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中试卷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期中试卷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2、【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3、【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 “‘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

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4.答案A 解析:冒,不顾、顶着。

5.答案D 解析:只1为奋勇抗击夏人,2、3奋勇抗击金人。4为战果5为平乱6为战果

6. 答案C 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7.(1)答案: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答案: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使我军受饥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水源。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直到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由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

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没有多少人,郭浩召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8.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9.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在和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生活之乐。这与作者终身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0.(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CD (A项文章并未对小吃店老板有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B项“三十天后自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不准确;E项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说法不符合小说特点。C项3分,D项2分,B 项1分)

(2)①心存侥幸(第三段:我去找了那两兄弟,想把事情问清楚把钱还给他们……我对那份美差浮想联翩,期望值也开始上升。)

②面对诱惑内心挣扎,最后败下阵来(第四段:我想甩掉这身破衣裳,可是,不一会儿我又

转了回来,来来回回走了足有六趟,终于,我投降了,还是进去了。)

③爱面子,虚荣心强(第六段:服装店伙计怀疑“我”能否付得起账单

时我火了;第七段:“我”对服装店老板的殷勤服侍表示满意)

(观点结合材料,每点2分)

(3)①以赌局开篇成功地设置了悬念,引发作者的好奇心;

②引出下文情节,因为设置这个赌局,“我”被选中,才会看到“我”

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的种种心理和表现,以及他人对“我”的态度的变化;

③揭示主题,将人物的命运摆放在一场赌局之中,荒唐可笑,揭露当时

社会的拜金风气,讽刺了哪些认钱不认人的势利小人。

(观点结合材料,每点2分)

(4)观点一:“百万英镑”更合适。

①“百万英镑”贯穿始终是小说的一条明线,小说情节由此展开;

②小说旨在揭露当时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以“百万英镑”为题更能突

出主题。

③“百万英镑”大钞与“我”一无所有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讽刺意味。

观点二:“百万富翁”更合适。

①文章中的百万英镑持有者是小说主人公,以其心态的变化为小说的一条暗线,由此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百万富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百万富翁,只是百万英镑的暂时持有

者。

③增强讽刺的作用,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表明观点1分,说明理由每一点2分,语句完整有序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