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be1d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9.png)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那时,人们开始关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并开始发展一套理论来解释此类经济体系。
以下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并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斯密认为,通过追求个体利益和自由竞争,市场会自动调节,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将西方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瓦尔拉斯(Léon Walras)和门格尔(Carl Menger)等学者通过研究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提出了新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个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并试图解释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20世纪初,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之后,凯恩斯认为自由市场并不能自动调节,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增长。
他的主要著作《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被视为经济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0世纪中期,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既继承了凯恩斯的观点,也对其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刚性等问题,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克服经济波动和赤字。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行为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兴学派之一。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受到认知限制和心理偏差的影响,这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44ab9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3.png)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探讨了关于贸易和货币的问题。
在中世纪,经济思想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在《圣经》中关于生命、财富和贫困的讨论成为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直到17世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洛克,伯特兰·德·曼德维尔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首次提出了自由市场的概念。
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了近代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取决于国家的财富堆积,而取决于国家人民的劳动力和国家的技术革新。
然而,斯密并不同意完全自由的市场,他认为国家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如军事防卫和司法管理。
19世纪初期,经济学思想大幅度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人认为市场可以自发调节,政府的干预会扭曲市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量的生产工厂对工人的待遇引起社会不满,此时卡尔·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力而致富,预言了工人阶级革命。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兴起,重视政府干预市场;1960年代开始,新古典经济学得到了广泛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人理性决策的作用;
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强调市场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经几个世纪,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大致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历史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764c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历史与发展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为经济理论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并探讨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的观点,即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可以自动调节价格和资源配置。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他的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认可,并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
李嘉图的理论巩固了经济学的地位,并为后来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假设和理论被人们质疑。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的新一轮变革。
新古典经济学派致力于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为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和剥削的作用。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共同创立了这一理论体系,并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他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ea213fb99b89680202d82513.png)
也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由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共同组成的格 局。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经济学派别。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等国出现的滞胀又引起了经济学家对国 家干预主义的再思考,从而导致自由放任思想的再度复兴, 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科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著名经济 学家都是自由放任思想的拥护者。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是只“看不见的手”, 由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的利己行为引 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因此,价格调节经济就 是正常的自然秩序,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了。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 展的要求。
三、 新古典经济学
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 大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的内部派系林立,分歧巨大,但是可 以根据经济思想的不同而将他们划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新 古典主义经济学,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他们坚持了古典 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 或少干预经济;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继承和 发展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也 称新干预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打破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传统思想,主张国家干 预经济,明确了以国民收入为理论研究中心,从而创立了现 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 国都加强了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把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 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d7928e89ec3d5bbfd0a74ae.png)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 ?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1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1](https://img.taocdn.com/s3/m/2712e004a6c30c2259019e17.png)
西方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出现和形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
一.重商主义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
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
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但是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流通过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二.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这时,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
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
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W.配第和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
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初发展到顶峰的同时,也开始着它的庸俗化过程。
这反映了西欧产业革命初期阶级矛盾的特点。
法国的J.-B.萨伊和英国的T.R.马尔萨斯是把古典经济学庸俗化的创始者。
萨伊阉割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交换价值的庸俗观点;他还从效用价值论出发,转到生产费用论,进而建立“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b23f54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d.png)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一、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哎呀,西方经济学那可是有老长的历史啦。
最开始呢,古希腊的时候就有点萌芽的意思啦。
那时候的哲学家们就开始琢磨经济方面的事儿呢,像色诺芬,他就写了不少跟经济有关的论述,什么家庭经济管理之类的。
还有亚里士多德,他也对商品交换这些事儿有自己的思考。
这就像是西方经济学在古代的小种子,慢慢开始要发芽啦。
二、重商主义时期到了中世纪之后,重商主义就开始流行起来啦。
那些国家就觉得,哎呀,金银财宝才是最重要的,要拼命地积累金银呢。
他们就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觉得这样就能让国家富起来。
那些商人们就可高兴啦,到处找机会做买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卖出去,把金银赚回来。
这时候的经济思想就比较简单直接,就是想着怎么让国家的金银越来越多。
三、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再后来呀,古典经济学就出现啦。
像亚当·斯密这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写了国富论。
这本书可不得了,就像是给经济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就是说市场自己会调节经济,不需要太多政府的干预。
他还讲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就像工厂里把生产分成不同的工序,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啦。
大卫·李嘉图也是古典经济学的大佬,他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很有名,就是说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相对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这样大家都能获益。
四、新古典经济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呢,新古典经济学又发展起来啦。
这个时候就开始用很多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啦。
他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如说消费者怎么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怎么追求利润最大化。
边际分析这个工具也被广泛使用啦,就是分析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会带来多少产出的变化。
五、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世界经济大危机来了,古典经济学的那套理论有点不太管用啦。
这时候凯恩斯站了出来,他说政府可不能不管经济啦,得积极干预。
他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比如说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政府要加大开支,搞一些公共工程,这样就能刺激经济增长啦。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a4ac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a.png)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古至今在西方世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从古代的亚当·斯密到现代的经济学家们,西方经济学不断探索和完善着一系列理论和模型,为我们深刻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诞生开始,梳理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并探讨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古代经济思想的诞生古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亚当·斯密之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经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认为个人应该为整个社会而奉献。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个体的私有财产权利和劳动的价值。
进入罗马时期,经济学开始转向实践主义。
罗马哲学家塔西佗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主张以劳动为基础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二、重商主义时期的兴起在16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成为主流经济学思想。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贸易顺差是衡量经济强盛的标志,强调国家的经济实力源自于贸易。
重商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经济学家李嘉图(Jean-Baptiste Colbert)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墨瑞(Thomas Mun)。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和维护贸易平衡。
三、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开创了古典经济学的时代。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他认为市场活动应该受到竞争和供求关系的调节。
通过分工和自由贸易,个人的自私追求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亚当·斯密的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倡导,为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f247bf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5.png)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word文档良心出品)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一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06a68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e.png)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此期间,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马的西塞罗等人提出了一些经济思想和理论。
然而,真正的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可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运动,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进行质疑,并理性地探索各个领域。
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劳动力价值论和供求规律等重要的经济学原则。
斯密认为市场中的自由竞争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并且倡导政府不干预经济。
19世纪是西方经济学快速发展和多样化的时期。
大约在这个时候,经济学被正式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逐渐形成其研究范畴和方法。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经济学家之一,他对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更多的政府干预和社会改革的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家开始对劳动力、工资和生产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米尔(John Mill)共同发展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他们认为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效用是决定需求的关键因素。
20世纪是现代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了建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观点,并强调了政府对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除了凯恩斯之外,现代经济学还涌现了许多其他的经济学派别和学说,如奥地利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货币主义等。
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学说提供了不同的经济观点和解决方案,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演进,经济学家们不断对经济现象和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为理解和改善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e83c4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资源配置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个量分析 家庭、企业、市场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资源利用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充分就业等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4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1/19/2024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5
亚当·斯密 李嘉图 ……… 17c中— 19c初
反革命
失灵 ↑ ↓
显灵
死亡 ↑ ↓
复活
1/19/2024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27
• 劳动价值论死亡了吗?劳动价值论被马克思所继
承,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德国黑格尔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科学社会主义)之一,是 其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的基础(利润来源于 → 剩余价值 → 是对工人的剥削 → 剥削是不道德的 (站在工人的立场上),是坏事 → 无产阶级应起来 推翻不道德的资产阶级),指导了20世纪,世界上1/3 的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三圣经之二)
1/19/2024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11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Adam Smith),其1776 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 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 作。 (经济学三部圣经之一)
1/19/2024
36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12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b51aee1b52acfc788ebc972.png)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所形成的种种理论。
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由于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为了同以往的只涉及家庭管理的经济理论区别开来,重商主义把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由来于此。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守恒的,无法自己增长,所以它只能来自对外的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名财富。
这一理念为后期欧洲国家为了财富而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殖民地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象的反映了商业资本家的要求。
如果说,资本原始积累构成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那么,重商主义则构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里,是古典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在那个背景时期,工厂手工业先后在英法等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与之相适应,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急于摆脱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宣扬“自然秩序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古典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英国人配第和法国人布阿吉尔贝尔,以他们二人为代表可以分为英系和法系;英系: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进行了研究。
亚当斯密进而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市场调节理论等经济理论,初步的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最终完成这一理论的研究者是英系的代表着李嘉图。
西方经济学的前世今生(提交版)
![西方经济学的前世今生(提交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14587ef46527d3250ce001.png)
西方经济学的“前世今生”摘要:本文作为教学参考,主要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前世今生”,即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发展的阶段及每个阶段代表性的观点,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第二部分主要是经典著作的推荐,供学习讨论参考;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生活中常碰到的经济学常识,包括CPI、GDP、基尼系数、恩格尔指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通过本文,可以对经济学有整体性的了解,提高对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注意及分析能力,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学习相关经典著作,开阔眼界,增强经济意识,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经济学常识当代的经济学,派别林立,百家争鸣,其发展取得的成果如同经济学丛林,又似经济学大厦,其“前世今生”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波澜壮阔,浩瀚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要想扎进经济学丛林,吸取精华,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或是想涌入长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对经济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有整体性的把握,还要精读经典著作,学会与大师对话,更重要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适合本时代的经典,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西方法经济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起笔,然后是介绍具有代表性大师的经典著作,最后是经济学常识的介绍,供学习参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从其思想的产生到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再到当今的派别林立,大致经历了中世纪经济思想产生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近代重商主义时期(15世纪-17世纪)、古典革命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60年代)、边际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20世纪80年代)、当代流派并存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每个时期的发展及演变过程都伴随着重要的历史及经济事件,具有深刻的动因。
(一)中世纪思想产生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15世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服务于上层建筑。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b88cf1f25c52cc58ad6be69.png)
微观第八章习题一、名词解释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B .L K L K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MP MP P P MC P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B.前者较后者平坦C.前者较后者陡峭D.无法确定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A.降低,右移B.增加,左移C.增加,右移D.降低,左移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情况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 前者比后者陡峭B. 前者与后者重合C. 后者比前者平坦D. 均有可能8、假定生产要素A 、B 、C 的边际产量分别是20、16、8,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0、8、4,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 C )A .不是最小成本的组合B .是最小成本的组合C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要素市场而定D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定9、假定两种生产要素X 和Y 的价格为30元,18元,产品的边际收益是3元,那么当这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 B )时,该生产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西方经济发展史
![西方经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309062ef46527d3250ce045.png)
西方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历程一、重商主义阶段(15 世纪-17 世纪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解决关系萌芽、形成和走向确立的阶段。
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与要求。
主要理论:认为财富的产生源于流通:惟有金银才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开采金银矿,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源泉,因为内部贸易只会改变一国内部财富分配,而不会增加这国家财富总量,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中外贸出超,是大量金银输入,从而增加本国财富。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托马斯•曼(1571 —1641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法国柯尔培尔(1619-1683)。
二、古典经济学阶段(17 世纪中-19 世纪70 年代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并依靠自身力量得以发展。
主要理论:1.将研究眼光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2.第一次系统提出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决定;3.提出较系统的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提出经济人的假设;5.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人在追求自己利益同时,往往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6.比较优势学说。
主张各国家根据自己资源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然后再通过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实现自身比较利益。
(实现双赢)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亚当•斯密(1723 —1790)三、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70 年代-20 世纪30年代)阶段划分:西方经济学成形的阶段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论它在意识形态上成为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
主要理论:在理论上否定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取之以效用价值论代替,将研究重心转移微观领域,建立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理论内容。
基本观点坚持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传统。
1.用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边际分析方法;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运行过程和调节机理作更为精密的分析阐述。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4854e18a76e58fafab00386.png)
第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
15 世纪~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有约翰· 海尔斯、托马斯· 曼等。
(2)古典经济学。
17 世纪中期~19 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萨伊、大卫· 李嘉图等。
(3)庸俗经济学。
18 世纪末~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约翰· 穆勒等。
(4)庸俗经济学后。
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马歇尔、庇古、克拉克等。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1)第一次,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于1933 年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始终把垄断当作“ 例外现象” 的修改和补充。
(2)第二次,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通论》,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和非充分就业理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 充分就业” 假定。
(3)第三次,希克斯于1939 年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逐渐取代了马歇尔等人的基数效用论;同时,还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第三、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48c97101f69e314332944a.png)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宏观
萨缪尔森Leabharlann 《经济学》1948年新剑桥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
琼·罗宾逊(英)
非均衡学派
(又称新凯恩斯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克洛沃(美)莱荣霍夫德(瑞典)
希克斯(英)
把剑桥学派、洛桑学派的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货币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对凯恩斯的解释与补充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0版)→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12版)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
萨缪尔森
库茨涅茨、托宾、哈罗德、索洛
汉森(20世纪40年代理论和政策建议方面进行补充和发展,奠定新古典综合派的某些基础)
(1830年)
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案)
萨伊(法)
马尔萨斯(英)、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西尼耳、巴师夏、凯里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把注意力集中于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的研究
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1870年)
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7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英国法国
威廉·配第阿吉尔贝尔
亚当·斯密西斯蒙第
大卫·李嘉图
魁奈
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
看不见的手
劳动价值理论
把对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与对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5676d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4.png)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于现代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一、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并进行相应的论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经济思想家当属亚里士多德。
他提出的“实用之理”被视为经济学的雏形,探讨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需求的满足等问题。
同时,在古希腊时期,城邦的兴起也促使人们思考财富产生和分配的问题,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思想。
二、重商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7世纪和18世纪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渐形成,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
重商主义成为当时主导的经济理论,其主张国家应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鼓励贸易和积累财富。
然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自由和个体利益追求,强调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亚当·斯密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歇尔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马歇尔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并将它们应用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分析。
马歇尔经济学重视个体的行为和市场的功能,对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马歇尔经济学也注重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研究,使经济学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与效益的问题。
四、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以来,随着数学、统计学等科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新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之一。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对个体和家庭行为的分析,以及市场的完全竞争模型的构建。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一般也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局限性: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1.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1623-1687)-----《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
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国富论》“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
”——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
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
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
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
三.新古典主义1830 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90 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school),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Vulgar economics)。
主要是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抛弃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所以到现在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主要思想:1.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
2.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局限性: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代表人物:奥地利学派(门格尔)、洛桑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数理学派)、剑桥学派(马歇尔)。
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标志性人物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
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
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
四.凯恩斯主义1929 年10 月24 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7 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在1933年3 月4 日就职后,立刻大规模干预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Roosevelt New Deal)。
在此背景下,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书,严厉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凯恩斯完成理论包括:凯恩斯《通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原因及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1.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
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
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
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
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
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2.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