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四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初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上官体”?(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4)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复古倾向?(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代表作各是什么?2.课堂讲解(1)唐代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唐代诗歌发展有着怎样的脉络?。

(3)“初唐四杰”对唐代诗史有何贡献?(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课堂讨论(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文学Ⅱ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Ⅱ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II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II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对古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及其相关问题能够进行条理性和逻辑性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秦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两部分组成。

秦汉文学旨在系统梳理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主要内容包括秦汉政论散文、汉代辞赋、汉代史传散文以及汉代诗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旨在系统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主要内容包括建安与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南北朝民歌以及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教学时数倾向。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最大。

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表现出了积极用世的思想,慷慨悲歌。

正始诗歌在高压政策下转而为忧生嗟叹,但也继承了一些建安诗歌的传统。

太康诗歌追求华美,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的倾向明显,唯左思挟愤世之音。

东晋大畅玄言,诗歌多枯燥乏味。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谢眺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歌一派。

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永明新体诗风靡一时。

庾信是南北朝诗歌集大成的作家。

南北朝乐府民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对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曹魏之时,文多通脱,骈散俱呈;正始文多恣放。

西晋以后,骈体文形成并臻于鼎盛。

辞赋由汉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向骈化和律化方向发展。

魏晋以后,小说开始流行,主要有志怪和轶事两类。

均篇幅短小,语言简朴。

轶事类多见人物风貌,颇能传伸。

志怪类以情节离奇见长,多同宗教鬼神观念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批评专论、专著空前繁荣,理论涉及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到《文赋》、葛洪的《抱朴了(外篇)》,至钟峰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多为宏篇巨制,有一些进行系统理论探讨的论著,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树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讲)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讲)
第四讲 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秦汉文学概说 古朴华茂的汉乐府民歌 生命的悲情 ——《古诗十九首》
一、秦汉文学概说 content
秦代文学
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李斯。 秦代还有许多刻石文。 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 尸骸相支拄?
汉代文学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 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 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 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两句是真正的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纵使你决心等到底,可是 你有多少时间用来等待呢?时间在不停地消失,一年很快就到了岁暮,而 人生很快也就到了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所有相思期待 的苦心都将落空,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心的一件事!事实上,这又 是人世间绝对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 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如此强烈的震动人心的力量! ——叶嘉 莹
抒情小赋
东汉中叶以 张衡《归田 赋》
二、古朴华茂的汉乐府民歌
什么是乐府? 本来是指主管音乐的政府机关,最早始于秦代。 汉代把在乐府机关中配乐演唱的诗歌称为“歌 诗”,但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被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时期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歌,无 论是否合于音律,统称为乐府。 唐代以后,对乐府诗歌的要求进一步放宽,不论 是否依照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歌,只要具有乐府诗 歌的某些特点,就可被称作“新乐府” 。 宋代以后,因乐府诗曾经配曲演唱,又成为词、 曲的别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六、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 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 情。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诗:古体诗、近体诗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词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1 识记繁体字2 断句与标点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1 熟读多背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2 掌握线索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相关研修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本书根据《中国文学史》结构,从先秦文学到近代文学共分为四卷九编。

对于每篇作品,通过下设的“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四个栏目进行诠释和点评。

第一讲唐诗概论一唐代诗歌的繁荣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研究者根据唐诗创作具体情况,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习惯上称之为“四唐”说。

四唐分期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最终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后期(咸通——唐亡)四《全唐诗》第二讲初唐诗歌导语:初唐历史概说一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ystalGraphics PowerPlugs
Transitions I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陶渊明在辞赋和散文方面也取得了高出时辈的成
Hale Waihona Puke 就,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归去来兮辞》和《桃花 源记》。 《归去来兮辞》铺叙了作者脱离官场,欣然归隐 田园的乐趣,表达了厌倦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 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其中写归田后的天伦之乐、 田园之乐极为生动精彩,情趣盎然,既表现了他 恬淡闲适的胸怀,又表现了他独立自尊的人格气 质。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 2.
3.
4.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主体风格。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情景事理的融合。 语言自然而精工。陶诗用语质朴无华,而又精
炼传神。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风格多样。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 时也显得抑郁悲戚。如《杂诗》其二(白日沦 西阿)、其五(忆我少壮时)等;而《咏荆 轲》、《读〈山海经〉》等作品,则又露出如 鲁迅所言的“金刚怒目式”的雄豪悲慨之气。
《桃花源记》是他所开创的田园诗的升华,其
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 象正是对他诗中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概括。 篇中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社会 图景,正是人民追求富足、和平、安乐生活的 愿望的反映,也是作者用以对抗和批判黑暗现 实社会的一个理想社会。文章运用丰富的想象, 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 将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既扑朔迷离,又十分逼 真。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新的 高度。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隐居终老时期
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 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 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 术化的人生。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写田园风貌、乡居生活及感受,多作于
弃官归里之后。
为陶氏最具个性之作,最能代表其诗风,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陶渊明的行役诗
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
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如《始作 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gēng子岁五 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 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乙巳 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等。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成一体,在诗歌史上影响也最大。
陶诗的另一面
咏怀与咏史
多组诗,如《饮酒》、《拟古》、《杂 诗》,《咏贫士》、《咏三良》、《读山海 经》等。 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 有陶氏自己的特点,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 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 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如《咏荆轲》、《读 山海经· 精卫》等。
中国古代文学二
合肥师范学院 2014年函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 中晚年的隐居时期。
性爱丘山与游好六经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出身望族。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辗转出仕时期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394年,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
主薄,不就。 398年,33岁,入桓玄幕府;五年(401)冬, 归家居母丧。 404年,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405年,40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 军。 405年8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 辞归。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 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 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 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 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 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 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 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 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 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 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 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此诗 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 根源即在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