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 张晓风》阅读答案
杭州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杭州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5097dbed5b9f3f90f1ca8.png)
杭州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我喜欢(相关资料)(3)
![2.我喜欢(相关资料)(3)](https://img.taocdn.com/s3/m/3e10b7ab26fff705cc170aa9.png)
作者简介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2012年作为亲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第八届“立法委员”(不分区“立委”)。
个人经历张晓风,现76岁(2017年)。
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
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
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
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
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
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张晓风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张晓风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曾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七课。
主要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
小说《张晓风的国学讲坛》张晓风的小说创作虽不很多,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出版有小说集有《哭墙》《晓风小说集》等,其中《白手帕》、红手帕》《梅兰竹菊》、潘渡娜》比较为人所乐道。
初中初一初二张晓风春之怀古阅读理解答案大全
![初中初一初二张晓风春之怀古阅读理解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8ddfa62f60ddccdb38a067.png)
初中初一初二张晓风春之怀古阅读理解答案大全《春之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7题。
春之怀谷张晓风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在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张晓风-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张晓风-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0fa8ebdd88d0d232d46a61.png)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张晓风①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②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
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③忽然,我看到西邻高约十五公尺的整面墙壁上有一幅画。
不,不是画,是一幅投影。
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④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
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己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
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
⑤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
⑥我绝少午夜收衣服,所以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娟娟竹影投向大壁的景致,今晚得见,也算奇缘一场。
⑦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
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
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做教授。
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⑧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
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
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⑨是啊,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40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405.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406.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如果放到本文中,应该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大画我是看过的,张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体阅读之《六桥》(张晓风)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体阅读之《六桥》(张晓风)](https://img.taocdn.com/s3/m/b9e09efd5fbfc77da269b14c.png)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六桥》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和推敲文中重要词句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本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今年初三元月调考现代文阅读的新变化引入,推荐本文。
一、标题导入由文章标题《六桥》导入,通过ppt给学生补充“六桥”的相关介绍。
六桥: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
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北宋文人苏轼(1089年)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成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
堤上又建有这六座桥,古朴美观。
引导学生由文题思考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带着此疑问进入文本。
二、初读感受要求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提出对此文存有哪些疑问三、再读释疑文本内容和我们最初由文题所做的猜想大相径庭,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可能出现的疑问有:●文章以“六桥”为题,可是直到第9段才提及并简单叙写“六桥”,那么,前面写了什么,又与“六桥”有何关系?●文章12段引用元散曲有何作用?●13-14段提及“平等”与前文有何关联?●如何理解11段所写“六桥,大概已是中国人梦境的总依归了”?●文中反复出现的谜语有何作用?●为什么说“六桥”是苏轼写得最长最大最有气魄而且美丽的一句七言?●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一)整合学生的疑问,从大家最集中的问题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来细致探究文本。
文章以“六桥”为题,可是直到第9段才提及并简单叙写“六桥”,那么,前面写了什么,又与“六桥”有何关系?带着这个疑问,细致研读文章第(1)—(9)段,抓住初读时勾画出的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弄清楚每一段的内容,整合,理清思路。
(提示:谜语的作用)⏹岸水中有土⏹湖土中有水水土交融⏹堤水中又有土⏹桥土中又有水由此得出结论:作者把人类和水的姻缘回想一遍是想告诉我们“六桥”的建造符合人们追求水土交融的心理平衡,即达到第8段所说“人类既需要大地的丰饶稳定,也需要海洋的激情浪漫”。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四 短文两篇苏教版课后练习七十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四 短文两篇苏教版课后练习七十](https://img.taocdn.com/s3/m/a698ae52581b6bd97f19eacb.png)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四短文两篇苏教版课后练习七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
A、事列《神仙》之传B、迹存《述异》之志。
C、主人处处款之D、亦荆吴形胜之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显者刺(名帖)B、奇在磊石(堆砌)C、缘坡植牡丹(沿着)D、主人处处款之(勤招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A、滕王阁B、黄鹤楼C、蓬莱阁D、岳阳楼【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围灌木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B、主人处处款之:殷勤招待C、缘坡植牡丹、芍药:顺着、沿着D、颓然碧窈:草木丛【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译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角落)B、遂以名(名字)楼C、坐窥井邑(城乡)D、亦荆吴形胜(山川胜迹)之最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是因为空旷而奇特。
B、“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C、“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上。
D、“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瓜洲的每一个园林亭榭,都是以假山最为突出。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加线字翻译错误的一项( )A、州城西南隅角落B、富人于五所园也动词,建筑园子C、至于园可无憾矣遗憾D、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休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张晓风散文阅读答案
![张晓风散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a3c70349649b6648d747fc.png)
张晓风散文阅读答案篇一:张晓风散文阅读答案】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
春天不该收场的。
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
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
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
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
张晓风
![张晓风](https://img.taocdn.com/s3/m/0568187e011ca300a6c39075.png)
• 二
癫者站在婴儿室的玻璃窗前,他的鼻子贴在冷冷的玻 璃上,他的脸孔因而平板得像一张拙劣的画。 “哪一个是你的孩子?护士小姐走过来亲切地问。 癫者转过身来,张开嘴,因情急而流泪了。 “没有,”他口吃地说,“没有什么人是什么人的孩 子,所有的孩子都不属于他们的父母——他们只属于他们 自己的命运。” “你说什么?”护士吃惊了。 “我看见他们的未来。” “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他们将死于刀,死于枪。死于车轮,死于癌, 死于苦心焦虑,死于哀毁悲恸,死于老。我看见他们的小 脸被皱纹撕坏,他们的骨头被忧苦压伤。 那善良的护士忽然失手,将针药打了一地,襁褓中熟 睡的婴儿们同声哭了起来。
七 精神病院的院长带着绳索和从员来找癫者。 “我们听说你是这城中最有名的癫狂者,我们不能 让你随便在街上走,你跟我们去治疗吧!” 癫者缓缓地抬起他悲哀得令人揪心的眼睛。 “为什么我不能在这城里?” “因为癫狂的人只应该跟癫狂的人在一起。” “那么,让我留在街上——因为这里全是癫狂的 人。” “你应该住院。” “我们的城市就是病院。” 精神病院的院长一跃而上,想要绑住他,但癫者把 反而绑住了院长,并且把他交给从员。从员们看都不看 一眼,便把胡踢乱打的院长架上车,带他到他自己所开 设的精神病院去。
张晓风
我去即山,越过的是空间,平的空间,以及直的 空间。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 而茫茫大荒,漠漠古今,众生平凡的面目里,谁是我,我又 复是谁呢?
张晓风,台湾地区女作家,笔名有晓风,桑科,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古典而纵身现代的
她又是极人道的。”
• 八
有人看见癫者在海边刳木为舟,就群聚前观。 其中某个胆子较大的上前来问道:“癫者,你要走了 吗?” “谁不走呢?谁又有‘永久地址’呢?” “你要到哪里去?” “你们谁又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呢?” 众人中较敏感的已开始为自己低泣。 “你真的是癫狂的吗?”一个孩子跑上前去,抱着他 的颈项。 癫者庄严地站起身来,缓缓地说:“我不配,但我祝 福你是,立志做个大癫吧!孩子。” 众人哗然,急去抢救那孩子。
关于《六桥》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关于《六桥》阅读题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28561d4b73f242336c5f8f.png)
关于《六桥》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六桥张晓风这天清晨,我推窗望去,向往已久的苏堤和六桥,与我遥遥相对。
我穆然静坐,不敢喧哗,心中慢慢地把人类和水的因缘回想一遍。
大地,一定曾经是一项奇迹,因为它是大海里面浮凸出来的一块干地。
如果没有这块干地,对鲨鱼当然没有影响,海豚大概也不表反对,可是我们人类就完了,我们总不能一直游泳而不上岸吧!岸,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岸,而且,还希望这个岸就在我们一回头就可以踏上去的地方(所谓“回头是岸”嘛)!我们是陆地生物,这一点,好象已经注定了。
但上了岸,踏上了大地,人类必然又会有新的不满足。
大地很深厚沉稳,而且像海洋一样丰富。
她供应的物质源源不绝。
你可以欣赏它的春华秋实,她的横岭侧峰,但人类不可能忘情于水,从胎儿时代就四面包围着我们的水。
水,一旦离开我们而去,日子就会变得很陌生很干瘪。
而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想要看到海,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并不容易。
中国人主动去亲近的水是河水、江水、湖水。
尤其是湖,它差不多是小规模的海洋。
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湖叫成海,像洱海、青海。
犹太人也如此,他们的加利利海分明只是湖。
有了湖,极好——但人类还是不满足。
人类是矛盾的,他本来只需要大水中有一块可以落脚的陆地,等有了陆地他又希望陆地中有一块小水名叫湖。
有了这块小水湖,他更希望有一块小陆地,悄悄插入湖中,可以容他走进那片小水域里。
那是什幺?那是堤。
如果要给“堤”设一个谜语供小孩猜,那便该是:水中有土,土中有水,水中又有土。
苏堤、白堤便是经两位大诗人督修而成的“诗意工程”。
诗人,本是负责刺探人类心灵活动的情报员。
他知道人类内心的隐情密意。
他知道人类既需要大地的丰饶稳定,也需要海洋的激情浪漫。
于是白居易挖了湖又筑了堤。
张晓风《母亲的羽衣》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张晓风《母亲的羽衣》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6a2e0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d.png)
张晓风《母亲的羽衣》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张晓风《母亲的羽衣》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张晓风《母亲的羽衣》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
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
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
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
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
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
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张晓风《六桥》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晓风《六桥》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c82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b.png)
张晓风《六桥》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张晓风《六桥》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这天清晨,我推窗望去,向往已久的苏堤和六桥,与我遥遥相对。
我穆然静坐,不敢喧哗,心中慢慢地把人类和水的因缘回想一遍。
大地,一定曾经是一项奇迹,因为它是大海里面浮凸出来的一块干地。
如果没有这块干地,对鲨鱼当然没有影响,海豚大概也不表反对,可是我们人类就完了,我们总不能一直游泳而不上岸吧!岸,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岸,而且,还希望这个岸就在我们一回头就可以踏上去的地方(所谓“回头是岸”嘛)!我们是陆地生物,这一点,好象已经注定了。
但上了岸,踏上了大地,人类必然又会有新的不满足。
大地很深厚沉稳,而且像海洋一样丰富。
她供应的物质源源不绝。
你可以欣赏它的春华秋实,她的横岭侧峰,但人类不可能忘情于水,从胎儿时代就四面包围着我们的水。
水,一旦离开我们而去,日子就会变得很陌生很干瘪。
而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想要看到海,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并不容易。
中国人主动去亲近的水是河水、江水、湖水。
尤其是湖,它差不多是小规模的海洋。
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湖叫成海,像洱海、青海。
犹太人也如此,他们的加利利海分明只是湖。
有了湖,极好——但人类还是不满足。
人类是矛盾的,他本来只需要大水中有一块可以落脚的陆地,等有了陆地他又希望陆地中有一块小水名叫湖。
有了这块小水湖,他更希望有一块小陆地,悄悄插入湖中,可以容他走进那片小水域里。
那是什么?那是堤。
如果要给“堤”设一个谜语供小孩猜,那便该是:水中有土,土中有水,水中又有土。
苏堤、白堤便是经两位大诗人督修而成的“诗意工程”。
诗人,本是负责刺探人类心灵活动的情报员。
他知道人类内心的隐情密意。
他知道人类既需要大地的丰饶稳定,也需要海洋的激情浪漫。
于是白居易挖了湖又筑了堤(农人因而得灌溉之利,常人却收取柳雨荷风),后来苏东坡又补一堤。
有名的白堤、苏堤就是指这两条带状的大堤。
更有意思的是,有了长堤以后,有人更希望这小土地上仍能有点水意。
热点作家04 张晓风-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
![热点作家04 张晓风-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3b6cb46529647d2728526b.png)
热点作家4 张晓风一、人物简介张晓风,生于1941年,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
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大学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2012年作为亲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第八届“立法委员”(不分区“立委”)。
二、主要作品张晓风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
小说张晓风的小说创作虽不很多,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出版有小说集有《哭墙》、《晓风小说集》等,其中《白手帕》、《红手帕》、《梅兰竹菊》、《潘渡娜》比较为人所乐道。
其中,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虽是创始之作,在科幻本身的特色方面挖掘得不够深入,但文笔优美、哀婉动人,是当代台湾文坛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
散文《到山中去》、《酿酒的理由》、《地毯的那一端》、《魔季》、《林木篇》、《我喜欢》、《一钵金》、《我有》、《愁乡石》、《初雪》、《初绽的诗篇》、《劫后》、《癫者》、《雨之调》、《咏物篇》、《春俎》、《生活赋》、《念你们的名字》、《音乐教室》、《我不知道怎样回答》、《种种有情》、《母亲的羽衣》、《许士林的独白》、《遇》、《问石》、《缘豆儿》、《西湖十景》、《遇见》、《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第一个月盈之夜》、《一个女人的爱情观》、《一句好话》、《春日二则》、《林中杂想》、《只因为年轻啊》、《星约》、《玉想》、《错误》、《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传说中的宝石》、《人生的什么和什么》、《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我知道你是谁》、《我有一个梦》、《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你我间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说得清道得明》、《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六桥》、《常玉,和他的小土钵》、《我有一根祈雨棍》、《一双小鞋》、《一只玉羊》、《一番》、《一山昙花》、《“你的侧影好美”》、《行道树》、《有些人》、《石缝间的生命》、《秋千上的女子》、《秋天秋天》、《别人的同学会》、《青蚨》等。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单元能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单元能](https://img.taocdn.com/s3/m/a433d8ae49649b6649d74731.png)
散文部分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能力训练5(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游天都徐霞客初四日。
十五里,至汤口。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十里,上黄泥冈。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复北上,行石罅中。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立庵前,指点两峰。
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
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瞑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陡者级.之级:凿石级B.悬者植.梯接之植:立(梯子)C.从流石蛇.行而上蛇:像蛇一样D.惟一石顶壁.起扰数十丈壁:石壁解析:壁:像墙壁一样。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及参考答案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2b23fa1c7aa00b42acbab.png)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杭人游湖烨然若神人B.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与杏桃相次开发惠子相梁D.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10.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参考答案:8.答案:D。
评分:答对2分。
共2分。
9.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 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评分:每句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评分:答出烘托作用1分;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1分,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1分。
共3分。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4 记叙性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4 记叙性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14600f5a8102d276a22fab.png)
专题14 记叙性阅读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
”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
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
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
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
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
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
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
《雨后游六桥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雨后游六桥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b1eb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雨后游六桥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雨后游六桥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2分)袁宏道寒食后雨①,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②,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③也。
午霁④,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⑤以为快。
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⑥,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⑦者皆去表⑧。
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⑨,少者歌,以为乐。
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注释】①雨:下雨。
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
③滞:停止,拖延。
④霁:雨停。
⑤翻:反而。
⑥光晃衣:衣上白光浮动。
⑦白其内:穿着白色内衣。
⑧去表:脱去外衣。
⑨浮:罚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偕诸友至第三桥()(2)翻以为快()【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6分)(1)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2)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小题3】本文与《醉翁亭记》都是游记,都写游玩之乐,两者的乐趣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小题1】(2分)(1)各位;众多(2)轻快;愉快【小题2】(1)一会玩累了,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
(2)偶然发现有个小舟从花间荡出,喊过来,原来是寺里的僧人载着茶水(担着茶水)来了。
【小题3】《雨后游六桥记》写的是回到自然状态解脱和自由的乐趣;(2分)《醉翁亭记》写的是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2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翻译(1)句时注意“少、以、以为”等字,翻译(2)句时注意“偶、之、乃、载”等字。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其中的乐趣。
《醉翁亭记》根据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之后的一次出游来体会其乐趣,《雨后游六桥记》根据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来体会其中的乐趣。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苏教版课后练习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苏教版课后练习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70520b8cf78a6529657d5335.png)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苏教版课后练习十四第1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别具匠心(特别的心思)B、丘壑(高山)C、嶙峋(绵延不断的样子)D、镂空(雕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
B、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C、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
D、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暧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治水必躬亲》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义均无误的一项是( )A、映衬蔓延珠光宝气自出新裁(心中的设计)B、摄影芭蕉称心满意重峦迭嶂(重重叠叠的山峰)C、玲珑阅历俯仰生姿因地制宜(因为)D、屈曲闲适诸如此类别具匠心(巧妙的心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桥张晓风》阅读答案
这天清晨,我推窗望去,向往已久的苏堤和六桥,与我遥遥相对。
我穆然静坐,不敢喧哗,心中慢慢地把人类和水的因缘回想一遍。
大地,一定曾经是一项奇迹,因为它是大海里面浮凸出来的一块干地。
如果没有这块干地,对鲨鱼当然没有影响,海豚大也不表反对,可是我们人类就完了,我们总不能一直游泳而不上岸吧!
岸,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岸,而且,还希望这个岸就在我们一回头就可以踏上去的地方(所谓“回头是岸”嘛)!我们是陆地生物,这一点,好象已经注定了。
但上了岸,踏上了大地,人类必然又会有新的不满足。
大地很深厚沉稳,而且像海洋一样丰富。
她供应的物质源源不绝。
你可以欣赏它的春华秋实,她的横岭侧峰,但人类不可能忘情于水,从胎儿时代就四面包围着我们的水。
水,一旦离开我们而去,日子就会变得很陌生很干瘪。
而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想要看到海,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并不容易。
中国人主动去亲近的水是河水、江水、湖水。
尤其是湖,它差不多是小规模的海洋。
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湖叫成海,像洱海、青海。
犹太人也如此,他们的加利利海分明只是湖。
有了湖,极好——但人类还是不满足。
人类是矛盾的,他本来只需要大水中有一块可以落脚的陆地,等有了陆地他又希望陆地中有一块小水名叫湖。
有了这块小水湖,他更希望有一块小陆地,悄悄插入湖中,可以容他走进那片小水域里。
那是什么?那是堤。
如果要给“堤”设一个谜语供小孩猜,那便该是:水中有土,土中有水,水中又有土。
苏堤、白堤便是经两位大诗人督修而成的“诗意工程”。
诗人,本是负责刺探人类心灵活动的情报员。
他知道人类内心的隐情密意。
他知道人类既需要大地的丰饶稳定,也需要海洋的激情浪漫。
于是挖了湖又筑了堤(农人因而得之利,常人却收取柳雨荷风),后来苏东坡又补一堤。
有名的白堤、苏堤就是指这两条带状的大堤。
更有意思的是,有了长堤以后,有人更希望这小土地上仍能有点水意。
于是,苏堤中间设了六道桥,这六道桥的名字分别是映波、锁、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桥有点拱背,中间一个圆洞,船只因而可以穿堤而过。
如果再为“六桥”设一道谜题,那也容易,不妨写成下面这种笨笨的:水中有土,土中有水,水中又有土,土中又有水。
这天早晨,我呆呆地望着着全长2.8公里的苏堤。
由于拥有六座桥,刚好把苏堤分成七个,算来恰如一句七言。
啊!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最长最大的一句七言了,最有气魄而且美丽。
苏堤因为是无中生有的一块新地(浚湖而得的最高贵华艳的废土),所以不作经济利益的打算,只用来种桃花和杨柳。
明代袁宏道形容此地,说“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
苏轼的诗也说“六桥横绝天汉上”。
如果你随便抓一个中国人来,叫他形容天堂,大他讲来讲去也跳不出“六桥烟柳”或“苏堤春晓”的景致。
六桥,大已是中国人梦境的总依归了。
我自己最喜欢的和六桥有关的句子出自元人散曲: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
对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难不成因为他是某主席或某部长,就可以用八只眼睛来看波光的潋滟吗?不,在面对桃红柳绿的时刻,我们都只能虔诚的用两腿走过风景,用两眼膜拜,用一颗心来贮存,如此而已。
绝美的六桥,是大家都可以平等经行的,恰如神圣的智慧,无人不可收录在心。
眼望着苏东坡生平所写下的最长最美的一句诗,我心里的喜悦平静也无限的华美悠长。
14.文章写的是六桥,开篇作者却花大量笔墨“慢慢地把人类和水的因缘回想一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诗人,本是负责刺探人类心灵活动的情报员。
(2)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
16.作者为什么说六桥和苏堤是苏东坡写得“最长最大”“最有气魄而且最美丽”的一句七言?(6分)
17.在观赏六桥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6分)
参考答案:
14.(1)指出水和陆地的和谐交融是人类心灵追求的一种平衡。
(2)解释了诗人建造六桥的原因。
(3)为下文就六桥引出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
(6分,每小点2分)
15.(1)诗人能精确洞察人的内心愿望,表明六桥的建造符合人生活和心理的要求。
(2分)
(2)引用元人的写出美景面前人人平等,用平和虔诚的心去欣赏美景才能有所收获。
(2分)
16.(1)从形式上看,六座桥刚好把苏堤分成七个段落,恰如一句七言诗,因而“最长最大”也“最有气魄”。
(2)从价值上看,不作经济利益打算,只用来种桃花和杨柳,成为中国人审美意境的绝佳去处,因而最美丽。
(6分,每小点3分)
17.(1)水和陆地对人来说同样重要,是人类生理和心理不可或缺的要素。
(2)六桥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审美上和谐的原则。
(3)欣赏美景正如收藏智慧,人生而平等,生命需要亲自走完,用心感悟。
(6分,每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