回升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循环血量增加
输血、输氧
健康机体 血压回升
创伤 大量失血 血压降低
组织缺氧
(1)脑死亡的主要指征:
1)自主呼吸停止 首要指征 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 3)瞳孔放大或固定 4)脑干反射消失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管灌流停止
(2)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1)脑死亡的确定,意味着法律上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 2)脑死亡者脑以外器官可以成为器官移植材料
脊 髓 灰 质 炎 遗 留 病 理 状 态
三、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界乎健 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第三状 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等 的称谓。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 2、休息不足 3、压力太大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亚健康表现形式: 躯体: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适应:人际交往

第一节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概论

疾病的转归
04
3、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
(3)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从大脑皮层开始, 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各重要的器官的代谢活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从而导致真正死亡。
1、下列关于疾病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B.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C.经济价值降低是畜禽患病的标志之一。D.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 E.按疾病发生的经过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2、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 ) A.潜伏期 B.前驱期 C.明显期 D.转归期 E.死亡期 3、指有时疾病过程中,可见症状加重称为( ) A.骤退 B.渐退 C.恶化 D.再发 E.并发 4、脑血栓造成的偏瘫属于( ) A.完全痊愈 B.不完全痊愈 C.慢性迁延不愈 D.蔓延扩散 E.并发症 5、下列对死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亡一般分为二个阶段,即生物学死亡期和临床死亡期B.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 消失是生物学死亡的标志。C.生物学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 D.临床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E.生物学死亡期出现可逆的变化, 不是真正的死亡
疾病概念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 而引起的。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过程。
经济价值降低是畜禽患病的标志之一。
“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防疫方针
疾病的分类
02
(2)寄生虫病
1、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
(1)传染病
(3)普通病(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的分类
02
2、按疾病的经过分类 (1)急性病:由数小时到两三周,症状急剧而明显。 例如炭疽、农药中毒。 (2)慢性病:由一两个月到数年,症状一般不大明显,体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1疾病概论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1疾病概论

模块一病理基础项目一疾病概论任务一疾病概念知识点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知识点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致病因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损伤和抗损伤。

3.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全身反应。

4.生产能力降低是疾病的标志。

如产奶量、产仔数、产肉量等下降。

任务二疾病发生与经过知识点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疾病发生的外因(外界致病因素)1.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

2.营养因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或过量(中毒)。

3.化学性致病因素:如农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等。

4.物理性致病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辐射等。

5.机械性致病因素:如跌打、坠落、电击等可引起外伤。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内部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机体的防御能力、机体应激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对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和机体抵抗力的降低。

三、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外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动物体的内部因素(内因)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据。

知识点二: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分为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转归期2.疾病的结局:(1)完全康复:即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损伤完全恢复,病理过程全部消失。

(2)不完全康复:主要症状消失,致病作用停止,但在形态结构上还留有持久的病理状态,在机能上还有一定障碍。

(3)死亡: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抑制;生物学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已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

3.健康与疾病: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并能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健康。

第一章病理

第一章病理

第一节疾病概论1 下列关于疾病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B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C 经济价值降低是畜禽患病的标志之一D 按疾病发生的经过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E 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过程2 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A 潜伏期B 前驱期C 明显期D 转归期E 死亡期3 指有时疾病过程中,可见症状加重成为【】A 骤退B 渐退C 恶化D 再发E 并发4 脑血栓造成的偏瘫属于【】A 完全痊愈B 不完全痊愈C 慢性迁延不愈D 蔓延扩散E 并发症5 下列对死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死亡一般分为二个阶段,生物学死亡期和临床死亡期B 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消失是生物学死亡的标志C 生物学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D 临床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E 生物学死亡期出现可逆的变化,不是真正的死亡6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因素属于【】A 生物学致病因素B 物理性致病因素C 化学性致病因素D 机械性致病因素E 饲养管理不当7 下列致病因素,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的是【】A 高温B 细菌感染C 病毒感染D 农药中毒E 通风不良8 辐射、高温因素属于【】A 生物性致病因素B 物理性致病因素C 化学性致病因素D 机械性致病因素E 饲养管理不当9 下列因素中,属于物理性致病因素的是【】A 病毒B 辐射C 农药D 细菌E 寄生虫10 对疾病发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疾病发生的内因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感受性和防御能力(即抵抗力)B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对致病因素具有易感性和机体的抵抗力的降低C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D 外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E 内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节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1 下列病理变化不属于局部血液障碍的是【】A 充血B 出血C 黄疸D 血栓形成E 梗死2 当牛、羊瘤胃臌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放水速度过快可引起腹部A 生理性充血B 代偿性充血C 减压后充血D 静脉性充血E 炎性充血3 凡局部组织器官小动脉扩张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A 充血B 淤血C 梗死D 坏死E 出血4 下面对动脉性充血病理性描述不正确的是【】A 组织器官表现体积增大B 局部组织颜色鲜红C 使局部温度增高D 充血的组织代谢增强E 静脉血中氧和血红蛋白增多5 临床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常采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是为了使局部发生【】A 充血B 淤血C 梗死D 坏死E 出血6 淤血器官的颜色是【】A 暗红B 鲜红C 黑红D 灰黄E 褐色7 皮肤淤血时呈【】色,称为发绀A 鲜红B 蓝紫C 黑红D 灰黄E 褐色8 慢性淤血不会引起【】A 淤血性的水肿B 组织细胞缺氧C 组织细胞变性D 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E 组织细胞的坏死9 局部病变的特征为颜色暗红和温度降低、机能减退,与以下病变相关的是【】A 动脉性充血B 静脉血充血C 贫血性梗死D 破裂性出血E 贫血10 不能导致淤血发生的是【】A 静脉受压B 静脉阻塞C 静脉破裂D 静脉管壁的舒缩机能障碍E 以上都不是11 某些败血性传染病如鸡瘟、炭疽、猪瘟等发生的出血为【】A 动脉破裂性出血B 渗出性出血C 血肿D 积血E 静脉破裂性出血12 由于心脏或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为【】A 血肿B 破裂性出血C 漏出性出血D 淤血E 积血13 短时间内一次大出血,达机体总血量的【】左右,如不及时抢救,家畜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A 1/2B 1/3C 2/3D 1/4E 1/514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A 心血管内膜损伤B 血流缓慢C 血流方向改变D 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改变E 动脉受压15 组织器官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细胞因缺血所致的坏死称为【】A 萎缩B 梗死C 贫血D 缺血E 栓塞16 出血性梗死主要发生在【】,眼观呈暗红色A 肺和肠B 肾脏C 心脏D 大脑E 肝、脾17 全身性萎缩的动物,其器官组织的萎缩表现一定的规律,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器官为【】A 肌肉B 脾C 心脏D 大脑E 肝、脾18 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引起的病鸡患肢肌肉萎缩属于【】A 神经性萎缩B 压迫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缺血性萎缩E 内分泌性萎缩19 下列那一种病理变化是不可逆的【】A 充血B 萎缩C 变性D 坏死E 淤血20 “虎斑心”是心肌发生了【】病理变化A 水肿变性B 淤血C 萎缩D 脂肪变性E 坏死21 “槟榔肝”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的同时,又伴发了【】A 水肿变性B 淤血C 萎缩D 脂肪变性E 坏死22 机体在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含量增多时称为【】A 萎缩B 变性C 坏死D 水肿E 黄疸23 动物的关节疾患或某肢体因骨折,长期不能活动或限制,导致肌肉发生的萎缩是【】A 压迫性萎缩 B 费用性萎缩 C 激素性萎缩 D 内分泌性萎缩 E 缺血性萎缩24 最常见最轻度的细胞变性是【】A 细胞水肿B 脂肪变性C 槟榔肝D 虎斑心E 以上都不是25 ----31共用备选答案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气性坏疽E 湿性坏疽25 蜡样坏死是指肌肉组织发生了【】,常见于白疾病26 结核病时,出现的干酪样坏死属于【】27 马发生霉玉米中毒及雏鸡维生素E缺乏时,脑组织发生的坏死属于【】28 猪丹毒皮肤坏死和皮肤冻伤形成的坏疽为【】29 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肺、肠、子宫),如母牛产后腐败性子宫炎,属于【】坏疽30 牛气肿疽时,由于深部外伤感染了厌气性细菌所致,这是,躯体后部的骨骼肌发生【】31 以坏死组织迅速溶解成液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含磷脂和水分多而蛋白质较少的脑组织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的坏死类型是【】32 组织、细胞损伤或死亡后,由健康的组织细胞分裂增殖修补的过程属于【】A 代偿B 肉芽组织形成C 再生D 增生E 组织改建33 缺氧时,机体的糖酵解加强,以补充部分能量,此为【】A 机能性代偿B 结构性代偿C 代谢性代偿D 假性肥大E 组织改建34 下列属于不完全再生的组织为【】A 上皮B 结缔组织C 血管D 成纤维细胞E 神经细胞及心肌细胞35 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些组织完成【】A 毛细血管及嗜酸性粒细胞B 毛细血管及嗜碱性粒细胞C 成纤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D 神经细胞及成纤维细胞E 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36 不是体表急性炎症局部症状的是【】A 红B 肿C 热D 白细胞增多E 痛37 下列器官小范围坏死会危及生命的是【】A 肺B 肠C 脑D 肾E 胃38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 变性和渗出B 变性、坏死、增生C 变性、渗出、增生D 变质、渗出、增生E 变质、坏死、增生39 炎区中,血浆蛋白渗出时,首先渗出的是【】A 球蛋白B 白蛋白C 纤维蛋白D 纤维蛋白原E 白细胞40 炎区中,血浆蛋白渗出时,首先渗出的是【】A 嗜酸性粒细胞B 嗜中性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 淋巴细胞41 由急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时,即表现出炎区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炎症晚期,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甚为明显,并形成【】A 结缔组织B 上皮细胞C 肉芽组织D 肌肉组织E 毛细血管42----44共用答案A 嗜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 巨噬细胞42 过敏性炎症或寄生虫炎症时,在血液中哪一种细胞增多【】43 化脓性炎症时,在血液中哪一种细胞增多【】44 慢性炎症和病毒性炎症,血液中则多见【】细胞45 变质性炎症多发生于【】A 实质器官B 粘膜组织C 淋巴组织D 上皮组织E 神经组织46 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A 红细胞B 白细胞C 淋巴细胞D 纤维蛋白E 血小板47 出血性炎症炎区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A 红细胞B 白细胞C 淋巴细胞D 纤维蛋白E 血小板48 增生性炎症是以细胞和【】大量增生的一种炎症A 纤维蛋白B 上皮组织C 肌肉组织D 结缔组织E 神经组织49 纤维素性炎症主要发生在【】A 黏膜、肝脏B 黏膜、浆膜、肝脏C 黏膜、浆膜、肺脏D 肝脏、肺脏、黏膜E 浆膜、肝脏50 蜂窝织炎属于【】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卡他性炎D 化脓性炎E 变质性炎51 发生在肌肉肌膜下、皮下等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A 增生性炎症B 纤维素性炎C 脓肿D 蜂窝织炎E 浆液性炎52 慢性猪瘟结肠黏膜上的“扣状肿”等属于【】A 浮膜性炎B 固膜性炎C 脓肿D 蜂窝织炎E 肉芽肿性炎53 脓性卡他是【】的化脓性炎症A 浆膜B 肌肉C 黏膜D 上皮E 脂肪54 肉芽肿性炎属于【】A 增生性炎症B 纤维素性炎C 变质性炎D 固膜性炎E 浆液性炎第三节症状病理学1下面对发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发热的机理是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多导致的B 发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C 发热的致热原有传染致热原和非传染性致热原两类D 发热从本质上来说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E 如体温过高或持续高热时,则对机体不利2 发热主要见于【】A 中毒病B 传染病C 营养缺乏症D 风湿病E 肿瘤3----4题共用答案A 高热期B 体温上升期C 退热期D 无热期E 以上都不是3 动物的临床表现为皮温降低,恶寒颤栗,被毛逆立,是在【】4 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再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医学基础

医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案例1-1】患者,女性,25岁,公司职员,由丈夫陪同就诊。

自述:精神紧张,睡不着觉,情绪低落。

体检一切正常。

从其丈夫处了解到患者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工作压力大。

近段时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上下都有传闻其所在的部门有裁员的计划,而患者这段时间工作业绩不佳,时常感到情绪抑郁,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会对着窗外发呆,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晚上经常睡不着,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很糟糕,多梦,易醒,体重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容易感冒。

心理医生与她沟通后,调整了工作目标,并合理的调整工作、休息和娱乐时间。

半年多后症状逐渐消失。

思考题:该患者体检没有任何异常,能否诊断没有疾病发生?可能处于哪种状态?案例1-1分析提示不能诊断没有疾病发生,患者处于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案例1-2】患者,女性,17岁,因车祸伤急诊入院,经体检和CT诊断为脑干大出血。

入院时,已经没有自主呼吸,经用药物、呼吸机和电子除颤仪维持心跳呼吸。

但瞳孔散大固定,经检查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

思考题:1.该患者是否发生脑死亡?是否还有继续治疗的意义?2.家属愿捐献其器官,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下能否进行器官移植?案例1-2分析提示1.患者已经发生了脑死亡,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

2. 我国对脑死亡还没有立法,故不能当死者处理【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健康2.疾病3.脑死亡二、填空题1.疾病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因素。

2.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的分期,期, 期,期, 期。

3.疾病的转归有和两种形式。

三、简答题脑死亡与植物人的植物状态有什么区别?第二章诊断学基础【目标检测】一、名词解释1.主诉2..稽留热3.间歇热4.消化不良5.腹泻6.黄疸7.水肿8.痛经二、填空题1.问诊的内容包括:、、、、、、、、。

2.现病史的内容包括:、、、、。

3.常见热型有、、、、。

4.发热临床分为轻度、中度、高热、超高热。

5.常引起咯血的呼吸系统疾病为、、。

疾病概论(70题)

疾病概论(70题)

第一章疾病概论一、A1/A2型题(C )1、关于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叙述较为正确A.在病因作用下,机体处在不良状态B.在病因作用下,细胞出现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在病因作用下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E.在病因作用下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E )2、关于病因的概念,下列哪项叙述较为正确?A.能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B.能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C.能导致病情恶化的因素D.能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能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D )3、脑死亡是指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C )4、疾病发展的方向取决于A.机体的抵抗力B.病因的数量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病因的毒力E.存在的诱因(B )5、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是A.疾病的外因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条件E.疾病的内因(C )6、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外因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危险因素E.疾病的内因(A )7、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生物性因素B.免疫性因素C.物理性因素D.化学性因素E.营养性因素(E )8、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A.因果转化规律B.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C.疾病的转归D.疾病时局部与整体的规律E.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E )9、健康是指A.没有疾病B.体格健全C.精神状态良好D.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E.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且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D )10、下述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A.病因已经消除或不起作用B.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自稳调节与功能代谢恢复正常D.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下后遗症E.有时机体可获得终身免疫(B )11、患者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已无意义A.心跳呼吸停止B.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C.血压、脉搏测不到D.脑电波消失E.四肢冰冷、神志不清(E )12、发病学主要研究A.疾病发生的原因B.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C.疾病的转归D.疾病发生的条件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C)13、死亡的概念是指A、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全部坏死B、心跳、呼吸停止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D、细胞、组织代谢全部停止E、生命活动的停止(D)14、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A、疾病的原因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内因E、疾病的外因(D )15、疤痕形成为A、病理过程B、病理反应C、疾病D、病理状态E、病理反射(A)16、免疫缺陷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为A、易发生难治性感染B、易发生恶性贫血C、易发生溃疡性结肠炎D、易发生恶性肿瘤E、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17、下述关于艾滋病(AIDS)的说法,哪一是错误的?A、其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最多见于同性恋者C、可由输注血液制品引起D、属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E、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18、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称为::A、躯体死亡B、临终状态C、脑死亡D、临床死亡E、脑干死亡(D)19、疾病的本质是A、细胞的损伤过程B、人体对损伤的代偿过程C、人体的抗损伤过程D、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E、以上都不是(E)20、健康的标志是:A、没有疾病B、身体强健C、心理上的良好状态D、身体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E、无疾病,而且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良好状态(C)21、下述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根据?A、不可逆性昏迷B、脑血流停止C、心跳停止D、颅神经反射消失E、脑电波消失(B )22、下列哪项是肾移植时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的主要原因A、供、受者间的HLA抗原不相容B、受者血清中存在抗供者的HLA抗体C、移植物内存在抗供者的HLA抗体D、称植物内残留的“过路白细胞”E、受者血液中含有针对移植物的致敏淋巴细胞(C)23、临床死亡的最主要标志是: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D、代谢障碍,乳酸堆积E、出现尸冷、尸僵、尸班(C )24、疾病的概念是:A、疾病是指机体不舒服B、疾病是细胞受损的异常生活活动C、疾病是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协调障碍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E、疾病是自稳状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D )25、脑死亡可发生在:A、临终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前期D、临床死亡期E、生物学死亡期(E )26、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B )27、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D )28、死亡的概念是指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C )29、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B )30、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A )3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A 生物性因素B 物理性因素C 化学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遗传性因素( E )32、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反映了:A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 机械论医学模式D 生物医学模式E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A )33、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属于:A 原因B 条件C 诱因D 病理损害E 病理过程( D )34、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条件是:A 病原菌的数量B 病原菌的毒力C 病原菌侵入的途径D 机体抵抗力降低E 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 )35、某些药物能损害正常发育的胎儿,导致胎儿畸形,这种致病因素属于:A 遗传性因素B 化学性因素C 先天性因素D 免疫性因素E 营养性因素( D )36、疾病的潜伏期是指;A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时期B 机体与病原体相互斗争的时期C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出现轻微病理损害的时期D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前的时期E 从疾病出现最初症状起到出现典型证明前的时期( C )37、某患儿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该疾病过程处于:A 潜伏期B 前驱期C 症状明显期D 转归期E 濒死期( E )38、完全康复是指:A 病变部位形态结构恢复正常B 机体功能、代谢恢复正常C 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正常D 住院病人出院回家E 生理、心理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康复( B )39、传统死亡过程中的可逆阶段是:A 脑死亡B 临床死亡C 脑干死亡D 生物学死亡E 大、小脑、脑干死亡( C )40、在传统死亡的概念中,生物学死亡与临床死亡的区别在于:A 心跳停止B 呼吸停止C 组织细胞代谢停止D 意识丧失E 反射消失二、B型题(41~45题共用题干)A坏血病 B 脚气病 C 佝偻病 D 夜盲症 E 甲状腺肿( B )41、维生素B1缺乏引起( A )42、维生素C缺乏引起( C )43、维生素D缺乏引起( E )44、碘缺乏引起( D )45、维生素A缺乏(46~50题共用题干)A 遗传性疾病B 先天性疾病C 传染病D 遗传易感性E 免疫性疾病( A )46、色盲( D )47、高血压病( E )48、糖尿病( B )49、先天性心脏病( E )50、类风湿关节炎(51~54题共用题干)A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B 心跳呼吸停止 C 组织、细胞功能代谢完全停止D 大脑皮层功能丧失,脑干功能尚存E 呼吸不规则,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性( D )51、植物状态( A )52、脑死亡( B )53、临床死亡( C )54、生物学死亡(55~56题共用题干)A、病理过程B、疾病C、病理状态D、病理反射E、衰老( C )5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 B )56、肺炎是一种A、先天性因素B、遗传性因素C、免疫因素D、生物性因素E、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57~62题共用题干)( E )57、缺氧发生的原因属于( C )58、荨麻疹发生的原因属于( A )59、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属于( B )60、21-三体型综合征的原因属于( B )61、高血压病的原因属于( B )62、糖尿病的原因属于(63~66题共用题干)A、酶缺陷所致的疾病B、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C、受体病D、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E、辅酶Ⅱ不能再生所致的疾病( D )63、胱氨酸尿症( A )64、Ⅰ型糖原沉积病( C )65、家族性高固醇血症( B )66、镰状细胞贫血三、X型题(ABC )67、.基本病理过程包括A、缺氧、水肿、水盐代谢率乱B、酸中毒、发热、应激C、休克、DIC、肿瘤D、肾衰、心衰、呼衰、肝衰E、肝性脑病、肺性脑病(ABDE)68、健康的概念包涵下列哪些机体状况A、机能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状态B、没有病痛C、精力旺盛,思维敏捷D、内环境稳定E、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 BC )69、化学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A、体质弱者更易致病B、作用往往有器官选择性C、少量多次作用有积累作用D、有特定的入侵部位E、可以引起变态反应( BCD )70、生物性因素致病的特点包括下列哪些?A、作用于机体后若干年可诱发肿瘤等疾病B、有一定的入侵部位和繁殖部位C、对易感宿主才致病D致病作用与其侵袭力和毒力大小有关E、致病作用常有器官选择性。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创伤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1第一章疾病概论

1第一章疾病概论

绪言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动物病理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一、动物病理的基本内容动物病理可分为动物病理解剖和动物病理生理及病理诊断技术。

动物病理解剖是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包括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修复、肿瘤、炎症、皮肤病理及各器官的病变。

动物病理生理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患病机体代谢、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疾病概论、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缺氧、发热、黄疸、休克、免疫病理及各系统各器官功能不全。

但是由于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病理诊断常规技术主要包括尸体剖检技术、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及病理变化观察与综合分析。

二、动物病理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动物病理是兽医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

动物病理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学科作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它又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学习临床学科的主要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动物病理可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动物实验等手段直接参与临床疾病诊断,验证临床诊疗结果,积累临床经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三、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动物病理的研究对象是患病动物或实验动物及其组织、细胞等,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有临床病理检查、尸体剖检及病理学观察、组织切片技术和组织病理观察、超薄切片技术和超微病理观察、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技术等。

1章-疾病概论

1章-疾病概论
另外,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也具有较强的吞噬和杀灭 机能。当机体的这些吞噬和杀灭机能降低,就会引起 发病。
第19页,共35页。
3、解毒功能障碍:肝脏为机体主要解毒器官,各
种有毒物质经胃肠吸收后,首先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
在肝细胞内通过氧化、还原、脱氨基及形成硫酸酯或葡萄
糖醛酸酯等方式进行分解、转化成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如 肝组织破坏或肝脏功能障碍,其解毒功能障碍,就会引起中 毒的发生。
第28页,共35页。
(三)直接作用于组织(组织机理):有些致病因 素,可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损
伤。例如:机械力的作用,引起组织的外伤,高温引起 的组织烧伤或烫伤,低温引起组织冻伤,强酸、强碱对 组织的腐蚀等,都是由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的 结果。
第29页,共35页。
二、致病因素在体内的蔓延途径
机能代谢障碍。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疾病的方式有两 种。
第26页,共35页。
1、神经反射作用:即致病因素作用于内外感受器,
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食入变质 食品可引起呕吐和腹泻,这就是由于变质食品刺激胃肠
粘膜上的神经感受器,而通过神经反射所引起的。
2、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致病因素通过血液或淋 巴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调节机能发生改变,从而 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中枢神经损伤(脑、脊髓外伤)
三、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是疾病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斗争 过程。在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损伤性
变化的同时,也激发起机体各种抗损伤性反应(如防御、 代偿、适应、修复),这就是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 伤反应。这对矛盾斗争贯串于疾病的始终,疾病的发 展与转归,取决于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如果机体抗损 伤能力占优势,疾病就好转,如果致病因素的损伤作 用占优势,疾病就加重。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二、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
(学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种类: 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B型题
下列各种因素分别属于哪一种致病因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1.蛇毒 C 2.噪声 B 3.HIV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4.缺碘 D
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4.自稳调节紊乱
损伤
第一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disease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亚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机制(发病学) 四、疾病的过程与转归
2
一、健康、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抗损伤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机械 暴力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 组织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管收缩 凝血功能启动
血压 止血 心功能加强
抗损伤反应
2.因果交替
1)原始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引起另一些变化。
2)原因不存在,因果交替仍能推动疾病过程继续发 展。
(二)地位
1、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 4、桥樑性学科 5、实验性学科
(三)内容
1.总论: 绪论和疾病概论 2.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 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 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注意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内环境恒定
神经机制 效应器
感受器
体液机制
传出神经 细胞分子机制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一)神经机制 -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抑制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分解,促进病因与神经递质 结合,减弱或阻断正常递质作用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及机制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的桥梁课。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内容
(一)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
制,研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 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 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机体的抗损伤(防御、适应、 修复、代偿)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新的损伤。 例1 例2 肺炎 分泌增多 局部手术、创伤 咳嗽 肺气肿 结缔组织增生 粘连
1、损伤抗损伤转化规律
2、因果转化规律
例1 大失血 外伤 例2 失血性休克
因果转化是一种锁链式发展
组织缺氧
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 微循环收缩 微循环淤血 胆汁排泄受阻
内因
二、机体的反应性改变
包括品种、品系、个体差异、性别与年龄等因素
1.种属反应:猪不感染马鼻疽,其它动物不 感染猪瘟 2.品种品系反应:如绵羊多见恶水(腐败梭 菌),山羊少见,禽白血病鸡 多见,而火鸡、山鸡等少见 3.个体反应:幼龄、老龄抵抗力弱,免疫机 能不完善 4.性别反应:结构及生理特性差异
传统 死亡三个阶段
⑵临床死亡期:
神经抑制波及延脑,心跳、呼吸 完全停止,反射 消失。但组织内仍进 和着微弱的代谢。 此期仍是生命的可逆阶段,还要采 取各种积极的抢救措施,猝死病人更 应抢救,常有复活的可能。
传统 死亡三个阶段
⑶生物学死亡期:
死亡的不可逆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及其
它器官系统的代谢和功能相继停止
内因
三、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DNA结构不 同,决定了其性状、抗 病力的不同。
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内、外因相 互关系有关,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一般说,生物性因素引起疾病时, 内因起决定作用;物理、化学因素 引起的疾病,外因起决定性作用。
三、发病学
1、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2、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
尸冷、尸僵、尸斑,最后尸体腐败。
脑死亡
死亡判定新标准
脑死亡:死亡是机体作为一
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包括大脑皮层功能和脑干各 部分功能的丧失。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一、健康(health)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个定义于1946年成立时提出,1948年正式通过。

将近60年来,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充分说明这个定义的经典性和权威性。

躯体上的完好状态指躯体结构、功能和代谢的正常,采用当今的科技手段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精神上的完好状态指人的情绪、心理、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处于正常状态,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愉快地从事工作和学习,能应对紧急的事件,处理复杂的问题。

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指人的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吻合,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社会中承担合适的角色。

同时,这个定义也隐含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它强调健康不单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而且在精神上、社会功能上必须完好。

世界卫生组织上述关于健康的定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目前已受到广泛的认可。

二、疾病(disease)什么又是疾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疾病有不同的观点。

a) idealism(唯心主义): 疾病是鬼神作怪,菩萨不保佑。

b) popular viewpoint (通俗的观点):dis-ease(不舒服)按老百姓的通俗观点,疾病是不舒服(dis-ease)。

但我们跑5000米长跑,感到腰酸腿痛,也不舒服;有些人患了肝脏、肺脏的肿瘤,在早期并没有感觉出“不舒服”,直到单位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

所以,按“不舒服”来定义疾病似乎还不够准确。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自由基
23
因果交替
外伤大出血
发病学
心排出量↓ 回心血量↓
血压↓↓
微循环淤血
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开放
微血管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24
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发病学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疖
25
发病学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26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 神经机制 2. 体液机制 3. 组织细胞机制 4. 分子机制
发病学
27
神经机制
发病学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28
体液机制
内分泌
发病学
旁分泌
自分泌
29
发病学
体液机制
旁分

• 内分泌
内分 泌
• 旁分泌
• 自分泌
自分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
常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
为神经体液机制。
30
组织细胞机制
发病学
• 直接破坏 • 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 •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 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 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 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
后遗症。
34
死亡(Death)
疾病的转归
• 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 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
物学死亡期
• 全脑死亡——脑死亡
35
脑死亡(brain death)标准
病因
14
(五)先天性因素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1.WHO对健康的定义是:EA.是身体上的完好状态B.是精神上的完好状态C.是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D.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完好状态E.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健康只包括身体上的完好,与精神心理无关B.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C.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完好对人类尤为重要D.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E.全面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为条件、优质环境为保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症状指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B.体征是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相同的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D.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只能有一种病理改变E.以上都不对4.脑死亡的概念是指:C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B.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D.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E.脑电波消失第三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不属于细胞、组织适应性变化的疾病是:BA.萎缩B.发育不全C.肥大D.增生E.化生2.下列哪种情况是引起脑萎缩的常见原因?A A.脑动脉粥样硬化B.脑膜炎C.脑脓肿D.脑梗死E.颅内压升高3.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DA.老年女性子宫B.老年男性睾丸C.青春期后的胸腺D.呆小症E.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瘦小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萎缩的肉眼特点?EA.体积小B.呈褐色C.心肌质地硬韧D.心脏表面血管弯曲E.心脏表面血管增粗5.关于肥大,下列表述中哪项不正确?AA.肥大常伴有化生B.妊娠子宫增大为肥大伴增生C.组织和器官肥大后其功能增强D.心脏肥大时不伴有细胞的增生E.肥大器官超过其代偿能力常导致失代偿6.子宫内膜增生症属于:CA.生理性增生B.代偿性增生C.内分泌性增生D.不典型增生E.肿瘤性增生7.下列哪种组织或器官受激素作用过度增生时,常不呈结节性增生?EA.甲状腺B.肾上腺C.前列腺D.乳腺E.胸腺8.化生不可能发生与:BA.纤维结缔组织B.神经纤维组织C.胃黏膜上皮D.胆囊黏膜上皮E.鼻腔黏膜上皮9.下述哪种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化生有关?EA.皮肤鳞状细胞癌B.肾盂移行细胞癌C.肠粘液腺癌D.肝胆管上皮癌E.肠型胃癌10.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AA.线粒体肿胀B.内质网破裂C.核糖体脱落D.脂褐素增多E.溶酶体增多11.严重的细胞水肿可导致下列哪种改变?CA.A.纤维素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溶解性坏死D.凋亡E.干酪样坏死12.下列哪种器官发生病变时,一见到气球样变的细胞?BA.心B.肝C.脾D.肾E.脑13.细胞发生水肿时,其发生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CA.细胞内钾、钙离子增多B.细胞外钾、钙离子增多C.细胞内钠、钙离子增多D.细胞内钠、钾离子增多E.细胞外钠、钾离子增多1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最易发生:CA.脂肪变B.玻璃样变C.细胞水肿及气球样变D.淀粉样变E.黏液样变15.关于脂肪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长期摄入脂肪过多可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B.严重贫血可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C.慢性肝淤血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D.酒精中毒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E.严重贫血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16.心肌细胞变性最常受累的部位是:AA.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B.右心室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C.左心室及左心耳内膜下心肌D.右心室及右心耳内膜下心肌E.左心室前壁及心尖区心肌17.“虎斑心”是指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观?BA.心肌细胞水肿B.心肌细胞脂肪变性C.心肌间质粘液样变性D.心肌间质淀粉样变E.心肌细胞内色素蓄积18.引起细胞脂肪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BA.营养障碍B.严重挤压C.感染D.中毒E.缺氧19.细动脉玻璃样变最常发生于:E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D.急进性高血压E.缓进性高血压20.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发生玻璃样变主要是因为:BA.细胞内酸中毒B.重吸收蛋白质过多C.细胞凋亡D.细胞内角蛋白的聚集E.胞质不均匀浓缩21.下列哪种损伤是发生早在细胞内?AA.脂肪变B.细动脉玻璃样变C.淀粉样变D.黏液样变性E.以上都不是22.含铁血黄素是在下列哪种细胞内形成的?B A.多核巨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红细胞23.萎缩的心肌细胞内最易出现的色素是:D A.含铁血黄素B.疟色素C.胆色素D.脂褐素E.黑色素24.光镜下判断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DA.染色质形态的改变B.核仁形态的改变C.细胞质形态的改变D.细胞核形态的改变E.细胞形态的改变25.细胞坏死时,具有标志性的改变是:EA.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B.核碎裂、核膜破裂和核质浓缩C.核溶解、核质少和胞膜破裂D.核固缩、胞质固缩和细胞膜皱缩E.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26.细胞坏死的改变是自溶性改变,其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有关?BA.线粒体B.溶酶体C.粗面内质网D.高尔基器E.光面内质网27.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哪种组织与器官?AA.肝B.胰C.脑D.脊髓E.脂肪组织28.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学特点是C:A.红染无结构物质B.可见核碎片C.尚保留细胞、组织轮廓残影D.间质胶原纤维崩解E.基质解聚29.干酪样坏死好发于下列哪种疾病?CA.风湿病B.伤寒C.结核D.麻风E.梅毒30.干酪样坏死应属于:BA.纤维素样坏死B.彻底的凝固性坏死C.坏疽D.液化性坏死E.脂肪坏死31.关于干性坏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A.常继发于肢体末端的坏死B.呈黑褐色C.病变处皮肤干枯D.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E.常伴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32.关于湿性坏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A.常继发于肠、子宫及肺等内脏器官的坏死B.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C.常有恶臭味D.若发生于肢体末端常有的动脉、静脉的阻塞E.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33.关于气性坏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B.较深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C.坏死组织呈蜂窝状D.按之有捻发音E.常伴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34.液化性坏死不包括:DA.溶解性坏死B.酶解性脂肪坏死C.脑梗死D.心肌梗死E.脓肿35.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有:CA.坏疽与纤维素样坏死B.坏疽与脂肪坏死C.干酪样坏死与干性坏疽D.纤维素样坏死与干酪样坏死E.脂肪坏死与干酪样坏死36.酶解性脂肪坏死时,若有大量脂肪酸的形成,常继发:CA.空洞形成B.窦道形成C.钙皂形成D.瘘管形成E.溃疡形成37.液化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哪些器官?A A.脑B.心C.肝D.脾E.肺38.下列哪种病变属于液化性坏死?A A.脑梗死B.心肌梗死C.肝梗死D.脾梗死E.肾梗死39.脊髓的坏死属于:CA.凝固性坏死B.干酪样坏死C.液化性坏死D.纤维素样坏死E.脂肪坏死40.常发生机化的病灶,下列哪项除外?DA.风湿小体B.心肌梗死C.脑梗死D.肠上皮细胞化生E.干酪样坏死41.纤维素样坏死物质不见于下列哪些病变?DA.风湿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良性高血压E.恶性高血压42.纤维素样坏死常发生于:EA.骨组织、细动脉壁B.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C.神经组织、细动脉壁D.鳞状上皮组织、移行上皮组织E.结缔组织、细动脉壁43.关于凋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B.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几个细胞的死亡C.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D.细胞质膜破裂,核也破裂E.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44.肾结核时,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可形成DA.糜烂B.窦道C.瘘管D.空洞E.溃疡45.组织坏死后,形成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称为CA.糜烂B.窦道C.瘘管D.空洞E.溃疡46.急性胃炎时,表浅胃黏膜坏死脱落可形成A A.糜烂B.窦道C.瘘管D.空洞E.溃疡47.下列哪种病变不易发生机化?EA.脑软化灶B.脑血栓形成C.脑陈旧性血肿D.肾梗死灶E.肾脓肿48.结核球的形成是干酪样坏死物被CA.机化B.钙化C.包裹D.排出E.吸收49.“静脉石”的形成是静脉内的血栓发生了B A.机化B.钙化C.包裹D.排出E.吸收50.与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大小无关的是EA.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B.坏死细胞的数量C.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再生能力D.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E.坏死灶有无钙化51.下列属于病理性再生的是DA.血细胞的更新B.消化道黏膜上皮的更新C.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再生D.皮肤损伤后由周围的被覆上皮增生修复E.以上都不是52.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A.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B.肝细胞C.心肌细胞D.唾液腺E.神经细胞53不稳定细胞是指BA.损伤后不容易完全再生的细胞B.损伤后可以完全再生的细胞C.损伤后不能再生的细胞D.不容易受损伤的细胞E.修复后细胞有化生54关于永久性细胞,下列正确的说法是BA.易受损细胞B.损伤后不能再生,成为永久性缺失的细胞C.损伤后能完全再生的细胞D.不断衰亡,更新的细胞E.修复后细胞无化生55再生能力最弱的细胞是EA.肝细胞B.汗腺细胞C.骨细胞D.内分泌细胞E.心肌细胞56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A.鳞状上皮>横机纹>外周神经B.脂肪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C.骨组织>平滑肌组织>神经组织D.肾小管上皮组织>骨髓细胞>脂肪组织E.软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57毛细血管再生的最初改变是CA.内皮细胞游走B.内皮细胞穿出血管壁C.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幼芽D.内皮细胞分泌IV型胶原E.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出现毛细血管腔58肉芽组织与下列哪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无关C A.血肿 B.血栓 C.静脉石 D.胃溃炎 E.肾脓肿59肉芽组织出现颗粒状外观的原因是CA.大量炎细胞灶性聚集B.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聚集C.表面的毛细血管网呈袢状弯曲D.感染,炎性水肿引起E.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60肉芽组织中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CA.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C.炎细胞D.细胞外基质E.肌成纤维细胞61瘢痕组织逐渐缩小,软化的主要原因是AA.胶原酶的作用B.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C.水成分被吸光D.毛细血管逐渐减少E.机体抵抗力增强62创伤愈合过程中2~3日后伤口收缩的主要原因是DA.纤维细胞的作用B.水分的吸收C.胶原纤维的作用D.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E.胶原纤维玻璃样变63维生素C缺乏时,伤口愈合延缓的主要原因是AA.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B.原胶原蛋白难以形成C.胶原纤维不能交联D.因感染,炎症反应重E.氧化酶不能活化64维生素C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具有催化下列哪种酶的作用BA.氧化酶B.羟化酶C.交联酶D.溶解酶E.合成酶65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是CA.全身营养不良B.年龄较大C.个人体质有关D.局部感染较重E.维生素缺乏66关于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神经纤维细胞增生B.神经纤维断裂变性C.神经鞘细胞增生D.再生轴突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E.神经鞘细胞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67麻风引起的溃疡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是BA.局部血液循环障碍B.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C.局部形成不健康的肉芽组织D.局部缺损较大E.局部有感染68瘢痕修复可见于下列哪种病变AA.十二指肠溃疡B.胃黏膜糜烂C.肝细胞点状坏死D.子宫颈糜烂E.急性细菌性痢疾69.影响创伤愈合的局部因素中,不包括EA.感染与异物B.局部血液循环C.神经支配D.电离辐射E.年轻人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槟榔肝”是指BA.肝脂肪病变B.肝慢性淤血C.肝水肿变形D.肝硬化E.肝慢性淤血2.下列哪些属于静脉性充血?EA.减压后充血B.妊娠子宫充血C.炎性充血D.进食后胃肠道的充血E.静脉阻塞引起的充血3.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BA.脑B.肺C.肝D.脾E.肾4.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淤血CA.肝B.肾C.脾D.膀胱E.子宫5.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CA.器官体积增大B.器官重量增加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D.局部呈红色E.局部温度升高6.心力衰竭细胞是指肺淤血时BA.肺泡内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B.肺泡内含有多量含铁黄色素的巨噬细胞C.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7.血栓形成的顺序为AA.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C.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8.层状血栓是DA.红色血栓B.白色血栓C.透明血栓D.混合血栓E.延续性血栓9.血栓的结局不包括DA.机化B.再通C.形成血栓栓子D.梗死E.钙化10.由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的过程为BA.血栓再通B.血栓机化C.血栓软化D.血栓钙化E.血栓栓塞11.最常见的栓子是AA.血栓栓子B.空气栓子C.细菌栓子D.肿瘤栓子E.羊水栓子12.脑组织梗死属于EA.出血性梗死B.溶解性坏死C.脂肪坏死D.凝固性坏死E.液化性坏死13.梗死灶的形状决定于AA.该器官的血管分布B.坏死灶的大小C.坏死的类型D.梗死灶内的血液含量E.侧之循环的建立14.下列哪项不是肺梗死的特点AA.梗死灶呈不规则形B.梗死灶呈暗红色C.梗死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D.梗死灶明显出血E.累及脏层胸膜时可引起胸痛15.下列哪项不符合静脉性充血BA.局部发绀B.小动脉扩张C.局部温度降低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水肿16.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形成静脉血栓BA.充血性心力衰竭B.急性黄色肝萎缩C.红细胞增多症D.外科手术后的患者E.肺癌晚期患者17.髂静脉血栓形成时,下列哪项结局不易发生CA.阻断血流B.机化C.血液完全恢复正常D.钙化E.脱落18.下述哪种因素与促进血栓形成无关EA.血管内膜受损B.血流缓慢C.涡流形成D.血小板数量增多或粘性增加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DA.炎性充血B.贫血性充血C.侧支性充血D.活动后充血E.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充血20.哪一项不属于动脉充血的病理改变CA.组织器官体积增大B.组织器官重量增加C.局部呈紫红色D.局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E.局部温度升高21.脑充血时,引起最严重后果是CA.颅内压升高B.脑水肿C.脑血管破裂出血D.头痛头晕E.喷射状呕吐22.漏出性出血发生在AA.毛细血管B.小静脉C.小动脉D.大静脉E.大动脉23.下列哪种因素不是血栓形成的条件E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减慢C.血中血小板和凝血酶原增加D.纤维蛋白原增多E.纤溶酶原增多24.形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C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纤维蛋白E.单核细胞25.二尖瓣上的赘生物脱落常引起AA.脑栓塞肺B.动脉栓塞C.肺静脉栓塞D.肝静脉栓塞E.门静脉栓塞26.颈部大动脉及锁骨下静脉破裂损伤可引起BA.血栓栓塞B.空气栓塞C.脂肪栓塞D.细菌团栓塞氮气栓塞27.潜水员如果从海底升到水面过快时易发生CA.肺气肿B.肺水肿C.氮气栓塞D.左心衰竭E.昏迷休克29.引起血小板黏集最重要的物质有DA.凝血酶原B.前列腺环素C.组胺ATP(三磷酸腺苷)D.ADP(二磷酸腺苷)30.肾栓塞的栓子多来自EA.肠系膜静脉的血栓脱落B.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C.上肢静脉的血栓脱落D.右心室的含菌血栓脱落E.腹主动脉的附壁血栓脱落31.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主要依据是AA.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栓塞B.微循环内透明血栓C.肺广泛出血D.肺泡腔内有角皮上皮、胎粪小体E.肺内透明膜形成32.下列疾病均可引起出血,其中哪个不属于漏出性出血AA.肺结核B.维生素C缺乏症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变态反应性血管炎E.流行性出血热33.新鲜红色血栓和死后凝血块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CA.质地较柔软,有一定弹性B.表面更丝润,有关泽C.与血管壁黏连较紧密D.镜下可见纤维素网眼中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E.肉眼观为暗红色34.坏死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轮廓仍然存在,这种改变可见于BA.肝脓肿B.肾梗死C.肺结核D.胰脂肪坏死E.肠阿米巴病35.头皮血肿贝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现象称为BA.肉芽组织形成B.机化C.肉芽肿形成D.血栓机化E.纤维化36.血栓运行一般EA.顺压力运行B.逆压力运行C.交叉运行D.逆血流运行E.顺血流运行37.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死亡的原因是EA.脑栓塞B.心肌梗死C.心脏破裂D.肺梗死E.急性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38.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E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B.多呈节段性、暗红色C.多呈楔形、暗红色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E.多呈楔形、灰白色39.女性,45岁。

病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23
5. 遗传性因素
(1)遗传性疾病: 由于亲代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
染色体畸变而引起后代患病,如血友病、白 化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色盲等;
白化病
21-三体综合征
测色盲图片
(五)先天性因素
指妊娠期能损害 胎儿的有害因素
不遗传:风疹病毒 →先天性心脏病、白 内障
单纯胸外按压 呼吸:10~12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 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生物学死亡
尸僵,尸斑,尸冷,腐败分解
脑死亡(brain death)标准
1. 自主呼吸停止 2. 不可逆性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3.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 瞳孔散大或固定 5. 脑电波消失 6.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血压升高
大脑皮质 下丘脑
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
RAAS 激活
47
(三)组织细胞机制
无选择性损伤

细胞完整性破坏
有选择性损伤


细胞膜功能障碍
钠钾泵 钙镁泵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48
(四)分子机制 通过大分子多聚体(核酸、蛋白质)
和小分子物质受损导致疾病的发生。
49
分子病:指由DNA的遗传变异所引起 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52
疾病的转归
康复
疾病的转归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死亡
53
死亡(Death) • 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
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对于现代死亡总结出三个显著特征:
1. 死亡过程的延长:100年前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是急性热性病,
如鼠疫、天花、结核、肺炎,很快就死去了;然而100年后的今天, 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心脑血管病、 肺炎,这些都是慢性病,死亡的过程延长了。
2. 死亡制度化:在100年前人们患了病是住在家里,受到家属的照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损害与抗损害


细胞 炎症 屏障
物理 屏障
电致癌脑原
解毒 作用
免疫 反应
异物
凝血
发热
致 热 原
应激
外伤大出血
血容量↓
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
毛细血管 开放
恶性 循环
2、因果交替
血压↓ 交感神经 兴奋
酸性产物堆积 组织缺氧
微血管收缩
因果交替——难!!!
一因、一果
→简单
一因、一果、再果 →复杂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
一、健康(health)
没病≠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上、 精神上及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
• 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可以相互影响 • 保持健康行为与抵制不健康行为
阴阳平衡,天人相应
二、疾病(disease)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性 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
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 的一生中,父亲章士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 人物都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临终关怀的目的: ①为临终病人提供选择死亡的地方,减少肉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脑死亡: 概念: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①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对外界刺激完全失
去反应; ②自主呼吸停止; ③颅神经反射消失; ④瞳孔散大或固定; ⑤脑电波消失; ⑥脑血液循环停止。
小结
疾病的概念应强调几点: 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有病因的,包括生

损伤反应 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 组织缺血、缺

氧 器官功能障碍 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外伤性
出血 抗损伤 交感神 外周血管收缩、出血减少 病情

反应 经兴奋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高 好转、

维 持血 压 相 对 稳 定
康复
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
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正确认识局 部与整体的关系,找出主导方面,对诊治疾病具 有重大意义。
外伤大出血(因 ) 血容量减少(果) (因 ) 心排血 量下降、血压下降(果) (因) 组织缺血缺氧 (果) (因)毛细血管扩张(果) (因 ) 微循环淤 血(果) (因 ) 回心血量减少(果) (因) 心排 血量下降、血压下降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可引起机体的损伤,同时机 体则调动各种防御、代偿功能来对抗致病因素及其所引 起的机体损伤。当损伤占优势时,则疾病向恶化的方向 发展。反之,当抗损伤反应占优势时,逐渐恢复健康。
原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的特定因素, 又称致病因素。
条件——是指在原因存在的前提下,促使 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病因常见的有: ①生物性因素(最常见病因); ②物理性因素; ③化学性因素; ④营养性因素; ⑤遗传性因素; ⑥先天性因素; ⑦免疫性因素; ⑧心理、社会因素。
3. 对于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取决于 A.前驱期 B.潜伏期 C.转归期 D.症状明显期 E.康复期
4. 判断疾病是否完全康复的主要依 据是
A.主要症状消失 B.主要体征消失 C.病因完全消失 D.是否留有后遗症 E.器官功能的恢复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疾病的病因和转归有哪些? 2.简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终结局包括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
按照传统的概念,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 以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 个阶段。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是心跳、呼吸停 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的概念。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 性停止,它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主要包括大脑和脑干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 基本规律
患者机体自稳调节紊乱
——致病因子的损伤作用,机体的机体的自稳态 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发生异常, 临床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原始病因作用 机体发生某些变化 这些变化
又可成为新原因 引起新的变化 如此因果交 替 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每一次因果循环都能使 病情更加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思考:该患者是属于健康人群吗?若不是,应为 哪种状态?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作 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 动过程。

异常 机能代谢变化 临 ①各种症状体征
病因稳态紊乱 生命
床 ②社会行为异常
过程 形态结构异常 表 ③对环境适应力下降
物、心理、社会的多种因素;②自稳调节 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③疾病发生发展 都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在疾病过程中由于 机体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 上常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是诊断 疾病的基础。
疾病的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转归期。疾病的转归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损 伤与抗损伤反应。
劣质奶粉事件中的“大头娃娃 ”
神经内分泌因素: 神经:癫痫 内分泌:糖尿病 神经内分泌:巨人症
疾病发生的条件注意事项
致病原因和条件并不是绝对的,同一因素 对某种疾病是病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 条件。
明确某一具体的疾病应具体分析其致病原 因及致病条件,对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 作用。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学习目标 1.掌握疾病、健康、脑死亡的概念;认识
亚健康的意义 2.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3.概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致病条件、疾病
的转归
案例1-1:女性,35岁,公司销售职员。就诊时 自述的情况:近年来经常感冒,而且自觉疲乏无 力伴胸闷头昏,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失眠多梦等症状。曾多次到各大医院 做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医生建议先进 行心理调整,心理医生经了解得知该患者近一年 多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但业绩并无 好转,有被裁员的可能。根据以上情况心理医生 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与治疗。三月后该女士以上症 状逐渐减轻,半年后基本消失。
谢谢!
Your site here
LOGO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疾病的经过分为四个阶段: 1.潜伏期:是指从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
最初症状出现前的这一阶段。
2.前驱期:是指从疾病最初症状出现,到该疾 病典型症状出现前的这一阶段。
3.症状明显期:是指疾病的典型症状相继出现 的这一阶段。
4.转归期: 是疾病过程的最后时期。
疾病的转归

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 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良好状态。
健康的人基本标准包括三个方面:①躯体 健康;②心理健康;③对社会具有良好的 适应性。
最 佳 健 康 ~良 好 状 态~ 略 感 不 适 ( 亚 健 康 状 态 ) ~疾 病~重 病~死 亡
1.完全康复: 2.不完全康复:
3.死亡: (1)传统的概念:认为死亡是一个过程,一般经历三个
阶段的变化。
1)濒死期(临终状态) 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意识 模糊或丧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及呼吸不规则等。
2)临床死亡期 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3)生物学死亡期 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整个机体 已经不能复苏。逐渐出现尸斑、尸冷、尸僵及尸体开始 腐败。
一、单选题
1.关于疾病的概念以下哪种说法较为确切 A. 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B.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C.疾病是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D.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性作用
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 活动
E.疾病即指身体感到不舒服
2. 引起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 变态反应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遗传因素 E.生物因素

亚健康的概念: 认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包 含着几种相互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状态: ①心身轻度失调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烦躁失眠等; ②潜临床状态:潜伏着发展成某一病理损 害的可能;③前临床状态:已有病理改变。 但临床症状不明显。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概念: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 件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