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合集下载

11~20各数的认识(讲课稿说课稿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讲课稿说课稿评课稿)

1.初步认识11~20 各数,会数、会读,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3.经历观察,思量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11~20 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那些数字,还记得吗?你还知道哪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新的数字。

(板书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 生齐答:0、1、2、3、4、5、6、7、8、9、10生齐答:11、12 、13……1.教学主题图(1)师: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苹果、桃子、梨、香蕉、菠萝、桔子、石榴这些水果全都在卡片上,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水果卡片。

数一数,水果卡片有多少张?正方体有多少个?球有多少个?小棒有多少根?生齐答:苹果,桃子,梨,正方体,球,小棒,香蕉……生齐答:11 张,15 个,18 个,20 根(2)师:同学们刚才数的很不错!在数的过程中,为了不数重复、数漏掉,我们是不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回想一下,你刚才是按照什么顺序数的?生举手发言(3 位):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右往左(3)师:请同学们再看看图上的这些物品,你觉得它们放的乱不乱?能很快看出有多少吗?怎么放能很快看出有多少呢?想不想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会告诉你答案。

生齐答2.教学例1(1)数数师: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为了接下来能很快的看出有多少根小棒,老师把这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可不可以?想一想1 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看一看有几个一?10 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看一看有几个十?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齐读三遍。

生齐答,齐读师:同学们,一捆是几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呢?……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这一捆是10 根,数一数其余的有多少根?这10 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同不允许?生齐答:10 根、11 根、12 根、13 根……19 根、20 根生举手发言(2 位):也捆成一捆生齐答(2)数的组成师:请同学们子细地观察一下“11”,1 捆小棒是几个十?1 根小棒是几个一?也就是说,1 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是11;(板书:1 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是11) 也可以说,11 是由1 个十和1 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1苏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理解》评课稿张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理解》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水平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实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能够变成1个十的观点,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到数学的价值。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实验教材数学一册下》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0—10”的基础上,对数范围的第一次扩大,并让学生建立体验十进制的概念。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杨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力求突出学生主体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学生参与条件,进行组织教学。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本节课中杨老师的设想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几个亮点。

一、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估计小红花的朵数及小棒的根数。

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猜小棒数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小红花和小棒的根数。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杨老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11—20各数,就以验证猜测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杨老师的课严谨、充实。

《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中的内容相当简单,杨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充实了很多的内容,使这堂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很丰富。

表现在很多方面,列举一、二:1、估计数量。

创设情境环节估计有几颗小星星,学习新知部分猜猜有几根小棒……这些环节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看看、写写、说说环节,课件一一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12支双黄连、16支铅笔、14元人民币、15桶卷桶纸)这些静态的生活材料在教师智慧的融合下,变成了活生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带上了数学色彩。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篇1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68-69)[说教材]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

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两课时来达成“认识11~20各数”这一目标,第一课时学习数数、读数和数序与大小;第二课时学习写数和认识数位顺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图,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树,让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学生]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说教学目标][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1--20个数认识的评课稿

11--20个数认识的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城关小学徐晓丽闫永斌《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特点:重视通过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促进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的程度。

1.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

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复习,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数一数、捆一捆,联系直观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

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2、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

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

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

3、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

重视通过数数、交流建立11-20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具体实践、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课堂常规的训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认识11—20各数》是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在数的范围内认识和理解数字11到20。

通过此课程,学生将学会正确书写和读写这些数字,能够使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该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1到20,并能独立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到20的准确辨认能力,能够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图片展示快速识别出对应的数字。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1. 数字11到20的学习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数字11到20的书写和读写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将练习在黑板、纸张和课本上正确书写这些数字,同时,通过教材和课堂互动,学生将通过反复的读写训练,加深对这些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 数字11到20的辨认在数字11到20的辨认环节,教师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辨认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图片或数学器具等资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迅速回答出展示的数字是多少。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字11到20的辨认能力,加深对这些数字的印象。

3. 数字11到20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物体或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手上有15个糖果,你朋友给你5个糖果,那你手上一共有几个糖果?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字11到20进行加减法运算。

4. 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小一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小一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小一数学第六章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页主题图,第74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三、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四、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五.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012345678910)那如果让你们倒着数,会数吗?(会)好,一起边拍手边数。

(109876543210) 谁来试着数一数这个组有多少学生?叫生数数,你真了不起。

要数出这个组的人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全班齐读一遍课题(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图上有几类图片,各有几个呢?谁来试着数一数。

图中有小棒, 小棒有多少呢,谁来试着数一数?(20条);还有水果,有多少个水果呢?谁来试着数一数。

(11个) ;还有正方体,有多少个正方体呢?谁来试着数一数。

(15个);还有弹珠,有多少个弹珠呢?谁来试着数一数。

(18个);小朋友们数数真厉害,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些没有学过的数字:《11-20各数的认识》(三).实践操作,探索新知1、认数、读数,感知“十”。

这是几根小棒?(1根)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1根小棒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那一捆是多少根?(10根)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

那么,1捆小棒又是几个十呢?(1个十)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范文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3—74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

第二、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欢迎吗?来点掌声好吗?下面张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教室里来了多少位听课的老师吗?我们转过头,按顺序从左边开始一起数一数,好不好?2、看来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了10,所以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些的数,(板书、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11--20认识评课

11--20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知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且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它们的组成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道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者通过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一、面向全体方面: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

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精讲多练方面:在本节课教学中教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师生互动方面: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媒体运用方面:多媒体的使用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经历十进制概念建立这一过程,这些不仅便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课堂服务。

认数11-20评课稿

认数11-20评课稿

《认数11-20》评课稿觅渡桥小学丁小燕在钟楼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期间,我认真地听了邵黎钠(五星小学)和周源(觅渡桥小学)的《认数11-20》,真切地领略了她们的风采。

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受益很大。

《认数11-20》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邵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10个一是1个十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捆是10个;二、12的认识,先叫学生自己摆,然后把学生的摆法和教师的摆法进行比较,得出1捆是10根,再加两根是12根。

还进行了13、16、17等数的摆数练习;三、2个十是20的教学(简略);四、巩固练习。

周老师的教学也是分为四个环节:一、出示生活中的数,并读数(书上“想想做做”的第5题);二、学生探索数12根小棒的方法,有三根三根数的,四根四根数的等,最后优化方法,得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还多两根,10个一就是1个十;三、摆数练习;四、巩固练习。

邵老师和周老师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

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或铅笔)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摩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关于赵永芳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王晓飞《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这节课的主要流程如下:一、复习引入:1、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数出10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仔细数一数,下面的水果各有多少呢?1、先让学生认识有哪些水果。

2、接着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己数、指名数、齐数、同桌合作数等方式,数出11-20各数,并板书。

3、学生齐数11—20。

三、数玻璃球。

(教材中是分组数花生)四、猜字游戏,(教师新加的内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猜数字,花生米不到18粒,但比13粒多,你能猜出有多少颗花生米吗?本内容是对11—20数的巩固五、数鸡蛋,认一认。

(这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怎么来的,和以前旧知识进行衔接,先让学生观察满盘鸡蛋是多少颗,然后认识11,使学生了解一盘满10颗,另一盘有1颗,就是11,感知10和1合起来就是11,然后指导写11。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12-19,20是两满盘鸡蛋,让学生明白两个10就是20。

)六、课堂练习1、从1数到202、师写数,生用小棒摆3、从1数到20,再倒着数4、指名学生黑板上写11-20各数,学生找出单双数本节课有以下特点:一、教师语言简练、到位,具有逻辑性。

赵老师课堂用语明快、精确、简练,上课思路清晰,非常符合数学老师的语言标准。

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能够把所思所想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长此以往的训练,这些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很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11-20各数的认识”课始赵老师设置了两个复习题,以学生学过的1—10为内容,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接着又数出了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11-20各数的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11月20日,我们新教师在进修学校的安排下有幸来到泽国小学现场观摩教学。

在这其间,我们数学组先后集中在一(2)和五(1)班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听到了两节精彩的好课。

一节是曹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节是王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思考。

曹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章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 重视主线教学,简单的素材发挥大作用。

本节课以对1-20数字宝宝的认识引入新课,丰富童趣的语言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先是将这些数字分类:1)按照单数双数分;2)按照一位数和两位数分,然后顺着两位数的思路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该素材,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直观容易理解。

在课堂中利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利用学具小棒充分展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节课都围绕这一素材,仅仅一把小棒就能展开这么多有意思的内容,把素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2.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课堂上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按顺序数数,对1-20这些数字宝宝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通过一眼看草莓这个游戏环节看出草莓的数量,从而引出要将10个作为一个单位进行计数,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摆小棒,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且列举了生活中一些常用10的计数单位,在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方面有了良好的引导。

3.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教研《11~20各数的认识》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11~20各数的认识》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11~20各数的认识》听课评课稿(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

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

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培养,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

新课引入时,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

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简介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从11到20的各个整数的基本认识和评课。

通过对这些整数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数值特征和应用领域,以及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基本认识数字11是一个奇数,它仅由两个相同的数字1组成。

它是一个质数,因为它不能被除了1和11之外的任何其他数字整除。

11也是一个素数,因为它没有除了1和11之外的因子。

应用领域•11可以用于表示小时的时刻,例如11点。

•在计算机科学中,11被用作二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中的一个数字。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1是我们常见的数字系统中的一个数字,它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规则和特性。

•学习和理解11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

12基本认识数字12是一个偶数,它可以被2和6整除。

它还可以被3、4和12整除。

12也是一个高度合数,因为它有很多因子。

应用领域•12小时制钟表是一个常见的时间表示方法,其中上午和下午各有12小时。

•在地理学中,我们常用12个月来表示一年的时间。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2可以用于学习和理解基本的除法规则和概念。

•学习和熟悉12的因子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数。

13基本认识数字13是一个奇数,它不能被2和3整除。

它是一个质数,因为它不能被除了1和13之外的任何其他数字整除。

13也是一个素数,因为它没有除了1和13之外的因子。

应用领域•在许多文化中,数字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许多纸牌游戏和游戏中使用数字13来表示K(King)。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3是一个重要的质数,在数论和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和理解13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数学的奇数和质数概念。

14基本认识数字14是一个偶数,它可以被2、7和14整除。

14也是一个合数,因为它有多个因子。

应用领域•14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一个数字,例如在二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11-20 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汇报课《11-20 各数的认识》评课稿《11-20 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教材,该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 11 至 20 各数、读数和写数。

20 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娄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撵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邮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屁中我认为娄老师有以下几点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创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田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挟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怎通过给数娃娃排队的游戏,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藩兴趣。

2.重视学生多方位洽的体验。

娄老师在教学阜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戮的活动中1 / 3不断充分、主动、晕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衫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昧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绚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溢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迪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始,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郁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一,让知识在体验中理解,能拌力在体验中发展,从而更深凄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 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茂数学知识、思想、方贮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叶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幼的。

根据这一理念,娄老盟师在学习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减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蝉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戌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哩、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戮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授构。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推荐下载】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推荐下载】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朱老师执教了《11~20各数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11~20的认识”并不是全新的知识,他们在入学前大多会从1数到20,认识11~20这些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

但他们未必清楚数的概念,特别是在数感的体验上并无多大认知与感受。

朱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如: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老师让学生数到10根小棒后,老师先示范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每一位学生用橡皮筋捆成一捆,使学生体验到一捆就是10根,一捆也就是一个十,形成一个“十”的概念。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

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

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

课堂上,小朋友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摆可以看得很清楚,并由此明白12的组成是1个十和2个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赵永芳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王晓飞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这节课的主要流程如下:
一、复习引入:
1、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数出10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仔细数一数,下面的水果各有多少呢?
1、先让学生认识有哪些水果。

2、接着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己数、指名数、齐数、同桌合作数等方式,数出11-20各数,并板书。

3、学生齐数11—20。

三、数玻璃球。

(教材中是分组数花生)
四、猜字游戏,(教师新加的内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猜数字,花生米不到18粒,但比13粒多,你能猜出有多少颗花生米吗?
本内容是对11—20数的巩固
五、数鸡蛋,认一认。

(这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怎么来的,和以前旧知识进行衔接,先让学生观察满盘鸡蛋是多少颗,然后认识11,使学生了解一盘满
10颗,另一盘有1颗,就是11,感知10和1合起来就是11,然后指导写11。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12-19,20是两满盘鸡蛋,让学生明白两个10就是20。


六、课堂练习
1、从1数到20
2、师写数,生用小棒摆
3、从1数到20,再倒着数
4、指名学生黑板上写11-20各数,学生找出单双数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语言简练、到位,具有逻辑性。

赵老师课堂用语明快、精确、简练,上课思路清晰,非常符合数学老师的语言标准。

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能够把所思所想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长此以往的训练,这些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很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11-20各数的认识”课始赵老师设置了两个复习题,以学生学过的1—10为内容,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接着又数出了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为下一步学习新知作了铺垫,营造了乐学的氛围,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整节课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赵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

教师抓玻璃球时,先让学生在不数的情况下估计、猜想有多少颗,再数出来。

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整节课教师从复习引入、数水果、数玻璃球、数鸡蛋,认识新数、猜数字游戏,到课堂练习,环环紧扣,一直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气氛。

五、教学知识点较严密。

在数鸡蛋学习11—20各数时,教师不仅指导了读,还示范了写,同时还安排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上黑板写的环节。

一些思考:
一、教师将学生分组数花生的课程内容改为师抓玻璃球,淡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没有让学生亲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点不妥。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

数鸡蛋、认一认的安排就是让学生理解11是由一个10和一个1组成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
学生接受。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处理得还不到位。

课堂练习中,师读数,学生用小棒摆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先摆10根,再摆余下的数。

三、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其实教材中第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第三个练习是找出课本上的第11页、第19页和第20页。

是很好的练习。

教师没有按这个内容去训练学生,却一直让学生数数,显得有点单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