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简介100字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简介100字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简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也有着一段漫长且精彩的历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1950-196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对于高科技的需求开始显现。

1956年,中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算机科学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958年,中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名为“103机”,开启了中国计算机的起步阶段。

二、发展阶段(1970-1980年代)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开始加速。

1977年,中国举办了第一次全国计算机学术交流会,为中国的计算机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同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50机”,其性能比“103机”提高了近30倍。

三、飞跃阶段(1990-2000年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飞跃。

1995年,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曙光一号”问世,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随后,“曙光二号”、“曙光三号”等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创新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开始进入创新阶段。

200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计算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此后,“天河二号”、“天河三号”等超级计算机相继问世,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五、总结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

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

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

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

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早期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还处于早期阶段,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但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诞生。

早期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代表性的计算机有ENIAC和EDSAC。

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第二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1960年-19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计算机开始变得更小巧、可靠且运行速度迅速提升。

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工商业领域。

IBM System/360 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它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标准,为多种应用提供了支持。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980年-1990年代)这个阶段,个人计算机(PC)的普及成为计算机发展的新特征。

微处理器的发明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改进带来了计算机的大众化,PC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和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4. 第四阶段:互联网的兴起(1990年代至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源,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5. 第五阶段:人工智能的崛起(2000年代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智能行为,以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从早期的庞大设备发展为现在随处可见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时不时的打开电脑。

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简单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

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

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内装了18000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但运行速度比当时最好的台式计算机快1000倍。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减小,寿命大大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开始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同时主存储器开始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处存储器有磁盘和磁带。

并且还产生了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

操作系统逐步完善,同上两代相比,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和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企业管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一种将大量晶体管组合到单一芯片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大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的晶体管数在不同的标准中有所不同。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的历史

未来展望
01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 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计算机产业将继 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实现更 高水平的发展
03
国际化进程加速
随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不断发展,国 际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中国将 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 国计算机产业走向全,中国计算机产业将进一步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04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 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未来几年,中 国计算机产业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 保护,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
-
THANKS!
XX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教导我的老师和陪 伴我一齐成长的同学,他们在我的大学生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本论 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
PART 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 段(1990年代-2000年代)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
这个阶段的主要 特点是市场化、 专业化和国际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计算机产业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开 始大量进口高性 能计算机和关键 部件,如CPU、
内存、硬盘等
中国开始生产自 己的PC机和服务 器,并逐渐应用 于政府、企业、
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
老师表示感谢!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很大的限制
PART 2
第二阶段:自主研发阶 段(1970年代-1980年代)

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间线

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间线

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间线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
1946-1958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1964-1971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1971年至今: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IBM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
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交付使用
1965年:摩尔定律
1969年:ARPAnet诞生,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网络,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
1971:英特尔公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CPU––4004微处理器,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
1975年: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1981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IBM为其命名为IBM PC。

配置了16位、4.77MHz 的Intel 8088微处理器
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1985年:微软发行第一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

计算机起源发展

计算机起源发展

Wilhelm Schickard1623年,德国科学家施卡德(Wilhelm Schickard)建造出世界已知的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成为计算机世代之父,这部机械改良自时钟的齿轮技术,能进行六位数的加减,并经由钟声输出答案,因此又称为「算数钟」,可惜後来毁於祝融,施卡德也因战祸而逝。

用机器进行计算的历史起始于一台模拟机。

1623年德国科学家Wilhelm Schikard首创了一台能进行加法运算的模拟机,该机并能借助对数表进行乘除运算。

该机器利用11个完整的、6个不完整的链轮进行加法运算,并能借助对数表进行乘除运算。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斯卡于1642年发明了用机器进行加减运算,该机器可以自动进行竖式借位运算。

帕斯卡将机器复制了50部,但其中的大多数成了富有人家客厅中引人好奇的摆设。

17世纪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设计了一种特殊齿轮传动装置,能在帕斯卡的机器上进行乘法运算。

Wilhelm Schickard计算器复制品ENIAC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

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

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制。

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

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最早计算机械就是1623年德国人Wilhelm Schikard 亲自设计制坐的,它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但不幸在即将完成时被毁。

现存最早的机械式计算器是法国数学家Blaise Pascal 在1642年制作的加法器。

帕斯卡加法器的原理对后来的计算机械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不久,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z)发展了帕斯卡的加法器,增加了乘除功能,于1673年完成了他的第一台计算器,Leibniz在计算机史上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提出了"可以用机械代人进行繁琐重复的计算工作"这一伟大思想,这一思想至今还在鼓舞着人们探求新的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发展历史2016-09-14x厚朴HOPE工作室计算机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并且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在当今社会,我们完全无法想象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的社会。

然而制造计算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我们日常工作的效率提高。

那么,在17世纪到21世纪这三个世纪以来,计算机到底经历了哪些变革呢?机械计算机器(1930年以前)在这个阶段,人们发明了一些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他们与计算机的现代概念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在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Pascsline,一个用来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器。

到了20世纪,尼克劳斯·沃思(Niklaus Wirth)发明了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他将其命名为Pascal语言,用来纪念这位发明首台机械计算器的科学家。

在17世纪后期,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tz)发明了既能够进行乘除运算又能加减运算的一台更加复杂的计算机器。

这台机器被称为莱布尼茨之轮(Leibnitz’s Wheel)。

莱布尼茨之轮第一台利用存储和编程概念的机器是提花织机(Jacquard loom),它是由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Marie Jacquard)在19世纪初期发明的。

这种织布机是利用穿孔卡(类似于存储程序)来控制在织布过程中经线的提升。

提花织机1823年,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发明了一种差分引擎(Difference Engine),它不仅能够很容易地进行简单数学运算,还可以解多项式方程。

后来,他发明了一种叫做分析引擎(Analytical Engine)的机器,在某种程度上和现代计算机的概念类似。

一口气读懂IT发展史

一口气读懂IT发展史

一口气读懂IT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有多长?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诞生,距今也只有80多年的时间。

80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但对于整个历史来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今天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

今天,小灰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和大家一起感受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史前时代1642年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机械计算机,可用于计算加减法。

1834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分析机,采用打孔纸带作为输入输出方式。

1842年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发明了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用于在分析机上计算伯努利数。

她也因此成为了史上第一位程序员。

诞生之初1936年艾伦·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基础。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ENIAC诞生。

教科书上说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ABC计算机是第一)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EDSAC诞生,它的程序和数据采用同样的存储方式。

注意上述的三个“第一”是不一样的概念。

蓬勃发展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这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诞生了。

这一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1957年约翰·巴克斯发明了第一种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

1958年古老的函数式编程语言LISP诞生。

1964年1969年Uni某操作系统于贝尔实验室诞生。

1971年D.M.Ritchie 发明了C语言。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Telenet诞生。

1981年微软公司发布DOS操作系统,它是最早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1983年贝尔实验室发布了C++语言,它是C语言的继承者。

1985年微软公司发布Windos操作系统1.0。

互联网时代1989年1991年Linu某操作系统问世。

Guido van Rossum 发明了 Python 语言。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演变和发展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它从一台无法执行指令的沉重家用器具演变成我们今天所拥有的那种相当轻巧,功能多样的电脑。

以下就是所有那些里程碑式的计算机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计算机是怎样从一台”算盘“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计算机的。

第一台计算机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当时英国数学家索罗斯·布洛赫发明了算盘,这是一种可以用来计算和处理数字的机器。

算盘以绳索和箱子的形式,使用古老的滑轮机制处理数字。

它的发明对现代的计算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它还没有实现机器可以独立思考的目的。

随后,在1822年,美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基本指令的计算机,名为“分析机”,该机拥有一些基本的计算能力,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科学运算,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

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关计算机的新发明。

1937年,美国科学家图灵发明了“图灵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能够真正理解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实现了计算机的自主计算能力。

自此以后,计算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第1章-1_计算机发展史..

第1章-1_计算机发展史..

键盘发明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计算器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 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式 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第一台差分机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 Babbage) 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 位 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 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 算机程序。
HP 1939年:元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比尔•休 利特(B.Hewllet)和戴维•帕卡德 (D.Packard)正式签署企业合伙协议,创办了 Hewllet-Packard(HP)公司,即国内通称的 惠普公司。
计算机三原则 1939年9月,贝尔实验室研制出M-1型计算机。 10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制造了后来举世闻 名的ABC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 的三条原则,(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 字运算,以保证精度; (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 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 (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 相分离的结构。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制表机与IBM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 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 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 处理。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 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重量 30吨 10kg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整理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一大杰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它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非常漫长,从最早的打孔卡到现在的云计算,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行整理和总结。

1. 机械计算时期:1642-1945年机械计算机时期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机械计算机是人类第一个可用于计算的机器。

最早的计算器是十位计算器,发明者是德国考古学家威廉·施兰兹发明的。

此后约100年,各种计算器如加法器,乘法器等不断被发明和改进。

直到1900年左右,美国人赫尔曼·哈勃(Herman Hollerith)发明了打孔卡机,该机器被广泛用于数据处理,并且成为现代电脑的前身。

2. 电子计算时期:1937-1957年在20世纪30年代,电子计算机开始得到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几台重要的计算机,例如:美国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然后出现了EDVAC和UNIVAC计算机。

在这个时期,发明了许多关键技术,如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还发明了计算机的二进制数制和布尔代数,为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集成电路时期:1958-1964年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了微观电子技术。

这使得下一代计算机得以使用集成电路而不再使用单片式电路。

IBM7094是第一台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集成电路的发明使计算机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也更加节约能源。

4. 微处理器时期:1965-1971年20世纪60年代末期,摩尔定律被提出。

它预测了在未来的18个月内,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增加一倍,而元器件成本没有增加。

这个定律一直延续至今。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它的出现标志着微处理器时代的开始。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的初期发展。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计算机的初期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和使用计算机技术。

当时,这些计算机都是大型机,而且数量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初期主要依赖进口的计算机,同时开始进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发。

2.计算机国产化的努力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开始尝试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名为“103机”。

随后,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104机”问世,成为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

这些计算机的国产化,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重要开端。

3.网络技术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

1989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建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后,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覆盖全国的互联网逐渐形成。

4.信息化的发展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普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府、企业、教育、医疗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各种信息化项目纷纷启动。

5.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云计算被广泛用于各种云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等。

大数据技术被用于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则被用于自动化处理、智能识别、智能客服等领域。

中国的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中国的科技人员发挥了自主创新的精神,从初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逐渐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将继续向前迈进,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1993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这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

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Cluster)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1950年代到1970年代初:开始步入计算机研制的历程,主要是依靠国家计划经济体系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由中国国防科工委研制并投入使用,它使用了苏联的科技援助和技术支持,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2.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这一阶段,大型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卫星控制、轨迹计算、军事、地震研究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开始逐步依靠本土的技术和资源。

3.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这一时期,计算机产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计算机厂商和产品。

龙芯、华为等公司相继成立,草创于1984年的联想公司迅速崛起。

计算机技术水平在政府的扶持和提高下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开始涉足国际市场。

同期,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得到空前的关注,中科院国家杂交数据中心、北大微电子中心、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计算机研究所或中心涌现出来。

4.2000年以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计算机产业快速成长,处于快速普及期。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逐渐转向新型计算机、移动计算、智能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

2013年11月,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参与的工信部863计划“八核心波形云计算平台”正式启动研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自主研发大型计算机的能力和实力。

综上,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程是一个由引进和根据先进技术独立研发相结合的漫长过程,过程中经历了多轮技术升级,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相信计算机技术将会有更加快速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机械计算器(17世纪)•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机械计算器(1642 年)•可用于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第二阶段:分析机(19世纪)•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设计了分析机(19 世纪早期)•机械计算机,能够根据存储的程序执行复杂操作•尽管从未建造过,但它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第三阶段:电子计算机(20 世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庞大且耗电,但比机械计算机快得多•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第四阶段:晶体管计算机(20 世纪中期)•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使计算机更小、更省电•IBM 700/7000 系列(1950 年代中期):首批晶体管计算机第五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20 世纪中期至 1970 年代)•集成电路(IC)将多个晶体管封装在一个小芯片中•Intel 4004(1971 年):第一台商用微处理器•导致个人计算机革命第六阶段:微处理器计算机(1970 年代至今)•微处理器变得更强大、更复杂•Altair 8800(1975 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IBM PC(1981 年):使个人计算机普及第七阶段:现代计算机(20 世纪末至今)•多核处理器、固态硬盘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计算机使用方法计算机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数据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文字处理: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本•电子表格:存储、组织和计算数字数据•演示:创建和展示幻灯片演示文稿•互联网:访问和使用互联网•游戏:玩视频游戏和交互式游戏•通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多媒体:播放音乐、观看视频和编辑图像•软件开发: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科学计算:进行复杂的数学和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训练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解决复杂问题。

计算机的发展 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 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人们用计算工具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时代。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的初期,这时开发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能够用于数值计算的机器,这些机器被称作“计算器”。

然而,这些早期的计算器非常庞大,而且运行速度极其缓慢。

在1941年,德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做“柯尼叔爵的Z3”。

这部计算机使用了真空管技术,能够完成21个浮点运算,它为后来的计算机技术奠定了基础。

1943年,美国的哈佛大学也开发出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叫做“马克I”。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执行任何计算任务的电子计算机,它的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具体的事实。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速度和功能不断提高,开始普及化。

IBM于195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电子计算机,这是一台大型机,广泛应用于企业和领导机构的数据处理中。

1960年代,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

19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出现,推动了计算机逐渐进入家庭和办公场所。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为计算机应用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1世纪,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高和扩大,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娱乐深度融合,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计算机从诞生至今,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中,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的不断提升。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计算机技术还将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人类更美好生活的促进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首三百八十年——计算机编年简史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

他与阿达所设想的分析机最终也未能问世,但是他们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那数十种设计方案和程序。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

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1891年:利兰•斯坦福与其妻子一道在靠近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地方开办了面积达8,000英亩的斯坦福大学,从而为日后硅谷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1893年:德国人施泰格尔研制出一种名为“大富豪”的计算机,该计算机是在手摇式计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依靠良好的运算速度和可靠性而占领了当时的市场,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种“大富豪”计算机一直畅销不衰。

1895年:英国青年工程师弗莱明(J.•Fleming)通过“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人类第一只电子管。

[电子管时代:1911??1946]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弗林特(C.Flent)投资霍列瑞斯的制表机公司,成立了全新的CTR公司,但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涉足任何电子领域,反而生产诸如碎纸机或者土豆削皮机之类的产品。

1912年:美国青年发明家德•福雷斯特(L.•De Forest)在帕洛阿托小镇首次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为电子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今日的帕洛阿托小镇也已成为硅谷的中心地带。

19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布什(V.Bush)领导制造了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仪”。

机器采用一系列电机驱动,利用齿轮转动的角度来模拟计算结果。

1924年:硅谷之父特曼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对创建HP、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区起到决定性作用2月,由霍列瑞斯创办的制表机公司几经演变,最终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我们今天看到的IBM。

1935年:IBM制造了IBM601穿孔卡片式计算机,该计算机能够在一秒钟内计算出乘法运算。

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首次阐明了现代电脑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图灵把人在计算时所做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与人的计算类似,机器需要:(1)存储器,用于贮存计算结果;(2)一种语言,表示运算和数字;(3)扫描;(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过程中下一步打算做什么;(5)执行下一步计算。

具体到一步计算,则分成:(1)改变数字可符号;(2)扫描区改变,如往左进位和往右添位等;(3)改变计算意向等。

整个计算过程采用了二进位制,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图灵机”。

20多岁的德国工程师楚泽(K.Zuse)研制出了机械可编程计算机Z1,并采用了二进制形式,其理论基础即来源于布尔代数。

1937年:11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G. Stibitz)制造了电磁式数字计算机“Model-K”。

1938年: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发表了著名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首次用布尔代数对开关电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证明了可以通过继电器电路来实现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同时明确地给出了实现加,减,乘,除等运算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这篇论文成为开关电路理论的开端。

1939年:元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比尔•休利特(B.Hewllet)和戴维•帕卡德(D.Packard)正式签署企业合伙协议,创办了Hewllet-Packard(HP)公司,即国内通称的惠普公司。

9月,贝尔实验室研制出M-1型计算机。

10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制造了后来举世闻名的ABC 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的三条原则,(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字运算,以保证精度;(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相分离的结构。

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1940年:9月,贝尔实验室在美国达特默思大学演示M?1型机。

他们用电报线把安置在校园内的M?1型机和相连,当场把一个数学问题打印出来并传输到纽约,M?1型机在达特默思大学的成功表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计算机进行的远距离控制的梦想。

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计算机五原则,(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2)由电子元件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4)内部存放计算表;(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

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

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

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2年:时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教授的阿塔纳索夫(John V. Atanasoff)与研究生贝瑞(Clifford Berry)组装了著名的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计算机,共使用了300多个电子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计算机。

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该计算机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行。

1943年:贝尔实验室把U型继电器装入计算机设备中,制成了M?2型机,这是最早的编程计算机之一。

此后的两年中,贝尔实验室相继研制成功了M-3和M-4型计算机,但都与M-2型类似,只是存储器容量更大了一些。

10月,绰号为“巨人”的用来破译德军密码的计算机在英国布雷契莱庄园制造成功,此后又制造多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年:8月7日,由IBM出资,美国人霍德华•艾肯(H.Aiken)负责研制的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每分钟能够进行200次以上运算。

女数学家格雷斯•霍波(G.•Hopper)为它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声明该计算机可以进行微分方程的求解。

马克1号计算机的问世不但实现了巴贝奇的夙愿,而且也代表着自帕斯卡计算机问世以来机械计算机和电动计算机的最高水平。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晶体管时代:1947??1958]1947年:12月23号,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William B. Shockley),布拉顿(John Bardeen),巴丁(Walter H. Brattain)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放大器件,他们将这种器件重新命名为“晶体管”从上到下依次为:肖克利,布拉顿和巴丁1948年:6月10日,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连载发表了他影像深远的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并于次年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另一著名论文《噪声下的通信》。

在这两篇论文中,香农阐明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技术问题。

两篇论文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性著作,此时尚不足三十岁的香农也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人。

12月,ENAIC的两位缔造者共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脑公司“埃克特?莫契利计算机公司”(EMCC)。

莫契利埃克特1949年:当时尚在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上海籍华人留学生王安向美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磁芯的专利。

贝尔实验室制造了M系列计算机的最后一个型号:M-6,并从此不在涉足计算机的研制与生产。

贝尔实验室所研制的M系列继电器计算机,是从机械计算机过波到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桥梁。

9月,“马克”3号计算机研制成功,“马克”3号也是霍德华•艾肯研制的第一台内存程序的大型计算机,他在这台计算机上首先使用了磁鼓作为数与指令的存储器,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进,从此磁鼓成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存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