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讲解

合集下载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80学时。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4)三菱FX系列PLC简介;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6)步进指令;7)功能指令;8)编程工具及使用;2、职业能力: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4)PLC编程软件的使用;5)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外围接线图的绘制与I/O接线。

6)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程序编写、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介绍三菱FX2N系列PLC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目标,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面向自动控制和新能源行业,培养与节电技术与管理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相关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术、技能,在自动控制领域从事生产、调试、维修、使用与管理、经营、服务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PLC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FX系列编程软件及其使用,掌握基本逻辑指令与步进指令编程、调试及其应用,了解功能指令及其应用。

3.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本课程信息的能力。

(2)具有PLC控制系统的接线、编程及调试能力。

(3)具有一定的PLC控制系统产品研发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团队1.专任教师2至3人2.兼职教师2人左右(二)教学条件3.教室要求一体化实训室4.校内实训基地PLC技术实训室5.校外实训基地(三)课程资源1.教材编选姜新桥.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三菱FX系列)(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2.参考资料(1)姜新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2)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信息化资源一体化实训室五、考核评价(一)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占40%)和平时成绩(60%)(二)考核标准1、理论考核(笔试,内容如下)(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2)PLC特点、分类(3)FX2N系列PLC(4)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5)步进顺控指令及其应用(6)功能指令及其应用2、平时成绩本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到6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作业、上机操作评定等部分组成。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PLC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等关键能力,反映电气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以常用异步电动机为工作对象,实现不同的工业控制要求,根据PLC工业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的不同,确定项目和任务的编排顺序,依据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和PLC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能正确识读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

2.能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能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调试、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3.会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 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 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

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标准

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标准

《PLC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PLC与电气控制课程类型:数控技术专业支撑课课程代码:0724080 授课对象:数控技术专业学分:3 先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电机与拖动基础学时:52后续课: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毕业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系统电气图正确安装与接线、并进行PLC控制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此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具有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一定的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常用试验设备判断电器的好坏或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诊断与故障排除。

具有强烈的安全、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1)知识目标: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三菱FX系列PLC简介PLC的基本逻辑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编程工具及使用PLC系统的模拟调试与现场调试(2)能力目标: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

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

《电气控制与PLC》教材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教材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专业一. 前言1. 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校电气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有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能对变频器操作及其参数设置、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使之能通过维修电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同时具有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满足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的需要。

2. 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元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用新的人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观念。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通过课程综合精选核心项目,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广容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和实行“导师制”联系工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3. 课程的设计思路电气控制与PLC源于同一体系,在理论和应用上一脉相承,而变频器是当今电气控制领域的新器件,应用广泛。

因此,将上述三部分内容重组在一起,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遵循了技术的发展过程。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类专业的重要的实训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采用任务导入的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的方法和应用PLC进行系统设计和编制控制程序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具备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PLC的程序,分析、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PL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写相应的程序。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机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平台基础课,也是系统学习专业的入门课程,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掌握 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掌握 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3)熟悉PLC的基本指令、高级指令和功能指令应用,了解PLC的其他特殊功能;(4)能够连接PLC网络、能够利用PLC网络实现连机控制,掌握 PLC的通信方法;(5)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掌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6)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7)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PLC机型(2)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接口与外部硬件电路设计(3)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梯形图控制软件设计与调试(4)能完成PLC及控制元件布局、接线布线、装配(5)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现场安装、运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6)在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PLC控制技术》教学讲义 《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PLC控制技术》教学讲义 《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21020L 建议课时数:120学时(4W)学分:5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代码:中职660301;高职460301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电力拖动技术训练等后续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训练等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PLC控制技术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中职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电工工艺和电力拖动后的课程。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电气编程软件。

PLC编程是目前自动控制行业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续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以软件编程和硬件接线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设计能力,软硬件结合和整体调试能力。

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在进行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典型的PLC设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项目内容,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将课程知识按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在行动领域中进行整合,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统一,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一体化教学理念,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设计、组织教学各个环节。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与PLC控制器相关的软、硬件系统的组成;(2)掌握西门子200系列PLC的使用方法;(3)掌握STEP7–Micro/WIN V4.0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4)掌握常用软元件和基本逻辑指令的编程方法;(5)掌握基于顺控制的编程方法;(6)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编程方法。

2.能力目标(1)掌握使用万用表检测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方法;(2)能使用STEP7–Micro/WIN V4.0编程软件进行编程;(3)能熟练使用和基本逻辑指令和功能指令;(4)能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输入输出分配表;(5)能根据设计要求绘制PLC电路原理图;(6)能掌握元器件的布置和PLC的硬件线路的连接;(7)能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软件监控与自检调试。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气控制与PLC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PLC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对设备智能化操作使用的要求,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电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畜牧机电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实用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电器的基础知识;2.掌握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3.了解各种常见工业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内容;4.掌握西门子PLC的基本程序语言的程序结构及常用的高级语言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PLC及其所属的控制用低压电器;2.能够熟练操作PLC编程软件;3.具备PLC基本程序的设计及修改能力,熟悉常用高级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热爱畜牧机电科学事业;3.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5.具备从事本专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三、参考学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且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核,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前续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德能并举、工学交融”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基本电气控制系统、PLC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和PLC的编程能力。

(2)本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结合本院实训(验)条件,按“教学任务布置、集体讨论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院系评估、学生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联合校外合作单位完成学生的就业资格考证任务,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3)在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符合实际教学。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应用电子类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 L C课程标准(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8《电气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8《电气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课程。

它以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作为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PLC的工作原理与应用领域,认识PLC的结构,掌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简单的程序,连接PLC外部电路并能进行程序调试。

通过学习培养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生产过程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素质目标(1)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良好习惯。

(4)对流畅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过程分析,发表个人观点。

(5)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阅读相关技术资料。

2.知识目标(1)了解PLC的基本结构、分类、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

(2)掌握PLC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工作方式、安装布线的技术要求。

(3)熟练掌握PLC的编程元件、常用编程指令的功能及格式。

(4)掌握PLC程序设计常用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5)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6)能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能力目标(1)能编制简单控制程序,熟练运用编程软件编制与修改一般PLC控制程序。

(2)初步具备分析实际PLC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合作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与调试工作,能排除系统常见的简单故障。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应3年制中职学校。

二、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B0075),后续课程有《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B0218)。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1、知识目标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2、技能目标懂得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方法,具备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技能证中动力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1242.学分:7六、设计思路依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气控制与PLC的应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的典型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一般在第3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控制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掌握电气控制的各种知识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工厂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②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③掌握PLC的梯形图和编程语言,④熟悉各种控制线路的阅读分析方法,⑤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⑦了解各种常见机床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2、能力目标①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②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③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④能正确完成编程器的使用及PLC软件的使用;⑤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外围接线图的绘制与I/O接线操作;⑥能编写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程序、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⑦能设计顺序控制系统、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作用及应用;⑧能掌握PLC系统的安装、PLC系统的模拟调试与现场调试;3、素质目标①获得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③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④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⑤提高随机应变、工学结合的创新精神。

5《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5《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由《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组与湖北天堂抽水蓄能电厂等单位联合开发制定。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1.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于本专业第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即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工作任务。

2.本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PLC技术”两个部分。

本课程将先进的控制器与传统的低压电器的课程讲述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设计PLC控制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二、学习(能力)目标1.专业专项能力: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形成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及原理以及三菱公司FX系列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掌握FX系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电动机及典型电气控制实践中。

2.专业综合能力:能熟练地对常规电气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运行和检修,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工作)内容四、学习领域设计(一)学习领域设计依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将课程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设计10个学习情境、由简到繁设计8个工作任务,将8个工作任务贯穿于10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使学生具备PLC控制系统基本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分析1. 简介本文将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 课程目标•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设计和实现基本的电气控制方案•具备分析和解决电气控制问题的能力3. 课程大纲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电气信号与控制•电气控制元件和装置•传感器与执行器•电气控制回路设计PLC基础知识•PLC的概念和发展历程•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PLC的应用案例分析PLC应用技术•PLC的输入输出模块配置•PLC的常用指令和函数•PLC的通信和网络应用•PLC的编程与调试技巧4. 课程要求•准确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气控制问题•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够使用PLC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5.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期中考试:对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考核•期末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并实施一个电气控制方案6. 参考教材•《PLC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与电气控制》•《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7. 结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掌握基础概念、学习PLC技术和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案,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
80学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
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
4)三菱FX系列PLC简介;
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6)步进指令;
7)功能指令;
8)编程工具及使用;
2、职业能力:
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
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
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
4)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5)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外围接线图的绘制与I/O接线。

6)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程序编写、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7)电动机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验证。

3、职业素质:
以具体操作项目为主,在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机电专业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维修电工考核实训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思路是,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对电气控制及PLC控制岗位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培养,培养企业急需的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人员;以典型PLC控制项目为载体,有机地融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化项目。

形成“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企业电器及PLC控制技术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参照企业真实产品生产过程,设置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控制任务模块,编制其PLC控制程序,并正确使用、维护、调试设备。

同时在训练中结合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

七、课程教学设计
模块1::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的控制线路(约3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1)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
(2)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中常用的主令电器、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合、主要技术参数
(3)常用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点动、连续运行的控制、多地控制、多台电机的顺序控制原理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组成
(5)电器图纸的类型、国家标准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6)组成电器线路的一般规律
(7)电器自锁、失压欠压保护环节
2、技能点:
(1)常用元器件的选择、整定、应用和维护方法
(2)了解电气配线工艺标准、要求
(3)熟练使用电工工具,熟练使用万用表
(4)会按照电气原理接线图进行线路自检,查找故障点
模块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路(约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1)了解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原理
(2)了解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组成
(3)掌握组成正反转电气控制线路的一般规律
(4)掌握电器互锁、机械互锁、保护环节的概念和综合运用
(5)掌握机械联锁、电气联锁在实际控制线路中的运用
2、技能点:
(1)电器控制线路板制作方法
(2)常用元器件的选择、整定、应用和维护方法
(3)了解电气配线工艺标准、要求
(4)熟练使用电工工具,熟练使用万用表
(5)会按照电气原理接线图进行线路自检,查找故障点
模块3: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能耗制动的控制线路(约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的控制原理
(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组成(3)组成降压启动控制电气线路的一般规律
(4)采取降压启动类型、保护环节
(5)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四种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6)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7)组成电器线路的一般规律
2、技能点:
(1)调试运行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的实际工作过程,归纳控制要求
(2)实际元件布置走线连接并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能耗制动控制线路;
(3)熟悉电气配线工艺标准、要求
(4)熟练使用电工工具,熟练使用万用表
(5)会按照电气原理接线图进行线路自检,查找故障点
项目1 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模块4:初识PLC及PLC组成与软元件(约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1)组成原理与技术参数
(2)可编程控制器分类方法与发展趋势
(3)PLC中的软元件及其编号
(4)I/O地址编码与外部接线
(5)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2、技能点:
(1)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2)PLC的I/O地址分配与外部接线
(3)正确根据负载情况选用PLC输出类型
(4)根据系统要求进行程序调试和系统调试
项目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模块5—基本指令与基本电气控制单元(约1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1)掌握基本指令LD/LDI/OR/ORI/ AND/ANI/ ANB、ORB、OUT/END、PLS/PLF 的功能及编程方法
(2)掌握基本指令MC/MCR 、MPS/MRD/MPP、SET/RST、NOP的功能及使用
(3)会使用这些指令编写简单的程序,并注释、分析用指令编写的程序功能,能进行梯形图和语句表的转换
2、技能点:
(1)掌握基本指令的功能及使用
(2)会使用这些指令编写简单的程序,并注释、分析用指令编写的程序功能,能进行梯形图和语句表的转换
(3)掌握编程规则与技巧
(4)熟悉一般PLC程序的设计方法
项目1 FX系列PLC的基本指令
项目2 FX系列PLC编程方法
模块6-常用功能指令与灯光控制系统(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点:
常用功能指令的应用
2、技能点:
(1)数码管循环点亮的PLC控制
(2)天塔之光控制
项目1 常用功能指令与灯光控制系统
八、实施建议
1. 教材选用与编写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任务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要通过典型的继电控制线路及PLC控制线路,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实践过程中的训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实际需要。

建议选取校本教材。

2. 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学习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3. 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学评价应采取阶段性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有条件的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能力。

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在反馈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1)采取综合评价与多人评价相结合。

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个人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及老师点评相结合。

2)重过程评估。

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3)强调教师引导。

评价标准及任务由学生以个人和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决定,教师起引导作用。

4. 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要注重虚拟实验软件的应用开发。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前导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控制。

后续课程:机床电气设备控制、维修电工综合实训等。

2.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够达到中级资格认证考试的基本要求。

3.对于项目中的模块,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要求的实际进行取舍变动。

4.拓展性知识用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可不作考核要求
撰写人:李红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