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海上地震勘探新技术应用

浅谈中国海上地震勘探新技术应用
v a l u e . Thi s pa p e r ma i nl y i nt r o du c e s a pp l i c a t i o n pr o gr e s s a nd e xp l o r a t i on e f f e c t s of f ou r ne w s e i s mi c t e c hno l o gi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uc h a s a c q ui s i t i on t e c hn ol o gi e s f o r l a r ge o r s t e r e o s ou r c e wi t h l ong c a bl e, up pe r — l o we r c a bl e a nd s ubma r i ne c a bl e .Me a nwhi l e,i t a l s o s i mp l y a na l y s e s i t s f ut ur e de ve l op me nt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 Hy d r o l o g i c a l a n d Ma r i n e I n s t r u me n t s
NO . 2
J u n . 2 O1 3
浅 谈 中 国海 上 地 震 勘 探 新 技 术 应 用
唐 进 , 杨 凯
( 中 海 油 田服 务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天津 3 0 0 4 5 1 )
摘 要 : 随 着 油气勘 探程 度 的提 高 , 勘 探 目标 日益复杂 , 勘探 难 度越 来越 大 , 常规 勘探 技 术往 往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勘探新方法:1.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二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检波器,可以获取地下的三维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折射波勘探:折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折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折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3. 反射波勘探:反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反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4. 共聚焦点源勘探:共聚焦点源勘探是一种利用共聚焦点源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多个震源,可以产生共聚焦点源,并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5. 多分量地震勘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方向的地震波,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6. 宽频带地震勘探:宽频带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使用宽频带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宽频带的地震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7. 井中地震勘探:井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将地震仪放置在钻孔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通过在钻孔中放置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及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特性,以揭示地下地层结构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地震勘探新技术发展概述1. 宏观技术发展:近年来,地震勘探技术在硬件装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先进的地震仪器设备、高速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勘探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传统的地震勘探主要依赖二维地震数据,不能直观地表现地下地层的三维形态。

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下地层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3. 长偏移距地震勘探技术:长偏移距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提高地震波在地下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对于深层地质结构和隐蔽薄层油气的探测能力更强,有助于开发深层油气资源。

4. 增强震源技术:增强震源技术通过提高地震波能量释放和频率带宽,能够在地下产生更强的反射能量,提高地震勘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它在海上勘探中尤为重要,因为海洋环境下地震波会衰减得迅速,而增强震源技术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二、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意义1. 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勘探新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帮助勘探人员准确定位油气藏,提高勘探成功率。

通过对地震波的解释和处理,可以预测潜在的油气储量和产能,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降低勘探成本:地震勘探新技术能够更好地识别目标层位,避免不必要的钻探与开发,从而帮助节约勘探成本。

通过高精度的地震勘探数据,勘探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目标层位的地质特征,降低勘探风险。

3. 拓宽勘探范畴: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复杂地质结构和深层油气的勘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拓宽油气勘探的范畴。

比如,在海底深水地区,增强震源技术能够提高地震勘探的效果,帮助勘探人员发现更多的深水油气资源。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1. 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密度、不同速度的介质。

根据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相应的速度变化。

这种速度变化导致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发生偏折、折射和反射,从而提供了地下结构的信息。

2. 地震波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的衰减和改变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与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地震波的能量在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衰减,即地震波的振幅逐渐减小。

同时,地震波也会因为地下结构的反射、折射等作用而发生衰减,波形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衰减和改变,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2. 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在地质科学研究、地下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地质科学研究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下岩石、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变化和波形改变,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厚度、形态等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下断裂带等地质现象,进而预测地震风险和地质灾害。

2.2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勘探在地下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如大坝、地铁、隧道等)前,需要了解地下的地质条件和结构,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土层、岩石、裂隙等的信息,帮助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时避免地质灾害风险,减少工程风险并提高工程质量。

2.3 矿产资源开发地震勘探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波形改变,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找到矿脉、矿体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预测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勘探过程,验证地震勘探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了解不同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测井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1)地震波源:模拟地震波发生器,产生频率、振幅可调的地震波。

(2)检波器:模拟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地震波源频率、振幅、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参数。

(2)激发地震波:启动地震波源,产生模拟地震波。

(3)采集地震数据:将检波器放置在地表,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偏移、解释等处理,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 实验结果(1)反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2)折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波速和密度。

(3)地震测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层位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四、实验分析1. 反射波法: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可以识别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3)数据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2. 折射波法:折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适用范围有限,要求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

(2)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

3. 地震测井:地震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地震记录仪是地震勘探中最基本的仪器之一、它的作用是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振动情况。

地震记录仪由一组传感器、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传感器通常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或气流传感器,用于转换地震波的压力波动为电信号。

放大器则用于放大传感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则负责将放大后的信号数字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供后续处理。

地震传感器是地震记录仪中的关键部件,也是测量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振幅的重要工具。

地震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内部的物理效应来测量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

常用的地震传感器有三轴加速度计和压电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可以同时测量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确定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

压电传感器则使用压电效应将地震波的压力波动转化为电信号。

地震源是地震勘探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

地震源是通过施加力或释放能量来产生地震波的装置。

常见的地震源包括震源车、爆破和振动器。

震源车是一种装有震动源的车辆,通过车辆行驶产生地震波。

爆破则是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生成地震波。

振动器则是通过振动设备产生地震波。

除了传统的地震勘探仪器,还有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地震勘探中。

其中之一是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来推断地下物质的属性和结构的方法。

它基于波动理论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和衰减等物理属性。

另一个新技术是多次反射地震勘探。

多次反射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遇到不同介质界面反射产生多次反射波的原理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反射波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层次和反射界面的位置。

此外,地震勘探中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和仪器,如地震井探测技术、地震电磁法和地形扫描仪等。

这些新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也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仪器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地质构造的重要工具。

第3讲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

第3讲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
爆炸索――为细长的索状结构,炸药心外面绕特制棉线,最外一 层为强韧的塑料。爆炸索不需钻炮井,只需掩埋在0.3~0.6m深 处用雷管从一端引爆。
新型炸药震源dBX――2002年引入的一种新型的地震专用炸药。 dBX地震专用炸药也称为金属炸药,是一种添加了镁、硼、钙等 易氧化金属的混合爆炸物。其机理为:当爆炸反应开始时,起爆 冲击波传向炸药,压缩内部空间产生强大的内部压力。这种内部 压力提供了使燃料和氧化剂产生化学反应的启动热量,添加的金 属作为敏感剂,增加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一旦化学反应发生,形 成的金属氧化物可增加爆炸混合物的温度,加快反应速度,从而 增加爆炸能量。常规炸药与地震专用炸药(dBX)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表层地质条件下,采用dBX型炸药激发获得的地 震数据的质量明显优于用常规炸药获得的地震数据。
扫频信号的自相关
3.2.3 可控震源的工作参数
扫描长度
数据采集的持续时间
扫频宽度
震源个数
振动次数
3.2.4可控震源的工作特点
可控震源工作时,3~4台可控震源,以一定的组合形 式,在一个振点(即炮点)上同时振动几次甚至几十次。 每次振动的持续时间为8~16s,在同一地点振动规定的 次数就算完成一“炮“。
3.2.5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的对比
炸药震源
可控震源
激发波形不可控制
激发波形可控制
震源能量的利用率低
震源能量的利用率低
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损害
易受干扰
可通过相关压制随机干扰
3.3 震源同步系统
为了保证地震仪能准确地从震源激发瞬间 开始采集地震数据,震源和仪器车之间部配 备了震源同步系统来保持联系和同步。震源 同步系统就是一种在地震仪控制下自动启动 爆炸,并能传送爆炸信号和井口信号的震源 同步装置。它由两部份组成,安装在仪器车 上的部分为“控制器”,放在炮点的部分为 “爆炸机”。爆炸机与控制器之间通常用无 线电台联系(必要时也可以用有线通讯联系)。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破坏性力量,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防御一直是一个难题。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预测、测量技术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面对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重要帮助。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地仪器记录震源产生的地震信号,获取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从而判断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类型的一种技术。

它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地震监测和勘探的精度和扫描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首先,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预测和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地震预测上,地震探测技术的高精度定位能够精准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预测地震强度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预警和保护。

同时,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探测到地震中产生的多种特殊类型震波,如剪切波、横波、纵波等地震波,可以更好地研究地震的物理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地震现象。

其次,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中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石油勘探中,传统的勘探方式普遍存在勘探成本高、勘探率低,勘探周期长等弊端。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能够精确刻画地下的构造和地质特征以及圈闭状况,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在地质调查上,高精度的地震波记录可以提供可靠的地下介质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信息,揭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和沉积环境,为矿产资源勘探和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灾害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也具备重要作用。

在地震灾害评估中,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提供地震发生后地表、地下的形变、位移、裂隙等信息,反映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而进行灾情评估预测。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探测技术完整记录了地质体内部构造和地下介质性质分布的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分析检测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危险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地质勘探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科学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壳下方的岩石结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地表上的地质现象,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而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常用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1. 人工震源法人工震源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地表上设置震源,产生地震波,再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从而获得地下的地质信息。

使用人工震源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震源,可以是爆炸源、振动源或冲击源等。

其次,在勘探区域设置接收点,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最后,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反射等特征,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地下的地质结构。

2. 地震反射法地震反射法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和折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反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反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反射法适用于地下构造比较复杂、分层明显的地区,如沉积盆地和断裂带。

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可以了解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折射法地震折射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折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折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折射法适用于探测地下不同岩性的界面,如地下水位、油气层和土层等。

通过分析地震折射剖面,可以判断地下岩性的变化和地下构造的形态。

4. 走时层析反演法走时层析反演法是地震勘探中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研究方法。

它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速度分布和地下的构造形态。

走时层析反演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地震波记录、震源编排和速度模型构建等。

通过反演地下速度模型,可以获得地下的岩层厚度、地下断层的切割和地下岩性的变化等信息。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但是通过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提前预警地震。

地震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地震探测技术的原理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测定地下物质构造和介质性质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

地震波是由地震能量引起地质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

当地震波经过地下物质层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地下物质的位置、形态、物性等信息。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和泊松比等物理特性,不同介质密度和速度的变化会导致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这就是地震探测技术利用的物理原理。

地震探测技术一般分为爆炸地震勘探和地震震源勘探两种,前者是采用爆炸源产生的地震波,后者是利用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

在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法、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测。

二、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1. 石油勘探地震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出石油地质构造和储集层分布情况,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2. 矿产勘探地震探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中,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物质中的特性,判断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形态、深度等信息。

通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矿产勘探中发现了大量的矿体,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3.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探测技术在地下工程勘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确定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范围,为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 地震监测和预警地震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和预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判断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震级等信息,提前预警,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地震探测技术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地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特性,以及地下地质构造对地震波传播产生的影响,来获取地下岩层的信息,进而推断出可能存在石油或天然气的区域。

下面将介绍地震勘探中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一、地震波概述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是实施勘探的基础。

地震波通常包括水平振动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

P波是沿着传播方向的压缩波,而S波是沿着传播方向的横波。

这些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受到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形的影响。

二、地震勘探常用方法1. 反射地震勘探反射地震勘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质勘探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地震波首先通过震源产生,沿着地下岩层传播,一旦遇到不同密度或声阻抗的地层边界,部分地震波将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地面,被接收器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这些反射波的特征,可以推断出地层的分布、地下构造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区域。

2. 折射地震勘探折射地震勘探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折射和绕射特性,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情况和存在石油或天然气的可能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下岩石有复杂构造或存在倾斜的情况下。

3. 井下地震勘探井下地震勘探是将地震勘探的装置和设备安装在已经钻完的井中,通过在井中产生震源和接收地震信号,来获取地层的地震数据。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已经钻井的油田或天然气田中,可以提高勘探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地震勘探的流程与技术1. 设计地震勘探的参数和布局在地震勘探中,需要首先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特点,确定合理的震源能量、接收器位置和工作频率等参数。

根据地下岩层的深度和目标层位,确定最佳的分辨率和有效侧向范围。

然后根据布局参数设计合理的勘探网格。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地震勘探中,通过在地面或井下布设的接收器阵列,采集到的地震数据需要经过专业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噪声的剔除和数据质量的检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使用教程地震勘探技术是地质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特征,从而获取地下构造的信息。

在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勘探和勘测工作中。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使用教程,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与传播、地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以及数据解释与地下构造的形成。

一、地震波的产生与传播地震波是指地震震源释放能量时,在地下介质中以波动形式传播的能量。

地震波的产生通常有地震、爆炸两种方式。

在地质勘探中,通常采用人工方式产生地震波。

最常见的方法是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器,震源器通过产生震动来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与地下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介质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会有不同影响。

二、地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地震数据的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步,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将作为后续处理和数据解释的基础。

地震数据的采集主要涉及地震震源器的布设和地震检波器的设置。

震源器和检波器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布放方式进行设置,以覆盖目标区域的地质介质。

震源器和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和布放密度也会影响地震数据的质量和分辨率。

地震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步骤,以提取地下构造信息。

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去噪、纠正、滤波、补偿等。

去噪是为了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以保证地震信号的准确性。

纠正是指对地震数据进行纠正,以消除由于介质非均匀性和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引起的变形。

滤波是为了使地震数据具有更好的频率特性,以便于后续处理和解释。

补偿是对地震数据进行时间和幅度上的补偿,以消除地震记录中由于路径长度和介质差异引起的时间延迟和幅度衰减。

三、数据解释与地下构造的形成地震数据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可以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

数据解释通常采用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

地震反射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反射特征来推断地下构造的存在和位置。

油气藏勘探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油气藏勘探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油气藏勘探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引言:油气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气藏勘探则是寻找和开发这些资源的关键环节。

地震勘探技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藏勘探领域。

本文将探讨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 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地震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震源、接收器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震源产生地震波,接收器记录地震波的反射信号,数据处理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

2. 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边界,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信号,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进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其次,地震勘探可以评估油气藏的储量和产能。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等特征,可以推断油气储集层的含油气量和渗透性等参数,为油气藏的评估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地震勘探还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钻井目标和优化钻井方案,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

3. 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勘探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地震波的反射信号,提高勘探效果。

另一方面,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重建地下介质模型,提高勘探分辨率;地震井间插值技术可以利用井间数据填补地震剖面中的缺失数据,提高勘探效果。

此外,地震勘探技术还与其他勘探方法相结合,如电磁法、重力法等,形成多物理场联合勘探,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4. 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展望虽然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波传播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

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

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中国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地震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的发展对于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震带的地震勘探与勘察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并探讨其对地震预测和减灾工作的意义。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对地壳活动的观测和分析来获取地震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创新的地震勘探仪器以及先进的地震监测网络使地震监测和数据分析更加精确和及时。

一种常用的地震监测技术是地震仪器的使用。

地震仪器被广泛应用来测量和记录地震波,以获取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参数。

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地震台网系统,包括地震台站和快速地震报警系统,以监测地震活动。

这些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规律和预测地震风险。

二、地震勘察技术的应用地震勘察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地质勘察、地震灾情调查和工程震害评估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性质和机制,并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地质勘察是地震勘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层、地形和构造等地质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地震活动的潜在发生区域和构造规律。

地质勘察还可以揭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地裂缝等。

其次,地震灾情调查是地震勘察技术的关键环节。

在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和救援人员会进行调查,收集有关地震灾害的详细信息,如震中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和建筑震害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地震风险和改进抗震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地震勘察技术还可用于工程震害评估。

工程震害评估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损坏程度和抗震性能的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改进抗震设计,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利用地震勘察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收集和分析工程震害数据,评估历史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指导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改进。

三、地震勘探与勘查技术的意义地震勘探与勘查技术的发展对于地震预测和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摘要: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

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

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横波勘探;四维地震;精确时间计时;精准布设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0.06.003上个世纪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海底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横波信息接收分析,作为观测天然地震,研究海底演变以及作为海上拖缆地震的补充而出现和发展的。

由于横波(S波)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而只接收到了纵波的反射与折射信息。

海底地震仪器的出现,检波器放置于海底,与海底耦合,可以接收到横波或者转换横波信息。

随着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海底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全世界对能源需求和依赖进一步提高,海上油气资源勘探难度逐步加大,海底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方法正逐渐成熟,已成为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上四维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简介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是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一种,同样有震源和采集器组成。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大都采用非炸药震源(以空气枪为主),震源漂浮在接近海面,有海上调查船拖曳;采集器陈放到海底来接收震源发出,经过海底底层反射的纵横波信号。

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

检波器最初使用压电检波器,现在发展到压电与振速检波器组合使用。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又可分为海底电缆勘探技术(OCEAN BOTTOM CABLE,以下简称OBC)和海底地震仪勘探技术(OCEAN BOTTOMSEISMOMETER,以下简称OBS)。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一、地震勘探基本原理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2.光滑、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4.地震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6.几何地震学原理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1.地震地质模型2.液态沦为弹性介质的条件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3.1无限大光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3、动力学特征的彰显:远近震源处的加速度波形变化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稀释膨胀、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平面波的散射和反射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3.球面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4.地震面波1、斯奈尔定理(包含散射定理、反射定理)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4、弯曲入射光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5、折射波的特点(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蔓延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6、ava曲线(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7、面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4.地震衍射波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构成的物理机制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黏滞性介质地震薄层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薄层的干涉作用voigt黏弹性理论薄层的谐波促进作用吸收系数及特性地震纵向分辨率大地滤波促进作用地震衍射波地震子波地震横向分辨率品质因素菲涅尔拎半径波导效应地震道褶积模型1.6几何地震学原理1.6.1地震反射波运动学1.6.2地震折射波的时距曲线1.6.3地震绕射波的时距曲线1.6.4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6.5垂直时距曲线方程1.6.6τ-p域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1.6.7地震横波运动学特征1、几何地震学的有关概念:几种深度、倾角的概念,几种深度的关系,视倾角与真倾角的2、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时距曲面的形状3、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弯曲界面、多层界面的时距曲线单个水平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渐进线方程,正常时差的概念)单个弯曲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与界面、女性主义的关系,倾角时差)界面曲率对时距曲线的影响;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速度问题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4、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一个水平、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盲区、二者遇时距观测系统)多个水平层折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界面的折射波、穿透现象5、拖射波的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6、多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野外地震勘探中的震源分析

野外地震勘探中的震源分析
关键 词 地 震勘 探 蝣 药爱 源 可拉震源 气抢震潭 信 号质 量
地震勘探从上世纪 二十年代赵 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最 皇要。 段 , -
怎么提高地震信号 的分辨 率,捉 商信噪 比 ,是现在地 震勘拇的重点。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野外地震勘探震 源的儿砷常见 类型 ,分析 各种震 源 的优缺点 ,以及 怎样合理 的应用各种震源提高地震采筻数撕精度 ,
及其 与炸药物理性质 、数量、蒯 围介质 物理住 螗的关 系 ,£前这方面 j 的研究还不够。尽管如此 ,现有 的理论 研亢嗣太嚣啦实验。 究及生产 研 经 验 仍 然 形 成 了 一些 重 要 关 系式 。 根据前苏联学者保列斯 夫的实验 知 .粉痒带的体移 文定彳炸 , {
及炸药蟒速 的选取 。炸西髑 国介顷有两种祸合关系 ,鲫几何耦 合和 m抗耦 龠 J . 糟 台齄指药包与周 介 的接触程度 ,药包与井 壁完 L ̄ k 全接触 H耦 , 完 全屉触叫 耦 台。不塌合或粕合不好会他炸药在 井 中堪作时 ; 中击渡能量受到饭大损失 ,在 岩体中 它激发 的爆炸鹿力 波的强眨也会降 。在实际 跑霞T作中 ,药 包与井 蹙之 阀多少全有… 点空隙 , 在井孛注水或灌满泥浆 ,以改善他们的揣含笑系。
懿 符 比 理 想 曲 粜 .
大体形成粉辟带、破坏带和有砂坏作用 的振动带这三 个区带 ,在震动带 之外屉弹性 震动区 地震勘 掾)x 它 t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另一 卜 影响炸药:扳 好坏比较 天撼的因素是 : r 葑与岩 石的耦台 以
产生 的弹性波感兴趣 ,关心所产 生的 性 波的渡形 、能量 .撅率成分
系 ,钉 如 Fi 驼 公式 .
脉 宽 度 : - 。 .
馕 炸频 宽 : 八f - t '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致密的介质中,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比在疏 松介质中激发产生的波形其频率高而振幅低; 在深井中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比在浅井中激发 产生的波形其频率高而振幅低; 小药量激发比大药量激发产生的激发波形频率 高而振幅低。


3、激发条件的选择




激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砂 等。这样的岩性可使大量的爆炸能量转化为弹性振动能量,使 激发的地震波具有很强的初始振幅。 激发深度――要选在潜水面以下3~5米处。因为潜水面是一个 强反射面,面激发又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所以爆炸所激发的 能量大部分被潜水面反射向下传播,从而增强了有效波的能量, 减少了干扰波的能量。 炸药量――适当增加药量可以提高有效波的振幅,但当炸药量 增多到某一定值时,弹性波的振幅不再随炸药量药量增大而增 大。其原因是炸药量药量增大后,岩石的破坏作用急速增大, 而激发弹性振动的能量并不随之增大,所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 振幅也就不会再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加大。 组合爆炸――将炸药包分散包装成小包,按一定方式排列,然 后同时启爆,这种方式称为组合爆炸。生产实践表明,组合爆 炸可以减小爆炸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弹性 波能量,提高有效信号的振幅。
井中爆炸是在地面钻一口井(井径 约10cm,井深10~40m),把炸药包 装上电雷管压入井底,电雷管引线 通过专用双绞线(俗称炮线)接到爆 炸点火装置(俗称爆炸机)的点火接 线端上,当爆炸机接到地震仪发出 的启爆指令时,给雷管通电,引爆 炸药。
打炮井
装炸药
2、井中爆炸的物理过程
井中爆炸的激发条件对激发波振幅和 频率的影响—“震源效应”
2、重锤震源
重锤震源系统是车装的机械装置,将3t以上的平 行六面体形铁锤举至3m然后让其坠落,冲击地面以 激发地震波。重锤上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当重锤冲 击地面突然减速时,加速度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就作 为震源激发信号。 由于重锤撞击产生的面波较强,一般也使用大量 检波器组合和组合激发以及多次叠加。
3.1.3 水上冲激型震源
地震勘探震源类型
3.1.1 冲击型震源特点——激发产 生短促的脉冲信号
3.1.2 陆上用冲击型震源



一、炸药震源: 1、炸药震源的类型 2、井中爆炸的物理过程 3、激发条件的选择 二、非炸药震源: 1、气动震源 2、重锤震源
1、炸药震源的类型




成型炸药――预先封装成一定形状和重量的炸药包。激发方式有: 井中爆炸、水中爆炸、坑中爆炸、空中爆炸。 爆炸索――为细长的索状结构,炸药心外面绕特制棉线,最外一 层为强韧的塑料。爆炸索不需钻炮井,只需掩埋在0.3~0.6m深 处用雷管从一端引爆。 新型炸药震源 dBX――2002年引入的一种新型的地震专用炸药。 dBX地震专用炸药也称为金属炸药,是一种添加了镁、硼、钙等 易氧化金属的混合爆炸物。其机理为: 当爆炸反应开始时,起爆 冲击波传向炸药,压缩内部空间产生强大的内部压力。这种内部 压力提供了使燃料和氧化剂产生化学反应的启动热量,添加的金 属作为敏感剂,增加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一旦化学反应发生,形 成的金属氧化物可增加爆炸混合物的温度,加快反应速度,从而 增加爆炸能量。常规炸药与地震专用炸药(dBX)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表层地质条件下,采用dBX型炸药激发获得的地 震数据的质量明显优于用常规炸药获得的地震数据。 我国目前在陆上大部分地区仍主要采用在井中用炸药进行爆炸的 激发方式。
一、电火花震源 二、空气枪震源
一、电火花震源
电火花震源是利用高压电极在水中的放电效应激 发地震波的装置。激发前,高压整流电路先使高压 电容充电到几十千伏,高压电容通过放电电缆和放 电开关与放置于海水中的一对电极相连。激发时, 放电开关接通,电极突然获得几十千伏的高压,电 极间水介质中形成十几万安培的放电电流,瞬间产 生出几十万焦耳的热能,使海水汽化,对海水产生 巨大的冲击力,激发出地震波。 电火花震源的特点是激发的地震波频率高(一般 100—l000Hz或以上),因而分辨率较高。由于电火 花震源可提供的能量较低,故多采用组合激发。
二、非炸药震源 1、气动震源
这是一种车装非炸药震源。震波发生器为密闭的扁圆柱 体(有的型号直径约1.5m,高约20cm),由高强度的金属构成一 个侧壁可以伸缩的爆炸室。在野外进行激发操作时,车上的 载运装置将震波发生器放下与地面接触,然后车体的后部抬 起,以便车体后部的重量均压在震波发生器上,和爆炸室上 部的重块共同构成一重约10t的大反冲体,使爆炸室底板与地 面紧密接触。震波发生器放置好后,将可燃气体导入爆炸室, 然后由电火花引爆。爆炸时产生的脉冲由爆炸室底板传至地 下。 气动震源和其他冲击型地面震源一样,属于低能量表面 震源。因此每一激发点须进行多次脉冲激发,对多次脉冲进 行叠加,井采用多台震源同时激发的震源组合以提高信噪比, 增大穿透力。
空气枪的激发条件对空气枪产生 的脉冲频率的影响—“震源效应”
空气枪的大小 ( 指下气室的容积 ) 决定激发 瞬间喷入水中的高压空气的数量,大气枪产生 的气泡比小气枪的大,因此产生的脉冲频率较 低;高压空气的气压越大,产生的气泡也越大, 同样大的气枪产生的脉冲的频率也越低;气枪 放置在水下越深,受到静水压力也越大,产生 的气泡就越小,脉冲的频率越高。因此,我们 应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条件。
二、空气枪震源
空气压缩机把高压空气经由左上方 的进气管打进上气室,推动往复阀 落下。往复阀中心有一孔道,高压 空气由此从上气室进入下气室上、 下气室内的压强虽然相同,但往复 阀上端的活塞面积略大于下端的活 塞面积,故产生静压力使往复阀下 降直到被上气室的底座托住。在气 枪被触发时,电磁阀打开,高压空 气便沿着上气室右壁的孔道注入往 复阀上端活塞与上气室底座之间, 使往复阀失去平衡,以极高的速度 向上滑动。当往复阀的下端活塞滑 过四个大排气口下气室的全部高压 空气便急速喷到水中产生高压气泡, 气泡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胀缩 震荡(气泡效应),形成向外传播的 压力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