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2.1901年,将书院改为学堂;1904年1月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1906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作为教育宗旨。
3.凯洛夫理论特点: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主张将一课堂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4.1951年学习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苏联十年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凯洛夫在北京体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
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大众体育——终生教育——终身体育6.三基:基本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7.体育课程的新特征: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
⑵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⑶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革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⑸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 全面发展体能。
3) 提高机能水平。
4)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 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 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 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1) 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复习资料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1章)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1章)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1章)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1章)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1章)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1章)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1章)9.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能力较差。
(2章)10.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2章)1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
(2章)12、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3、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1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手工艺必修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3章)14、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3章)15、《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4.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一、学校体育理论片1、古希腊学校体育:斯巴达和雅典的学校体育。
五项竞技(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赛跑.跳跃.) 雅典的培养竞技人才的学校(国家体育馆)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首创者。
(近代学校体育之父)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明确的把教育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3部分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穆斯是德国体操之父3、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德、行、艺、仪具体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礼和乐中的舞蹈也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这些内容可以是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雏形。
4、近代学校体育从清朝末年由日本传入,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实施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从此结束了2000多年来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
5、1923年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6、1956年教育部颁布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7、学校体育系统按照时间分可以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8、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活动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分为语言感知类、视觉感知类、本体感知类、综合感知类)9、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1)社会需要(2)学生身心发展需要(3)学校体育的功能(4)国情条件10、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育人(健身、益智、促群、塑美)11、体育课程类型的分类:(1)按体育课程的性质,可分为学科性体育课程和活动性体育课程。
(2)按体育课存在及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体育课程和隐性体育课程。
(3)按体育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可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体育课程。
12、体育课程:以相关学科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体育课为主渠道,其他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科目。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空题10分2,名词解释5个20分3,简答题5or6个40分4,问答题30分填空题:1、学校体育学的功能:政治、文化、娱乐、健康、社交类型: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
目的不同,方法手段不同,效果不同。
2、“三从一大原则”: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3、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
4、德绍五项:跑步、跳高、平衡、负重、攀登。
5、学校体育学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
7、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
8、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由胎儿开始带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9、研究表明,城市学生的身高较乡村学生高,但体型县细长,女生尤为明显。
10、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发展期、慢速发展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11、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联系、情感和交往活动。
1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
1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是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型。
14、体育教学目标是选择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手段。
1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选拔参训学生时,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是:1、身体形态指标2、生理机能指标3、身体素质指标名词解释:学校体育学:根据需要遵循人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身体练习的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环境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娱乐生活和社会化活动。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第一篇: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体育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存在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
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体能: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持续法: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比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个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综合法: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1.14—16世纪发展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2.巴塞多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这所学校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3.古茨姆茨的两个贡献:1)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2)是体育方法体系化4.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5.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山东文登文化馆是最早的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6.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的确立.7.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星系社会的标志—1956年美国白领劳动者超过蓝领工人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8.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科学主义课程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期课程改革个课程建设的主流.9.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10.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前面进行实验.11.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13.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常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4.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15.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方面:1)认知发展2)情感和意志发展3)个性发展16.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和能力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和形成健康的个性.17.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冬季,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18.(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a)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c)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级协作精神d)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a)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b)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c)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d)广泛开展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19.认识与把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雨个体差异,是正确实施学校体育的前提与基础.20.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又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1.学校体育的结构要素: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教育.22.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23体育课程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程学习而最终实现的,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24.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等.25.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体育学科功能与发展的需要.26.(论述)如何实现我国的学校体育目标?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a)体育与健康课b)课外体育活动c)其他体育健身活动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a)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b)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c)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d)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e)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f)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g)加强领导,科学管理27.体育课程的概念:1)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2)体育课程是活动.28.体育课程的特点: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29.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30.体育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3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3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课内容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动选择性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估体系.33.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意见等,参照所选用的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集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34.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1)现实性2)适应性3)创造性.35.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1)起始阶段2)实施阶段3)维持阶段.36.如何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共同协作2)正确对待不同观点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动机.37.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身体直接参与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38.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整体性2)连续性3)层次性39.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1)身体运动性2)健身性3)娱乐性4)非阶段性40.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1.体育课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a)根据体育教学内容b)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c)根据学生实际情况d)根据教师条件2)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a)整体性b)启发性c)灵活性42.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1)语言法2)直观法3)完整法与分解法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5)游戏与竞赛法43.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者外力的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44.动作示范:是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45.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的2)师范要正确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和方向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46.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1)建立课堂常规2)严格执行课堂常规3)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4)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5)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6)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47.体育课程内容编写的基本要求: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3)具有实效性4)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5)具有科学性48.编写体育课教案应注意的问题:1)确定课的内容2)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单明了49.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效果50.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价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3)学习态度的评价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5)健康行为的评价51.体育学习的特征: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知道下进行的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进行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52.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53.如何进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54.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形态可分为三类: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技能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2)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3)体育课程人力资源55.课外体育包括: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56.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活动,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57.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1)目的任务的多样性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5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者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5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6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选拔参训学生时,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1)身体形态指标2)生理机能指标3)身体素质指标.61.竞赛规程的概念、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1)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的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2)内容:体育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奖励办法;报名办法;注意事项.3)应注意的问题:a)竞赛规程的制定应该明确可行b)竞赛规程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c)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6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的.63.体育教师的职责: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2)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发展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提高课外体育工作5)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64.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1)基础学科的学习2)体育自然科学的学科学习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习.65.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1)思想性2)理论性3)实践性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1)认识规律2)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性规律4)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5)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6)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7)动作技能迁移的规律2体育教学的原则:1)健康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适量性原则5)直观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7)实效与发展性原则3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1)体育教学方法个性化2)体育教学方法开放化3)体育教学方法现代化4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1)越趋重视把心理学的成果作为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基础2)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体育教学实验成为创造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4)用系统的观点研究体育教学方法5)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5进行场地器材的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布置的场地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的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的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6如何有效的组织教学?1)合理执行与调整教学计划2)单元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3)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教学7(论述)现代体育教学组织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的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2、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须经历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3、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4、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他们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习领域。
6、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制度化阶段)。
7、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等五种。
8、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结构包含三个部分,他们是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活动及家庭中的体育。
9、影响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和应用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的基础五个方面的内容。
10、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五种。
11、根据存在形态来划分,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课程内容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人力资源三种类型。
1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两种。
13、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本职工作、谦虚好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14、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5自主学习法: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6发现是教学法:发现是教学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7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学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8课外体育:指在体育课程以外进行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9课时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是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它是根据周训练计划以及体育训练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身心状态、具体训练要求、气候等,对一次训练课所做的具体安排。
10重复训练法: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12淘汰法: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运动员,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它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两种形式。
13循环法: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1.学校体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交叉的学科。
2.学校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3.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4.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为了到达体育教学的目标所进行的教学程序。
5.体育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过程,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准则6. 田径教学:是以发展儿童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全面锻炼身体为目标7.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8.指导法: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方法9.语言法:是指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口头汇报、自我暗示10.讲解: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直陈法、分段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提问法、联系法、比喻法、引证法、温故法、鼓动法、复述法11. 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的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内容正确3)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4)要富有启发性5)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12.直观法:是指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形成表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动作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现代音像手段、条件诱导、13.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的方法14体育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15体育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任务、教材内容、组织教法的安排顺序和各部分的衔接与时间分配等16.体育课的组织工作:是教师根据学内容、学生特点和作业条件等为实现课的任务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17).体育课的密度:有一般密度和专业密度。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的功能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校体育的目标指一定时期内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空间范围内体育应达到的期望要求、结果和标准。
它是学校体育决策和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应达到的结果。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4、综合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5、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6、完整练习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7、分解练习法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8、动作示范法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9、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10、体育教学过程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二、填空1、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六艺”,其中______射____和___御________具有体育的性质,_______乐____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_____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______四个学习领域,并确定了相应的目标要求。
3、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____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_________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4、一个规范、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__行为主体___、____行为动词____、__情景或条件__和__表现水平或标准_。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1.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即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4.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5.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6.个性: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7.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8.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9.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0.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1.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2.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3.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4.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1.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2.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3.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4.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5.从事学校体育科研6.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7.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8、参与社会体育工作9、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1、高尚的道德品质2、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横向学科知识)3、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4、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5、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教学、教育、训练、运动、组织、科研和创新、社会交往等能力)6、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奸的体魄体育教学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某一教材的准备状态;形成性评价重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诊断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进体育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指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综合前面评价,以确定教学的最终水平。
对上一阶段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又可作为对下一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的依据。
这样,三种评价相互结合与作用,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体育教育中,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占据了主要地位。
但体育教育极为复杂,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21世纪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因此单靠定量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必须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不够客观)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他人评价,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任课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活动情况最为了解,对教学质量的优劣也较为清楚,所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评价它。
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2、学校体育价值观趋向化2、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逐步加强 4、学校体育手段的科学化、多样化特征1、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2、发展不平衡性特征2、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1、留学生的派出2、英美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3、外来学者来中国讲学中国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初建阶段曲折发展阶段文化灾难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简述“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教育、“运动教育”之间的主要区别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身心(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上,“身体教育”重视身体发展,“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
而“运动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
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二是在内容上,即体育手段的选择,“身体教育”以体操为主,“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都是以经济运动为主。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学校体育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信念,如:公平、法律、规则、纪律、尊重、合作、民主、竞争等:2:~能有效的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
3:~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
4:~还能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1、智育定义2、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3、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组织结构功能;而且能使人的感知能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等智力活动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完善智力活动能力。
4、人的智力发展不是学校阶段所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终身努力、不断进取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以及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学校体育学复习内容可打印
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㈠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㈡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体斯巴达人都无一例外地被编入军队。
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也要进行学习。
男孩7—18岁,要学习10年的时间。
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缺点:而文化学习在斯巴达根本就不被重视㈢雅典的教育-------军事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目的:培养具有精湛技艺与意志精神相统一的军事人才。
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特点: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性。
内容:(1)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音乐,同时也进行一些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2)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
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雅典先进之处:因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故注意把体操活动与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学习协调配合,各项体操练习常常伴以琴弦乐器的吹奏。
所以体操学校也不是单纯地进行体育活动,它们还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继续完成文化知识和音乐艺术的课业。
此外,在体操学校中也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㈢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和耶稣会关于教育、体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㈣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体育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体育学贡献、思想:古茨姆茨:摆脱了学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和能力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几个部分。
是体育方法体系化,按四个原则对体育教材进行分类:1.按运动项目分类2.按运动性质分类3.按运动解剖学分类4.按运动类型分类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体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主张按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
军国民教育思潮内容:1. 批评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2.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3. 重视学校体育4. 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体育课程的新特征:1. 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2. 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3. 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框架,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4.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分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5. 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式2. 全面发展体能3. 提高机能水平4.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反抗能力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 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 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校体育对学生心里发展的作用:1. 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 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 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 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 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 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 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 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反抗挫折的能力3.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 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 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 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建立在普通意识形态或者政治需要的基础上,表现为具有某种哲学或者伦理学倾向的普通教育宗旨或者原则,是普通教育原则或者宗旨在学校体育中的直接应用2."行为目标"取向,是将学校体育目标表述为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来展示3."生成性目标"取向,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4."表现性目标"取向,关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范围或者领域,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至于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1.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雅典到12岁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以上五项竞技还有游泳,舞蹈。
雅典学校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2.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3.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推行“劳卫制”,西周时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奴隶主贵族学校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存在体育性质。
4.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5.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我国1954年参照苏联制定《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1931年3月颁布《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确定了《劳卫制》。
6. 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7.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8.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9. 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基础性等特征10. 按照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划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个部分。
11.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具体又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三个方面。
12. 学校体育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第二层次,学校体育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效果目标。
13. 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14.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课余体育活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15. 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区分有三种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3、课余体育训练4、课余体育竞赛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2.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备及环境布置。
3.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因素有:学生需要; 社会需要;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体育教学内容。
5.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是: 体育教学目标。
6.学校体育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可与体育竞赛。
7.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
8.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按兴趣爱好(选秀项目)分班;小班化教学。
9.体育教学的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0.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11.1904年一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
这标志着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2.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的具体特征: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13.实现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合理选择,综合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正确有效的组织教学。
14.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方式(程度)。
15.体育健康的五大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6.体育学习评价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
2.体能发展敏感期: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敏感期(实际上,男女学生体能敏感期是不同的,有快有慢,有早有晚)。
3.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4.分组教学形式(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5.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6.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是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7.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
8.淘汰法:是指在竞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9.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法,他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10.课时计划:亦称教案,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简答题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预防与纠正错误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答:(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
(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
(5)外力帮组法
3.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哪些?
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答:(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5.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答:(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4)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全社会的
6.体育学习评价采用的哪些方法?
答:(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7.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与定向(动机的激发与尝试阶段):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动作或局部动作。
(2)联系形成阶段: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对动作的深入理解,知觉过程日趋完善准确,形成动作的视---动联合表象。
(3)自动化熟练阶段: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
8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方法?
答:第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第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要求。
第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9.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
答:第一,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第三,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第四,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第五,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六,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0.学生体能发展的特点?
答:体能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差异。
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问答题(大题)
1.变换训练法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答: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联系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1)明确目的与任务。
运用变换训练法时,要明确变换练习条件的目的和具体任务,有针对性地变换练习的负荷、动作的组合、练习的环境和条件等。
(2)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在技术、战术训练中,采用变换训练法达到训练目的后,应及时恢复到正常情况下的练习,以避免由于变换练习条件,形成与正确技术的偏差,并及时加以纠正。
2.学校体育的目标?
答: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答: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同质分组的缺点:容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
异质分组的优点:不同基础与水平的学生互帮互学,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共处。
异质分组的缺点:学生之间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体能训练、技能学习的区别对待带来一定的困难。
4.如何制定竞赛规程?
答: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竞赛规程的制定应明确可行。
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在制定竞赛规程时,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应执行的规程实事求是地明确制定,并考虑其可行性。
(2)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比赛,同时也为了鼓励学生争取最好的成绩,在制定竞赛规程的内容、参加人数、比赛办法、记分办法、比赛规则等方面,应着眼于广大学生,立足于促进、鼓励更多学生实际参与竞赛,真正发挥学校课余运动竞赛对学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的推动作用。
(3)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竞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锻炼,因此竞赛规程应在赛前几周,甚至更早发给各参赛单位,以便充分作好赛前准备,激励学生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