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 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 生物的进化
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生命起源的第二步、第三步…… 是如何进行的呢?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多分子体系 演变
原始生命
化学起源说:
原始生命起源于_非__生__命__物质。
高 温
紫 外 线
雷 电
原始海洋
复杂 有机物 无原始机大物气 简单有机物 原始生命
小结: 小结:
……
生命起源除了上述几种假说外, 还有其他许多的假说。但都缺乏 充足的证据。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3、化学起源说
• 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 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 阶段的产物。
•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 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 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 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4、宇生论 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
间别的星球。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 需要的部分有机物,由此 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 氧化碳、硫化氢等
现在大气的成分: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氩气、其他气体
最明显的不同: 有无氧气
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 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无。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钨电极放电 模拟的是(闪电)
烧瓶中模拟的是
( 原始大气 )
模 拟
降( 4

将蒸馏水加热的目 的是产生水蒸气模 拟的是(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 (场所)
总结再现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探索生命的起源:科学的推测
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二、化学起源说:
原始生命起源于_非__生__命__物质。
三、宇生说: …来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进化生物学ppt课件

进化生物学ppt课件
问题是究竟蛋白质首先起源,还是核酸首先起源? ①蛋白质首先起源 ②核酸首先起源 ③核酸与蛋白质共同起源
①蛋白质首先起源: 奥巴林和原田馨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的实质是蛋白质的形成与演化,在功能上是 先有代谢,后有复制,认为蛋白质首先起源。 ➢细菌短杆菌肽和酪杆菌肽的合成以蛋白质为模板定向酶促合成。
➢1982年普什纳(Prusiner)发现27KD的Prion或朊病毒。
第二章 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 生命的本质
1. 什么是生命? 生命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
我更新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 身的多分子体系。
1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构成元素的同一性 自然界中有109种元素,其中生物体包含近60种元素,主要有C、
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
➢1996年David等在Nature上首次报道了能自我复制的肽。
②核酸首先起源: 里奇和奥格尔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实质就是核酸分子的形成与演化,生物体 在功能上是先有复制,后有代谢。认为核酸首先起源,因为核酸是 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等等。
➢1983年Altman和Pace发现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Rnase P上的 RNA部分可独自加工tRNA前体。
18
1963年以甲醛为原料,人工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得以实现。
据报道,有人用腺嘌呤、核糖和磷酸二氢铵经紫外线照射可获得腺苷 类似物。有人曾将5种核苷,即腺苷、鸟苷、胞苷、尿苷和胸腺苷,分别 与磷酸二氢钠混合仅仅加热到160℃,保持2h,即可生成5种单核苷酸。
③卟啉的生成
卟啉是生物体内某些重要色素的组成部分,如叶绿素、血红素.卟啉 对自然界光合作用的产生至关重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6.3.2生物的进化课件(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6.3.2生物的进化课件(新版)冀教版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哺乳类
1
被子植物
、 进
两 栖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古代鱼类
古代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
哺乳类
2、生物的进化历程小结复习 Nhomakorabea• 1、米氏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从无__机__物__ 到 _有__机__物___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 2、原始生命是在原__始__海__洋___中形成的。
提出问题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 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一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由于某种原
• 这种现象说明,这些脊椎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的。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 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 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 化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 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 法,可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比较解剖学
• 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生物的器官位置、结构 及其起源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重要的证据 是同源器(指在不同生物体上位置相当、结构相似、来 源相同的一些器官)。
• 比如:蛙、蜥蜴、鸟、兔等脊椎动物,它们前肢的形态 和功能有明显差异,但其结构却非常相似。它们都由肱 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而且排列方 式也基本一致。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课件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R·八年级下册生物
新课导入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形成 之初是没有生命的。
天空中赤日炎炎
电闪雷鸣
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地球是从何时开始有了生命呢?生命的起源 和生物的进化问题,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不断地 去探索······
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素的原 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 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动 植 物 进 化 历 程 树
原始生命
2. 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被子植物
3. 动物进化历程 (1)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
原始腔肠动物 原始扁形动物 原始线形动物 原始环节动物 原始软体动物
科学推测的要求: (1)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 (2)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3)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原始地球
(1)形成时间:大约46亿年前; (2)环境条件:电闪雷鸣,火山喷发; (3)原始大气: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 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证明生命起源的米勒模拟实验
提供高温 和水蒸气
模拟原始大气
模拟降雨过程 模拟海洋
实验结果:瓶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物。 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 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天外陨石
地球经常受到陨石的撞击,人们发现 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科学 家推测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宇宙空间, 这些有机物被陨石带到了地球,在地球上 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了原始生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经典PPT教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经典PPT教学
内部构造极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
讲授新课
火山不断爆发形成原始大气
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与现在地球上的大 气层相比,原始大气的成分有什么特点? 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具有什么能量条件? 紫外线、闪电、高温、宇宙射线等
3.原始海洋在生命的起源中起什么作用?
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科学的是( ) A.病菌抗药性逐渐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是由陆生到水生 C.人类共同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 D.长颈鹿颈变长是努力伸长颈去吃树上叶片的结果
【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生物的进化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随堂训练
2.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
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A.水蒸气、氨、甲烷等
A)
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随堂训练
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B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
4.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4.如图进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 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
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北极熊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生物的进化及亲缘关系的认识。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大熊猫和浣熊、小熊猫在4 000万 年前有共同的祖先,而大熊猫和熊在1 000万年前有共同 的祖先,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选B。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35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 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①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 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二. 填空题:
1. 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
患败血症 会导致小白鼠因_______ 而死亡,而无荚膜的 小鼠正常 R型细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_________,但如果 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 小鼠死亡 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 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 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DNA
练习: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 的是( D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细菌混合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 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 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 细菌( A )
实验过程及结果:
亲代 噬菌体 寄主 细胞内 子代 噬菌体 实验 结论
第一组 35 S标记 无35S标 外壳蛋白 DNA分 实验 蛋白质 记蛋白质 质无35S 子具有 连续性, 第二组 32 P标记 有32P标 DNA有32P 是遗传 实验 DNA 记DNA 标记 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材料: 小鼠 肺炎双球菌:R型菌 S型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
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课堂反馈
例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②在越古老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③在越新近的地壳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确的是( D )
A.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B.物种A的出现早于物种B C.在Ⅰ层内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D.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三、课堂反馈
例4.能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提供证据的化石是( C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四、课堂小结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
④在越新近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三、课堂反馈
例2.下列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D )
A.形态和结构 B.蛋白质的结构 C.地层中早期人类的脚印 D.外形和功能
三、课堂反馈
例3.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 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正
4 在地壳变化
和风化作用下, 逐渐露出化石。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 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 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2: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进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3、科学家研究表明,各种无机盐在陆生动物的体液中具 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跟古代海水中各种无机盐的比例 相似,由此可以推测陆生动物是由生活在 海洋的 原始 祖先 进化来的,这可作为 生物进化 的证据之一。
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 A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9.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 C )
A: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哺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哺乳类
10.下列不是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之一的是 ( C )
始 祖 鸟 化 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辽 西 鸟 化 石
辽 西 鸟 复 原 图
辽 西 鸟 骨 骼
孔 子 鸟 复 原 图
②鸟类的进化过程(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
某种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鸭嘴兽
最早的哺乳动物长得很奇 特。至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 嘴兽和猫一样身上长着毛,体 温不大恒定,变化在26-35℃ 之间,长有乳腺但没有乳房, 用乳汁喂养幼儿;但它是和龟 一样属卵生动物。从以上特点 可以看出鸭嘴兽既有爬行动物 的特征(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又有哺乳动物的特点(披毛、有 乳腺、用乳汁哺养幼儿等),这 说明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原始 的类群,同时也可看出哺乳动 物的祖先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 系。
生物遵循 从无到有、从低等 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 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3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3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12
阶梯式过度模型: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原始细 胞的过程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该过程的各主要阶段 都受到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 选择。
能量危机 基因型与表型区分 信息危机 适应危机 复杂性危机 3
多核苷酸 细胞生命
6 糖酵解 光合作用
5
超循环组织
分隔结构
4
分子准种
原始细胞分裂
功能组织分化
19
蓝藻又称蓝细菌,能进行与高等植物类似的光合作用, 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机制不一样。蓝藻没有叶绿体, 仅有十分简单的光合作用结构装置(含叶绿素a、藻胆素、 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蓝藻细胞遗传信息载体与其它 原核细胞一样,是一个环状DNA分子,但遗传信息量很 大,可与高等植物相比。蓝藻细胞的体积比其它原核细 胞大得多,直径一般在10μm左右,甚至可达70μm。
emergence of collectively autocatalytic sets of polymers, specifically peptides,
for the origin of molecular reproduction.
9
在超循环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个综合的 过渡理论: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渡到原始细胞的 过程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该过程的各主要阶段都 受到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 的选择。 • 第一步:从小分子到形成杂聚合物,进化系统面 临着“组织化危机”(即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分 子如果不能初步组织起来,就不能进入下一步进 化),克服这个危机是通过聚合作用。 • 第二步:从无序的杂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 间的选择作用,有助于度过“复杂性危机”。
Fig: 海底 烟筒附近 有古细菌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精华识记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科学的推测需要:①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有机小分子物→有机大分子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生物进化的历程(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郑氏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3)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脊椎动物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生物进化的原因(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教学课件-新人教(1)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教学课件-新人教(1)
科学依据吗?
小结: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 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 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 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 应的DNA片段。
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 (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DNA的碱基 序列。其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有31.6亿个碱 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 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问题: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
=DNA的碱基总数? (基因碱基对总数占DNA碱基对总 推理: 数很少的一部分)进一步明确基 因是DNA的片段,但一段DNA不 一定是基因。
资料1:基因是DNA的片段。 资料3: 进一步明确基因是DNA的片 段,但DNA中有些片段不是 基因。 你从资料1和资料3能得出什么结论?
资料2: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资料4: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从资料2、4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总结:基因与DNA 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 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A片段 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 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2.你能从DNA水平分析生物体具有多样 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吗?
由此可见: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 信息, 而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多 种多样, DNA分子能储存足够量 的遗传信息。(即完全可以表达生 物体必需的各种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 列顺序之中;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 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 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 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 础。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教学课件-新人教(3)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教学课件-新人教(3)
对照 轻链14N-DNA 中链 重链15N-DNA 全重链 全轻链 全中链 亲代 I II 1/2轻链 1/2中链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 条链是 15N母链 ,另一条链是 14N新链 。 (2)中链含有氮元素是15N和14N。 (3)将第一代(I)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 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那么得到的轻中重链情 1/2中链,1/2重链 况是 。 (4)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 半保留复制 。
7. DNA复制的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 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使生物 前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8.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 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 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 进行。
二、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DNA双螺旋模型之后不久,于同 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 链上。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 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概念: 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 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主要)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解旋:
DNA利用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 碱基配对: 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 (复制)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 的一段子链。

7.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人教版生物)

7.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人教版生物)
•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古老的地层中。
•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 近的地层中。
➢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科学家在比较不同地层 的化石发现,鱼类化石在 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 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依 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出 现。
• 证明进化历程: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C、鸟类和两栖类
D、鸟类和鱼类
5.下列各类植物中,最早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 ) A、原始的藻类植物 B、原始的苔藓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 D、原始的蕨类植物 6.从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角度来看,下列(A)是正确的 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种子植物 D、藻类植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
C、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层中
D、在岩层中从未出现过
9.下表为有关脊椎动物出现的部分地纪
古生代 元古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奥陶纪 震旦纪
距今年数 2.25亿---7000万
5.7亿 24亿
脊椎动物的出现顺序 鸟类和哺乳类出现
爬行类出现 古代两栖类出现 低等鱼类出现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3.已知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的多,由此可知( B ) 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4.根据始祖鸟化石可以判断哪两种生物具有较近 的亲缘关系( B )
A、鸟类和哺乳类
B、鸟类和爬行类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资料一
•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

7.《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人教版生物)

7.《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人教版生物)

植物进化趋势
植物 类别
形态 结构 特征
生活 环境
进化 趋势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没有根茎 有茎、叶 叶的分化, 分化,没 没有输导 有叶脉等 组织
大部分 生活在 水中
潮湿
有根茎 叶
潮湿
裸子 植物 有根茎 叶种子
陆地
被子 植物
根茎叶 花果实 种子
陆地
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动物进化趋势
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 ……..
练一练
4、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层,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 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产生什么变化。
他做出这个判断的根据是( C )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 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5、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A ) A、生物化石 B、比较解剖 C、细胞研究 D、神创论
植物化石
恐龙化石
鸟类化石
化石是地层中古代生物 的遗体、遗物 或生活痕 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 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 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恐龙的足迹化石
足迹化石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不一样。
不同年代的地层
越晚近形成的地层 越古老形成的地层
资料分析
不同地质化石模式图
化石在地质层中的散布有何规律?
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一类重要物质,细胞色素C是其中一种。科学家比较了 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 与果蝇、 向日葵的差异则最大。
通过比较上面表格,你能得出什么估计?
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远,与果蝇、向 日葵、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更远。

第三章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第三章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 星际有机分子普遍存在启示我们,在宇宙恒星
体系中,具备产生生命条件的行星为数不少,
其上是否会出现生命,乃至进化为智慧生物是 人类在搞清自己之后的下一个探求目标
(二)生命起源----自身起源
地球上的无机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各种 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转化 为有机体。
Spring)组产有大的单细胞形体和分叉的管状绿藻,
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化石是真核细胞有机体,并可能
是已知最老的、真正的真核细胞化石。
• 澳大利亚的Bitter Spring灰岩中发现(10~9亿年)
有些细胞呈现出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状态
真核生物的出现
• 北美大峡谷超群的乔尔(Chuar)群(12亿年),
宇宙中的生命分子
• 近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路易斯· 辛德通过频谱在
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星云中发现了生命分子——氨基
酸,这一发现有可能解释生命的起源问题
慧星和生命
• 彗星是一种很特殊的星体,与生命的起源可能有着重要的联 系。彗星中含有很多气体和挥发成分。如C2、CN、C3、
OH、NH、NH2、CH、Na、C、O等。这说明彗星中富含
第三章 生命起源与生命演化
一、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
• 生命的动力—能量
来自太阳
• 地球有极好的位置
火星距太阳太远

金星距太阳太近,星表温度400度
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
• 恰当的质量(保持稳定大气圈) • 匀速的自转(良好的温度变化,金星242天12 小时22分/圈,温度变化太大) • 宝贵的液态水(生命之源,是唯一具有液态水 海洋的行星)
植物登陆
动物登陆
• 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地环境 ,是生命进化史 上又一重大事件。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进化生物学-课件-03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进化生物学-课件-03

原始细胞的起源:
设想,最原始的细胞应该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① 有一个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系统; ② 形成了简单的遗传密码体系,能将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纳入 核酸自我复制体系之中; ③ 出现了原始膜,形成了分隔,使生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 境分隔开来。 从细胞的结构上来讲,生物膜(含附在膜上的多核苷 酸)与原始的核糖体(极有可能是原始的rRNA)是细胞起源 的主要条件。
核糖体 起始tRNA 5S A结构 细胞壁成分
蛋白合成抑制剂
RNA聚合酶 核膜 细胞器 DNA
源真核生物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的 过渡类型
双滴虫类中的兰氏贾第虫是古细菌和真核 生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它已有成形的核,但核 膜不完整,有大缺口,且分裂中无纺锤体出 现,其基因无内含子,称其为源真核生物。
关键不足:完成生命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一系列酶, 通过随机过程进化产生出来的几率有多大?
二、细胞的进化
1. 原核细胞
一般认为原始的原核细胞是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实体。根据生 物化石研究推断,原核细胞很可 能起源于35亿年前的几亿年中。 厌氧性的光合自养 化能自养 异养 丝状蓝绿藻微化石
厌氧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产生巨大的 作用,对以后生物的进化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光合作用, 不但将太阳的辐射能(光能)转化为丰富的化学能,同时也 放出了分子氧,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冠状病毒结构模型 (SARS)
噬菌体
细菌
蓝藻
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
一、原始细胞的起源
1. 超循环组织模式
病毒不存在个体的生长 过程,只有核酸和蛋白 质的合成与装配
大分子的自动聚合作用解释了细胞基本结构的起源与进化
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etalanffy) 提出生命是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有序系统,开创一 种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生命的新观点。 1971年,艾根(Eigen)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过渡形式, 即超循环组织(hypercyclic organization)。在化学演化 与生物学进化间存在一个分子自我组织阶段,通过生物大分 子的自我组织,建立起超循环组织并过渡到原始的有细胞结 构的生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进化的学说 课件共21张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进化的学说 课件共21张

6.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隐 藏自己,又利于捕捉猎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进化过程中,变色龙是影响它的猎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B.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C.进化过程中,天敌和变色龙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为了应对敌害,变色龙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7.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降落, 其原因是( D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1.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路线
加拉帕戈斯群岛
2.自然选择学说
2.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育
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育近万 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
一株水葫芦一夜能繁育七、 八株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 生殖 能力。
秃鹫在争夺食物
(2)生存斗争:
思考与讨论
喙不变
喙尖而长
取食昆虫 取食仙人掌
喙凿状 取食果实
取食种子 喙粗而尖
取食昆虫
达尔文地雀的进化
达尔文地雀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1.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不利变异的个 体则被淘汰。
一、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过度繁育、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 生存。 二、生物进化学说在发展
1.自然选择学说的首创人是19世纪伟大的博物学家 __达__尔__文____。他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_物__种__起__源__》。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猛烈的___生__存__斗__争___,适应者 __生__存___,不适者被__淘__汰___的现象,这就是自然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超循环组织模式 阶梯式过渡模式 古细 菌 内共生起源说 渐进式起源说 二、哪一个环节是细胞进化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 三、简述真核细胞起源对生物进化的意 义。

第一节
原始细胞的起源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细胞按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原 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 细胞的进化
(一)原核细胞的出现
一般认为原始的原核细胞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实体。 根据生物化石研究推断,有机大分子体系形成最早的细 胞样实体很可能发生在35亿年以前的几亿年时期里。
叠层石,由古老的蓝绿藻和沉积物所形成
(二)古细菌的发现和早期生物三 分支进化
– 1977年,C. R. Woese等人在用各种原核生物的16S
2.阶梯式过渡模式
奥地利学者休斯特(Schuster 1984)等人,提出 了一个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的由原始的化学结 构过渡到原始细胞的理论。将这个过渡顺序 分解成6个序列跃迁的动力学过程,其中每一 步骤都建立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 美国理论生物学家考夫曼(KauffmanS,1993) 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思想,即原始生命(包括原 始细胞)的起源,是一个由多种原始生物大分 子协同驱动的动力学系统有序的自组织过程, 该系统的各主要阶段都受内部的动力学稳定 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选择。
–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分别代表了细胞进化的
不同阶段
– 早在19世纪海克尔预言了细胞来源
于比它更简单的前细胞生物 –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细胞学及其 相邻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 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发现了细胞的 膜相结构 – 例如福克斯的“微球体”具有双层 膜的外壳,类似细胞的结构 – 膜相结构在细胞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1.内共生起源说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 学家Margulis L出版了 她的专著《细胞进化中 的共生》(Margulis, 1981),重新提出并详细 论证了“真核细胞起源 于细胞内共生的假说”。
内共生起源说
大约在十几亿年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 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由于后 者没有被吞噬细胞所分解消化,反而从寄生过渡到共 生,并成为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如好氧细菌成为线粒 体,蓝藻成为叶绿体。证据如下: (1)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 (蓝细菌)相似。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像细菌一 样,以直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它们所含的DNA均 为裸露的环状分子,也像原核生物。 (3)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质合成抑制 剂的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的相似。 (4)现今有些真核细胞存在有内共生现象。又如现存的异 常巨大的池沼多核变形虫(Pelomyxa palustris) 。 (5)分子生物学方面,根据rRNA序列的比较分析,红藻 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演变而来的。叶绿体与蓝 藻类或其他真细菌更为接近。
第l步:从小分子到形成杂聚合物,进化系统面临着“组织化危机”(即 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分子如果不能初步组织起来,就不能进入下一步的 演化),克服这个“危机”是通过聚合作用,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为杂 聚合物。 第2步:从无序的杂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间的选择作用,有助 于渡过“复杂性危机”。最早出现的核苷酸是以自身为模板来控制其复 制的。这时类蛋白或多肽在多核苷酸复制中起催化作用。 第3步:多核苷酸进一步自组合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子系统(分子准 种),这时的多核苷酸还没有成为遗传载体。环境因素对这种分子系统 有选择作用,多核苷酸靠突变、选择渡过适应危机,形成分子准种。 第4步:在这一步,蛋白质合成才被纳人多核苷酸自我复制系统中。 这时多肽的结构依赖于多核苷酸上的碱基顺序,最早的基因和遗传密码 产生了,而这一关键性的步骤是通过上述所谓的超循环模式达到的。通 过功能组织化,克服信息危机,分子准种形成更复杂的超循环组织。 第5步:分隔结构的形成,新形成的多核苷酸基因系统必须个别地分 隔开来才能通过选择实现优化,基因的翻译产物接受选择作用,从而实 现基因型与表型的区分。但分隔结构要保持其特征的延续,需要使其内 部的多核苷酸复制、蛋白质合成和新的分隔结构形成等三者同步,原始 细胞结构满足了这些要求。原始细胞是一种能稳定地保持其特征的分隔 结构,原始细胞分裂过程,包括其多核苷酸(基因)系统复制、蛋白质合 成和新的分隔结构的形成等三者同步的过程。 第6步:这最后一步是原核细胞生命(微生物)的形成。由一系列在多 核苷酸基因系统控制下的代谢反应系列,提供给多核苷酸复制及蛋白质 合成等所需的能量。比较简单、原始的微生物是行化能自养的或异养的, 比较复杂的微生物是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生命(图3—1)。
1.超循环组织模式
近年来,化学、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有了更 多的沟通,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化学家证明,原子、分子和分子系统都具有 自我组织(即奥巴林所谓的空间组织化)能力。 在细胞学上,大分子的自动聚合作用非常有 助于说明细胞基本结构——生物膜与核酸--蛋 白质复合分子结构的起源与进化。病毒的装 配机制,脂蛋白膜的形成,核蛋白体的装配 都可以用这种现象来进行解释。Leabharlann 将其分类为目、科、属、种。
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揭示整个生物界进化 可归为三条主干分支,它们分别代表古细菌、 真细菌(或细菌)和真核生物(eucaryota。按照 Woese(1987)的说法,在30多亿年前,这三条 分支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称之为“原祖” 的原始细胞。
(三)真核细胞的祖先可能是古细菌
德国学者艾根(Eigen M)于1971年首次提 出超循环组织(hypercyclicorganization) 的理论。他认为在化学演化与生物进化 之间存在着一个分子自我组织阶段,通 过生物大分子的自我组织建立起超循环 组织并过渡到原始的有细胞结构的生命。 它已逐渐成为解释由非生命的分子向生 命结构过渡的理论基础。
2.渐进说
–认为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核 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 通过一系列DNA复制和质膜的 内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 –证据 :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一
些中间过渡类型,例如原绿藻 . 蓝 细菌 .红藻 –从代谢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看, 真核细胞的需氧代谢更可能是通过 原核生物发酵途径的重复、改造而 建立的 –某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具有复 杂的胞内膜结构
最简单的细胞生命与最复杂的化学分子 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多数学者把细胞生命看作是真正的生命, 细胞生命出现之前是化学演化,细胞生 命出现之后的进化是生物进化。前者是 受化学规律支配的化学过程,后者是受 生物学规律支配的生物学过程,即转变 为由变异、遗传、选择等因素驱动的所 谓“达尔文式进化”。
近年来,进化细胞生物学与进化分子生 物学发现古细菌在进化上具有特殊的地 位。特别是其中化能自养的极端嗜热的 古细菌生活于当今热泉喷口附近的还原 性环境中,它们似乎是古老的生命的孑 遗,因为单从生命起源的历史环境背景 的角度来看,其今天的生存环境也正是 地球早期典型的环境(张昀,1993)。
(四)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
所谓超循环组织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 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 这个超级循环系统由于自我复制(以一定的准 确性)而能保持和积累遗传信息,又由于在复 制中可能出现错误而产生变异,因此这个超 循环系统能够纳入达尔文的进化模式中,即 依靠遗传、变异和选择而实现最优化。所以 超循环系统可以称之为分子达尔文系统,也 可以看作是能通过遗传、变异、选择而进化 的“分子系统”。
三、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 由两性个体组成种群行有性生殖,个体不能一成不变 地延续自己的基因型。在有性生殖方式下,个体具有 两套基因,使基因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异成为可能。 这样不但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而且增大了变异量, 从而大大推进了进化的速度。 – 2.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 – 所有原核生物都没有进化到组织、器官的结构形式, 都还只停留在单个细胞或细胞集群的等级上。只有真 核细胞才使多细胞化成为可能,最终发展出具有分化 的组织和行使特殊功能的器官的复杂生物,进而导致 了动、植物的分化,不但使生物的体型向高级方向发 展,而且,地球上整个生态系统也由原来的二极变为 三极,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rRNA进行分子进化研究时,发现一类能利用CO2和 H2产生甲烷的厌氧细菌(产甲烷菌Methanococcus) 的rRNA序列与一般细菌的十分不同,不同的程度比 一般细菌的rRNA序列与真核生物的rRNA序列的差异 还要大。
– 如盐细菌(halobacteria),生长在浓度极高的盐水中、 – 热原质体(thermoplasma),生长在自燃的煤堆里、 – 硫氧化菌(sulfolobus),生长在硫磺温泉中等,现在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