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诗词阅读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42a1d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3.png)
专题10 诗词鉴赏(一)(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了“兴”(比兴)的手法。
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2.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
《关雎》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二)(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2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第二章 古诗鉴赏 学案7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第二章 古诗鉴赏 学案7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2530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4d.png)
学案7情感概括要精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学案略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一是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概括情感要精确全面,分析情感要具体实在,二轮复习就要为达成这两个答题要求而尽心尽力。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力气短板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下阕表达了哪些简洁的情感?请作概括。
(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际,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黄庭坚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问题反思1.你认为情感概括题与分析题在答题上有何异同?如何做到“概括要精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的答题要求呢?答:2.答情感分析题要具体实在,为此,要擅长抓“抓手”,“分析”的“抓手”有哪些?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下阕表达了哪些简洁的情感?请作概括。
(6分)[原词见“自我诊断”第1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失分在于概括不全、不准。
对“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一句的概括太表面化了,“绿野先生”实是作者自况,在大好春光里,作者却去寻“诗酒功名”,能答成“欣喜”吗?能说成“对众人……的批判”吗?而忽视“未知明日定阴晴”一句,必定会概括不全。
24节气诵读古诗词
![24节气诵读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e13f9c6172ded630a1cb607.png)
游子
唐代:孟郊
• • • •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萱草
宋 苏轼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早春
唐代: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城东早春
唐代:杨巨源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第二章 春天 斜风细雨不须归
立 春
春园即事
唐代:王维
•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生查子•元日
北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红牡丹
唐代:王维
• 绿艳闲且静, • 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 • 春色岂知心。
春暮游小园
宋 王淇
• 一从梅粉褪残妆, •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 • 丝丝夭棘出莓墙。
花之咏
巴黎嫩 纪伯伦
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 的心室里。 我是一颗星星,人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奏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 秋天催我入眠。 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 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清晨,我与微风携手宣报光明的到来;黄昏,我和百鸟一起向 它告别。 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 芳香四溢。我醉卧大地,黑夜便眨着无数只眼睛看着我;我招 徕白天,为的是他用眼睛观看世界。 我啜饮露水的琼浆,聆听鸟儿的歌唱,合着青草的拍子起舞。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及赏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c2476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3.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杜甫的诗《追忆春天的李白》完成了问题7。
(6分)白叶石无敌,飘忽不定,善于思考。
新鲜的俞开复、军医宝参军了①. 渭北春树,江东晚霞②. 当一瓶酒,厚重而细腻。
[注]读杜甫的诗《春忆李白》,完成第二章7问题(6树枝)白叶石无敌,飘忽不定,思绪万千。
新鲜的俞开复、军医宝参军了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 余开复和鲍申君指的是南北朝著名诗人黄昕和鲍照。
② 渭北和江东分别指杜甫所在的长安地区和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
③ 论点:这里指的是诗歌。
7(1)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李白的诗风是▲,▲。
(2(分钟)⑵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2(分钟)▲⑶“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一副对联运用了想象力。
请根据相关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
(2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七.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分钟)⑵赞美李白的诗歌(1(分钟),思念李白((渴望见面)分)。
⑶示例: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2表达连贯,主要内容可以突出显示)。
附:【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诗歌背景:这首诗是A.D746(唐玄宗天宝五案)或747《天宝六》是杜甫在长安的春天写的。
公元744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
他们非常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赶往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几首诗来纪念李白。
这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
前四句都是对李白诗歌的热情赞扬。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70f696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f.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第一章《古诗文赏析》1. 《古文观止》2. 《文言文阅读》3. 《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2. 《新闻报道阅读》3. 《科技文献阅读》第三章《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分析》2. 《写作技巧与方法》3. 《议论文写作》第四章《古代文学名篇》1. 《红楼梦》2. 《水浒传》3. 《西游记》第五章《中国古代诗歌》1. 《唐诗宋词鉴赏》2. 《古诗格律与写作》3. 《古诗文化背景解读》第六章《现当代文学名著》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围城》3. 《活着》第七章《语言与社会》1. 《语言规范与修辞效果》2. 《方言与方言文化》3. 《语言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文化与传统》1. 《经典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2. 《文化碰撞与融合》3.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九章《文学批评与鉴赏》1. 《文学批评流派与理论》2. 《文学作品评析与解读》3. 《评价标准与鉴赏技巧》第十章《写作指导与实践》1. 《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2. 《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3. 《写作实践与表达灵感》第十一章《高考语文备考指南》1.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与要求》2. 《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3. 《模拟考试与复习方法》本教材按照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标准编写而成。
通过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修辞与写作、古代文学名篇、中国古代诗歌、现当代文学名著、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写作指导与实践以及高考语文备考指南等方面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中的内容既包括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唐诗宋词》,也包括了现代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活着》。
同时,还涵盖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规范应用、方言与方言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
此外,在写作方面,教材也给予了学生写作指导与实践的内容,包括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ba42a27a767f5acfa1c7cd8c.png)
第2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1.(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二章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二章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ce1b2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5.png)
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
平复来看,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急躁、仿照、剽窃、千篇一概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气氛中的高标独立。
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咱们找到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觉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期风潮。
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期价值。
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诵者》,这类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
创作者们从成语、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觅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
“以前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
诗词书信有天地,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咱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
而这些精华一旦释放,能量无穷。
自信意味着不拿腔拿调,不刻意掩饰。
在这些节目中,节目设计、佳宾选手的即兴评述和发挥,真实与真诚是关键。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里,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北大博士陈更、初一学生叶飞,即兴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佳宾、主持人也让人线人一新,这些现场激发与碰撞的真实信息,来自创作者以自信开放的心态,去发觉捕捉这些出色的细节,而不是刻意去摆设。
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该去跟风、迎合乃至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
这种引领是在媒体专业操守与公共需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磨合与融合。
尤其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期,专业性弥足宝贵。
但专业性是正襟端坐?是精深难懂?是曲高和寡?答案固然是不是定的。
所谓的专业性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知足公共需求。
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期。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素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素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7505d79563c1ec4da7121.png)
古代诗歌鉴赏四种体裁——明晰诗歌的基本类别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又称古诗或古风。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的“歌”“行”“吟”即古体诗的载体。
2.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近体诗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3.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至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不同规定。
晚唐和两宋涌现出一批填词大家,如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形成了多样的词风。
4.曲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七个关注——读懂诗歌的思想内涵1.关注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明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鉴赏诗歌时我们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2.关注作者每首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重庆市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古诗文阅读课件82张
![重庆市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古诗文阅读课件82张](https://img.taocdn.com/s3/m/ac50798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6.png)
6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3.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 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 象征等手法。
·在表达方式方面,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四种表达方式,其中的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方式有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7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 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 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 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李白《金 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风格 雄浑 豪放
释义
·雄浑,即浑厚磅礴。其特点是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 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如王之涣 的《出塞》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典范的 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 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可谓气势豪迈。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e832f93b3567ec112d8a4d.png)
写景诗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 服务,因此要准确掌握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等。同时,还要把握诗词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等。
·咏物言志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咏物言志诗的特点是: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咏物言志诗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多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弘扬爱国的主旋律。
·思乡,永远是诗人心中的主题。思乡的缘由大体有如下几种:战乱频繁,久戍边 羁旅乡思诗 关,宦游不归,贬官异地,逢年过节,等等。因此,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
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贰
古诗词默写
一、古体诗词篇目(20首)
(加*号篇目纳入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范畴。)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2.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要进行诗歌鉴赏,品味诗歌的语言特征很重要。与 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 性和跳跃性,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看哪些字词、 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传达了丰富的情感, 哪些句子有丰富的意蕴,即找到“诗眼、诗骨”,这 是把握全诗的关键。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杜牧的作品是此类风格的代表:一方面,畅谈历史,痛砭时弊, 忧国忧民;另一方面,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 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结构技巧方面,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4.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诵读《无衣》-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
![古诗词诵读《无衣》-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d4f9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8.png)
古诗词诵读《无 衣》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1.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一)基础知识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2)内容:风、雅、颂。
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105篇):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为宗庙祭祀之用。
(3)手法: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铺排陈述和一般陈述两种情况;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先言他01学习目标 02 预习导学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语言: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
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归纳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6c38ec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0.png)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归纳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总结第一章文言文《荀子》——劝学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51207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d.png)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古诗词诗歌鉴赏,这一块在初中是考试必考内容,分值在8-15分左右。
考试是先出一首课外的古诗词,让大家通过阅读品味诗词,回答相应问题。
所以,想要做好这道题,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这首诗词。
第二步,就是通过我们考前掌握的答题技巧来回答问题。
品味诗词并读懂,这需要大家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
答题技巧,这个是可以总结的。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词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大家平时就把这个掌握了,再做相应例题练,这样到了考试,8-15分就轻轻松松落入口袋啦。
第一章诗歌鉴赏10大解题技巧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一)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二)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三)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一切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一切诗作。
《长安晚秋》公开课教案
![《长安晚秋》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037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0.png)
《长安晚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唐诗宋词选读》第二章《山水田园诗人》第五节,详细内容为《长安晚秋》一诗。
该诗为唐代诗人韩愈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的景色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长安晚秋》的背景、作者、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慨。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长安晚秋》注释、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安古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长安晚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解读诗人内心的感慨。
4. 例题讲解:以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为例,分析对比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应为故园千里外”中的表现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分享感受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安晚秋》2. 内容:作者:韩愈背景:唐代,长安城意象:秋风、渭水、落叶、长安意境:萧瑟、凄凉表现手法:对比、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中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应为故园千里外”所用的表现手法。
2. 答案:意象:秋风吹渭水,渭水上泛起波纹;落叶满长安,长安城一片凄凉。
意境: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的萧瑟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表现手法:对比手法,突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安晚秋》的基本内容和鉴赏方法。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https://img.taocdn.com/s3/m/3291d350b90d6c85ec3ac6e7.png)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古诗鉴赏复习专题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教学过程:一、考纲把握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二、掌握读懂研讨的基本方法A、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答案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5·全国Ⅱ)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5·江苏)答案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
②“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
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境。
03教考衔接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三大考向
![03教考衔接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三大考向](https://img.taocdn.com/s3/m/8f70b3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9.png)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3 教考衔接,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三大考向教学目标把握考向,教材寻根,教考衔接,命题前瞻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一般结构,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结合教材经典诗句掌握品读诗歌语言的技巧。
教学过程探究古代诗歌常见命题的三大考向考向一观诗词形【必备知识·核心聚焦】1.古诗词的一般结构2.“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主要指近体诗)(1)起,即起句。
内容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2)承,是“起”的延伸、深化。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内容与“起”构成因果、承接或补充的关系作用承上启下(3)转,表明诗意的转换。
内容接“承”而来,转出他意。
多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作用别开生面,让作品陡生波澜(4)合,诗的结尾。
内容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点明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感情作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说理,淋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律诗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示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效果分析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更迭、怀古伤今之情(2)反对: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示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效果分析“身无”与“心有”,内外对比,悲喜相称,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3)串对: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语法关系的一种形式。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效果分析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教考衔接·命题前瞻】1.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答案:①承②转③合④抒情2.背诵《无衣》,回答下面问题。
《诗经·邶风·击鼓》诗词与翻译
![《诗经·邶风·击鼓》诗词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97427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4.png)
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⑴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在国都服役。
漕:地名。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全文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内容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a2879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a.png)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内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在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散文,从诗词歌赋到戏曲表演,打开了一扇窥探中国文化精髓的大门。
第一章:古代文学在古代文学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传统,学习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古文观止》是我们的主要教材,在这里我们将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经典文学,如《诗经》和《楚辞》。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丽与深远。
第二章: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初一上册的语文书也将重点介绍这一部分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到唐朝的诗人杜甫和李白的作品,感受他们的豪情和志向。
同时,我们也将了解到宋代的词人苏轼和辛弃疾,欣赏他们写给江南小楼和渔家傲的佳作。
第三章:散文的艺术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著名散文家的作品。
例如,《岳阳楼记》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描写和感慨的文字展现给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章: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初一上册的语文书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如《西游记》和《红楼梦》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戏曲的选段,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戏曲的特点和表演艺术的奥妙。
第五章: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社会变迁和人民心声。
在初一上册的语文书中,我们将接触到现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如郁达夫的《初雪》和茅盾的《子夜》。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文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传达的价值观。
通过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文学、诗词歌赋、散文艺术、戏曲文化以及现代文学都是我们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语文上册45页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45页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0042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6.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45页笔记第一章:识字篇本章主要介绍了几个汉字的字形和读音,并配以例句进行理解和记忆。
这些字包括“山”、“水”、“田”等常见字,通过图示和朗读,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些字的基本意义和发音。
第二章:诗词篇这一章主要学习了古代诗词中的名句,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学习这些名句,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的韵律。
同时,学生也需要背诵这些名句,加深记忆和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在写作和表达中。
第三章:句型篇在这一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句型和基本的语法知识。
通过学习句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包括主谓结构、宾语结构等。
通过多次练习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修辞篇这一章主要学习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背后意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内容。
第五章:阅读篇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短文和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提取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第六章:写作篇这一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主要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如写人物、写景、写事件等。
通过多次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渐提高,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总结: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45页内容主要包括识字篇、诗词篇、句型篇、修辞篇、阅读篇以及写作篇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包括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这些知识不仅是在学校中学到的,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对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语文课,努力学好语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地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