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总成套筒扣压量
胶管总成扣压设置
胶管总成扣压设置
◆应根据胶管及接头厂商的资料选择合适模具和扣压参数设置,本表格仅供参考。
◆调节器设定:扣压后钢套外径减去选用模具号码。
◆钢套扣压之后会有回弹,回弹量会因钢套材质和尺寸不同而不等。
应将回弹量
计入调节器设定值的计算。
具体信息请联系胶管及接头厂商,或按以下方法修正调节器设定。
抵消回弹量的简单方法:先以估计的调节器设定进行扣压,然后测量扣压后的钢套外径,其与预期扣压后钢套外径的差就是回弹量。
最终调节器设定值应为原设定减去回弹量。
◆例:25mm(一英寸)口径4层缠绕胶管总成扣压,预期的扣压后钢套直径
为43.5mm,应选用38号模具(扣压范围38.0mm 至44.0mm)。
调节器设定值为 5.5mm(43.5mm-38.0mm=5.5mm)。
若第一次扣压完成后的总成钢套外径为43.8mm(即0.3mm的回弹量),则最终调节器应设定为5.2mm。
钢套扣压至38.0mm+5.2mm=43.2mm,回弹0.3mm后正好满足43.5mm的要求。
◆ 警告:每个模具最大使用范围为“标号”到“标号+6”(单位mm)。
◆ 严格禁止超范围使用模具。
扣压前钢套外直径不能大于模具号10mm!!!
扣压参数设定表——供参考(64mm内径以下单位:mm)。
工业软管总成扣压结构及扣压工艺
工业软管总成扣压结构及扣压工艺工业软管总成扣压结构和扣压工艺,听着有点复杂是不是?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轻松愉快地解开这个谜团。
说白了,工业软管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些橡胶管、钢丝管,它们可不简单,背后有一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在扣压这一步骤上。
如果你现在有些迷糊,那也不怪你,毕竟这可是专业性极强的一个环节,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错。
不过,放心吧,今天我就带你轻松搞懂这件事。
你得知道什么是“扣压”这个工艺。
简单来说,扣压就是将管材和接头固定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这个扣压的过程,可不是随随便便把两根管子捏在一起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机械设备来施加压力,把管子和接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确保它们之间没有任何松动。
这一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软管总成的质量。
如果扣压做得不合格,管子和接头就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分离,甚至泄漏,严重时还会导致设备故障,给生产带来大麻烦。
所以说,这个小小的扣压工艺,看似不起眼,却承载着大大的责任。
扣压工艺的关键在于“结构”。
如果说软管是一个“身体”,那扣压结构就是它的“骨架”。
扣压结构设计得好,才能确保软管和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固,不容易出问题。
一般来说,扣压结构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是软管本身,另一个是接头。
接头的形状和材质非常讲究,常见的有螺纹接头、卡箍接头、快速接头等,每种接头的设计都与软管的材质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而软管的外部,往往还会有一层保护套,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确保软管在长时间工作下也不容易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咱们还得聊聊扣压设备。
像这种小细节,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
现在的工业上,扣压机已经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起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麻烦了。
你看,现在的扣压机大多都是数字化控制,操作员只需要输入参数,机器就会自动完成扣压。
说实话,站在设备旁边,看着它一个个精确的动作,心里还真是佩服。
以前,那种手动操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效率低不说,精度也难保证。
如今,机器都能做到“滴水不漏”,一丝不差,保证每个扣压过程都精准无误。
JR胶管扣压参数表
一层钢丝编织(1SN)
00110-05A 21.5 00110-08A 28
00110-06A 24.5 20.5±0.1 0.1-0.5 23.5±0.1 0.2-0.6 00110-16A 43.5 38.5±0.1 0.4-0.8
二层钢丝编织(2SN)
序号 胶管型号 通径 配套套筒 1 2 3 4 5 6 7 8 GH793-06 GH793-08 GH793-10 GH793-12 GH793-16 GH793-20 GH793-24 GH793-32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03310-06 03310-08 03310-10 03310-12 03310-16 03310-20 03310-24 03310-32 扣压前 芯孔变形 剥内胶长 扣压后mm 剥外胶长度mm mm 量mm 度mm 26 29 33 37 47 56 62 75 21.6±0.1 0.3-0.8 24.3±0.1 0.4-1.0 28.7±0.1 0.3-1.0 31.8±0.1 0.5-1.0 40±0.1 57±0.1 0.7-1.1 —— —— —— —— —— —— —— —— —— —— —— —— —— 工作压力 Mpa 34.5 29.5 25 21.5 17.5 15.5 12.5 9
青岛天时海洋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胶管扣压参数
序号 胶管型号 通径 配套套筒 1 2 3 4 GH663-05 GH663-06 GH663-08 GH663-16 8 10 12 25 扣压前 mm
文件编号 版 本 页 码 实施日期 扣压后 mm 18±0.1 芯孔变形 量 mm 0.1-0.4 剥外胶长度 mm —— —— —— —— 剥内胶长 度 mm —— —— —— —— 工作压力 Mpa 21.1 0.8-1.3 43.5(0,+2) 0.8-1.5 58.5(0,+2) 58(0,+2) 71.7±0.3 1.0-1.8 四层钢丝编织(4SP)
胶管总成扣压设置
胶管总成扣压设置
◆应根据胶管及接头厂商的资料选择合适模具和扣压参数设置,本表格仅供参考。
◆调节器设定:扣压后钢套外径减去选用模具号码。
◆钢套扣压之后会有回弹,回弹量会因钢套材质和尺寸不同而不等。
应将回弹量
计入调节器设定值的计算。
具体信息请联系胶管及接头厂商,或按以下方法修正调节器设定。
抵消回弹量的简单方法:先以估计的调节器设定进行扣压,然后测量扣压后的钢套外径,其与预期扣压后钢套外径的差就是回弹量。
最终调节器设定值应为原设定减去回弹量。
◆例:25mm(一英寸)口径4层缠绕胶管总成扣压,预期的扣压后钢套直径
为43.5mm,应选用38号模具(扣压范围38.0mm 至44.0mm)。
调节器设定值为 5.5mm(43.5mm-38.0mm=5.5mm)。
若第一次扣压完成后的总成钢套外径为43.8mm(即0.3mm的回弹量),则最终调节器应设定为5.2mm。
钢套扣压至38.0mm+5.2mm=43.2mm,回弹0.3mm后正好满足43.5mm的要求。
◆ 警告:每个模具最大使用范围为“标号”到“标号+6”(单位mm)。
◆ 严格禁止超范围使用模具。
扣压前钢套外直径不能大于模具号10mm!!!
扣压参数设定表——供参考(64mm内径以下单位:mm)。
高压胶管总成质量问题详解
影响高压软管总成质量的因素影响液压软管接头总成质量的因素一、液压软管接头总成的构成和分类液压软管接头总成由胶管和金属接头两部分构成。
主要按工作压力范围和胶管与接头的连接形式来分类。
1.按工作压力范围分类1)低压 工作压力在3MPa以下,主要是棉线(纤维)编织的液压胶管。
主要用于控制油路、汽车刹车管路以及某些液压机床中。
2)中压 工作压力在3~10MPa之间,主要是钢丝编织的Ⅰ,Ⅱ型大通径( 25以上)液压胶管。
主要用于中、低压油路和回油路3)高压 工作压力在10~31.5MPa之间,主要是钢丝编织 25以下的Ⅰ,Ⅱ,Ⅲ型和钢丝缠绕管。
主要用于高压系统。
4)超高压 工作压力在31.5MPa以上,主要是钢丝编织 31.5通径以下的钢丝缠绕管。
随着超高压大功率液压机械的发展,对它的需求愈来愈大。
2.按胶管与接头的连接方式分类有:有可拆式和扣压式1)扣压式胶管接头总成是胶管与接预配后,用外力迫使接头外套在冷态下向内收缩一定尺寸,使胶管与接头连接可靠。
2)可拆式总成,其接头与胶管是通过有外锥的芯子压缩胶管的内胶层,使其紧贴接头套的内锥。
即靠芯子与接头套之间形成的倒锥形间隙,同时压迫胶管的内外胶层来连接。
但连接质量不稳定。
所以国内专业厂家一般采用扣压式。
二、液压胶管接头总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1、胶管液压胶管由内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如图7),内胶层直接与油液接触,故要求在长期工作状态下不应受流体腐蚀,能防漏。
在增强层作用下能承受一定压力。
因此,宜采用丁腈橡胶,除胶料外,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还有内胶层的硬度、厚度和永久变形量。
硬度和永久变形量对密封性能影响很大。
一般硬度高、压缩后的永久变形量小,密封性能则愈好。
一般是在70~85邵氏硬度,压缩永久变形50%时为最好。
内胶层厚度最好为1.5~2.5mm,太厚会在扣压时增加其流动量,造成多余的胶在接头芯套与胶管的接触端面内堆积,减小流通截面;太薄会在扣压时被压裂。
胶管质量管理规定
软管组合件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软管组合件的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损失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指产品质量管理包括进料检验的质量管理、工序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工检验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管理规定、成品入库质量管理、以及区域划分的规定.第二章:质量管理制度第三条质量损失管理规定凡软管组合件出货前,因设计、计划、投料、加工而造成返修、报废的损失费用在1000元以内的,由相关责任部门承担15%,1000元以上承担10~15%,其中所罚款项要落实责任者,直接管理领导附有连带责任.凡是内外部质量损失,部门领导在收到质量通报后必须落实责任者并于二日内将落实结果书面送交质管处,否则,部门主要领导人负管理责任.第四条让步接受率的质量控制规定当软管组合件的外购件或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轻微不合格不影响性能和安全或在外观上有轻微缺陷,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可以让步接收,但让步接收必须控制在2%以内,每超过1%,对责任人罚款200元.第五条原材料采购质量管理制度1、为确保采购产品符合工艺要求, 供应处应根据供方提供产品质量控制、履约能力,编制合格供方名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合格供方,不能随意更改,否则每出现一次扣罚供应负责人100元.2、当合格供方在供货中出现质量问题时供应处应采取与供方沟通、停止其供货、索赔、取消合格供方资格等措施,以保证采购的产品持续符合要求,否则每出现一次扣罚供应负责人100元.3、采购的原材料,由采购人员负责向合格供方索取质量检验记录,交技术部门验证,首次供货时需提供相关产品执行标准,供货过程中出现标准更换,应及时提供新标准.否则每出现一次缺项,扣罚供应负责人100元.4、软管组合件零部件、原材料到货后,供应处填写送检单通知检验员,由检验员根据外购件检验规程参照标准进行入厂检验或验证,经检验合格后,保管员方可办理验收入库,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保管员100元.5、仓库验收人员负责对所进原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原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进行自检,发现厂家更换、名称不符等一律不得验收入库,否则每出现一次扣罚仓库验收人员100元.6、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原材料的标识及维护,标识必须牢固、清晰、准确,以便识别和追溯,否则每出现一次标识不清或无标识,扣罚保管员100元.7、经检验或验证确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处要及时退货并填写退货记录,否则每次扣罚采购负责人100元.第六条工序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软管组合件的过程检验,实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检验员应及时检查,严禁压检、错检,漏检.加强下料、剥胶、套装、扣压、试压过程的质量控制:软管下料、剥胶工序、扣压工序必须做首件,要有相关的首件记录,检验人员要进行巡检,并且做好记录.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做首件和记录的,每次罚款100元.1、对错、漏检而造成的损失每次扣责任者100~500元.2、凡办理让步单尚未同意之前而流入下道工序则扣车间主任100元.3、凡零件完工后不经检查流入下道工序,则车间主任100元.4、凡发现质量问题不进行处理的,一经发现,立即下岗.5、过程检验中开出的返工单,必须将零件、材料、工时、工序、责任者等情况填齐,并于每周一交支架检验科.质管处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逾期不交者罚款100-200元.6、严禁擅自更改技术文件、返工单、检验记录、入库单等质量文件,一经发现,给予责任人100-200元罚款.第七条质量控制点管理规定扣压工序为软管组合件生产的质量控制点.为了加强对此的质量控制特制定本规定.1、扣压前操作人员应对所用接头,胶管的规格,型号,尺寸,进行检查确认,同一规格扣压完成时应进行尾件检查确认,否则扣罚操作、检验人员各50元.2、本车间质量控制点为扣压工序.指定专人扣压,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车间可安排业务熟练的人员作为替补,但必须经培训合格否则每发现一次扣罚操作人员50元.3、扣压时,操作人应严格按扣压尺寸表控制扣压量大小,根据实际尺寸需调整胶管总成扣压量时,必须通知技术部门确认,扣压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模块是否松动、错位、接头位置位移等情况及时调整,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操作人员50元.4、扣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歪头、异响等,应停止扣压,检查胶管、接头及装配情况,查明原因后再行扣压,以减少损失保证扣压质量,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操作、检验员各50元.5、扣完后的总成管按压力试验依据表的规定要求进行试压,操作人、检验员应认真检查试压情况,是否有漏液等异常现象,并做好记录,试压后应认真清理总成管芯卫生,由检验员签字确认,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检验员50元.第八条完工检验制度软管组合件扣压完成后,要进行完工检,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每一根胶管要进进行验证压力试验,验证压力合格后,方可通知检验人员进行抽检.如果发现没有全检,对该批软管组合件要重新进行检验,并对责任人罚款200元.第九条成品出入库质量管理制度1、保管员应对入库的胶管进行外包装检验,查看盘卷捆扎外包装是否整齐,合格证标注是否完整,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保管员50元.2、胶管总成必须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有检验员签字确认.未经检验私自出具合格证明的,责任检验员罚款500元,未经检验私自接受入库的,责任保管员罚款500元.3、保管员应对入库胶管进行标识,标明规格、数量、入库日期分类摆放,每垛胶管码放高度,以最底层胶管不被压变形为准,并且摆放整齐,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保管员100元.4、软管应远离热源、强光储存,不得于油脂、酸碱等物质放在一起,并防止啮齿动物的侵害,对产品适当的保护,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保管员100元.5、成品胶管和胶管总成出库时,保管员应按先入先出的原则,核对出库单据、材料定额后发放 ,否则每出现一次失误扣罚保管员100元.第十条区域划分管理规定为了更好的保证软管组合件的质量,必须对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为不合格区、合格品区、待检区、半成品区.如未对其划分的每次罚责任人200元.凡经判定报废的零件、成品、半成品立即放置隔离区,每周定期由责任部门送交废品库;如另作它用工装、闷头等必须办理手续,否则扣责任部门200元.高压胶管车间质量考核办法一、目的为了加强软管组合件的质量管理,提高执行力度特制定本考核办法.二、范围适用于软管组合件生产有关的人和部门三、职责1、质管处负责组织人员对质量负责人、高压胶管车间、检验科、技术科、工艺科进行质量考核,并收集证据.试生产期间每月考核一次,正常生产之后每季度考核一次.2、高压胶管车间、质检科、技术科、工艺科负责配合质管处的考核,提供相关的证据.3、检验科在日常的质量管理当中要对高压胶管车间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程序第一步准备.质管处质量考核人员要提前做好准备,熟悉考核的内容,选择适宜的考核方法.第二步通知. 质管处要提前1天通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领导必须在场,接受考核.如果有其它原因不能在场的,须提前通知质管处,由质管处另行安排.第三步现场考核.根据考核办法对高压胶管车间、检验科、工艺科进行考核.第四步考核结果评价.第五步不合格的纠正.第六步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的验证.五、考核内容A 高压胶管车间1、凡在一个月内发生两起重大质量事故损失均在5000元以上的或一起10000元以上的质量事故的责任人进行离岗培训;凡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重大质量损失或造成极坏影响者,一经发现给予下岗处理.2、生产指挥错误.因生产指挥错误,影响了软管组合件的生产质量的,对责任人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调离岗位.3、材料混杂或发错.每次事故罚责任人200元,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调离岗位.4、管理不善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每次罚责任人200元,情节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5、操作者工作不负责所造成的质量事故全部由操作者本人负责.6、质量目标考核a 每月工序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每少1%对车间主任罚款100元,低于90%的,调离工作岗位.b 产品出厂合格率100%.每少1%对车间主任罚款100元,低于95%的,调离工作岗位.7、因管理混乱不重视质量,工序完工不交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有车间主任全部承担.9、因包装不好,运输和保管中包装箱损坏造成的质量事故,操作工承担70%,检验员承担30%;如未交检,则操作工负全部责任.10、因设备大修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未维修好就交付使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维修人员承担70%,检验员承担30%;11、因操作员对设备使用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故障而出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负全部责任.车间主任附有连带责任视情节进行处罚.12、明知设备有故障停用,如操作员擅自自动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全部负责;如管理员错误指挥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指挥者负70%责任,操作规程员负30%责任,如操作员事先提出异议未被接受,由指挥者负全部责任.13、质量控制点的考核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现场考核.14、没有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软管组合件的,视情节处以50-1000元罚款.B 检验科1、每出现一次漏检、错检罚责任人100元,情节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质检处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2、未能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质量问题的,每次处罚责任人100元.检验科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3、检验员首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由检验员负60%责任,操作者负70%责任.检验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4、零件完工检后发现质量不合格,或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者,检验员和操作员负一半责任.检验科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5、检验中未巡检或巡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检验员负责制30%操作者负70%责任.检验科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6、量具和仪表不合格检验员仍使用,如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有关检验员负全部责任.检验科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7、胶管出厂后每出现一次客户投诉罚检验人员200元,检验科长100元.检验科科长负有连带责任每次罚款50元.8、质量控制点的考核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现场考核.C 技术科1、由于图纸包括工装、二类工具设备等技术文件标准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图纸尺寸差错:设计和尺寸标注的错误,设计人员承担70%,审核人员承担30%.抄写错误,由描图员承担70%,校对承担30%.每月出现2次问题的人员,必须做出检讨.2、技术文件与标准和实际不相符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限期整改.3、技术文件未按照程序进行审批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4、技术人员每月至少2次对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没少一次处罚责任人100元.D 工艺科1、出现差错:经首检发现,其质量责任由工艺员承担90%.操作者承担10%.如工艺出现差错虽经首检未发现和防止,其质量责任由工艺承担70%.检查员承担20%,操作者承担10%.如操作员发现错误,提出异议未被接受,操作员不承担责任.工艺设计者承担60%,审核者承担30%,会签者承担10%;每月出现错误2次以上的人员必须作出检讨.2、工装制造不合格、检验时误判为合格,由此造成的质量事故,工艺科承担50%责任,参加验证的检验员承担10%,工装使用部门承担20%责任、参加验证的技术科人员承担20%.如验证不合格,制造工装经济损失由制造部门全部承担.3、对胶管工序未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或未能制定出控制质量控制点的工艺的,处罚责任人200元,并限期整改.4、工艺人员每月至少一次对软管组合件的下料、切割、剥胶、套装、扣压、试压工序进行工艺符合性的检查.未进行的对责任人处罚100元.质管处组织相关人员并结合岗位职责对以上进行质量考核,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已对此质量责任进行处罚的,本次不重复进行处罚.考核完毕后,要对本次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不合格的项目,要求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验证,合格后备案.。
高压软管总成扣压技术的创新与研究[权威资料]
高压软管总成扣压技术的创新与研究摘要: 通过改进内胶配方,把白炭黑用量调整为15份,内胶硬度提高,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相对较高,回弹性也达到扣压时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控制好软管接头装配精度,即扣压量的大小:磨胶的长度、坡度、骨架层要依据准确的壁厚进行适量的扣压。
从而达到提高高压软管总成扣压质量的目的。
Abstract: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bber formulation, this paper adjusted the weight percentof the precipitated silica to 15 percent, which enhance the rubber hardness, and make tensile strength, elongation at break became relativelyhigh ,the elasticity also achieve the best condition that required when withhold; control well the assembly precision of hose connector, that is thesize of withheld amount : the length, gradient, skeleton layer of grinding plastic thickness must according to accurate thickness conduct anappropriate amount of withhold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igh pressure hose assembly withholding.关键词: 扣压量;提高高压软管总成扣压质量;软管接头装配精度Key words: withholding the amount;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pressure hose assemblywithholding;hose connector assembly accuracy:TQ33 :A:1006-4311(2010)25-0014-020引言高压橡胶软管总成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等机械设备中,尤其是井下综采设备和工程机械使用更为普遍。
挖掘机软管总成检验规范(胶管扣压经验)
mm 扣压后外 套外径 16.8-0.1 18.3-0.1 20.2-0.2 23.0-0.2 27.0-0.2 30.3-0.2 37.8-0.2
二层钢丝编织标准胶管扣压尺寸(2SN)
规格
标准外套 标准外套 标准胶管
外径
内径
外径
1/4
21
15.7
15
5/16
23
17.3
16.2
3/8
25
19.7
19
0.5-1.0
0.7-1.2
16
0.2-0.8
0.8-1.4
20
0.3-0.9
0.7-1.2
0.85-1.6
22
0.35-0.95
0.75-1.25
0.9-1.8
25
0.4-1.0
0.8-1.3
1.2-1.9
32
0.5-1.1
1.0-1.5
1.3-2.0
40
0.6-1.3
1.2-1.8
5/16
23
17.3
15
3/8
25
19.7
17
1/2
28
22.8
20.7
5/8
32
26.3
23.5
3/4
36
30.2
28
1
45
38.9
35.5
标准胶管 内径 6.4 7.9 9.5 12.7 15.9 19 25.4
标准芯杆 直径 6.4 7.9 9.7 12.9 15.9 19 25.4
扣压量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0.55
2
通径>40
3
挖掘机软管总成检验规范(胶管扣压经验)
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编号:NJR/QM-2/JY-03/2007-A/0
1 技术要求
1.1 软管下料后,应检查软管的规格、型号、下料长度是否与要求符合,软管切口是否平整。
切口端面与软管中心线垂直。
表 1 软管切口垂直度
mm
软管通径
切口端面与软管轴线的垂直度
通径≤25
1
25<通径≤40
mm 扣压后外 套外径 16.0-0.2 18.2-0.2 20.5-0.2 23.0-0.2 26.5-0.2 30.3-0.2 37.6-0.2
二层钢丝编织标准胶管扣压尺寸(2T)
规格
标准外套 标准外套 标准胶管
外径
内径
外径
1/4
21
15.7
14.6
5/16
23
17.3
16.7
3/8
25
19.7
a. 软管内径≤13 的总成。 b. 软管质量问题较多时的总成。
2.8.2 棉线管等低压软管,100﹪外观检验,不作压力试验。
2.8.3 对 16—25 通径的软管总成,按表 7 进行静压抽样检查。每批抽样检查应 100﹪合格,
如有一根不合格,应作全检。
表7
批量(根)
验收标准
样本数(根)
合格数(﹪)
±6°
>2700
±8°
1.7 当软管总成扣压接头为三件套时的芯子内孔变形量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芯子内孔变形量表
mm
软管通径
一层编织
芯子内孔变形量 二层编织
四层缠绕
6
0.1-0.35
0.1-0.5
-
8
0.1-0.4
胶管扣压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胶管扣压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时间:2011-04-02 作者:李学梅点击: 98次高压胶管由含有钢丝增强层、内外橡胶层组成。
扣压式胶管接头压缩量大小,直接影响着接头连接性能。
因此,必须在橡胶层和接头间形成足够大的夹紧力,从而保证高压胶管的强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抗拉性能。
本文就已经出现的高压胶管扣压计算的文章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压胶管扣压时,把胶层和钢丝嵌入接头的外套内壁及芯子外圆柱面部切有的环形槽内,松紧要适宜。
过紧会使接头芯子内孔产生变形,并将胶管扣压伤,过松,当胶管承压之后接头会被拔脱。
周日平[4]运用弹性力学原理和塑料力学原理,对液压胶管扣压机设计时扣压力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扣压力计算的方法,其总扣压力F的计算公式为:式中:K为补偿系数,取值1.3-1.5(小管去小值,大管取大值);D为接头外套扣压后的外径,mm;L为扣压长度,mm;P为外压力,即扣压机施加于外套的均布压力在上述公式的推导中,假定:忽略接头芯的变形,将钢丝编织胶管视为纯橡胶胶管,接头外套和接头芯视为完整的厚壁圆管,假设前面设定中的纯橡胶管在相对变形不超过15%情况下,近似符合广义胡克定律,使之基本适用于弹性力学理论。
对于以上假设,有其借鉴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扣压的特点。
但其结果总体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以下主要阐述以上假设的不合理性:第一:从橡胶的力学性能上看,橡胶本身并不是理想的弹性体,橡胶除具有弹性外,同时具有粘性材料的一些性质,如应力松弛。
具有粘性材料的性质其结果是,即使不考虑钢丝编织层的存在,而将橡胶管适用于弹性力学理论,也是非常牵强。
第二:保证扣压质量的基础是正确掌握胶管的内胶层压缩量以及外套的扣压量,郭秋梅等[2]研究钢丝编织高压胶管总成失效机理中,内胶层压缩量不仅要考虑到钢丝的存在,还要考虑钢丝编织的层数。
因钢丝编织层的存在,由外套层向内扣压的力在传递到钢丝编织层时减弱是必然的。
可见,在胶管扣压时不考虑中间钢丝编织的存在,仅视为纯橡胶胶管也是不合理的。
高压胶管总成扣压量控制方法探讨
高 压胶 管 总 成 质量 的好 坏 直接 对 高 压 胶 管 的应
此 3部 分 对 胶 管 的 使 用 性 能 有 一 定 的影 响 , 因
用情况造成影响 ,包括其使用寿命 、安全生产等问 此保 证 了高 压胶 管 的强 度 和稳 定 性 。 由于 内胶 层 属 题 。高压 胶管 总 成是 液压 系统 中的 基础 元件 , 它 的可 于胶 管 的最 里层 , 因此 提升 了高 压胶 管 的密 封性 , 同 靠 性 对 整 个 液压 系统 的稳定 性 和 可靠 性 有 着 至 关重 时 能 有 效 的保 护 承 载 钢 丝 不 会 受 到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要 的影 响 。高 压 胶管 是几 种 常见 的 失效形 式 有 : 高压 响 ,减少侵蚀几率 。增强层 主要是 由钢丝编制而成 胶管总成扣压处泄漏或拔脱 、 胶管爆裂 、 扣压金属管 的 , 位 于 内外 胶 层 之 间 , 提 升 了高 压 胶 管 的 稳 定 性 。 爆裂 、 高压胶管鼓包 、 剥皮等。本文将 以探究高压胶 外胶层能有效的保护编织层 的整体数量 ,由于钢丝 管 总 成 扣 压量 的控 制 方 法为 目的 ,结 合 实 际 情况 对 的 自身特 性 , 不 受 外 界 因素 的 保 护 , 容 易 出现 钢 丝 编 其 进行 分 析 。相关 人 员在 实 践 中对其 引起 重 视 , 明确 织层 数 量 过 多或 者 过 少 的情 况 。钢 丝 的特 性 也 会受 高压 胶 管 的生 产 问 题 , 探 究切 实 可 行 的 改进 措 施 , 进 到一定 因素的影 响 ,需要根据橡胶层数量对其进行
究 中将高压胶管总成的结构特点 为研 究点 , 结合 实际情 况 , 对 具体控制措施进行 详细的分析 。 为 改进 总成工 艺提供理论 依据, 提 高高压胶 管总成质量 , 增 强高压胶 管的安全性 , 拓 宽其应用领 域。
软管总成扣压工艺规范
软管总成扣压工艺规范1. 锯切下料1.1 根据软管总成代号领取正确规格、型号的软管接头及胶管;1.2 根据要扣压软管总成的总长及两端接头的规格、型号,计算需要锯切下料胶管的长度;1.3 按计算出的胶管长度在胶管上用粉笔划出锯切位置线;1.4 用QJ—Ⅱ吸排式胶管切割机按划线位置锯切胶管下料,软管下料后,应检查软管的下料长度是否与要求符合,软管切口是否平整,切口端面与软管中心线垂直,每根软管切割完后,需用不小于0.6MPa压力的空气吹至少3秒,以确保清洁。
2. 剥外胶层需剥外胶层的胶管,应根据接头和外套的尺寸计算胶管两端外胶层剥胶长度并用粉笔划出剥胶长度位置线;逐步调整剥胶机的刀头,用BJ-51离心式剥胶机剥胶至划线位置,剥胶后钢丝不能有损伤,无钢丝散开现象,软管内壁无损伤。
3. 装配3.1 测量或计算软管在内套中的插入深度,并用粉笔分别在胶管两端划插入深度位置线;3.2 将胶管插入接头外套中并检查插入深度标记是否与外套内边沿重合,然后将接头芯插入胶管内孔中,使外套外沿台肩与接头芯环槽重合,以保证扣压时外套台肩扣压入接头芯环槽;3.3 弯接头在总成装配时,接头方向应与软管的自然弯曲方向一致;3.4 应使用橡胶锤配合插入接头芯,禁止使用铁锤或铜锤;3.5 检查预装配好的软管总成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弯头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4. 扣压4.1 根据要扣压的胶管规格,在MC 5001扣压机上选择合适的模具;4.2 参照上表参数,先空行程逐步调整扣压模具闭合时的直径合适后进行试扣压(扣压时要注意检查胶管插入深度标记与胶管外套内沿重合并保证胶管外套台肩与接头芯环槽重合),配合检查接头芯内孔变形量,调整扣压行程;4.3 检查、测量扣压好的软管总成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5. 试压进行静压试验,按胶管额定压力的2倍作为静压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为 120s-300s,不得有渗漏等异常现象,试压样本的数量按《软管总成检验规范》执行。
胶管接头扣压成型的力学分析_杨务滋
#60#化工设备与管道第41卷1前言冷连接技术中,以胶管连接最为普遍。
接头与胶管连接形式有两种:扣压式和可拆式。
扣压式胶管接头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外形尺寸小、加工方便,采用扣压机进行扣压。
扣压式胶管接头压缩量大小,直接影响着接头连接性能。
这种扣压式胶管组合件是不可拆卸的固定管接头结构,这种结构能在橡胶层和接头间形成很大的夹紧力,接头的密封是由胶管的内胶层借助于外套和芯子使内胶层变形来完成的。
连接强度是利用直接加压外套使胶管得到一定的压缩量,从而紧固编织层(或缠绕层)的钢丝来保证的。
高压胶管由内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对胶管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它们保证了高压胶管的强度、密封性和稳定性。
内胶层处于胶管最里层,保证了高压胶管的密封性,并保护承载增强层(钢丝)免受工作液体的浸浊。
增强层由数层钢丝编织(或缠绕)构成,位于内、外胶层之间,保证高压胶管的强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抗拉性能;外胶层保护高压胶管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首批问世的钢丝编织橡胶液压软管是美国橡胶公司在1938年生产的,英国邓录普公司在1939年也开始生产。
70年代末期,钢丝编织和缠绕增强的软管在国内少数厂家生产并开始投入市场[1]。
然而对其扣压过程,一般都把只针对套筒建模进行力学分析,一直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力学模型来描述。
本文经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总的力学模型,并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实验论证对整个胶管接头扣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和计算。
从而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扣压量,提高胶管接头的综合性能。
2理论分析2.1纤维增强层应力分析高压胶管是由钢丝增强的胶层层合体构成。
各钢丝绳与胶管母线以一个定值平衡角进行缠绕。
对于单向增强层的正交各向异性,采用虎克定律,将胶管视为异向性圆筒壳进行变形解析。
采用Reissner 型修正理论[2],假设壳体中面的法线在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但它不再垂直于变形后的壳体中面,而是从它的垂直位置存在一个受横向剪应变限定的角变形,实质上就是考虑了横向剪切变形沿壳体壁厚的平均效应。
高压胶管金属快速接头扣压量自动控制技术_马立克
Serial N o.430A pril.2005 矿 业 快 报EXP RESS IN F ORM AT IO N O F M IN IN G I ND U ST RY 总第430期2005年4月第4期 马立克(1958-),副教授,机械系主任,123000辽宁省阜新市。
高压胶管金属快速接头扣压量自动控制技术马立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针对国产扣管机扣压量控制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扣压量控制的新方法。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过控制供油时间来控制扣压模具的位移量,实现扣压量的自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胶管接头;扣压量;自动控制中图分类号:T H137.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683(2005)04-0030-02 高压胶管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等机械设备中,尤其是井下综采设备和工程机械使用更为普遍。
目前,高压胶管的连接多数采用金属快速接头,其结构为金属内芯与外箍将胶管扣压而成。
高压胶管在使用过程中,除胶管本身的质量外,管接头的质量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安全生产,而扣压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接头的质量。
因此,准确控制扣压量,是提高管接头质量的关键。
据了解,我国生产的扣管机,多数采用手动方式调节扣压量,采用游标千分尺和电器配合控制,当更换扣压模具时,需要重新调整游标千分尺来调整扣压量,比较费时,误差也较大。
这种手动控制方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 工作原理扣管机是由电动机、油泵、油缸、控制阀组成的液压系统、扣压模具、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的。
工作时金属外箍受扣管机扣压模具施加的扣压力,将其扣压在金属内芯与橡胶软管上。
扣管机的工作压力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更换不同的扣压模具可以扣压各种型号的高压胶管接头。
采用由微机控制的扣压量自动控制系统,取消了游标千分尺和电器配合控制,通过控制油泵供油时间控制扣压量,扣压精度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汽车橡胶管路技术服务手册
4
脉冲频率:15 次/min,环境温度:140 ℃(高温管), 120℃(低温管),试
无变形、破裂等,3.5Mpa/5min 气密检查无泄漏
验液体温度: 0℃)
5 长度变化率(3.5MPa×1min)
-4%~+2%,角度变化 Max.5°
6 抗渗透性(R134a,90℃×240h)
Max.2.0g/(m·24h)(8.0 和 13.0 软管), 3.0g/(m·24h)(16.0 软管)
E 型空调软管标准测试项目 ················ 20
动力转向管 ······················· 21
动力转向管标准测试项目 ················· 22
动力转向管总成扣压结构示意图 ·············· 24
氟橡胶燃油管 ······················ 25
低湿气渗入
Low moisture ingression
适用制冷剂:
Applicable cooling media:
R134a
R134a
适用标准:
Standard:
SAE J2064、QC/T664
SAE J2064、QC/T664
使用温度范围:
Temperature range :
-40℃~+125℃(Max.+140℃) -40℃~+125℃(Max.+140℃)
第 3 页 共 33 页
FAX:0312-3952187
阔丹-凌云汽车胶管有限公司
前言
汽车橡胶管路技术服务手册
本手册系统介绍了适用我公司胶管的所用套筒、芯管的结构,以及扣压参数,和 总成组件的安装、使用过程应注意事项。
软管扣压参数研究
软管接头扣压参数确定与验证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各种品牌软管的扣压组合都有可能会需要使用,它们的扣压参数就必须通过计算、验证,最终得出合理的数据。
为控制总成有效扣压,特制定以下扣压参确定、验证方法。
一、软管接头与软管组合的基本原则1.1 优先选择同一品牌的软管接头与软管;1.2 不同品牌组合时以满足需求的软管为参考点进行选择适配的软管接头与套筒; 1.3 如何选择适配的软管接头与套筒前,必需理解原装组合的结构,从软管钢丝结构与执行标准及外形尺寸上去考虑是否合适;二、扣压参数确定方法2.1 理论计算(已知软管、软管接头与套筒尺寸时)2.1.1体积不变法(主要用于不剥胶条件):截取套筒主要受力的几个齿L 1做为计算区域(必须取主要受力的齿,其它齿不一定与软管吻合得很紧密),通过截取区域扣压前总体积与扣压后总体积相等的原理,设计好扣压后芯孔变形后尺寸,可以推算出扣压后外径。
通过已知的尺寸,可以计算出:软管体积V RG 、软管接头体积V JT 、套筒体积V TT 扣压前总体积:V KQ =V RG +V JT +V TT通过历史数据计算扣压后长度延伸率:K=L 1-K /L 1 L 1-K =L 1*K (可以通过第一件试扣后验证) 通过芯孔变形参数表得出D 1-K 也可以近似推算D 1-K =D 1*(1-0.05) 依据体积不变原理:2211*(/2)*(/2)KQ K K V d D ππ--=-考虑扣压后模具间隙会造成八条筋V J (通过扣压后测绘长、宽、高得出V J ) 优化后:2211*(/2)*(/2)KQ K K J V d D V ππ--=-+扣压参数:12*K d -=2.1.2钢丝压缩比例法(主要用剥胶条件):截取套筒有齿部分做为计算区域,通过扣压前扣压后对扣压后情况分析,齿高在扣压前后难计 算且变化不大,因此以较容易计算的套筒 壁变形加齿高来计算扣压后齿尖的位置, 最终实现齿尖扣压到钢丝的一定压缩比。
胶管扣压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胶管扣压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时间:2011-04-02 作者:李学梅点击: 98次高压胶管由含有钢丝增强层、内外橡胶层组成。
扣压式胶管接头压缩量大小,直接影响着接头连接性能。
因此,必须在橡胶层和接头间形成足够大的夹紧力,从而保证高压胶管的强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抗拉性能。
本文就已经出现的高压胶管扣压计算的文章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压胶管扣压时,把胶层和钢丝嵌入接头的外套内壁及芯子外圆柱面部切有的环形槽内,松紧要适宜。
过紧会使接头芯子内孔产生变形,并将胶管扣压伤,过松,当胶管承压之后接头会被拔脱。
周日平[4]运用弹性力学原理和塑料力学原理,对液压胶管扣压机设计时扣压力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扣压力计算的方法,其总扣压力F的计算公式为:式中:K为补偿系数,取值1.3-1.5(小管去小值,大管取大值);D为接头外套扣压后的外径,mm;L为扣压长度,mm;P为外压力,即扣压机施加于外套的均布压力在上述公式的推导中,假定:忽略接头芯的变形,将钢丝编织胶管视为纯橡胶胶管,接头外套和接头芯视为完整的厚壁圆管,假设前面设定中的纯橡胶管在相对变形不超过15%情况下,近似符合广义胡克定律,使之基本适用于弹性力学理论。
对于以上假设,有其借鉴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扣压的特点。
但其结果总体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以下主要阐述以上假设的不合理性:第一:从橡胶的力学性能上看,橡胶本身并不是理想的弹性体,橡胶除具有弹性外,同时具有粘性材料的一些性质,如应力松弛。
具有粘性材料的性质其结果是,即使不考虑钢丝编织层的存在,而将橡胶管适用于弹性力学理论,也是非常牵强。
第二:保证扣压质量的基础是正确掌握胶管的内胶层压缩量以及外套的扣压量,郭秋梅等[2]研究钢丝编织高压胶管总成失效机理中,内胶层压缩量不仅要考虑到钢丝的存在,还要考虑钢丝编织的层数。
因钢丝编织层的存在,由外套层向内扣压的力在传递到钢丝编织层时减弱是必然的。
可见,在胶管扣压时不考虑中间钢丝编织的存在,仅视为纯橡胶胶管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