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图片

合集下载

2019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课 风

2019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课  风

2019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0课风一、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

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六、教学时间:1—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设计意图: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小朋友平时不太关注。

让幼儿感受一下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让幼儿感受一年四季风的不同。

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以“玩风”为引导,让幼儿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了解风的形成,同时也要通过图片、故事和视频,才能了解风与人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风的种类与用途。

2、让幼儿通过感知思考:空气是怎样变成风的。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块纸板、一个气球、图片(台风、大风、小风)、塑料管、纸扇、风车、彩色的帘子、彩条。

活动重、难点:1、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科学的有趣。

2、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流动的,流动之后会产生风。

3、让幼儿自己吹气球,并想出办法把帘子飘动起来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请我们的小朋友们一起拉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看吗?(想){出示风车}师:你们玩过吗?(玩过)师:你们是怎样让风车转起来的呢?{幼儿自由回答}看看谁的办法多?{幼儿思考}师:老师有一个好办法而且和你们不一样哦!{出示吹鼓的气球}首先你们先看一看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空气)那现在请我们小朋友看清楚喽!把气球的口对准风车,气球松开,你发现了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拿着风车在外面跑和空气从气球里面出来让风车转起来,都是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因为有了风,风车才会转,所以才叫做风车。

(二)探索空气是怎样变成风的1、教师示范-------把气球吹鼓,然后把气球对准小朋友的脸,松开手。

提问:问问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凉凉的风)请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气球瘪了,那空气去哪儿了呢?{幼儿自由回答}2、幼儿动手实验:每一位小朋友有一个气球,把气球吹鼓对着自己的脸,你会发现有什么样的感觉?3、动手操作:除了气球老师还准备别的材料,想请我们小朋友去试一试利用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产生风呢?小结:除了气球可以吹鼓,纸扇和塑料管也可以使空气流动产生风。

2.7《风的成因》(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7《风的成因》(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风车、测量风速等,通过实验来探究风的特点和作用。
-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风的地图,记录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风速、风向等信息,培养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如讨论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通过团队合作来深化对风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 请描述风的成因,并举例说明。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风的成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风的成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风的成因,如气压差、气流运动等,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风的成因,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风的概念时,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气压差、气流运动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在讲解时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如通过比较吹风机吹出的风和自然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气流运动的力量。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风的成因。
2. 请列举两种不同的风,并解释它们的成因。
3.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4. 请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下的风速和风向,并解释其原因。
5. 请思考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风能。
答案:
1. 风的成因是气压差和气流运动。
2. 季风是由于季节变化导致空气流动方向的变化;山谷风是由于地形导致空气在山谷中流动。

《风》教案

《风》教案

《风》教案《风》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风的作用。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风吹动风车、吹动柳条、旗子的图片。

2.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风的图片。

3.笑脸、哭脸的小图片若干。

4.正方形彩纸若干,小木棍(干净的木筷)若干,图钉若干。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引导幼儿说一说风在哪里。

教师:小朋友见过风吗?你知道它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分享经验。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小朋友帮老师找一找风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小结:风会吹动风车、吹动柳条、吹动旗子等。

2.通过图片,分别说一说风和人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风,哪些对我们有益,哪些对我们有害?用你们手中的笑脸表示出来。

教师小结:图片中风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益的:风传播花粉、发电,对人类有害的:台风。

3.谈论:风还有哪些作用。

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这些图片,今天小朋友也收集了不少有关风的图片,下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风还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除了上面提到的,风也能净化空气,将污染空气扩散。

4.制作风车。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资料,与幼儿一起制作风车。

风车做好后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感知风的存在。

《风》教案2【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如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插图上给风娃娃做记号,并说说原因。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2、充满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如识字教学中赋予生字宝宝以生命和活力,在风娃娃赠送礼物这一情境中巩固生字。

朗读教学中,评选最高兴风娃娃和最伤心风娃娃,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会认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生字。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教案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风是怎样形成的。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经过推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有关风的成因的结论需要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大风车》,会唱的可以跟着唱,激发学生兴趣。

拿出风车,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办法使风车转动?(吹,拿着跑)师:非常好,很聪明,那么风车为什么会转动?(有风)师:我们人为的让空气流动制造出风,(幻灯片出现—总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我们叫它人造风,那么自然界中哪里有风?风都能用来做什么?师生谈话:(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院子里—吹干衣服;田野上—放风筝,散播植物种子;海上—帆船行驶。

这些都是风的作用,那么,你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的形成(出示课题)二、科学探究: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人造风是风的一种,是我们人为地让空气流动形成的,像刚才我们用嘴来吹风车,不吹时,风车不会转动,我感觉不到风;吹时,风车转动起来,我便感觉到了风。

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不是天上有一个风婆婆在使劲吹啊?(生笑,不是。

)那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你猜一猜?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

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

(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学生交流: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大胆地提出了几种猜想,哪一种猜想最有可能呢?(生交流)2、设计实验(教师适当引导)。

大班《风》科学教案

大班《风》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

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

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认识风幼儿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风幼儿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风——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风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周围环境中的风。

2.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风的现象,让幼儿用手感受风的吹拂。

2. 回到教室后,展示有关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说出风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户外观察风的现象时的反应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教室中关于风的描述和表述。

第二章:风的形成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地形等因素都会影响风的形成。

2. 让幼儿观察和分析风的作用和影响。

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 组织幼儿进行风力实验,如吹纸实验、吹乒乓球实验等,让幼儿观察风的作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听讲解时的反应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实验中观察和描述风的作用的情况。

第三章:风的作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2. 让幼儿观察和分析风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2. 组织幼儿进行风力应用实验,如风力发电实验、风帆实验等,让幼儿亲身体验风的作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听讲解时的反应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实验中观察和描述风的作用和应用的情况。

第四章:风的文化1. 帮助幼儿了解风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观念。

教学内容:1. 讲解风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如中国文化中的风神、西方文化中的风之女神等。

2. 让幼儿观察和分析风的文化意义和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风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三年级美术上册《刮大风》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刮大风》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刮大风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3.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刮大风表现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刮风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自信心。
本章节将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刮大风美术创作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结合生活,培养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将生活中的刮风场景融入画作中,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3.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刮大风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以刮大风为主题,独立创作一幅画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刮风时的动态特点,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新。
2.观察生活中的刮风现象,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下次课堂的分享做准备。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小学美术《风来了》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风来了》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2. 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3. 合作创作风的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风的特征,学会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风。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现风的形式,提高绘画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风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讲解:教师讲解风的特征,如速度、方向、力量等,以及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风。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画风的作品,强调夸张手法和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创作风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尝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其他自然现象,如雨、雪等。

2. 学生探索不同材料和技法在表现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如版画、手工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新点和技能掌握情况。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分享欣赏的心得。

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作品,从创新、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夸张手法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绘制一幅表现自然现象的画。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新能力。

吹吹风教案大班

吹吹风教案大班

吹吹风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吹吹风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是什么,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敏感性。

3. 通过吹风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风的形象。

2. 风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吹风机或其他可以产生风的工具。

4. 游戏道具,如气球、纸片等。

5. 活动区域的布置,确保安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风的特点。

2. 提问:你们有没有感受过风?风会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1. 观看风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风是由空气的运动产生的。

2. 向学生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如温度差异、气压差异等。

3. 利用吹风机或其他工具,向学生展示风的产生和影响。

4. 让学生亲自感受风的力量,可以用气球、纸片等道具进行吹风游戏。

巩固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吹风游戏中的现象,如纸片的飞舞、气球的摇摆等。

2. 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纸片会飞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被吹动?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吹风游戏中的现象和感受。

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风的知识。

2. 提问: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想法。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一份简单的风的绘画任务,让他们用画笔描绘自己对风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风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想法。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吹风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究其他天气现象,如雨、雪等,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2.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不同天气带来的变化。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教案的实施能够适应实际情况。

五年级上《风的作用》

五年级上《风的作用》
师:风对地球表面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预设:风能吹跑土壤;风能吹起沙子;风可以把土地吹干形成裂缝;风可以吹倒大树。
师:请你仔细看这张图片“风蚀拱门”,合理推测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比比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完整最具体。
预设:小组讨论:结合“风蚀拱门”的图片,讨论分析出合理的信息。
师: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
预设:风蚀拱门所处的环境比较干旱,周围环境有很多的沙子,风可以吹起沙子;岩石表面有水平方向的纹理,可能是沙子不断磨蚀岩石时留下的痕迹。
(三)补充资料,加深了解(5分钟)
师:出示雅丹地貌的图片,提问:这是雅丹地貌,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你能来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预设:学生回答,学生能理解到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了雅丹地貌就可以了
师:在风的作用下所改变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我们称之为风成地貌,除了风蚀拱门和雅丹地貌,世界上还有许多叹为观止的风成地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从资料中,你可以发现,风成地貌可以分为哪两类?
预设:……
师:小结:风成地貌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型地貌和堆积型地貌。戈壁、风蚀蘑菇及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型地貌,而沙漠则属于堆积型地貌。
(四)回顾梳理,总结知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地震、火山喷发的影响,还会受到风的作用。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风的作用引发的变化,在变化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课题
2.5风的作用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能知道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课件【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课件【三篇】

【导语】现在很多⽼师上课都⽤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是⽆忧考给⼤家带来部编版⼆年级上册语⽂《风》课件,⼤家可以看⼀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有所帮助。

【篇⼀】 ⼀、设计理念: 本课运⽤拟⼈的表现⼿法,描写了⽣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唤起学⽣⽣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体会风的调⽪、可爱。

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童形象思维为主,把⽆形的东西变得形象⽣动。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的观察能⼒和创新能⼒。

⼆、教学⽬标: 1、⽤⾃⼰喜欢的识字⽅法学习本课12个⽣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整的书写8个⽣字,并能试着欣赏⾃⼰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结合⽣活实际,理解⼩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字、朗读、背诵课⽂。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可爱,培养学⽣细⼼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情景、引出新课 师:⼩朋友,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位新朋友,⼤家⾼兴吗?(⾼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溜烟⼉跑不见了。

我们⼤家⼀起去找找它吧! 出⽰课件(或⼏幅能展现风景*⽚)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的图)看,它⼜把细细的⾬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风吹⾬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孩⼿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感受风的顽⽪、可爱,确⽴这篇课⽂的朗读的基调。

) (⼆)初读课⽂、学习⽣字。

1、既然⼤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朋友读得可认真呢!⽼师想问问⼤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节、问问同桌、请教⽼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字娃娃交朋友,才⾏!⼤家有这个信⼼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本课带拼⾳的⽣词) 4、同桌相互读,⽐⽐谁读得⼜正确声⾳⼜洪亮。

二年级美术风来了教案

二年级美术风来了教案

二年级美术《风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用画笔表现风的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定义和特点2. 风的表现手法3. 团结协作完成作品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学会用画笔表现风。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用画笔生动地表现风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准备吹风机等实验材料。

4. 准备展览场地,以便展示学生作品。

一、风的定义和特点(5分钟)1. 教师出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风的特征。

2. 教师总结风的定义和特点,如:风是无形的,但它可以通过物体的摇动、吹拂等现象表现出来。

二、风的表现手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画面,如:树叶摇动、旗帜飘扬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画笔表现风,如:通过描绘物体的动态、使用轻盈的色彩等。

3. 学生尝试用画笔表现风,教师巡回指导。

三、团结协作完成作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表现风的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欣赏并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2. 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总结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风的主题,如:观察自然中的风、创作关于风的故事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0分钟)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风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13《风从哪里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13《风从哪里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自然风的概念。
师:自然界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与什么有关系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有关风的知识,认真思考一 下,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猜测。并阐述原因)
师:猜想是发现的前奏,只有合理的猜想才能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天气预报吗?老师给 大家带来一则天气预报,看看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PPT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学生再次猜测,温度是自然界风 形成的原因。风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
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把这首诗送给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 的小学时光马上结束,即将进入人生新的阶段。人生的旅途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相信咱们 班的孩子们都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J
【设计意图:由本课的主角风,联系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激励马上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遇到困难,不退 缩,勇往直前】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有关风的谜语导入,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关于风的情景。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风的图片,如:“红旗飘飘"“帆 船疾驶”口赫涛怒吼”“波涛汹涌”。
师:这些都是风在起作用。他们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关于风,你想了 解哪些知识呢?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设计的方案比较有条理性。和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方案基本一致。让我们再次明确 实验过程(PPT展示)
实验过程:
(1)在瓶子的瓶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纸条。
(2)点燃蚊香,置于瓶子底部开口外,观察瓶口纸条的变化和瓶底烟的走向。
(3)点燃蜡烛,用瓶子罩住蜡烛。
(4)注意观察对比瓶口处纸条出现的变化,以及蚊香烟的走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