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8f3dd12524de518974b7d1f.png)
Chi l 原核表达基本试验步骤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
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
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
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其中包括:一、试剂准备〔1〕LB培养基。
〔2〕1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ml ddH2O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CCY的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一〕获得目的基因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原核蛋白表达流程
![原核蛋白表达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a28f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3.png)
原核蛋白表达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生产方法,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菌表达目标蛋白。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原核蛋白表达流程:1. 选择表达系统和载体:选择适合的原核表达系统和载体。
常用的原核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系统(如E.coli),常用的载体包括pET、pGEX等。
2. 构建重组质粒: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选定的表达载体上,通常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方法,确保目标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3. 转化宿主菌: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宿主菌中,一般选择适当的大肠杆菌菌株,如BL21(DE3)等。
4. 培养菌液: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宿主菌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菌液的培养。
培养条件可根据所选的菌株和载体进行优化,包括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成分等。
5. 诱导表达:在适当的生长阶段,向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诱导剂,常用的诱导剂包括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
6. 细胞破碎:经过一定时间的表达后,收集培养菌液并将细菌进行破碎,释放目标蛋白。
破碎方法可以选择超声波破碎、高压破碎等。
同时添加适量的蛋白酶抑制剂,避免蛋白质的降解。
7. 蛋白纯化:通过一系列的蛋白纯化步骤,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纯化目标蛋白。
此步骤可以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和需求进行优化。
8. 鉴定和确认:对纯化得到的蛋白进行鉴定和确认,如SDS-PAGE凝胶电泳、Western blot等。
确保表达的目标蛋白符合预期。
9. 储存和应用:将纯化好的目标蛋白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储存,确保其稳定性和活性。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功能研究、结构分析、制备抗体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原核蛋白表达流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的表达系统和载体可能需要适应性调整。
此外,对特定蛋白的表达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和蛋白纯化步骤。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7a9ca1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构建表达载体:将待表达的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上,如常用的pET、pGEX等载体中。
2. 转化大肠杆菌: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
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电转化、冷冻复苏、热激转化等方法进行。
3. 诱导表达:在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生长至适当时期后,添加适宜浓度的诱导剂,如IPTG等,诱导待表达基因蛋白的合成。
4. 细胞收获和破碎:诱导一定时间后,收获大肠杆菌细胞并进行破碎,以获得待表达蛋白。
5. 蛋白提取:对细胞破碎物进行离心、超滤等步骤,去除残余细胞构成和杂质,得到含有待表达蛋白的上清液。
6. 纯化和分析:将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以确定表达蛋白相应的分子量、酶活性等。
在以上步骤中,实验者需要进行质控和评估,确认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和表达蛋白是否达到预期,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b554b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1.png)
原核表达步骤原核表达是指在原核生物体内将基因转录成RNA,再将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核表达的步骤。
1. 转录DNA的双链结构被酶RNA聚合酶解开,从而形成mRNA链。
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移动,将mRNA链合成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RNA聚合酶根据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选择正确的核苷酸,将其加入到正在合成的mRNA链上。
2. 剪接在细胞核内,mRNA链是在原核生物上转录的。
这些mRNA链可能包含顺式调节区域(UTR)和内含子区域。
在剪接过程中,内含子被剪除,UTR被保留下来。
这个过程由小核RNA(snRNA)和蛋白质共同完成。
3. 翻译翻译是将mRNA链转化为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
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核糖体通过识别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来开始翻译过程。
起始密码子是AUG。
核糖体将氨基酸连接在一起,直到遇到终止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分别是UAA,UAG和UGA。
翻译完成后,成品蛋白被释放出来。
4. 后翻译修饰在翻译完成后,蛋白质可能需要进行后翻译修饰。
这些修饰可以包括磷酸化,甲基化,硫化,酰化和糖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5. 折叠蛋白质被合成后,需要进一步折叠成其最终形态。
这个过程由分子伴侣和蛋白酶等分子机器完成。
分子伴侣可以协助蛋白质正确地折叠。
蛋白酶可以降解不正确折叠的蛋白质,防止它们对细胞造成损害。
6. 定位在折叠完成后,蛋白质需要被定位到其最终的位置。
这个过程由信号肽和其他分子机器完成。
信号肽是一段氨基酸序列,可以将蛋白质定位到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中。
原核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转录,剪接,翻译,后翻译修饰,折叠和定位。
这些步骤需要各种不同的分子机器和分子信号来协同完成。
理解原核表达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过程,从而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原核表达详细步骤
![原核表达详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3b2071258f5f61fb6366628.png)
原核表达详细步骤PartⅠ选择表达的目的基因一、基因序列1. 得到靶基因DNA(cDNA)序列,有几种方式寻找正确的读码顺序:①利用生物信息学在NCBI上blast同源基因,找到同源蛋白,再在DNA的ORF中找到正确的读码。
②实验方法,即得到蛋白,进行测序,然后在DNA上找到正确的读码。
③利用mRNA的特征,找到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
在编码区中找到翻译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cDNA)。
2. 注意事项:①区别ORF和CDS→ORF一般在DNA上的定义,寻找原则是翻译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DS可以是DNA上的定义,也可以是mRNA上的定义,分为complete CDS和partial CDS,是从第一个核酸开始读,连续读下去,complete CDS读码是“M、、、、、、、、、*”,partial CDS的读码是相应的AA②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信息后,在进行试验设计。
二、抗原决定簇的预测1、原理:蛋白质表面部分可以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区域叫抗原决定簇。
一般抗原决定簇是由6-12 氨基酸或碳水基团组成,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
变性蛋白只是天然蛋白伸直的了产物,用来免疫动物具有更强的抗原性。
只是天然蛋白中被包在内部的抗原决定簇也会暴露出来,如果用该变性抗原制备的抗体来检测变性抗原是可以的,如果用来检测天然蛋白,可能会有假阳性。
做单抗也可以,同样道理,筛选出的单抗可能对抗的抗原决定簇处于天然抗原的内部,是否能用还要看将来该单抗用来干什么。
2、选择原则:(1)、亲水性:大部分抗原决定簇是亲水性的。
(2)、处于结构表面:大部分抗体只与蛋白质表面部分结合。
(3)、有弹性:许多已知的抗原决定簇是在自由活动区域。
所以一般来说蛋白质的N 端及C 端是很好的抗原决定簇区域。
3、选定抗原决定簇的步骤:(1)预测:如软件预测DNAstar(Protean)预测,Dnaman。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43fb241650e52ea551898db.png)
5、 pET重组子鉴定
如果亚克隆成功,阳性菌落数远大于阴性菌落。
检验转化子的方法很多,包括PCR、质粒抽提及酶切分析、测序,体外转录和翻译。
若用PCR方法,可选用载体上的T7promoter (5‘载体特异性引物)and termintor(3‘特异性引物)引物中的一个和基因中的一个序列引物进行PCR验证,并可以判断插入方向。
6、DE3溶原菌的诱导表达
(1)从新鲜的划线平板中挑取单克隆到50ml含50ug/ul 卡那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至OD600为0.4-1。
(2)培养基中加入100mMIPTG至终浓度为0.4mM(T7启动子)或1 mM(T7lac 启动子),继续培养2-3小时。
(3)将摇瓶置于冰上5min,5000g 4℃离心5min收集菌体。
(4)重悬细胞于0.25倍体积预冷的20mMTris-HCl (pH8.0)中,离心。
(5)除去上清,菌体保存于-70℃或继续纯化。
7、 SDS-PAGE进行目标蛋白质分析
(1)机械破碎细胞。
一般用弗氏压碎法或超声波处理。
(2)裂解液14000g离心10min,分离可溶和不溶部分。
(3)100ul可溶上清中加入100ul 4×SDS上样buffer和水。
85℃迅速加热3min 使蛋白变性,然后上样进行SDS-PAGE分析,观察蛋白表达。
(4)若目标蛋白在不溶部分中,需进行包涵体纯化。
750ul20mMTris-HCl, pH7.5重悬沉淀,离心10000g5min, 除去上清重复洗涤。
然后1.5ml 1%SDS上样buffer中重悬沉淀,重复(3)的步骤进行SDS-PAGE分析。
原核表达的详细步骤
![原核表达的详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66b2e50312b3169a451a4c9.png)
原核表达详细步骤PartⅠ选择表达的目的基因一、基因序列1. 得到靶基因DNA(cDNA)序列,有几种方式寻找正确的读码顺序:①利用生物信息学在NCBI上blast同源基因,找到同源蛋白,再在DNA的ORF中找到正确的读码。
②实验方法,即得到蛋白,进行测序,然后在DNA上找到正确的读码。
③利用mRNA的特征,找到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
在编码区中找到翻译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cDNA)。
2. 注意事项:①区别ORF和CDS→ORF一般在DNA上的定义,寻找原则是翻译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DS可以是DNA上的定义,也可以是mRNA上的定义,分为complete CDS 和partial CDS,是从第一个核酸开始读,连续读下去,complete CDS读码是“M、、、、、、、、、*”,partial CDS的读码是相应的AA②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信息后,在进行试验设计。
二、抗原决定簇的预测1、原理:蛋白质表面部分可以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区域叫抗原决定簇。
一般抗原决定簇是由6-12 氨基酸或碳水基团组成,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
变性蛋白只是天然蛋白伸直的了产物,用来免疫动物具有更强的抗原性。
只是天然蛋白中被包在内部的抗原决定簇也会暴露出来,如果用该变性抗原制备的抗体来检测变性抗原是可以的,如果用来检测天然蛋白,可能会有假阳性。
做单抗也可以,同样道理,筛选出的单抗可能对抗的抗原决定簇处于天然抗原的内部,是否能用还要看将来该单抗用来干什么。
2、选择原则:(1)、亲水性:大部分抗原决定簇是亲水性的。
(2)、处于结构表面:大部分抗体只与蛋白质表面部分结合。
(3)、有弹性:许多已知的抗原决定簇是在自由活动区域。
所以一般来说蛋白质的N 端及C 端是很好的抗原决定簇区域。
3、选定抗原决定簇的步骤:(1)预测:如软件预测DNAstar(Protean)预测,Dnaman。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a5c10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9.png)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原核表达步骤原核表达先要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通过转化到JM109或BL21等菌株中,诱导表达蛋⽩,然后进⾏蛋⽩纯化。
本实验⽅案的前提是,⽬的基因已克隆到载体,并已转进⼊JM109菌株中。
1.鉴定⽬的蛋⽩是否在⼤肠杆菌JM109或BL21中⼤量表达(1)制样1 . 挑取经过双酶切鉴定的单克隆菌落于700ul LB培养基,加⼊0.7ul 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培养,过夜活化。
2. 以1:50⽐例(200ul),将活化的过夜培养物加⼊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10uLAmp(100mg/ml),37o C200r/min 摇床扩⼤培养2h-3h,期间取样监控菌液的OD值,控制菌液OD600在0.6-1.0之间,以使⼤肠杆菌处于最适合表达外源蛋⽩的⽣长状态。
(⼀般3h时,菌液浓度及达到标准,但是不同的基因对菌的影响不同,所以第⼀次实验时需要确定这个最佳时间)3. 从10ml扩⼤培养物中取3ml菌液作为不加IPTG的空⽩对照(CK),其余7ml菌液加⼊7ul IPTG(储存浓度为0.5mol/l),使IPTG 终浓度达到0.5mmol/l。
以200r/min的转速,37o C摇床培养3h。
4. 以5000r/min离⼼2min收集菌体,倾倒上清,每个离⼼管收集3ml培养物。
5. 加⼊1ml dH2O,将管底沉淀⽤振荡器打散以充分洗涤,8000r/min 离⼼2min,倾倒上清。
6. 重复步骤5。
将离⼼管中的⽔倒⼲净。
(⼆)菌落SDS-PAGE1. 在收集的菌体中加⼊200ul 1×SDS PAGE loading buffer(可根据沉淀的量增加或减少loading buffer的量,⼀般200ul⽐较合适)。
⽤漩涡器剧烈震荡,确保将管底沉淀震散。
2. 将样品于100℃恒温加热器上开盖加热10min(Marker也要加热)。
样品凉后,12000r/min离⼼3min,取每管的上清点样。
原核表达实验流程
![原核表达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d258c8ddccda38366baf9f.png)
二.DNA连接和转化
基本原理
T4DNA连接酶最初分离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可催化DNA5’磷酸基与3’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在本试验中,将克隆载体pGEM-T与外源DNA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可将外源DNA片段插入pGEM-T质粒中,构建外源DNA的克隆载体。
质粒的转化是指将质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将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实现重组克隆的增殖,便于后续分子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筛选和鉴定目的克隆。
(6)4℃用JA转头(或与之相当的转头)以2500rpm/min离心20min,以回收细胞。倒去培养液,用25mL冰冷的10%甘油重悬沉淀。(甘油有保存细胞的作用)
(7)4℃用JA转头(或与之相当的转头)以2500rpm/min离心20min,以回收细胞。倒去培养液,用1mL冰冷的10%甘油重悬沉淀。(倾倒培养液时要小心,10%甘油中的细菌沉淀附着力降低。)
(阳性)转化细胞1
酶切,获取目的基因
Peta/DH5a载体
重组
重组载体2
第二步
重组载体2DH5a感受态细胞
转化
转化细胞2
抽取质粒进行电泳
酶切验证检验阳性
(阳性)转化重组载体3
BL21感受态细胞
转化细胞3
诱导表达
蛋白质提取
SDS-PAGE电泳检测呈阳性
目的蛋白
一.感受细胞的制备
体外连接的DNA重组分子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才能大量增殖。为了提高受体菌摄取外源DNA的能力,提高转化效率以获得更多的转化子,人们摸索出了不同的方法处理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目前主要采用电转化法和CaCl2 法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中,并需要相应地制备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和CaCl2感受态细胞。本实验制备的是电转化感受态细胞。
原核表达实验流程
![原核表达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5544fe6f1aff00bed51e69.png)
pGEM-T载体
目的基因获取 PCR扩增
重组载体1 转化
DH5a感受态制备 DH5a感受态细胞
第二步
转化细胞1 抽取质粒进行电泳 酶切验证检验阳性
(阳性)转化细胞1 酶切,获取目的基因
Pet28a/DH5a载体 重组
重组载体2
重组载体2 转化
DH5a感受态细胞
转化细胞2 抽取质粒进行电泳 酶切验证检验阳性
(6) 4℃用JA转头(或与之相当的转头) 以2500rpm/min离心20min,以回收 细胞。倒去培养液,用25mL冰冷的10%甘油重悬沉淀。(甘油有保存 细胞的作用)
(7) 4℃用JA转头(或与之相当的转头) 以2500rpm/min离心20min,以回收 细胞。倒去培养液,用1mL冰冷的10%甘油重悬沉淀。(倾倒培养液时 要小心,10%甘油中的细菌沉淀附着力降低。)
3 .方法
1 )0.8%琼脂凝胶板的配制:取 0.6g 琼脂糖加80ml TAE(1 × ),
20ml水,微波炉加热融化3 分
(8) 将细胞按40μL等份装入微量离心管,直接使用或-80℃保存
(9) 感受态细胞的检测:取感受态细胞分别涂布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 霉素抗性的LB平板,
37℃培养12-16小时,观察感受态细菌是否有污染;
(10) 取 1μ g 超螺旋质粒转化制备的感受态,检测转化效率(一般情况下,没 有必要精确计算,可用根据经验估计)。
电转化法:外加于细胞膜上的电场造成细胞膜的不稳定,形成电穿 孔,不仅有利于离子和水进入细菌细胞,也有利于 DNA 等大分子进 入。同时 DNA 在电场中形成的极性对于它运输进细胞也是非常重要 的。 实验材料
质粒DNA,pGEM-T载体或PET表达载体,T4DNA连接酶,连接酶缓冲液 10×
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
![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3c7b9f0aa8114431b90dd882.png)
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原核表达的步骤和主要试剂1、获得目的基因;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3、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4、诱导表达;5、包涵体的分离。
获得目的基因 PCR法钓基因引物(捷瑞),普通taq酶(Regene,Fermentas)/Pfu酶(Fermentas)/Hotstart Taq酶(Fermentas),dNTP(Regene,Fermentas)RT-PCR法获取基因Trizol(Invitrogen,捷瑞),DEPC(捷瑞或其他进分),Rnase抑制剂(MBI),M-MLV/AMV(Fermentas)或M-MLV/AMV一步法RT-PCR试剂盒(捷瑞、Qiagen、Axygen、Omeg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内切酶(Fermentas),载体(捷瑞,Fermentas),琼脂糖(西班牙),T4连接酶(Fermentas,promega),测序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菌株(捷瑞),质粒小抽试剂盒(捷瑞、Qiagen、Axygen),感受态细胞制备试剂盒(捷瑞),抗生素(捷瑞,Amresco,sigma),测序(伟沃)诱导表达 IPTG(捷瑞,Amresco,sigma),胰蛋白胨(Oxiod),酵母粉(Oxiod),琼脂(进分,国产)包涵体的分离 Triton X -100(捷瑞,进分),PMSF(sigma),DTT (Amresco,进分),尿素(Amresco,进分,sigma),还原型谷胱甘肽(Amresco,进分,sigma)真核表达蛋白质在真核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真核细胞的转录加工系统获得具有一定构象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真核表达现在主要有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体系、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
各种表达系统各有其优缺点,酵母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蛋白表达水平高,生产成本低,但它们的加工修饰体系与哺乳动物细胞不完全相同;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更接近于天然蛋白质,但其表达量低、操作繁琐。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c8390952ea551810a687d8.png)
原核表达步骤原核表达先要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通过转化到JM109或BL21等菌株中,诱导表达蛋白,然后进行蛋白纯化。
本实验方案的前提是,目的基因已克隆到载体,并已转进入JM109菌株中。
一.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在大肠杆菌JM109或BL21中大量表达(一)制样1 . 挑取经过双酶切鉴定的单克隆菌落于700ul LB培养基,加入0.7ul Amp (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培养,过夜活化。
2. 以1:50比例(200ul),将活化的过夜培养物加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uL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扩大培养2h-3h,期间取样监控菌液的OD值,控制菌液OD600在0.6-1.0之间,以使大肠杆菌处于最适合表达外源蛋白的生长状态。
(一般3h时,菌液浓度及达到标准,但是不同的基因对菌的影响不同,所以第一次实验时需要确定这个最佳时间)3. 从10ml扩大培养物中取3ml菌液作为不加IPTG的空白对照(CK),其余7ml菌液加入7ul IPTG(储存浓度为0.5mol/l),使IPTG终浓度达到0.5mmol/l。
以200r/min的转速,37o C摇床培养3h。
4. 以5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倾倒上清,每个离心管收集3ml培养物。
5. 加入1ml dH2O,将管底沉淀用振荡器打散以充分洗涤,8000r/min离心2min,倾倒上清。
6. 重复步骤5。
将离心管中的水倒干净。
(二)菌落SDS-PAGE1. 在收集的菌体中加入200ul 1×SDS PAGE loading buffer(可根据沉淀的量增加或减少loading buffer的量,一般200ul比较合适)。
用漩涡器剧烈震荡,确保将管底沉淀震散。
2. 将样品于100℃恒温加热器上开盖加热10min(Marker也要加热)。
样品凉后,12000r/min离心3min,取每管的上清点样。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78d98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5.png)
原核表达步骤一、转录(Transcription)转录是指DNA转录为RNA的过程,即DNA的信息通过RNA的合成而表达出来。
转录是生物体中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启动、延伸和终止。
启动阶段是指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与DNA的结合,并在DNA上找到起始转录位点。
延伸阶段是指RNA聚合酶沿DNA模板链向下滑动,并合成RNA链。
终止阶段是指RNA聚合酶在遇到终止信号时停止转录,释放出合成的RNA链。
二、剪接(Splicing)剪接是指在转录过程中,将RNA前体分子中的内含子(intron)剪切除去,将外显子(exon)连接起来的过程。
原核生物中的剪接方式相对简单,通常是直接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
剪接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内含子的干扰,使RNA分子能够直接参与翻译过程。
通过剪接,原核生物能够快速生成成熟的RNA分子,提高基因表达效率。
三、翻译(Translation)翻译是指将RNA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ribosome)中,涉及到mRNA、tRNA和rRNA等多种分子。
翻译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启动、延伸和终止。
启动阶段是指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并识别起始密码子(AUG)位置。
延伸阶段是指核糖体沿mRNA滑动,将氨基酸依次加入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中。
终止阶段是指核糖体在遇到终止密码子(UAA、UAG、UGA)时停止翻译,释放合成的多肽链。
四、调控(Regulation)调控是指控制基因表达水平的过程,包括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两个方面。
原核生物通过调控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
转录调控主要通过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和启动子(promoter)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转录因子能够结合到启动子上,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
原核表达流程
![原核表达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92d8e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8.png)
(8)大量诱导。
(9)破碎细胞。用超声波破碎。破碎时要将细胞至于冰水之中,防止破碎发 热降解蛋白,每隔5s破碎一次。
(10)跑胶验证蛋白是否表达。在未确定你蛋白是以可溶性的还是包涵体,建 议离心取上清和破碎后的细胞液跑胶。
(2)扩增目的片段,以Cdna为模板。
(3)酶切,酶连。由于pet30a为低拷贝质粒,建议多摇点菌液
(4)第一次化转。先转到普通的克隆感受态里面,挑取阳性克隆,提取 质粒。
(5)第二次化转。将上述质粒导入到表达感受态中,一般用BL21 plys感受态。
(6)挑取单克隆,少量诱导看目的蛋白是否表达。具体做法如下: 先将单克隆培养过夜,然后用新鲜的培养基将菌液稀释到OD600为 0.2时,放37°培养至OD为0.6-0.8时加IPTG诱导。
(11)蛋白纯化。取300ul镍珠到1.5的离心管里,加1ml蛋白提取液,4°颠倒 混匀2h。如果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则还需先用尿素将包涵体变性才能进 行此操作。
(12)500g离心去上清。用40Mm 的咪唑洗10次左右,将杂蛋白洗掉。洗涤次 数和浓度看你的蛋白的具体情况而定
(13)用高浓度的咪唑160或者250Mm 将你的目的蛋白洗下来。
原核表达步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pET重组子鉴定 载体的选择。用于原核表达的载体很多,且含有各种各样的纯化标签,用 的比较多的有6×His, GST, Myc, HA,S-Tag。实验室常用的带6×His的有 pet28a,和pet30a,这两种载体基本上大同小异,这里以pet30a为例
pET载体图谱
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
![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c46b6a1eb91a37f1115c89.png)
原核表达及纯化-His tag一、原核表达1.挑取一个单菌落(重组表达载体),接种到10mL LB培养基中(注意抗生素抗性)。
37℃,过夜摇菌。
2.次日,将菌液接种到1L LB培养基中(1:50~1:100),继续培养至OD600=0.6时(0.6~0.8),加1×IPTG诱导4h。
(加IPTG前留样(诱导前全菌蛋白)200μL做SDS-PAGE)3.收菌:(1)200μL诱导后全菌;(2)小量表达:收集5mL诱导后全菌,12000g离心1min,裂解沉淀,分别收集上清(可溶性)和沉淀(包涵体)中的蛋白。
大量表达:收集1L诱导后全菌,4℃,4500g离心15~30min。
二、可溶性分析目的:重组蛋白是否表达,是可溶性的还是包涵体形式。
根据这个结果选择纯化方法。
(1)各用30μL 4×SDS Loading buffer重悬诱导前和诱导后的菌体(200μL);用500μL 1×Binding Buffer重悬菌体(5mL),超声破碎(3min,超2s,挺3s,27%能量;溶液透亮即可);4℃,19000g离心15min,分离上清和沉淀;(2)用30μL 4×SDS Loading buffer重悬沉淀;(3)取10μL上清蛋白加10μL 4×SDS Loading buffer;(4)将诱导前全菌,诱导后全菌,上清蛋白和包涵体蛋白煮沸5~10min。
(5)各取10μL 用于SDS-PAGE检测(12%的胶)。
三、小量富集实验样品制备:取5mL诱导全菌,用500μL 1×Binding Buffer(8M Urea)溶解,超声破碎(3min,超2s,挺3s,27%能量;溶液透亮即可)。
4℃,19000g离心15min,取上清用于富集实验。
(留样做SDS-PAGE)富集:1.装柱:取30μL~50μL体积的Ni柱料(纯柱料)于1.5mL离心管中。
原核表达实验技术
![原核表达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2d7d362af90242a895e53a.png)
TAKARA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1. 切胶:先用酒精灯消毒手术刀,在酶切仪中切胶,把片段放入1.5ml管中,用枪头搅碎。
2. 加GM试剂溶胶:加入700--800ul左右的GM,放进45℃水浴锅中溶胶。
3. 拿新的过滤柱和离心管,转移溶胶后液体进过滤柱,12000rpm.1min离心,把滤液重新倒进过滤柱,同样离心,后弃滤液。
4. 加WB(加乙醇)清洗:向过滤柱中心加700ulWB,同样条件下离心两次,弃滤液,最后空离30s。
5. 换新的1.5ml离心管,把柱子放入,加30ul的Elution Buffer/DDH2O.(注意要加在中央,不要碰壁)6. 离心1min,把滤液重新加入到过滤柱中,再离心,得到溶解的DNA液体,弃柱子。
7. 保存:-20℃LB培养液制备(1000ml)1. 称量:10g胰蛋白胨粉,5g酵母提取物,10gNacl于玻璃瓶,加DDH2O 1000ml。
2. 灭菌:把盖子拧松,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
3. 置室温降温,后放4℃保存。
LB固体培养基制备1. 向100ml的液培中加入1.5g琼脂粉,高压灭菌20min。
2. 抗生素贮存液:卡那霉素(Kan)贮存液50 mg/ml、氨苄西林(Amp)贮存液100 mg/ml (均经过0.22µm 滤膜过滤除菌),-20℃储存,使用浓度卡那(k+)0.05mg/ml,氨苄(A+)0.1mg/ml。
3. 取出培养液,待其温度降至45—50℃时(不烫手),按照1:1000比例加入抗生素,充分混匀。
4. 倒入6cm一次性培养皿中,静置30—60min(等待平板冷却)。
5. 封口胶封口,倒置保存在4℃,期限为30D。
纯化PCR 产物(胶回收)(天根试剂盒)1. 在紫外灯下准确切取含有目的DNA片段的凝胶(体积尽可能小),放入干净的1.5 ml EP 管(预先称取空管重量)中,称取凝胶的重量。
2. 按每0.1 g凝胶加入100 ul PC溶液的比例往EP管中加入溶液PC,50℃水浴放置约10 min,期间不断温和晃动,确保凝胶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现黄色。
原核表达操作流程
![原核表达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04354177232f60ddcca17b.png)
(1)PCR扩增及产物回收双引物扩增,25µL体系如下:上游加酶切位点引物1µL 、下游加酶切位点引物1uL、ddH2O 10µL、PrimeSTAR Mix12.5 µL、cDNA 0.5µL 、。
PCR反应程序为:①98℃2min;② 98℃15s、55℃15s、72℃30s、36个循环;③72℃5min;④保持在4℃。
取所有PCR产物电泳检查扩增结果,并进行大量胶回收。
(2)载体构建及质粒转化将PCR产物进行BamHI和NotI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目的DNA 片段,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该片段;同样采用BamHI和NotI对载体质粒pET-28a 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载体片段。
将PCR目的片段连接到载体上,连接体系为:回收片段XμL(50ng)、回收载体YμL(50-100ng)、Ligation mix X+Y uL、16℃连接过夜。
取连接产物10μL转化入E.coli Trans5α 感受态细胞中,冰上放置30min,42℃水浴90s,冰上放置1~2min,加250μL 的LB 液体培养基于37℃摇床缓慢摇45min,涂含卡纳霉素的LB 平板,37℃培养过夜。
在平板上挑取单菌落,PCR 筛选阳性克隆。
(3)原核诱导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的感受态细胞内,涂布于含卡纳青霉素30μg/mL 的LB 平板中,于37℃培养过夜。
次日,挑单菌落于50mL培养基中过夜培养。
将50mL扩大培养之后的菌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含有500mL培养基的1L锥形瓶中继续扩大培养,大约经过2-3个小时之后,当OD600接近0.6-1.0时,取2mL菌液离心,去上清液,得到菌体沉淀后放-20℃保存,作为SDS-PAGE对照样品。
然后,加入100mM IPTG 至终浓度1mM(IPTG/培养基体积=1/100),37℃培养4h后离心得沉淀菌体(4℃4000g,20min),-20℃。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d7a5ee5de80d4d8d05a4f17.png)
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 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超滤复性: 在生产中较多的使用,规模较大, 易于对透析速度进行控制,缺点是不适合样品 量较少的情况,且有些蛋白可能在超滤过程中不可逆的变性。
(2)融合表达时在选择外源DNA同载体分子连接反应时,对转录和转译 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能发生干扰。
Rosetta有两套质粒,做表达时,先将质粒转入DH5a,测序,酶切正确
后再转入Rosetta;
Pet30a通过酶切可保留C端HIS,通过终止密码子可保留N端密码子。
包涵体的形成:
主要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或环境不适,无法形成
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
3、重组蛋白 所处的环境:发酵温度高或胞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4、 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乏真核生物中翻译后修饰 所需酶类,致使中间 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沉淀。 因此有人采用共表达分子伴侣的方法以增加可溶蛋白的 比例。
包涵体表达的有利因素:
CCY勺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F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 按基因序列设计一 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 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F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 得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 SDS-PAGE 分析 挑测序正确的单克隆接种到 3mLLB(50 μg·mL-1Kan)培养基中,振 荡培养 12h 后,将菌液按 1﹕100 的比例加入到 300 mL LB(50 μ g·mL-1Kan)培养基中 200 r/min 37℃振荡培养至 OD600 为 0.5 —0.6 时,加入 IPTG(使终浓度为 1 mmol·L-1)进行诱导表达, 分 别 在 37 ℃ 诱 导 4h , 4 ℃ 保 存 备 用 。 未 加 IPTG 诱 导 的 pET-28a-CsFOMT 收集作为阴性对照。诱导全部完成后,各取 50 mL 菌液离心收集细菌,加入 SDS 上样缓冲液,悬浮混匀,100℃ 3 min, 12 000 r/min 离心 1 min,取上清 4℃保存备用。另取 50 mL 菌 液离心收集菌体后用 1×PBS (PH7.4)将沉菌悬起,经过超声波细 胞破碎(20 mm 的变幅杆,400 W,超声 2 s,间隔 5 s,重复 60 次),10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分离上清和沉淀,上清和沉淀样 品中分别加入 SDS 上样缓冲液,混匀,沸水浴,取上清和沉淀分别 进行 SDS-PAGE(5 %浓缩胶,12%分离胶),然后分析蛋白表达结果
1. 将已经成功转有重组表达载体 pET-28a-CYP83A1 的表达菌 E. coli. BL21 (DE3)在 LB 固体培养基(50μg/mL Kan)上划线接种培 2.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5 mL 的 LB 液体培养基(50μg/mL Kan) 中,37℃,180 r/min 振荡培养过夜。 3. 取 500 μL 过夜培养的菌液转接入 100 mL 新的 LB 液体培养基 (50μ g/mL Kan) 中 , 37 ℃ , 190 r/min 振 荡 培 养 到 菌 液 OD 600 =0.6~0.8。 4. 分组培养: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 1 mmol/L 的 IPTG,对照组不 加 IPTG, 37℃,190 r/min 诱导培养 6 h。 5. 8000 r/min 离心 2 min,收集细菌,用 1×PBS(0.01 mol/L) 缓冲液悬浮。 6. 冰上超声波破碎,功率 30 w,工作 5 s,间歇 5 s,总时间 2 min。 7. 4℃、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分离上清与沉淀,取 100 μL 上清与等体积的 2×上样缓冲液混合;用 200 μL 1×上样缓 冲液悬浮沉淀,沸水浴 5 min 后,对上清和沉淀进行 SDS-PAGE 检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