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从命题的难易程度看,本部分内容较为简单,试题难度中 等偏下;从内容上看,古代中国政治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较为重要,孔子虽然也是重点,但在必修 三已有涉及,在此就不算重点了;题型仍是非选择题,可能以 新材料,新情境方式命题,考查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历史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3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 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 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 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 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 原因。
始皇赞同实行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第(2)问考查唐太 宗成功的个人因素;第(3)问归纳康熙帝自我的评价;第(4)问依 据综合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2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答案] (1)秦始皇赞成“师今”, 实行郡县制。 理由是“天 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 源。 (2)经验:善于用人,纳谏,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3)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施,勤勉努力。 (4)原则: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看 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第16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3.教育思想 (1)提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对象。 (2)“因材施教”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 育。 4.影响: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 占主导地位。
第1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二)古希腊的先哲 1.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 (1)希波战争后,雅典进入黄金时代。 (2)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 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环境。 (3)之后雅典走向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又被马其 顿统治,但哲学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三大思想家。
第9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1.统一全国 (1)鼓动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大唐政权。 (2)领导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击败薛举集团,再击溃勾结突 厥的刘武周, 最后击败洛阳的王世充集团和河北的窦建德集团, 统一了全国。
第10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3)玄武门之变后,逼父亲退位,自己当上皇帝。派李靖、 李 击破东突厥, 分封突厥首领。 又派李靖击破吐谷浑和西突厥, 被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 (4)派文成公主入藏,加强汉藏联系。
第2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典例 2】 (2012· 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 ——《论语》
第14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二、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生平: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大司寇,出席夹谷 之会,辞官后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晚年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 文献。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政治思想 (1)核心是“礼”,即尊尊、亲亲。提出“正名”思想,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提出“仁”的思想, 首先是“爱人”, 其次是忠恕之道, 礼与仁相结合。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内容概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 太宗和康熙帝,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 华盛顿和拿破仑, “亚洲觉醒” 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 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
第2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1)材料一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26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1)问材料一中秦
第1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贞观之治 (1)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2)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3)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进一步发展。 (4)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 奢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第12页
第1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对康熙帝的评价 (1)功绩: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 启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2)局限:康熙帝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 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 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 个很好时机,为中国在 19 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祸根。
第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三公 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实行大一统政策:命李斯研制出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 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规定车轨一律六尺宽,疏浚了鸿沟,开 凿了灵渠,修筑了长城。
第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过失 (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严酷的刑法:被施以刑罚的民众数量惊人。 (3)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影响: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第1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柏拉图 (1)思想观点: 《理想国》 ①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 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 ③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提供教育,直到他们掌 握哲学的知识。 ④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 使权力和财产、 家庭分离。
第30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三 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财阀政 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 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 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 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 “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 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返Biblioteka Baidu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1.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除鳌拜,掌握政权。 (2)平定三藩之乱: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 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3)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将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4)平定准噶尔: 三次御驾亲征, 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
第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二、复习建议 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与 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 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中学生意义重大。
第24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三
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
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 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棂《康熙政要》 材料四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
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 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 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34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真题链接
第3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1.(2012· 福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 (1727) 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
第2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影响 ①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②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③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④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
第2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典例 1】 题。 材料一
(2012· 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第19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主要评价 ①其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 ②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第20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3.亚里士多德 (1)主要思想 ①将自然分类,加以等级化;认为最高等级是人,理性是 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②善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 ③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在城邦公 民之外,倾向于民主制政体,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第3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答案] (1)主张:以政为德(或以德治国)。意义: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原因: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 使国家和人民实现安宁。 (3)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理性,所有阶 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4)相同点: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 (或强调道德的作用 )。原 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不符合 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
第2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 贤则欲臵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 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 暗杀)„„朕践祚(即位 )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 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 198
第29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 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 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 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 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 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第4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能力探究
真题链接
第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能力探究
第6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1.功绩 (1)统一全国: 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 灭掉六国, 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 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新纪元。
第3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点拨 ]
第(1)问从材料中总结出“ 以德治国 ”。意义从稳
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上分析。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中关 键词归纳总结。第 (3)问特点从管理者、治国思想、社会各阶层 之间的关系上分析。第(4)问相同点可从管理者的资格或道德的 作用上分析,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主张之间的适应程度 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