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8.21•【文号】•【施行日期】2016.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2016年8月2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现就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会组织工作中还存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一些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题库简答和论述的重点题
第一章简答题2. 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答: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
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不断地变迁。
社区具有政治、文化、维系和服务功能。
第二章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自治,;既包括社区管理工作组织,也包括社区保障制度。
社区管理责权体系。
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社会管理的工作体系,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管理、社区文化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治安管理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等。
2.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是什么?答:社区管理组织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论述题1.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措施和趋势。
答: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要求。
其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系统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运作。
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清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能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将更加进步。
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第一,管理组织框架具有配套性和系统性;第二,组织间的关系明确,具有整体性和连动性;第三,组织职能定位准确,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第四,管理队伍多元而高效,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第五,管理机制有效,具有能动性和规范性。
社区治理知识PPT
三、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
1、社会治理与社会 管理的主体不同
社区管理的主体主 要是政府,是政府 的一元独治;而社 区治理的主体除了 政府,还包括社会 组织、企业组织乃 至个人,是多元共 治。
2、政府与社会的地
位不同
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处 于主导地位,社会处于从 属地位。政府很容易表现 为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 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 社会只能服从与依附于政 府;而在社会治理中,政 府与社会是平等的合作型 伙伴关系,它把有效的治 理看作是政府与社会各主 体之间平等的合作过程, 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原先 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 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 会组织、企业组织和公民 志愿团体来承担。
员会的组织创新,把相关部门和单位包容进来,就使得街道在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协调中有了有形的依托。
(3)社区管理支持系统: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
第二节 社区治理概述
沈阳模式
江汉模式
02
从1998年下半年起,沈阳 市在和平、沈河两区试点 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展 开社区体制改革,重新调 整了社区规模,理顺了条 块关系,构建了新的社区 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沈阳模 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其具体分工是: a.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市容卫生、市政建设、环境保护、除害灭病、卫生防疫、城市绿化。 b.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社会保障、社区福利、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粮籍管理等与社区发展有关的工作。 c.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社会治安与司法行政。 d.财政经济管理委员会对街道财政负责预决算,对街道内经济进行工商、物价、税收方面的行政管理,扶持和引导街道经济。以街道为中心组建委
二、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自我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权 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社区自治是依靠社区 内的自治性组织来实现的。 根据自组织理论 ,社区自组织是指社区成员通过 面对面协商而自主走向有序化的过程 ;社区自 组织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独立的权利主体、被 集体确认的公共利益、面对面协商机制、人际 关系网络、自我约束秩序 。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四、体制构建: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 制 区政府: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职能; 街道:统筹协调职能; 社区:自治职能。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1、行政:掌舵 政府依据管辖区域的大小,选择性地 在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建立起职能 部门独立承担行政职能,使社区摆脱繁 重的行政事务。政府对社区负有掌掌舵 的功能,即支持、指导和协助社区建设 的责任,承担社区公共产品生产的部分 费用,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 公民社会的基础。 社区参与是改造社区、建设社区的主要动 力,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 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区意识的提高 和社区认同感的增强,有利于社区问题 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 公民资格理论:“公民”是一个政治人或 社会人,社区参与是公民运用权利、履 行义务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公民资格 理论基础上的公民实践。 社区主义理论:倡导集体权利,认为普遍 的“善”就是公共利益(公益),公共 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形式: 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 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选举、表决、 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 非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 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议论、投 诉、抗议等)。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杨志明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区的作用日显突出,而要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旧的传统街道式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建设新型城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本文就新的社区管理体制的选择原则、基本模式和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价值原则按照我国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上海市街道社区发展目标的需要,在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的选择中,新的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如下几条原则,以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
11政府行政行为与社会自主行为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完全自治的社区是以社区成员高度民主参与意识等为条件的,因此在我国目前社区成员民主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街道、居委会作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未来的管理体制的选择中,我们应该采用一种政府行政行为与社会自主行为相结合,以行政行为为主导的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在加强政府对社区管理的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和广泛调动广大社区成员(个人与集体)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过去社区管理中的单一的行政模式,形成行政模式与社区模式相结合的复合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
随着社区成员民主参与意识和管理作用的提高,它可以由重行政行为转变为重社会行为,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角色是不会也不应该消失的。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所不可缺少的。
21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相对独立的自然区域和一个被共认的精神实体(或称社区文化)是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两个基本要素。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完全以行政区划为根据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区划和自然区划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保持街道原有的行政区划管理特色的基础上,在下一级管理组织(居委会)的设置上以自然区划为主,就是把街道所管辖的区域分成若干小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独立的小区,以小区为单位设置小区居委会,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居委会,全面负责协调小区的管理工作。
社区管理制度全文
社区管理制度全文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维护社区秩序,建设和谐社区,保障社区公共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二章居民权利和义务1.居民有按规定享受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权利,保障其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的正常秩序。
2.居民有依法享有私有财产物的权利,对于共有财产物需遵守社区管理规定。
3.居民有依法享有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监督的权利,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4.居民有依法享有公共环境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
5.居民有维护社区安全、公共秩序的义务,不得干扰社区公共秩序。
6.居民有居住环境卫生保护的义务,要保持住房内、门前、阳台等卫生情况良好。
7.居民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和设备的义务,不得损坏、污染公共设施和设备。
第三章社区环境管理1.居民要保持住房内卫生整洁,不可妨害社区宁静,要保持家居环境卫生和安静。
2.不得私自占用、占用公共绿化带,不得乱堆乱放垃圾、建筑材料,不得将果皮、烟蒂、垃圾等乱扔乱丢。
3.居民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保洁,爱护环境,保护绿化,不得损坏和破坏绿化设施。
第四章公共设施管理1.居民不得私自挪动、拆除、损坏公共设施,不得在公共设施上私搭乱建;2.不得乱涂乱画,不弄脏、拆毁公共设施;3.不得在电梯间、楼道、走廊等公共通道处堆放杂物,不得在电梯内吸烟、随地吐痰、往电梯里倒东西等;4.用水、用电、用气,应当节约使用。
第五章安全管理1.居民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防范措施。
2.不得私接乱拉电线、乱装乱接电器,不得私自改装锅炉、煤气设施或者电、煤气表,不得组织私拉乱接。
3.家庭用火、用电、使用电器要加强管理,不得懒于管理。
第六章行为规范1.社区内禁止饲养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动物,如凶恶、狂犬、疫病传播者等。
2.不得干扰他人,要保持社区秩序。
3.不得打架斗殴。
4.社区居民不许组织聚众赌博、打麻将等不良行为。
第七章纠纷处理对于社区内发生的纠纷,居民可向社区相关管理人员投诉;社区将会及时处理,根据情况予以调解或者进行裁决。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是指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融合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国家政策,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特点1. 社区自治与服务融合: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注重社区自治和服务的结合,通过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2. 全员参与与共治共建: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倡导居民全员参与,通过居民委员会、志愿者团队等形式,实现社区共同治理、共同建设。
3. 便民利民的服务导向: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民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 智慧化与信息化管理: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区管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5.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参与,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资金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
二、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的优势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居民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合作。
2.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 增强社区凝聚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居民自治和共建共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互动。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5.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的实践,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社区自治化管理制度
社区自治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管理参与度和自治意识,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制定本自治化管理制度。
二、组织结构1. 社区居民大会社区居民大会是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由社区所有成员组成,负责审议并决定社区重要事项。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2.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管理机构,负责协助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的自治化管理。
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秘书和各部门负责人。
3. 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物业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
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
三、职责分工1. 社区居民大会(1)审议并决定社区规划、建设、改造等重要事项;(2)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3)审议并决定社区公共事务预算;(4)审议并决定社区管理规则和制度;(5)其他与社区事务相关的重要事项。
2. 社区居民委员会(1)宣传和落实社区居民大会的决议;(2)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3)定期召开社区居民委员会会议,汇报社区工作情况;(4)负责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3. 社区服务中心(1)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维护社区设施设备、保障社区安全等;(2)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社区环境整洁优美;(3)根据居民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如邮政服务、便民服务等。
四、规章制度1. 社区管理规则(1)居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管理规定;(2)居民不得在社区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行为;(3)居民必须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和环境;(4)居民有权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支持社区管理工作。
2. 社区公共事务预算制度(1)社区居民大会审议并批准社区公共事务预算;(2)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执行社区公共事务预算;(3)社区公共事务预算应合理、透明、公开。
五、监督机制1. 审计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定期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公开透明。
2. 居民监督社区居民有权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对管理不善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投诉。
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职业学院
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
A:4月10日B:5月10日C:12月4日D:4月15日答案:4月15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施行。
A:2014年4月15日B:2015年7月1日C:2014年7月1日D:2000年1月1日答案:2015年7月1日3.市民王大妈、王大妈所在街道办、王大妈参加的太极拳社团、王大妈儿子所在的公司,都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
A:经济安全B:社会安全C:国家安全D:文化安全答案:国家安全4.我国国家安全机关全国统一的受理举报电话为()A:12119B:12339C:12345D:12389答案:123395.国家利益根据重要程度,又可以分为()。
A:次要利益B:核心利益C:一般利益D:重要利益答案:核心利益;一般利益;重要利益6.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以()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A:国土安全B:人民安全C:政治安全D:经济安全答案:人民安全7.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统筹好四对安全,即( )。
A: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B: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C: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D: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答案: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8.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错 B:对答案:对9.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安全都应统一于人民安全。
()A:对 B:错答案:对10.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A:错 B:对答案:错1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于放松了政治安全防线,放弃了党的领导,背离和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政治安全的主体()。
A: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国家D:国家机关答案:国家2.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
社区治理平台管理制度
社区治理平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建设和谐、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社区共建共享的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社区管理委员会1. 社区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2. 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社区规章制度,依法行使权利,维护社区秩序。
3. 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向社区居民定期公示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
三、社区规章制度1. 社区规章制度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法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2. 社区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当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经过社区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3. 社区居民应当遵守社区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规定。
四、社区公共设施管理1. 社区公共设施包括道路、照明、绿化、垃圾处理等设施,由社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和维护。
2. 社区居民应当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意破坏或占用公共资源。
3. 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良好。
五、社区安全管理1. 社区安全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社区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2. 社区居民应当自觉维护社区安全,不得从事危害社区安全的行为。
3. 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
六、社区环境卫生管理1. 社区环境卫生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
2. 社区居民应当自觉保持社区环境卫生,不得乱扔垃圾或破坏环境。
3. 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垃圾,改善环境质量。
七、社区文化活动管理1.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2. 社区居民应当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文化素养,促进邻里关系。
3. 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社区文化活动档案,记录和总结各类活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八、社区信访投诉管理1. 社区信访投诉是居民倾诉诉求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信访投诉制度。
社区管理复习重点
社区管理复习重点第1章社区及社区管理名词解释:1、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体制包括四个局部,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P132、“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两级政府〞是指市、区政府;“三级管理〞是指市、区和街道的管理,强调街道层面的管理;“四级落实〞是指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的组织落实。
P153、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展的自我管理。
简答题:1、什么是社区?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1〕所谓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的社会。
〔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地域、人口、生态、构造和社会心理。
2、社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是什么?答:现阶段推进社区建立及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及〞。
论述题:社区管理及物业管理有哪些区别?〔具体内容,参照课本P22-24〕答:1〕性质不同 2〕地位不同 3〕作用不同 4〕管理主体不同 5〕管理内容不同第2章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委员会论述题: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委员会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二者的关系会出现错位?答:从理论和法律层面来说,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委员会是指导及被指导关系。
但理论和法律上的规定及实际情况并不吻合,甚至完全相反,指导及被指导关系变成了领导及被领导关系。
出现错位的原因在于:〔1〕制度层面的原因旧的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行政管理机制尚未铲除;〔2〕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政府官员尚不能或不习惯对自治组织的工作采用指导方式,尚不能依法处理政府及居委会的关系;〔3〕管理主体构造原因介入社区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和中介效劳组织发育还很不够,尚不能很好地协助居委会开展自我效劳、自我管理的工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建与社区治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建与社区治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基层建设和社区治理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关系,分析其重要性和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建设的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基层建设成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
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
良好的基层建设能够保证党的政策顺利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同时,基层建设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石。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基层是直接面向群众的最前沿,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因此,加强基层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建设的现实挑战然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建设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首先,基层工作力量不足。
由于一线工作的压力较大,很多优秀的干部选择了留在中央或地方部门,导致一些基层单位面临干部缺乏的问题。
其次,基层组织的功能不够强大。
一些基层组织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无法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此外,基层干部的素质也需要提高,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的意义社区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职责。
社区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良好的社区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可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和自治性,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社区内部的互助和合作。
同时,社区治理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的现实挑战然而,在社区治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应有的权威性。二是社会 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发育不足 。
1 3 社 区组 织 职 能 错 位 .
领 导 核 心 , 区 居 委 会 是 自治 组 织 , 区议 事 委 员 会 是 监 督 社 社 组 织 , 区 居 民代 表 大 会 是 决 策 机 构 。 社
街 道 办 事 处 在 社 区管 理 中 的 职 能 不 明 确 。街 道 办 事 处 2 2 健 全 服 务 体 系 . . 强化 服 务 功 能 原 本 只履 行 一 部 分 行 政 职 能 , 在 社 区 管 理 中 , 政 、 法 、 但 行 执
l 我 国城 市社 区管 理体 制存 在 的 问题
1 1 社 区 管 理 体 制 存 在 着较 浓 的 行 政 化 色 彩 .
当而有 效的惩罚 ; 四是社 区管理 运 行 尚未 形成 条 块 结合 的
有 对它们 的 工作 尽 管 这 些 年 各 地 城 市 在 改 革 以 政 府 为 主 导 的 社 区 管 理 监督 机制 , 关专业管理部 门权 力过 于集 中 , 质 量 和 一 些 不 正 之 风 难 以进 行 监 督 和 制 约 。 体 制 方 面 已 经 做 出 了 不 少 努 力 , 社 区 管 理 的 行 政 色 彩 仍 但
然 很 浓 , 乏 公 众 参 与 机 制 。一 方 面 , 道 办 事 处 政 社 不 分 2 改 善城 市社 区管理体 制 的措施 缺 街 2 1 完善 组 织 体 系 。 现 社 区 自治 实 的 状 况 并 没 有 大 的 改 观 , 仍 然 承 担 着 过 多 的 于 应 付状 态 , 后 果是 既 未 能 其
社 区 自治 是 社 区 建 设 的 核 心 。 当 前 要 注 意 理 顺 三 个 关 够 明 显 减 轻 政 府 的 社 会 管 理 负 担 , 没 有 能 够 很 好 地 发 挥 系 : 也 一是 区 、 与 社 区的关 系 。社 区居 委 会是 自治组 织 , 街 要 必 明 坚 自 已应 有 的 社 会 管 理 职 能 。另 一 方 面 , 为 居 民 群 众 自治 实 现 社 区 自治 , 须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确 政 府 职 能 定 位 , 作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有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模式、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学因素。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尝试揭示其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
文章首先对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中国在这一领域所特有的理论和实践。
接着,文章回顾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区服务到如今的社区治理,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现状分析部分,文章重点关注了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如社区自治、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等,并分析了这些实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治理能力不足等。
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因素,包括传统文化、社会结构、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
通过这些分析,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深层逻辑,也为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深入的社会学分析,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全貌,为推动中国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背景与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区建设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进程是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既受到国内外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从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对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超越,另一方面也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的角度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和()。
A古德诺B古立克C西蒙D泰勒2、行政管理的主体是()。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管理机关D政党机关3、在行政学的产生于发展中,有“重事”到“重人”的阶段是( )。
A传统时期B人际关系时期C成熟与分化时期D科学管理时期4、1984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的行政科学研讨会是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研究行政学的会议。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5、1996年10月,第三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成功地在( )召开. A东京B北京C华盛顿D巴黎6、“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实质上是(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7、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之观点的是美国学者()。
A威尔逊B梅奥C巴纳德D古德诺8、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的( )。
A执行机关B司法机关C立法机关D行政机关9、行政学诞生于()。
A英国B中国C日本D美国10、行政学的形成阶段是指().A传统时期B现代化管理时期C行为科学时期D系统管理时期11、行政学的成长阶段是指().A传统时期B现代化管理时期C行为科学时期D系统管理时期12、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 )。
A理论结合实际B依法管理C人本原则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3、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表现为()。
A地方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4、19世纪末,()国内的文官改革运动直接推动了行政学的研究.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5、行政学的产生与形成受到了()的重大影响,它的许多原则都是从借用或移植过来的.A工商企业管理科学B经济管理科学C政治学D法学16、行政学的成长阶段受到了梅奥等人的( )和主张的重大影响。
A工商企业理论B行为科学C系统科学理论D经济管理科学17、行政学的成熟与分化阶段受到了()的重大影响.A工商企业理论B行为科学C系统科学理论D经济管理科学第三章行政职能1、如果从运行过程的角度来划分,行政职能可以分为( ):A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B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职能C决策、组织、协调与控制职能D高、中、低层职能2、面对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作出了积极地回应.这种现象可以用政府职能的()来解释。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
这篇文章将对考研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手段和措施,目的是通过统筹社会资源,解决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1. 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区治理、村务管理等,旨在通过群众自治、政府引导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解决基层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 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安管理、消防管理、安全生产等,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类灾害事故,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3. 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4. 文化与教育管理:文化与教育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
5. 法律与司法管理:法律与司法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
6. 环境资源管理:环境资源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
社区管理汪大海主编教材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费孝通之《十二年来之中国
社区研究》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涵义 1、定义: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指聚居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 (1)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2)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
社区管理
11
4、结构要素
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家庭、医院、邮局、派出所、工厂、公司等)
5 、社会心理要素
(1)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问题,即归属感。 (三峡移民) (眷村生活视频)
(2)社区对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思考:富士康社区跳楼15连跳引发的思考?
四、社区的功能
1、政治功能:居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小巷总理)
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社区具有一定边界。大到一个 城市,小到一个村庄都可以称为社区。
2、人口要素
社区人口涉及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
3、生态要素
生态要素涉及社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地理条 件指社区的位置、气候和动植物;资源条件指社区的 土地、水和矿产(如住房环境、与托儿所、商场的远 近等。
2019/8/28
区别体现在: A.社会关系体现差异性,社区关系体现共同性。 B.社会不注定地域性,社区则注重地域性。 C.社区中各种关系比社会中的关系更紧密。(交往频繁); D,社区经济活动及其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
化的特征。
2019/8/28
社区管理
10
二、社区构成要素(5要素) 1、地域要素
1、大社区 2、小社区 我国划分城市规模的标准: 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 100万~500万的为大城市 5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型城市。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在自由主义的体系中,通过市场对社会中介实行自我约 束和管理。
• (3)“强国家----弱社会”结构。(国家中 心论。) • (4) )“强国家----强社会”结构。
13.2理论建构:行政与自治的均衡
社区制的特点
• 1、在管理理念上,变管理为服务。 • 2、在管理形式上,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 参与。 • 3、在管理目标上,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第二节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 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社区自治的发展。 (2) 随着大量行政职能的上交,城市管理体 制下的许多权力、经费和资源一并收 回,社区服务工作面临缺乏资源的局面。 (3) 大量行政管理职能上交,工作量骤然增 加,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对此局面不理解、 不适应。
13.3体制建构:双中心互动体制
3、街道办的改革思路:保留、精简,剥离 专业管理职能,塑造沟通平台.
(1)主张将街道办建成一级政府。 (2)取消街道办事处,实现二级政府,二级管理 (3)维持现状、稍加调整。
三种思路
13.3体制建构:双中心互动体制
3、街道办的改革思路:保留、精简,剥离 专业管理职能,塑造沟通平台.
• 讨论:你如何认识鲁谷社区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上取得的突破?
思 考
题
1、在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理解街 道与社区的关系及改革方向?
2、基于实践比较,思考与论述中国社区管理 体制的改革之路?
政治动员
经济发展
社会控制
(二)单位制的后果
• 1.总体性社会
• 1949年后大陆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 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
• 2.依赖性人格
• 首先,在单位制度下,国家控制的资源通过单位 来调配。对于单位成员来说,单位是生活福利的 唯一来源 。 • 其次,单位制还限制了其成员的生活空间。
2、行政与自治的两元均衡
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依据我国各城市中社 区的特定自身资源,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 之间实现权能的均衡配置。社区管理不应是国家 的单中心主导,而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有分工的双 中心互动,政府应履行起社区建设的“掌舵”功 能,社区则应逐渐地履行社区建设的“划桨”功 能,两者通过沟通形成双中心互动的复合体制。
二、身陷困境的街居制
•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对社会的管 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 为辅。 • 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 委员会这两个行政建制的组织来开展工 作,通称为街居制。
(二)街居制的现实困境
• 1.职能超载 • 首先,单位制的瓦解导致单位职能的外移,要 求街居来承接。 • 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无单位归属人员以 及外来人口的增多,给街居增添了更多的管理、 服务工作。
2.职权有限
• 从街道办事处来说,区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漏斗 效应”将大量的事务“漏”到街道一级,但街道办事 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只 能受制于各职能部门的委托或充当行政职能“传递者” 的角色。 • 从居民委员会来说,其工作人员的津贴、办公经费、 活动开支等都是经由街道下拨控制,居委会一般没有 财务支配权,而街道可以擅自占有居委会的财产或收 益,居委会的支出项目要由街道办事处批准。 • “指导”为虚,“命令”为实,“上下级”关系色彩 浓厚
•
总而言之,无论是完善“街道”职能,还是 取消“街道办”,或是将“街道”建成一级政 府,都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宏观体制而自行其是。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街 道”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解决了 “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全能主义” 还是“专能主义”、“政府管理社会”还是 “政府服务社会”等问题,采取哪种“街道” 改革方案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1)保留街道办, 改革街道管理体 制和组织体系。
街道不再作为一级准政府组织, 而定位成市区政府与社区之间 沟通联系的平台,市区政府进 行城市综合治理的一个整合资 源、联合行动
3、街道办的改革思路:保留、精简,剥离 专业管理职能,塑造沟通平台:
坚持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 构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 处的职责定位。街道办事处的主 要职责是:根据区政府的授权, 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 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
三、社区制
• 1986年,民政部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争 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后者区别 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就另起了一个 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此引入了社区概念。 • 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又提出“社区建设” 概念。 •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23号文件),这是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 性文件。
一、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管理的产物,单位 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组织 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
• 单位制的形成具有历史背景,在当时起到了重 要的社会整合作用,但也带来了制度性的后果, 造就了总体性社会和依赖性人格。
(一) 单位制的功能
单位制的功能
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的历史与 问题
社区改革的理论基础 社区改革的体制建构思路 街道办改革思路
第一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增 加内容)
•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单位制”为主、以基层地区 管理(“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 • 第二阶段:“社区制”的管理体制。
第13章 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双中心互动
政府应履行起社区建设的“掌舵”功能,社区则应逐渐地履 行社区建设的“划桨”功能,两者通过沟通形成双中心互动 的复合体制。
行政与自治的均衡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的思路应是,依据社区的特定自身 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社区自治能力、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实现权能的均衡配置。
(2)剥离街道 办事处专业管 理职责,推进 政府部门专业 管理到位。
• “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 笔者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 •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移。目前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是 职能下移而非外转,由于“漏斗效应”,导致“街道” 不堪负担。然而,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并不等于政府职 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对政 府角色、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的重新定位,而不是城市 政府的职能与任务在各级政府内部的转移。 • 二是社区自治能力的成熟。“街道”改革需要社区具有 承接“街道办”职能的能力,需要社区自治功能成熟的 支持,因而在“街道”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力培育、 发展居民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 区自治功能的成长。
(三)单位制的崩溃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 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 份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 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单位制整合社会的组 织功能日益弱化。这些都使得单位制失去了生 存的土壤,不得不走向崩溃瓦解的地步。 • 但是,单位制的瓦解并不就消除了依赖性人格。
13.3体制建构:双中心互动体制
2、自治:社区划桨。
(1)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 (2)按照“政社分开”原则,将属于社会 管理的事务交给社区管理。. (3)政府管不过来、需要社区协助管理 的行政事务应转移给社区,由社区协助 管理。 (4)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5)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3.角色尴尬
• 街居组织处于政府和居民之间,但从目前的情 况来看,街居倾向于政府一边,变成了政府的 “脚”,只是被动地执行市、区一级政府下派 的任务。 • 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实际上被虚化, 居委会除了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日常 工作外,还要承担区、街道各部门交办的名目 繁多的工作任务,实际上居委会变成了各级党 委、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 整日忙于应付,“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案例讨论:北京石景山区鲁谷社区
• 我国目前城市里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 整的居委会辖区,可鲁谷社区却是脱胎于街道办事处,下辖20个居委会, 可谓是个“大社区”。此外,虽然其行政职能相当于一个街道办事处,但 却正在从街道办事处的“全能政府”向新型社区的“有限政府”过渡:与 一般街道办事处17个科室相比,鲁谷社区内设机构仅有4个科室;公务员编 制为39人,比原先减少了57%;职能减少了28项。 10月12日,鲁谷社区又诞生了北京市第一个街道办事处级的群众性自治 组织———鲁谷社区代表会议。社区代表的产生过程采用了直选方式。 社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代表会议的常设议事协调 机构,下设6个专业工作组: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治安和人民内部矛盾调 解、文教体卫、环境和物业管理、医疗和计划生育、社区共建和协调发展。 到11月13日,由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各居委会和社会中介组织 组成的鲁谷社区自治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并开始运行起来。 社区党工委、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社区代表会议“三驾马车”共同管 理社区。
13.3体制建构:双中心互动体制
1、行政:政府掌舵
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向社区派出机构或人员受理和处理 行政事务,采取一插到底的垂直管理方式,把管理和 服务送上门
职能部门在街道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人员,或者在街道设 各职能部门人员集中办理业务的社区服务大厅
一,
二,
三,
在市区一级建立各部门集中办理业务的政务中心,并与职 能部门开门办公相结合,有些事务可以让居民直接上政务 中心去办理,有些难以集中的事务则留在职能部门让居民 上门来办理。这样,在社区、街道和市区三个层面都可建 立起职能部门独立承担行政职能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