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因为真实,所以动人--薛瑞萍班级工作日志读后感》
读书心得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书心得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手持一本《薛瑞萍班级日志》,我心中思潮起伏,激动万分。
“教六年级的日子”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让我猛然心动。
回首往事一幕幕,我四年来教六年级的美好时光,仿佛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翻开那一页页美丽的文字,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收获那一份份阅读的喜悦。
《薛瑞萍班级日志》像一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感;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阅读记心中”的旋律。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才惊奇地发现,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跟我们班平常记的“班级日志”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班的“班级日志”由全班同学轮流来写,记录班级发生的趣事,书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精彩的表现,以及对班级美好的祝愿。
每天课前三分钟读一读,鼓励学生调整心态,努力学习,团结一心,永不服输。
而薛老师的《班级日志》。
光从题目来看,“随文解字”、“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什么是适合学生的经典”、“吟诵其实很简单”等等,就让人耳目一新,薛老师真的做到了将“诵读”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将“经典”在师生之间传诵,将“文学”在教育领地无限延伸......《薛瑞萍班级日志》薛老师说;“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拥卷独坐,书我两忘。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中,自己也变得高尚!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教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为了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先把我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的感想与孩子们交流:谈到语文课,窦老师讲到“三情共振”。
我个人认为,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因为,语文课上,“情感”是主线,以情动人,方可有所收获。
记得在讲《彩色的翅膀》一文时,我用歌曲《说句心里话》打动学生,让他们理解海岛战士在宝岛上的孤独,及为了守卫海岛,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由情入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要将“情”贯穿语文课堂,使课堂更精彩!看到孩子们认真倾听的表情,听到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心潮澎湃,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读书让课堂更丰富,更精彩!借此机会,我又向孩子们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吟诵大法”,学会吟诵,学会欣赏,学会经典。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书心得近段时间,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我深深的为薛老师的耐心和智慧而感动。
作为一名教师,同为一名适龄儿童的家长,我被封面上的话深深吸引: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父母要做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
以下是我读书过程中的摘录及一些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薛老师写到: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修炼到了——上课说话声音小而柔和。
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薛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
朱翔宇跟着我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我检查。
我牵着他的手回到座位,轻轻的告诉他:“不要这样。
举手老师就来”我放下书,回想到自己的课堂,一道题讲了好几遍换一个数字又不会了,我会着急,甚至开始提高音调吼起来。
我忽视了柔和的力量。
薛老师的温柔和智慧启发了我。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读到第二部分,一篇题目为站在孩子的角度的日记直击心灵。
薛老师写到:请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计算考分离100差多少,而要“从零开始”,计算孩子在两个多月里学到了多少——分数无论高低,我们都当它是孩子们辛苦劳动的收获。
这样,我们就会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并且找到今后的用力点”这一部分是薛老师写给家长们的信,仿佛一位朋友用真挚的情感唤醒家长,为他们在家庭教育道路上指引方向。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薛老师记录了下半学期的点点滴滴。
薛老师觉得学习不能只学课本上的知识更关键的是在课外阅读,所谓“功夫在诗外”引用一位家长的发言同时也表达我的心声:第一度春夏好!因为我的孩子有幸成为薛老师的学生,在薛老师的要求下辅导孩子的我同时也受益匪浅,童年没学好的、淡忘的,现在不仅都拿回来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童年没有学到的知识。
再次衷心感谢我们的薛老师!。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早就听闻《薛瑞萍班级日志》是本好书,讲的是班级管理的点滴心得。
现在读来,的确启迪心灵,收获颇多。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之前我们只知道班主任管理需要方法,而读完此书之后,我完全颠覆了之前的看法,那就是,班主任管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
那么,智慧从哪里来?作为班主任无疑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读好书,读含有哲学智慧的书。
比如:《我之贞烈观》《道德经》等等。
用薛瑞萍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不读书,便十分地空虚。
“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是啊,教书育人,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书中的智慧来醒悟自己,来教育孩子。
薛瑞萍能够做到用书中的智慧“吾日三省吾身”,日久天长,自然形成智慧。
我们常常惊叹于某某名师出口成章,殊不知别人背后的饱读诗书。
我们常常惊叹于他们的富有涵养的声音,殊不知他人竟每日诵读经典美文。
薛瑞萍就是这样的老师。
她能几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发声读美文,所以她的声音很美,并不是天生就很美。
当然,我读的这本书是薛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心平气和”这几个字我很喜欢。
我想这是无论执教哪个年级都适用的,所以我常常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去适用于我现在任教的四年级。
当然结果是肯定的!比如:用合适的经典音乐教学,近日我还收到一个孩子给我的信,在信中她说到我在上《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给她们放了王菲的这个歌曲。
她说这个歌曲是她长这么大以来听到的最好听的一首歌。
所以她对这篇课文印象非常深刻。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它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触动,让她永生难忘。
另外,从《薛瑞萍的班级日志》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从她对班级管理这项事业的投入度来看,其中的很多细节其实我们知道实施起来特别费时间,比如:给孩子的家长写信,对孩子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记录,还有更多的为孩子们做的工作,以致于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歉疚满满,记得有一次中午答应儿子回家一起吃午饭,但因为忙于统计班级孩子的小测试成绩给忘了,等到同事提醒回家以后只能抱歉地给儿子下起了面条吃。
读薛瑞萍《六年级班级日志》有感
读书的日子,笑看云卷云舒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在薛老师的眼中,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载体,是能使孩子们通情,明理的重要工具。
做看云的学生是幸福的。
能跟着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徜徉在书海里,浸润在知识里,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日复一日,年复六年……有了这样与书相伴的六年,一个孩子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爱》、《牛虻》、《野性的呼唤》、《飘》、《屠格涅夫散文诗》……《时间简史》、《万物简史》……《荒岛历险》、《奇妙的数王国》、《数学的奇妙》……《如梦令》、《嘲谎人》、《渔歌子》……又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了吟诵的世界——《五柳先生传》、《夏日绝句》、《春晓》、《四时田园杂兴》……就这样,在春天里,孩子们吟诵的种子被唤醒,而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孩子们自行组织表演吟诵——《山行警》、《嘲谎人》、《水仙子·夜雨》《折桂令·咏西湖》……云门弟子真是了不得啊,有着如此阅历和经历的孩子,他必是幸福的。
正如薛老师在书的扉页中所说:“学校应当是理想的乌托邦,教师应当做冥顽的精神贵族,执迷不悟的引领学生往高处飞。
”她用自己对母语,对文字的满腔热情,用阅读,用吟诵,引领着孩子寻找文字中的桃花源。
其实,读书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件好事。
一班的庞红老师说:学习语文的关键就是阅读。
她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给孩子空出更多读书的时间,让孩子在家中博览群书。
即使在六年级即将毕业时,她也不忘在家长会上再三的告诫家长:不要在孩子学习有问题的时候就想着去请家教,要让你的孩子多读书,再读书。
他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五班,六班的作文写的好,源自于他们有位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王卫春和宫爱萍两位老师,总喜欢在微信上给我们组的所有同事分享她们读到的一篇篇美文。
看着她们在办公室里侃侃而谈,分享读书喜悦;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妙语如珠时我由衷的感叹,做她们的学生真好,有一位这样深厚的文字功底的语文老师,夫复何求三班是我从二年级接手的,三年级时,我发现集体当中爱读书的人并不多。
(完整word)读《班级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有人这样概括教师读书三重天,一是为职业而读,二是为发展学生而读,三是为自己享受生活与人生而读。
我想我大概只能属于第一重天吧。
假期,经学校推荐,读了这本书,又在网上看了看有关薛老师的博客,受益匪浅。
作者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薛老师淡淡的文字中,让我感受了一位一线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和家长沟通联系给孩子买书、陪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写日记的,因为薛老师的认真负责,她们班的阅读才一直持续了下去。
坚持到底的结果就是,班上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每天教室都是读书郎朗。
一.读书的点灯人她的“白色朗读",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是从儿童本位出发的。
她读书的习惯,我也借鉴过来了。
一是发声读。
二是好书至少读两遍。
我也在班级试验过,当我第二次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还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讲故事中。
我发现她的每一项好的措施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且是被验证有效的。
她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上学书包里都必须装着课外书,作业完成的同学可以看课外书。
她做“日有所诵”,她的学生受中外文学经典的滋养,打实了文学底子.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
这是看云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
她读的是真正的经典,经典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的根,是精神的不竭的源。
看云曾经写道,语文不光是课。
语文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
语文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一起学习语文时候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二、态度决定高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光从这些书名上看,就能感受到薛老师的心态是多么阳光。
读完她的一本书,我惊叹于她的坚持。
日常工作中的琐碎,在全书中一览无余。
自己读书,写心得,上课;和孩子一起听音乐,测验,和家长联系,分享学生日记;给孩子读儿童文学..。
..。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薛瑞萍班级日志》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作者以薛瑞萍老师为主角,通过她的故事展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爱心和专业精神。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启发,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薛瑞萍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爱心。
在小说中,薛瑞萍老师不仅在教学上尽心尽力,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
她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薛瑞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更加敬佩和尊重教师这个职业。
其次,薛瑞萍老师的故事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小说中,薛瑞萍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和他人。
在薛瑞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薛瑞萍老师的故事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薛瑞萍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在薛瑞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我受益良多。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尊重和感恩教育。
愿我们都能像薛瑞萍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责任,让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自称“布衣”、“草根”的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
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就一直站在教学一线任班主任。
她岿于教育的前端,以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视野,用细腻的笔触晴柔地道出了她教学的收获与困惑。
所幸,这位教育大家的观点竟和我们一线教师的观点如出一辙。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没有煞气的教师是误人子弟的庸师,没有家长配合的教学是单脚走路,四年级不放手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
”薛老师道出的这些实华兼存的话语,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心底深处的切切之声呀。
一、学会放手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该是怎样的四年级呢。
揣着新奇,我细细读来,原来四年级是经过小学三年的沉淀后为蜕变做准备的阶段,是我们老师由牵手到放手的阶段,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的阶段。
作为教师要洞悉,放手后,学生也许会“碰壁”,但失败、落后只是暂时的,他是为破茧而出积攒的力量。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
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
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不错。
401班这些孩子就是我自己一手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干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琳琳朗朗每件事情都要老师操心。
如今学生上了四年级,他们会抢着帮我整理讲台,自己排练元旦节目等,再也不用我亲力亲为所有的事。
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
记得邓书记在寒假放假前一天给全校老师作报告中指出:老师应放手让高段的孩子自己管理班级,自己排练元旦圣诞节目,自己制定班规班级,甚至可以自己监考。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总担心学生会出问题(说白点,就是怕班级工作扣分)就对班干部工作越俎代庖,然后大叫其累。
薛瑞萍老师听后感
薛瑞萍老师听后感聆听经典感受现代--听薛瑞萍老师报告会有感我有幸聆听到“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薛瑞萍老师的精彩报告,之后感触颇深。
薛老师以其丰富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给我们展现了阅读的益处。
我想,不只是我,在场的所有人都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雷叔叔的胳膊粗,乐队里专敲架子子鼓;闪电阿姨腰儿细,空中舞台跳霹雳......”所有人都跟随她的节奏,一起认真地看着每一页,每个人都宛若回到了童年。
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和一些无聊的动画片、电脑游戏打交道。
如果我们身边多了一些这样有趣又有益的书籍,孩子们怎能不爱读呢?如果就这样兴趣盎然的一路读下去,或早或迟,或深或浅,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在薛老师眼睛里,她认为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读书可以替代很多没有必要的“所谓”的德育活动。
中国文化中的“知书达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书香班级少是非”真是一点都不假!孩子们都去读书、都爱读书,哪里来的混乱?哪来的打架?又哪里来的无事生非呢?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爱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中国文化里的美,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场,我聆听了薛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背诵。
当一串串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从她嘴里敲打着悦耳的音符,跳跃而出的时候,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
偌大的课堂、百余名老师,分明就是薛老师教授的、一个个听话的“孩子”,在跟着她一起吟诵《江南》。
伴随着古琴的韵律,仿佛又见到了那个美丽的水乡……之后又跟随她读了很多儿歌,我仿佛又重返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不难得知,她的学生们每天都在接受这样的熏陶,那些幸福的孩子们啊!你们的身心无不在接受那美好、优雅的塑造!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亲近文学、亲近阅读、亲近母语。
智慧教学 心平气和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伺
批判精神 ,更是素质教 育的践行者。
票
教学 中的每 一个细节 ,看起 来是多么顺其 自
然 ,这 就是 真诚 啊 !而 我却常 常急 急躁躁 ,
着极 大热情 ,理解 、宽容学生 ,和家长 有效 沟通 ,有切实 的班级 管理策略 。她还有敏锐
的观 察力,真 诚的反思,对 教育问题大胆 的
问题,即家长要 求给孩子往前调 座位。面对
这 种 问题 ,薛老 师是 这样 回复 家长 的 : “ 对
周 围环 境 的过 分挑 剔 就 是一 种 能力 差 的表 现 。在 学校不光是学 习知识 ,也要通过 和各 种类型的同学 沟通 交往 , 磨练培养能力” , “ 如
果 你的孩子 自控能力差 ,学习状态 的好坏 完
果欠佳 , 这值得 我们认 真思考。其次 , 她每 天都坚持写教学和 生活 日 志, 记 录下 自己教
知某 同学家长孩子最近 的阅读情况 ,指导家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一
做 一 名心 平气 和 的教 师
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 的语文教师 ,我们
不应该简单粗暴 地处理问题。因为刚入小学
一
年级的孩子很 多习惯还 没有形成 ,有的孩
子心智还没有发 育完全,在对 问题 的理 解~ h
是会出现差异的。关键是我们要认 识到这种
差异,不要勉 强而为之 ,要 遵循教学和 学生 成长规律 。
全取 决于周围孩子 ,那么他不过是温室 里的 娇花 。但是 ,他迟早会遭 遇到具有考验性 的 环境 ” 她 的话 h 家长 无 言以对 ,也让 我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有感寒假虽然短暂,但总算有时间能静下心了好好读书了!我非常感谢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我们购买的这些精神食粮,特别是这本《薛瑞萍的班级日志——教六年级的日子》好像就是为我而买的,因为今年我也正在教着六年级。
所以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一边读着书中的故事和案例,一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读来真是让人倍感亲切。
薛瑞萍这个名字呢,我也早就听说过,知道她的网名是“看云”,以前买过她编撰的《日有所诵》,里面精选了很多清新的小诗,甚是喜欢。
也知道最近几年她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在这六年里不间断的写着班级日志,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给一线班主任带来了甜美的营养,她的文字鼓励了我,不仅告诉我该去做什么,而且为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看待自己和学生的视角——语文,我们不光是教孩子获得分数,还要让孩子们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回想自己工作近二十年来的点点滴滴,也有一些精彩的教学故事,但是随着学生的毕业,记忆也开始泛黄了。
薛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重要的就是带着一班孩子,多少年如一日,渐行渐远——一边津津有味地阅读和思考,一边兴致勃勃表达和输出。
读着这本《教六年级的日子》,我仿佛读到薛瑞萍老师的心里装满孩子的学习故事,眉梢也尽染唐诗宋词。
我也喜欢读书,但总感觉繁忙的班主任工作夺走了我的读书时间。
但在读着这本书的同时我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距离。
这距离不是一尺一丈之长,而是高不可及,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为自己的浮躁而惭愧,为自己总给自己找借口退缩而羞愧,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需要文学的滋养,需要文学的浸润,如果自己不做爱书之人,何谈教育学生爱读书呢?热爱读书怎能成为一句空荡荡的口号呢?薛老师的教学随笔,是她们班级的阅读史,更是她们独具特色的吟诵历程。
读着薛老师的教学随笔,我敬佩她引导学生坚持读书,正因为自己酷爱读书,所以她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都要“发声读”一小时左右。
书中写道:“只要有五分钟以上的时间,我就在台上端坐而读。
《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寒假前逛书店看到上了一套新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五(2)班的语文故事》、《教六年级的日子》),而且作者是同一人—薛瑞萍。
因为自己是教一年级的所以先翻看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随手翻阅便觉得它会对自己有用,回家看了几页之后更是爱不释手,每天晚上无论多晚我都会和它见面,并且深感相见恨晚,同时,薛瑞萍这个名字也如斧凿般印在了我的心上。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琐碎,就是把平时的工作给记录了下来。
细细品读,我不禁为薛老师的智慧而感叹,为她的爱心与执着而赞叹!首先,她是真实的,上课,改作业,考试……尤其她能大胆地把对学生的惩罚毫无顾忌地写在她的书中。
其次,她是朴实的,书中没有大量的理论说教,也没有任何游离于教育之外的走秀,有的只是自己真实的一言一行。
再次,她是真诚的,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斜到唤醒和点燃上,建立起更深更可靠的家校联系。
最后,她是从容的,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削减对课本的依赖性,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1、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第一章,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是呀!对照平时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急于求成的心理,误导自己做出许多削减孩子学习兴趣、伤害孩子情感的事情。
将知识的难度拔高,将原本应该简简单单的内容变得复杂,对淘皮捣蛋的学生更是如此。
“拼音书写有人不太好,我不着急,我想语文和数学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
”有些孩子不是学不会,而是他们没有消化好,像这样的孩子你不能要求他们日日清,这样子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很可怕。
做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做称职的老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书心得中牟县新圃街小学谢艳最近一直在读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书中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些贴近我们工作的小故事、工作方法,对我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这是一本教育随笔集,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薛老师以独特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她和班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一个个看似熟悉的让老师尴尬的场景,看似难以处理的事情,在薛老师的手里却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第二辑是“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让我们领略了薛老师别样的语文教学。
第三辑是“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薛老师的读书随笔让我们见识了她的阅读视野、阅读水平。
本书以《不说爱》开篇,写下“钟南山不说爱”、“护士不说爱”、“苏格拉底不说爱” ,最后写了自己“我不说爱。
”作者说:“从前不说(爱),是因为它已泛滥,廉价甚于泡沫,肉麻直逼琼瑶。
出于自尊,我羞于学习。
”其实,作者“不说爱”,她对学生却不错,只是,她把那些当作是职责、义务而已。
文中触动我的就是这一点。
“这种纯粹的爱是人类情感的钻石,惟其稀少,所以可贵,将它给予你该给予的人吧,至于其他方面,能够做到尽职就很不错了。
其实,即便是为人父母,堪称尽职的又有多少……”实际上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就是职责和义务,何必整天把爱挂在嘴边。
接下去的文章就是作者一个个“不说爱”和学生间的小故事,如“一个学生的分量”、借读生赵亮”等,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在一起,每一颗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我读完《一个学生的分量》这一篇,对薛老师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方法真是佩服。
对于爱告状的人缘差的张源同学,薛老师的引导和思想,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揭发同学,让老师把他们的宠物一起收了。
这样很公平,很解恨,也有利于端正班级风气。
但是,你以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第二服一回输,吃一次亏,他们书包里的“罪证”老师就当不知道,过两天我再突击查。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之》有感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之》有感————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这不光是老师的班级日志,同样也是孩子们的成长足印,孩子们就是在薛老师的带领下,从一棵小苗长成了茁壮的树木,这无疑要感谢薛老师的浇灌。
朗读这个词在这书声琅琅的班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开这本书,犹如缕缕春风迎面扑来,它带我的是温暖和甜蜜的享受,它仿佛是一首歌,娓娓道来,却不乏让人感动的情愫。
“长路漫漫。
长路漫漫。
它缺了一角。
它不快乐。
”“所以,它动身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薛老师带着孩子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寻找那失落的一角的过程吧,虽然有些艰辛,有时还伴随些许失落,但找角的过程是美丽的,沿途的美景,可爱的蝴蝶,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花儿.........多么美妙的体验啊!就是这样亦步亦趋的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启迪与遐想。
“白色朗读”我也是第一次在这本书上看到,“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从第二遍开始。
因为读者只有摆脱对情节的牵挂才能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
”多么富有见解的一句话,我们大人的朗读不也如此吗,不然何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朗读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什么意义都不去计较和思考的纯粹的白色朗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
”多么精辟的一段文字,不禁让人掩卷深思,我不禁问自己:这样的朗读我做到了吗?朗读也要循序渐进,它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的过程,成功朗读的第一阶段是孩子被老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然而这样的朗读效果,我真是自愧不如,课文录音是我让孩子慢慢从听觉上感受朗读的魅力,这样跨小小的一步也算是迈开了脚,同时也让自己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之间,做到慢慢学习吧。
朗读的第二阶段是老师被孩子感染。
看云说:“这种来自学生的感染,既是对教师的激励,也必诱发教师对文本生成新的前所未料的体悟----如果没有这第二阶段的甜蜜的神奇的诱惑在,我的朗读将无法进行。
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读后感
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读后感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读后感章静备课组长黄老师推荐我们共读一本书,这本书很应景,因为我也想和孩子们一起呼喊“我们二年级啦!”倏忽之间,孩子们就二年级了。
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很想看看同是二年级的孩子,薛老师是怎么指导她们学习语文的,能够给我的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徐冬梅老师在卷首语中写道“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听说读写,又怎么教孩子听说读写呢?语文教师成长的第一要义就是力求自己成为语文的化身,语文教师应该力求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学素养,然后才是教育素养、教学方法。
”我想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没能让孩子们体会体会语文的真正魅力。
能成为薛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她博览群书,她跟孩子们一起日有所诵,手不释卷,间有所记。
班上的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收获。
我要想薛老师学习,努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以身作则,博览群书薛老师喜欢发声读书,好书指导读两遍,觉得最好的必须要写读书笔记。
在她的日志中,她提到自己读的书包含古今中外,从各种童书到《论语》、《吉檀迦利》,给孩子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故事、音乐引领,激发兴趣薛老师说:“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有的是自然生长的来的,更多的是在同学、朋友的吸引下,不知不觉跟出来的。
所以,既然有了相对集中的儿童读物,就该把这种“相对集中”经营成一种场力——从而更快更有利地带动更多孩子进入整本书的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最好动力。
为了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并且被深深吸引住,我可以课前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者挑选一些薛老师推荐的绘本、故事读给孩子们听:《猜猜我有多爱你》、《牙医怕怕鳄鱼怕怕》……通过自己的讲读,孩子们渐渐也就安静下来,引导他们进入课堂。
虽然较少有共读一本书的机会,但是我相信慢慢地,孩子们自己也会拿起这些简单但寓意深刻的绘本来读,当他们发现读书的乐趣后,自然就会愿意读书、主动读书。
读薛瑞萍班级读书日志有感
读薛瑞萍班级读书日志有感有人这样概括教师读书三重天,一是为职业而读,二是为发展学生而读,三是为自己享受生活与人生而读。
我想我大概只能属于第一重天吧。
三年前,因为要教一年级,所以在书店四处寻找有关书籍。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跳入我的眼帘。
作者薛瑞萍,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网名看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班级博客,叫‚云门弟子‛。
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心平气和‛,怎么可能?59人一班,单住校生就有44人,一天一夜下来,已是声嘶力竭,腰酸背疼。
繁重琐碎的教学生活,让身心俱疲的我,时不时在学生犯错时大动肝火。
看看薛老师怎么说吧!‚定能生慧。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
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说得真好!我们一直在认为:吵闹的孩子只是个性的问题,而没有想到这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不是也在追求一种表面的繁荣,热闹的课堂下是不是也在掩藏着学生思维的贫乏,思考的缺乏呢?回想自己的课堂,我是否也经常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呢?在我的‚狂风暴雨‛之下,也只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其后,学生该干嘛还是干嘛,根本没把你的呵斥真正放到心里去,我们是否也要换一种心境,换一种方式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
如果这样你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语言的新鲜、洁净、有趣味,这是我们生活语言和课堂语言追求的目标,只有新鲜,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洁净,才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只有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学习,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薛老师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一日不读书,总觉得心中空落落的,而我有多久没有读书了。
她在书中多次提到的《美的历程》、《幽梦影集》,我好像都没有听说过,真是汗颜。
羞愧之余,赶紧买齐了班级读书日志的另外五本书书。
读着读着,我发现薛老师除了博览群书,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发声读‛一小时左右:只要有五分钟以上的时间,我就在台上端坐而读。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读后感读薛瑞萍班级日志自从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几本对教师专业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薛瑞萍班级日志》这本书,我叹服薛瑞萍老师的智慧,很敬佩薛瑞萍老师的才华和底蕴。
读此书,我最小的体会就是薛瑞萍老师就是真实的、质朴的、正直的,不不实,她搞的就是实事,说道的就是这话,写下的就是实情。
真实,是薛瑞萍的文字自始至终充满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更是她的课堂洋溢着清新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她用那细腻、尖锐而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她的语文课堂近似实录般地呈现给我们。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学生再念,教导师范念。
学生边听到边难以忘怀,为的是挑选出讨厌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朗诵。
因为就是自己挑选,自己讨厌的,东站出来的孩子个个念得有情存有韵。
如是弄错错落落下,东一段西一段,前一句后一句……”她的这种常态化、随意化、毫无花哨教法的课,通常是关上门上的。
你看过哪位大家、名师这样上课?或者上了,谁敢说出来,写出来,昭示出来?薛瑞萍老师不但做了,且日复一日地用心做了,更引以为自豪地写出来了。
这就是薛瑞萍老师课堂的一种真实——教师上质朴课,学生Lapleau成效。
她的课,并使语文重回了本位,找出了属语文的真正的“根”。
学生说道真心话,显出真性情。
学生秉持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认知,学生不能用言不由衷的高调去取悦教师。
薛瑞萍的课堂就这样时时共相着动感与活力,例如淙淙流泉,似美好山花,生动清爽。
薛瑞萍老师笔下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后面的薛瑞萍老师更是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
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说爱》,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
在她认为,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
对于学生,那是尽职。
其实,尽职尽责,又是何其不易呀。
若能尽职尽责,自然也就是爱学生了,那是师爱吧。
只是,薛老师不说罢了。
她对回去未成作业的学生也存有无奈之握——发飙,造句诗歌、散文。
读书随笔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得
读书随笔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得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琐碎,无非就是把平时的工作给记录下来。
想想自己也曾经写过一段时间的班级日志,并不逊色于她的。
可读着读着就感觉不一样了。
首先有感于她的真实,上课、改作业、做测验……尤其她能大胆地把对学生的惩罚毫无顾忌地写在她的书中。
其次有感于她的朴实,书中没有大量的理论说教,也没有任何游离于教育之外的走秀,有的只是自己真实的一言一行。
再次有感于她的真实,她能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真正把孩子引领进广阔的阅读天地间。
最后有感于她的从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削减对课本的依赖性,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在二年级,她开始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孩子们。
日有所诵、童话之路、图画书讲述、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这部书记如实地记录了薛瑞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入儿童阅读的美好世界的温馨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在旷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管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这也是一种熏陶,熏陶得这群小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甚至爱大声读书的人。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只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喜欢读书了,所有的问题,就都将如加入了热水的盐块,自会融化的。
”她语重心长的告诫让人警醒:“先做xx,然后谈教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她在书中写道:我带孩子们读书,绝不光是为了功课,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
播种快乐,播种幸福,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就因为她有如此的教育观念,所以她能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毅然把目光和精力分给广阔的课外阅读,把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正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她的与众不同,她就成了一代名师,一位教育家。
由于读了她的书,由于受了她的影响,我慢慢的也爱读书了。
因为我知道,一个习惯阅读的人,一个有着坚定内心的人,其内心的力量是强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真实,所以动人
---读《薛瑞萍工作日志5(2)班的语文故事》有感很喜欢“看云”写的文章,趁这个假期,买齐了她所有一到六年级的工作日志,闲暇之余,慢慢品味,如同午后温暖的阳光,也许没那么震慑人心,却滋润心田,看薛瑞萍的文章,如同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话,她之于学生,仿若点滴春雨,润物无声。
和其他书不同,好多教育著作里描述的那些优秀教师们(或者那些了不起的教育理念们),太过伟大,太过高大上,仿佛他们永远都是和蔼的、温柔的、美好的,仿佛那些理念都能让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永远保持美妙的心情,我承认,我敬佩那些达到此种境界的前辈们,也愿意效仿那些了不起的理念们,但和他们产生的距离感确实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种如何努力似乎也很难达到的挫败感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然而,读薛老师的书,全然是另一种感受,那时一种常常能找到共鸣的奇妙感觉,人都是如此,看到如此有名、优秀的教师也曾生气、上火,自己心里的负担也轻了一些,“恩,原来这是每个老师的必经之路,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你不以一种我能做到吗?的疑问而是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的肯定来读书时,感觉自然更加舒适,对,舒服这个词,是读薛瑞萍的书时出现最多的感受。
而这种惬意与舒服,来源于薛老师的真实。
这份真实首先源自于薛老师本人,老师也是人,她用日志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人,这个老师有情绪:开心、苦恼,兴奋、伤心、有难过;这个老师对学生亦是如此: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她会生气、发脾气、会对不听话的学生施以惩戒。
这种真实,是在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课堂中经常发生的,每每读到这些部分,内心禁不住大声呐喊:“是啊,是啊,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也生气、我也发脾气啊!”继而释然,其实,所有的老师都是如此,都是平凡而真实的人,会有感情的波澜起伏,我没办法也做不到像一个圣人一样永远微笑!面对这样一位真实的教师,我愿意慢慢地读下去,看她如何带领学生进入诵读的世界,看他如何与家长写信沟通,看他如何面对不同类似的学生,甚至看他如何“吐槽”当今的教育。
这份真实还见之于她的文章,她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
那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孩子,一个个孩子背后真实存在的故事:布置作业后,第二天没完成的孩子放
学留堂5分钟,问:知不知道为什么留你?生:知道,因为没有完成背诵任务。
“回家能不能补上?”“能。
”“好,走吧。
”短信家长,孩子有一部分今天的背诵任务没有完成,请督促完成。
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没有上纲上线的指责,一问一答,问题解决,OK!面对家长的询问:老师,孩子今天是不是表现得不好了,是不是背诵没有完成?师答:问题已经解决,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用责怪孩子,这种小事师生之间已经达成共识,请放心。
又是干净利落!解决家长疑问,给家长一颗定心丸!同时避免学生回家再次受到责罚!多么漂亮的一招!看到此处,内心忍不住欢呼雀跃,如同当年看到小贝圆月弯刀的任意球直入球门一样畅快!OK,又学一招!这就是薛瑞萍的班级日志,看着看着,总会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看着书的时候,也常常想想,文如其人,生活中的薛老师一定也是个雷厉风行、光明磊落的人。
薛老师的光明磊落还体现在她自我反思的认真态度和积极作为上,同事问她,班里可有调皮捣蛋不招人喜欢的学生?“当然有!”瞬间反思,调皮的学生可以有,但他们就应该不招人喜欢吗?于是立马改正:“调皮的有,但不招人喜欢的,目前没有!”看到这笑了出来,多可爱,如果别人问我,我的答案自然也好薛老师第一次回答的一样,然而薛老师的反问,也让作为读者的我陷入了思考,的确,没有谁是应该不被喜爱的,下一次回答类似问题,也要和薛老师一样,及时改掉扣帽子的习惯!就是从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小细节中,从这本书的小故事中得到力量,如同电池充电一般,薛老师的文字,不会让你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无穷能量,但却像涓流充电一般,慢慢地,一点点地,滋润内心,抚育心间。
真实的薛老师,真实的班级日志,她所带领的学生自然是真实的、不虚假的。
喜欢看里面孩子们的日志,并没有所谓的首尾照应,铺垫描写,也有像白开水一样的文字,但恰恰是白开水,才是生活中最最需要的,孩子们亦如此,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当下最真实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有一起诵读的开心,有没准备好诵读的遗憾,有没参加捐书活动的遗憾,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真实话语,比多少个老师的讲话都更能让他们记得吧。
其实,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没那么多豪言壮语,平平淡淡才是真。
因为真实,所以才最动人。
老师如此,学生如此,教育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