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 二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文物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文物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展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上都有显著特点。
其中,青铜鹤、青铜器和铜镞等都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物。
这些青铜器在形制和图案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以质地坚硬、造型美观而著称。
其中,跪射俑和将军俑等都是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些陶器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玉器:秦汉时期的玉器以质地细腻、雕刻精美而著称。
其中,皇后之玺玉印等都是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些玉器在雕刻技艺和寓意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金银器:秦汉时期的金银器以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别致而著称。
其中,金饼等都是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些金银器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兵器:秦汉时期的兵器以制作工艺精湛、杀伤力强而著称。
其中,青铜剑、弩等都是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些兵器在制作工艺和杀伤力上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展品反映了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研究秦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文物的信息,建议您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
(整理)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2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兽面纹细颈壶(新石器时代)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鱼纹葫芦瓶(新石器时代)葫芦瓶(新石器时代)陶斝(新石器时代酒器)陶鬶(新石器时代)玉刀(新石器时代)饕餮纹四足鬲(商代中期)凤柱斝(商代晚期)羊首勺(商代晚期)长胡四穿戈(商代晚期)饕餮纹分裆鼎(商代晚期)宗仲盘(西周晚期)柞钟(西周晚期)史迹角(西周早期)梁其壶(西周晚期)祖辛爵(西周早期)日己觥(西周中期)它盘(西周晚期)它盉(西周晚期)西周晚期,传世品。
古代盛酒器。
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器方口,短颈,扁圆腹。
鸟形盖,后端有一兽形活链,与器鋬相连。
腹底两侧各一隶童为足,后有犬首环鋬,前有张口犬形管状流。
腹部饰双风鸟纹,周围绕以斜角凤角纹。
整器造型别致。
梁其壶(西周晚期)鸟盖瓠壶(战国)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
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
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
鸟嘴处有环扣,可以闭启,鸟颈有带纹一周,似鸟之颈环。
鸟盘冠,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胸饰鸟、蛇纹。
盖尾部有环,环系蛇形自绕的链条,上连壶。
肩至腹饰五道宽带纹与六道蟠螭纹相间,螭纹皆相纠。
盖、腹纹饰的空隙处填以小圆点珠纹。
腹曲恻施八棱形壶,两端饰螭首。
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师丞钟(西周中期)金怪兽(战国)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
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
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
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
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
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
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
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
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
角、尾和托座系另铸利簋(西周早期)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讲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讲解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省级历史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中国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南郊小寨路,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览、科研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一、历史沿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创立于1944年的陕西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保护和研究陕西地区的文物。
1950年,该机构更名为“陕西省文化财产管理所”,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设立的文物保护机构。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机构改制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并迁至现址进行改扩建。
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博物馆。
二、馆藏特色1. 兵马俑:兵马俑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秦代兵马俑坑,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价值。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秦代兵马俑,包括战士、将军、车马等多种形态,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号坑和二号坑。
2. 陶瓷: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唐代三彩、汉代青铜器以及明清时期的各类瓷器。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唐代三彩,它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珍品之一,以其丰富多彩、造型生动而闻名于世。
3. 历史文化遗产:除了兵马俑和陶瓷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汉代金银器、唐宋织锦、明清家具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藏书楼: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拥有一个庞大的藏书楼,收集了大量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这些书籍不仅可供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使用,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展览特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它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招牌展览,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还有“唐代三彩艺术展”、“汉唐金银器艺术展”、“明清家具艺术展”等特色展览。
四、科研工作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兼具文物保护和科研工作的机构。
它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并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亮点是什么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亮点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文化殿堂,珍藏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瑰宝。
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亮点究竟是什么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馆内丰富多样的青铜器收藏。
其中,西周时期的“多友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珍品。
它造型古朴凝重,鼎腹内壁铸有二百七十多个铭文,详细记载了一场西周与猃狁之间的战争,为研究西周的军事、政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还有“日己觥”,其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一件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青铜器。
觥盖前端为双角兽首,后端作虎头形,器身装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秦代的“杜虎符”也是馆内的一大亮点。
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这件杜虎符为左半符,虎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字体为小篆,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 50 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
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合君王的右符即可行动。
这件虎符反映了秦代军事制度的严密与规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再者,唐代的金银器收藏同样令人瞩目。
“鸳鸯莲瓣纹金碗”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令人称奇。
金碗的腹部錾刻着上下两层莲花瓣纹,每层十瓣,上层的每个莲瓣中都装饰有一只珍禽异兽,下层则是忍冬花草纹。
整个金碗造型优美,工艺繁复,充分展示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还有“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它的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葡萄花鸟纹装饰。
内部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金盂,无论香囊如何转动,香盂始终保持水平,其精巧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这件香囊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唐代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除了金属器,馆内的陶瓷器收藏也别具特色。
唐代的“三彩载乐驼俑”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骆驼背上驮着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七个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俑,中间还有一个歌女在放声歌唱。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品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品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一座以展示陕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收藏、展示和研究陕西的历史文物,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陕西历史文化的机会。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汉馆是博物馆的重要展区之一,主要展示了秦汉时期的历史遗物和文物。
在秦汉馆的展厅里,观众可以看到大量的秦汉时期的器物、壁画、铜器、玉器、青铜器、金器等文物,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活风貌,还反映了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展览介绍: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
这些兵马俑都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以保护秦始皇的陵墓免受侵犯。
从兵马俑的制作工艺、造型等方面来看,都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2.秦代陶俑在秦汉馆中,还展示了大量的秦代陶俑。
秦代陶俑是中国古代陶俑的代表之一,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态度和观念。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秦代陶俑,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感受到秦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3.汉代青铜器汉代青铜器也是秦汉馆的重点展品。
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纹饰繁复,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青铜器是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器物,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用品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4.秦汉壁画秦汉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之一,它们以其色彩斑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而备受世人瞩目。
在秦汉馆的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大量的秦汉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情景,还反映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代表之一,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形态优美,纹饰繁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玉器的喜爱和追求。
历史类博物馆案例

历史类博物馆案例那我给你讲一讲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超酷的案例吧。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吸睛”之处。
1. 宝藏藏品多到爆。
一走进陕历博,就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大宝藏。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就拿“饕餮纹四足鬲”来说吧,这玩意儿长得特别奇特,那四个足就像小柱子一样稳稳地撑着,上面的饕餮纹神秘又霸气。
感觉就像是穿越了几千年,看到了古人在青铜铸造上的高超技艺。
还有那些精美的唐代壁画,色彩虽然历经岁月有些暗淡了,但还是能看出当时的辉煌。
画里的人物啊,一个个都像是从古代宫廷里走出来的,穿着华丽的衣服,神态各异。
比如说有一幅壁画里描绘的宫廷侍女,她们的发型精致得像艺术品,有的抱着乐器,有的拿着盘子,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唐代宫廷生活的点滴。
2. 建筑风格很独特。
陕历博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它的外观是那种典型的仿唐建筑,有着大气磅礴的飞檐斗拱。
站在博物馆前面,就感觉自己像是要踏入古代的宫殿一样。
那大屋顶,像大鹏展翅一样,又宽阔又有气势。
而且整个建筑布局很合理,不同的展厅就像宫殿里的各个殿堂,让你在参观的时候既有秩序感又充满惊喜。
馆内的采光也很讲究。
有的地方通过天窗透进来柔和的自然光,照在那些古老的文物上,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就好像这些文物在自然光下才更能展现出它们的魅力,像是在跟阳光诉说着自己古老的故事。
3. 展示方式超有趣。
这里的文物展示可不是简单地把东西放在玻璃柜里就完事了。
他们会有很多创意的展示方式。
比如在展示兵马俑的时候,除了有单独的兵马俑陈列,还有模拟兵马俑坑的场景。
你站在那里,看着一排排整齐的兵马俑,就像自己到了发掘现场一样。
而且旁边还有详细的解说,告诉你这些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他们在古代军队里的角色是什么。
还有一些互动体验区,像有一个区域可以让你亲手触摸仿制品的古代货币。
当你拿着那些铜钱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个古代的商人,在进行着交易,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
二、陕历博的火爆人气和影响力。
1. 游客爱得不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介绍

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全国重点博物馆,成立于1952年。博物馆建筑庄严壮观,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数量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画、印石等。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质量之精,展示之美,均为全国一流。
四、 玉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器数量丰富,品种繁多。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贝类,到商周时期的玉琮、玉璧,再到汉代的玉佩、玉环,无一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博物馆收藏的玉器不仅在数量上颇多,而且在品质和代表性上具有很高的水平。
五、 书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书画馆藏主要分为历代字画和近现代书画两大部分。其中历代字画以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清两代的重要作品为主,如赵孟頫、文征明、夏圭等巨匠的力作。近现代书画中有陆抑非、齐白石等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宝贵遗产。
六、 印石
除了青铜器、陶器、玉器和书画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印石。这些印石是中国古代官、民用的印章工具,形制多样,雕刻精细,历史价值极高。博物馆的印石展示了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参考。
七、 总结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珍品丰富多彩,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种类来看,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收藏数量罕见,在广泛的时间范围内均有展示,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甚至明清时期的青铜器都有。其中最有名的要属西周初期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虢季冯燕尊等。这些青铜器体量庞大、布局精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杰作。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一窥古代文明的瑰宝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窥古代文明的瑰宝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窥古代文明的瑰宝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是一座展示和保护陕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氛围庄重典雅,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
博物馆的馆藏十分丰富,展示了包括古代文物、艺术品、历史遗迹等多个领域的珍贵藏品。
这些宝贵的文物不仅反映了陕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揭示了古代文明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来一窥其中的风采吧!首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古代文物馆展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里展示的青铜器包括各种各样的酒器、乐器、器皿等,每一件都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其次,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陶瓷器。
陶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瓷器藏品品种丰富、数量众多,展示了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从精美的汉代彩陶到精巧的唐三彩,每一件陶瓷器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和古代文明的感慨。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古代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了古代名家的墨迹、字画等,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书画作品收藏丰富,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引人入胜。
另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
这些遗址和遗产包括了古代建筑、城墙、墓葬等,记录了陕西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通过细致的陈列和展示,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陕西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
总之,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
它不仅展示了陕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展示了古代文明的瑰宝。
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和作品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对古代艺术欣赏有爱好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宝藏。
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一窥古代文明的瑰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优选稿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历史和艺术的宝库,位于千年古都——西安。
这座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可谓是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精美绝伦的镇馆之宝!西周旟鼎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
旟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厚重庄严,纹饰庄重神奇,华丽精美,是一件杰出的青铜器。
五祀卫鼎,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文物,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
鼎造型虽纹饰简洁,造型简单,但腹内铭文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
多友鼎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的文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多友鼎身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体重35千克。
虽然长相普通,表面光素无纹,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体型健壮,形制俊伟,是西周晚期圆鼎铸造的代表作。
对于这件文物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陪葬墓内,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集中展示陕西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历史和艺术的宝库,位于千年古都——西安.这座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是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精美绝伦的镇馆之宝西周旟鼎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旟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厚重庄严,纹饰庄重神奇,华丽精美,是一件杰出的青铜器.五祀卫鼎,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文物,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鼎造型虽纹饰简洁,造型简单,但腹内铭文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多友鼎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的文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友鼎身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体重35千克.虽然长相普通,表面光素无纹,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体型健壮,形制俊伟,是西周晚期圆鼎铸造的代表作.对于这件文物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陪葬墓内,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局部鎏银,精雕细镂,造型华美,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皇后玉玺皇后玉玺,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狼家沟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玉玺印面为正方形,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玺上雕一只匍匐状的螭chī虎做纽.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严谨流畅,笔画粗细均匀,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皇后之玺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弥足珍贵.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壶体为白银质地,壶身为扁圆形,上方一端开有竖简状小口,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粱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状提梁.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这种巧妙设计独具匠心,唐代工匠的设计艺术让我们现代人敬佩不已.阙楼仪仗图阙楼仪仗图,唐618年—907年文物,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阙楼仪仗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唐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均高296—420cm,宽976—928cm,揭取时被对应分为多块.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此图为唐代壁画中罕见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画面,是唐代建筑绘画之佳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十分珍贵.宫女图宫女图,1960年在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高177厘米,宽198厘米.图中描绘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展露了永泰公主生前宫廷生活的一个剪影.画中宫女风姿绰约,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把唐代女性高雅、自信、不凡的气度表现的玲离尽致,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充分展现了唐代画师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造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打马球图打马球图,唐618年—907年文物,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打马球图绘于唐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因画面巨大,为方便揭取、运输和保存,揭取时将其分割为五块.整幅画面通过在崇山峻岭之间,一众骑士正在进行一场精彩激烈的马球比赛的瞬间场面,反映了唐代宫廷贵族的日常生活.狩猎出行图狩猎出行图1971年在陕西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绘制于墓道东壁,是一幅气象壮观的巨幅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唐代皇亲贵戚的生活场景.构图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是罕见的佳作.礼宾图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的,高204厘米,全长275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部门官员,后面有三位使者,使者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鸳鸯莲瓣纹金碗鸳鸯莲瓣纹金碗,唐618年—907年文物,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鸳鸯莲瓣纹金碗出土时共两件,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也是为数不多的非唯一的、而且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唐618年—907年文物,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器物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世间罕见的俏色玉材—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缠丝玛瑙制成,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出土的窖藏唐代文物中的最珍贵的一件,海内外孤品,国家首批被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10月西安市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罐身皆以纯银制作,通高24.1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4.4厘米,壁厚0.15厘米,重1879克.该银罐为已经发现的唐代银罐中最大气、最精美的一件,是件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国宝级文物.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公元前618年-公元907年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的形象.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高48.5厘米.骆驼上有8个乐舞俑,7男乐俑和1女舞俑.艺术家大胆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充满想象,可谓匠心独具.整件作品造型新颖浪漫,制作工艺精湛,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载乐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青釉提梁倒灌壶青釉提梁倒灌壶,五代907年—960年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彬县,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釉提梁倒灌壶,高18.3厘米, 腹径14.3 厘米,腹深12cm ,足径7.5厘米,由于该壶无口无盖,只在壶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使用时须将壶倒置,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灌壶”,也叫倒流壶、倒装壶.青釉提梁倒灌壶为五代时期耀州窑所产的精品.黑釉油滴碗这件黝黑发亮的瓷器是黑釉油滴碗,是由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征集而来,碗高8.5 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10.6厘米,是北宋时期的国宝级文物.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釉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故称“油滴釉”.这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保存至今如此完好,实属不易,堪称瓷中珍品.看了这些信息,下次再去博物馆就不用再当历史文盲了.注:文物图片及内容摘自中国历史密码。
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重要的文化机构,于1952年建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历史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地处西安市中心,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一、历史悠久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最初是作为陕西省博物馆而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在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历史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汇集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了陕西自古以来的灿烂文明。
六、数字化展示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断推进数字化展示建设,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文物、传播知识。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得观众可以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七、社会影响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单位,对于推动当地文化繁荣、提升社会文明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教育意义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承担着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承和弘扬。
五、文化交流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物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提升了博物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声誉。
二、馆藏丰富
陕西历史博物馆拥有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文物藏品,其中包括青铜器、陶瓷、织锦、书画、玉器等多个品类。这些文物大多出土于陕西地区,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展览精彩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览精彩纷呈,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常设展厅展示了陕西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和历史事件,临时展览则不时推出具有特色和深度的文物展览,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品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品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集中展示秦汉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馆内陈列的文物展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展品的历史背景、文物特点、珍贵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秦汉文物的魅力和意义。
一、秦汉文物的历史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期间中国实现了统一,开启了统一多卷体制,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个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货币法币制度、标准度量衡的统一、道路交通的改善等。
汉武帝时期,更是国力强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产物应运而生,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秦汉文物。
二、秦汉文物的特点秦汉文物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秦汉文物在样式、技法和题材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宗教状况。
第二,秦汉文物在价值上表现出高度的珍贵性,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三,秦汉文物在造型和工艺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是我国古代艺术和工艺水平的杰出代表,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
三、秦汉文物的珍贵价值秦汉文物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珍贵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真实载体,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生动画面。
同时,秦汉文物还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他们在科技、工艺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此外,秦汉文物还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作用,它们的存在和传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秦汉文物的展品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展品种类繁多,例如陶俑、石刻、金银器皿、玉器、青铜器、书画等,每一件展品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一些典型的展品进行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介绍

玉器珍宝
它是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物证之一 玉琮之王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的等级制度已经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它还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琮之王不仅是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器艺术品,而且也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 实物资料 它是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物证之一 它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它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它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它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书画
书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书画藏品数量 众多,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流 派。其中以明清书画最为突出
书画
明清书画
明清书画是陕西历史 博物馆书画藏品中的 重要部分。这些书画 作品多为当时名家的 作品,如文徵明、唐 寅、仇英等,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价值
书画
碑帖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碑帖,包括古代碑刻、墓志、经卷等。这些碑帖是研究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宝贵资源
玉器珍宝
玉器珍宝
玉琮王
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代表作品 这件作品通高8.9cm,射径11.0cm,孔径4.6cm,重约6500g,是已知同类器物中最大的玉琮 它内圆外方,圆筒形,中间有横孔 表面上有一层沁蚀的外皮,在黑色的沁斑中有白斑,微透明,间有小裂纹和局部的断裂现象 两端雕刻成简化神兽的浅浮雕 该器集典雅、神秘于一身,为古代礼仪之重器 这件玉琮体现了良渚文化的治玉技术和精神信仰体系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琮之王反映了古代社会神权政治的存在以及礼仪与道德规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玉器珍宝
它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 制度变革的重要实物资 料之一
看青铜重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商代晚期·?丙卣

看青铜重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商代晚期·丙卣丙卣,商代晚期,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
通梁高20.6厘米,通盖高18.7厘米,口径8.1×6.7厘米,腹深10.8厘米,重1.8千克。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单独的展柜中展出,灯光明亮。
卣(读“有”)为古代盛酒器。
本没有“自名”,即,器物铭文上没有给这类器物特别的名称。
“卣”源自宋代人的命名——宋代可以说是我们考古学的开端,宋代金石学给大量上古器物定名,沿用至今。
“卣”器形大多是“方口或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
简言之,口小,腹大,有梁。
具体又有圆卣、扁圆卣、方卣。
还有动物形卣、筒形卣,大致就是有盖的动物形、筒形容器,再加个提梁——因为有提梁,所以常被称为“提梁卣”——除筒形外,横截面为圆形,就是圆卣,横截面为椭圆形,则为扁圆卣。
方形卣则其横截面为方形或矩形。
早期的卣,看起来和壶器形非常接近。
尤其是圆卣和圆壶,不好区分,如果博物馆不给标签,很容易搞混。
这样的壶和卣的区别,资料里有介绍:“卣盖套在器颈之外”,相对的,壶盖则是插入器颈的。
之后的扁圆卣,如果去掉提梁、器盖,则其器形又会与“觯”非常接近。
这只丙卣,就是一只椭圆形卣。
隆起的器盖,顶端中央有一菌形钮,四道扉棱在盖表面,并有浮雕兽面纹。
盖边沿处亦有四道扉棱,四棱之间饰有四只浮雕凤鸟纹。
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
看起来应该是直口微微内敛,溜肩,垂腹,腹下内收为平底,高圈足。
器身四面均有扉棱,接器盖扉棱,从颈部,延伸至整个肩腹部,直到圈足上半部分。
颈部饰有四只龙纹,器腹部则是两只巨大的浮雕兽面纹。
圈足上半部分四道扉棱中间四只龙纹,下半部分无纹饰。
提梁接于器颈部两侧,与颈部相接处是圆雕兽面,梁外侧则是细长的龙纹。
器身也是云雷纹为地纹,浮雕兽面纹、龙纹表面,又有细纹做装饰,这样的三层纹饰,被称为“三层满花”,是典型的商晚期西周早期青铜器纹饰。
陕历博的展品标签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丙卣都被标记为“丙”卣,前段时间“丙”被改成了一个不认识的敲不出来的,很像“丙”字的符号。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讲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讲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重要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文物收藏机构之一。
博物馆馆藏丰富,包括陕西省的历史文物、青铜器、陶瓷、书画、金银器等多个类别的文物。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区域主要分为三个展厅:陕西历史展厅、西汉考古专题展厅和唐代考古专题展厅。
陕西历史展厅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厅,主要介绍陕西历史的发展过程。
展厅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代等时期的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兵马俑,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遗迹之一。
展厅内还有其他重要文物如商代的青铜器、汉代的陶俑等。
西汉考古专题展厅主要介绍西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展览的重点是西汉陵墓出土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汉代漆器、铜器、玉器等。
唐代考古专题展厅主要展示了唐代的历史以及唐代文化的繁荣。
展览中展示了唐代的陶瓷、壁画、雕塑等精美的艺术品。
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展厅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其他展厅和专题展览,如民族考古、宋代瓷器、佛教文物等。
博物馆还设有参观教育区和多功能活动厅,提供教育和学术交流的场所。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会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的解说服务,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参观者还可以参加博物馆组织的讲座、展览和活动,加深对陕西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文物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文物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错金兽首玛瑙杯,这是一件唐代珍贵的玛瑙杯,其创意可能来源于萨珊波斯,由唐代工匠仿照西域传来的器物制作而成。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物,包括:
1. 兵马俑:以其与喜剧演员梁天的惊人相貌相似度而著称。
2. 鸳鸯莲瓣纹金碗: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厘米,口
径厘米。
3. 四十二年逨鼎(西周晚期):2002年出土于陕西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西
周铜器窖藏。
4. 鎏金铁芯铜龙:1975年出土于西安,铁质,通体鎏金,身体细长,造型
活泼,极富动感。
5. 日己方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同批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觥,年代为西周中期。
6. 西汉鎏金银竹节熏炉: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豆马村西汉武帝茂陵阳
信长公主墓陪葬坑。
7. 西周单五父壶:长颈,垂腹,椭圆形。
2003年出土于宝鸡。
8. 多友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铭文记载了周厉王时期猃狁进犯京师,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的历史。
9. 皇后之玺:位于第一单元的玉玺,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螭虎形。
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刻有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
这些文物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陕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详细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详细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珍贵的文物展厅,收藏有陕西当地重要历史文物,是探索陕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十一个展厅,以汉代古文化为主,穿插宋、元、明、清和近代等各个时期的文物。
其中,汉唐宝鉴展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珍贵的一个展厅,收藏有汉唐时期木刻版画、文房用具、陶瓷、瓷器等珍品。
汉文化展厅收藏大量汉朝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竹木石刻等宝物,若干汉朝文献,以及贴有汉文的著名建筑的禁制板碑。
近代文物展厅收藏有共和国时期的文物,以及社会主义时期发达的现代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有许多非常珍贵的文物,其中就有西安钟楼木石碑。
钟楼碑据说原本挂在西安钟楼上,1942年被偷出,1959年重新回到西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其带到博物馆,并安放在博物馆大堂里,成为了博物馆的特色。
除了钟楼碑,陕西历史博物馆里还藏有大量名贵文物,比如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制定的“四绝”文物、金融时代遗留下来的破冰船、清代发明的磁轮机械凸轮等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物、历史资料、古老文物于一身的珍贵宝库,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博物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汉服文化主题活动、古董佳音乐会、中国传统健身活动、历史艺术展览等,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市民欣赏历史文化的理想场所。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周·盠方彝和盠方尊|青铜名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周·盠方彝和盠方尊|青铜名器盠方彝,盠方尊。
西周,宝鸡眉县李家村出土。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5年3月,宝鸡眉县李家村村民李喜娃在地里挖“苜蓿根”时,无意中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挖出一件方尊,两件方彝,还有一件“驹尊”。
看到过故事里说,李喜娃发现这几件青铜器后,在家里放了很久,想要等合适的机会卖掉。
但是自从青铜器到家后,家中接二连三发生“怪事”。
首先是几只牲口挨个死去,后来李喜娃本人也有离奇遭遇。
李喜娃的妻子以为这些青铜器“不祥”,找来亲人商议,几经争执讨论,最终决定上交文物管理单位。
这样,几件器物才得到妥善保管。
不知道故事的真伪,但在不少地方看到同样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说法。
在1957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中,李长庆、田野两位所作《祖国历史文物的又一次重要发现——陕西郿县发掘出四件周代铜器》一文里没有提及这几件青铜器最初发现者的姓名,文中有“据李含章同志说,这是他哥哥在一九五五年三月挖苜蓿时发现的”,出现了发现者弟弟的姓名,李含章。
没有找到其他相关正式报道。
交到文物管理单位手中后,文物工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几件青铜器是难得的珍品。
首先“驹尊”,做成马驹形的青铜尊,做工非常精致,且器形十分罕见。
并且几件器物上均有大段铭文,学术、历史价值极高。
且纹饰精美,做工精良,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件青铜器中,两件方彝形制完全相同,大小不同。
大的那件方彝和“驹尊”现在收藏在国博,稍小的那件方彝和方尊则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历博的这件盠方彝,通高18.2厘米,俯视应为长方形,其口纵11.5厘米,口横8.6厘米,重2.05千克。
器盖为“四阿形屋顶式”,即“四面坡形”,或“庑殿顶形”,中脊、四坡角均有扉棱。
器身,直口折沿方唇,颈略束,腹略鼓,方圈足,“四棱起扉”。
器腹部两侧还有两只象鼻形扉棱,器腹另外两侧和器盖四面的中央区域,施有涡纹,两侧饰有“卷体龙纹”——不好认,书里写明了也没认出来,突然一个瞬间灵光一闪看清楚的,有些纹饰,确实需要“抽象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二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二淳化大鼎西周64件禁止出国的顶级文物珍品之一1979年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现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
牛的头型,牛的眼睛,牛的鼻孔,牛的双角;这只牛头的两侧,却分别长出大晰蜴龙的身躯,有一肢体,分出四趾,浑身长满鳞片,尾巴卷曲向上。
也许是为了更明确地昭示这是一只牛头蜴龙,在这一龙头下面,还铸造了一个完全写实、明确无误的牛头。
鼎的上口,还分别雕有四条鳄型原龙。
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
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
日己方尊西周中期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日己方彝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1963年陕西扶风出土器高38.5厘米,重12.8公斤。
方彝为长方形,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
这种方彝在器形上和西周早期流行的方彝有所不同,其年代可能略晚。
日己觥西周觥是商周之际众多酒器中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兼饮酒器。
日己觥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
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
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
日己觥器、盖同铭各18字。
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陕西扶风、岐山一带是周人发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贵族和王臣曾在此聚居,所以历年来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很多。
与日己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及它盘、它盉等器。
三件“日己”铭青铜器铭文、纹饰相同,造型各异。
觥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的西周中期。
西周后期逐渐消失。
觥出土较少,陕西仅三件,除牛觥为商代外,折觥和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器。
这件日己觥不论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铜艺术珍品。
青铜逨盘西周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尺寸: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呈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改变了从前认为单氏家族卑微的观点,其实单氏家族和周王一样,都是姬姓的分支。
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映证史书的记述,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盘优美的造型与纹饰,气势恢弘的长篇铭文,精湛的铸造工艺,都表明它无愧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经典之作。
鸟盖瓠壶战国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
鸟嘴处有环扣,可以闭启,鸟颈有带纹一周,似鸟之颈环。
鸟盘冠,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胸饰鸟、蛇纹。
盖尾部有环,环系蛇形自绕的链条,上连壶。
肩至腹饰五道宽带纹与六道蟠螭纹相间,螭纹皆相纠。
盖、腹纹饰的空隙处填以小圆点珠纹。
腹曲恻施八棱形壶,两端饰螭首。
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杜虎符秦1975年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出土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
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了一枚形似虎的秦国兵符,即这件“杜虎符”。
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
右才(在)君,左在杜。
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
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
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旬阳重七斤”铜钟战国旬阳县出土虎钮铜錞于战国安康市出土青铜龙战国-秦征集毫不夸张的说,这事我至今参观过众多博物馆中看见的最为震撼的青铜器之一,其庞大的体型,夸张的造型,精细的工艺无不令人赞叹,不过由于是在公安行动中缴获的物品,其来源就不得而知了,让人万分遗憾,这件青铜器的神秘主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从造型来看,很有可能是某种物品的底座。
嵌错虺纹龙耳铜壶春秋户县黄堆村出土单五父壶西周晚期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共两件,形制、纹饰、铭文相同。
壶形呈椭方体。
圈形捉手,长子口盖,长颈略微内束,垂腹,圈足。
双耳作龙首形,顶部又歧出一上扬的两头龙形,耳内各套一环。
器盖可倒置以盛物。
器身颈部装饰环带纹和凸弦纹,并在两侧设有龙首衔环式样的器耳。
凸弦纹以下的器腹是单五父壶的中心部位,也是这件铜壶装饰最为繁缛华丽的地方。
这部分纹饰以凸起的双身龙首为中心,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回旋婉转、相互纠缠,成为单五父壶最令人瞩目的地方。
壶圈足部位饰变体龙纹。
整体装饰效果华丽流畅、疏密得当而赏心悦目。
造型挺拔壮美,铸工精湛,堪称西周青铜壶中的精品。
壶口内壁有铭文4行19字(包括2个重文符号):“单五父作朕皇考尊壶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盖的子口上有铭文四行17字,器、盖铭文相同,盖少2个重文符号。
四十二年逨鼎西周晚期眉县杨家村铜器窖藏出土通高51厘米,重35.5公斤,口沿下饰变体龙纹,腹部饰波带纹,鼎内铸280字铭文。
牛尊西周中期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
通高24cm,长38cm,腹深10.7cm。
盛酒器。
整体作牛形,身体浑圆,头部较大,吻部平,开一小流可倾酒。
背有方盖,上立一虎。
整体造型简练,手法夸张。
它盉西周晚期(公元前九世纪中叶~公元前771年)1963年陕西扶风齐家村铜器窖藏出土通高37.5厘米,长39.2厘米酒水调合器。
龙形流管细长,龙角曲折,张口瞠目,四足屈曲紧贴流壁。
鋬为回顾式立体龙纹,曲角吐舌,尾巴上卷。
盖作鸠鸟形,钩啄,张翼,短尾,尾部系有活链和肩部的系相套铸。
腹呈扁圆鼓型,股侧饰连续式鳞纹,鼓面中部饰涡纹,周以重环纹和斜角云纹各一圈。
盖内铸一“它”字,为做器人名。
这是西周晚期造型特殊的一种盉,目前仅见数例。
兴簋西周中期扶风县庄白村一号铜器窖藏出土五祀卫鼎西周国宝级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陕西周原董家窖藏出土柱足,折口沿,立耳,腹部下垂而外侈,器腹较浅。
口沿下装饰一周雷纹填底的窃曲纹。
鼎腹内铸铭文207字,记载了裘卫和邦君厉交易土地的事情,并写明了是恭王五年的事情。
五祀卫鼎属国宝级文物。
鼎内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
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不仅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也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珍贵资料。
柞钟西周晚期通高34、甬高13.5、铣间20、鼓间15、舞修17、舞广14厘米,重10.3公斤1960年于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出土。
钟,分特钟和编钟两种,单独悬挂的叫“特钟”,大小相次排列的的叫“编钟”,西周早期一组三枚,以后发展为十几枚,这套柞钟为一组八枚,是迄今为止已发现西周编钟枚数较多的。
“柞”为铸钟主人名。
钟的转角两处称为鼓部,其上都铸有铭文,前四件钟各铸一篇铭文,后四件铸一篇铭文,内容相同。
铭文大意是说柞在三年四月甲寅这一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赏赐,感到非常荣幸,因此铸钟纪念。
钟演奏时敲击中间和转角两处,中间敲出的音称为隧音,两角敲出的为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
钟的内壁还有调音高的调音槽。
乐器作为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礼非乐不履”,就是说没有音乐的配合,礼就难以体现出来。
达官贵人们就连平时吃饭也要列鼎而食,鸣钟佐餐,“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种奢华场面。
钟也就成为祭祀和宴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礼器。
不过当时的编钟只能发中国音律中的五音,称为:宫、商、角(音:觉)徵(音:纸)、羽,也就是:do1 re 2 mi3 so5 la6 没有fa4 和xi7这两个半音,战国时编钟的音阶就已七音俱全了。
这组编钟的音域已达到了三个八度。
(而周人因第二音节读“商”,故弃之,只用其余四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指的是有唱不齐这五个音的。
多友鼎西周晚期国宝级文物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蹄形足高20厘米,径7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西周多友鼎,半球形体,器腹较深,蹄足。
装饰花纹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两道弦纹。
器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一。
铭文记载的是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
猃狁此次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激战半个月,先后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战斗,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胜利。
杀掉敌军三百余人,俘获二十多人,缴获战车一百二十七辆,夺回了被掳去的人民,将猃狁逐出了周境。
武公将多友的战绩报告给了厉王,厉王给予以多友重赏,赐给多友青铜一百多钧。
多友特铸此鼎以纪念该件事情。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铭文,许多都记载着周人反击猃狁的事件。
猃狁是西周时期北方地区重要的民族之一,与西周王朝经常发生战争。
当时的猃狁是西北主要的边患,时常侵扰周,劫掠财物、人口,严重威胁着周王朝的统治。
在铭文中涉及到猃狁的铜器中,西周多友鼎是最为重要的一件。
这篇铭文对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些资料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周多友鼎的铭文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人物就是武公,专家根据该线索经考证最后确定多友鼎是周厉王时期的产物。
师丞钟西周晚期(夷王世)通高76.5、甬高25.5、铣间43、鼓间29.5、舞修35.5、舞广25厘米,重90公斤。
体较宽,枚较高,干饰兽面纹,鼓部饰云纹和鸾鸟纹,舞上饰大窃曲纹,篆间饰斜角双头兽纹。
铭文字数,钲间和鼓部左侧共有铭文48字。
铭文释文为师丞肁乍□剌且(肇作朕烈祖)虢季、□(宄)公、幽叔,□(朕)皇考德□(叔)大□(林)钟,用喜侃歬(前)文人,用□屯鱼(祈纯鲁)永令(命),用匃□□(眉寿)无强(疆)。
师[以上钲间]丞其万年永宝用亯(享)。
鈇卣西周早期1971年陕西省泾阳县高家堡戈国墓地出土仁寿镜隋代永寿县永泰乡孟村出土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北魏1999年西安市未央区大刘寨出土竹节熏炉西汉国宝级文物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炉呈半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