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题型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三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今天为您推荐的《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易错现象: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篇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等)。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各类题型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1:质点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D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
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
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s 末这1 s 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 s 末这1 s 的时间D.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经典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力学的经典题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中的经典题型,以帮助同学们在研究和应试中取得高分。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
1.1. 速度和位移相关题型- 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计算其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
- 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题型: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1.2. 加速度相关题型-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垂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中经常涉及。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它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1. 力的平衡和力的叠加-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于解决静力学题目。
- 两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或三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
2.2. 动力学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加速度和质量相关题型: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和力的合成3.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相关。
可以用公式 F = G * (m₁ * m₂)/ r²计算引力。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高一必修一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力学、运动学和能量守恒等核心概念。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1. 力学基础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这部分,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阐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
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探讨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曲线运动则涉及到速度方向的变化,例如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并探讨了能量在不同物理过程中的转换。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时所做的工作,而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我们学习了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功和时间的关系。
5. 机械振动和波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运动。
波则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我们学习了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以及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等概念。
6.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帕斯卡定律、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为后续更深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要点解析及训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个点就是质点。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 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题目:1. 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 能不能能不能不能参考系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 以及怎样变化, 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2.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 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节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是时间轴上的一点, 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 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3. 以下各种说法中, 哪些指时间, 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 3秒末第3秒初第3秒内解析: 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 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 0 400米第三节速度速度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如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计算是解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合=0或∑Fx=0,∑Fy=0。
二力平衡: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力平衡:三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三、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 = v0 + at(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 (v0 + v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五、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计算应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并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力学和运动学的基本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
物理必修一的重难点题型包括: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内容,需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进行作图分析。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力与运动的关系,需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碰撞、反冲等现象,需要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涉及到重力、弹力做功,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6.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 磁场:磁场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涉及到安培力、洛伦兹力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难点,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点,需要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必修一重难点题型,要想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多做练习,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高一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常见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题型。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题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针对几个典型的知识点,总结一下常见的选择题形式。
1.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涉及到的选择题主要包括:力的计算、平衡条件、斜面运动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水平运动,经过2秒钟其速度变为3m/s,求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A. 1m/sB. 2m/sC. 3m/sD. 4m/s(2)一个物体以一个力的作用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角度为30°。
若斜面上的摩擦力为5N,该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 5NB. 10NC. 15ND. 20N2. 光学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的选择题形式有: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等。
例题如下:(1)一束光射在一个平面镜上,成像距离镜子10cm,物体距镜子20cm,求物体到成像的距离比为:A. 1B. 2C. 0.5D. 0.25(2)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20cm,当物体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位置在无穷远处,此时物体与成像的距离比为:A. 0B. 0.5C. 1D. 2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下面总结几个常见的填空题形式。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常见的填空题形式有: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作用力的计算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匀加速度运动,其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3m/s^2,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达到8m/s?(2)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1. 物理量及其测量•物理量:物理现象所特征的量称为物理量。
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国际单位制:采用米、千克、秒等作为基本单位,通过加前缀或名称表示更大或更小的单位。
•物理量的测量:使用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数值。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间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以及指数运算等。
2. 运动及运动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所描述的现象。
•参照系:用于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标准。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多少。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平均加速度 = (末速度-初速度) / 时间3.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征: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的模型: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分开考虑,常常利用平抛运动模型进行分析。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凡物体,均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系:在惯性系中,物体受到的力才能够保持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参考系: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合力 = 质量 x 加速度。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合力等。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为相互作用的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等的大小、相反的方向。
7.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物体运动的量度,动量 = 质量 x 速度。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 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 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 v0)/t2.a不由△v、t决定, 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 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 加速度是性质量, 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 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 下方为负, 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 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2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V_x=gt/V_o7.合位移S=(S_x2+S_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S_x=gt/(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详细整理附带习题【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详细整理附带习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一、参考系 (2)二、质点 (5)三、时间与时刻 (7)四、路程和位移 (9)五、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11)六、加速度 (14)七、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7)八、自由落体运动 (21)九、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4)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27)十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30)十二、摩擦力 (34)十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39)十四、共点力平衡 (43)十五、受力分析 (48)十六、牛顿运动定律 (51)十七、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56)一、参考系课标要求: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知识梳理: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①凡是被用作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认为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以巧妙地选用其它物体做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洁,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③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会有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看遥天一千河.”这一诗句表明()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C.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参考系问题往往和我们的日常思维发生矛盾,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处理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例2】(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在行汽车上的乘客,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不断向后退,这是因为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A.所乘坐的汽车 B.地面上的建筑物C.道路旁的树木 D.路边站着的人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例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某幢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答案:BCD 点评:中难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观察者看到的运动都是相对于自己的运动,明确这一点,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例4】如图所示,ab、cd两棒的长度均为L=1m,a与c相距s=20m,现使两棒同时开始运动,其中ab自由下落,cd棒以初速度v=20m/s 竖直上抛,设两棒运动时不产生相撞问题,问它们从开始相遇到分开要经过多长时间?解析:以ab为参考系,认为ab棒静止不动,则cd棒相对于ab 棒做速度为v=20m/s的匀速直线运动.两棒从开始相遇到分开相对位移为2L,故所经历的时间为:t=2L/v=0.1s.点评:中难题,考查巧选参考系解题.中学一般选择地面为参ba cd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但有时适当选择参考系,能使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更为简便.二、质点课标要求: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知识梳理: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不能仅凭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是否可视为质点,而是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质点的条件:①物体的形状、大小都远远小于所研究的距离,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②做平动的物体,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如:研究火车的运行情况.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其意义是:第一、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不会发生大的偏差;第二、在现实世界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应用于实际事物.【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质点概念.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小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大物体就不能看作质点.关键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不可以忽略不计.【例2】(2009年广东高考题)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自转中的地球B .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 .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质点实例.火车做平动,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视为质点.虽然也有特殊情况,如研究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或某座桥所用的时间时就不能视为质点,但相对于其它答案,此题中的D 项是最优的选项.【例3】(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经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以把地球看作质点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三、时间与时刻课标要求: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梳理:(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例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时刻和时间的理解.时刻和时间虽然单位相同,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认为很短的时间就是时刻,也不能认为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例2】下列说法中表示同一个时刻的是()A.第2s末和第3s初B.前3s内和第3s内C.第3s末和第2s初D.第1s内和第1s末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时刻和时间的表述.同一时刻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四、路程和位移〈〉课标要求: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识梳理:(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C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B B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4-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例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答案:BCD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只是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大小相等.【例2】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答案:B点评:基础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计算位移的关键是能画出示意图,找出质点运动的初位置和末位置.而路程就是各段运动轨迹的长度之和.【思考】本题中的位移方向怎样表述?专题训练四:1.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3.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Array B.4R向西,2πR向东C.4πR向东,D.4R向东,2πR4.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R,2R B.2R,6πRC.2πR,2R D.0,6πR5.以下4个运动中,位移大小最大的是()A .物体先向东运动8m ,接着向西运动4mB .物体先向东运动2m ,接着向西运动8mC .物体先向东运动4m ,接着向南运动3mD .物体先向东运动3m ,接着向北运动4m6.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7.一位同学沿着周长为400m 的运动场跑了整整1圈,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 .400m ,400mB .400m ,0C .0 ,400mD .0 , 08.(2008年江苏春季高考题)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0 B .2r ,向东;πr C .r ,向东;πrD .2r ,向东;2r9.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C .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 -t 图象D .y -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 -t 图象10.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C .三质点的位移相等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11.如图所示,一实心长方体木块,体积为a×b×c .有一质点自A 点沿木块表面运动到E 点,则最短路程是多少?对应的位移是多少?东南西北五、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课标要求: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知识梳理:(1)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也是位移的变化方向,但不一定与位移方向相同.(2)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s v 平均速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说明:①矢量:有大小,有方向;②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相对应;③平均速度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计算时一般要直接应用,不能乱套其它公式;④只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才有特殊(即是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此时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且一定小于中间位置的速度.(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此刻或此位置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时,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该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4)瞬时速度概念的引入: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5)平均速率:表示运动快慢,是标量,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6)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例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答案:AC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平均速度通常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例2】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12m/s 点评:基础偏难题,考查平均速度计算.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3】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32x x v -==38m/s 点评:中难题,考查平均速度计算.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六、加速度〈〉课标要求: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识梳理:(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2)大小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tv v t v t 0-=??(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单位:m/s 2 (3)方向: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4)理解清楚:速度、速度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V 、△V 、a 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5)加速度的符号表示方向.(其正负只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比较的结果).为正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但并不表示加速运动.为负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并不表示减速运动.(6)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7)判断质点作加减速运动的方法:加速运动时,a 与v 方向相同;减速运动时,a 与v 方向相反.并不是由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有加速度并不表示速度有增加,只表示速度有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由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相同去判断.(8)a 的矢量性:a 在v 方向的分量,称为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a 在与v 垂直方向的分量,称为法向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所以a 与v 成锐角时加速,成钝角时减速.(9)判断质点作直曲线运动的方法: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例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运动中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C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意义.加速度不是增加的速度,而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那么在任意1s 内(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2m/s答案:B点评:基础题,考查对加速度的理解.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 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 ,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并不表示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在任意1s 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 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 的初速度已经过2s ,当加速度为2m/s 2时,应比前1s 的初速度大4m/s .【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 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计算.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 1、v 2的方向.七、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课标要求: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知识梳理(1)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2)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像(s-t 图)和速度-时间图像(v-t 图).(3)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⑴ 点: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⑵ 线:物体运动的性质⑶ 截: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⑷ 斜: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⑸ 面: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例1】右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1)该物体3s 末的速度.(2)该物体的加速度.(3)该物体前6s 内的位移.【分析与解答】:(1)由图可直接读出3s 末的速度为6m/s .(2)a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为22/1/639s m s m a =-=.(3)a -t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位移为m m S 36)39(62163=-??+?=.[点评] 基础题,考查掌握速度-时间图象及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载距、斜率、交点等.【例2】(2009年广东普通高考全国统考不定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 A .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B .0-5s 内的位移为10mC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s 末与第5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答案:AC解析:由v-t 图象知,0-2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m/s 2,0-5s 内的位移为7m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第5s 末的速度为零,没有方向.[点评] 基础偏难题,考查掌握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斜率、面积、坐标等.图1八、自由落体运动课标要求: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理解自由落体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初速度为零.(2)规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21gt h =,速度公式:v=gt (3)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g=9.8m/s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①、已知s 、t 、v t 中的任何一个,求出另外两个的值;②、测量反应时间;③、测量高度或深度;④、测量重力加速度.(5)两个重要比值: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剧(:1).....23(:)12--【例1】从六楼无初速掉下一个果核,每层楼高为3m ,果核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g=10m/s 2)解:果核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212s gt =得 1.73t s == 所以,10 1.73/17.3/t v gt m s m s ==?=. [点评] 基础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例2】(课文“讨论与交流”)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解答】由221gt s =,gt v t = 消去t 可得s m s m gs v t /10732.1/105.1102223?===可见速度太大,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点评] 基础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实际上,雨滴在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和其速度是有关的,速度越大所受阻力也越大,落到地面之前已做匀速运动,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九、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标要求: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能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应用它进行相关计算.知识梳理( 1 )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 )特点:a =恒量,即加速度是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a =恒量且a 与v 方向相同,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 =恒量且a 与v 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 )基本公式: v t = v 0 + a t , S = v o t + a t 2( 4 )常用推论:①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② 2/02t t v v v v =+=- , s=t v v t 20+,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③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 /2 = .④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S =S Ⅱ-S Ⅰ=a T 2=恒量.(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为反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进行计算.【例1】A 、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a 1=1.0 m/s 2,B 的加速度a 2=-2.0m/s 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意义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其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一致或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须比较其数值,有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由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决定,与加速度的正负没有直接关系,从题给条件中无法判断A 、B 的运动性质和运动方向,两物体的速度可以为零.【例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第n s 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 .s n 22B .22n sC .122-n sD .122+n s 答案:C 点评:基础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应用.【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运动(n -1)s 的位移为 s n -1=21a (n -1)2 运动n s 的位移为 s n =21an 2 所以第n s 内的位移为Δs =s n -s n -1=21an 2-21a (n -1)2=s 解得:a =122-n s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课标要求: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它实验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知识梳理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③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沿其运动轨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1)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x ∆时,可由txv ∆∆=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①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txv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210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2)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
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
(1)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2)五个物理量t、v0、v、a、x必须针对同一过程。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2.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3.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专题.汽车做匀变速运动,追赶及相遇问题 ◎ 知识梳理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解出.(1)追及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2)相遇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例5】 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列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分别以速度v 1=15m/s),v 2=40m/s 做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间距为1500m 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O.2m/s 2,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分析与解答】 由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因此,尽管乙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开始减小,但其初始阶段速度还是比甲车的大,两车的距离还是在减小,当乙车的速度减为和甲车的速度相等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相对乙车初始位置的位移,则乙车就一定能追上甲车,设乙车速度减为v 1=15m/s 时,用的时间为t ,则有V 1=v 2-at t=(v 2-v 1)/a=125s在这段时间里乙车的位移为 S 2=t v v 221 =3437.5m 在该时间内甲车相对乙车初始位置的位移为 S 1=1500十v 1t=3375m因为s 2>s 1,所以乙车能追上甲车。
【例6】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30m/s 。
现让该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在4分钟内追上它前方相距1千米、正以25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假设摩托车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
则:=221at V 0t+S 0 ……(1) a =24.024010002240252222200=⨯+⨯⨯=+t S t V (m/s 2) ……(2) 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的速度:V = at = 0.24⨯240 = 58 (m/s) (3)因为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30m/s ,所以摩托车不能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
应先匀加速到最大速度再匀速追赶。
()t V S t t V at m 0012121+=-+ ......(4) V m ≥at 1 (5)由(4)(5)得:t 1=40/3(秒)a===40903/4030 2.25 (m/s) 总结:(1)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21234569T x x x x x x a ++-++=(2)v —t 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
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知识梳理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