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9507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对于中考生物科目来说,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的归纳:显微镜的结构1. 镜筒:显微镜的主体部分,包括物镜和目镜。
2. 物镜:位于镜筒下方,用于放大标本的镜头。
3. 目镜:位于镜筒上方,用于观察物镜放大后的图像。
4.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通常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
5. 调焦旋钮: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光源:提供照明,使标本可见。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 放置标本: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 观察: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旋钮,使物镜逐渐靠近标本,直到看到图像。
5. 调焦:转动细准焦旋钮,使图像清晰。
6. 清洁和收镜:观察结束后,用擦镜纸清洁镜头和载物台,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光学原理,物镜和目镜共同作用,将标本放大。
物镜负责初步放大,目镜则进一步放大物镜的成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10倍物镜和10倍目镜的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100倍。
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
2.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进行观察,分辨率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结构观察、组织切片分析、微生物研究等。
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1. 避免强烈震动和高温。
2. 定期清洁镜头和载物台。
3. 存放时避免潮湿和直射阳光。
结束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对于中考生物科目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可以提高观察和分析生物标本的能力,为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显微镜。
解读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解读显微镜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fd577202768e9951e738f4.png)
解读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教学仪器,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之一,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好生物的必要条件。
为帮助同学们较快地掌握其使用方法,特结合2009年中考试题,对相关操作方法进行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1各结构的使用方法各结构的名称及作用如下:⑴镜座:稳定镜身。
⑵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⑶镜臂:握镜的部件。
⑷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⑸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⑹遮光器:贴在载物台下方的能动的圆盘,叫遮光器。
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为光圈。
转动遮光器,可选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需要强光时,选用大光圈,需要弱光时,选用小光圈。
⑺反光镜:是载物台下方的一个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的盘子,能将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⑻镜头: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目镜与物镜两种,有放大的作用。
观察时,接近人眼睛的镜头是目镜,上面标有5×或10×的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或10倍。
接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面标有10×或40×的字样,表示该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或40倍。
⑼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⑽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⑾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例1(09福州)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解析:要将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应该用压片夹固定,而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用来调节透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反光镜是用来调节光线的。
正确答案为B。
例2(09荆州)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在镜筒缓缓下降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粗准焦螺旋的使用。
正确答案为“顺时针”。
2光线的调节方法当显微镜视野很暗以至于影响观察时,首先考虑到是否有人或物体挡住了光源,周围环境是否光亮,如果排除以上因素,则要考虑与显微镜的视野亮暗程度有关的结构:光圈和反光镜。
江西中考生物总复习——第04课时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江西中考生物总复习——第04课时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a77d4202d276a201292e52.png)
③显微镜使用中的四个先后:a.先大后小:对光时,先使用大光圈,后使用小光 圈;b.先低后高: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c.先下后上:观察时先 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d.先粗后细:观察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 细准焦螺旋。
图4-7
例2 如图4-8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 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思维警示】一定要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才能换高倍物镜。
4.整理及绘图 擦拭镜头要用擦镜纸;绘图时可以用疏密不同的铅笔细点表示所观察物像的明 暗差异。
【名师点拨】显微镜使用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例1 用如图4-5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
度,可调节
(D)
A.物镜转换器
图4-5
考点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 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 大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 眼看镜 右 眼睁开。转 动 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对光成功的标准是通过目镜可 以看到 明亮的圆形 视野。
图4-2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标有4×、10×、40×、100×(表示物镜放大倍数)。其中 4×和10×为低倍物镜,40×和100×为高倍物镜。上端有螺纹,如图4-3所示。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60a8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e.png)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通常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台、焦距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核心部件,物镜接近标本,目镜接近人的眼睛。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取出显微镜后,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然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压片与低倍镜下观察
将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下观察
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请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5、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需要注意的是,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https://img.taocdn.com/s3/m/464947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0.png)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一、目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二、用具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或小绸布、二甲苯、任意一种植物切片或临时装片。
三、方法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通常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其结构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现说明如下:1. 机械部分(1)镜座:即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部分,用以固定和支持镜体。
(2)镜柱:直立于镜座上的短柱,与镜臂相连。
(3)镜臂:取放或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一般呈弓形,也称执手。
(4)倾斜关节:镜柱与镜臂相连的关节,用于调节显微镜的倾斜度,以便于观察。
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要倾斜,以防玻片上的水流出,一般观察时,倾斜度不宜超过30°,以免显微镜因倾斜跌倒。
(5)载物台:位于显微镜中部,载标本制片的方形或圆形平台。
中央有一圆孔,既通光孔,光线即由此孔通过,台上两侧有用以固定制片的推进器。
(6)镜筒:为一金属圆筒,连接在镜臂上,下接转换盘。
(7)物镜转换盘:可以任意转动,上面安装有3—4个物镜,使用时根据需要可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
(8)焦螺旋:装在镜臂上部两旁,通过转动,调节焦距,有大小两对,大的叫粗准焦螺旋,转动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小的是细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mm。
2. 光学部分(1)目镜:装于镜筒上端,上面刻有号码,表示放大的倍数。
“5×、16×”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物镜:安装在转换盘的螺旋孔上,一般有三个物镜:即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物镜下端的镜孔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大。
(3)聚光器:在载物台下,由透镜组成,可以聚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照明玻片标本,聚光器下装有光圈,推动其上的小柄可使光圈任意开大或任意缩小,以调节光线强弱。
(4)反光镜:在聚光器下,安在镜臂下端可前后左右随意移动的一个镜片,通过它把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面,凹面反射的光较强。
中考生物实验操作
![中考生物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507ea85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e.png)
中考生物实验操作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目的要求: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练习使用显微镜方法步骤:1,翻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小心地置于实验桌偏左侧,依次识别各局部结构名称:(1)支持局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2)光学局部:遮光器、反光镜、物镜,目镜(3)调节局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2,按以下操作要领进行显微镜操作:(1)安放(同1)。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约2厘米。
③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让反光镜朝向光源。
④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可见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①低倍观察: 把装片或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两眼注视着物镜,慢慢地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用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右眼也要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调节光圈至视野亮度适宜。
②高倍观察: 移动装片或切片,把选好欲再放大的局部(目标)移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让高信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备注说明:1、使用显微镜应注意保护好镜头,不要用手抚摸透镜,载物台应保持清洁,不要随意转动准焦螺旋和转换器。
2,观察完毕,小心移出装片,转动换转器将物镜偏至两侧,使镜筒垂直下降,小心放入镜箱中固定好,以备下次实验用。
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目的要求1、初步训练制作临时装片及简单的染色方法2,初步学会画细胞简图材料用具:显微镜,刀子、镊子,载玻片、盖玻皮、碘液,吸水纸,滴管,纱布,洋葱头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①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内外表划一个小方块。
④用镊子撕下这方表皮,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后轻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6d78e0aeaad1f346933fc9.png)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及其使用方法2.学习临时装片及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材料用品] 材料:水绵营养体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烧杯、滴管、尖咀镊子、滤纸条、。
[方法与步骤]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显微镜的光学部分1.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也叫接目镜。
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
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在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习惯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镜;40-60倍的叫做高倍物镜;90-100倍的叫做油镜。
从形态上看,接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观察时所用接物镜为40×、接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
3.集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
由二、三块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度增强,并提高显微镜的鉴别力,集光器下面装有光圈(可变光阑),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可以调节进入集光器光量的多少。
若光线过强,则将光圈孔口缩小,反之则张大,集光器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宜的光度4.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
其用途是收集光线。
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
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有些显微镜可自带光源,因而没有反光镜)(二)机械部分1.镜座:在显微镜的底部,用于支持整个显微镜。
2.镜柱、镜臂和倾斜关节: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
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
3.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e72109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3-2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15页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结构和组成不一样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全部细菌都 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 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结协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 类细菌脱色效果是不一样。G+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 成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然 保持初染剂蓝紫色。G-细菌则不一样,因为其细胞壁肽聚糖 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轻易被洗脱出 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颜色。
总菌数 A 16104 B 32000A B(个 / ml) 5
4-3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4页
2.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基础原理 美蓝是一个无毒性染料,它氧化型呈蓝色,
还原型是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活细胞进行染 色时,因为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含有较 强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 还原型。所以,含有还原能力酵母活细胞是无 色或淡蓝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衰老细胞则 呈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死细胞和活细胞进 行判别。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5页
四. 试验内容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判别 (1) 在载玻片上加半滴美蓝染液,在染液上 滴一滴菌液。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 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盖在菌液上。
(2) 将标本片放3分钟后,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依据颜
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第04课时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第04课时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f290b1f242336c1fb95e98.png)
【答案】D 【解析】镜头被污染,应用擦镜纸进行擦拭,A错误。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 暗,应选大光圈和凹面镜来调节视野亮度,B错误。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实物与物 像成180°的中心对称,若在视野中看到“q”,则实物应为“b”,C错误。若物像 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则实物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因此需要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才能 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高效记忆】镜头污染用擦镜纸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干净的纱布擦拭。将视 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看物像在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易错分析】在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都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来保 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一般是要滴加细胞的等渗溶液,因此在制作人体细胞临时装 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但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为细胞壁,对内部的结构有支持和 保护的作用,滴加清水也可以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因此在制作植物细胞临 时装片的操作中通常滴加清水。
中考生物总复习
主题三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 题 知 识 网 络
第 4 课时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
课程标准
考情概览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018.4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实验步骤。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
作用。
制作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微 2019.20(3)
小结构。
(2)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并照到玻片上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放大物像
名称
作用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通光孔的进光量(光线强时用小光 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反光镜
试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试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19df1ea300a6c30c229f71.png)
7.在实验报告纸上,上写实验题目,下写图的 名称及放大倍数。
实验 报告
实验二 植物细胞
实例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洋葱表皮细胞图(40x)
实验报告
1.绘图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 构造,并注明各部位的名 称。
2.绘图表示马铃薯块茎三种 淀粉粒的构造,注明各部 名称。
实验三 植物组织
实验目的
光源
镜筒 物镜转换器 镜臂 镜柱 载物台
粗调焦螺旋 微调焦螺旋
镜座
二. 显微镜的使用 关键步骤: (1)调光; (2)调焦。
1.低倍镜的观察
观察
拿取显微镜 放置显微镜
对光 放置玻片标本
调节焦距 调节视野明亮度
2.高倍镜的观察
选好目标置于视野的正中央
使用微调螺旋调整焦点 调节光亮度和反差
认真观察
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首先使用低倍镜,然后 再使用高倍镜;
2. 玻片标本要加盖玻片; 3. 调换载玻片时需用镜头转换器将高倍镜换
成低倍镜,然后取出玻片,换上新玻片, 再从低倍镜开始观察。
实验二 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2. 了解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流动现象和胞间连丝。 3. 了解细胞贮藏物质和细胞壁的形态及一般的鉴
别方法。 4. 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5. 掌握徒手切片技术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6.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
1.洋葱表皮细胞
2.番茄果肉离散细胞
3.胡萝卜根有色体
4. 马铃薯块茎淀粉粒
5.蓖麻种子糊粉粒
6.芝麻种子脂肪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daf0bda5e9856a57126085.png)
考点0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中考频度:★★★★☆难易程度:★★★★☆倉考点解读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睛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镜头的区别和使用1.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 .物镜:上端有螺纹,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四、对光和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主要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五、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1.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幽镜的放大倍数。
2•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六、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与玻片的移动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像。
2•将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
物像左下方七、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1移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在目镜上。
2.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则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学!科网点考向一考向一显微镜的结构典例引领料_ __ __ 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65b06e84868762cbaed506.png)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2)各部分的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接近眼睛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大光圈光线弱时使用)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使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小光圈光线强时使用)(3)注意:在移动标本时,像总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所成像的放大倍数。
(高倍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数目少)(低倍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数目多)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一)实验操作技能1.安放显微镜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1分)安放:放在靠左手边,离桌边7cm左右(1分)2.显微镜对光遮光器:选用合适的光圈(光线好用小光圈,光线不好用大光圈)(1)物镜、目镜的使用:选用低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1)反光镜对光:光线好用平面镜,光线不好用凹面镜。
镜面对着光源(1)3.观察永久装片装片放置:将要观察的目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好(1)使用低倍镜,下降镜筒:镜筒用粗准焦螺旋下降至物镜与装片相离2cm左右(1)调焦:用左眼观察,同时慢转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目标后转用低准焦螺旋(1)4.说出装片的显著特征(1)血细胞涂片:红细胞较多,没有细胞核。
(若看到白细胞,要说明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叶片结构:叶片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叶肉属基本组织,看到一层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表皮属于保护组织,看到大的叶脉,叶脉属于疏导组织。
(二)实验常规和实验习惯(1)显微镜收放:将压片夹转至后方,取走装片,将物镜转离通光孔,下降镜筒至最低,将反光镜转到与镜座垂直的位置,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入镜箱。
初中生物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初中生物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a890ae43323968011c92f8.png)
初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大的叫粗准焦螺旋,小的叫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不断调整反光镜,直到出现光亮而均匀的视野。
(3)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可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心,再上下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为止。
3、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①绘图用削尖铅笔(3H型),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绘制,力求真实性;②图绘在报告纸中央偏左上方,大小适当。
③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圆点表示,不能涂抹。
(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④标注名称。
4、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技巧①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低,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高。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高,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低。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大,数目就越少,视野越暗,镜头与玻片的距离越近。
②判断视野中污点: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污点在玻片上;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因为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要使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的原则是: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观察到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
6、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步骤2中滴入清水;而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步骤2滴入的是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细胞液浓度大致相同,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形态,若置于清水中,会使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中考生物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中考生物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b599f2551810a6f52486d1.png)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 正确方法是 ( )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2、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制作方法
• • • • • • 擦 滴 撕(取) 展(涂) 盖 染
盖玻片 载玻片 (1)用干净的纱布擦玻片(朝同一个方向擦); 碘液
( 2) 清水
( 3) 撕
反光镜
(反射光线,并调节明暗)
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 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
; (如图)。
物镜倍数由
目镜倍数由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 ,所看到的 实物范围越 ; 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 ,所看到的实物范围 越 。
①用眼: 下降镜筒:双眼必须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碰撞) 上升镜筒:观察目镜图像,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②移动玻片找图像: 显微镜成的像是 上下左右都倒像 把图象移中央的方法是 偏哪儿就向哪儿移动玻片 ④物镜与目镜的清洁:
必须用专门的 擦镜纸 擦拭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 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将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干载物台上, 标本正对通光孔 • B.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能够看到 白亮视野为止 • C.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通 过目镜看到物像为止 • D.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 可将玻片稍向左上方移动
对光
光圈
视野
反光镜
转动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 保持2 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 眼睁开。转动 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 过目镜可以看到 白亮的圆形视野 。
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 本要正对 通光孔 的中心。 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 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
中考生物实验(浙教版)
![中考生物实验(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1cd0a0f524ccbff121840e.png)
浙教版中考生物实验1、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用法(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如图)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3)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图象观察:例:“上“就是把“上”转180度(或先上下对称,把得到的图象左右对称,所得图像就是观察到的图象),如“P”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d”(上下对称得b,b再左右对称,得d)使用方法: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bd8c3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d.png)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征。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草叶、切片刀、切片夹、蒸馏水、盐水溶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草叶和显微镜。
将一片新鲜的草叶放入1%的盐水溶液中浸泡片刻。
2.将一张载玻片拿起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取一片已经与盐水溶液的草叶,用切片刀切取一块足够薄的组织,并小心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两滴蒸馏水。
4.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物镜下,调节电源开关,调焦器和照明系统,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透镜或反射镜放大显微物体的仪器。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样本:选择一个适当的植物组织,将其切割成薄片。
用盐水溶液进行浸泡,以保持组织的活性和细胞的形态。
2.制作载玻片:将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
3.调节显微镜: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调节照明系统并通过显微镜调焦器使样本清晰。
4.观察样本:用低倍镜先观察样本的整体结构,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样本的细节。
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器等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结构,提供细胞的保护和机械支撑,细胞质是细胞核外的胞质区,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和调控细胞活动的基因。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和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的细胞和细胞器,进一步了解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对于后续的生物学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d679fb33d4b14e8524688d.png)
强照明度和造成适宜的光锥角度,提高物镜的分辨力。聚光器由聚光镜和虹彩光
圈(iris diaphragm)组成,聚光镜由透镜组成,其数值孔径可大于1,当使用
大于1的聚光镜时,需在聚光镜和载玻片之间加香柏油,否则只能达到1.0。
虹彩光圈由簿金属片组成,中心形成圆孔,推动把手可随意调整透进光的强弱。
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 sepiece)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
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载物台(stage)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
有一个通光孔。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
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有的推动器上还有刻度,
能确定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视野。
调焦装置是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有粗动螺旋(coarse
adjustment)即粗调节器和微动螺旋(fine adjustment)即细调节器,利用它
们使镜筒或镜台上下移动,当物体在物镜和目镜焦点上时,则得到清晰的图像。
2.光学系统
物镜(objective)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
故又称接物镜。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
要部件。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如:
NA0.30;10×;160/0.17;16mm。其中“NA0.30”表示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为NA),“10×”表示放大倍数,“160/0.17”分别表示镜筒
实验一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技术和单层扁平上皮的观察
![实验一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技术和单层扁平上皮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1cf59dd50e2524de5187edc.png)
角 化 的 复 层 扁 平 上 皮 ( 表 皮 )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
复层扁平上皮(角膜)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
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空虚状态)
变移上皮光镜图(膀胱扩张状态)
五.作 业 1、使用显微镜应注意哪些事项? 2、绘制单层扁平上皮结构图。 3、单层上皮分为哪几种?
(4)调焦 光线对好后,将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 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被检物体对准镜台孔正中, 用标本移动器上的压片夹卡紧,然后调焦。转动粗 调焦螺旋调节镜台与物镜间的距离,从侧面注视, 以二者间距离5mm为度。然后自目镜观察,慢慢转 动粗调焦螺旋,同时移动标本移动器,直到基本看 清标本物像。 (5)低倍镜观察 用粗调焦螺旋调焦后,再轻轻转 动细调焦螺旋,以便得到清晰的物像。如果观察的 目标不在视野中央,可调节标本移动器,使之恰好 位于视野中央。★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的 关系如何?若光线不适,可拨动可变光阑的操纵杆, 调节光线至适宜。
(7)油镜观察 转动粗调焦螺旋,使物镜与 镜台保持一定距离。滴1滴香柏油于玻片标本 待观察的区域上,将油镜头转至工作位置, 眼睛从侧面注视,转动粗调焦螺旋,直至油 镜头浸没于香柏油内,几乎与载玻片相接触, 但不能相碰。然后从目镜中观察,用粗调焦 螺旋极其缓慢地向上调节至出现物像为止, ★注意勿将粗调焦螺旋转动方向搞反了,以 免油镜头与载玻片相碰而损坏了镜头及玻片。 再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此时还应适 当增加光的亮度。
四. 上皮组织的观察
单层扁平上皮光镜图 (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
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壁层)
单层扁平上皮(血管内皮)
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
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d679fb33d4b14e8524688d.png)
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
六、注意事项
1.学生使用显微镜固定镜号、位置,填写使用卡,本学期一直使用本台显微镜。
2.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3.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α
式中NA=数值孔径;n=介质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
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愈大(图Ⅲ-5),该角
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同时,α的理论限度为90°,sin90°=1,
故以空气为介质时(n=1),数值孔径不能超过1,如以香柏油为介质时,则n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
(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
红圈,也有的以“OI(oil immer-sion)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检物体放大1000—2 000多倍。从图Ⅲ-3
式中λ=光波波长。
我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0.55μm,假如数值孔径为0.65的
高倍物镜,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在0.42μm以下的两点之
间的距离就分辨不出,即使用倍数更大的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
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更大的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数值孔
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 sepiece)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
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 cm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 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压片与低倍镜下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下观察: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请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考试时,此步骤省略)
5.注意事项: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