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9d0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6.png)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现代化交通运输》优秀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现代化交通运输》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7aab95af45b307e87197c2.png)
《现代化交通运输》活动过程:第二课时现代化交通运输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要到大连去旅游,我们可以怎样去呢?请猜谜语: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
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打四种交通工具,谜底: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教师小结:现代化交通运输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拓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一)了解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1.展示交流:①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反映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有关资料,现在我们先小组交流并分类整理,然后我们全班交流。
②指导学生通过展示资料、汇报等形式交流学生了解到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情况。
2.对比现代交通运输业与古代人的出行:(用课件出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
)①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现代交通工具与古代人的出行工具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②汇报交流。
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代人的出行工具更先进、更方便快捷,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出行、运输等更加便利。
3.谈体会、话感受: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快,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呢?②汇报交流,指导学生谈出切身感受。
小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空线及空中航线等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也反映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便利、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二)感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过渡: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1.阅读、交流:①仔细阅读观察课本第51页、第52页的资料。
②全班交流体会、收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a54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9.png)
交通运输教案交通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陆地、水路、空中交通工具。
3.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 交通运输是指人们在空间移动时所利用的各种工具和设施。
- 交通运输可分为陆地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
2.不同的交通工具。
- 陆地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自行车等。
- 水路交通工具包括轮船、船只等。
- 空中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直升机等。
3.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信息传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速、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的方式。
2.图片展示和视频展示交通工具的方式。
四、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概念和分类的教学(10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3.交通工具的介绍(20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不同的交通工具,向学生展示其特点和用途。
4.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10分钟)-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解释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5.小结(5分钟)- 通过回顾学习内容,向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概念、分类、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展示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布置交通运输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的小论文。
3.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学生对交通运输的理解和创新想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展示,鼓励学生提出对交通运输的创新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94fec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f.png)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交通运输的分类: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3.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高速列车、地铁、公交车、私家车、船舶、飞机等。
4.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5. 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交通运输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典型交通运输项目及其特点。
3.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增强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各章节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 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交通运输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相结合。
3. 课程结构: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其中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各占一定比例。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授内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项目,让学生了解各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交通运输教案范文
![交通运输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fdff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f.png)
交通运输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优缺点及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交通运输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优缺点及发展状况。
三、教学难点1. 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2. 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2. 视频素材:交通运输发展历程的相关视频。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优缺点及发展状况,让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与建设,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并总结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思考如何优化交通运输网络。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2. 组织学生参观交通运输设施,如火车站、机场、港口等,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实际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交通运输网络优化和建议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绿色出行方案的表现。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运输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和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运输问题。
小学思想政治_《现代化交通运输》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思想政治_《现代化交通运输》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d9be606137ee06eef91879.png)
4、急救 车及时 出诊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 经济、文化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快 递 运 输 链 条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空中航线、水路航线 构成了现代化交通的运输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快捷、 更便利的生活服务。
交通运输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我们的旅游团 明天到青岛
单击此处添加幻灯片标题
高铁的前世今生
复兴号高铁
• 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
•高铁
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和 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高铁——中国行走的名片了哪些便利条件?
1、内地人 2、商场里
可以当天 有新鲜的蔬
吃海鲜
菜、花草
3、消防员 迅速赶到现 场灭火
单击添加副标题或公司信息
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和尚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僧人,日本 僧人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授佛法。从 公元734年开始,鉴真曾组织五次东渡,由于各 种原因失败了。753年,双目失明的鉴真在弟子 们的配合下,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经过2 个月的艰苦航行,倍受艰辛,屡遭磨难,终于到 达日本。鉴真东渡成功,有力地促进了中日文化 的交流,成为中日交往的历史佳话。
课堂练习
填一填 (汽车)、(高铁)、(飞机)、( 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 水路航线)及空 中航线,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课后任务 帮小伊设计一份丝绸之路旅行路线(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可以多种形式,
包括思维导图形式)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世界有多大, 我想去看看。
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
哇!这么厉害,你们可 真聪明!
•
{ 现
汽车
代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0d27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1.png)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和优缺点。
3. 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各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 利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详细讲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分析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数据和实例,展示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的交通运输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
2. 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和图表。
3. 实际案例和数据。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和图表。
2. 准备实际案例和数据。
3. 安排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时间。
九、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
2. 探索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现代化交通运输教案
![现代化交通运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42210f4b73f242336c5f63.png)
现代化交通运输教案【篇一:交通运输教案】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中国地理人文部分的第一节课程,前面自然地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交通运输与经济密切相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都受到交通运输的影响,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首先展现的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采用图像的形式解释了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生动活泼的图像易于学生的接受。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材使用了客运和货运两个活动练习,并对货运进行了归纳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对于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材呈现我国铁路的分布图,同时也总结了铁路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东部密集,西部西疏的格局。
同时教材还在本章的学习探究增加了我国高铁的发展,说明了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性,展望了我国高铁将来的布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情感教育。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学生没有在理性上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前三章学习了我国的人口、地形、气候等,学生初步具有了分析影响交通分布自然因素的基础,此外,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的分布格局,并分析说明这种格局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利用小组合作,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交通分布,了解基本国情。
关注我国高铁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
交通运输规划教案模板及范文
![交通运输规划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90c0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掌握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交通运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规划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2.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际案例资料3. 交通运输规划相关书籍和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提出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
2.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规划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1.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的定义、范围和作用-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原则,如: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2.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如: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等-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如:现状分析、需求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实施与监控等三、案例分析1. 选取实际案例,如城市交通规划、公路建设规划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交通运输规划过程。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一交通运输规划案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规划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运输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王静 第四届_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王静 第四届_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https://img.taocdn.com/s3/m/f82f586c783e0912a2162a0a.png)
《现代化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现代化交通运输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山东人民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及发展状况。
四、交流(其他运输,现在再把目光转向其他几种运输方式上。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出示要求)
2、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资料跟大家共同分享。
3、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仔细看。(播放视频)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补充管道运输)
三、新课(公路运输)
1、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学生自由说)
2、刚才提到的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线及空中航线(依次出示图片),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3、大屏幕上显示的哪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
4、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哪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好,那我们就先来了解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家有汽车吗?(有)都是什么车?(学生自由说)大家看这是什么车?(出示图片)再看一下这辆车怎么样?(出示图片)就是这样的车以前也没有几辆,不像我们现在,出门可以开私家车,可以坐公交车,还可以(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出租车。那这辆呢?(出示图片)这是我们潍坊第一代出租车,当时叫黄面的。再看一下这组(出示图片)。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汽车的发展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1页自己默读一下汽车的发展史。(学生看课本)通过图片的对比、课本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汽车的发展变化怎么样?(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经过不断的蜕变,变得如此的豪华、舒适。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教案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ca4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b.png)
第十三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表现二、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原因三、认识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➋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二、本课难点: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➌教学过程设计一、海陆空交通的发展1、汽车工业(1)美国:1908年福特T型汽车诞生(世界上第一款流水线生产的量产车),汽车逐渐普及(2)中国①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民国时期进口轿车成为上流社会主要交通工具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民族汽车工业(解放牌卡车、红旗牌轿车)③改革开放后家用轿车普及(中外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高速公路(1)含义:高速公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公路(2)兴起:汽车工业发展推动着道路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大战之间出现注:1929至1932年德国在科隆到波恩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仅作了解)(3)发展①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3、高速铁路(1)日本: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2)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4、20世纪航运发展(1)发展原因①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2)发展表现①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开通(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紧密连接起来②中国造船业A、改革开放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B、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5、20世纪航空业的崛起(1)世界航空业①发明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发明飞机,人类迈入飞机时代②航线开辟(仅作了解)A、国内航线: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B、国际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法国巴黎至英国伦敦)③技术进步:20世纪上半叶飞机材质由布、木质变成金属;动力由螺旋桨变为喷气式发动机④宽体客机:20世纪70年代后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波音与空客)(2)中国航空业①中国民航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仅作了解)②1950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③改革开放后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A、机场、飞机与航线数量大增;航空网覆盖全球大部B、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6、地铁系统(仅作了解)(1)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即伦敦大都会铁路通车运营(2)1969年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即北京地铁通车运营7、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发展趋势(仅作了解)(1)不同运输方式特点二、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促使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世界成为“地球村”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居民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及市区面积扩大注: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初为公共马车,后为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仅作了解)3、改变了城市布局(人口与资源沿交通线向四周辐射扩展,形成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4、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1)严格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工作时间制度确立,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现象(3)随着交通成本降低和收入增加,大众旅游潮流出现(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➍当堂练习1、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d4f2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a.png)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掌握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掌握现代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代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代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作用:讲解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包括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规模、运输成本等方面。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讲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高速公路、航空运输、航海运输等方面。
现代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解现代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课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课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b9517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e.png)
三、课后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文。
2.设计一份绿色出行宣传海报,倡导低碳、环保、安全的出行方式。
3.深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分析其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充满好奇,希望通过学习,深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学生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交流互动等方面,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c.海报设计需注重美观、大方,色彩搭配合理。
3.深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分析其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要求:
a.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的发展历程;
b.分析政策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如政策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c.撰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1000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变化及其特点,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交通运输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49f477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b.png)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交通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师: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那么,它们在体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现代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其探索科技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学习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公布答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点评。
师:通过课堂练习,我们发现大家在现代交通运输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答案及其解题思路。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掌握其发展历程和科技创新。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5542b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1.png)
c.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3.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a.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如高速公路、高铁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3.组织学生参观交通运输设施,如高速公路、高铁站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
2.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a.现代交通运输如何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b.现代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c.你认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要求做好笔记,下周课堂上进行讨论。
5.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如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分析其对人们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不少于1000字。
b.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们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的看法和需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4.总结提升,内化于心:
a.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b.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c.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通过学习现代交通运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b220d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8.png)
-字数在500字左右。
5.团队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现代交通运输的宣传海报,要求如下:
-海报内容包括: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特点、环保意义等。
-设计美观,创意新颖,易于理解。
-可采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尺寸不限。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论文主题: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字数在800字左右。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如新型交通工具、技术创新等,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报告内容:包括最新发展动态、影响、发展趋势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的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询问学生对交通运输的认识,了解他们对现代交通运输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图片和视频,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机场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掌握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等。
2.学生能理解现代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1.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兴趣较浓,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460347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8.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着重讲解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引导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现代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3.教学策略:
-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采访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学习现代交通运输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现代交通运输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报告》等,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进行自评和互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选择题:设计10道选择题,涵盖现代交通运输的分类、特点、政策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3b0c9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f.png)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有初步了解。但在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方面,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整,对相关概念、技术和发展趋势的认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接着,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的高速铁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现代交通运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
1.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生活实例、热点话题等,引发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衔接: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引导他们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分析,培养他们在探讨交通运输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辩证看待。
4.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魅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交通运输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引发兴趣。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e4d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a.png)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教案: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目标: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现在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你们认为现代交通运输有哪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步骤二:听力训练(1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取关键信息,并回答问题。
例如:“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通过听力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影响。
步骤三:词汇学习(15分钟)师生共同学习与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相关的词汇,如“无人驾驶汽车”、“共享单车”、“高铁”、“磁悬浮列车”等。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故事的方式呈现这些词汇,并要求学生分类整理,将它们分为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类别。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解决了哪些交通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每个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可以使用PPT、海报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同时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老师可以提供评价和总结,并对不同的观点提出指导性的问题。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理解和观点。
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观察,体会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步骤七:课堂反馈(5分钟)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短文,并进行课堂反馈。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互相点评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出建议。
老师可以在反馈过程中对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过程给予称赞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交通运输教案【篇一:交通运输教案】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中国地理人文部分的第一节课程,前面自然地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交通运输与经济密切相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都受到交通运输的影响,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首先展现的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采用图像的形式解释了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生动活泼的图像易于学生的接受。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材使用了客运和货运两个活动练习,并对货运进行了归纳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对于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材呈现我国铁路的分布图,同时也总结了铁路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东部密集,西部西疏的格局。
同时教材还在本章的学习探究增加了我国高铁的发展,说明了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性,展望了我国高铁将来的布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情感教育。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学生没有在理性上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前三章学习了我国的人口、地形、气候等,学生初步具有了分析影响交通分布自然因素的基础,此外,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的分布格局,并分析说明这种格局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利用小组合作,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交通分布,了解基本国情。
关注我国高铁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2、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课件展示,学法指导。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篇二: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从马车到飞机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反映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有关资料,可分类搜集,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同学们,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要到大连去旅游,我们可以怎样去呢?请猜谜语: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
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打四种交通工具,谜底: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教师小结:现代化交通运输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拓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二、主体活动(一)了解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1.展示交流:①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反映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有关资料,现在我们先小组交流并分类整理,然后我们全班交流。
②指导学生通过展示资料、汇报等形式交流学生了解到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情况。
2.对比现代交通运输业与古代人的出行:(用课件出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
)①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现代交通工具与古代人的出行工具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②汇报交流。
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代人的出行工具更先进、更方便快捷,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出行、运输等更加便利。
3.谈体会、话感受: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快,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呢?②汇报交流,指导学生谈出切身感受。
小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空线及空中航线等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也反映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便利、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二)感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过渡: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1.阅读、交流:①仔细阅读观察课本第51页、第52页的资料。
②全班交流体会、收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①教师引导:我们身边的公路交通运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刚才的阅读、观察、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搜集到的资料,当一次“小小解说员”,介绍一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②学生介绍,并组织评选最佳“解说员”,并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让其介绍成功的经验。
(三)“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小调查讨论调查方法:1.教师引导: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真快,你们还想了解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状况?应该怎样去了解?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我们还可以去了解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
可以到图书馆、交通、铁路等部门去调查,也可以上网查询,还可以向其他人请教。
(调查实践活动放到课后进行。
)三、课后拓展:1.用多种方法搜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资料。
小组内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资料,交流个人的调查结果。
2.举办展览。
将资料分期贴到学习园地上,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畅谈个人体会。
板书设计:汽车火车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飞机轮船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我认为值得总结的亮点是:我在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课前预习教材,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分组搜集资料,并采访长辈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从长辈口述的历史中感受近距离身边的交通发展变化;二是以“整理、交流展示”为中心,将学生们搜集到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突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把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引导和评价,并参与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互动。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结合,从而培养孩子们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开拓学生思维,立足于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但由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历史跨度较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交通发展史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第二课时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交通运输对商场、医院等地方带来了哪些便利。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地的人们可以吃到当日的海鲜,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灭火现场灭火,急救车能及时出行接诊等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一、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交流课前调查:①课前我们调查了商场、医院等地方,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2.(课件出示内地的人们可以吃到当日的海鲜,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灭火现场灭火,急救车能及时出行接诊等情景图片。
)①教师引导:看了这些资料以后,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有许多想法,谁想把你的感想说给同学们听呢?②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想。
使学生感受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3.谈体会、话感受:①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交通运输给你的生活提供便利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记录下来。
②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感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1.(课件出示煤矿的煤、林场的木材、石油等原材料)设疑:煤、木材、石油等原材料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工厂里去的。
2.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用课件出示用汽车、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煤、木材、石油等原材料运输到工厂里去的情景)。
3.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家庭中的工业产品和工厂里的原材料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的。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
4.结合当地实际,讨论不同的运输方式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讨论交流:哪些行业受交通运输的影响最大。
小结: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国内陆丰富的矿产资源无法快捷地运输到沿海地区,致使资源无法合理配置,影响了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物资流通更加快捷,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紧密,经济更加繁荣。
三、感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在古代,我国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内地和边疆地区有许多的文化交流,想一想那时是通过哪些运输方式进行交流的。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
古代主要是通过步行、骑马、坐轿、马车、乘独木舟古帆船等方式与外地进行文化交流。
2.教师讲述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故事,谈话:现在我们从青岛到日本只需要两个多小时,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呢?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讨论:现在本地与外地、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情况,并说说都是通过哪些运输方式进行交流的。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
现在主要是通过汽车、飞机、轮船等方式与外地进行文化交流。
4.课件展示资料:我国已与1 6 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国家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仅“九五”期间(1995—2000年),我国政府就与外国签订了1 3个文化协定以及131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九五”期间,经文化部审批的对外文化交流情况: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这么频繁的交流活动能实现吗?谈谈你的真切感受。
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通过比较、讨论、交流,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交流的繁荣。
四、思考:交通运输对我们的生活、对经济、文化交流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五、课后拓展:通过多种方法搜集交通运输对我们的生活、对经济、文化交流的资料,并分类整理。
板书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现代化交通运输对我们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的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其主要形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活动,通过儿童的直接参与活动的行为实践来体现课程目标的。
感受现代化交通的魅力,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