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合集下载

ttC

ttC

一、T TC染色原理: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是脂溶性光敏感复合物,1894年首次合成用来检测种子的生存能力,1958年开始用来染色检测哺乳动物组织的缺血梗塞。

它是呼吸链中吡啶—核苷结构酶系统的质子受体,与正常组织中的脱氢酶反应而呈红色,而缺血组织内脱氢酶活性下降,不能反应,故不会产生变化呈苍白。

二、TTC溶液配制:(1 0.1M Na2HPO4: 14.2 mg in 1L distilled H2O2 0.1M NaH2PO4: 12 mg in 1L distilled H2O3 Mix 1L 0.1M Na2HPO4 with 0.5L 0.1M NaH2PO4 adjust pH to 7.44 Dissolve 1g TTC powder (sigma T 8877) in 100ml phosphate solution注意事项:1、TTC新鲜配置。

2、再灌注3小时以上。

3、新鲜组织切薄片2mm左右放置TTC溶液内。

4、TTC放置37度温箱内15-30分钟。

5、如当天显色不好,可从TTC中拿出置入10%甲醛过夜再看。

二、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测定a. 完成全部采血后,开胸再次钳夹左前降支,于颈静脉注入3%Evans 蓝2~3ml,(也可以切下心脏再从主动脉注入EB但切记原结扎部位一定要重扎紧)。

确定未缺血与缺血心肌(未缺血心肌呈蓝色,危险区域不染色)。

b.经耳缘静脉推注10%氯化钾(2ml/kg),使心脏停于舒张期,开胸取出心脏。

c.生理盐水冲洗心脏,剥离心包后称重。

d. 将离体心脏用保鲜膜包裹,置于-20℃下保存1h,切取左、右心房及右心室标本,从非梗死区纵行切开左心室。

e. 将缺血区心室肌以平行于房室沟的方向切成4 片,每片厚1~2mm。

置入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磷酸缓冲液(pH7.4)中37℃水浴10~15min。

(避光,振荡)f. 10%福尔马林固定10ming. 梗死区不染色,未梗死区染为红色,红色区与未染色区之和为缺血区。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良杨涛涛;肖颖;奚赛飞;马毅超;方明笋;寿旗扬;潘永明;陈民利【摘要】目的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4)002【总页数】7页(P46-51,后插4)【关键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改良【作者】杨涛涛;肖颖;奚赛飞;马毅超;方明笋;寿旗扬;潘永明;陈民利【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比较医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檵檵檵檵殝
526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 年 12 月第 19 卷第 6 期
Acta Lab Anim Sci Sin , December , 2011 , Vol. 19. No. 6
spectively. There was no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ECG : QRS-T wave displayed an intersection “M ” shape in the sham group and before left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he R wave and T wave fused into one large tent-like single wave after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and without visible ST segment.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en at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tip ,and all ECG showed no visible ST segment in the rats. 【Key words 】 Rat ; Model ,myocardial infarction ; Electrocardiogram It is a novel method to establish myocardial infarct model that the suture is placed about 2 mm distal to the horizontal lin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近交系大鼠100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均为雄性,体重245~320g(平均278.2±22.2g),饲养环境为清洁级。

1.1.2试剂3%戊巴比妥钠,1%肝素钠,Evans蓝和N-BT磷酸缓冲液(Sigma公司)。

1.1.3实验仪器心电图机,动物呼吸机(浙江医科大学医疗仪器设备厂,DH150型动物呼吸机),Buxco系统(Buxco公司)。

1.2模型制作1.2.1动物分组根据研究目的,实验动物共分六组;其中五个组需手术制作模型,合称手术组,另一个组为假手术组。

为满足每组12只的要求,先后有100只动物随机进入手术组(85只)与假手术组(15只)。

1.2.2制作方法1.2.2.1手术组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满意后置于手术台,四肢及头部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四肢皮下连接心电图电极,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颈部皮肤备皮消毒,胸骨上窝上正中切开皮肤0.5cm,向上钝性分离推开下颌下腺,剪除气管前肌肉,使气管在没有任何拉钩牵引的情况下能充分显露,彻底止血后于第2~3气管环间行气管横行切开,注意不要切断气管软骨环,切口长度不超过气管周径的1/3,擦干其内分泌物后插入气管插管(用小儿吸痰管自制),深度为0.5~1cm。

连接空气呼吸机进行人工控制呼吸,呼吸频率90次/分,潮气量10~12ml,吸呼比设为1﹕1。

左前胸去毛,消毒铺巾,顺肋间隙方向于胸骨左旁第3~4肋间切开皮肤,长约1cm,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于2~3肋骨间撑开进胸,向右上方推开胸腺,可暴露心脏及大血管根部,切开心包,轻挤大鼠胸廓,将心脏挤出,有部分动物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可以看见左冠脉前降支起始部,用6-0Prolene线缝针,进针深度控制在0.1cm,宽度为0.1~0.2cm(图1);回纳心脏入胸廓,待动物的数十次心动周期后,收线打结;观察数分钟后,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

降脂中药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降脂中药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降脂中药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张玉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摘要] 目的:观察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对冠脉结扎及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方法:给予第四代降脂宁颗粒7 d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TFC染色后计算梗死心肌占心室的百分比;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给予第四代降脂宁颗粒7 d后对造模后心电图sT、T波的影响。

结果: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各剂量组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各剂量组能减少大鼠心电图的T波和sT段在给予垂体后叶素30 S内的上抬幅度,和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结论: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电图ST 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早在《内经·素问》中就有对此病的描述、预后分析及治疗的记载。

张仲景《金匮要略》列专篇对其论述,并创立了治疗心绞痛的治疗体系。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速效、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亦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冠心病的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当前的国内中成药市场上中成药的功能比较单一,或者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或者以芳香开窍急救为主;或者以益气、养阴培本为主;尚缺乏针对气阴两虚、瘀阻心脉型胸痹的药物。

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往往由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后发生,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证往往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单纯实证或虚证非常少见。

根据这一临床实际,我们结合临床病症特点和多年诊治冠心病的经验,用第四代降脂宁颗粒,既针对患者气阴不足的本虚,又充分考虑病发时瘀血痹阻的标实,经过数年临床实践,证实第四代降脂宁颗粒疗效较单用益气养阴或活血化瘀治法为优。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图解庄瑜制作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制作前准备1.器械:动物呼吸机,开胸制作心梗模型,维持呼吸至关重要。

虽然据说某些牛人可以不用呼吸机,但是我想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必然要用;况且需要看此说明的人应该没有牛到这个程度。

当然,如果你经费异常充足,不在乎死亡成千上万的大鼠也可以。

显微器械,最主要的是针持,大鼠胸腔、心脏均很小,常规器械无法进入胸腔缝扎。

其他手术器械以眼科器械为主。

2.动物:应选择成年健康大鼠,耐受性较好。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只动物,包括死亡的大鼠。

许多人都知道制作大鼠模型需要多练习,但是练习不是买一大批大鼠,不停地缝扎,然后不停地扔掉死的大鼠;当然,制作心梗模型死亡一些大鼠是很正常的事情。

练习的前提是对大鼠解剖及操作过程的熟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找一份大鼠的解剖图谱,熟悉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同时研究实验流程,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

大鼠死亡后,不要急着扔掉,利用它练习每一个你不熟悉的操作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3.实验者:实验者必须具有一种平和的、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制作模型需要时间,尤其是早期,需要耐心、仔细的摸索;必须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地研究。

最熟练的制作者做一只大鼠模型也需要30到40分钟的时间,加上准备及扫尾的时间,制作十只模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你废寝忘食多用用功也可能做到15只左右,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必然的,你能坚持多久?不熟练的话,一只就要两、三个小时;同时还要看着大鼠在你的手中死亡,这是很揪心的事情。

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难耐寂寞者不适合做此实验。

本人系气管切开插管,缝扎LAD制作模型。

亦有人经口插管,液氮冷冻制作模型;不在本人讨论范围之内,哪位有经验的话可以传上来,一起讨论。

最后祝各位早日成功!!导师简介陈 鑫 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2月出生于江苏靖江,1985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同年进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工作,1993年2月获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1993.3 - 1994.2至 Ocala Heart Institute, Ocala, FL, USA.学习,回国后从事心胸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999年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多名专业人才。

智慧树知到 《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 《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下面哪项不属于中医药理论( )A: 藏像学说B:经络学说C:药性理论D:解剖理论正确答案:解剖理论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A: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B:开发和研制中药新药C: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为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正确答案: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3、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A: 中药药效学B:中药药动学C:中药鉴定学D:中药化学正确答案: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4、中药药理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A:对正确答案:错5、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指的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

A:对B:错正确答案:错6、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中药毒理学的研究现状是()A:中药临床应用的禁忌问题正得到重视B: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已经开展C:有毒中药的开发、研究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以上都是8、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包括药物作用和作用机理两方面的研究。

A:对B:错正确答案:对9、中药药效学和药动学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两个过程。

A:对正确答案:错10、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正确答案: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第二章1、中药的基本作用包括()A:扶正作用B:祛邪作用C:调节作用D:兴奋作用正确答案:扶正作用,祛邪作用,调节作用2、药物的扶正作用包括()A: 抗应激B:自我修复C:兴奋作用D: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正确答案:抗应激,自我修复,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对于黄芪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黄芪可以抑制体液免疫B:黄芪可以增强体液免疫C:黄芪可以抑制细胞免疫D: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正确答案:黄芪可以增强体液免疫,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4、中药的主要作用的特点是()A: 多效性B:双向调节C:低毒性D: 高效性正确答案:多效性,双向调节5、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作用A:对B:错正确答案:对6、中医所谓的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学号:11311032 姓名:钱江平 班级:11中药(1)班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进而再通过查阅论文等,理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结论:通过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动物在面对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是,他们各有优缺点。

我们在选择动物时,应具体考虑。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建立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升高,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展。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2],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很多理论指导。

一、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一)概述腹腔注射蛋黄乳液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药物大面积初筛的高血脂动物模型。

通过在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时间后,它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

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二)方法:1.小型猪:猪在许多生物学指标上与人类非常相似,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既经济实用,又克服了同种器官的短缺。

如在比较医学中,科学家根据猪自身生理病理发生的过程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根据猪与人共同感染的疾病研究人的疾病在猪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小型猪建高血脂模型,一般选用选用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2%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从基本原理、具体操作流程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的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旨在可以基于不同条件要求下选出恰当的大鼠造模方法,进而为不同原因造成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发病率更是迅猛增长。

笔者查找近十年国内文献资料发现,多数作者主要采取了冠状动脉结扎、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诱导心衰、阿霉素及异丙肾上腺素这五种方法进行治疗。

1 冠状动脉结扎法1.1 基本原理冠脉结扎术通常结扎回旋支冠状动脉或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以形成一个梗塞区域,使心肌梗死或缺血,以降低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O),使左室舒张压(LVEDP)和静脉压升高,当心肌梗死面积超过20%时,会出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及明显的心力衰竭。

1.2 操作方法目前多数做法为,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于距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2 mm处穿线并结扎。

术后5周用心超检测,以EF值<60%作为心衰模型成功的标志之一。

同时测定血清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环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含量,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发现模型组大鼠BNP、AMP、ADP、MDA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ATP、血浆中SOD、心肌组织中SOD低于假手术组,且假手术组大鼠线粒体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呈空泡状。

另有学者[1]以心脏重量指数、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扩张程度和左心室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CVF)来评价造模,差异显著。

1.3 优缺点冠脉结扎术构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能够很好模拟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并且可以演变心力衰竭全部病理过程,其所呈现的神经内分泌激活方式和心力衰竭与人类心衰过程极为相似,但冠脉结扎术建立的CHF模型心衰程度严重,模型死亡率高,相对耗时长,建模费用偏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胸骨、胸骨旁左缘纵横切口和经膈肌的相关手术中,胸骨旁切口为唯一可以避免胸膜损伤的路径,但是该路径冠脉距离体表位置最深,二是中小型动物基础心率比较快。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制做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制做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f 0 r 4 we e k s .t h e s u vi r v a l r a t e w a s 76 . 9% .Al l 1 1 s h a m —o p e r a t e d mi c e s u vi r v e d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s t u d y u s e s t h e c o mmo n l y u s e d me t h o d o f c o r -
t y,S u 0 0 6,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i f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h o w t o d e v e l o p a c r e d i b l e m o u s e m o d e l o f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w i t h a l o w m o r t a l i t y .Me t h o d s
组小 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 外 , 其余 步骤 同实验 组。分析 各操 作过程 中的 细节 问题对 小鼠死 亡率 的影响。结果 左前 降 支冠脉结扎成功率 为 1 0 0 %。2 8只心肌梗死组 小鼠, 术 中死于心 室颤动和心跳 呼吸骤停 4只 , 术后 7 d内死 于心 力衰竭
2只 , 死 于肺部 感染 2只 , 存活 4周 小鼠共 2 0只 , 存活率为 7 1 . 4 %。1 1只假 手术组小 鼠全部存 活。结论
y a , Z H A NG D o n g—y i n g , e t a 1 .1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2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S o o c h o w U a i v e r s i —

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制作 (1)

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制作 (1)

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制作[ 08-10-02 17:11:00 ] 作者:靳激扬编辑:Studa_hasgo122【关键词】心肌梗死模型动物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主要致死因素之一。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

研究目的不同则所需的动物模型平台亦不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有效建立是完成相关实验的前提,对研究急、慢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演变过程、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⑴采用各种方法直接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其试验周期短,可以观察梗死后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⑵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狭窄与梗死,其试验周期长,死亡率较高。

通过开胸结扎不同部位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已沿用多年[1~5],结扎大鼠冠状动脉是医学实验中已得到公认、最常用的心肌梗死模型。

国外多采用Jons法[6]即在自主呼吸下,开胸迅速挤出心脏,结扎冠状动脉。

结扎时固定部位于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以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连同一小束心肌一同结扎,于左心耳根部下方2mm处进针,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深度为0.3mm~0.5mm,过浅缝线易于脱落、血管结扎不完全,过深易致传导阻滞。

由于大鼠冠状动脉发育变异较大,血管常显示不清,此时可固定部位盲扎,亦可达到结扎目的。

观察近心尖的左室前壁,是否失去原有光泽,而显暗灰色或青紫色;收缩力是否降低或消失。

观察心电图是否逐渐出现ST 段弓背向上抬高及Q波等,心电图变化才能说明冠脉结扎情况,只有看到上述肯定结果,才可关闭胸腔,否则需重新结扎冠脉。

此法结扎冠状动脉后心电图及病理表现相似,多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稳定性较好。

在开胸状态下直接用缝合线结扎冠状动脉分支,造成该支配区域的永久性缺血。

此法动物创伤大、死亡率高,要求术者技术娴熟,动作快,难度大。

大鼠右肺四叶,左肺一叶,呈海绵状,有时左肺将心脏大部分覆盖,因此在开胸时最易伤及充气的肺组织。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干预作用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干预作用

·152·
内膜偶见小片状坏死 ,灶内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左 心室肌纤维走形紊乱 ,出现水肿 ,坏死 ,在程度和范
心 脏 杂 志 (Chin Heart J) 2008, 20 (2)
围上较模型组为轻 。肝素组的心肌坏死情况与丹参 组无明显差异 。见图 4。
表 3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组别
对照组
模型组
全血黏度值 ( 1 s - 1 ) 全血黏度值 ( 200 s - 1 ) 血浆黏度值 ( 100 s - 1 )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24. 08 ±2. 33b 4. 02 ±0. 48b 1. 58 ±0. 09b 0. 33 ±0. 03b 6. 11 ±0. 38b 1. 01 ±0. 03b
2 结果 2. 1 对心电图的改善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 型组心梗术后心电图 ST段明显抬高 , J 点升到最大 值 , T波增高 。与模型组比较 ,丹参组 、肝素组 ,在梗 死术后给药 10 d 测心电图 , ST段抬高下降 ( P < 0. 05) 。 ST段抬高值 : 对照组 ( 0. 1 ±0. 02 ) mV ,模 型组 : (0. 2 ±0. 03) mV ,肝素组 : ( 0. 13 ±0. 02) mV , 丹参组 : (0. 15 ±0. 03) mV。见图 1。
·150·
·基础研究 ·
心 脏 杂 志 (Chin Heart J) 2008, 20 (2)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干预作用
陈金钟 ,王宗仁 ,肖 茜 ,王 文 ,李军昌 ,马 静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 :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慢性心肌缺血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通过冠脉结扎 ,建立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模 型 ,测定各组动物心电图 ST段 ,血清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 )活性 ,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观察心肌组织病 理学改变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丹参组心电图 ST段抬高值减小 ( P < 0. 05) , 大鼠血清 CK、LDH 活性有改善 ( P < 0. 01, P < 0. 05) ,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 ( P < 0. 05) ,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 。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 心肌缺血有干预作用 。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 : R54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27236 (2008) 02215020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白玉花;辛颖【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体外细胞水平和体内动物水平对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

结果: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心肌细胞缺氧与缺糖的联合应用;建立体内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包括在大鼠、小鼠、兔、猪等实验动物上通过心脏原位结扎法、提线法(推管法和压管法)和腔内堵塞法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论:选择适宜的建模方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 effective method on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were reviewed by literature retrieval. We used“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as keywords and chos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January 1979 to February 2014 in CNKI and PubMed. Results:The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for myo-cardial ischemia in vitro is mainl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yocardial cells with hypoxia and glucose deprivation;an in vivo animal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ice, rabbits, pigs and other experimental an-imal was established by heart in situ ligation method, mention line method(push tube method and pressure tube method) and luminal occlusion method. Conclusion: Selecting appropriate modelingmethod and making correct evaluation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n research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251-256)【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白玉花;辛颖【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全世界对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在心肌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仍是心血管医生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文献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每天有2200人死于冠心病,平均25秒发生一次冠脉事件〔1〕.目前心肌梗死的三大临床热点集中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急性心梗后血栓抑制和细胞治疗.如何去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大可能地挽救心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一直是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成功建立可靠的体内、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显得至关重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评价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的常用模型.本文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首次归纳总结了目前广泛采用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通过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去进行描述、总结.不仅为试验中适宜建模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奠定了基础,还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建模依据.1 建立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模型的方法1.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动物体内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可以直接引起心脏急性的心肌缺血,随后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并给予再灌注,这是模拟人类恢复血液供应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方法.和其他动物相比,大鼠在进化上与人类比较接近,因其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较少,如心肌坏死的时间较早、心率也相对比较稳定,且制作大鼠模型的费用较低,所以大鼠就成为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首选动物.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模型制备方法〔2〕.1.1.1 经典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使用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经常采用将其冠状动脉结扎一段时间后再松开实现再灌注的方法.将大鼠称重后麻醉,术前采用心电图检测,接呼吸机待平稳后,在大鼠的左胸从右下向左上做一斜行的切口,逐层去分离胸肌后,在第4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入胸腔,用镊子将心包轻轻撕开,将心脏挤出后找到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在距主动脉根部3mm处用7-0无创缝合线结扎冠脉前降支,结扎30分钟后将线取出,立即关胸.抽出胸腔内的气体恢复胸腔内负压状态,将肌肉层和皮肤层分别缝合,拔除呼吸机后按压大鼠胸外数下帮助自主呼吸的恢复.术后连续3天肌肉注射青霉素用来预防感染〔3〕.1.1.2 改进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传统建立的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是开胸后在直视下结扎冠状动脉,该方法手术及麻醉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暴露胸腔、需要辅助呼吸的设备,这都会导致动物脏器、体表的降温及失水,因此该方法具有致死率高、成功率低的缺点.此外,传统方法建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与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患病过程并不完全相似,患者在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并不是处于麻醉的状态,也没有进行胸廓的切开术,以上这些条件都将成为建立模型的影响因素.所以目前有很多研究在采用改良的方法去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的研究在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采用面罩吸氧,用气体麻醉剂瞬时诱导麻醉的方法,并在开胸后用滑结结扎冠状动脉,最后迅速闭合胸腔,待动物苏醒后松开滑结引起再灌注〔4,5〕.有的研究采取的方法是在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使用U形金属管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后再灌注2h 和4h〔6〕.有的研究人员发明推管法对冠状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他将线穿过一根长1.5cm、直径1.5mm的硬塑管,将线穿出管后轻提两线头,向下去推动该硬塑管,用力压紧丝线去阻断冠状动脉的血流,一定时间后放松丝线引起再灌注〔7,8〕.在此基础上,有的科研人员自行改良推管法建立左冠状动脉的缺血再灌注,指向管里穿线前先将线的两端穿过一个厚1mm、直径约2mm的软垫(中央有圆孔),再将线和软垫穿过硬塑管,推动硬塑管时连同小软垫一块压向冠状动脉实现冠脉血流的阻断,放松丝线和软垫则造成再灌注〔9〕.这种将柔软的硅胶管和大鼠的左冠状动脉联系在一起结扎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缺血再灌注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操作方法便利,还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动物的损伤.硅胶管的存在可以在结扎冠状动脉时,保证用力时冠状动脉不被缝合线切断,并在再灌注时很容易将结扎的线剪断〔10〕.还有的研究使用的模型制作办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气管插管、给氧,结扎冠状动脉的操作在胸腔外进行,使动物的损伤小、失血少,使手术耗时短,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这不仅仅缩短了造模时间,还降低了实验成本〔11〕.此外,还有研究在大鼠开胸后左手轻轻提起心脏,右手拿动脉夹直接结扎主动脉的根部,造成完全性心肌缺血,当再灌注时只需松开动脉夹即可,这种方法更加简单且可操作性较强,整个实验过程一人即可完成,避免了以往的结扎冠状动脉的困难(在心脏跳动穿针)、心肌容易损伤、丝线有时会切断冠状动脉、再灌注时结扎的线不容易被剪断等情况的发生〔12〕.目前,还有的文献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垫充水球囊阻断血流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通过塌陷气囊导致心肌再灌注去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再次开胸所致的损伤,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球囊对心脏表面的机械损伤程度小,特别是在连接压力表后还可实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与再灌注处理〔13〕.有的作者还采用结扎时垫鱼线的方法去导致心肌缺血,30min后再拔出鱼线形成再灌注.这种方法也有其优点,比如可以保护动物的机能状态,减少胸腔的暴露时间,提高模型动物术后生存率,加快动物的苏醒以及动物身体状态的恢复等〔14〕.1.2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目前建立小鼠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机辅助的改进心脏原位结扎法.小鼠在术前先给予阿托品、氯胺酮,同时合并使用肌松剂甲苯噻嗪等进行麻醉.连接呼吸机平稳后行开胸术,找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以7-0无损伤缝针距离左心耳下缘的2mm左右穿过心肌表层,并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待稳定15min后,在心脏表面结扎处放一长约2mm的聚乙烯管,作一活结进行结扎.30min后,将管移出,此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重新被开放,心肌组织恢复再灌注〔15,16〕.1.3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钝性开胸,结扎冠状动脉,缺血45min后剪断手术线实现再灌注,在此期间观测并记录心电图改变〔17,18〕.结扎时线上放置一段硅胶管(长15mm,直径5mm),结扎硅胶管使心肌缺血40min,剪去结扎线恢复心肌灌注120min〔19〕.有的研究者采用二线二结法结扎心脏左前降支30min,然后恢复心肌灌注3h〔20〕.1.4 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用中国小型猪,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备皮消毒,正中开胸,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21〕.有的研究者在阻断位点处放置橡皮套管,收紧橡皮套管30min后,再开放30min〔22〕.有研究人员在X射线监控下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的远端,球囊充气堵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后撤除球囊〔23,24〕.2 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2.1 离体心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体模型存在很多不足:如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干扰,死亡率一般较高,不能精确的确定结扎部位,心率、应激程度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等影响梗死面积的一些重要因素难以控制.而离体模型不受神经体液的调节,易操作和可重复性较好,故开展该类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离体工作的心脏模式可以模拟正常的心脏泵血过程,其液体的循环路径与在体的生理状态是保持一致的.有的研究将乳胶水囊置于左心室内,采用朗道夫模式去进行缺血再灌注〔25,26〕.有的研究是将实验小鼠开胸后,取出离体心脏,接着迅速将主动脉弓连接到离体心脏灌注系统进行逆行灌流,稳定灌流10min,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并同步记录全程心电图〔27〕.有的研究先对全心进行缺血30min,进而导致小鼠的离体心脏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然后再借助于朗道夫模式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5min〔28〕.2.2 心肌细胞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心肌缺血、缺氧保护的研究是近年国内、外发展的新方向,其最大优点在于排除了在体心脏、离体心脏及离体心肌片段模型中全身神经-体液和局部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主要利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上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研究在弃掉培养液后换用混合氮气(CO2:N2=5:95体积比)饱和心肌细胞30min,再用无糖培养液2ml培养,充入混合氮气置换瓶中的空气,置于培养箱密闭培养3h,复制“缺血”模型;再灌注时换用混合空气(空气:CO2=95:5体积比)饱和的培养基2ml,向瓶中充入混合空气置换残余氮气,于二氧化碳孵育箱中继续培养lh〔29,30〕.有研究人员以盐缓冲液(无糖缺血)置换培养液,再给5%CO2和95%A r的混合气体以2L/min的流速通气置换空气.缺氧、缺血孵化后更换新鲜培养基,造成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1,32〕.3 影响模型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3.1 动物种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而引起左心室缺血或者坏死(梗死).冠状动脉血管结扎的主要对象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实验可根据实验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实验动物的种类去选择结扎冠状动脉血管的类型.一般来说,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会引起左心室前壁、下侧壁、前间隔、心尖部和二尖瓣前乳头肌的缺血和坏死;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会引起左心室高侧壁、左心房和膈面的缺血和坏死,有时还会累及到房室结〔33〕.由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直延伸到心尖部,而其左旋支不发达,所以选择结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较高;家兔、猪等大中型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发育得比较短且小,甚至有些动物左前降支的血管长度不超过1cm,其左旋支覆盖心脏的面积大,使用家兔、猪等实验动物时结扎此血管较为理想.在评价不同实验药物的治疗效果时,一般要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去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结扎.例如,在评价硝酸酯类药物时,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而降低心肌前壁的坏死,因此造模方法应选择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3.2 冠状动脉的结扎部位决定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是选择所要结扎血管的合适结扎部位.结扎部位距离冠状动脉的根部越近,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粗,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容易用肉眼分辨、结扎时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但是动物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偏高(有30%的实验动物会出现该种情况)〔34〕.相反,结扎部位离冠状动脉根部越远,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细,手术将不易操作,实验动物心脏的梗死范围也不一定能满足实验的要求,但可以降低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动物的死亡率. 在建立大鼠、小鼠等小动物实验模型时,一般会选择心脏的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找到心脏的左心耳,在其下缘2mm处进针,从动物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完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操作.使用该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低于10%)〔35〕.建立猪、家兔等大中型动物模型时,则会选择在动物心脏的左心耳后下缘先找到冠状动脉的左旋支,然后在靠近左心耳5~10mm的左旋支处(约占整个心室的三分之一)进针为宜.3.3 进针的深浅程度在结扎过程中,进针穿线时的进针深度对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进针深则容易穿透心室壁,进而引发大量出血而使实验失败;进针太浅则会穿到血管内或者不能结扎血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采取的进针深度为1~1.5mm、宽度为2~3mm时,模型建立的成功率较高;而建立大中型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时采取的进针深度一般为2~3 mm、宽度为4~5mm〔36〕.3.4 结扎时的松紧度穿线结扎松紧度也决定着模型是否能建立成功,结扎得过松或者过紧都会直接影响建模的成功率.当结扎过紧时,血管容易断裂;当结扎过松时,心脏会出现不完全性缺血,进一步引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现以冠状动脉的完全阻塞为最佳结扎方式.手术的操作人员在建模结扎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好由同一人完成整个手术的结扎过程.在结扎过程中结扎的松紧度一般需要注意观察心肌的颜色变化作为依据,当出现心肌发灰、发暗或者颜色变得较深时认为此结扎的松紧度合适〔37〕.3.5 结扎和再灌注的时间冠状动脉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模型的建立产生影响.如果心脏缺血的时间小于5分钟时,心肌将会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即恢复再灌注后缺血心肌的功能马上恢复正常;如果缺血时间延长(范围在5~20分钟),导致心脏心肌的功能与形态发生了改变,当再灌注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律失常、心肌功能迟缓等;如果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则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坏死.所以在建立模型实验中,一般会选用缺血30~40分钟.再灌注时间一般多样化,选择灌注的时间包括1、2、3h到24 h不等,甚至有的实验采取的时间要更长,但在模型建立后动物心肌梗死面积均在20%~30%之间〔38〕.有时还需要依据治疗药物的种类、时效、机制等不同去选择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对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可以将时间确定为:缺血30 min,再灌注为2 h;在评价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药物时,将再灌注的时间可以延长至24 h,或者更长.3.6 实验平衡时间为了提高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在动物开胸后与冠状动脉穿线前,最好要留下一段时间去平衡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创伤,时间一般以5~15 min为宜;在冠状动脉穿线与结扎之间最好也保留5min左右的平衡时间〔39〕.3.7 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常规影响因素外,实验动物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实验环境等也对模型的稳定性有影响.由于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最大,所以一般会选择9-11周龄的实验动物,因为使用成年的动物造模比较接近人体的实际状况;避免因实验动物体重过重而会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在造模过程中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同时,要选择清洁级实验动物来造模,并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均一性,避免一系列实验误差影响模型的建立.4 结语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笔者总结了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即体内动物的结扎冠状动脉血管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实施缺血再灌流引起的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等方法.上述建模方法都是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认可的.研究表明,只有接近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实际患病过程的模型,才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发现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机制,最终为减少和改善缺血再灌注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Roger VL,GOAS,LIoyd-Jones D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18-209. 〔2〕张伟伟,郭永清.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0):902-903.〔3〕G rund F,Somm ersch ildH T,K irkeboenKA,et al.A new approach to norm alizemyocard ial tem peratu re in the open-chest pig model〔J〕.JApp lPhysiol,1998,84(6):2190-2197.〔4〕刘海涛,李飞,王跃民,等.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与比较〔J〕.心脏杂志,2010,22(4):533-536.〔5〕Fu YH,Lin QX,Li XH,et al.A novel ra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macol,2009,31(6):367-373.〔6〕邓宇珺,附永恒,谭宁,等.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2):412-416.〔7〕Fisbein MC.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rat〔J〕.Am JPathol,1978,90:57.〔8〕NakamuraK,AI-RuzzehS,GrayC.Effec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on 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after regional ischemia: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beating-heart surgery〔J〕.Tex Heart Inst J,2006,33(1):35-39.〔9〕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科学进展,2000,6(4):371-373.〔10〕刘艳伟,刘水平,程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11〕刘付平,姚宏伟,李俊.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安微医科大学报,2003,38(3):234-236.〔12〕齐志敏,王倩,张莹 .大鼠心肌缺血在关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6621.〔13〕赵秀梅,孙胜,刘秀华.垫扎球囊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J〕.方法学,2007,11(3):206-208.〔14〕唐晓敏,王克明(指导).改良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48-51.〔15〕李袁静,蔡明,陈知水,等.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技巧及TTC染色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0,50(40):42-44.〔16〕XuY,LiuB,Zweier JL,et al.Form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and reduction of peroxynitrite via dismutation of superoxide at reperfusion enhancesyocardial blood flowand oxygen consumption in post ischemic mouseheart〔J〕.JPharmacol ExpTher,2008,327(2):402-410.〔17〕李树学,周波,陈飞,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3):222-234.〔18〕YangXM,Proctor JB,CuiL,etal.Multiple,brief coronary occlusionsduringearly reperfusion protectrabbit heartsby targeting cell signalingpathways〔J〕.JAm Coll Cardiol,2004,44:1103-1110.〔19〕王友,王立赞,王保生,等.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NF-k B和血浆ICAM-1 IL-8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6):399-401.〔20〕薛枫,杨向军,李勋,等.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的改进〔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2):52-61.〔21〕李崇建,高润霖,送来凤,等.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6,6(1):30-32.〔22〕赵阳超,乔陈晖,马宁,等.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猪心冠状动脉功能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820-823.〔23〕孙海梅,郭涛,喻卓,等.以球囊封堵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32-9036.〔24〕Schwartz LM,Lagranha CJ.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duringreperfusion activates Akt and ERKwithout protectingagainst lethal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pigs 〔J〕.Am Physiol,2006,290(3):1011-1018.〔25〕刘慧,燕炯,许言午,等.离体大鼠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8):586-587.〔26〕Skrzypiec-Spring M,Grotthus B,Szelag A,et al.Isolated heart perfusion accordi ng to Langendorff-still viable in the new millennium〔J〕.JPharm Toxicol Methods,2006,55(2):133-126.〔27〕张建发,马依彤,洋毅宁,等.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4):321-324.〔28〕朱莹,傅国胜,王建安,等.利用小鼠离体工作心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1033-1035.〔29〕董念国,蓝鸿钧.利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25(6):440-442.〔30〕张娜娟,张彤彤,刘志祥,等.体外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J〕.四川动物,2009,28(3):440-443.〔31〕曹亚南,刘安恒,张卫卫,等.模型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构建及其生化特征〔J〕.心脏杂志,2008,20(3):259-263.〔32〕Taylor CT,Pouyssegur J,Oxygen,hypoxia,and stress〔J〕.Ann NYAcadSci,2007,1113:87-94.〔3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84.〔34〕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解剖科学进展,2000,6(4):371-373.〔35〕谢勇,蔡光先,刘柏炎,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7):903-904.〔36〕Schneider P,Holler N,Bodmer JL,et al.Conversion of membrane-bound FAS (CD95)ligand toitssolubleformis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itsproapoptotic activity and lossof liver toxicity〔J〕.JExp Med,1998,187(8):1205-1213.〔37〕Bremer E,ten Cate B,Samplonius DF,et al.CD7-restricted activat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cute T-cell leukemia〔J〕.Blood,2006,107(7):2863-2870.〔38〕LeBlanc HN,Ashkenazi A.Apo2L/TRAILand itsdeath and decoy receptors〔J〕.Cell Death Differ,2003,10(1):66-75.〔39〕刘艳伟,刘水平,成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进展心肌梗死是现临床的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死亡,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是研究梗死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譬如药物治疗、细胞技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只有在动物实验出现了治疗的效果才能进而在临床应用。

其中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是研究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模型,它能够客观的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在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活动、室壁运动的变化,对临床进一步揭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及对心肌缺血损伤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章就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

1.结扎法1.1麻醉方法的选择大鼠的麻醉方法常见的有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吸入麻醉等方法,在实验中所用的麻醉药物常见的有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乙醚等。

其中戊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1】,它的优点是给药途径便利、麻醉起效快、麻醉深度适中,但在麻醉时要对麻醉剂量的选择要非常谨慎,应当按公斤体重来计算,从低剂量开始给药,譬如10%的水合氯醛按照0.3ml/100g为起始量,5~10min起效。

麻醉太浅,大鼠容易清醒发生挣扎,不利于手术操作;麻醉太深,则术后大鼠不易清醒,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会导致大鼠难以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2】,拔呼吸机插管较困难,容易导致实验大鼠的肺水肿、感染、呼吸肌麻痹等,会大大增加大鼠围手术期死亡率。

1.2建立气道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建立AMI模型过程中可以不进行气管插管,但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开胸并进行结扎,手术难度较大。

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很难克服的技术弊端:操作难度大、围术期存活率低。

现如今AMI模型制作时多采用小动物呼吸机维持呼吸,比较常用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有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

直视下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直视下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左 心 耳右 缘之 间 交点 和心 尖 的假想 连 线为 大 鼠冠 状 动脉 前 降支 走 行 标 志 , 以 6 / 0缝线 于左 心 耳根 部下 方 约 2 - 3 mm处 入针 ,进 针 深 度 约 l ~ 1 . 5 mm,
组 ,实验组 为心梗组共 2 8 只大 鼠,另一组为对 照组 即假 手 术 组 。共 1 1 只 大 鼠。大 鼠心 肌 梗 死
规定执行 。试剂 : 1 0 %水合氯醛 、1 %利多卡因、
青 霉 素 。主要 仪 器 : A L C — V 8型 动 物 呼 吸机 ( 上 海 奥 尔 科 特 生 物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G E V I V I D 7心 脏超声 诊 断仪 ( 美国 G E公 司 ) 1 . 2 模 型 制作 根 据 研究 目的 ,实验 动物 共 分 2
物在左心耳 下缘与肺动脉 圆锥 间可 以看见 左冠 脉前降支起始部,以 6 / 0 缝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 约2 ~ 3 mm处 人 针 ,进 针 深 度 约 1 ~ 1 . 5 mm,宽 约
2 a r m,以肺 动 脉 圆锥 左缘 出针 。缝扎 的方 向和左 心耳 的下 缘平 行 。 结扎 前给予 利 多卡 因 0 . 2 ~ 0 . 3 m l 。 还 有部 分 动物 冠状 动 脉走 行不 明确 ,将 肺 动 脉 圆 锥 与左 心 耳 右缘 之 间交点 和心 尖 的假 想连 线认 为

1 8 4・
浙江临床 医学2 0 1 3 年2 月第 l 5 卷第 2 期

实 验 研 究

直视下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滕 小梅 贺 继刚 沈振 亚
【 摘要 】 目 的 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大鼠 模型, 减少动物死亡率。方法 2 8 只 s D 大鼠 , 采用直视下结扎左

大鼠心梗模型

大鼠心梗模型
• 关胸过程中于切口内放置排气管(用小儿头 皮针的软管自制),关胸毕,抽空胸腔积气 后拨除。
• 试停呼吸机,大鼠恢复自主呼吸后,拨出 气管插管,充分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 根据文献[l”一]和本实验室条件建立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 200一2509,术前禁食12h,不禁饮。3%戊巴比妥钠30m叭g腹腔注 射麻醉大鼠,起效后仰卧位固定于鼠板。用0号婴儿喉镜片经口气管 插管,插入16G静脉留置针,接小动物呼吸机控制呼吸。确定插管位 置深度正确后,口角挂线固定导管,根据血气结果,呼吸参数设定为 潮气量4一6ml,频率60一70次/分,吸呼比1:1。
• 备皮,消毒,铺单后,在左侧腋下和剑突连线偏上Icm做一斜切口, 长度约为2.scm,以心脏搏动最强点为中心。依次钝性分离深浅筋膜 、胸大肌、前锯肌,显露肋骨,可见心脏暗影。
• 将皮肤与各层肌肉做一个荷包缝合备用。充分止血后,由第3、4肋间 入胸(心搏最强点偏上一肋),钝性分离肋间肌,分离肋间肌范围应适 当,不能太接近胸骨以免造成大出血。
• 待大鼠出现吞咽动作时,拔除气管插管。 术毕肌肉注射青霉素10
• 活体取出心脏,迅速取材,去除左、右心 房及右心室,冲洗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 ,沿左室长轴由心尖至心底做厚切片,将 左室分为6片,石蜡包埋切片
• 用6一OProlene线缝针在距左心耳下缘 1mm处,左冠状静脉主干附近的室间沟内 ,将LAD连同少量心肌组织一起缝扎,进针 深度控制在1~2mm,宽度为2~3mm
• 用0号婴儿喉镜片经口气管插管,插入16G 静脉留置针,接小动物呼吸机控制呼吸。
• 动物的选则: 健康雄性SD大鼠,建议使用250g左右体重的,耐受力强。而且小一点的胸壁较薄,开胸容易。 麻醉: 我用的是10% 水合氯醛,感觉效果还不错,20分钟左右待大鼠呼吸平稳即可手术,2~3个小时后苏醒。剂量 0.4~0.45ml/100g体重,这个也有个体差异,要大家自己摸索一下。 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1.麻药刚发挥作用的时候大鼠状态不平稳,这时候不要急于作手术,多观察一会儿。2. 麻醉程度宜浅不易深,如果麻药打浅了,只要大鼠没有过分挣扎,可适当局麻,千万不可反复补麻药,我的经 验这样的情况即使手术成功大鼠也活不长。 关于呼吸: 这是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麻醉药会使大鼠呼吸道产生分泌物,我一般都是在麻醉大鼠后腹腔注 射阿托品0.1mg/只,但据我观察我们学校动物中心的大鼠分泌物不多,不用药也行,曾经买过河南一批大鼠, 分泌物极多,必须用药。 气管插管我用的是临床上的静脉输液套管针,创伤小,目前术后没发生过呼吸道感染情况。 关于呼吸机: 我也用过江西特力公司的小动物呼吸机,但发现不太适用于大鼠这样的小动物,潮气量的调节非常粗略,不好 控制。现在我用的是我们学校自己生产的呼吸机,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空气泵,我自己又改装了一下,现在是 医用氧和空气的混合气,呼吸频率60/分钟,潮气量3ml/100g。这里由于条件限制,所以潮气量是比较粗略的, 而且氧气含量也无法测量,但是据我的经验,给纯氧对大鼠的损伤比不上呼吸机还大,只要有呼吸肌支持,适 当给些氧气辅助一下,大鼠成活不成问题。 关于手术切口: 我是在胸壁正中剪开皮肤,然后在胸骨左侧1CM左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最后用血管钳撑开胸腔,助手 用自制小拉钩拉开胸壁。这样的好处是每一层的开口不在一个位置,关胸后胸腔自然就闭合,不会漏气。我是 在心脏搏动最明显处打开胸腔,一般就是从剑突向上两个肋间。 关于心包膜: 有的时候不破心包膜心脏也能挤出来,但大部分时候还是要破的,打开胸腔后会看到在心脏下方有脂肪样东西 随着心脏跳动而活动,用眼科弯镊夹起这层膜一拽心包膜就开了,这时候助手从胸部的左右压迫胸壁,术者从 腹部轻轻一压心脏就出来了。 关于结扎: 针和线都是以前的师兄传给我的,总之是很细的那种,型号我就说不太清楚了,结扎方法也和坛子里其他人写 的一样,找到冠状静脉前降支,针穿过心肌一起结扎住,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关于感染的问题: 大鼠抗感染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术前术中的消毒问题一般注意就行,术后抗生素在天气不热的情况下不给也 行,但是还是给些抗生素好,可以减少炎症造成的胸腔粘连。 以上是我想到的一些体会,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愿意和大家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组: 用 3% 戊巴比妥钠( 30 mg kg) 行腹腔注 射麻醉, 麻醉满意后置于手术台, 四肢及头部仰卧固 定于手术台上, 四肢皮下连接心电图电极, 记录标准
导联心电图, 颈部皮肤备皮消毒, 胸骨上窝上正中 切开皮肤 0 5 cm, 向上钝性分离推开下颌下腺, 剪除 气管前肌肉, 使气管在没有任何拉钩牵引的情况下 能充分显露, 彻底止血后于第 2~ 3 气管环间行气管 横行切开, 注意不要切断气管软骨环, 切口长度不超 过气管周径的 1 3, 擦干其内分泌物后插入气管插管 ( 用小儿吸痰管自制) , 深度为 0 5~ 1 cm。连接空气 呼吸机进行人工控制呼吸, 呼吸频率 90 次 min, 潮 气量 10~ 12 ml, 呼吸比设为 1 1。左前胸去毛, 消毒 铺巾, 顺肋间隙方向于胸骨左旁第 3~ 4 肋间切开皮 肤, 长约 1 cm, 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 于 2~ 3 肋 骨间撑开进胸, 向右上方推开胸腺, 可暴露心脏及大 血管根部, 切开心包, 轻挤大鼠胸廓, 将心脏挤出, 有 部分动物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可以看见左 冠脉前降支起始部, 用 6- 0Prolene 线缝针, 进针深度 控制在 0 1 cm, 宽度为 0 1~ 0 2 cm( 图 1 见封 4) ; 回 纳心脏入胸廓, 待动物的数十次心动周期后, 收线打 结; 观察数分钟后, 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关胸过程 中于切口内 放置排 气管 ( 用 小儿头 皮针的 软管自 制) , 关胸毕, 抽空胸腔积气后拨除。恢复大鼠自主 呼吸, 拨出气管内插管, 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切 口及颈部切口开放, 不作缝合。手术过程中分开胸 后、缝针后、结 扎后和关胸后四个 点记录心电图变 化; 合格动物 2 周及 6 周后均复查心电图。以上手 术均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肌内注射青霉素 钠 2 105 U d, 连续 5 d 抗感染。
[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03TCY2012) 。 [ 作者简介] 周文武 ( 1969 ) , 男, 胸心外科 博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心肌保护。
治疗冠心病的实验研究, 所选用的动物模型中有大 鼠、兔和犬。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 1 1 实验动物: 清洁级 Wistar 近交系大鼠 100 只 ( 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 物中心) , 合格证 号: SCXK( 沪) 2003- 0003。均为雄性, 体重 245~ 320 g, 平均( 278 2 22 2) g, 饲养环境为清洁级。 1 1 2 试剂: 3% 戊巴比妥钠, 1% 肝素钠, Evans 蓝
数值变量以 x s 表示, 组间均数以 t 检验, 所 有计算在统计软件 SPSS11 0 上进行, 取 = 0 05。
2 结果
2 1 死亡率 假手术组 15 只动物, 死亡 1 只, 原因为失血性
休克。85 只手术组动物中在 24 h 内 11 只死亡, 死 亡率为 12 9% ( 11 85) , 死亡原因有急性心衰( 5 例) 、 失血性休克( 3 例) 、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和麻醉意外 ( 各 1 只) ; 另对照亚组与模型评估亚组各 2 只于实 验第 4~ 5 周死亡, 死亡原因为慢性心衰, 这 4 只动 物均纳入术后 6 周心梗面积计算中。 2 2 合格情况
Structure of Ischemic Heart Model in Rats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ZHOU Wen- wu1 , LIN Ling2 , CHEN Jun3 , YANG Jin-fu1 , ZHOU Xin-min1 , HU Jian- guo1
心电图以结扎前( 图 3As、3Ao) 为正常, 以利判 别, 存活的 14 只假手术组动物均合格, 心电图( 图
2 28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4 年 12 月第 12 卷第 4 期 Act a Lab Anim Sci Sin, D ecember, 2004, Vol. 12 No. 4
3Bs) 及术中肉眼观正常, 任选 12 只 进入研究, 6 周 后心脏标本截面整齐均匀, 无心肌变薄或颜色变化 ( 图 4A, 内插 4) , 2 周、6 周后心电 图也无明显变化 ( 图 3Cs、Ds) ; 74 只存 活的手术 组动物的 合格标准 为: 术中见结扎后肉眼观有明确的、一定范围的结 扎线远端心肌活动度减弱或消失, 心肌颜色变暗; 1~ 20 min 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电图肢导联 ST 段弓 背向上抬高, 无或仅有短暂的心律失常( 图 4D, 内插 4) ; 脱机后, 呼吸平稳, 不需再次呼 吸机辅助者。 合格动物达到 60 只后, 不再制作模型, 故模型合格 率为 81 1% ( 60 74) 。所有进入实验的动物 2 周后 均再次开胸并复查心电图, 合格动物 2 周后复查心 电图表现有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 QRS 波群幅度 降低; ST 段 低 平等; 无一 例 出 现 心律 失 常 ( 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4 年 12 月第 12 卷第 4 期 Acta Lab Anim Sci Sin, December, 2004, Vol. 12 No. 4
22 7
和 N- BT 磷酸缓冲液( 美国 Sigma 公司) 。 1 1 3 实验仪器: 心电图机, 动物呼吸机( 浙江医 科大 学医 疗仪 器设 备厂, DH150 型动 物呼 吸机) , Buxco 系统( Buxco 公司) 。 1 2 模型制作 1 2 1 动物分组: 根据研究目的, 实验动物共分六 组; 其中五个组需手术制作模型, 合称手术组, 另一 个组为假手术组。为满足每组 12 只的要求, 先后有 100 只动物随机进入手术组( 85 只) 与假手术组( 15 只) 。 1 2 2 制作方法
2004 年 12 月 第 12 卷 第 4 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
Dec. , 2004 Vol . 12 No. 4
研究报告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周文武1, 林 玲2, 陈 军3, 杨进福1, 周新民1, 胡建国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establishment of cardiac ischemic model in rats. Methods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 LAD) was ligated to form an ischemic area which located at the anterolateral left ventricular free wall, accounting for 20% - 50% of it. Results 85 animals LAD were stitched, and 74 survived. Among these survived an-i mals, 60 with heart dysfunction were confirmed as qualified ischemic model by operative observation, electrocardiogram and histopathology.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easily create the ischemic heart model with acceptable death rate, but the model s stability is varying, which requires more candidate samples.
左心室 等 容舒 张 期 室内 压 最 大 下 降速 率 ( - dp dtmax ) 。 1 4 心梗面积的计算
除模型评估亚组动物全部计算心梗面积外, 余 各亚组及假手术组各取 4 只计算面积。心功能检测 毕, 自左室导管注入 10% 氯化钾 1 ml, 使心脏停止 在舒张期, 再以 5% 的 Evans 蓝2 ml 注入, 以区分心 肌的心梗区( 不染色) 和非心梗区, 立刻剪下心脏, 用 生理盐水灌洗, 并除去心房与右室组织, 称重。与左 室长 轴 垂 直作 连 续 切 片, 每 隔 2 mm 一 张; 放 入 0 1% 的 N- BT 磷酸缓冲液( pH7 4) 37 水浴 30 min, 梗死心肌细胞中脱氢酶因细胞膜损伤而完全释放而 丢失, 不能使 N- BT 还原染色, 因而梗死心肌不被染 色, 残余存活心肌则 被染成蓝色 ( 图 2, 见内插 4) 。 染色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将未着色的缺血( 缺血) 区域小心切下, 并称湿重。用以下公式计算缺血心 肌占全心重量的百分比: 心肌梗死范围( % ) = ( 未着 色缺血区域湿重 全心湿重) 100% 。 1 5 统计学方法
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 心功能下降。结论 该方 法制作 简单可 行, 动 物存活 率满意; 但模 型欠稳
定, 需标本量较大以充分筛选。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模型, 动物; 冠状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847( 2004) 04- 0226-05
( 1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 3 Animal Experimental Centre of T 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China)
( 1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 长沙 410011;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 支, 于 左室外侧 壁形成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