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某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分析
![某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2c20b1284ac850ad0242fe.png)
明, 白蛋 白在多种疾 病 中具有 明确 的疗 效 ,如大面积 烧伤、休克 、脑
梗死等,人血白蛋 白被视为 “ 救命药”,临床应用 日益广泛,同时滥
用 的情况也越 来越严重 。 自2 0 0 5 年起我 国就 有药学人员 提 出规范人 血 自蛋 白的 临床使 用。现针对我 院住 院患者使用 白蛋白的情况进行调
肌前修 补方法 1 4 %,疝环 内修 补方法复 发率 高达4 8 %。 由于完全 腹腔
较低 ,值得在 I 瞄 床上进一步 推广 应用。 参 考 文献 [ 1 1 ] 中华 外科学 会疝 和腹 壁 外科学 组 腹 股 沟 疝, 股 疝 和腹 壁 疝手术
治疗 方 案( 草案) 【 J 】 . 外科理 论与实践 , 2 0 1 2 , 7 ( 6 ) : 4 9 2 — 4 9 4 . [ 2 2 ] 鲍鲁 姜 福亭 , 吴仕 和. 自 体 腹壁 真皮 片修补腹 壁 巨大切 口疝 [ J ] .
司 的人血 白蛋 白药品说 明书 ,及美 国大学 医院联 合会 ( U H C)制定
不需要 白蛋 白来改善 营养 。 虽然应用 白蛋 白制剂能短期内提高患者血清 白蛋白,但要改善患者 的低 蛋 白 症 状 ,应该从根本 上解决营养不 良,提供 合适的能量和 营养 底物 ,氮的供给应选 择平衡型 的氨基酸制剂 。白蛋 白进入人体后要分
用作 营养剂 、免疫增 强剂 、 抢救药, 临床应 用缺乏适 应证 , 用药 时间 长 , 多 药联 合使 用 等。结论 人血 白蛋 白临床不合 理应 用现 象仍较 普遍 , 规 范应 用指 征 ,减 少应 用误 区,有利 于减 少卫 生资 源的 浪 费。 【 关 键词 】人 血 白蛋 白 ;调 查 分析 ;合 理 用药 ;应 用误 区
临床上使用白蛋白的误区(17问)
![临床上使用白蛋白的误区(17问)](https://img.taocdn.com/s3/m/144ab1c42cc58bd63186bd20.png)
人血白蛋白的正确认识16问1.白蛋白的使用指征有哪些白蛋白适用于严重低白蛋白血症、重症肝硬化及肝移植等病人。
原则上白蛋白不用于治疗,也不用于营养支持的底物。
2.白蛋白有哪些功能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扩充血容量及抗休克的作用。
2)补充血浆蛋白量,用于各种导致白蛋白减少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病、肿瘤、营养不良等。
3)作为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载体。
4)重要的自由清除剂。
5)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6)调节凝血与血管通透性。
3.使用白蛋白时需要注意哪几方面1)白蛋白制剂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输给第二人使用;2)输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3)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4.影响白蛋白合成的因素有哪些1)总热量和特殊氨基酸的摄入是决定白蛋白合成率的首要因素。
当用以物摄入不足时,白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但短期内经静脉给予用以物对白蛋白合成率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用。
2) 肝细胞周围的渗透压,当压力下降时,白蛋白合成增加;相反当压力升高时,白蛋白合成受抑。
3)白蛋白合成也受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的一些,在代谢应激期间,因白蛋白合成属于“亚优先级”而有所减少;此时更倾向于产生急性相反应物,入纤维素原、补体等,以应付即时生存之需。
4) 肠外营养的不同输注方式也对白蛋白合成产生不同效果,与连续输注相比较,循环输注能更到程度是那个维持白蛋白基因的转录。
5.白蛋白不适合营养支持的原因1)外源性白蛋白并非理想胶体;2)在血浆扩容量上的效应尚不能可定,特别是在伴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病理情况下;3)即使给予白蛋白,提高了血清白蛋白水平,也不能明显该杀吧临床后;4) 价格昂贵;5)某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6.静脉输注白蛋白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扩容,稀释了各种凝血因子的浓度;2)白蛋白,至少在体外有肝素样特性,对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3)削弱肾脏对钠和水的排泄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4)可发生微量元素过载,特别是铝、和铬,尤其多见于那些持续输入白蛋白、原先就存在肾衰诱因的病人。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8602e1f46527d3240ce0fb.png)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讨论稿)为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降低药品费用,改善人血白蛋白短缺现状,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开展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相关处方或医嘱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药剂科综合参考《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北京地区《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以及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循证医学依据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点评标准】1.适应证不适宜;2.用法、用量不适宜;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5.联合用药不适宜;6.重复给药;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点评细则】1.适应证不适宜:“诊断”栏未注有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者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
➢严重失血、创伤与烧伤等引起的休克;纠正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的误区。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下同)[1]中提到:对于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h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时才考虑使用5%白蛋白。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脑组织的水分转移到血管内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与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溶液维持脑灌注压。
如果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白蛋白能与血中胆红素结合,阻止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胆红素排泄。
白蛋白点评标准)
![白蛋白点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d2a9dc76a20029bd642d64.png)
点评标准(一)适应症: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判为合理。
1. 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2.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3. 防治低蛋白血症(美国医院联合会推荐的用药指征是白蛋白低于20~25g/L,国内大多数医院及省内兄弟医院推荐白蛋白低于25g/L,我院暂定为25g/L);4.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7.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和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二)用法用量:不符合以下情况者,即判为不合理。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
1. 使用方法:20%溶液→①直接静脉滴注;②+5%GS或0.9%NS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
2. 给药速度:<2ml/min为宜,开始15min缓慢输注。
3. 给药剂量:1) 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直接给予5~10g,隔4~6h重复一次。
2) 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每日给予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3) 治疗低血容量的病人时,初始治疗剂量成年人应为25g~50g,婴幼儿为0.6~1.2g/kg 体重。
4) 低蛋白血症病人,视其白蛋白缺乏程度而定,每日补充不超过2g/kg。
(血清白蛋白35g/L 时停止补充白蛋白)5) 溶血性黄疸症的新生婴儿,最适剂量是1g/kg。
6) 每抽1L的腹水,可补6-8g白蛋白。
(三)联合用药或重复给药:出现以下情况者,即判为不合理。
1. 无需联合用药时,采用联合用药的;2. 联合用药需调整剂量而未调整的;3. 同时使用与白蛋白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品。
(四)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出现以下情况者,即判为不合理。
1. 血液制品宜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2. 禁与血管收缩药、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产物、氨基酸溶液或含酒精溶剂的注射液混合使用;(五)禁止给药情况:出现以下情况用药的,即判为不合理。
1. 急性肺水肿患者;2. 对白蛋白过敏者;3. 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4. 严重贫血患者;5. 肾性或肾后性无尿;6. 将白蛋白当作胃肠外营养剂使用。
人血白蛋白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人血白蛋白注意事项和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a3c324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4.png)
人血白蛋白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以下是 8 条人血白蛋白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哎呀呀,你得知道自己对蛋白质过不过敏呀!就像有的人对花粉过敏一样,要是你对蛋白质过敏,那可别用人血白蛋白呀!例子:你想想,本来是要治病的,结果过敏了,那多遭罪呀!2. 可别小瞧了这一点哦,要是你有严重贫血,那得谨慎用人血白蛋白呢!这就好比一辆车没了油,光加别的也跑不起来呀!例子:人都贫血得厉害,光靠白蛋白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呀!3. 嘿,要是你心衰得厉害,那可得好好掂量下用不用人血白蛋白啦!这可不是能随便乱来的。
例子:心脏都快不行了,还乱用这个,那不是火上浇油嘛!4. 注意啦注意啦!要是你的肾功能不全得很严重,千万别乱用呀!就好像一个机器的零件坏了,强行运作可能就彻底坏啦!例子:肾都不好使了,还乱用人血白蛋白,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5. 哇塞,如果你有肺水肿,那可不能随便用人血白蛋白哟!这就像给涨水的地方再加水,那不是更糟糕嘛!例子:肺水肿本来就危险,这时候用白蛋白可一定要小心呀!6. 提醒你哦,怀孕的妈妈们也要注意呢!要是没有特别的需要,尽量不要用人血白蛋白呀!就像保护肚子里的小宝宝一样要小心对待。
例子:孕妇可得保护好自己和宝宝呀,乱用药可不行!7. 大家都要记住呀,要是在发烧或者有感染,那也先别急着用人血白蛋白呢!这就好像身体在打仗,得先把敌人解决了再说别的呀!例子:都在生病发烧了,还去用白蛋白,不得先治疗当下的问题嘛!8. 最后特别重要的一点哦,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呀!医生说能用你才能用,说不能用就千万别用呀!这可关系到你的健康呀!例子:医生是最懂的人啦,不听医生的听谁的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血白蛋白不是想用就能用的,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自己随便乱来,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才是最安全的。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d4664e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2.png)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为了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我们制定了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这些标准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适应证是否合适。
如果“诊断”栏未注明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我们将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
这些情况包括:严重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虚脱,重度感染综合症;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用法用量是否合适。
如果用法用量不合适,也会被判定为不适宜。
此外,遴选的药品、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人血白蛋白不适合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而应该作为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
对于出血性休克,应该首选晶体溶液用于扩张血容量。
对于脑水肿的治疗,应该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
此外,白蛋白不能与光疗合用。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品和用法用量。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常用的补充剂,主要用于治疗休克和白蛋白缺乏症。
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5%、10%、20%、25%溶液,可以直接静脉滴注或者稀释后静脉滴注。
建议开始时缓慢输注,给药速度不宜超过2ml/min,20%溶液可以调节在1-5ml/min。
其次,给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
对于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建议直接给予5~10g,隔4~6h重复一次;对于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每日给予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另外,应避免在以下特殊人群中使用人血白蛋白:急性肺水肿患者、对白蛋白过敏者、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肾性或肾后性无尿、食道静脉曲张患者。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
![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7a2b962a7f1922791788e821.png)
医药通信洛阳市第一中病院临床药学室主办2012年第2期 2012年3月15日白蛋白临床不合理运用及其运用指征自1940年开端运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运用的争辩一向没有停滞过,直到20世纪90年月初,人们逐渐同一了对白蛋白运用的熟悉,随后世界列国逐渐规范白蛋白的运用指征.但我国今朝在白蛋白运用上消失很多误区,临床上滥用自蛋白制剂的现象相当广泛,本年以来还消失轻微的白蛋白缺少现象.是以,规范白蛋白的运用在我国有其紧急性和主要性,值得大家思虑和评论辩论.白蛋白运用进程中消失的误区因为白蛋白具有很主要的心理功效,跟着现代输血理论和技巧的成长,白蛋白制剂也就成为一种临床用量最大的蛋白制剂,但今朝白蛋白在临床运用上消失很多误区,不合理运用白蛋白制剂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误区(一):白蛋白改良养分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养分不良在手术和创伤患者中广泛消失,此类患者往往伴随不合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今朝,临床上运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养分补品用于手术后患者.养分不良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或危重患者.很多患者及家眷以为输注白蛋白可填补养分.进步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并且这种不雅念可谓“根深蒂固”,这导致了临床上大量的白蛋白被用作“养分制剂”.事实上,外科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状况,表示为蛋白分化代谢加快,合成代谢降低,造成是中断的负氮均衡.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消失全身性的炎性反响,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毁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长,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分解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是以,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不是是养分不良或蛋白分化的成果.此外,输注外源性的白蛋白其实不克不及改良患者本身的养分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选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运用,合成所需的各类蛋白质.因为各类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别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是以外源无法供给.白蛋白的分化产品内缺少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养分价值低.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养分填补其实不适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天,人体仅能运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其实不克不及施展养分感化.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其实不克不及从根本上改良因为氮供给缺少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缺少的问题.血浆白蛋白程度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养分角度看,它的根起源基础因是因为热卡和氮的摄入缺少所致.是以,要改良外科病人术后高分化代谢.负氮均衡和低蛋白血症,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养分不良的问题,应当供给适合的能量和养分底物.养分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均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传统不雅点以为,即使敌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养分支撑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进步或保持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削减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受上述不雅点影响,今朝临床上很多外科大夫仍爱好运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运用广泛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循证医学研讨标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进步血清白蛋白的程度,但并没有改良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后果,也不克不及削减并发症的产生率或改良临床预后.因为今朝医用白蛋白的起源为献血者的血浆经血浆分别和灭菌处理后设置装备摆设而成,当前我国血源主要,所以白蛋白价钱昂贵,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累赘,也增长了社会的累赘.是以,通例运用白蛋白来改良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是不值得推举的.误区三:进步机体免疫力临床上运用白蛋白的另一误区是将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进步机体免疫抵抗力,这就更错误了.因为白蛋白不单不克不及进步机体免疫力,并且个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剂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机体免疫力降低.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克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快白蛋白的分化,并可使轮回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级副感化.循证医学:白蛋白不实用于体液治疗液体治疗是外科根本问题,特别是在手术后早期或外科危宿疾人,其目标是保持血流淌力学稳固,保持充足的体轮回和微轮回,包管优越的组织灌注和氧供,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均衡.今朝,临床上很多大夫将白蛋白用作一线容量扩充剂用于体液治疗.但是,在一些病理情形下(如轻微创伤.手术.沾染或ARDS 等),血管内皮功效受损,白蛋白不成防止地渗漏至组织间隙中,水也随之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和灌注降低,加重组织氧供需掉衡,使病情加倍恶化.1998年Cochrane创伤组运用Meta剖析对白蛋白运用作了体系评价,他们荟萃剖析了30篇随机对比研讨共1419例病人,数据显示每运用白蛋白治疗100例危重患者,就会增长6例逝世亡,强烈提醒危宿疾人运用白蛋白可能会增长逝世亡率.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源于白蛋白的抗凝活性,可克制血小板集合,经由过程抗凝血酶Ⅲ增强对活化X因子的克制,这对危宿疾人尤其是出血性低血容量者可能有害.其次,危重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长,因为白蛋白漏出到血管外间隙,增长了跨壁渗入渗出压,加重组织水肿.近年来,SAFE研讨组完成了6997例病人的双盲随机对比研讨(心理盐水组3500例,白蛋白组3497例),成果发明,两组病人在病逝世率.器官衰竭产生率.住院时光和ICU时光.机械通气时光.肾脏替代治疗时光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别.2006年Liberati等以病逝世率为终点指标,筛选出32个随机对比研讨,共纳入8452例低血容量.烧伤或低蛋白血症的重危病人,比较输注白蛋白或输注晶体液对病逝世率的影响.成果发明,对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白蛋白血症病人,没有证据标明输注能降低其病逝世率.对于烧伤病人,输注白蛋白还可能增长其病逝世率.基于以上证据,再加上人工胶体在扩容后果上优于白蛋白,我们以为白蛋白不该作为外科病人手术后通例体液治疗的选择.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今朝,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运用输注指征有:①大面积烧伤24 h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成人急性呼吸拮据分解征;④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轻微的低蛋白血症腹水;⑦急性肝功效衰竭伴肝晕厥等.美国《白蛋白临床运用指南》也指出,白蛋白准确的临床运用包含休克.烧伤.ARDS.体外轮回,偶然可运用于急性肝衰竭.腹水.肾透析,还需进一步不雅察的运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不合理的临床运用为填补养分,治疗肾病分解征.慢性肝硬化.以为以下情形输注白蛋白可起到必定治疗感化:①轻微沾染.急性低血容量(如手术掉血.创伤出血),或没有其他胶体溶液可供选择以及其他胶体溶液已经用至最大量时.②烧伤所致的血浆渗入渗出压减低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一般烧伤后24 h以内运用晶体液,而24 h后可运用白蛋白.③成人呼吸拮据分解征,白蛋白与利尿剂结合运用,可使肺组织间隙液体接收回血管,清除肺水肿以改良其临床症状.④肝功效轻微受损(肝功效不全掉代偿期),重度的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0 g/L),或因为轻微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腹水影响血汗管功效时.⑤某些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或体外轮回手术患者.今朝,我国临床上缺少规范的白蛋白运用指征,滥用白蛋白的现象十分广泛.临床医师应当依据现有的证据,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形,严厉限制白蛋白的运用规模.另一方面,在当今医疗改造.血源主要的布景下,药品消费过高对病人.医师都是累赘.限制白蛋白制剂的运用,可以防止医药资本的糟蹋,也可以呵护医患两边的好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发放与调配轨制一. 医疗机构可以依据治理须要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得超出本机构划定的数目.周转库(柜)应当天天结算.二.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发药窗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调配基数不得超出本机构划定的数目.三.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显著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调配.四.处方的调配人.查对人应当细心查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签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相符划定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谢绝发药.五.药品发出后处方调配人应当实时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含:患者(代办人)姓名.性别.年纪.身份证实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目.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 专用帐册的保管应当在药品有用期满后很多于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运用轨制一.执业医师经培训.考察及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资历.二.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资历的执业医师,应依据麻醉药品.精力药品临床运用指点原则,对确需运用的患者开具处方,实时为患者供给所需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力药品.三.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专用途方,单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处方治理方法》履行.四.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载.五.医疗机构应当为运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的患者树立响应的病历.麻醉药品打针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运用或者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运用.六.为院外运用麻醉药品非打针剂型.精力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七.医疗机构购置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运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治理轨制一.医疗机构要运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专用途方.专用途方必须按照省卫生厅划定的样式印制,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同一编号,计数治理,树立处方保管.领取.运用.退回.烧毁治理轨制.三.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打针剂,每张处方为一次经常运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出7日经常运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出3日经常运用量四.为门(急)诊癌症痛苦悲伤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痛苦悲伤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打针剂,每张处方不得超出3日经常运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出15日经常运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出7日经常运用量.五.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应当每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经常运用量.六.对于须要特别增强管束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经常运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病院内运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经常运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运用.七.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载.医师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相符划定的处方或者为本身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力药品处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病历治理轨制一.门(急)诊癌症痛苦悲伤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痛苦悲伤患者需长期运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树立响应的病历,请求其签订《知情赞成书》.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专用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1.二级以上病院开具的诊断证实;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干有用身份证实文件;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实文件.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力药品专用病历保管很多于15年.。
白蛋白作用、常用治疗疾病、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及临床使用白蛋白误区
![白蛋白作用、常用治疗疾病、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及临床使用白蛋白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f5c4692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e.png)
白蛋白作用、常用治疗疾病、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及临床使用白蛋白误区白蛋白作为一种人血液制品,发挥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的重要作用。
白蛋白常用疾病失血性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肺分流术、烧伤、血流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白蛋白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
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
注意不能拿注射用水稀释,否则会导致患者溶血。
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滴速缓慢,逐渐加速至每分钟不超过2m1.o 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5-20g,隔4-6小时重复注1次。
可根据以下公式估算烧伤患者所需白蛋白剂量:所需白蛋白剂量g=(所需总蛋白g/1.—实际总蛋白g∕1.)X血浆含量1.×2o例如:欲使一个体重为70kg的患者的总蛋白从35g/1.升至50g/1.,需要补充白蛋白剂量的计算过程如下:按照正常成人的血浆含量一般为40m1./kg计算,该患者血浆含量应为40X70/1000=2.8(1.),再运用上述公式计算:(50-35)义2.8X2=84(g),即表示该患者所需补充白蛋白84g或者20%白蛋白注射液20m1.(50m1.:白注支)。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Iog白蛋白能升高血清白蛋白通常血浆约占人体体重4.5%o那么,对于一个60kg体重的健康成人来说,一瓶20%的人白蛋白50m1.(10g)输入人体,在未分解变化前,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白蛋白3-4g∕1.°白蛋白在机体内部是一个动态衰减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患者营养状况差的话,一部分要转化为热卡供应能量,即使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缓慢;如果肾功能不全的话,一部分还会随着尿液排出,排出多少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水平;还有一部分可能会透过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之中,这取决于原发疾病是否改善;所以一瓶白蛋白进入体内最终有多少留存于血液中,因时、因人、因病而异。
白蛋白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则
![白蛋白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1661840e518964bcf847c94.png)
6 0 %。肝 脏 是 人 类 血 浆 白蛋 白的 主 要 合 成 场 所 , 营养 中等的健康 人每 天每公 斤体重 可合成 1 3 0~
白蛋 白制 剂 就是 从 健康 人 的血 液 中提 炼 出来 的 ,故
又 叫 人血 白蛋 白 。在 临 床上 , 白蛋 白制 剂作 为一 种
白 蛋 白 是 血 浆 中 含 量 最 高 的 蛋 白 质 ,分 子 量 约 血浆 的代替品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现在 医疗机构人
6 6 0 0 0,等 电 点为 4 . 7 , 由5 8 5 个 氨 基 酸 组 成 ,血 浆 员和 患 者过 度 夸 大 了 白蛋 白制剂 的 功效 ,这就 使 白
e f f e c t ma k e s i t s i n d i c a t i o n s v e r y wi d e l y , s o i t s c l i n i c a l a mo u n t h a s b e c o me t h e l a r g e s t o n e a mo n g t h e p r o t e i n p r e p a r a t i o n d r u g s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a b u s e o f a l b u mi n i s a v e r y c o mm o n p h e n o me n o n . F o r e x a mp l e , s u p p l y i n g a l b u mi n a s n o u r i s h me n t , u s e d i n t h e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f o r t h e a i m o f r e s c u e , e t c . Th e r e f o r e ,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c l i n i c i a n s s h o u l d p r e s c r i b e i t s t r i c t l y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i t h t h e i n d i c a t i o n s , a n d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i s k s a n d b e n e it f t o a v o i d u n r e a s o n a b l e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a l b u mii c a t i o n o f A] b mn i nt ol dt h e Us e P r i n c i p l e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f83626a32d7375a41780ef.png)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作者:迟晓红刘跃辉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了解人血白蛋白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广泛,存在人血白蛋白的滥用及误区。
结论:应规范临床上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误区合理应用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血液及体液中,在血浆中含量最多,占血浆总蛋白40%~60%。
临床上常用的白蛋白是是从血浆中提取出来的,又称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血浆制品,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
近十年来,有关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上的争论一直未停止过,如何正确使用人血白蛋白,成为临床医生更加重视和关注的要点。
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在肝脏中合成,每日约合成9~14g,同时几乎相同数量的白蛋白在组织中代谢分解以及经肾或粪便排出。
白蛋白的合成速率基本稳定,主要受肝脏血管内外间隙渗透压和胰岛素、甲状腺素、皮质激素等神经内分泌活动调节。
其生理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血浆渗透压80%来源于白蛋白,是机体血管内外水分的主要调节物质;其也是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载体,体内的许多物质如胆红素、某些电解质、多种药物等都是需要白蛋白作为配体助溶和载体运输的;白蛋白荷有负电,可以结合清楚多种自由基等,除此之外,白蛋白还能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凝血与血管通透性[1]。
白蛋白临床上常见的适应症有:①大面积烧伤24h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严重感染、创伤所致低血容量;④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低蛋白血症;⑤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颅内高压;⑥肾病综合征所致的水肿或腹水;⑦其他适应症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肺分流术、血液渗透辅助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及血浆置换等。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也指出,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腹腔积液、肾透析,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2]。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e74a47172ded630b1cb6c8.png)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讨论稿)为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降低药品费用,改善人血白蛋白短缺现状,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开展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相关处方或医嘱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药剂科综合参考《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北京地区《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以及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循证医学依据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点评标准】1.适应证不适宜;2.用法、用量不适宜;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5.联合用药不适宜;6.重复给药;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点评细则】1.适应证不适宜:“诊断”栏未注有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者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
?严重失血、创伤与烧伤等引起的休克;纠正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的误区。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下同)[1]中提到:对于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h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时才考虑使用5%白蛋白。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脑组织的水分转移到血管内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与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溶液维持脑灌注压。
如果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白蛋白能与血中胆红素结合,阻止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胆红素排泄。
白蛋白应用指南
![白蛋白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404530e844769eae009eddf.png)
重视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吴国豪--------------------------------------------------------------------------------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
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
今年,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
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临床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
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
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
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
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 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临床人血白蛋白常见临床应用误区及争议
![临床人血白蛋白常见临床应用误区及争议](https://img.taocdn.com/s3/m/2c691d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d.png)
临床人血白蛋白常见临床应用误区及争议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具有载体的功能。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简称白蛋白)是由健康人的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后制成。
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应用指征包括:大面积烧伤24 h 后、急性创伤性休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也指出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腹腔积液、肾透析,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
在临床实践中,白蛋白常被作为一线扩容剂、营养剂、免疫增强剂等用于疾病治疗,这些其实都属于不合理应用的范畴。
其他应用注意事项1、禁忌症①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②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③严重贫血患者④肾功能不全者2、用法用量①使用剂量所需剂量(g )=(期望达到白蛋白水平- 现有白蛋白水平)g/L × 2× 血浆容量(L)注意:其中乘2是由于考虑到通常存在组织间隙内白蛋白的缺乏状态,因组织间隙将吸收所输液剂量一半。
实际剂量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检验结果而定,白蛋白的补充目的是达到临界即可。
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 g,隔4~6 小时重复注射一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 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②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静脉滴注速度应以 2 mL/min 为宜,但在开始15 min 内滴速应慢,控制在1~2 mL/min,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但在抢救大量失血的休克患者时,为改善临床状况和恢复正常血容量,有必要快速输注,但要同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③其他如无特殊要求,白蛋白以单独静滴为宜,如果在输注白蛋白前后要加用其他药品,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
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
![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9748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3.png)
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血白蛋白的采购管理、储存管理、配送管理、使用管理、不良反应管理、废弃物管理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人血白蛋白的采购管理人血白蛋白的采购管理是整个管理制度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血白蛋白的质量及安全性。
在采购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有生产许可、生产资质、GMP认证及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正规生产企业,从合规渠道进行采购,严禁购买三无产品。
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人血白蛋白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采购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审查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相关资质材料。
对于已经进入采购目录的产品,要依法签订采购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采购。
同时,要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全程跟踪,并及时掌握产品的情况,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二、人血白蛋白的储存管理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易受污染的生物制剂,因此其储存管理尤为重要。
在储存管理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储存条件,避免暴晒、高温、潮湿及冷冻等因素的影响。
对已入库的人血白蛋白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码,确保产品的顺序和有效期能够清晰可见。
储存人员要做好产品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确保产品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对库房的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三、人血白蛋白的配送管理人血白蛋白的配送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配送管理中,首先要建立相关的配送标准,对人血白蛋白的运输条件、过程、方式、时间等进行明确规定。
配送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确保配送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对于配送途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要对配送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跟踪,及时了解产品的去向,确保配送过程的可追溯性。
四、人血白蛋白的使用管理在使用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指征,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用药。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e0326cce2f0066f4332293.png)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讨论稿)为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降低药品费用,改善人血白蛋白短缺现状,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开展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相关处方或医嘱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药剂科综合参考《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北京地区《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以及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循证医学依据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点评标准】1.适应证不适宜;2.用法、用量不适宜;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5.联合用药不适宜;6.重复给药;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点评细则】1.适应证不适宜:“诊断”栏未注有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者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
严重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纠正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的误区。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下同)[1]中提到:对于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h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时才考虑使用5%白蛋白。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脑组织的水分转移到血管内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和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溶液维持脑灌注压。
如果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白蛋白能与血中胆红素结合,阻止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胆红素排泄。
白蛋白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则
![白蛋白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4a554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a.png)
白蛋白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原则李艳娜;崔向丽【摘要】Human serum albumin is a therapeutic drug with the unique status, its uniqu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makes its indications very widely, so its clinical amoun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one among the protein preparation drugs. In recent years, the abuse of albumin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For example, supplying albumin as nourishment, used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or the aim of rescue, etc.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clinicians should prescribe it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ications, and evaluate the risks and benefit to avoid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albumin.%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治疗地位独特的药物,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得该药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已成为临床用量最大的蛋白制剂药物之一。
近年临床滥用白蛋白的现象相当普遍,把白蛋白当作营养品补充、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都是常见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应严格用药适应症,认真评估使用后风险和益处,避免白蛋白的不合理应用。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27-28,35)【关键词】白蛋白;滥用;不合理应用【作者】李艳娜;崔向丽【作者单位】大兴区医院药剂科. 北京 1026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 北京大兴区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1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类分子量较小、呈球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179d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6.png)
临床药师拟开展的工作
统计白蛋白使用患者的基本情况
01
添加标题
白蛋白临床应用的总体概况
02
添加标题
白蛋白临床应用科室分布及用量统计
03
添加标题
白蛋白临床应用疾病分布
04
添加标题
用药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
05
添加标题
对白蛋白临床应用适应症进行统计分析
06
添加标题
Thank You!
下降。
1.外科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分解加速, 合成
营养干预 对于需要营养干预的患者,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 充来源。 对于不能耐受肠道喂食的患者,如符合下列各条件,使 用非蛋白胶体则可能获益: 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0g/dl 严重腹泻(>2L/d) 使用短肽治疗无效
美国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
美国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
心脏手术
晶体溶液应作为体外循环泵的首选溶液。 亟须避免发生肺间质积液时,联合使用非蛋白 胶体和晶体溶液效果更好。 术后扩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 白胶体,最后是白蛋白。
白蛋白临床使用的循证依据
HSA 对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名称或研究者
结论
证据级别
H aynes[4]
在心脏手术、非心脏手术、腹水、菌血症、烧伤等患者, 和晶体液相比, HS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脑损伤后, 含HSA的治疗方案可改善愈后
A
V incent [5]
HSA可明显减少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美国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
晶体溶液可以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
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小时无效,可考虑 非蛋白胶体液。
人血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改进措施
![人血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a4e5fde050876323012120c.png)
· 52 ·人血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改进措施常花蕾,史 涛(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药剂科,福建 厦门 361003)[摘要]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治疗因烧伤、创伤引起的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等。
临床上,人血白蛋白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如作为营养品、提高免疫力、体液治疗等。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明确其临床应用指征、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开展循证医学评价、加强理论知识培训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应用;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4)01 – 0052 – 03Irrational use of human serum albumi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CHANG Hua-lei, SHI Tao (Department of Pharmacy, No.174th Hospital of PLA, Xiamen 361003, China )[ABSTRACT] Human serum albumin is extracted and manufactured from the blood of healthy people, which had beenmainly used in conditions including shock caused by burn and trauma, hypoalbuminemia, neonate hyperbilirubinemia,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brain edema and injury, edema caused by liver cirrhosis and nephropathy, etc. Serious irrational use of human serum albumin, such as regarding it as nutriment, used for enhancing immunity, fluid therapy and so on can be found in clinic. Combined with clinical investigation, the common phenomenons of irrational use of human serum albumin in clinic were discussed through reviewing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given, including distinguishing indic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carrying out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nforcing theory training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human serum albumin.[KEY WORDS] Human serum albumin; Irrational use; Improvement measures[作者简介] 常花蕾,女,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通讯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临床药学室主办2012年第2期2012年3月15日白蛋白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其使用指征自1940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逐渐统一了对白蛋白应用的认识,随后世界各国逐渐规范白蛋白的使用指征。
但我国目前在白蛋白应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临床上滥用自蛋白制剂的现象相当普遍,今年以来还出现严重的白蛋白短缺现象。
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白蛋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由于白蛋白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现代输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白蛋白制剂也就成为一种临床用量最大的蛋白制剂,但目前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白蛋白制剂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误区(一):白蛋白改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患者中普遍存在,此类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患者、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或危重患者。
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输注白蛋白可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而且这种观念可谓“根深蒂固”,这导致了临床上大量的白蛋白被用作“营养制剂”。
事实上,外科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是持续的负氮平衡。
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的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
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
因此,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是营养不良或蛋白分解的结果。
此外,输注外源性的白蛋白并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选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
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
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卡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
因此,要改善外科病人术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应该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
营养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传统观点认为,即使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
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应用普遍的另一原因。
事实上,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
由于目前医用白蛋白的来源为献血者的血浆经血浆分离和灭菌处理后配置而成,当前我国血源紧张,所以白蛋白价格昂贵,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是不值得推荐的。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另一误区是将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这就更错误了。
因为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剂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可使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循证医学:白蛋白不适用于体液治疗液体治疗是外科基本问题,特别是在手术后早期或外科危重病人,其目的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充足的体循环和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将白蛋白用作一线容量扩充剂用于体液治疗。
但是,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手术、感染或ARDS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白蛋白不可避免地渗漏至组织间隙中,水也随之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和灌注下降,加重组织氧供需失衡,使病情更加恶化。
1998年Cochrane创伤组应用Meta分析对白蛋白使用作了系统评价,他们荟萃分析了30篇随机对照研究共1419例病人,数据显示每使用白蛋白治疗100例危重患者,就会增加6例死亡,强烈提示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源于白蛋白的抗凝活性,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抗凝血酶Ⅲ加强对活化X因子的抑制,这对危重病人尤其是出血性低血容量者可能有害。
其次,危重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白蛋白漏出到血管外间隙,增加了跨壁渗透压,加重组织水肿。
近年来,SAFE研究组完成了6997例病人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生理盐水组3500例,白蛋白组3497例),结果发现,两组病人在病死率、器官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和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2006年Liberati 等以病死率为终点指标,筛选出3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8452例低血容量、烧伤或低蛋白血症的重危病人,比较输注白蛋白或输注晶体液对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于低血容量、烧伤和低白蛋白血症病人,没有证据表明输注能降低其病死率。
对于烧伤病人,输注白蛋白还可能增加其病死率。
基于以上证据,再加上人工胶体在扩容效果上优于白蛋白,我们认为白蛋白不应作为外科病人手术后常规体液治疗的选择。
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白蛋白应用输注指征有:①大面积烧伤24 h 后;②急性创伤性休克;③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血液置换治疗;⑤肾透析;⑥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腹水;⑦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也指出,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衰竭、腹水、肾透析,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
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硬化。
认为以下情况输注白蛋白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①严重感染、急性低血容量(如手术失血、创伤出血),或没有其他胶体溶液可供选择以及其他胶体溶液已经用至最大量时。
②烧伤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减低及低血容量性休克,一般烧伤后24 h 以内使用晶体液,而24 h后可应用白蛋白。
③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白蛋白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使肺组织间隙液体吸收回血管,消除肺水肿以改善其临床症状。
④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重度的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0 g/L),或由于严重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腹水影响心血管功能时。
⑤某些血液置换治疗、肾透析或体外循环手术患者。
目前,我国临床上缺乏规范的白蛋白应用指征,滥用白蛋白的现象十分普遍。
临床医师应该根据现有的证据,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严格限制白蛋白的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在当今医疗改革、血源紧张的背景下,药品花费过高对病人、医师都是负担。
限制白蛋白制剂的使用,可以避免医药资源的浪费,也可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发放与调配制度一、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
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
二、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发药窗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基数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
三、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
四、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签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拒绝发药。
五、药品发出后处方调配人应当及时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
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制度一、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
二、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应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的患者开具处方,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
三、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单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执行。
四、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录。
五、医疗机构应当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
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或者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
六、为院外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精神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
七、医疗机构购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使用。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一、医疗机构要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
专用处方必须按照省卫生厅规定的样式印制,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三、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四、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五、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六、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七、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录。
医师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病历管理制度一、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病历保存不少于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