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

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

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

(一)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

1、在刚才的图片中,还看到其他几种物体,如房屋屋顶、蛋筒等,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揭示:圆锥(板书,并出示图形)

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根据教材中的物体插图,抽象出立体图。

4、利用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让学生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5、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6、重点认识圆锥的高(图略)

(1)看图介绍圆锥的高。

(2)讨论:如何量出老师手中圆锥体的高?

(3)组织交流,指名测量。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明判断方法。

2、练习五第2题:先从圆柱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再从圆锥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第2题上观察到的图进行连线。

3、练习五第3题:先想象各种小旗快速旋转后的形状,将结果告诉同桌。再旋转验证。

4、练习五第4题: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计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

课前思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圆柱的特征、圆柱的高、圆锥的特征、圆锥的高。对于两个图形特征的认识,主要难在对侧面形状的描述,还有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对两个高的理解与测量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高教导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学习的新知主要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教学中多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获取新知,并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强化新知。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中,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要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既然收集了这些物体,那么在课堂上除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物体,初步发现圆柱、圆锥的一些特征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一样粗吗?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利用课前准备的实物进行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后得出的关于圆柱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另外,我想在后一节课中要对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进行学习,那么能否在本课时

中增加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动手把纸质材料做成的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进行观察,同样,如果找到纸质材料做成的圆锥,也可以让学生把圆锥的侧面剪开,看看是什么形状的。一句话,尽量用好这些学具,多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起来完成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活动结束后也要及时组织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测量的方法,最后再得出相关的数学概念。

课前思考: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的物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积累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掌握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索。

此外,在本节课上还要复习一下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得不够充分,也在我意料之中,很多学生都带了圆柱但没带圆锥,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圆锥学生不容易找到,但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己做了个圆锥。

认识圆锥时,特别要讲清圆锥的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高,因此只有一条高,而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只要上下垂直。从不同

的角度看圆柱和圆锥,上面看下去是圆形,正面看和侧面看是一样的。不同形状的旗旋转,形成的是立体图形,有部分学生看成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样是平面图形。

总得来说,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学生掌握得也不错,但在复习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很多学生都遗忘了,包括一些常用的速算,都应该让学生记住。

课后反思:

虽然从要掌握的知识这一层面来说,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原因之一: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虽然在周五布置回家作业时,我一再向学生强调了要收集一些圆柱或圆锥形的物体,但由于学生不把这一要求当回家作业来完成,结果课堂上只有3、4位学生带了所需物体。这无疑给探究活动设置了最大的障碍。而且从课堂上学习效果来看,虽然很多学生认为圆柱与圆锥是他们很熟悉的图形,但却无法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它们的一些特征。所以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