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解析 滕王阁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文章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历叙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
之尊贵;
第二部分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之壮丽,远眺山川之
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
第三部分正面写滕王阁宴会,由参与宴会的逸兴,引出人生遇合
的感慨;
第四部分自叙遭际,说明有幸恭逢盛会,自当应命作序。
六、文章分析:
作为一篇千古绝唱,本文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下面从
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不一般的谋篇布局
首先来看看它的结构,也就是谋篇布局。谋篇布局脱去一般饯别
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而又文思缜密,层层扣题,运思谋篇,无不
统于题目之下。第一部分历叙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
杰出、宾主之尊贵,扣题中“洪府”二字。第二部分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之壮丽,远眺山川之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
滕王阁秋景图,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六字。第三部分正面写
滕王阁宴会,由参与宴会的逸兴,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扣题中“饯”字。第四部分自叙遭际,说明有幸恭逢盛会,自当应命作序,扣题中“别”字,而又复出“饯”字。
综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宴,由宴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
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以及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
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除了谋篇布局以外,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具体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
细玩味呢?我们认为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谈:景色之美,思想之美,
骈体之美。其中景色之美与骈体之美均表现为艺术美。?
(二)景色之美——多角度的景物描写
在文章中,王勃从不同的角度,用灵活多变的笔法为我们展示出
了一幅流传千古的滕王阁秋景图。在这幅秋景图中,充溢着各种各样
的美。
1.色彩缤纷之美。在写景中,作者注意表现景物的色彩,以颜色
来刺激读者的视觉器官,从而造成鲜明的印象。比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就着力表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缤纷:
上句设色淡雅——清明,下句设色浓重——紫色。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动静交织之美。在写景中,作者还注意捕捉景物的凝固与变动,造成动静交织之美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写
视觉上的静态;“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则着力写听觉上的动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则是一动一静;“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则是
静中显动。
3.远近错落之美。在作者的笔下,既依次描画了眼前各种景物的
不同特点,而又让它们呈现出层次上的远近变化。“鹤汀凫渚,穷岛
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这四句写滕王阁周围的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这两句写山峦、平原的
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这几句则是写水天浩淼的远景。作者将笔墨由近及
远地铺展开去,把远近景物编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
深感的全景图。
4.上下浑成之美。作者站在滕王阁上,有仰望,也有俯视,而他
又能将俯仰之所见很好地剪接在一起,构成一种上下浑成之美。“层
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四句由两组镜头剪辑
而成:上有耸翠之层峦直刺云霄,下有飞架之阁道丹彩欲流。作者借
视角的俯仰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
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
的绝妙好图。
5.虚实相映之美。作者站在滕王高阁之上,眼观六路,思接千里,既描实,又摹虚。“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两句当为耳畔实响;“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则是借听觉联想,以虚写手法
将这些声音传到想象中的彭蠡与衡阳。这样,既能使读者对景物有了
具体的感受,又能引导读者开拓视野,展开联想,遨游天地之间。?
(三)思想之美
如果只有这些美丽的景物描写,恐怕《滕王阁序》也很难取得这
么高的地位。历代鉴赏家不光对它的景物描写赞不绝口,更是对它的
思想之美赞赏有加。
要谈他的思想之美,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那个时代以及作者的身世。王勃,包括四杰,是唐建国后出生的一代青年,他们不像由陈隋
入唐的前辈文人,他们心头没有旧时代的阴影,胸中充满对新生活的
渴望,富于青春的热情和理想,意气风发,激情洋溢,锐意进取。他
们凭负着青春和才华,狂放不羁、目空一切,以为天下不可无我,在
诗文中顽强地表现自我、渴望功名。他们在进入仕途之初,对功名事
业抱着热切的幻想,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并以为一旦
得到君王一顾,便可以布衣直取卿相。但是,仕途并不像他们想象的
那样通达。四人在京城任职不久都遭到贬谪,后来,卢、骆、王三人
又相继去官。再后来,王勃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卢照邻因不堪疾
病之苦,投水自尽;骆宾王曾系狱幽囚,而最终至于被杀。只有杨炯
得以善终于官任,而官职却仅止盈川县令。冷酷的现实,给他们“拾
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的梦想
以无情地打击和嘲弄。他们正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逐渐看到了社
会黑暗的一面,看到了进步知识分子与黑暗社会势力的悲剧性冲突。
所以他们一生的作品,大多激烈而愤懑,抨击传统、批评现实,尽情
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和不平,曲折地表达对“圣主”、“明时”
的不满情绪。在《滕王阁序》中,这种情绪是十分明显的。如: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这里表达的痛苦和愤懑是十分深沉的。宇宙无穷、人生有限,这
是永恒的悲哀;怀才不遇、功业无成,这是现实的悲哀;而以横溢的
才华处在“明时盛世”,却仕途落拓、报国无门,就尤其是强烈的悲哀。在这种情绪里,既有他个人真切的人生感受,也概括了封建时代
千千万万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因此这种深沉的感情便具有了高
度的代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这篇文章仅止于此,即它
的思想仅仅停留在诉说愤懑和悲哀上,它也许也能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却难以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它的价值、它的高于同时代人的
地方,在于它在诉说痛苦和愤懑的同时,还能够表现一种理想、一种
信念、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一种坚定豪迈的情绪。文中自“所赖”起,振起全篇: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