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阅读训练
医古文阅读练习2010
![医古文阅读练习2010](https://img.taocdn.com/s3/m/005a54a2dd3383c4bb4cd240.png)
• 宋咸平中。职方魏公在潭州有数子弟皆幼。 因相戏。以一钓竿垂钩。用枣作饵。登陆钓 鸡雏。一子学之。而误吞其钩至喉中。急引 之。而钩须已逆。不能出。命诸医。不敢措 手。魏公大怖。遍问老妇必能经历。时有一 老妇人。年余九十岁。言亦未尝见此。切 (窃)料有识者可出之。时郡中莫都料。性 甚巧。令闻魏公。魏公呼老妇责之。曰。吾 子误吞钩。莫都料何能出之。老妇曰。闻医 者。意也。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
景原文。读甲乙经。脉经。千金方。翼方诸 辑录古书。即深信其理法必有所授。读东垣。 河间。洁古。丹溪。立斋。景岳诸家。即深 信其学问必有所胜。即肤庸至于冯氏锦囊。 沈氏尊生。平心求之。皆有至理。如此久久 豁然贯通。自能臻于万殊一贯之妙。是从脚 踏实地。真积力久而得。非从超颖顿悟。浮 光掠响(影)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 之敝矣。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笃信好 学。不笃信又焉能好学乎。
吴崐《医方考· 喉闭门》 • 添仰瓦。魏公悦。亲属勉之曰。试询之。遂 召。莫都料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蚕茧及 念珠一串。公与之。都料遂将茧剪如钱。用 物柔其四面。以油润之。中通一小窍。贯之 钩线。次贯念珠三五枚。令儿正坐开口。渐 加念珠。引之至喉。觉至系钩处。用力向下 一推。其钩已下而脱。即向上。急出之。见 茧钱向下。裹定钩须。须臾而出。并无所损。 魏公大喜。遂厚赂之。公曰。心明者。意必 大巧。意明者。心必善医。
據文意填空:
1、文中的病人是 内阁学士永宁 。
2、文中的“小人” 是 反得生之囚也) 。
鬼(公為臬司時平
3、“小人”收藏藥方的原因是 医家同类皆 相忌,务改前医之方,以见所长。使后医 见方,必相反以立异,则公殆矣 。
4、最終的治療方法是 仍用前方 。 。 5、文章主要想說明什麼道理
(周学海《读医随笔》)
医古文习题7
![医古文习题7](https://img.taocdn.com/s3/m/09c5f560ddccda38376bafe2.png)
填空题1.《大医精诚》一文所说的“精”是指,“诚”是指。
2.“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的“蒂芥”意谓,喻。
3.“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即的省略,文中谓。
4.“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中的“阳”义为,“阴”义为。
5.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中作者抨击的重点是,认为他们如鲧湮洪水,不知。
6.作者自述“著此汗吐下三法之诠”,是用来,希望。
7.张从正认为:“谷肉果菜之属”,好比是,而“汗下吐之属”,则好比。
8.作者认为,“《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的原因是。
9.“孙思邈医如康成注书”中的“康成”指东汉经学家,“钱仲阳医如李靖用兵”中的“李靖”则是代军事家。
10.“刘河间医如橐驼种树,所在全活,但假冰雪以为春,利于松柏而不利于蒲柳”句中,“冰雪”比喻,“春”比喻,“松柏”比喻,“蒲柳”比喻。
“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句中,“简斋”指南宋诗人,11.“少陵”则指唐代著名诗人。
12.“因属其高第弟子贾君思诚留以护治之”中的“属”是的古字,义为。
13.“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中的“收视返听”谓,“太虚之庭”指。
14.“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中的“鲁邹”指,“客”义为。
15.“士俗不可医”出自北宋文学家的《竹》诗,上句则是。
16.作者认为,藉竹“以医吾之俗”,久之,其体可,其意可,其心可。
17.在“是竹也,不苦口,不瞑眩,不湔浣肠胃,不漱涤五脏”(24)中,为同义复词的是、。
18.“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中的“造化”指,“枢纽”喻。
19“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中的“显仁藏用”语本,“为”则是词。
20.“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心法”中的“鼻祖”义为,“济生之心法”谓。
21.《病家两要说》一文中提出的两要,一是,二是。
22.“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的“格致”是的省略,义为。
23.“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中的“守中”义为,“怀玉”喻。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7fd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0.png)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阅读题
![医古文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95a4d40912a216157929de.png)
医古文阅读题题型:阅读题题目:顷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攻里发表寒热殊途笺》)要求:1.给上文断句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张从正写这篇短文的原因是什么??“五苦六辛”之说有几种解释,各是什么?答案: 1.顷。
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
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
渠特以问余。
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
既相别矣。
乘蹇且十里外。
飒然而悟。
欲复回以告。
予之旧契已归且远。
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夫五者。
五脏也。
脏者。
里也。
六者。
六腑也。
腑者。
表也。
病在里者属阴分。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病在表者属阳分。
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
此五苦六辛之意也。
颜师古不注。
盖阙其疑也。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余又徐思五积六聚。
其用药亦不外于是。
夫五积在脏。
有常形。
属里。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六聚在腑。
无常形。
属表。
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
与前五苦六辛合。
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
犹宜热而行之。
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
犹宜寒而行之。
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
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2.?顷:近来。
?旧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
?渠:他。
?顾:察看。
?且:将近。
?飒然:突然。
?且:而且。
?阙其疑:暂缺而存疑,不主观臆测。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620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7.png)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0e9a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4.png)
《医古文》试题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医古文》试题第一部分:关于试卷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0-12)二、填空题(10-12)三、词语注释题(15-18)四、句子今译题(15-18)五、阅读题(30-30)六、简答题(20-30)中级100分,高级120分。
考试时间:中级120分钟,高级150分钟。
第二部分:试卷详析。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A.年幼之时B.求学之时C.患病之时D.白首之时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A.刲股B.伏轼C.推毂D.捐馆舍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A. 长得好的野草B. 可以治病的药草C. 自喻不才D. 比喻不同的人才4.“思过半”义为()A.收益多B.刻苦努力C.思虑多D.进展神速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A.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3)的“闲”义为()A.闲散B.悠闲C.闲暇D.熟悉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A.低贱的人B.无用的人C.迟钝的人D.胆怯的人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A.黄帝、岐伯之事。
B.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 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A.对校B.他校C.本校D.理校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A.异体字B.同形词C.通借字D.古今字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委婉C.借代D.举隅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A.伏羲氏B.神农氏C.黄帝D.岐伯15.“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亏”具体意为()A.人身阴气消长依据月亮盈亏B.月亮亏,则人身阴气长;月亮盈,则人身阴气消C.只有月亮发生盈亏才会导致人身阴气消长D. 月亮盈,则人身阴气长;月亮亏,则人身阴气消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最确切的含义是()A.人身之阳气如同填空之太阳B.阳气与太阳同样重要C.日失其所,则天不彰; 阳失其所,则人折寿D.以无日则天不彰比喻无阳则人折寿二. 填空题(每空格0.5分)1. 古代医书注明字音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fa3a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3.png)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51fada8a76e58fafbb00398.png)
医古文及答案一、1.“ 邯,人,即下医”中,“ ”的意思是:(A 高B 尊重C 尊D 富B)2.“舍客桑君,扁独奇之”中的“奇”,可: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D ⋯⋯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C)D4.“扁乃使弟子砥石”中,“ ”的意思是:(A 研磨B 利C 害D 灸A)5.“太祖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号B 年号C 号D 号(C)6.“佗舍去,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C 很快D 一点儿(B)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重的病8.“得,班班可”中,“ ”的意思是:(B)A 念B 通“ ”C 回D9.“昔仲尼没而微言”中的“没” :(C)A .没有B.沉没C.死亡 D .没10.“今其要,以篇籍”中“ ”的是:(D)A .去B .减C.整D.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A .一向B.从前C.向 D .才12.“省病疾,在口”中的“口”意思是:A .才能出众B.明敏C.解高明(D)D.口才敏捷13.“ 百年之寿命,持至之重器”中的“ ”意思是:(B)A .奉献B.拿着C. D .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 使木材弯曲B 揉搓C 使方木D 柔15 “ 于先生郭子堂”中“ 堂”指(B)A 堂B 房C 卧房D 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 接B 属于C 种D 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羸劣以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 衣食粗劣之人B 品劣之人C 体弱多病之人D 境之人18 “幸遇真,式”中的“式”的意思是(A)A 用B 通“ ”C 法式D 形式19.“去圣寖,其学精”中“寖”的意思是A 浸B 久C 逐D 已(C)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 表副B 大德C 洪大(DD 句首气助)21.“后世有子云其余而之斤正焉”中“”的意是 A .金属之一 B.通“ ” C.帮助(D .B)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A .主宰B .治疗C.治理 D .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B)A .见识浅陋B .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 D .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C)A .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 D .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 .鄙人B.苍生C.平民 D .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A .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A “向隅而泣”的缩写B 面向窗口C 面向大家D 面向医生28“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 原谅B 确实C 诚实D 正直29“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 戴面具C 戴方巾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A“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A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阅读训练
![医古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112cd39ed630b1c58eeb50b.png)
读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凡治泄瀉,當有九法。
使濕從小便而出,如農民治澇,導其下流。
雖處俾隘,不擾巨侵。
經雲: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雲: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此謂淡滲法。
氣屬于陽,性本上升,胃氣注迫,則而下陷。
升、柴、羌、葛之類,鼓舞胃氣升騰,則下注自止。
此謂升提法。
熱淫所至,暴注下迫,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谷,盡驅而出,必欲無留一絲而後快。
若不急用清涼大劑治之,鮮有不敗乃事也。
此謂清涼法。
痰凝氣滯,食積水停,皆令人瀉,隨證驅逐,勿使稽留,經雲通因通用是也。
此謂疏利法。
瀉利不已,急而下趨,愈趨愈下,瀉何由止?甘能緩中,善禁急速,且樯稼作甘,甘爲土味,所謂急者緩之是也。
此謂甘緩法。
瀉下日久,則氣散而不收,無能統攝,注瀉何時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肅之權,經雲:散者收之是也。
此謂酸收法。
土得無漸,水邪不濫。
故瀉皆成于土濕,濕皆本于脾虛。
倉廪得職,水谷善分。
經雲虛者補之是也。
此謂燥脾法。
腎主二便,封藏之本。
況雖屬水,真陽寓焉。
少火生氣,火爲土母,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腐熟五谷乎?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腎。
此謂溫腎法。
注瀉日久,幽門道滑,雖投溫補,未可奏功。
需投澀劑,所謂滑者澀之是也。
(1)你从以上文字中可归纳出李中梓治疗泄泻的方法有哪几种?(2)李中梓认为,泄泻的源头是什么为患?(3)文中的“經”是指哪部医学著作?你如何看待这部著作?(4)翻译下列文句①熱淫所至,暴注下迫,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谷,盡驅而出,必欲無留一絲而後快。
若不急用清涼大劑治之,鮮有不敗乃事也。
②土得無漸,水邪不濫。
故瀉皆成于土濕,濕皆本于脾虛。
倉廪得職,水谷善分。
③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腎。
此謂溫腎法。
(5)根据阅读以上文字所得,分析下列病案。
女,24岁。
夏日贪凉,吹空调,喝冷饮,两日前出现腹痛腹泻,自服黄连素后泄泻好转,但仍未完全止住。
患病以来见手脚冰冷、恶寒无汗、纳谷不香、恶心欲呕、大便溏薄、起夜频繁、气短懒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72e414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d.png)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B)尊重。
2.“舍客长XXX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D)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C)征召。
4.“XXX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A)研磨。
5.“太祖闻而XXX,XXX常在左右”中,“太祖”是:(C)庙号。
6.“XXX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B)逐渐。
7.“XXX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四肢的病。
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B)通“记”。
9.“XXX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C)死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从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D)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B)拿着。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使木材弯曲。
15.“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B)书房。
1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接续。
17.“XXX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体弱多病之人。
18.“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A)用。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C)逐渐。
20.“XXX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B)通“赐”。
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主宰。
D吾闻此言,心中大喜。
B此事传闻已久,不可轻信。
改写建议:23.“因为自己见识浅陋,能力小而责任重,所以勉力避免出现失误。
”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的意思是草木的新叶生长。
”25.“‘黔首共余食,XXX也’中‘黔首’与‘鄙人’‘苍生’‘布衣’的意义不同,指的是平民。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f1c40740af1ffc4fff47ac22.png)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D )A.天亮B.天黑C.太阳落山D.太阳西斜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D )A.东面B.北面C.屏风D.矮墙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B )A.洲中坟墓B.水中高地C.上古典籍D.山崖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B )A.担忧B.使用C.庸俗D.庸医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A )A.研究原理B.研究整理C.经典理论D.经过整理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B )A.选择B.久远C.高深D.犹且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C )A.远远地B.希望C.远远地看见D.想起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C )A.结打草绳B.捆扎草木C.报恩D.报仇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D )A.愿望B.愿意C.请求D.希望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A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B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B )A.赵学敏B.沈括C.王世贞D.宋濂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D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D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C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 B C D E )A.之B.于C.其D.言E.云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B C D )A.马B.上C.末D.亦E.寒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D. 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 B D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 B C E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 C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四、词语解释题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35a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1.png)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医古文阅读试卷
![医古文阅读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1a894a2b0717fd5360cdc5f.png)
医古文阅读试卷四、本段共4小題,共15分夫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醫者與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見用不若順病人之心而獲利也豈復計病者之死生乎嗚呼世無眞實誰能別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詮所以該治病之法也庶幾來者有所憑藉耳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邪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攬而留之可乎雖愚夫愚婦皆知其不可也及其聞攻則不悅聞補則樂之今之醫者曰當先固其元氣元氣實邪自去世間如此妄人何其多也夫邪之中人輕則傳久而自盡頗甚則傳久而難已更甚則暴死若先論固其元氣以補劑補之眞氣未勝而邪已交馳橫騖而不可制矣惟脉脫下虛無邪無積之人始可議補其餘有邪積之人而議補者皆鯀湮洪水之徒也今予論吐汗下三法先論攻其邪邪去而元氣自復也況予所論之三法識練日久至精至熟有得無失所以敢爲來者言也(《儒門事親》節選)1.標點上文。
(9分)2.解釋劃綫的詞。
(2分)諸:中:頗:湮:3.語譯劃綫的句子。
(2分)4.回答問題:作者認爲人生病的病因是什麽?治療的大法是什麽?(2分)五、本段共3小題,共12分脉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謂沈爲伏則方治永乖以緩爲遲則危殆立至况有數候俱見异病同脉者乎夫醫藥爲用性命所繫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下焦之問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于原本互滋偏見各逞己能致微痾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來逮于華佗經論要訣合爲十卷百病根原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賅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异同咸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踪古賢代無夭橫矣(《脉經》序)1. 標點上文。
(8分)2. 解釋劃綫的詞。
(2分)售:痾:以:逮:3. 語譯劃綫句子。
(2分)六、本段共4小題,共13分夫爲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藥性剛烈猶若禦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發用乖宜損傷處衆藥之投疾殃濫亦然高平王熙稱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灾苦積久爲人作患又食噉鮭肴務令簡少魚肉果實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昧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彭亨短氣或致暴疾仍爲霍亂又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又魚鱠諸腥冷之物多損于人斷之益善乳酪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膽幹肌體潤澤卒多食之亦令臚①脹泄利漸漸自已(《千金要方》)注釋:①臚:疑爲“腹”之錯字。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a6c12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1.png)
1. “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中“犹或”义为 ( )A.如果B.如同C.尚且D.有时2. “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中“日”义为 ( )A.天天B.晒C.每日照晒D.悉心3. “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因”义为 ( )A.因此B.因为C.理由D. 因袭4. “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中“已”义为 ( )A.停止B.治愈C.诊断明确D.语气助词,矣5. “当凌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中“如”义为 ( )A.词尾,无义B.停泊C.前往D.如何6.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中“张”义为 ( )A.张开B.扩张C.建立D.具有7.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句出自 ( )A. 《进学解》B. 《兰亭集序》C.《前赤壁赋》D. 《陈情表》8. “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中“以”义为 ( )A.因而B.因此C.把D.借助9. “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的“焉”字义为 ( )A.哪里B.于之C.于此D.怎么10. 《史记》的作者为( )A.东汉的司马迁B.西汉的司马光C.西汉的司马迁D.东汉的司马光11.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的“信”字义为 ( )A.确实B.相信C.可能D.严重12. “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论病精微”中“比”义为 ( )A.等同B.等到C.类比D.一起13.指出下列句中的“顾”字作范围副词“只是”义的句子 ( )A.熊经鸱顾,引輓腰体B.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C.顾无以报,愿惠一言,识区区之感焉D.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D B D A C A D C A C A D C。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57a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者仁心”最早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指的是什么?A. 听诊B. 问诊C. 观察D. 切脉答案:C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古代名医的主张?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千金方》答案:B5. “五味入五脏”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甘、咸C. 酸、甜、苦、辛、咸D. 酸、甜、苦、辛、辣答案:C6. “心主血脉”这一说法出自哪部古籍?A.《难经》B.《素问》C.《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B7. “肾藏精”这一理论在中医中有何意义?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是人体储存精气的地方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器官D. 肾是人体调节水液的器官答案:B8.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肝脏负责排除体内毒素B. 肝脏负责调节情绪C. 肝脏负责调节血液D. 肝脏负责消化食物答案:B9.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脾脏负责消化食物B. 脾脏负责调节情绪C. 脾脏负责调节血液D. 脾脏负责排泄废物答案:A10. “肺主皮毛”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B. 肺脏负责调节呼吸C. 肺脏负责调节情绪D. 肺脏负责调节血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病原则?A. 调和阴阳B. 治病求本C. 预防为主D. 对症下药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摄D. 劳逸结合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草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医古文习题
![医古文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7c0b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5.png)
医古文习题一、单选题1.“少时为人舍长”的“少时”是指:BA.自小时起 B.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不长时间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BA.欢迎 B.接待 C.相逢 D.遇到3.“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也”中,“上池之水”的意义是:AA.未沾到地面的水 B.上游的水C.上面池子的水 D.唾液4.“问中庶子喜方者”中的宾语是:AA.中庶子 B.喜方 C.者 D.子5.“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的意思是:AA. 简直不能把这话告诉刚会笑的婴儿。
B. 曾经不能告诉刚会笑的婴儿。
C. 曾经不能告诉咳嗽的婴儿。
D. 简直不能告诉患咳嗽的小孩。
6.“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中,“适”的意思是:CA.辨别 B.适宜 C.调和 D.恰巧7.在“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过”的意义是:CA.经过 B.超越 C.到达 D.拜访8.“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的意思是:BA.从此 B.遵循 C.由于 D.通“犹”,好像9.“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DA.到远方拜师学习 B.旅游C.游玩和学习 D.到各地学习10.“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中的“应”义为:BA.应当 B.立即 C.按时 D.相随1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的“极”义为:AA.疲惫 B.过急 C.过高 D.非常12.在“食顷,吐出三升许虫”中,“食顷”的意义是:CA.吃完饭的时候 B.正吃饭的时候C.吃一顿饭时间 D.饮食时间很短13.“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中“去”的意思是:CA.离去 B.去掉 C.收藏 D.到……去14.“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中,“一”的意思是:DA.一定 B.一旦 C.专一 D.完全15.“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中“无何”义为:CA.没有什么 B.无奈 C.不多久 D.无论如何16.“乃徇张翼等所请”中,“徇”的意思是:A.顺从 B.营求 C.通“殉” D.公布17.“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前后两句的逻辑关系是;A.前后相承 B.前后相逆 C.前因后果 D.前果后因18.“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中,“仍”的意思是:A.屡次 B.仍然 C.接着 D.于是19.“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义为:A.条理 B.条目 C.分条 D. 分条列出20.以下注释正确的是:A.今其技术暗昧,故论其书。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3eeb82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5.png)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医古文,即医学古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学等多方面内容。
学习医古文对于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深化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医古文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家之圣”,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2.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四季养生B. 五脏六腑C. 经络学说D. 病因病机答案:A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风、寒、暑、湿、燥D. 酸、苦、甘、辛、咸答案:A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7.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答案:切8. “五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
答案:咸9.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痰湿。
答案:气虚、阳虚、阴虚、湿热10.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理念。
12.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医古文阅读训练
![医古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fd6a9c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2.png)
医古文阅读训练医古文考试大纲(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一.目的: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
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献和传统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古医籍文献的兴趣和钻研中医传统学术的能力。
二.教材:《医古文阅读训练》(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三.内容考试内容为以下六十则古代中医药短文的断句、文意理解、摘要、提炼观点和概括宗旨(详见每篇文选后的练习题)。
(一)周学海《读医随笔》(二)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三)林珮琴《类证制裁·自序》(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医非小道记》(五)王孟英《归砚录·弁言》(六)《医碥》赵林临序(七)孙一奎《赤水玄珠·序》(八)张杲《医说·神医·以医知名》(九)桂超万《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节选(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傅山传》(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四大家论》节选(十二)《重庆堂随便》杨照藜序(十三)《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十四)柯琴《伤寒论注·自序》节选(十五)邵达《订补明医指掌自记》(十六)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手法总论》(十七)王孟英等《增补评注温病条辨·解儿难题词》(十八)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十九)《幼幼集成》梁玉序(二十)《诊家正眼》尤侗合镌三书序(二十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文加减论》节选(二十二)程林《医暇卮言·卷上》(二十三)张子和《儒门事亲·水解》(二十四)《药徴》跋(二十五)吴崐《医方考·自序》(二十六)《傅青主女科》祁尔诚序(二十七)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卷一》(二十八)王纶《明医杂著·处方药品多少论》薛已注(二十九)朱肱《伤寒总病论·辩论》(三十)陈修园《陈修园医书·十药神书注解·丁字保和汤》节选(三十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连》节选(三十二)莫枚士《研经言·释喘》(三十三)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三十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三十五)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三十六)《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三十七)《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三十八)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三十九)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节选(四十)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节选(四十一)张从正《儒门事亲·谤峻药》(四十二)孙应科《寡刻跌损妙方启》(四十三)张璐《张氏医通·诸失血证》节选(四十四)《医贯》薛三省序(四十五)赵献可《医贯·阴虚发热论》(四十六)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三吴治验》(四十七)苏轼《盖公堂记》节选(四十八)魏之琇《续名医类案·衄血》(四十九)周振鹤《回春录新诠·沈裕昆妻》(五十)吴崐《医方考·喉闭门》(五十一)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塵·卷下·余云衢》(五十二)吴又可《温疫论·体厥》(五十三)蒋希曾《经验医案·暑湿蒙蔽清阳似热结证》(五十四)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倪孝廉》(五十五)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上·经不调》(五十六)陈桷《石山医案·痛经》(五十七)李修之《旧德堂医案》(五十八)曹仁伯《过庭录存·安徽程》(五十九)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难经本义》(六十)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景岳全书》四.要求:1、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考试大纲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一.目的:
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
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献和传统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古医籍文献的兴趣和钻研中医传统学术的能力。
二.教材:
《医古文阅读训练》(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三.内容
考试内容为以下六十则古代中医药短文的断句、文意理解、摘要、提炼观点和概括宗旨(详见每篇文选后的练习题)。
(一)周学海《读医随笔》
(二)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
(三)林珮琴《类证制裁·自序》
(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医非小道记》
(五)王孟英《归砚录·弁言》
(六)《医碥》赵林临序
(七)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八)张杲《医说·神医·以医知名》
(九)桂超万《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节选
(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傅山传》
(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四大家论》节选
(十二)《重庆堂随便》杨照藜序
(十三)《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
(十四)柯琴《伤寒论注·自序》节选
(十五)邵达《订补明医指掌自记》
(十六)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手法总论》
(十七)王孟英等《增补评注温病条辨·解儿难题词》
(十八)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十九)《幼幼集成》梁玉序
(二十)《诊家正眼》尤侗合镌三书序
(二十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文加减论》节选
(二十二)程林《医暇卮言·卷上》
(二十三)张子和《儒门事亲·水解》
(二十四)《药徴》跋
(二十五)吴崐《医方考·自序》
(二十六)《傅青主女科》祁尔诚序
(二十七)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卷一》
(二十八)王纶《明医杂著·处方药品多少论》薛已注
(二十九)朱肱《伤寒总病论·辩论》
(三十)陈修园《陈修园医书·十药神书注解·丁字保和汤》节选(三十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连》节选
(三十二)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三十三)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
(三十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
(三十五)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三十六)《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三十七)《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
(三十八)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三十九)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节选
(四十)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节选
(四十一)张从正《儒门事亲·谤峻药》
(四十二)孙应科《寡刻跌损妙方启》
(四十三)张璐《张氏医通·诸失血证》节选
(四十四)《医贯》薛三省序
(四十五)赵献可《医贯·阴虚发热论》
(四十六)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三吴治验》
(四十七)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四十八)魏之琇《续名医类案·衄血》
(四十九)周振鹤《回春录新诠·沈裕昆妻》
(五十)吴崐《医方考·喉闭门》
(五十一)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塵·卷下·余云衢》
(五十二)吴又可《温疫论·体厥》
(五十三)蒋希曾《经验医案·暑湿蒙蔽清阳似热结证》
(五十四)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倪孝廉》
(五十五)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上·经不调》
(五十六)陈桷《石山医案·痛经》
(五十七)李修之《旧德堂医案》
(五十八)曹仁伯《过庭录存·安徽程》
(五十九)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难经本义》
(六十)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景岳全书》
四.要求:
1、用“。
”号给短文断句。
2、理解文句的含义。
3、根据要求摘录的原文要点。
4、把握作者的主张、观点和该文的写作意图与宗旨。
五.参考资料:
《医古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编)。
参见“2015年考生必读之三: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