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型农村转型面临的困境与规划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资源型农村转型面临的困境与规划对策作者:王欣何乃翔
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14期
摘要资源型乡村作为一类特殊类乡村,其转型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大冶市秀山村为例,探讨该村庄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该地在产业、用地与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污染治理资金和监管制度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其他资源型村庄的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困境;多元共治
引言
随着可开采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成为近些年来我国规划建设关注的重点。资源型地区分为“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乡村”,后者通常处于资源型地区的研究边缘,关注度不够。与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乡村由于经济体量过小,产业结构单一脆弱,一旦出现资源枯竭,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1]。与一般传统乡村不同,资源枯竭型乡村空间治理的难度要更大。在国家提出以绿色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型村庄的转型势在必行[2]。本文将以湖北省大冶市秀山村为例,探讨资源型乡村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规划对策。
1 秀山村概况
秀山村位于大冶市还地桥镇东部,东邻红峰村,北接黄石市鐵山区,南与松山村、西与红光村交界。秀山村距镇区6千米,距黄石市市区25千米,东邻长江20千米,南距铜绿山古矿遗址22千米,因村紧邻秀山得名。
大冶市作为一个以矿业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吸纳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大冶市产业对于采矿业的过分依赖,经过长期的开采,矿产资源急剧缩小,导致了城乡产业因矿而衰。此外,矿业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倒逼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呼吁着资源型乡村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全域化与生态乡村相结合的道路。
2 资源型乡村转型面临的困境
2.1 第二产业衰败,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1)产业衰败带来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对秀山村各村民小组人口总量及就业类型的调查,可以得到图1。每个村民小组中,在本地工厂务工的人口数量远大于其他从业类型的人口数量。这表明,尽管村内第二产业处于衰败阶段,但是在秀山村经济总量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比对秀山村2012~2016年间的人口变化数据(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外出务工人员的年均增速始终大于总人口的年均增速,迁出人口的年增长率从2012年的-33%上升至2016年的60%,人口外流步伐显著加快。因此,如何解决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外流问题,以及如何协调近期发展仍需要传统工矿业的支撑这一客观现实与绿色乡村规划需求之间的矛盾,值得思考[3]。
(2)一三产缺乏特色,二产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
关于第一产业,秀山村的农产品资源尚算丰富,但是未打响知名度,只在镇域范围内销售,且个体化的经营方式注定了第一产业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利差较小;关于第三产业,目前只有秀山水库东侧的一处度假山庄,经营良好,但是商业业态较为单一。而第二产业,因为可开采资源的日益枯竭,产业面临衰败,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和外资引入,不是长久之计,村民的人力资本需要得到提升,村庄的发展也需要内生性动力来维持活力。
2.2 土地粗放式发展,村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村庄建设用地149.69公顷,占总用地的27.19%;非村庄建设用地15.45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458.74平方米,严重超出常规数值,第二产业的衰败产生了大量的工业荒废地、用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低下。
过度采矿导致环境污染。工矿产业的发展也带了诸如山体破坏、扬尘污染、噪声污染,路面破损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村域北部山体的生态环境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工矿企业的运营产生了严重的扬尘污染、噪声污染[4]。
2.3 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交通出行层面,秀山村镇区南部和东部对外联系道路路面较差,部分路段破损严重,村域内部缺乏交通设施,无公交站、停车场,无法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在公共服务设施层面,村内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小学、幼儿园,它们相邻布置,位于秀山新村,毗邻秀山水库。部分村民小组缺乏公共活动场所,而已有的公共活动场地建设和使用情况较差,部分场地地面破损严重。公共活动场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在市政基础设施层面,由于早期采矿引起地面沉降,区内的沟渠破损、淤积较为严重,失去排水功能;秀山村各村民小组出入口均设置有垃圾收集点,但垃圾收集点没有被定时清理,垃圾也没有进行分类;村内目前没有公厕,大部分农户均有厕所为旱厕,对整个村域环境品质有较大影响[5]。
2.4 污染整治资金不足,各方诉求利益不一致
工矿产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污染防治和整治资金不足,监管制度和机构不成熟,环保意识不强给秀山村环境整治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6]。
农村污染治理过程中各利益主体诉求多元化:政府以推动产业转型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但资金及基层执行人员有限;农民有志于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认知和技术都不到位且缺乏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则因为个体信用和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环保项目的低利润空间对农村环保项目的热情不高;而环保企业作为污染治理的操作终端,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或许会因为对政策的响应以及自身的生存需求而投身其中,但是,由于利润太小而成本太高,无法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7]。
3 规划对策
3.1 兼顾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依托原有一、三产业基础实现产村一体的发展战略
将产业转型需求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延伸第一产业的产业链条,扩宽第一产业的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合理的就地转化[8]。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对闲置厂房进行招商引资,村集体入股企业,以入股收益推动产业的绿色生态转型,以新增工厂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实用人才,增强农户内生创造力。
在一产方面,建立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与第三产业联动,使得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关联度高,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