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理主干(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 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 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②采纳李斯建议,采取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 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3(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4. 秦始皇的功与过(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速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出现(1)原因⎩⎪⎪⎨⎪⎪⎧①历史:吸取隋亡教训。

②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③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 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④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 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2.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措施⎩⎪⎪⎨⎪⎪⎧①战而后和:武力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②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 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

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③册封首领: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天可 汗”,他们的后嗣由唐朝册封。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

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功绩:①机智果敢。

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②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③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④重视农业发展。

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⑤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创立儒学的条件:(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

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51页PPT

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51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1
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 东西方的先哲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66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66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doc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66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①创立皇帝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军事上①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

②南征百越,设立闽中、南海、桂林、象郡。

③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4)文化上①“书同文”,有利于政令推行、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

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评价(1)积极①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消极:“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1)政治上①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②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③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2)经济上: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3)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的历史作用(1)领导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

(2)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3)促使国家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煕帝1.康煕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巩固统一国家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②收复台湾: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将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③平定噶尔丹: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最终平叛成功。

选修四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选修四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解析:(1)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 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 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 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 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 季札坚拒”概括。
选修四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颜回„„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 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 诲,于贡称赞他‘闻一知十’”“颜回尊敬老师„„践行孔子 的学说„„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概括。 (2)从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及现实的 客观需要等角度分析。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2)“仁” 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是其他人。 ②行“忠恕”之道。 (3)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 类的理想社会。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 之一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 因。
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2.重视经济和文教 (1)派人治理黄河水患,视察河工。 (2)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 (3)重视文教,进用文士,编成《康熙字典》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贞观之治 (1)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2)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3)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进一步发展。 (4)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 奢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第12页
第2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影响 ①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②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③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④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
第2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典例 1】 题。 材料一
(2012· 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第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二、复习建议 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与 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 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中学生意义重大。
第3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答案] (1)主张:以政为德(或以德治国)。意义: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原因: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 使国家和人民实现安宁。 (3)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理性,所有阶 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4)相同点: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 (或强调道德的作用 )。原 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不符合 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第1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柏拉图 (1)思想观点: 《理想国》 ①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 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②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 ③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提供教育,直到他们掌 握哲学的知识。 ④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 使权力和财产、 家庭分离。
第1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对康熙帝的评价 (1)功绩: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 启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2)局限:康熙帝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 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 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 个很好时机,为中国在 19 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祸根。
第3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 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 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 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 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 原因。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1.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除鳌拜,掌握政权。 (2)平定三藩之乱: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 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3)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将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4)平定准噶尔: 三次御驾亲征, 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
第2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 贤则欲臵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 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 暗杀)„„朕践祚(即位 )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 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 198
第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三公 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实行大一统政策:命李斯研制出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 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规定车轨一律六尺宽,疏浚了鸿沟,开 凿了灵渠,修筑了长城。
第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过失 (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严酷的刑法:被施以刑罚的民众数量惊人。 (3)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影响: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第28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典例 2】 (2012· 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 ——《论语》
第16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3.教育思想 (1)提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对象。 (2)“因材施教”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 育。 4.影响: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 占主导地位。
第1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二)古希腊的先哲 1.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 (1)希波战争后,雅典进入黄金时代。 (2)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 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环境。 (3)之后雅典走向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又被马其 顿统治,但哲学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三大思想家。
始皇赞同实行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第(2)问考查唐太 宗成功的个人因素;第(3)问归纳康熙帝自我的评价;第(4)问依 据综合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27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答案] (1)秦始皇赞成“师今”, 实行郡县制。 理由是“天 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 源。 (2)经验:善于用人,纳谏,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3)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施,勤勉努力。 (4)原则: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看 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第29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 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 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 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 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 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第14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二、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生平: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大司寇,出席夹谷 之会,辞官后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晚年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 文献。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政治思想 (1)核心是“礼”,即尊尊、亲亲。提出“正名”思想,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提出“仁”的思想, 首先是“爱人”, 其次是忠恕之道, 礼与仁相结合。
第25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1)材料一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26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1)问材料一中秦
第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从命题的难易程度看,本部分内容较为简单,试题难度中 等偏下;从内容上看,古代中国政治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较为重要,孔子虽然也是重点,但在必修 三已有涉及,在此就不算重点了;题型仍是非选择题,可能以 新材料,新情境方式命题,考查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历史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内容概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 太宗和康熙帝,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 华盛顿和拿破仑, “亚洲觉醒” 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 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
第30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材料三 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财阀政 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 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 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 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 “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 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第3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点拨 ]
第(1)问从材料中总结出“ 以德治国 ”。意义从稳
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上分析。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中关 键词归纳总结。第 (3)问特点从管理者、治国思想、社会各阶层 之间的关系上分析。第(4)问相同点可从管理者的资格或道德的 作用上分析,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主张之间的适应程度 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