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

合集下载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2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2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股新的动力。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具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进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更重要的是,负载在教育工具上的科学因素以理论或思想观念的形态进入课程与教学,影响到我们关于课程、教材、教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到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等等。

中小学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体。

我们对教材的概念,早已不是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而是指以文字教材为主体,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

教材从一种被认为是静态的信息,开始逐步包含动态的交互的信息。

文字教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教材的范围可以说是大大地扩展了。

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教材设计,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教材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乃至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先哲们和当代教育实践者们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是50人左右甚至人数更多的大班教学的情形下,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交互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带给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以新的希望。

预见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和课程将带来的变化,教材设计也必将做出重大的改变,教材的触角将迅速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

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将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

计算机本身已不单纯是一门课程或技能,而是与所有课程有关的课程工具。

五、教材改革的整体观:走向统整的境界。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贯彻统整的理念和要求,是教材改革摆脱以往教材巨大的物性化的学科惯性,而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1000字(5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1000字(5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1000字(5篇)关于《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读过《走进新课程》之后感受很深,这个课堂教学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参与,来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审美情趣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的“为学生”服务。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范文):1读过《走进新课程》之后感受很深,这个课堂教学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参与,来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审美情趣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的“为学生”服务。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学生”这一角色的内涵;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不只是把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创设“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真正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这次的培训中,有幸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和理念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学习,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知识水平的不足,今后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同行学习,多向有经验老师请教,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通过学习,让我真正感觉到,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还是不够的,在教学上,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多听课,多去听同行们的经验,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范文):2新教材是新课程的出版物,这本教材的编写主旨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新课程教学的要求、目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习新教材的编写,了解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教材对于新教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新教材的基本原理,新教材在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结构、编排、课堂教学方式上的一些特点,新教材的编写主要以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的生长和能力培养为切入口。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学生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背景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以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主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篇Document of reading experience in the new curriculum 编订:JinTai College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篇章2:《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读书心得文档篇章1: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

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

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

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

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

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

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走进新课程心得及感想

走进新课程心得及感想

走进新课程心得及感想走进新课程心得及感想(通用3篇)走进新课程心得及感想篇1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

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出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糊涂的熟悉。

真是受益匪浅。

它告知我们,对于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

老师应当有足够的学问储备来关心同学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学问还应当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这说明老师要不断的学习。

"教给同学一杯水,老师应当有一桶水'。

这话当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完的时候。

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

《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老师,必需成为学习者。

老师只有再度成为同学,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看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教学不再是简洁的学问灌输、移植的过程。

同学将不再是学问的容器,而是自主学问的识得者。

它还告知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拥有足够的学问,但比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详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同学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学习,同学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老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同学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学问、进展力量。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进展的快速以及学问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同学学问,而是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定转变为以同学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去老师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学问教给同学,规范好同学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一名好老师,同学考试成果好,行为规范好,就是好同学。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新课程的书籍,它让我对教育的现状产生了深思。

这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案例,详细地解读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方法,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教学,这种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在新课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还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新课程还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在传统课堂上,知识大多是按学科划分,学生只在某一个学科中钻研,而忽视了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而新课程倡导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地连接和应用,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复杂的挑战。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新课程还强调了个性化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新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差异程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新课程的书籍,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能够为教育改革带来积极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终身学习观念、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教育,这些新课程的要点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走进新课程心得

走进新课程心得

走进新课程心得走进新课程心得「篇一」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

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现实中很多人已早厌倦了教育这种日益重复单调的工作,这些人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认识教育艺术的含义,其实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唯有懂得了教师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更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去奉献,也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开放"的思想。

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

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众所周知,生命起源于海洋,为什么不是江、河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比江、河更加宽广的海洋积聚了生命必需的氨基酸,社会规律和人类的思想也是,只要你打破了常规中束缚自己发展的东西,必定有新奇火花出现,正如常言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和内容、学习的方式等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开放,可以巨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方法以及广阔的知识面,同时也教师的教育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途径。

三、"创新"的思想。

教育要发展、要前进必须走创新之路,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

教育的每天都是新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并用他的的激情与诗意造就着人生与事业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发展了教育者本人,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
《走进新课程》是一本关于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书籍,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教育新课
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
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
提倡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独立探究、课题研究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
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走进新课程》,我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会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接受新的挑战。

最后,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情
感与态度、价值观与道德”的目标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我认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注重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阅读《走进新课程》,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新课程的内涵和意义。

我会积极应用新
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不断追求创新,培养良好的价值
观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第1篇:《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

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

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

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

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

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

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

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

恶*的嫉妒源于极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范文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

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2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2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导读:本文《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2)2篇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2)2篇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2)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2)精选2篇(一)在走进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新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我不仅学习了各种学科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我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此外,新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我学会了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学会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新课程学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注重道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体育锻炼。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我不仅能够在学术上表现出色,还能够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修养和健康的人。

综上所述,新课程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

我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了素质教育的培养。

走进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2)精选2篇(二)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新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种注重素质的教育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实际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程鼓励我们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7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7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7篇《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1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x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x的平台。

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x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学x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x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x,做学x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范文二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范文二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范文二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谈道,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辨认出理论知识,反复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使用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知晓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读了该书,彷如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反倒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

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理解和感受。

一、教员教学地位的转变,课改中会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果然是课堂的课堂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

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家长形成一定的能力,而并非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货值与优分率。

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剧情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回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几句话具体落实到我们教学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讲课上。

传统的备课,它以幼儿教育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

教师把精力过多地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中学生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正是如此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言行学习后的行为变化。

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在反思中所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师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盛开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读完《走进新课程》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了。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符合社会的需要。

其次,新课程思想倡导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新课程思想注重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新课程提倡将学校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现实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中去。

最后,新课程思想强调教育的整体性。

新课程思想认为教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追求知识的整合和交融。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教育模式。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实践,同时强调教育的整体性。

通过实施新课程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走进新课程读后感篇一:《走进新课程》读后感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

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角色。

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

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

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

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

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

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

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

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读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读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读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读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篇一」新世纪小学参加了xx市数学新课程培训,一天的培训内容安排得很多,听了1堂课了学习了2个教材分析,聆听了11个专题论谈。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益、感想颇多,此将我培训的所思所想付诸笔下,作为自己在今后教学道路上的提醒和鼓舞。

一、耐住寂寞,潜心钻研教学从这次培训来看,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低了对老师的要求确大大的提高了不再是过去照本宣科了也不再是作秀式的上课了需要的'真真切切的有效课堂,要向40分钟要效率。

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只有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教材,有时也许还要占用你工作之外的时间。

钻研教材是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从枯燥中寻找乐趣,从孩子们好奇闪烁的目光中,从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兴奋表情中获取我成就感。

那么钻研教材需要读懂教材,诠释本质,理解本质,活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现在书本上的内容并不完全适合你所教的班级,内容也没有像老教材那样有条理清晰,因此备课时我需要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就需要我付出大量的准备工作。

二、做一个细心的数学老师数学课好像是一个追求结果的课程,因而我数学老师也很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考了几分,作业的答案对不对,却忽略了学生在题中出现的错误,以及解题的过程。

有时看到学生做错了只是让他去订正,或是说太粗心了等。

那么我老师是不是也太粗心了呢?忽视了学生有价值的错误呢?要善待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要从学生的错误中剖析解决的方法。

经验不正是从错误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吗,让我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关注学生的细小错误,也许它就是擦亮你思维之火的星光。

另外我要坚持不懈的抓学生的学习惯,培训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最生活的开始,从身边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开始。

三、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专业教师。

为什么我小学教师大家觉得是谁都可以当,而医生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想主要原因是小学老师不够专业,似乎老师能做的其他人也能做,那么如何变得专业呢?想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首先从模仿开始,向我所欣赏的名师教学片断中学习他过人之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Reading the document of entering the new curriculum编订:JinTai College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2、篇章2:读《走进新课程》有感:理想与现实文档篇章1: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文档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

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角色。

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

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

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

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

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

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

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

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校本书籍。

很多校本课的内容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

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

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特别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

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现在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但是真正参与的老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老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形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

而我们现在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

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

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老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

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篇章2:读《走进新课程》有感:理想与现实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新课程的改革应该说顺应了现实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教育改革。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改革,就不难理解新课程中所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

就体育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正真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的人却为数不多。

此种现象在偏远小规模学校尤为严重。

一、学校价值目标与新课程相悖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且要向素质教育转变,并把体育艺术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不仅增加课时比重,而且规定了学生每天不得少于一小时的活动量。

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个规定不过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究其原因,归根是学校需要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往往是被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所替代,没有分数,教师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在学校偏重追求分数的考核制度下,变得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举个我遇到的案例: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有严重的高血压,而且有晕倒的经历,对这样的学生,在进行体育中考1000米训练时,在征求了该学生和其家长的意见,决定让他选择免考。

而学校的要求却是希望我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并要求其参与练习,并下达了达标的目标要求。

一方面是学生现实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参加这项运动,另一方面学校为了达成教学质量目标而强硬下达的目标要求。

作为体育老师,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去选择,难得的是你的选择未必能被理解,你的付出和努力也许就因为这样的一位学生而被全部否定。

在面对一些营养不良,甚至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学生,为了最求以分数标准衡量的价值时,也不得不狠心让他们参与体育中考训练,我不知道,这样的体育达标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体质,还是相反的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我没有科学的数据佐证也不敢乱下断言。

有一点是可以说的,他们真的感到很痛苦。

二、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也没有真的转变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面是要推动我们的观念转变,建立新的理念。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仅仅是把这些理念和观点当做口号来喊喊,实际行动却维持不变,或变本加厉。

新课程中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我们现行的课程中,应该没有主副之分,而是学习时间比重的分配问题。

现实中,体育艺术在学校课程中是没有地位的。

很多体育老师在这方面做个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与领导搞好关系,自己努力奋斗取得优异成绩,然后学校才会有点重视。

这是在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进步之举吧!(当然在xxx大学校这样的事情可能并不明显)在农村学校这样的现象是很严重的,严重到国家规定的课时不能满足,部分体育艺术课程也被挤占挪用甚至取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部分体育教师贪图闲逸也是导致这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呢!在常年的应试教育的反复锤炼中,基本丧失了“自我”,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追求知识的渴望,更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试卷中的题目,如果老师没有讲过,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可以错,哪怕这些题目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如果在体育训练中,如果没有老师时刻的督促,他们是不会练习的,哪怕告诉他们这样锻炼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有益,或是考试需要这样的练习,他们也会能偷懒就偷懒的。

他们是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对他们而言学习时痛苦的,是被逼的无奈选择。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正真主人。

当然,这其中老师也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把教书做为一种谋生,那么教学的激情很快就会消退,自己的发展也会停止。

当新课程改革刚实行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上课,怎样上才是一节好的课。

到现在,目标渐渐清晰,评价制度也逐渐形成,对一节好课的评价逐渐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融合。

我们开始尝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开始提倡少说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

我们开始重新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好的经验,争辩教学的评价机制。

这是教师获得新生的开始,是我们真正开始体现自己价值的开始。

因为,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身,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仅让他们在现在受益(感到快乐,增强体质等),并让他们建立了合作、竞争的意识,掌握了某项运动技能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得益。

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就是做出对自己的学生,对这个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教师自己要有理想,有目标,虽然现实往往很残酷,虽然现实往往与我们的理想想背离。

我们应该坚强的面对这一切,有时我们需要有改革与突破的勇气,不断追求有价值的目标,人生只有在不断实现自己理想的奋斗道路上才会变的有意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